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下 作者 高月-第3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想到这,李亨立刻令道:“传我的命令,命王珙、房琯和李麟、令狐飞四人速来见我。”
……
当天夜里,本来病势已经快好的李适突然泻肚,情况非常严重,身体都快脱水了,本来就虚弱的病体经不起这样折腾,病势又一次加重了,而且比前一次更严重,十几名御医昼夜守候在他身旁,太后沈珍珠更是急得暗暗垂泪,乞求上天护佑她的儿子。
少年皇帝李适染重病的消息传遍了长安朝野,许多人都有了一种微妙的心理,如果李适挺不过这一关,那么谁来继承皇位,这是一个十分严重问题,大部分宗室都已经逃去了成都,留在长安的宗室要么是偏房远枝,要么就默默无闻,根本就没有资格,所有的大臣算来算去,最后目光都落在了太上皇李亨的身上,难道还是由他来继承大统吗?或者由他的儿子来继承皇位。
各种猜测像长了翅膀一般,在朝野各处传播,大臣们走家窜户,互相交换消息,商议着朝廷可能地走向。
次日傍晚,王珙的马车停在了右相裴旻的府门前,王珙下了马车,已经得到禀报的裴旻迎了出来。
“王相国,稀客啊!”
裴旻笑着走下台阶,亲热地给了王珙一拳,“你自己说说看,有多久没来我府上了?”
王珙连忙歉然笑道:“事情太繁忙了,本来想新年来一趟,可最后还是没有来成,真是抱歉了。”
说到这,王珙忽然反应过来,连忙道:“不对呀!裴相国也没去我府上啊!”
两人对望一眼,一起哈哈大笑起来,“是极!是极!事务繁忙。”
裴旻将王珙请到了自己的外书房里,外书房是裴旻白天呆的地方,也是他接待一些重要客人的地方,一般而言,稍微有些地位的官员或者权贵都会有两个书房,一个外书房,一个内书房,内书房一般在内宅,是官员最后的隐私所在。
裴旻也不例外,他的内书房中有他和李庆安的书信往来,有他的日记,有一些重要的内部会议记录,这些东西都绝不可能给外人看,尤其不能被王珙看到。
两人走进外书房坐下,侍女上了两杯热茶,王珙细细品了一口茶,笑道:“听说裴相国的长子下月成婚,女方竟是卢涣之女,真是恭喜了。”
裴旻淡淡一笑道:“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很正常,至于女方是谁,我觉得倒不用去关注,世家联姻本来就是一件很正常的事,王家不也一样吗?”
王珙干笑了一声,道:“我并没有特别关注,只是随便说说罢了,下月补上一份贺礼,我来喝喜酒。”
“那我很欢迎!”
两人又寒暄了几句,话题便渐渐转到了今天的正事上来,王珙便道:“今天来拜访裴相国,是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和相国商量,就是关于土地田亩司的去留问题。”
土地田亩司是李豫设立的一个临时官衙,用于重新分配从权贵手中夺来的土地,一直由李砚担任土地田亩使,李砚被安禄山刺杀身亡后,这个衙门便再次沉寂了,近半年都没有什么动静,现在土地田亩司就面临着是撤销、还是继续保留的选择。
其实一个小小的土地田亩司是否存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土地改制还要不要继续进行下去,目前土地只在关中进行了改革,而没有向全国推广,李豫驾崩后,这件改革大案就暂时搁置了。
而且关中的土地改制也只进行了一半,还有大量的土地没有重新分配给民众,如果撤销了土地田亩司,那这些土地怎么办?如果移交给户部,那就意味着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正式结束了。
所以这件事一直便有争论,以裴旻为首的赵王党一系反对解散土地田亩司,而李亨王珙等人则坚决要求解散,两派可以说是争锋相对,从年初一直僵持到了现在。
裴旻端起茶杯道:“土地田亩司并不是不能运转,而有人故意阻挠不让他们正常履行分田的职责,现在长安县以西的土地都已经分配结束,就只剩下万年县以东的土地无法分配,王相国,恕我直言,如果关中军不干涉土地的重新分配,我看什么问题都不会有,就拿上次渭南县的皇庄来说,土地已经配给了佃农,可关中军为什么又要逼农民交回田契,这到底是谁的意思,让人费解啊!”
王珙今天来可不是为了商量解决什么问题,而是来向裴旻摊牌,他轻轻冷笑了一声,坦率道:“那我就直说了,监国殿下的意思是,这件事已经拖得太久了,再不解决就显得朝廷无能,明天务必解散土地田亩司,如果明天政事堂还是难以通过决议,那他就要动用监国的权力,解散政事堂。”
“解散政事堂!”
