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毛泽东点评国民党著名将领-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何去何从,愿先生熟察之,寇深祸亟,官重心危,立马陈词,伫侯明教。


“三打”蒋介石抗日


在民族大义面前,蒋介石虽有心抗战,但心胸狭隘,终究容不下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抗日队伍。毛泽东的“一拉、二推”对没有起到根本性作用,最终还是以“三打”逼迫蒋介石改变了“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有意思的,完成这“三打”任务的并非毛泽东领导的军队,而是由蒋介石部下张学良的东北军与杨虎城的西北军。
蒋介石平息了“两广事件”后,于1936年10月20日匆忙赶到西安,催逼张、杨督兵“剿共”。然后又匆忙奔走于洛阳、太原等地部署“剿共”事宜。10月29日,是蒋介石五十岁生日。张学良借拜寿机会,当面向蒋介石陈说“剿共”是最不得人心的,应该停止内战,一道抗日,并要求释放那些爱国人士,当场受到蒋的训斥。次日,蒋在洛阳军官学校纪念周会上讲话又借题发挥说:“勾结日本是汉奸,勾结共产党也是汉奸”。散会后,一些人劝张学良不要再在蒋面前谈停止内战问题,张说:“我还是要谈,不过以后我要做什么,连我老婆也不会知道。”后来,他婉转地邀蒋到西安去听听群众反对打内战的意见。
12月4日,蒋介石带着满身杀气再回到西安,蛮横地要挟张、杨:要么督兵“剿共”;要么将部队调往安徽、福建,由“中央军”进驻西北“剿共”。并内定蒋鼎文为“西北剿共总指挥”,自己亲自督战。张学良得知后,乃与杨虎城紧急磋商。他说,若服从蒋的命令,与红军的协商计划就会根本破坏,我们的实力皆将被瓦解。于是,他与杨虎城决定第一步“苦谏”——尽量说眼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如果“苦谏”无效,就采取第二步“兵谏”——设法捉蒋,逼蒋抗日。12月7日,张学良到蒋的驻地临潼华清池,向蒋苦口极谏,痛哭陈词,想以至诚感动和说服蒋介石。蒋介石却勃然大怒地说:“现在你就是拿枪把我打死,我的剿共计划也不会改变。”
12月9日,西安学生举行纪念“一二九”运动周年大会和请愿游行。在这一问题的处理上,张学良和蒋介石又发生很大冲突。蒋介石认为。对于那些青年,除了用枪打,是没有办法的。”张学良则认为。学生请愿的动机绝对是纯洁的。处理办法,只有和平劝导。他说;“我们的枪,不是打中国人的,任何中国人的。我们的枪,所有中国人的枪,都是打日本帝国主义的。”下午,学生游行队伍向临潼出发,蒋介石下令:“如果游行队伍到临潼就开枪,格杀勿论。”张学良为群众的抗日热情感动,立即乘车在十里铺迎住游行群众。他说:“你们请愿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很好。但你们不要去潼道,你们去了,一则不能解决问题,二则有危险。”最后他表示:“我和大家的心是一致的,几天以后,我张学良一定用事实答复你们。我说的话一定算数,我可以拿我的头作保证,请你们相信我的话,还是回去!”从这以后,他又两次向蒋哭谏,均未动摇蒋的“剿共”主张。11日晚,他从临潼回到西安,部署军队,宣布作战命令。兵谏的行动,是由东北军和十七路军分头进行的。十七路军负责拘禁西安城内的蒋军军政大员,解除蒋军部队的武装。封锁机场,扣留飞机等等。东北军负责到华清池捉蒋,由一O五师师长刘多荃、团长白凤翔,及张的卫队营长孙铭九率部执行任务。为了保证捉蒋成功,张学良事前还带着刘、白二人去临潼认识蒋介石,并察看了地形。12日六时,东北军在晨雾之中,冲进华清池。经过一场激烈的战斗,击溃了蒋的卫队,包围了骊山,在半山腰的一块巨石旁边捉住了蒋介石。
毛泽东得知这一事变的消息后,立即召开会议商讨对策,确定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促蒋抗日的方针,并应张扬的要求,派周恩来前往西安协助解决事变,使“西安事变,成为全国抗日统一战线形成的枢纽。从此,中国历史进入国共两党合作抗战的新时期。


蒋介石一邀毛泽东赴渝(1)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企图独吞抗战胜利果实,继续维持其独裁统治,阴谋发动内战,对这点,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早巳预料到。蒋介石是打内战的,但他发动内战,抢夺抗战胜利果实,还需要时间;再说,抗战八年,中国人民经过了颠沛流离,千辛万苦,流血牺牲,最后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人民希望从此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休养生息,他突然立即发动内战,不能不顾忌人民强烈的反战情绪。当然,国际形势对蒋介石也有压力。抗战胜利前后的一个时期内,苏、英、美三国维持着同盟国的关系,三国都表示不赞成中国发生内战。加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民主势力有了很大的发展,国际和平力量强大,这对蒋介石坚持打内战的政策也有一定抑制作用。
