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德国国防军大本营-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异议是应当赞扬的,但可以肯定地说,他们提出异议并不是为了取消这场战争,只不过是推迟而已。
为了使读者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作者想再列举几件战后才了解到的事情:
上面提及的希特勒的指示,是1940 年春季对他的亲信提出的;
英国政府首相温斯顿·丘吉尔于1940 年7 月初,通过英国驻莫斯科大使斯塔福德·克里普斯爵士转交给斯大林一封信。信中建议俄国将矛头转向德国。几天后,苏联便将该信内容通告德国驻莫斯科大使:
陆军总参谋长的日记:1940 年7 月3 日与作战处长的谈话:“当前,摆在首位的是英国问题题。。和。。。东方问题。对后者必须重点考虑,即给俄国以军事打击,迫使它承认德国在欧洲的统治地位;”
1940 年7 月13 日,在听了希特勒的一次报告之后:“元首最关心的问题是,英国为什么不愿求和。。。对这个问题,他似乎与我们找到的答案不谋而合,即英国对俄国还抱有希望;”1940 年7 月22 日,陆军总司令对他前一天与希特勒进行的一次谈话的印象是:“俄国问题应着手解决。要做好思想准备;”
1940 年7 月30 日,与陆军总司令一起对总态势作的部分判断:“如果不能迫使英国就范,并出现英俄结盟的危险,那么是不是要首先对付俄国,从而实施两线作战。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保持与俄国的友谊更为适宜”。
1940 年7 月31 日,希特勒终于在山间别墅指示:“。。俄国将主要赌注压在英国身上。。但俄国一旦被摧毁,英国的最后希望也将破灭。德国便将成为欧洲和巴尔干的主人。
决心:在一系列冲突中,必须将俄国除掉。时间:1941 年春。
仅从这简短的引语中,就能十分清楚地看出,希特勒的反俄决心早就是无条件的,用他自己常用的表达方式叫作“无法更改”的。此外,还可以看出,他的这一决心无疑是建筑在对布尔什维克主义的根深蒂固和从未泯灭的深仇大恨之上。这一思想大约是在1940 年7 月中旬形成的。也就是在同一时间里,希特勒又由于受军队方面的催迫,下达了在英国登陆的命令。
由此可以看出,这两个决定的份量差别,一目了然。1940 年夏季,参预者中能认识到这一点的已大有人在。然而,这种打破德国战略僵局的方式,并没有结束战争,相反却意味着一场新的战争的开始。
新旧矛盾在国防处内外,凡知道希特勒这一新的企图的人,再次提出这个急迫的问题:如何对付希特勒的新企图;怎么才能避免这场在时间和空间上也许是没有止境的新的战争。虽然未作深入研究,但他们确信,“与俄国保持友好关系是上策”。进攻俄国将给人民和国家带来可怕的威胁。在这种形势下,人们希望能够在国防军首脑人物中找到一位军人。人们信赖他,理解他,他能以无法辩驳的军事论据,加上自己在军队中的威望,与独裁者及其基于政治和世界观而作出的决定相对抗。然而。这只足徒劳空想。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清楚,希特勒已及时地排除了这种可能性,他已亲自站在了国防军统帅的职位上,同时也将国防军参谋部——它的参谋长却为此欢心鼓舞——作为他的“工作班子”为其服务。
国防处所能物色到的对象超不出国防军指挥参谋部参谋长。然而也就是他,目前在这个问题上,已无法指望发挥重要的政治和战略影响。至于凯特尔就更不足挂齿,他越来越依赖约德尔,毫无主见。尽管如此,国防处第一海军总参谋部军官仍于8 月初,前往贝希特斯加登,向约德尔陈述从长远看矛头转向俄国后,英国及其海军对德国处境势必带来的后果。这一进谏看来相当必要,因为海军总司令丝毫不知道希特勒的计划。然而,这次拜访却证实了这样一件事:希特勒之所以认为要打败这个岛国,必须要走首先除掉俄国这样一条“迂回道路”,是因为希特勒对英国海军力量估计过高。而对自己的装备估计不足。