裴旻失声道:“监国哪有权力解散政事堂,他没有这个权力!”
“是吗?”王珙冷声道:“当初成立政事堂时,第三条就说得很清楚,如果政事堂有超过半数的相国辞职,监国就有权力宣布政事堂解散,由五品以上官员重新公推新政事堂,裴相国不会否认吧!”
裴旻默而不语,自从李砚去世后,他的名额便由新任刑部尚书李麟继任,李麟和李砚一样,也是宗室,他的资格更老,早在天宝八年便出任兵部侍郎,他本来属于保皇派,也就是忠于皇帝李适,但他进入政事堂后不久,便倒戈为监国党,改为支持李亨了。
正是他的倒戈,使政事又恢复了三三一的权力平衡,赵王党三人,监国党三人和张党一人,此时的政事堂有七人,他裴旻、韦滔、崔涣、张筠、王珙、房琯、李麟,也就是说只要四人同时辞职,政事堂就必须解散了。
裴旻心里明白,这里面的关键就是张筠,现在既然王珙有备而来,拿这件事发难,那么极可能是张筠已经向监国党妥协了,这个墙头草,看来只有李庆安才能镇得住他。
果然,王珙取出了四份文书,放在桌上道:“裴相国,这是我和房琯以及李尚书、张尚书的辞呈,我们四个人在明天将正式辞去政事堂的相国之职。”
王珙说的是明天正式辞职,那他今天晚上来,就是来谈条件了,裴旻明白他的用意,他沉吟了片刻,便也坦率地问道:“王相国不妨直说吧!你的条件是什么?”
相国之间谈话,大多是含蓄而富有技巧,什么事都不会明说,让双方各自去意会,讲究点到为止,和和气气不撕破脸皮,而像他们今天这样直接把威胁和条件摆在台面上,确实是很少见,这就意味着他们之间已经到了最后的摊牌时刻。
王珙将四份辞呈又收了回来,有些得意地说道:“其实监国也希望政局稳定,不到迫不得已,我们也不会走这一步,其实也不能称为条件,只是几点小小的要求。”
“王相国请说,什么要求?”
“第一个要求。”
王珙竖起一根指头,道:“现在朝野有很多不利于监国殿下的流言,说先帝是被监国殿下所害,这些都是无稽之谈,是对监国殿下的污蔑,但政事堂一直保持沉默,这无疑就助长这些流言的传播,所以我们要求政事堂正式出一个公告,澄清先帝的死因,洗清监国殿下的不白之冤。”
说到这,王珙看了看裴旻,想看他的反应,裴旻却不露声色道:“王相国请继续说。”
“那好,我再说第二个要求,那就是正式解散土地田亩司,正式宣布停止收地,废除先帝的收地诏书,尚未分配的土地全部还给原有主人,包括一万顷皇庄,由监国殿下继承。”
“还有第三个要求吗?”裴旻克制着内心的愤怒问道。
“有,还有第三个要求,那就是扩大监国的权力,主要增加两条,一是监国有权否决政事的决议,其次就是监国有权决定皇位继承者。”
“够了!”