美国特使赫尔利向蒋介石献计:“蒋委员长可否给毛泽东发个电报,邀他来重庆共商国是。如果他拒绝,你可以接二连三地发电报邀请他,充分显示你的诚意。如果毛泽东明确表示不来重庆,拒绝和谈,你就可以向全世界宣布,共产党不要和平。你就可以大加讨伐,而不负任何责任。”蒋介石闻听此言,眼前一亮,觉得此计甚妙:一是可以满足国内要求和平的人的愿望;二是可以满足国际社会要求;三是可以充分利用和谈时间,调兵遣将,部署兵力,真可谓“一石三鸟”。想到这里,蒋介石心里有说不的高兴。于是乎,蒋介石开始大唱和平论调。1945年8月14日,他在政治谋臣吴鼎昌等人的策划下,给毛泽东拍来了第—封电报:
万急,延安
毛泽东先生勋鉴:
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
蒋中正未寒
毛泽东看完电报后,笑坷呵地对其机要秘书叶子龙说:“这是蒋介石迫于国内、国际形势,迫不得已做出的‘假和平、真备战’的缓兵之计。抗战期间蒋介石把精锐兵力放在西南、西北大后方,现在要调到前线抢果实,还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再者,抗战胜利,世界需要和平,过早撕下脸皮就会失之于民,也有些天意难违呀。”
8月16日,毛泽东回电蒋介石:
重庆
蒋委员长勋鉴:
未寒电悉,朱德总司令日午有一电给你,陈述敝方意见,待你表示意见后,我将考虑和你会见的问题。
毛泽东未来铣
蒋介石二邀毛泽东赴渝
蒋介石接到毛泽东的电报后,一看毛泽东以“朱总司令日午电”为条件,要蒋作出明确答复。8月20日,蒋介石发第二封邀请电:
延安
毛泽东先生勋鉴:
来电诵悉,期待正殷,而行旌迟送来发,不无歉然。朱总司令电称一节,似于现在受降程序未尽明了。查此次受降办法,系盟军总部所规定,分行各战区,均予依照办理,中国战区亦然,自未便以朱总司令之一电破坏我对盟军共同之信守。朱总司令对于执行命令,往往未能贯彻,然事关对内防碍犹小。今于盟军所巳规定者亦倡异议,则对我国家与军人之人格将置于何地。朱总司令如为一爱国爱民之将领,只有严守纪律,恪属守将令,完成我抗战建国之使命。抗战八年,全国同胞日在水深火热之中,一旦解放,必须有以安辑之而鼓舞之,未可蹉跎延误。大战方告终结,内争不容再有。深望足下体念国家之艰危,悯怀人民之疾苦。共同戮力,从事建设。如何以建国之功收抗战之果,甚有赖于先生之惠然一行,共定大计,则受益拜惠,岂仅个人而已哉!特再驰电奉邀,务恳惠诺为感。
蒋中正哿
蒋介石真不愧是20世纪最为狡猾的政客之一,在第二封电报里除了以盟军司令部命令为借口把责任推个一干二净,并反诬朱总司令不执行命令外,又进一步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言辞之恳切,极易迷惑渴望和平的人士,还以为蒋介石真的是那么热爱和平。
毛泽东岂非等闲之辈,为了揭穿蒋介石利用和谈作掩护,加紧运兵的阴谋,也为了揭穿其利用和平姿态欺骗人民,寻找借口,把内战的责任强加在共产党身上,以便他取得进行内战的政治资本的“鬼把戏”,毛泽东于22日致电蒋介石:
重庆
蒋委员长勋鉴:
从中央社新闻电中,得读先生复电,兹为团结大计,特先派周恩来同志前来进谒,希予接洽为恳。
毛泽东未养
此电表明,中国共产党愿意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但没有就毛泽东是否赴重庆给蒋以明确答复。此前,共产党领导层内部就此问题召开过会议,会议决定:先派周恩来到重庆谈判,随后视情况再决定毛泽东是否亲去谈判。
蒋介石三邀毛泽东赴渝
蒋介石看到中共领袖毛泽东两封回电均无亲来重庆之意,再联系到近期各特务机关发回的毛泽东不敢到重庆的情报,认准毛泽东有怯懦之意。蒋介石深知毛泽东从秋收起义至今从未离开过根据地;如果毛泽东不来,就把破坏和谈、引发内战的罪名扣在了共产党头上:毛泽东若来,正好拖住他争取时间做好进攻解放区的准备。自己假和谈一着是绝妙之策,想到此越发得意忘形起来。8月23日,蒋介石又给毛泽东拍发了第三封电报:
毛泽东先生勋鉴:
未养电诵悉,承派周恩来先生来渝洽商,至为欣慰。惟目前各种重要问题,均待与先生面商,时机迫切,仍盼先生能与周恩来先生惠然偕临,则重要问题,方得迅速解决,国家前途实利赖之。兹巳准备飞机迎接,特再驰电速驾!
