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朝鲜战争--李奇微回忆录-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指挥官对士兵的情绪必然会有一个很深刻的了
解。指挥官的这种视察通常很少为敌人所知,一直到事情过去很久才会透露
出去。

但是,这里说的是,每当一次大规模作战行动即将开始之时,麦克阿
瑟就会由东京飞来,在前线抛头露面,这已成为一种定规。而且,他在空中
飞行时的那种讲究排场的阵势本身,就几乎肯定会把他的每次飞行暴露给敌
人。

这种情报是否会很快传到敌人那里从而使他们能够采取对策,这使我
十分重视。因为,我们即将开始第二阶段的总攻“撕裂者行动”。这次作战
如能成功,我们就能打回“三八线”及其以北地区。我非常清楚,以我这样
的身份向麦克阿瑟提出反对他现在视察的意见可能被当成一种无礼行为、不
欢迎上级的行为或者侵犯上级权利的行为。可是,我认为,必须把问题直言
不讳地讲出来,所以就召集了一次很长的会议来斟酌辞句,尔后,将长长的
电文发了出去,表明了我的看法。在这件事情的处理上,总司令表现出他那
非凡个性的另一个侧面。他收到电报后马上就明白了其中的意思,没有误解


电文的精神实质,所以,立即将这次视察的时间推迟到全面发起进攻之后。

这里,我想插一段有关“屠夫行动”的趣闻。当我选定的“屠夫行动”
的代号通知五角大楼之后,乔·柯林斯马上(但很有礼貌)就提出了反对意见。
他指出,“屠夫”一词肯定会给公众造成一种不舒服的印象。我不明白承认
战争就在于杀死敌人这样一个事实有什么可反对的。好几年以后我才听说,
这种反对意见是由于共和党的指控引起的,他们指控杜鲁门政府在朝鲜的目
的就是屠杀中国人。据认为,鉴于美军会付出重大的伤亡,因而以杀敌作为
作战的目标在政治上缺乏“魅力”。我听到的另一种说法是:杀中国人对于
第8 集团军司令来说也许是很有吸引力的目标,但是,从战略观点来看,这
样做并不能防止北京在今后发动侵略战中。麦克阿瑟在参院听证会上曾经提
出,要想防止北京今后发动侵略,唯有“现在就消灭其发动战争的力量”。
其潜台词就是“现代战争的特点表现在武器装备上面不是人力上”。

但是,即使是现在,我仍然认为应当告诉国内的人民,战争就意昧着
杀人。对于任何企图使人民相信打仗是件流血甚少、只是稍微有些令人不快
的做法,我是从内心反对的。

为了打回并渡过汉江,为了再次包围汉城,第8 集团军付出了很大的
牺牲。但是,如果我们没有坚持如下方针,则损失还会大得多。这些方针是:
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敌人的最大伤亡;避兔采取一切不顾后果的无计划的推进
行动,这样的行动有可能使我们被人数上居优势的敌人所包围。推进过程中,
有一些推进行动居然伤亡很校有一两次营规模或稍大一点规模的推进行动,
部队甚至没有任何伤亡,因为,这一两次行动有周密的计划,时机得当,部
队之间能密切配合,尤其是步兵、炮兵和空军采取了老式的协同方法。

中国军队的数量大大超过了联合国军,他们能够大规模地增援己方前
线部队。但是,我们的火力优势能够压倒他们在人数上的优势。然面,在以
前,我们由于缺乏严格的训练,采取的追击战术分散了兵力,而且,变得越
来越依赖公路,因而一直未能发挥这种火力上的优势。一九五一年二月,在
美国经过集中训练、早就计划用于朝鲜战场的许多野战炮兵营,开始编入第
l 军和第9 军,从而使这两个军的部队得以重新采用标准的老式协同战术。

我们的火力在集中使用时确实具有令人胆寒的威力,在“屠夫行动”
中,第9 军成功地肃清横城——原州地区之敌便是明证。这两座城市基本上
位于半岛东、西海岸之间的正中位置,在汉江以北,地处对沟通南北交通起
重要作用的主要公路线与铁路线。第9 军沿杨平——胡津一线发起了进攻。
七天时间内,估计在这一地区打死五千名中国人,我们牢牢地控制了这一地
区。

