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下 作者 高月-第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荔非守瑜点点头笑道:“去年到扬州练兵,我去过几个江都丝织大工场,都有三五百人,大部分是贫家的女孩儿,她们剿丝织锦,每天的收入也有三四十文,一个月也能挣到五六贯钱,听说还有人能挣到十贯,这可比种粮食赚钱多了,不过我估计酿酒还行,织白叠布未必能赚钱,毕竟内地都是用丝麻。”
“物以稀为贵嘛!去年我在东市的一家绸缎行里见过白叠布。我们这里卖四百文一端,可到了长安却要卖到三贯钱一端,比普通的丝缎还贵,而且都是富贵人家才享用,如果我们大量运到长安去,就算两贯钱一端,也是厚利,我再鼓动圣上和娘娘带头穿用,何愁它不盛行?再者,这白叠布可比麻布保暖多了,对我们北庭军队也极为重要。”
两人边说边走,路上的行人渐渐多了起来,又走了几十里,草原似乎到了尽头,开始进入农业区,一路上大片黄澄澄的麦田随处可见,还偶然可以看见一些固定的土坯房屋,西州气候炎热,能做到稻麦两熟,因此在六月抢收麦子后还能再种一轮水稻,因此西州地区一直是北庭重要的粮产区之一,但汉人却相应不多,大部分都是高昌土人。农业技术不高,农业产量不如汉人聚集的庭州,所以李庆安便准备将一万军户主要安置在西州,逐渐把西州完全变为农业区,而牧业则转到庭州以北,或者转到伊州。
中午时分,他们便远远看见了蒲昌县县城。
“七郎,看那边,緤田!”荔非守瑜指着路边一片田大喊。
李庆安顺他手指望去,果然见路边的一块田地种满了棉花,大约五亩。绿色的叶子郁郁葱葱,唐朝还没有‘棉’字出现,当地人一直称为‘緤’,或者根据大食那边的发音,称为白叠布,不过在大唐内地也有称之为‘绵’,李庆安心情异常激动,翻身下马,向緤田奔去,几十名士兵慌忙跟在后面。
这五亩緤田的主人是一对年迈的高昌老人,他们正在田里忙碌,忽然见大群军人向他们的田里跑来,大呼小叫,都不由惊呆了。
片刻,男主人便被带了过来,李庆安正在看一株植被,见主人过来,便站起身笑道:“可有去年留下的?”
老人会一点汉语,他见李庆安年轻,便以为只是个小军官,便点头笑道:“有的,请军爷随我来。”
众人跟他来到一座小院,小院十分简陋,三间泥坯屋,围墙也是泥土夯成,不到一人高,院门十分破旧,裂开大条缝隙,院子里有一棵老胡柳,小院的另一边搭满了葡萄架,时值五月,嫩绿的葡萄枝蔓爬满了藤架,小院里十分阴凉舒适,老人连忙拿出十几只胡凳,招呼众人坐下,又让老伴倒了几碗凉茶端来,舞衣和如诗如画也进了小院。坐下葡萄架下休息,看得出她们也十分喜欢这葡萄架,聚在一起指着葡萄藤低声议论着什么。
李庆安也坐了下来,这时,老人捧出一堆緤花放在李庆安面前,“军爷请看,这就是去年留下来的一点,其余都织成白叠布卖掉了。”
李庆安拾起一个看了看,绵苞较小,倒像一只蚕茧,不是后世看到的那种大朵棉花,纤维显得略短,呈灰白色,这种棉花是最早从埃及传到大食,再由大食传到西域,是非洲棉,而后世看到的那种棉花确实产于美州的美州棉,虽然不是后世看到的那种棉花,但还是让李庆安十分欣喜,他其实要的是棉花本身,倒不一定要棉布,他心里清楚,白叠布只能走高端路线,真正大面积在大唐推广是不现实的,毕竟麻布直到数百年后都是难以取代,只是到明朝朱元璋强行推广,棉布才真正取代了麻布,富贵人家是用丝,贫苦人家则用更便宜的麻布,白叠布在北庭价格就不菲,再长途运到内地,要比麻布贵得多,如此,贫苦人家谁会用。
老人用手剥去里面的籽,虽然他剥得很熟练,但看起来还是很费力,他笑道:“这东西就是剥籽麻烦,收获后我每天都要剥到深夜,一百斤能得到六十斤实緤就不错了。”
李庆安笑了笑又问道:“不知你家里还没有白叠布?”
