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这个历史挺靠谱-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么大的地方不好管,于是清朝把全国划分为18个行省、5个将军辖区、两个办事大臣辖区,共25个省级行政区和蒙古盟旗。18个省里没有宁夏,当时宁夏跟甘肃是连在一块儿的。每个省设巡抚一人,进行管辖。两三省设立总督,位在巡抚之上。清朝地方有八个总督,两江、两广、湖广、陕甘、闽浙、直隶、四川、云贵。两江总督最富,因为两江最大,包括江苏、江西、安徽三省;直隶和四川都只一省,直隶是因为太重要,四川一个省就顶人家好几个省的面积。山东、山西、河南没有总督,只有巡抚。五个将军辖区里包括伊犁将军和乌里雅苏台将军,还有就是黑龙江、吉林和盛京。大清入关之后,盛京仍然保持着一整套官僚机构,打发快退休没事儿干或政治斗争失意的官员出任,那就算进了干休所,政治生命终结了。盛京又称奉天府,北京是顺天府,府尹是三品,北京当时就两个县,大兴和宛平,加上承德、曲阜,这四个县知县是六品,地位比较高。
清朝中央设置理藩院,理藩院设立尚书和侍郎,掌管少数民族事务。这个职务一定由满蒙贵族来担任,汉官是不行的。
明清时期对外关系的特点一个是经济文化交流。现在《白银资本》、《大分流》这些书里,说中国农民是当时最富的农民,比欧洲农民富多了。中国用的白银占世界的一半,全世界12万吨白银,中国6万吨。中国是个贫银国,白银大都是进口的,从拉丁美洲来的。靠茶叶一年就从英国挣六七百万两银子。那个时候对外贸易还是非常活跃的,虽然朝廷的政策是闭关,但是外贸的量很大。
除了经济文化交流,还有使节往还,让我们津津乐道的就是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为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诸国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明成祖派郑和出使西洋,说穿了就是臭显摆去了。成祖的帝位来得不正,抢自己侄子的,所以总是心中有愧。成祖继位之后第一件事儿就是把建文帝的大谋士方孝孺抓起来,削藩主意都是方孝孺给出的。成祖说,先生,我现在做皇帝了,你给我写继位诏书。方孝孺断然拒绝。成祖说,这是我们家的事儿,你这个人怎么这么死心眼?我们都是姓朱的,你效忠谁不是效忠?反正也轮不到你姓方的当皇帝,我这是周公佐成王。方孝孺问,成王安在?“成王”给烧死了。成祖说你甭管了,快写诏书。方孝孺写的是“燕贼篡逆自立”。成祖把他鼻子割了,让他再写,还是“燕贼篡逆自立”。割了耳朵再写,还是“燕贼篡逆自立”。成祖问你不怕我灭你的九族吗?方孝孺回答说你灭我十族,我也这么写。最后真的被灭十族,连他的学生都杀了,谁被方孝孺教过,谁就衰到家了。
明朝皇帝从朱元璋开始,整个家族遗传基因不好,全都是心理变态,一群短命鬼,荒唐到极点了。替建文帝守济南的大将被逮着之后,成祖把他的鼻子和耳朵蒸熟了让他吃,还问他好不好吃,那大将回答说,忠臣义士之肉有何不甘?然后被车裂,家属全都没为官妓。折磨死了之后,报告到成祖那里,下旨:拖出去,着狗吃了,钦此。这圣旨现在还留着呢!