裴旻腾地站了起来,内心的愤怒再也难以遏制了,他盯着王珙一字一句道:“王相国,你的三个要求我一个都不接受,我作为吏部尚书右相国,正式接受你们四人的辞呈。”
……
次日一早,大明宫中书省传出了一个爆炸性的消息,政事堂的监国党三人和张筠同时辞去了政事堂的相国职位,随即,监国李亨宣布解散政事堂。
在皇帝没有成年执政之前,政事堂便是大唐王朝的最高权力机关,所有的军国大事都由政事堂来协商决定,政事堂的解散也就意味着大唐没有了最高权力者。
按照去年李庆安和李亨达成了权力构架协议,如果政事堂被解散,监国必须在三天内提议组成新政事堂,由朝廷五品以上职事文官进行公推,具体操作由中书省来组织,门下省负责监督,而御史台则负责外围监督,最后由中书侍郎、门下侍郎和御史中丞组成大三司会审,会审通过后,新一任政事堂则正式宣布成立。
虽然看似很民主,程序也很严密,但实际上还是赵王党、监国党、张党和保皇党等四个势力集团的角逐。
一时间,朝野内外议论纷纷,所有人的注意力都从少年皇帝病重转到政事堂的公推上来,毕竟这涉及到了所有人切身利益,很多人都有机会参加公推,而且按照正常的惯例,监国肯定会在最后一天才正式提议组建新政事堂,这样,各大势力便有时间在背后进行连横拉拢,寻求尽可能多的支持者。
政事堂的公推只是朝官们的盛会,和宫廷人员没有关系,大明宫内对此事波澜不兴,宦官和宫女们的心思依然集中在圣上的病情上。
陈弘志是晚上当值,当天亮之后,其他宦官和他交接了看护圣上的职责,陈弘志便疲惫不堪地回自己的房了,这两天,他心事重重,他没有想到一点点巴豆粉居然会造成这么严重的后果,圣上险些丧命,这令他心中懊悔不已,早知道他就绝对不会使用巴豆了。
但后悔也没有办法了,好在御医和太后都没有发现圣上病重的真相,这又使他略略放下了心,现在他只求太上皇能恪守承诺,不再来打扰他,让这件事被时间淹没。
陈弘志毕竟只有十七岁,他虽然聪明,但阅历还是太少,不懂人心的险恶,当他推门进自己屋时,他顿时被惊呆了,只见李辅国就像幽灵一般,又出现在了他的房中,似笑非笑地望着他。


第十二卷 唐蕃大战 第508章 毒蛇之心
 “你、你怎么又来了?”陈弘志惊呼起来。
李辅国拍了拍他的肩膀,笑眯眯道:“你不用担心,我是来表彰你。”
他回头一指地上的箱子,“你看!”
陈弘志这才看见地上放着两只大木箱,都敞开着,里面摆满了黄金,黄澄澄的金子,至少上百锭之多,他从小到大,从来没有看见过这么多黄金,不由瞠目结舌,眼睛都有些直了。
李辅国望着他的表情,不得不暗暗佩服李亨的眼光,此人虽年轻,但骨子里果然贪财,人为财死,自古名言啊!
他走到箱子前,随手托起一锭黄金,像毒蛇诱惑小鸟一样,轻言细语道:“这是五十两的黄金,价值六百贯,箱子里一共是五千两,那就是六万贯钱,这是太上皇赏你的,他夸你做得很好,另外,在平康坊还有一座占地三十亩的宅子,也归你了,房契就在箱子里。”
陈弘志只觉腿有些发软,刚才心中的不悦和担忧已经无影无踪了,他慢慢走上前,轻轻抚摸着黄金,他的眼中闪烁着一种奇异的神采,那是一张什么样的脸啊!像一朵怒放的鲜花,那双贪婪的、发亮的、带着一种邪魔的眼睛睁得很大,嘴和鼻孔也张着,贪婪地吸着粗气,他直望着眼前,不仅仅是黄金,似乎想把所看到的一切,大地、天空、太阳乃至空气都占为己有。
李辅国没有打扰他,而是背着手站在他身后,等待他从沉醉中反应过来,不知过了多久,陈弘志终于回到了现实,他转过头,声音有些沙哑地问道:“这些……都给我吗?”
“是的,都属于你了,太上皇对自己人一向很慷慨,你的表现让他很满意。”
李辅国坐了下来,笑道:“你现在告诉我,你是怎么做的,居然没有被发现。”
这句话使陈弘志终于从发财梦中惊醒了,他垂下了头,低声道:“圣上非常喜欢喝一种花露蜂蜜汁,都是我一手调制,我就在花露蜂蜜汁里放了一点点巴豆粉。”
“嗯!不错,那别人不怀疑你吗?比如太医,或者你没有被别人看见吗?”
陈弘志的头垂得更低了,他的声音几乎听不见,“无论是厨房里送的饭菜或者别人煎的药,都要经过太医检查,那花露蜂蜜汁也不例外。”
“那你是怎么逃过检查的?”
“我、我是最后一环,御医检查完后才把东西交给我,我再服侍圣上喝下,而且王太医为了逃避自己的失职,便一口咬定圣上是夜里受凉才会病势加重,太后也没有对我产生怀疑,因为圣上从小就是我陪着他,太后可以怀疑任何人,但就怀疑不到我的头上。”
“原来如此!”