这种新的设想,同过去的一样,缺少说服力,然而它却促使网防处下定决心,全力以赴,为“海狮”行动铺平道路。依靠这一途径似乎还有避免冒俄国风险的可能性。据战后传言,希特勒长时间为渡海登陆作准备,唯一目的是为了威胁和恫吓英国。这一说法是不能成立的。他在此问题上的反复强调,更多地是为了说明他还是赞同登陆计划的,只是德国还没有赢得能确保排除来自英海、空军巨大威胁的空中优势。他的这一观点作者似乎在他的言谈中亲耳聆听过。他说,如果德国士兵不得不为德国而捐躯,他是可以忍受的:但他绝不会为成千上万人无谓地葬身于海底而承担责任。
毫无疑问,其结果是,他越是关心俄国问题,气候越是不利于空战的实施,他就越会将登陆计划置于次等地位。事实上早在1940 年晚夏,希特勒已经将登陆准备仅仅当作恫吓和威胁英国的手段。到1940 年10 月12 日,情况终于迫使他向国防军的首脑们公开亮出自己的观点;所谓暂时废止登陆计划。这里顺便提一句,1941 年春季,为了迷惑敌人,希特勒又重操“海狮”计划。与此同时,他还命令各情报单位广为散播一种说法,即向俄国进军是为了转移人们对在英国登陆的注意力。
空军和海军对放弃在英国登陆一事轻易妥协了。因为,海军从一开始就没考虑过此事;而空军则认为无力取得海峡上空的绝对制空权。只是陆军总司令部和国防处对此事坚定不移。他们尽管处于被分隔状态,但仍想方设法企图迫使空军通过不断改善装备和战术,以足够的优势,实施登陆。
1940 年11 月12 日第18 号,便是国防处锲而不舍的努力和在其有限的范围内所产生影响的证据。这份指令综合了国防军统帅部对尔后德国战争计划的基本要点。国防处长在这份指令的初稿里,——将“海狮”行动放在头等位置上——尽管到1941 年春季才实施;然而,第二天,约德尔向他指出,
这种强调问题的方式也许符合陆军总司令部的观点。但却不合希特勒的胃口。瓦利蒙特反驳说,他之所以坚持在英国登陆的观点,是因为它是决定战争成败的重大问题。国防军指挥参谋部参谋长也许同意了瓦利蒙特的观点,但是。他还是指出——显然他对希特勒的意图理解颇深——必须将“海狮”这段文字从指令的第一段移至最后一段。同时,他还大笔一挥,划掉了瓦利蒙特对这一条文所加的加重号。。
这样,遍体鳞伤的“海狮”又挨了“致命一刀”,而这一刀本来是应落在不列颠列岛身上的。随着未来大规模作战行动可能性的逐渐消失,德国大本营再次化整为零,以小组为单位活动。8 月29 日,希特勒在英国皇家空军第一次空袭柏林的轰炸声中回到德国首都,如从前一样,与他的亲信住在总理府。而国防处野战队,鉴于其有较大的机动性,因此仍暂留在停于格吕讷瓦尔德车站的特别列车上。由于时令的变迁,到了秋季,他们希望能为参谋部找到一所既能办公又能住宿的驻地。直到11 月中旬即战争爆发前夕,他们才住进波茨坦附近的克拉姆波尼茨骑兵学校,离总理府约有一小时的汽车路程。第二年的头几个月,国防处仍住在这里;国防军统帅部的首脑凯特尔和约德尔将军则与希特勒一起,住在贝希特斯加登。在此期间,陆军总司令部还在枫丹白露等待统帅部对“海狮”行动作出决断。此后,他们便又迁回到措森。海军回到了它以前柏林蒂尔皮茨驻地;空军回到了它在波茨坦附近的掩体群。
这样,到了1940 年秋季,出现了一种从总体上说与法国战局前夕相仿的状况。信使、军官或官员来往于大本营各小组与三军总司令部之间保持着相互联系。同过去一样,由国防处收集的情报,仍是约德尔每天在总理府或山间别墅中作形势报告的基本材料。陆、海、空三军总司令大部分时间里,只是到这里作口头汇报,接受希特勒的命令和安排。在这种场合下,希特勒总是对一些悬而未决的政治问题发表滔滔空论。