这次重新采取的攻势有一个特点,就是南朝鲜军队的作战技能有了很
大提高,其中有些南朝鲜分队在作战上可以同第8 集团军的任何部队婉美。
南朝鲜军队得力的指挥人员仍然非常缺乏,我们后来不得不为此付出了高昂
的代价。但是,那些指挥得当的南朝鲜部队总能取得显著的战果。在“撕裂
者行动”(一九五一年三月七日开始实施)期间,南朝鲜第2 团第1 营歼灭敌
军一个营,自己则无一伤亡。该营一支巡逻队发现第l 连的前方集结着敌人
部队。

营长李洪顺少校遂命令首先发起突然袭击,尔后实施两翼包围。第l
连由正面实施攻击,第2 连和第3 连分别由左、右两翼发起攻击。敌军发觉
上述行动后企图撤退。于是,李少校命令立即发起攻击。这次进攻速度之快,


就连南朝鲜部队本身都感到不胜惊讶。他们顽强地向前推进,毫不留情地将
敌人扫倒在地,自己无一伤亡。战斗结束之后,战场上躺下了二百三十一具
敌军尸体,此外,第1 营还缴获大批完好的装备,其中有四门火炮和七门迫
击炮。

尽管后来有不少是小部队行动,而且,推进时往往是一点一点地向前
挪动,但是,部队还是又打了不少引人注目的胜仗。三月中旬,第8 集团军
在汉城以东出敌不意地渡过了宽阔的汉江,并夺取了一座瞰制着汉城地区之
敌主要补给线与交通线的、南北走向的山岭。这次作战行动的计划是由我亲
自拟制并命令付诸实施的,而且,在开始实施这一行动时,我还亲临现场加
以监督。最初,我在地面上与美第25 师所属先头步兵分队待在一起,后来,
则乘坐我的L— 19 型轻型座机进行监督。象以往一样,飞机照例由勇敢而不
知疲倦的麦克·林奇驾驶。

当我们的步兵艰难地沿北汉江河谷向前推进时,麦克和我在天上忽高
忽低地飞行,最后,总算在平坦、干涸的砾石河滩上发现了一个合适的地点,
降下了飞机。于是,我走下飞机,来到这次进攻的先头部队士兵中间。这样
做,总是使我从心底感到愉快,而且,我认为,这还会起到鼓舞士气的作用,
因为,当作战不顺利的时候,他们总是愿意“老头子”能前来同他们待在一
起。这样做还可以使我有机会分析作战的进展情况,直接了解到我能够帮部
队做些什么事情。

这次作战行动很快便取得了彻底胜利,几乎无一人伤亡。我们达成了
预定的目标(前一个夜晚,我曾向聚集在一起的随军记者扼要地介绍过这一
目标):在敌人心脏,其实就是在敌司令的头上,插上一把匕首,迫使其作
出两种选择,要么在极为不利的条件下(因为我们控制了制高点)对我发起进
攻,要么放弃南朝鲜首都。三月十四日,南朝鲜第1 师的一支巡逻队奉命由
西面越过汉江,查明汉城的防御情况。这支巡逻队向北走出好几英里远才遭
到敌人射击。

那天夜间,另有一支巡逻队侦察了汉城的外围防御工事,结果发觉,
这些工事几乎完全被放弃。三月十五日上午,第8 集团军开进汉城,重新在
这座疮痍满目的古城上空升起了大韩民国的国旗。城里剩下的居民衣着槛
褛,饥肠辘辘,疾病缠身而且慌恐不安,他们在那里欢迎我们。这些人也许
有二十万左右,而汉城的人口原先却是一百五十万。商业区因空袭和炮击而
遭到毁坏,所有的电灯都不复存在,电线杆倾倒在地,电线则在摇曳不定,
有轨电车早已停止运行。可是,不到两个星期,一个新的市政府便宣告成立,
这座城市又充满了生机。(艾森豪威尔将军在其《受命变革》一书中说,汉
城是在詹姆斯·范弗里特将军担任第8 集团军司令之后收复的。这种说法与
事实不符。在我们收复汉城一个多月之后,范弗里特将军才接替指挥职务,
而且,汉城收复后一直掌握在我们手中。)然而,“撕裂者行动”的目的不仅
在于收复首都或者占领新的地区。其主要目的在于俘虏和消灭敌军有生力
量,缴获和摧毁其武器装备。从这种意义上讲,这次作战没有获得完全成功,
因为,敌军迅速向北撤退时只实施了阻滞战斗。天气和地形给我们造成的困
难比敌军行动造成的困难还要大,特别是在中部地区,那里的山峰直插云雷,
陡峭的山坡则直落几乎连大车也无法通过的峡谷。对敌人高踞于荒凉山头上
的坚固工事,我们不得不加以包围并发起冲锋攻占之。