明成祖琢磨,因为我的帝位来得不正,所以我得让海外诸国知道我、承认我,奉大明为正朔。你们得用我们大明的年号,这叫奉正朔。朝鲜就没有自己的年号,用的是中国的年号。大明是万历××年,它也万历××年;大清是光绪××年,它也光绪××年。明成祖为了让人知道自己,就派郑和出去干这件事儿。史书上记载:“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成祖怀疑建文帝跑海外去了。另一种说法是建文帝出家了,一直活到明英宗正统年间,70多岁才死,明英宗找到了建文帝。按照辈分,建文帝应该是英宗的爷爷。成祖之后是仁宗、宣宗、英宗,他跟仁宗平辈,等于是英宗的爷爷辈。但当时成祖就怀疑他跑海外去了,要去找到他,并且夸夸我们中国有钱,因此派郑和下西洋,先后七次远航,最远到达了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郑和下西洋属于中国历史上空前的主动外交,比欧洲航海家早半个多世纪。但是梁启超先生说,西方一哥伦布之后,无数继起之哥伦布,中国一郑和之后,再无郑和。为什么西方一哥伦布之后,无数继起之哥伦布?来钱啊!为什么中国一郑和之后,再无郑和?费钱。花了600万两白银,国库被挥霍一空。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不是发展海外贸易,不计经济效益,给明朝造成了巨大的负担。七次下西洋,600万两银子花出去,整个一个散财童子,走到哪儿都给人家散钱。只要你奉明朝为正朔,看见我这船上没有,银子、绸子、瓶子随便给。中国使臣宣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人家酋长在地下跪着直乐,你们皇上是老大,狗屁!真主安拉是老大。但是一看船上正往下抬东西呢!老大!郑和来一趟,各国抢着往中国进贡。中国厚往薄来,怀柔远人,你给我进贡一毛,我还你十块,谁不来啊!最后逼得中国下令,你们别天天来,我受不了了。朝鲜、越南、琉球,一年一贡。你让朝鲜一年来一趟,他能来四趟,他来给点儿破布片什么的,皇帝就要回赠金银财宝,他的使团来了,带着高丽参就开始卖,顺便赚一笔。朝鲜、越南、琉球这三国因为跟中国是同种同文,几乎就是同一国家,所以这三国一年一贡。泰国、缅甸,八年来一次。阿富汗25年来一次,你别老来,大胡子从来不洗,羊肉味把皇上都熏着了。
郑和下西洋,成祖的时候去了六次,仁宗继位十个月驾崩,宣宗继位之后又下了一次,然后这个事儿就不能干了。到了明朝中期,炼丹的嘉靖皇帝在位时,国力衰退,有的大臣提议,为了耀扬国威,仿效当年三保太监故事,咱们再下一次西洋。兵部尚书刘大夏冲进兵部档案馆,拿起郑和下西洋的海图和宝船的设计图纸,付之一炬。因为这件事儿祸国殃民,绝不能再干。所以今天郑和下西洋到底路线怎么走的,不知道,船什么样的也不知道。据说郑和下西洋的宝船,64丈长,18丈宽,一丈是三米,如果要是真的那么大,顶上一艘轻型航母了。
这种事儿不能再干了,太费钱了。而且一帮小国奉正朔,叫你老大,你还得罩着它。西班牙、葡萄牙一欺负它,它就求你保护它,你说你管不管?咱就能得到点儿犀牛大象长脖鹿、珍珠玳瑁祖母绿,充实了一下皇家首饰盒和皇家动物园,600万两银子打了水漂。你看哥伦布、达·伽马,什么都没有,哥儿几个凑钱,弄一艘小破船,带回来一个拉丁美洲,充分体现了出海的价值,郑和跟人家没法比。
抗倭有猛人
自打郑和下西洋以后,朝廷规定寸板不得下海。你不下海,别人来了。谁来了?日本人,那时候叫倭寇。
元末明初,日本的武士、商人、海盗骚扰我国沿海,被称为倭寇。咱们国家跟日本挨着,点儿很背。日本国在唐朝的时候取法中国,全面唐化,但有两个东西没学中国,一个是宦官制度,一个是科举制度。不学宦官挺好,日本宫廷里的所有体力活、粗活,都女人干,女人身体一好,生的小孩也有劲儿。但不学科举,有点麻烦。科举制是用来选拔人才当官的,日本没有科举制就意味着它的官僚全是世袭的,世卿世禄,后来就对中央王朝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日本天皇掌权连二百年都不到,政权就落到藤原氏的手里。藤原氏世世代代担任摄政、关白,相当于宰相,开始了日本两百多年的摄关政治。摄关政治的时候,地方诸侯并起,建立庄园。庄园需要人保卫,这些人就是武士,武士需求量一多,力量也就越来越大。