“我自己织了一端,我去找找看。”
老人跑进屋去取布,这时,小院外一片嘈杂,一名士兵进来禀报道:“使君,蒲县县令求见。”
“让他进来。”
脚步声响起,外面匆匆走进来了五六名官员,蒲昌县的县令、县丞、县尉、主簿四大员都到了,蒲昌县的县令姓吴,庭州人,四十余岁,显得十分精明干练,他在北庭春猎时曾带县中子弟去过金满县,故认识李庆安,他带领众人一齐施礼道:“参见使君!”
李庆安摆摆手笑道:“吴县令不必客气,我并非正式视察,不好意思,把你们惊扰了。”
“军爷,我找到了。”
老人笑呵呵抱出了一捆百叠布,却一眼看见了县老爷,吓得他丢下白叠布便跪下:“草民拜见县老爷。”
“老人家快快请起!”吴县令连忙将他扶起来,在节度使面前居然跪拜自己,他感到几分尴尬。
老人见李庆安还端坐在那里,便急嚷道:“军爷,这是我们县老爷,你快起来,把位子让给他坐。”
吴县令一怔,不由苦笑一声道:“老人家,这位是我们北庭节度使,你不知道么?”
老人呆住了,在他眼里,北庭节度使就是皇帝,这个年轻的军爷居然是北庭皇帝,他‘扑通!’跪下,砰砰磕头认罪,“大老爷,我眼睛瞎了,你大人大量,饶了我吧!”
李庆安瞪了吴县令一眼,他连忙扶起老人安抚道:“老丈待我很好啊!给我凳子坐,还给我倒茶,我很感激。”
老人战战兢兢站起身,“多谢大老爷,这是白叠布。”
他慌忙要拾起白叠布,却因为太紧张,险些摔倒,旁边亲兵连忙接过布,放在桌上,白叠布有一端,一端是五丈,主要用于丈量布,而一匹是四丈,却是用来丈量绢,李庆安让两名士兵慢慢将布展开来,舞衣和如诗如画也好奇地围了上来,“李郎,这是什么布?”舞衣还是第一次见到这种布。
如画却见过,笑道:“舞衣姐,这是白叠布,比麻布稍好一点,却贵得多。”
李庆安仔细看了看,也不由有些失望,这幅白叠布织得相当粗糙,还比不上后世的粗棉布,真像如画所言,只比麻布稍好一点,他笑了笑道:“我从前在大食也见过白叠布,他们那里织得很细,不过这布虽然粗了一点,但很保暖。”
舞衣天生对白色的东西情有独钟,她拉了一下李庆安,低声对他道:“李郎,这布我喜欢,买下来给我,好吗?”
李庆安点点头,对老人笑道:“老丈,这布就卖给我吧!”
老人吓得他连忙摆手,“大老爷想要就拿去,可不敢收钱。”
李庆安见老人家里十分贫苦,便对亲兵道:“留下十贯钱!”