春季消融的冰雪和雨水使公路变得象稻田一样泥狞不堪,以致补给品


只得靠士兵们肩扛手提来运送。前线部队靠极少的一点必需品勉强在那里维
持,直到向他们空投了补给物资为止。直升机也发挥了作用,用以将伤员空
运出去,否则,这些人要用担架运送两天的时间才能送到吉普救护车上,尔
后,还得由救护车运往医院。

敌人在我后方地区的活动也影响了我们的推进速度,北朝鲜第10 师的
残余部队还在位于我战线后方大约十英里处的、崎岖的春邦山脉一带活动。
整个三月中旬,不断有该师的小股部队从后方进入我军阵地,夺路逃往北方。

“撕裂者行动”的一个额外收获是夺取了春川。这是个重要的补给站和
交通枢纽,座落在一个良好道路纵横交错的盆地中央。我们根据得到的情报
曾断定,敌人在该城贮备了大量补给物资,因为,该城恰好位于对我中部地
区发动二月攻势的敌部队主力后方。我们预计,夺取该城要经过一番苦战,
实际情况也是这样。敌人在战场上的其他地点做法不同,在那些地点,我们
往往只遇到位于敌主要防线大前方、兵力又很小的敌屏护部队的抵抗;而这
里的敌军则依托深深挖进山坡的、飞机与火炮几乎无法摧毁的永备工事进行
抵抗。美海军陆战队的士兵往往不得不通过白刃格斗迫使敌人放弃阵地。起
初,我们计划空投187 空降团战斗队夺取春川。但是,“撕裂者行动”在其
他战场进展迅速,敌人仓促撤退,所以,我们很快就认识到,采取这次空降
行动不会带来什么收获。我巡逻队于三月十九日开始进入春川。巡逻队进入
该城时,麦克·林奇和我正在这座城市的上空飞行。春川虽遭战火洗劫,但
看上去却相当完好。街道上没有弹坑,仅有一些碎砖烂瓦杂乱地堆在路上。
麦克和我在上空盘旋,最后,发现一条长而直的街道完全可以用作飞机着陆
的跑道。唯一的困难是,在街道的一头,高高的电线杆上仍然悬挂着一些电
话线。来回飞行三次之后,麦克认准,可以顺利地由电线下方穿过,让飞机
安全着陆。我们总算降了下来,虽然停止在这座被遗弃的城市当中。我们在
上空盘旋时曾发现一支乘坐吉普车的巡逻队,因此,我立即动身徒步去寻找
他们。后来搞清这是第1骑兵师工兵的一支巡逻队。当我朝他们走过去时,
他们正在检查一座重要的桥梁,以便排除敌人可能安放在那里的爆破装药。
他们惊奇地发现,桥梁未遭破坏,周围也没有设置铁丝网。但是,当他们回
头发觉集团军司令正在背后默默地看着他们工作时,他们才真的感到不胜惊
讶,几乎是不知所措。麦克和我很有兴致地打量了一会他们那种慌乱不安的
表情。我们很失望地发现,敌人什么也没有留给我们,而且,最终未遭我军
任何打击便安全撤退了。

“撕裂者行动”原先的目标是汉城东北面的一个宽大突出部“爱达荷线”,
左翼第1 军和最右翼的南朝鲜部队主要是坚守各自的阵地,第9 军和第10
军则强渡汉江,进入可以对首都汉城形成包围的位置。由于已经达成了上述
目标,而我们却未能做到大量歼敌,因而我扩大了这次作战的规模,令第1
军以临津江为目标,向西运动。临津江往南流经“三八线”,尔后婉蜒曲折
地流向西南,注入黄海。

在这次行动中,我们将第187 团战斗队和两个别动连空投到汉城西北
约二十英里处的一座城镇波山的附近,希望通过阻止敌军沿汉城——开城公
路运动来包围敌军的大部队。第l 军一支装甲特遣部队被作为“铁锤”派往
前方,以便在空降部队提供的“铁砧”上将敌人砸垮。然而,敌军已经撤走,
我们几乎是兵不血刃地进至临津江。接着,我们的下—步行动便是往东派出
空降部队,夺占美第3 师当面之敌背后的高地,以图在另一次行动中将敌大