表面看来,国防军领率机构里一派协和气氛。但进一步观察便可发现三军总司令部在组织形式和工作方法上的原始缺点。依然如故。首先,象以前一样,陆、海、空三军总参谋长从未与国防军指挥参谋部参谋长一起磋商军情。此外。不是因为特殊原由,三军总司令们也很少聚会,既使碰头。在希特勒的淫威下,谁也不会说一句真话。更有甚者,在海军和空军以不充裕的手段艰难地对英国实施“围困”的时候。陆军却通过研究和图上作业逐渐形成了俄国战局的作战基础;而国防军指挥参谋部参谋长对此却丝毫没有参与。第三点——尽管不很重要——国防处、国防军指挥参谋部与其参谋长直到1941 年,一直被分隔在柏林——克拉姆波尼茨和贝希特斯加登两地,只有通过电话以及国防处长亲自乘飞机取得联系。
因此,被大为称颂的“国防军领率机构的团结”,是名不副实的,完全是纸上文章。如果说,早在准备在英国登陆期间,国防军总参谋部的工作就缺乏统一步伐和共同目标,那么在尔后的数月时间里,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问题上的意见和观点就更是大相径庭。
国防处长及其军官们象约德尔将军一样,直到1940 年12 月,几乎没有参与过东方战局的准备工作。这在以往重大战局是极少见的。在这种情况下,国防处却在全神贯注于适合于将国防军全部兵力调向西线的计划,并将其1940 年7、8 月的最初成果部分纳入上文提及的11 月12 日的国防军统帅部第18 号指令中。进攻直布罗陀的计划是指令的中心内容。希特勒放弃在英国登陆以及10 月23 日与佛朗哥将军进行一次不太成功的会晤之后,大力推进这一计划的实施。原来设想,由空军将海港摧毁,尔后赶走英国舰队,就算达到预期目的。在国防处的建议下,最后将占领全部陆地作为目标。与此同时,国防处还在致力于另一项计划:德国派一个空军军和一个装甲军去支援意大利军队对苏伊土运河的迟缓推进。他们认为,这种对英国人的主要基地的双管齐下的进攻,似乎有可能最终“摧毁英国在地中海的地位”,使战争进程有一个转折。但在支援意大利的问题上,希特勒却改变初衷,拒绝进一步向意大利提供支援。然而,在坚决拒绝支援意大利之后,希特勒却又违心地要袭击希腊。可以肯定,他的这一态度是由于德国拒绝提供援助,促使墨索里尼及其统帅部坚持其原来观点而造成的。但是,当时,希特勒并不是不愿意放弃远征北非。因为,他不愿看到为了推动这项计划的实施,而将兵力由对付俄国转向其他地方。由于这个缘故,进攻直布罗陀的行动最迟不应超过2 月初。
在这个阶段,作为国防处大然“盟友”的海军总司令部,也将当时大家已经知晓的希特勒进攻苏联的计划,看成错误的和灾难深重的。由于国防处的海军军官们对这一共同观点的不懈支持,于8 月底,提出了第三个建议,即在世界海洋上“德意联合实施海战”的计划,以便将注意力由东方移开。这一计划,一开始得到了希特勒的赞许,但因必须待到彻底解决地中海地区问题以后才能下定决心而作罢。
1940 年11 月1 日,国防处长在一次商讨关于“冬季作战企图”的会上想再次使约德尔将军确信,这些计划“不可能。。全部令人满意。。。假如德国不向利比亚派兵,那么意大利对埃及的进攻就难以取得重大成果,。。也不会解决地中海的问题。因此,意大利舰队应继续坚守地中海,不应考虑。。与德国重型舰只在大西洋联合作战的问题”。然而,约德尔——不管他自己确信与否——只是把希望寄托于在此期间采取的德国空军对西西里岛的行动,并希望能为占领直布罗陀,在地中海地区赢得充足的空中优势。因此,这一设想也写入“第18 号指令”里。
指令的开头还有一项计划,这是国防处长倾其全部心血的一件事,即与法国进行军事合作。如果说在战争进程中,这种“通敌行为”至今还仍被两国官方视为声名狼藉的冒险行为,那么对当时参与这一合作的军官来说,只能意味着是次利用他们力所能及的途径和手段促成欧洲邻邦真诚谅解的尝试。这种联合反英的尝试,或者用“指令”的话说,由初期的共同安全任务,发展成“法国全面参加反英战争”,是从当前现实出发的。这一目的的最充分的理由是,没有那个计划更能阻止可怕的战争,向东方扩展,以及有效地阻止美国参战。