他又对吴县令道:“现在去蒲昌县看看。”
说完,带着舞衣她们便走出了院子,一行人从田间小路走上了大道,老两口赶出来,拥在院墙旁,呆呆地望着大队人马浩浩荡荡走远。
……
蒲昌县位于西州盆地的最东面,是去安西的必经之路,县城不大,但十分繁荣,到处都可以看来牵着骆驼往来的商人,县里只有一条大街,街上以客栈、酒肆等吃饭歇脚的店最为密集,最显眼便是几家胡人开的妓院,每家妓院门口都站着十几名妖艳肥壮的胡女,挤在门口莺声燕语地召客,见到单身男人,她们便迎上去把裙一掀,露出光溜溜的下身,将男人勾引进院中,十几名放假的士兵结伴走来,胡妓们一涌而上,连哄带拉,将士兵们拉进了妓院。
大队士兵都驻扎在城外,李庆安只带着一百多名亲兵进了城,他一路打量着城中的商贸,这次考察西州,蒲昌县也是其中一站,他回头对吴县令笑问道:“马氏三兄弟的工场在哪里?”
吴县令十分惊讶,节度使居然知道马氏三兄弟的工场,他连忙道:“就在城西,走过去最大的一间店铺就是。”
蒲昌县的经济在西州五县中排在后面,但这里也藏龙卧虎,整个北庭乃至安西最大的一家纺织工场便在蒲昌县,为马氏三兄弟所开,拥有两百张织机,四百名工人,主要是织绸缎和织白叠布,产品全部销往岭西。
马氏工场紧靠西门,城门外一条大道便是通向安西,用今天的话说,马氏工场便是一场专门出口的外向型工场,有两百张织机,在大唐,这样的工场还有不少,比如定州何明远,家有绫机五百张,募工一千人,就是针对北方胡人的出口工场,产品全部销往境外。
正是由于蒲昌县优越的地理位置,才会出现马氏工场这样的家族大企业,很快,李庆安便在吴县令的带领下,找到了这家北庭第一工场。
和传统的工场一样,马氏工场也是实行前店后坊,门很小,进去后便是一处宽大的厅堂,现在已是黄昏时分,厅堂里冷冷清清,没有货,只有一座长长的柜台,可以想象白天柜台前商人汹涌的景象,可现在,只有一个伙计坐在柜台后打瞌睡。
“有人吗?”
吴县令在柜台上重重一敲,伙计吓得跳了起来,“有!有!客人要买什么?”
当他看清来人居然是县令,吓得立刻结巴起来,“县、县老爷稍候,我去找东主来。”
他一溜烟向后面跑去,吴县令苦笑一声,对李庆安道:“使君,这马氏工场是开元二年,由本县的大商人马德裕建立,刚开始只有织机二十张,开元二十三年,他的三个儿子接手工场后,一步步做大,现在有织机两百张,蒲昌县和高昌县的绸缎纺织都被他们独占了。”
李庆安沉吟一下,问道:“蒲昌县除了这一家工场,还有别的工场吗?”
“还有几家酿酒的作坊,最多雇工人十几人,像他们这样雇工人四百人的,绝无仅有。”
正说着,大堂后面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名中年男子快步走了出来,老远便拱手笑道:“吴县令怎么有时间光临小店?”