部队夹在“铁锤”与“铁砧”当中。这一回是天气坏了我们的大事。大雨和

融雪使我军坦克陷入泥潭。我们只得将坦克撤回汉城。

另外,当第187 团战斗队抵达制高点时,敌人已经撤往更远的北方了。

现在,我们抵近了“三八线”,又一次面临这样的问题,即是否要再次
越过那条莫名其妙的界线(这条线既不能防守,战略上也不重要)。这一次,
华盛顿认为,这是纯军事性的问题。因此,在获得麦克阿瑟将军同意后,我
决定继续向前推进。对于给敌人造成的损失,我仍然感到不太满足,而且,
我还想使敌人得不到变更部署、补充兵员的时间。整个迹象表明,敌人正在
准备发动一次春节攻势,忙于在其当前阵地的大后方集结兵力。有鉴于此,
最好还是不给敌人以喘息之机,而不能坐等敌人采取行动。

所以,我们采取了代号为“狂暴行动”的新的进攻行动,以进抵一条
新的目标线——“堪萨斯线”。该线基本上与“三八线”平行,在“三八线”
以北,但是,在左侧,它却沿着婉蜒曲折的临津江延伸至海边。

这条新划定的目标线包括了十英里宽的水障华川水库。以前,汉城的
用水和供电依靠这座水库。但是,这座水库对我军北汉江下游的阵地却是一
个严重的威胁,因此,敌人有可能炸毁水库大坝,使北汉江江水泛滥。我们
朝新的目标线推进时遭到敌激烈程度不同的抵抗。

当地形对他们有利时,他们就掘壕固守;当地形便于我快速推进时,
他们就很快溜之乎也。

右翼的地形条件极差,道路稀少,有许多悬崖绝壁。但是,我方部队
还是得以在各个地段稳步向前推进。四月九日,我左翼部队全部抵达“堪萨
斯线”。

在右翼,美第10 军和南朝鲜第3 军极力克服险恶的地形和补给线不足
造成的困难,还在朝着目标线推进。这时,敌人打开了华川水库基部的好几
个水闸。一开始,敌人的这一招似乎真要给我们造成严重的损失。江面一小
时之内便上涨了好几英尺,冲垮了我们一座由工兵架设的浮桥,并迫使我们
把另一座浮桥拖回岸边,以免冲垮。我们立即派出一支特遣部队去夺取大坝,
关闭闸门。但是,由于能见度很差,地形崎岖,敌人顽抗,以及登陆工具不
足,这次尝试没有成功。最后,我们一致认为,炸毁水闸可以大大降低水库
的水位,使水库的威胁减小到最低限度。炸毁大坝工程量很大,看来,敌人
获得炸毁大坝所需时间和炸药的可能性极校但是,看着第1 陆战师以及第l
骑兵师一部搭乘外装马达推进的突击舟穿越宽阔的水库,我们还是感到松了
一口气。突击舟费了很大的劲才由卡车运抵水库;从而使陆战队的士兵们在
远离水库的地区战斗数周之后重新回到了适合他仍作战的环境中。但是,一
直到四月十六日、范弗里特来接任第8 集团军指挥职务之后,大坝才落入我
们手中。

在向“堪萨斯线”推进时,我们发觉,各处的敌人都处于一种防御态
势。但是,尽管如此,还是有迹象表明,敌人的一次攻势已迫在眉睫。所以,
我十分重视对第8 集团军严加控制,十分重视防止部队采取任何可能使我军
落入圈套的、无计划的推进行动。我们的部队信心十足,积极主动。有些地
段,部队的推进速度太快,以致出现了有可能因自己的冒进而自食其果的危
险。我一再向野战指挥官们指出我们的根本目的——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敌人
的最大损失。

较早一些时候,在“撕裂者行动”结束前夕召集的指挥官会议上,我


曾经向所有的军长和师长强调指出:递交集团军司令的正式报告应具体写明
己方各分队的位置和运动情况。如果报告的意思含混不清,措辞大而化之,
不注明日期和具体时间,不写明诸如天气、观察哨数目等细节情况,那就会
把事情弄糟,其严重程度有时不亚于敌人行动造成的任何危害。我向与会的
指挥宫举了这样一个实例。