1192年,日本武士首领源赖朝强迫天皇封他为征夷大将军,建立幕府,日本开始了幕府时代。第一个幕府叫镰仓幕府,1192年~1333年,设在离今天东京不远的镰仓地区。当年忽必烈打日本,对手就是镰仓幕府。日本天皇从此变成了摆设。镰仓幕府一百多年,日本进入南北朝时代。因为日本天皇对大权旁落不满,所以利用镰仓幕府衰落的机会,天皇对抗镰仓幕府,镰仓幕府灭亡。镰仓幕府灭亡的过程中,大将足利尊氏建立了室町幕府,室町幕府又扶植了一个天皇,两边天皇对着干,就形成了日本的南朝和北朝。
这个时候相当于中国元末明初,日本很多战败的武士和商人、海盗开始骚扰中国沿海。那会儿中国国力强盛,这些海盗很快就被打回去了。到了室町幕府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时期,完成了日本国的统一,明朝封足利义满为日本国王。咱都不知道日本有天皇,足利义满给中国皇帝上书的时候,写的也是“臣日本国王源义满”。
足利义满在日本的长崎公开处决了几十名倭寇,倭寇就销声匿迹了。没想到到室町幕府末年,幕府不稳,日本进入到战国时代。今天日本的电视剧、电子游戏,很多讲的都是战国时代,英雄辈出,织田信长、丰臣秀吉、武田信玄……本来就是一个弹丸小国的日本,分成几十个小弹丸互相厮杀,还不包括北海道,只是本州、四国、九州,几十国混战。打败的人,就跑去骚扰中国沿海。日本战国时代相当于中国明朝中后期,明朝的国力已经衰微,无力对抗倭寇。所以倭寇猖獗,北起山东,南到广东,整个海岸线都在闹倭寇。
明朝中期,朝廷误以为“倭患起于市舶,遂罢之”。私人海外贸易受到严厉管制。朝廷认为倭寇是因为私人海外贸易给招来的。倭寇在我们今天看起来,可能更像是武装走私集团,谈不上日本侵略军。首先这不是日本政府的行为,这个要弄清楚。有人说日本历史上就侵略过中国,比如说倭寇。那真不算,不是日本政府组织的,况且当时日本也没政府,正忙着打仗呢,哪有工夫骚扰中国,所以那都是个人行为。另外,现在很多史学家看来,这不是侵略战争,就是一种武装走私,能卖东西我就卖,卖不了我就抢。后来一看,能抢,我干吗带东西来,直接抢就完了。这一抢,朝廷认为,倭患起于市舶,遂罢之。
问题是这一罢更麻烦了。福建、浙江地狭人稠,全是山,全是盐碱地,你让我种地,种个毛!今天海外华人,最多的就是这两个省的人,从唐朝就偷渡,你不让他偷渡有天理吗?那个地方不偷渡,我没法活。我爷爷的爷爷的爷爷的时候就在东南亚谋生,那会儿要什么护照、签证?现在你跟我要签证,有天理吗?他们历来以海为田,以船为家,你让我种地不会,从来没学过,再说这盐碱滩种什么能长?我只有打鱼贩卖。你不让我出海,我想来想去,你的意思就是逼我当倭寇。
这样一来在倭寇里面,就形成了两分真倭、八分假倭,或者一分真倭、九分假倭,十个倭寇里面九个是中国人。那个时候你要记住,中国人谈不上汉奸,日本人是给中国人打工的。那会儿日本不如我们,不是说我当倭寇就成了汉奸,而是我雇小日本去帮我杀人越货,中国人是老板。倭寇的大头目,汪直、徐海全都是中国人,汪直是安徽的,但是巢穴安在日本的平户岛。倭寇的巢穴在日本,老大都是中国人。日本倭寇武艺高强,所以中国倭寇雇他们来帮我敛财,倭寇里还有渔民、落第的书生、科举老考不上的倒霉蛋,甚至有退休的官员,什么人都有。你想,一帮日本人又不会说中国话,到中国就分不清东西南北,怎么抢?所以倭寇大部分是由中国人组成的,到中国来才熟门熟路,哪儿有钱,哪儿兵力防守虚弱,都有人门儿清。
在这种混乱的情况下,出现了一个牛人——戚继光。