“这是三兄弟的大哥马灵风,负责卖货和对外打交道,老2是管工场,老三收原料,分工很明确。”
吴县令拱手回了个礼,又给他介绍李庆安道:“马东主,这位便是我们北庭节度使李使君,专程来看你们工场。”
马东主大吃一惊,慌忙上前,对李庆安一躬到地,“小民马凌风,参见李使君。”
西域不同于内地,商人的地位颇高,尤其像马家这种家资巨万的大商人更是广受人景仰,李庆安是在翻阅北庭商贸材料时得知马氏纺织工场,两代人经过三十年的创业,便发展成为安西第一大工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就是北庭的资本主义萌芽了。
李庆安拱手还礼笑道:“马东主不必客气,我也是久仰马氏工场,所以特地从庭州过来,看一看咱们北庭最大的工场。”
马东主有点受宠若惊,这话从县令口中说出来,他不会放在心上,从西州都督口中说出来,他则会有点感动,可是从北庭最高军政长官的口中说出,那意义就非同一般了。
他慌忙推开门,请道:“使君请随我来,我带使君去参观。”
一行人走进后院,便听见一片‘咔嚓!咔嚓!’的机杼声传来,从大门看,马氏工场不是很显眼,但占地却非常深广,工场是由两排长长地平房贯通后组成,两百张绫机就放在两排房屋中,现在正是旺季,几乎所有的织机在运行,数百人挤满了屋子,绝大部分都是年轻的小娘,在屋子一角,摆放着几十架手摇纺车,这便是用来织白叠布的工具,只有三十余人。
马东主给李庆安介绍道:“使君,现在是白叠布淡季,等十月份以后,很多胡商都会来买布,到时大家会忙得不可开交。”
这时,走来一名中年人,和马东主长得颇像,但口舌却很笨拙,半天说不出一句话。
“这是我二弟,马啸风,负责工场,手很巧,这些织机坏了都是由他修理。”
李庆安见白叠布开工虽然不足,但空气中还是漂浮着不少细细的绒毛,可想而知,如果所有纺车一齐开动,房间里的空气是如何糟糕。
这时,吴县令的鼻腔里吸进了细毛,一连打了五六个喷嚏,马东主连忙道:“吴县令,真是抱歉!”
李庆安微微一笑,对二东主道:“我教你一个简单的办法。”
他从旁边的织机上拾起一块白叠布,叠了几叠,蒙在口鼻上,笑道:“最好用五层纱布,四边细细缝好,两边穿上细绳子,挂在耳朵上,这样就不会呼吸进细毛了。”
二东主马啸风虽然不善交际,但技术上的事情却是一点便透,他立刻便明白了,不由大喜道:“这是个好办法,哎!我以前怎么就没想到呢?”
李庆安见他反应敏捷,倒也喜欢,便对他们兄弟笑道:“有没有考虑过把工场扩大?”
马氏兄弟对望一眼,马凌风苦笑一声道:“当然想,绸缎、白叠布、麻布还有毛毯,我们都想做,其实我们给的工钱也不低,就是西州汉人太少,胡人又不愿意来做工,我们实在招募不到那么多工人,我们想去庭州再开一家工场,纺织地毯,卖到中原去。”
“不用去庭州开工场。”
李庆安笑道:“我不妨透露一个消息给你们,朝廷即将迁一万军户来北庭,我准备将大部分人安置在西州,届时你们可以扩大工场,不过我给你们提过建议。”
兄弟二人大喜,连忙道:“使君请说。”
“白叠布暂时就不要卖给胡商了,今年北庭军方全部买下,你们给我做一件东西,我给你们留个图样,如果你们做得好的话,我会向你们订三万套。”
说着,他接过纸笔,仔细地画了一只后世的睡袋,标上尺寸,交给他们兄弟笑道:“这叫做睡袋,用白叠布做面子,里面填充羊毛和羊绒,你们先给我做十只样品,若做得好,我不仅让你们做三万套,而且以后军毯和军服我也会交给你们。”
……
这时,门外忽然传来一阵奔跑声,两名亲兵冲进来大声道:“使君,圣旨到了!”
李庆安一怔,快步走出了工场,只见大门口站着几名从长安来的宣旨官,为首官员看见李庆安,立刻举起一卷圣旨高声道:“圣旨到,李庆安接旨!”
李庆安跪了下来,宣旨官展开圣旨高声道:“北庭节度副使李庆安,安抚北庭、开拓疆域有功,特加封为北庭节度使,兼西州都督,赐以旌节,钦此!”
“臣李庆安谢陛下隆恩!”