蒋中正梗
毛泽东在不到10天内接连收到蒋介石的三封邀请电报,这在其“交往”的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而且一封电报比一封电报言辞恳切,一封电报比一封电报时间紧急,指名道姓要毛泽东亲赴重庆,甚至连飞机都预备好了。
当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扩大会议,研究对策。毛泽东发言道:“蒋介石三次邀我,这个风险要冒。不去,不利。虽然是假戏,但要假戏真做。不然,内战的帽子就戴到了我的头上,戴到了我们共产党人的头上。这样一来,我们就会失掉一些人心。能谈则谈,谈不成,顶多是坐牢,杀头。就目前看,蒋介石这样做还有很大困难:一是我们有解放区一万万人民、一百万军队和二百万民兵做后盾:二是国统区觉悟了的人民是反对内战的;三是国民党内部也有一部分人不赞成内战。”



蒋介石一邀毛泽东赴渝(2)


为了最后挽救和平,为了教育人民争取中间势力,孤立美蒋反动派,以极大的努力来寻求避免内战,实现和平的道路。中共中央作出决定:将计就计,毛泽东由周恩来、王若飞陪同,亲自去重庆同国民党蒋介石进行和平谈判,并于24日回电答复:
特急,重庆
蒋介石先生励鉴:
梗电诵悉。甚感盛意。鄙人亟愿与先生会见,商讨和平建国大计。俟飞机到,恩来同志立即赴渝进谒,弟亦准备随即赴渝。晤教有期,特此奉复。
毛泽东敬
28日,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在张治中和赫尔利的陪同下,乘飞机于下午到达重庆九龙坡机场。
毛泽东下飞机后,就在机场发表了书面谈话,说明此行的目的,他庄严指出:“目前最迫切者,为保证国内和平,实施民主政治,巩固国内团结。国内政治上军事上所存在的各项迫切问题,应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加以合理解决,以期实现全国之统一,建设独立、自由与富强的新中国。希望中国一切抗日政党及爱国志士团结起来,为实现上述任务而共同奋斗。”毛泽东的简短讲话,把中国共产党对当前时局的政治主张,光明磊落地宣告于中外。
蒋介石夜探毛泽东如临大敌
毛泽东抵渝的当晚,蒋介石没宴为毛泽东接风。参加完蒋介石举行的晚宴后,在蒋介石的一再邀请下,毛泽东下榻于林园二号楼。和在延安时一样,饭后,毛泽东坐在桌前开始读报。周恩来征得毛泽东同意,前往桂园与张治中、邵力子等人商谈次日的谈判安排。王若飞以及随同而来的政治秘书胡乔木因另有公事,搭乘周思来的车子,到了红岩八路军办事处。警卫队长龙飞虎及警卫员陈龙、颜太龙、齐吉树则坐在毛泽东房间里擦拭随身携带的武器。
不一会儿,三个身穿国民党军服、全副武装的彪形大汉,径直推门走了进来。
在毛泽东的房里,龙飞虎、陈龙插在衣兜里的手,迅速扳开了机头。这时,对方一位军官模样人开口了:
“屋里只留下毛先生,其余的人请回避。”
龙飞虎等人根本不理睬他,站在毛泽东前面,仍是一动不动。正在双方相持不下的时候,仍旧坐在桌前的毛泽东慢悠悠地对几个警卫人员说:
“你们几个先到前面回避一下吧。我有事情,你们不必管我了!”