戚继光这个人牛到什么程度?他祖上建立明朝有功,世袭山东省烟台市城防司令,他17岁就担任了这个职务,登州卫都指挥佥事。他站在城墙上眺望大海、心潮澎湃:“云护牙鉴满,星寒宝剑横。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你封我当官我不觉得高兴,只要国家稳定四海安宁我才爽。朝廷一看,满足你的要求,你不是愿意抗倭吗,你去吧!18岁还没成人宣誓,就以参将衔赴浙江抗倭。第一仗就给戚继光上了一课,3000明军对阵800倭寇,倭寇冲来,明军一哄而散,就剩戚继光一个人了。3000人就像跟倭寇说好了似的,1、2、3,闪!把戚继光一人撂那儿了,戚继光赶紧爬上一块巨石,连发三箭,击毙三名倭酋,倭寇散去。这家伙不好惹,别理他,散吧。
戚继光这个气呀!明军一无所用,没有任何战斗力。其实也不能怪他们,因为他们都是农民,农民主要是插秧种地。明太祖得意地说朕“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你那是个屁兵啊!是兵就得吃皇粮,哪能让他们自己养猪开宾馆,哪能干这个!军队不能自己养活自己,军工厂都生产冰箱、摩托那还能成?所以明太祖“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是扯淡。明军边境三分守城,七分种地,内地两分守城,八分种地,整个一帮穿军装的农民。日本倭寇是武士,刀法精熟,训练有素。日本刀都是精钢打造,削咱的铁片刀,一百个都没事儿,宝刀东出日本国。戚继光一瞅,这些兵不能用,我自己招。自己招兵在当时是很冒风险的,明朝沿袭宋朝制度,哪能自己招兵,得向朝廷汇报。戚继光专门招募沿海的渔民、矿工,要孔武有力的,最好家里有人被倭寇杀害,苦大仇深,这样的人我一定招你。招募完军队组成戚家军,对抗倭寇。
倭寇武艺高强,刀法精熟,单兵作战能力奇强。二战时的日军也一样,精于白刃战,你一个一个打,上来就是送死。所以最好的办法是一拥而上,以多打少,十二人一小队,组成鸳鸯阵。倭寇不懂阵法,打仗跟打架似的,拍马过来,来将通名,它还这么着呢!谁跟你通名,一枪崩下来就完了。明军十二人一小队就上来了,第一个人不会武艺没关系,有劲就行。拿着一个几丈长的大竹竿子,这叫狼筅,抡圆了保护后面的战友。江南多的是这东西,枝枝杈杈都不切下去,尖上还抹上毒药,挑破一点皮,你小子蹬腿吐白沫沫。我这个大竹竿几丈长,你那日本刀也就三尺。竹子又滑,你又不好切,劈断一半,我还是你的四倍长,一劈形成一个缺口,扎进去你还有命吗?前面的拿个大竹竿,后面长枪、弓箭、短刀,长以救短,短以救长,这都是戚继光琢磨出来的。
中国古代十大兵书,有两本是戚继光写的:《练兵实纪》和《纪效新书》。孙武子就是一本《孙子兵法》嘛!李靖就是一本《李卫公问对》。岳飞什么都没有,《武穆遗书》是小说,胡扯。十大兵书戚继光写了两本,够文武双全的。倭寇平定后,朝廷调戚继光防备蒙古。明朝当时是北虏南倭之祸,北京这边的长城全都是戚继光修的。戚继光写诗说:“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草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他堪称是明朝第一名将,平定倭寇,不愧民族英雄。
1557年,葡萄牙殖民者租占了澳门。葡萄牙人一开始说,他们是来给咱中国皇帝进贡的,但进贡的货物被海水打湿了,上岸晾晾。咱说不同意,他说我们就要一块牛皮那么大的地方。中国官员一想,一块牛皮能有多大,你的货物也太少了,那你来吧!结果人家连夜把牛皮给剪成线,搓成细绳,上岸一围,就这么大地方。中国人傻眼了,但那会儿是很讲信用的,要在今天,这事儿不会发生。谁答应你的,有合同吗?有合同拿来一撕,不就完了嘛!咱们祖宗就吃了说话算数的亏了。葡萄牙人这么一弄,中国说我答应你,君子无戏言,你就来晒吧!晒完了之后,它跟咱们说了,以后我们老得给你们皇上进贡啊,老存在货物被弄湿的事儿,干脆这个地方你就租给我得了,一年500两银子。中国官员一想,就这个兔子都不拉屎的破地方,一年500两银子,行,租给你。我是房主,你给我房租。但是主权是中国的,一直到1849年主权都是,要不然雅克萨都收回来了,那个地方能收不回来吗?