第六卷 节度北庭 第185章 葛胡王子
 长安,兴庆宫大同殿。葛逻禄大王子谋刺逻多和二王子谋刺思翰跪在殿下,接受大唐皇帝李隆基给他们赏赐和册封。
“加封葛逻禄首领谋刺黑山为归德将军,长子谋刺逻多为上轻车都尉,次子谋刺思翰为轻车都尉,赐绢五千匹,银三千两。”
谋刺思翰重重顿首道:“臣谢陛下葛逻禄一族将忠心于大唐,忠心于天可汗,世世代代为大唐戍边,忠孝之心如泰山之重、如长江之深,天日可鉴!”
他说得慷慨激昂,声泪俱下,高高坐在皇位上本来没有精神的李隆基也有些为之惊诧,不由仔细打量了一下这个二王子。
跪在玉阶下的两人是兄弟,可相貌却完全不同,大王子身材魁梧壮实,满脸大胡子,完全是突厥人的模样,汉语一句不懂。
而二王子却身材瘦高,眼鼻之间颇有几分汉人的模样,汉语说得十分流利,李隆基心中有些明悟。便笑问道:“你可有汉人的血统?”
谋刺思翰大喜,皇帝终于注意到自己了,他连忙道:“臣母亲是军户之女,不幸被掳到北胡,生下微臣,臣虽生在北胡,却心向大唐,臣汉名姓颜,名思翰,也就是思念汉土之意,臣每时每刻都记着大唐才是臣的根,臣母去世后,臣最大的心愿便是将母亲葬回故乡长安。”
李隆基被他的一腔赤诚感动了,便点点头道:“朕准你用汉名颜思翰,希望你能做大唐与葛逻禄的桥梁,让葛逻禄世代忠心于我大唐。”
言语之中,李隆基便有了一点立颜思翰为葛逻禄之主的意思,他微微笑道:“这两天,你们好好看一看我大唐风物,希望下次再见时,葛逻禄已为大唐立下不世之功。”
说完,他站起身向殿后走去,殿中监高声长喝:“陛下退殿,葛逻禄使臣谢恩!”
“臣谢主隆恩!”
谋刺思翰满眼含泪,重重地磕了两个头,李隆基意味深长地瞥了他一眼,便笑着下去了。
走出大殿。谋刺逻多有些不悦道:“你都对大唐皇帝说了什么?”
他至始至终,一句话也没听懂,谋刺思翰连忙卑恭地笑道:“皇帝说曾听说我独自杀熊,便问葛逻禄第一勇士是不是我?”
“那你怎么回答?”
“我说葛逻禄以勇力立国,葛逻禄第一勇士乃大王子,这是举族公认。”
谋刺逻多咧嘴笑了,“这还差不多,那皇帝又怎么说。”
“他说希望葛逻禄第一勇士能为大唐立下不世之功,下次再见,他将以公主许之。”
谋刺逻多忍不住心花怒放,重重拍了拍兄弟的肩膀,“你也不错,一路上对我很恭敬。”
“哪里!大哥将来是葛逻禄之主,小弟只是提前为叶护效力。”
这时,旁边走来一个年轻人,拱手笑道:“二位王子,在下鸿胪寺典客署令杨旺,奉圣上之命陪二位逛游长安。”
杨旺是杨铦之子,杨铦自董延光案被罢免后,整日忿忿不平,李隆基便封他做了华州别驾。又把他儿子提升为鸿胪寺典客署署令,算是安抚杨家。
杨旺笑了笑又问道:“不知二位王子想去哪里游玩?”
谋刺思翰连忙道:“我们对长安不熟,客随主便。”
“那好吧!我们一路游走。”
三人上了一辆马车,心情愉快地游长安去了。
……
这些天,金吾卫大将军独孤适因年事已高,不慎感恙后竟一病不起,病势一日重似一日,独孤家上下一片恐慌,一早,独孤适的妻子张氏便在两个孙女的陪同下来慈恩寺许愿,祈求老爷的病势早日康复。
今天正逢旬休,来慈恩寺烧香许愿的香客颇多,广场上停满了马车。
“祖娘,你不用担心,今天我们既然在佛前许下了心愿,佛主就一定会保佑祖父。”
说话的是明珠,她今天是来拜佛,便破天荒地没有化妆,明珠和张夫人名为祖孙,实为忘年好友,两人关系最为交厚,她挽着祖娘的手臂,低声安慰她。
“我知道,你祖父不会有事,咦!明月呢?”