“但几个警卫人员仍是犹豫不决,不愿离开。在毛泽东又一次示意下,他们才很不情愿、很不放心地来到前院的一个小走廊上。这里毕竟是蒋介石的老巢呀,到处是特务、宪兵,他们一个个紧握手枪,屏住呼吸,观察着事态的发展。
很快,庭院走廊上三步上岗五步一哨全布满了荷枪实弹的国民党士兵。就在这时,除了毛泽东房间和灯亮着外,其他的灯突然一下予全部熄灭了。
见此情景,从延安跟随毛泽东来重庆的齐吉树从兜里“刷”地一下掏出手枪,就要往毛泽东屋里冲。这时,在重庆已跟随周恩来数年、深谙敌情的警卫队队长龙飞虎用他那粗壮有力的胳膊把齐吉树摁住了,并说到:“老蒋又在演戏了!”
就在这时,但见一位肩披呢制黑披风、身穿国民党特级上将制服的人,在七八个人的前呼后拥下快步向毛泽东的房间走来。
“蒋介石来了!”龙飞虎说。
“哪一个?”
“中间那个。”
大约20分钟后,蒋介石从毛泽东的房间里走了出来,又在众人的簇拥下登上汽车,很快便消失在茫茫的夜幕之中。
毛泽东的警卫人员立即冲进毛泽东的房间。
毛泽东放下手中的水杯,坦然一笑:“你信知道刚才是谁来了吗?是蒋介石探望我来了。说起来,我与蒋介石快有20年没见面了。”
“他们来那么多人,为什么让我们出去?”
“你们在这里,人家蒋介石不放心嘛!”毛择东笑着回答,口气中有几分轻蔑。
从毛泽东房间里出来,几个警卫人员还在嘀咕刚才的事:“怪不得今天下午,他们三番五次地来人要求我们进行武器登记。原来,蒋介石是怕我们胡来,真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蒋介石对三邀毛泽东的举动后悔不已
由于当时蒋介石判断毛泽东不敢来重庆,所以,在谈判的准备工作上很不充分。正如后来毛泽东所说的那样:“他们连发三封电报邀请我们,我们去了,可是他们毫无准备,一切提案都要由我们提出。”
8月29日清晨,吹拂着千树百花的秋风,送来阵阵清香,风景独好的林园内,莺啼蝉叫,黄鹂鸣翠。
毛泽东打破了在延安时的工作生活习惯,早早地起床了,到外面散步,呼吸着外面清新的空气,不时伸开双臂,舒展着身躯。
在曲径蜿蜒的林中小道上,齐吉树陪毛泽东漫步予楼旁的甬道上,正好与也已早起的蒋介石不期而遇。俩人从林阴深处沿着长满青苔的石级,拾级而止,然后就座于林阴道边的一个圆石桌旁。
“润之先生,你怎么起得这样早哇?听说你有晚上办公习惯,怎么,来这里不习惯?”蒋介石兄长的语气,显得十分关心地对毛泽东说。
毛泽东面含微笑道:“岁月如逝水,有道是前30年睡不醒,后30年睡不着嘛!蒋委员长不知有没有这个体会?”