其实朝廷并不在乎这500两银子,是因为能了解西洋,弄来自鸣钟、怀表这些东西,林则徐睁眼看世界,翻译夷书,夷书就是澳门来的。从1553年到1849年,澳门并不是殖民地,归香山县丞管辖,香山县就是今天的中山市,县丞是正八品。葡萄牙总督见了香山县县丞,要单腿下跪。他叫总督,咱们给翻译成兵头,见了八品县丞也得下跪。1849年之后,在英国的支持下,葡萄牙狗仗人势、狐假虎威,驱逐中国官员,捣毁香山县丞官署,澳门就变成了殖民地,房客把房主的财产给霸占了。过去总说澳门是400多年的殖民地,不确切,真正的殖民地时间是150年,以前是租出去的。
第14节 明清文化大发展
哲学大佬们
明清时代的官方哲学是理学和心学。
心学创立者是南宋的陆九渊,明朝的王阳明(王守仁)把它发展到了极致。吾心即宇宙,吾心之外别无他物,一切不外求。意思是我心里想有就什么都有了,世间万物还不都是在我心里的一个印象而已。蒋介石是最推崇王阳明的,到台北旅游,一个必去的景点叫“阳明山森林公园”,阳明山原来叫草山,蒋先生到那儿之后把它改名为阳明山,因为他推崇王守仁。日本近代海军名将东乡平八郎,日俄战争中大败俄国海军的那位,也是王阳明的超级粉丝,曾经刻过一方“一生俯首拜阳明”的印章。但理学和心学当时的现状对中国是不利的,特别是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
除了理学和心学,明清时也有了早期的民主启蒙思想。这里先提到的是李贽先生。他指责儒家经典,否定孔子。其实孔子是最倒霉的,死了几千年永远不得安宁,有点什么事就把他拽出来,要不然就烧香,要不然就上板砖。后世的这些思想都跟孔子有关吗?天人感应,孔子讲过这玩意儿吗?孔子最烦这个,子不语怪力乱神。难道是孔子主张妇女裹小脚吗?不可能,孔子都没见过这个。没办法,谁让儒家都打他的旗号呢,所以就得否他。这一否惹事了,当时你否孔子还了得?孔子是中国的基督啊,你骂万世师表,你骂神,还能留你吗?古人经常这么讲: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要不是天降孔夫子,几千年来我们黑糊糊地摸去吧。李贽说,原来古代的人都得提着灯笼走路,因为没有孔子。那现在人不也提着灯笼走路嘛,有了孔子,不还是万古长如夜吗?类似这种话,成了李贽被关进监狱的因由,在狱中,他以剃刀自刎而死。
黄宗羲生活在明清之际。他的头发用布包起来。为什么?他不剃发,那时候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剃头师傅担着担子,后面装水盆、剃发用具,前面是挂人头的。走街串巷,后面有清兵跟着,扛着鬼头大刀,给你剃你不剃?按地上一刀,脑袋挂担子上了。
其实大清入关之后,要求中国人(主要是汉人)学他们,也不是说什么人都学,有十不从。男从女不从,男人必须是旗装,女人可以穿汉装。生从死不从,人死以后可以以汉装入殓,要不然你对不起祖宗。阳从阴不从,上坟祭祖或者人死入殓,这些习俗都可依照明朝的来。官从吏不从,当官的顶戴花翎补服纱褂,皂吏的打扮跟明朝还是一样的。老从少不从,小孩子爱干吗干吗,一旦成年就得按旗人规矩来。另外还有儒从道不从,娼从而优伶不从,仕宦从婚姻不从,国号从官号不从,役税从文字语言不从。
黄宗羲什么都不从。他琢磨为什么明朝会灭亡,一下找到了问题的关键,得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的结论。原来跟明不明朝、清不清朝没关系,就是因为君主专制,哪一朝搞君主专制都不行。所以提倡法治,反对人治,大家按规矩办事,别按人的意思走,也是反独裁的意思。他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这个人很了不起,对晚清的民主思潮起了一定的影响。他的着作叫《明夷待访录》,梁启超说,想不到我们国家比卢梭早两百年就有这么先进的思想问世。
另一位着名思想家是顾炎武,强调经世致用。理学更多的是强调人的思想修养。我只要正心诚意,修身齐家就能治国平天下。但你是一个好人,不见得是一个好官。你看中国历史上凡是做出成绩的官没有清官,包拯、海瑞这些人绝对做不出成绩来。一般都是那种介乎于清官与赃官之间的权臣能做出一番成绩,张居正是个典型。纯赃官,一天到晚光想往家里搂钱的也不行。道德的楷模,没有一个是真正能够干成事的,中国历史上的忠臣,大都没什么大用。岳飞还算能打赢,文天祥、史可法这些人平时袖手谈心性,临事一死报君王。你死则死了,国家却不会因为你的死就能改变。我们崇拜他们的气节,只可惜他们干的事没有实际效果。
顾炎武就考虑这个问题。为什么大明300年养士之朝,培养的这些人全没用?满清一入关,稀里哗啦300年江山社稷就全吹了,看来,咱得做经世致用的学问,做点有用的学问。他的着作叫《天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