在这里,不可能对由于希特勒一贯运用政治欺骗伎俩,将法德军事关系搞成僵局的发展过程,作详细描述。但不妨只回忆一下初期,它与1940 年7月英国攻击停泊在凯比尔港和达喀尔的法国军舰,是联系在一起的。此后,德法高级官员在威斯巴登,尔后在维希不断进行接触,在1940 年9 月23 日德国从海上对达喀尔实施攻击之后,约德尔向他的亲信说:“他与国防处长协调一致,充分利用每一时机说服元首。利用德法共同利益,进行高于一切的对英国的战斗。”在他对当前“元首观点的转变”进行一番评论之后,完全接瓦利蒙特的思想补充说:“人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这是关于继续进行战争和战争目的的基本观点的彻底转变”。最后,约德尔出人意料地宣布,一个月以后,即1940 年10 月24 日,希特勒将与贝当元帅会晤。
在对“与法国进行合作。。的形式”进行详细研究之后。国防处长应约德尔的要求,对合作形式提出的原则是:“法国人的参加。。必须同时为法国的生命攸关的利益服务”。双方进行耐心合作共同对大不列颠列岛作战的问题,在此之前就已被排除在外。瓦利蒙特认为,保障和维护法国殖民地,是符合德法双方利益的。因此,停战协定的实施。以及与意大利的关系,都应置于这一目的之下。
在以后的数周时间里,即希特勒与贝当元帅会晤前后,与这一军事愿望相联系的“严重的政治问题”在各方都变得突出起来。意大利人认为,德法亲近会危及他的战争目的,因此不顾眼前其他方面的许诺,断然拒绝德国人的要求,并得到德国外交部长的支持。在这种状况下,贝当元帅说了一句人人皆知的话:“6 个月讨论问题,6 个月后便把它遗忘。”最后希特勒——在凯特尔的热情支持下——提出,“将来对法国的让步,应附以超出停战协定的要求”。这样,在“第18 号指令”的有关条文还没有出台之前,其份量就已大大降低了。
在国防处长与大使阿贝茨一起,在巴黎与法国人谈判期间,有机会到约德尔那里商谈“重大调整”问题,同时向他强调指出“有一半措施似乎不妥”。其间,凯特尔再次强调了希特勒的要求,“与法国人的谈判仅按步就班地进行。。这不符合。。德国作战的利益。因为,这会使用以继续对英作战的非洲基地长时间不得开放;而且在这情况下,法国人还可能要求德国,在其所属的非洲殖民地国家里。恢复秩序和安定,更谈不上,在预见的未来,与德国实行有效的军事合作,共同对英作战。”尽管有各方面的反对意见,希特勒最后仍指示他的军事全权代表,可采取全盘“接受”的方针。
11 月29 日,德、法总司令部代表,在巴黎德国大使馆举行了会晤。这是德法战争结束半年后,两国代表在相互平等的基础上进行的第一次无拘束的会谈。瓦利蒙特少将出乎意料地看到,坐在他对面的除了法国陆、海军首脑恩特西热将军和达尔朗海军上将外,还有副总理皮埃尔·赖伐尔。此后不久,这位副总理和达尔朗便成了法国的栋梁。会谈中,双方没有采用恩特西热提出的将来旨在针对非洲内部地区而安排的计划,而是在全面谅解的基础上,接受了瓦利蒙特少将提出的方案,即——违背全部既定方针,加强法属西北非和西部非洲的安全,德国国防军将此作为德、法军事合作的最重要和最迫切的目标。然而,上述所指地区不仅包括在战略上保卫薄弱的欧洲南翼而且还包括摆脱了英国封锁的重要的经济区。12 月10 日,在同一地点,相同的代表,举行了第二次会晤。会谈中,法国方面提出的部分问题,第一次得到满意的回答。同时,使人们加深了一种印象,即只有法国人自己能够有效地保卫他们在海外的领地。今后会谈的内容将是,通过远远超出停战协定的,在军事上作出重大让步。以及进行必要的政治和军事的“一体化”,使法国能够胜任这些任务。