蒋介石一下子就感到毛泽东话锋的锐利,忙岔开话题:“嗯,嗯,润之来到这天府之国的雾都,感觉如何?”未等毛泽东回答,蒋介石接着说:“四川的土地肥沃得很哩!林森老先生生前对我说:在这里的任何一块土地上,就是插上一根龙头拐杖,来年也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林老先生十分钟情于这块土地,所以,死后就长眠于此间山水中,前年年底政府为林老先生举行了奉安典礼后,才将先生的梓棺由官邸大礼堂移入墓中的。润之如有兴趣余可陪你去那里看看……”
毛泽东明白这是蒋介石有意绕开正题,即答道:“小弟不敢有劳委员长大驾陪同,改日,余定要拜谒林主席之墓。林老先生在担任国民政府主席期间,对日态度强硬,力主抗战,深受国人爱戴。林主席去世时,我们曾发来了‘领导抗战,功在国家,溘闻逝世,痛悼同深!’的唁电,以示对林主席的崇敬。”
上午,毛泽东与周恩来、王若飞在桂园同张治中商谈谈判的内容和程序问题。下午,双方开始正式会谈。蒋介石摆出一副大家的风度。对毛泽东和周恩来说:“政府方面尚未提出具体方案,是为了表明政府对谈判并无一点成见,愿意听取中共方面的一切意见,希望中共本着精诚坦白之精神,提出自己的意见。”
毛泽东十分诚恳地表示自己的意见:“我们到这儿来,一句话,是为了和平,中共希望通过这次谈判,使内战真正结束,实现永久的和平。”


蒋介石一邀毛泽东赴渝(3)


蒋介石不等毛泽东说完,就接上道:“中国没有内战。”
毛泽东毫不客气地批驳道:“要说中国没有内战,蒋主席恐怕是自欺欺人吧!”接着,毛泽东历数十年内战及抗战以来的大量事实,证明内战不但在中国存在,而且从未停止过。毛泽东说:“从‘九一八’事变以后,就产生了和平团结的需要。我们表示了,但是没有实现,到“西安事变’以后,‘七七’抗战以前才实现了,抗战八年,我们一再表示愿意谈判解决各种摩擦。”毛泽东对蒋介石“中国无内战”的论调严词批驳后,蒋介石在他当天的日记中万分沮丧地写道:“脑筋深受刺激”。显燃,蒋介石对自己三邀毛泽东弄巧成拙的举动,已是叫苦不迭、后悔不已。
1946年1月10日,国共双方签订了停战协定,并召开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包括否定独裁政治和内战政策的五项协议,但是,不久均被蒋介石撕毁。6月,蒋介石向解放区全面进攻,全国性的内战爆发,仅三年多时间,拥有800万军队的蒋介石便被毛泽东领导的人民军队打得七零八落,蒋介石也被赶到了孤岛台湾。毛泽东后来曾说过:“我做的一件事,是把蒋介石赶到那么几个小岛上去了”。
蒋介石被赶到台湾初期怎么也不甘心,他弄不明白为何在不到四年的时间中,就被毛泽东领导的比自己弱小很多的共军打得一败涂地。其实,蒋介石的眼光是狭隘的,他只把军事力量视为其生命的支柱,殊不知,军事力量只是一种表象,而人民的力量与人心的力量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最根本性因素。后来,蒋介石对大陆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似乎明白了这一点,他认为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军队“主义不明”、“心志不坚”,首因则在于国民党一些党员“变党卖节”,以至“民心涣散,士气坠丧,形成分崩离析的局面”。此外国民党的组织纪律以及对民众和青年的宣传教育也都存在很大的问题。蒋介石痛下决心,决定彻底革除国民党的上述积弊,并做出“一年准备,二年进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的反攻计划。所以,蒋介石虽然败退到了台湾,但他与毛泽东的“交往”并没有终止,他无时无刻不在想找毛泽东算帐。
毛泽东与蒋介石的“炮弹语言”
朝鲜战争结束之后。美国积极奉行“台湾独立”政策,并于1954年与台湾签订了《共同防御条约》,这一系列事件震动了毛泽东等老一代革命家。美国干涉我国内政的意图已非常明显,美国到底要介入到什么程度,《共同防御条约》的效力多大?毛泽东决心对金门实施炮击,以便在实战中摸一措美国的“战略底牌”。
1958年8月23日下午5时30分,解放军以459门火炮开始轰击金门,在85分钟内发射炮弹3万余发,岛上国民党军损失惨重,官兵共伤亡600余人,金门和澎湖防卫部的二名中将副司令当场身亡。
我炮击金门后,截断了金门守军海上补给线。美台组成联合护航队。我福建前线指挥部请示是否炮击联合舰队。毛泽东命令:“照打不误,但不打美舰,只打蒋舰,如果美舰开火,我军也不还击”。战斗中,我军攻击台舰时,美舰竟丢下台舰,掉头向台湾方向遁去。我军意识到:美台联盟仍是有一定限度的,为了自身利益,美国是不会冒同中国发生直接冲突的危险的,在金门、马祖问题上美国实行的是脱身政策。从而摸清了美国的战略意图和美台《共同防御条约》的底盘。于是,10月5日,毛泽东下令从次日起停止炮击。
然而,此时美国又抛出一项新政策,劝说台湾从金门、马祖撤军,然后搞台湾独立。蒋介石坚决不同意,双方发生了激烈争吵,美蒋矛盾开尖锐。
毛泽东认识到让金门、马祖留在蒋介石手里,不但有可能促进今后两岸关系的改善,也会使蒋介石有资本去抵制“台湾独立”的活动。但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