她们已经许完愿出来了,慈恩寺门前人流如潮,明月刚才还和她们在一起,一转眼不见了,明珠连忙四处寻找。
“姐。你在哪里?”
“我在这里呢!”明月从旁边转了出来,笑道:“祖娘,人太多了,我们等一会再走吧!”
张夫人看了她一眼,笑道:“明月,你是不是想去菩萨面前许个姻缘愿,如果是这样,我们就陪你去。”
明月被说中了心事,她脸一红道:“才没有呢!”
明珠凑在她脸上瞧了半天,忽然眨眨眼笑道:“姐姐的脸是三分桃红七分绯红,桃红是因为人太多热的,而绯红是祖娘说中了你的心事。”
“去!死丫头,你再胡说,我就求娘把你嫁出去。”
“嘻嘻!三句话离不开一个嫁字,哦!明月出天山,天涯共此时,这两句诗我昨晚好像在某个人的桌上看过。”
明月又羞又急,伸手要拧她的嘴,“你这个死丫头,敢偷看我写的东西。”
明珠一闪身躲在张夫人身后,扮了个鬼脸又继续笑道:“君若天上云,侬似云中鸟,相随相依;君若湖中水。侬似水心花,相亲相怜,但愿与君长相守,莫作昙花一现,哎呀呀!简直肉麻死了。”
明月眼泪都快气出来了,她一跺脚,“祖娘,你管管这个死妮子啊!”
张夫人笑着把明珠拖出来,在她手背打了一下,说她道:“记住了,不准再偷看姐姐的信。”
说到这。她又对明珠眨一下眼,偷偷笑道:“还写了什么,背给祖娘听听。”
“你们两个……”
明月气得转身便走,“我先回马车了,不理你们了。”
张夫人见明月走远,又连忙问道:“快说给我听听,她还写了什么?”
明珠‘扑哧!’一笑,掩口眉飞色舞道:“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可我倒觉得她变胖了。”
张夫人‘咕!’一声想笑,可又觉得不妥,便强忍住笑道:“以后别偷看姐姐的书信了,她也怪可怜的。”
“我知道呢!昨天是不小心看到的。”
……
明月又羞又急,向马车快步走去,她们来得较早,马车停靠在大路边上,刚走到路边时,却忽然听见有人在乱叫,“小娘子,你好美啊!”
说得非常生涩,她一回头,却见一辆马车前站着三人,一个长着一只酒糟大鼻子的胡人正对她挤眉弄眼,像只大马猴一样上下乱跳,她脸一沉,立刻加快脚步向自己的马车走去。
这三人便是杨旺和两个葛逻禄王子了,杨旺带他们来看慈恩寺大雁塔,不料谋刺逻多对寺庙没兴趣,只想看女人,他无意中看到了明月,顿时眼睛都直了,这个女人俨如明月般艳丽,葛逻禄最美的女人和她比起来,就像草鸡见凤凰一样。
一股烈火在谋刺逻多胸中燃烧,若是在草原上,他一把就会将她抢走。可是长安他不敢,眼看明月走远了,他再也忍不住,跳起来便要追去,谋刺思翰却一把抓住了他,“大哥,千万别惹祸!”
谋刺逻多急得眼都红了,“你别管我,这个女人我要定了。”
杨旺虽不懂突厥语,却明白谋刺逻多的意思,便笑道:“那个女人你们可惹不起,她是北庭节度使李庆安的女人。”
谋刺思翰一愣,他不假思索地将大哥拉回来,低声道:“别傻,那是李庆安的女人。”
谋刺逻多也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