然而,德国再次——决不是最后一次——自食其言。作为德国大本营的一名军官,除了按时赴会以外,几乎什么都无权决定。而这就足以使刚刚建立的联系中断。在第一次同法国代表会晤之后,希特勒一反惯例——尽管是明显克制地——亲自审阅了国防处长的报告。在瓦利蒙特第二次在巴黎参加会谈时,希特勒接到了一份关于法国驻北非总司令魏刚将军不可靠的情报,而希特勒早就对他怀有疑心。于是,命令国防军统帅部,近日内火速发布指令,一旦法属北非脱离维希政府,便占领全部法国领土,并接收法国的舰队。在这种情况下,国防处长发往贝希特斯加登关于第二次与法国人会晤的书面报告,看来不会受到重视。此前,约德尔曾写道:“要趁热打铁,我们的盟友的进一步反悔”——指在利比亚的意大利人——“很容易导致法国态度强硬”;而现在,希特勒已将大局造就。12 月13 日,当法国贝当无帅突然解除了他的副手德法合作法方的奠基人——赖伐尔的职务,甚至暂时关押起来之后,希特勒立即丢下全部外交策略,重又恢复了他对法国的战胜者姿态。
半年后,即到1941 年5 月下旬,在达尔朗海军上将——在贝当政府里接任赖伐尔的职务——以及阿贝茨大使的共同努力下,希特勒才同意恢复德、法双边军事会谈。经过10 多天会谈——双方代表仍为恩特西热和瓦利蒙特——产生的纪要形式的条约,并未能发挥德国的倡议者过去所寻求的政治和战略作用。因为进攻俄国的战局即在眼前。但是,一些极好的机会,希特勒也没有充分利用。譬如,当时一方面按照条约法国应支援德国夺取尼罗河谷和中东的战争;另一方面——比前者还重要——在法属北作和西非从背后构成对英国的威胁。希特勒的疑心妨碍了法国在军事上作出任何真正的让步。在政治上,法国要求给以回报,但希特勒以欧洲独裁霸主自居,不愿受到任何约束。
国防处长于5 月底从巴黎返回德国。凯特尔和约德尔十分冷淡和毫无兴趣听了他的报告,接着便让瓦利蒙特单独一个人前往山间别墅向希特勒报告——这真是一种前所未闻的程序。随后来到山间别墅的是一个令人生厌、举止粗俗的人,此人便是德国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瓦利蒙特的汇报,赢得了希特勒的注意,当瓦利蒙特讲到的按照法国的态度,法属北非和西非可能给德国形势带来的利益及其作法时,里宾特洛甫插了几句话,使人难以遗忘。他说:“这一切又会对您怎么样呢,我的元首”如果在非洲真的发生了事变,只需隆美尔将军的坦克,就能将全部骚乱平息。在这件事情上,我们肯定不需要法国人。。”里宾特洛甫一边说着,一边抽出插在上衣口袋的手,指着在希特勒面前摊开的地中海地图,首先从埃及、利比亚边界开始,经过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一直指向下面的达喀尔”希特勒终于打破了里宾特洛哺对这一方案的自问自答,给这位将军造成的尴尬局面,他要求瓦利蒙特“向外交部长先生再说一遍”,这些地区在非洲相距多远;坦克在这些地区、机动靠什么取得地面联系;还会遇到哪些障碍。
几个月后,法国在叙利亚受挫,但没有德国支持倘能坚持;与此同时,德国在俄国旗开得胜,取得重大战果。所有这些事,都有使德法协议有全部被遗忘的危险。直到1941 年8、9 月,国防处才利用东线战事暂停的机会,向威斯巴登的停战委员会发出一项新指示,命令他们恢复就“协定书”的实施的谈判。鉴于德国继续考虑到与意大利的关系,又因为法国拒绝就承担力所能及的任务作出妥协,会谈未取得重要成果。最后一次会谈是由德国驻巴黎大使促成,于1941 年12 月底在柏林举行的,法方参加会谈的是新任驻北非司令朱安元帅,德方为戈林。此时,正是德国在俄国陷入严重危机,以及美国参战的时刻。当法国贵宾早已等候一个多小时的时候,戈林才赶到,并匆忙向国防处长打听这次谈判的军事题目;而且在会谈中,戈林似乎总是处在一种瞌睡状况,造成会谈迅速不了了之。无疑,戈林的态度是希特勒对此毫无兴趣的一种反映。希特勒经常说,成功时不需要谈判,处于困境时不想谈判。
地中海、巴尔干和中东
如果追溯到1940 年底。就会发现,早在那个时候,根据第18 号指令所制定的旨在从外围解决与英国冲突的一切计划,都已宣告失败。这个给1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