李辅国这才明白,原来陈弘志竟是李适最信任的人,真是天助他们了,他的眼中立刻涌出了一种奸诈的笑意,道:“虽然你做得很好,但太上皇并不希望他的孙子拉肚子,他只是希望圣上能再昏睡一段时间,你知道,朝廷政事堂正在重新公推,太上皇不希望圣上干涉此事,所以,还要再辛苦你一趟。”
说着,他把一只小指头般大的红色的水晶小瓶放在桌上,陈弘志脸色大变,那红色的小瓶在他看来,就仿佛是毒蛇的信子,他一连后退几步,眼中惊恐万状,浑身颤抖。
“不!不!我不做。”
他话没说完,李辅国便一记耳光狠狠抽在他脸上,咬牙切齿骂道:“你这个王八蛋,你敢不做吗?你不做,你就死,圣上的碧玉貔貅是你偷的,巴豆粉是你放的,你还以为你有多忠诚高尚吗?”
陈弘志瘫软了下来,他仿佛听见身后大门重重的合拢声,他的退路已经被断绝了,他就像一只经不起诱惑的小鸟,被毒蛇拥入了怀中。
“你们会杀我灭口!”这才是他最害怕之事。
李辅国蹲了下来,轻轻拍了拍他的脸,柔声笑道:“你真是糊涂啊!圣上最后是因为他病重不治,如果你死了,不就告诉了别人,真相是什么吗?你不用担心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要被灭口,就像我,知道得比谁都多,那太上皇为什么不灭我的口?”
“你不一样。”
“一样的,真是傻孩子,你是宦官,只有宦官才能成为太上皇的心腹,你明白吗?现在你就是太上皇的心腹,替太上皇做最隐秘之事,现在你懂了吧!”
陈弘志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李辅国站了起来,道:“好了,之前因为你不是太上皇的心腹,所以要赏你黄金,但现在你已是我们的人,所以就不会有什么赏赐了,今天晚上就把事情办妥,然后你去读书,将来做御书房的总管。”
说完,李辅国便开门走了,不知过了多久,陈弘志慢慢站了起来,将门反锁了,他摇摇晃晃地走到床前,呆呆地望着两箱黄澄澄的金子,这是五千两黄金,价值六万贯钱,他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拥有这么多财富,渐渐的,眼中的贪婪之火又再次燃烧起来,他霍地回头盯住了那只红色的水晶小瓶,此时在他看来,那已经不再是毒蛇的信子,而是一盏照亮他前途的明灯。
……
陈弘志也是唐朝历史上一个权力很大的宦官,历史上的唐宪宗便是他所害,一时权倾朝野,但历史在他少年时转了一个弯,他成了李亨的一把锄头,为李适掘墓。
当陈弘志眼巴巴地看着李适将一杯鲜红的花露蜂蜜汁喝尽时,此时,他也知道自己改变了历史,他不知道药性会在几时发作,他的心紧张得几乎停止了跳动。
“你怎么了?”
李适见他神色有些异常,不由奇怪地问道。
“没、没什么,这些天奴才可能没有睡好,头晕得很。”
“是啊!朕生了一场病,让你们受苦了,朕心里也很内疚,你去休息吧!这里不需要你了。”
圣上的关怀让陈弘志几乎哭了出来,但他知道现在已经无法挽回了,他若露半点口风,便是死路一条,他死死咬住了嘴唇,克制住自己的情绪。
陈弘志跪下,重重磕头道:“陛下关心,奴才感恩不尽,愿陛下龙体早日康复,奴才再服侍左右。”
“朕也想早点好起来,哎!天天读书,头都大了,朕还想再坐船玩一玩,到时你陪我一起玩。”
“好!奴才一定陪陛下。” 陈弘志的声音里都带有哭腔了。
这时一阵强烈的困意向李适袭来,他点点头道:“朕想睡觉了,你去吧!好好去休息,晚上再来陪朕说话。”
“那奴才告辞了!”
陈弘志心中紧张得快跳出来,他慢慢退下,立刻向自己的房间快步走去,他不放心他的五千两黄金,就藏在他的床榻下,若圣上出事,宫内肯定搜查,若被人搜到,他就死路一条了,不行,他必须要将黄金埋起来。
此时已是黄昏时分,他住的院子里有几个宦官正在自己做饭,见他回来,都讨好地向他笑道:“陈公公,我们这边有一瓶好酒,要不要来喝一点?”
“不用了,我要睡觉,任何人都不准打扰我。”
陈弘志刚走到门口,这时,走过来一名宫女,向他施礼道:“陈公公,太上皇要我送件玉器给你。”
“嘘!”
陈弘志吓得心都要跳出来了,他向两边看看,没有人注意他,便低声道:“进屋去说!”