我曾观察过几架己方飞机对紧靠议政府北边的一座高地发起猛烈攻
击。我在附近空域观察的整个那段时间,攻击一直没有停止,大约持续了十
五至二十分钟左右。可是,我回到指挥所后看到的第l 军的一份报告却说,
整个下午,那座高地一直掌握在第187 降空团战斗队的手中。

我还记得第9 军第25 师递交的一份报告,大意是:“第5 步兵团战斗
队的分队遭到了反冲击,尔后撤了下来。”详细情况则一概阙如。可是在我
了解实情之后,却原来是这样一回事情,即实际上不是什么反冲击,而仅仅
是第5 步兵团战斗队一支连规模的分队对一座高地发起了进攻,尔后,师长
要对高地上的敌军实施炮兵和航空兵突击,便亲自下令让这支分队在敌火下
撤了下来。

我在书中对这种报告是毫不宽宥的,它反映了我们的自满情绪,反映
了我们对部队督促不够,参谋人员深入前线部队调查不够。我如果想很好地
掌握第8 集团军,就得要求送交司令部的报告做到全面、真实并且明确,杜
绝报喜不报忧的现象,并且能提供足够的细节以使我迅速得出正确的结论。

我还极力强调,发起进攻必须果断,进攻发起后则要立即报告进攻发
起的时间。要想充分地做到协同动作,就得十分严格地按照正式规定的时间
和方向实施进攻。这就象足球教练训练自己的足球前锋一样,强调要同时向
对方球门发起攻势。我坚决要求所属指挥官严格按计划行事,并始终保持进
攻方向。我知道,我们的进攻之所以失败大多是不重视保持进攻的方向造成
的。将兵力用在错误的方向上会使整个行动归于无效。这就象一个摔跤手力
量用错了方向一样,非但没有给对方造成多大损失,反倒使自己深受其害。

在我制定各种计划时,通信联络也是我极其重视的一个问题。我不想
再收到关于任何部队长时间“失去联络”的报告。我们拥有联络飞机,并且
配备了受过专门训练、可以钩取和空投信件的人员。我再一次催促部队恢复
我们的先辈采用过的一些老办法,即采用徒步传令兵或者烟幕信号进行通信
联络。我命令指挥宫们仔细分析一下各自有关传递文电的指示,看看是否妥
当。

我们还必须随时做好准备,提高警惕,以防敌人在我后方地区实施伞
降——这是一个很现实的威胁,中国军队完全能够做到这一点。对于这种形
式的进攻,各级指挥官必须在其受领的地域内做好应付的准备,就如在所属
军、师防御地带内仔细划分的地段上负责对付各种地面进攻一样。我命令各
个大部队将责任地域划分成若干小块,一直划分到后方分界线为止,以便使
各级指挥官都能明确哪个地区是自己必须防守、抗击敌人各种进攻的地区。

这些准备工作在即将采取的作战行动中发挥了难以估量的作用。由于
采用了与支援部队保持密切联系、按调整线推进以及在夜间收缩以防止敌人
渗透等办法,我们没有落入敌人设置的圈套,而且,在敌人进行最后一次大
规模突击时,我们还得以削弱敌军的进攻力量。我要求各级指挥官注意学会
正确处理大胆前进、歼灭敌军与小心谨慎、保存自己的关系。如事实表明的
那样,在所有的前进运动中,都曾出现过需要迅速扩张意外战果的机会。要


做到既能抓住这些战机,又能使部队始终可以对付因敌军行动或天气变化而
突然出现的严重威胁,这就需要指挥官善于随机应变并具有高度的预见性。

我们最初在朝鲜取得胜利时,对于扩张意外的战果不够重视。因此,
为研究如何才能更好地调遣部队、切断并消灭逃跑的北朝鲜军队,我们失去
了很宝贵的时机。从现在起,我要求,实施大的推进行动必须拟制十分周密
的计划,使各级指挥官不仅知道如何处理灾难性的意外情况,而且还要知道
怎样最大限度地利用意外的胜利。

在“狂暴行动”中,当我们向“堪萨斯线”推进时,果然打了不少意
料之外的胜仗。胜仗如此之多,以致使我不得不对消除部队中的自满情绪引
起重视。第8 集团军重整旗鼓、回击敌人的那股劲头一时又使国内充满了信
心。一些持乐观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