他推门进了屋,宫女也一闪身进了屋,她从随身的篮子里取出了一尊碧玉马,放在桌上笑道:“太上皇听说你喜欢碧玉,便将这尊玉马送给你,这可是于阗进贡的,是极品美玉,是给你的奖励。”
“多谢太上皇,请大姐转告太上皇,就说事情已经办妥,请他放心!”
“是吗?”那宫女闪过了一丝冷意,一指榻下,讶道:“公公,你的黄金怎么没了?”
陈弘志大吃一惊,一回头向榻下望去,他的黄金果然不见了,他呆住了,就在这电光石火的一刹那,一根绳子勒住了他的脖子,猛地一拉,陈弘志摔倒在地,他拼命挣扎,两手在空中乱抓,他喉咙里咯咯直响,翻着白眼绝望地看着身后的宫女,他万万没有想到,一个女人的力气竟是如此之大。
“说过……不杀……我!”他拼命挣出了这句话。
“我们是不想杀你,但你一定要自杀,我们也没有办法了。”
宫女声音就毒蛇一样阴冷,这是陈弘志在人间听到的最后一句话……
片刻,宫女从后窗悄然离去,房间反锁着,只有陈弘志瘦小的身影在半空中摇荡。
……
宫中已经发生了巨变,但此时朝廷中人都还没有意识到宫中将出事,所有人的心思都在政事堂的公推上,明天将是监国宣布政事堂开始公推的最后期限,从明天开始,便是三天的公推期,此时所有人的心弦都绷紧了,大家都遗忘了病重中的小皇帝。
在唐朝的政治中,政事堂其实是一种协商机制,因为三省六部制中中书省的权力极大,有制诏之权,为了限制中书省的权力,便有了门下省来监督,一份诏书,光盖了中书省的印章还不行,还必须有门下省的大印,所以就称为中书门下之印。
门下省若觉得中书省的诏书不妥,可以直接反驳回去,中书省必须重拟,这里面就有两个问题,首先是中书省的诏书已经经过皇帝御批,如果驳回,那皇帝还得再批一次,其次,中书门下批来驳去,容易使军国大事被拖延。
为了解决这个矛盾,所以就有了政事堂这种协商制度,中书省、门下省首脑事先坐在一起协商,协商通过后,中书省再拟旨,另外,唐朝是实行多相制,除了中书令和门下侍中这样的一级相国外,还会有几名二级相国,也就是获得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资格的高官,一般是各部的尚书,他们也一起参与了政事堂的协商,渐渐的,政事堂就成为了唐朝的内阁,具有极大的权力。
尤其在目前皇权缺位的情况下,政事堂就成了事实上的最高权力机构,唐朝的军国大事都由它来做出决定,无论是李庆安还是李亨,都极为重视它。
天快黑时,裴旻的府门前停了好几辆马车,这是赵王党的重要骨干在一起商量对策了,在裴旻的外书房里坐了五个人,裴旻、崔涣、韦滔还有卢涣,另外还有中书侍郎张镐,张镐本来也属于保皇党人,但李亨对李适的严重威胁,使张镐意识到,只有依靠赵王党才能更好地保住少年皇帝,他便转而投靠了赵王党。
“这两天我越想越觉得奇怪,王珙所提的三个条件都是我们办不到,他明明知道我们不会答应,为什么还要提这三个条件,很明显,他们的目的就是要解散政事堂,这是李亨的故意而为,我敢肯定他为此蓄谋已久。”
裴旻的话让所有人都陷入沉思,这时,崔涣眉头一皱道:“按照朝廷目前的权力格局,赵王党占了四成,保皇党占两成,张党占一成,监国党只有三成,如果按照这个比例来公推政事堂,政事堂的七人中,我们能占三人,保皇党一人,张党一人,他们监国党最多只有两人,我就不懂了,解散政事堂重新公推,对他们并不利,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而且既然他们已经把张筠争取到了,那么政事堂中他们就占了四人,成为大多数,什么决议不能通过,解散土地田亩司,土地归还原主人,这些决议都能顺利通过,为什么还要解散政事堂,你们不觉得奇怪吗?”
韦滔也点点头道:“崔尚书说得不错,我也是这么想,他们根本没有必要解散政事堂,我想,李亨应该是另有用意。”
裴旻背着手走了几步道:“或许他们是另有用意,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你们没有想到,那就是张筠这个人,我不知道他们对张筠达成了什么妥协,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张筠是墙头草,不可能事事都支持他们,张筠或许只答应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