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二读五胡录----煮酒论英雄-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起刘牢之嫡系北府兵势力的不满。不久,在平定孙恩之乱中战功赫赫的刘裕在建康对岸
的京口宣布造反,率领自己的一千七百常胜军大败桓玄的两万军队,重迎安帝复位。成
为东晋历史上最后一任大权臣。
连年战乱后的东晋已是一片狼藉,所以东晋在404年桓玄被灭到408年东晋进攻西蜀
这段时间里几乎没发生什么大事——全在修养生息。
409年开始,刘裕发动了一系列的对外战役,先后灭南燕、平徐道覆、平卢循、灭
西蜀、败北魏、灭后秦,都是以绝对优势取得胜利(限于篇幅这些战役不再一一详述,
大家可以参照大雪弓刀的《金戈铁马记》。只是长安留守军却被赫连勃勃杀得只剩一
人,给刘裕的全胜战绩蒙上一层阴影。另me还是没找到刘裕在长安准备了二十万守军的
记录,看来不得不要采用大学公道mm的说法了,郁闷。。。),这是东晋历史上从来没有
达到过的战果(当然如果谢安那种人带着东晋万幸收复了北方的话,那么诞生的政权恐
怕是五胡十六国中最让人倒胃的国家了)。即使在整个中国的南北战争史上,刘裕的北
伐也是最有成就的胜利之一(可以比较宋朝借辽金之战和金蒙之战的机会发动的两次愚
蠢的北伐)。刘裕也在作战中铲除了异己,树立了不二的威望。于公允420年称帝,东
晋灭亡。
刘裕登基不久就杀掉了废黜的晋恭帝司马德文,此后中国历史上的君主大都喜欢把
亡国的帝王给赶尽杀绝,不明白为啥会这样,或许是平民出身的刘裕对大士族的示威
吧。
作为南朝的第一个皇帝,刘裕的日常生活却十分简朴。巡视地方时只带十几名随
从,而且为了激励子孙后代继续保持这种优良传统,他还特地把当年当短工时留下的麻
绳扁担和土炕灯笼等陈列起来。但刘裕的儿孙们几乎是中国历史上最不成器的帝王。竟
然认为“田舍公得此,以为过矣。”不知道刘裕九泉有知该作何感想。不过无论如何刘
裕能以一介平民的身份而得到注重门第的社会的认可,确实是很不简单。
东晋灭亡后,中国封建史上唯一的一次民主政治尝试至此完全失败。刘宋建国后,
中国历史上再也没有出现过这种宰相执政重臣制约的局面。
这种类似于君主立宪制的权臣政治制度仅仅出现在东晋。权臣政治和中国历史上实
行过的其他政治制度有很大的差异。可以认为东晋在政体上是中国历史上和西方君主立
宪制度最相似的朝代。
权臣政治和中国历史上其他政治制度的不同主要表现在如下几点。
1,权臣制度废除了权力的世袭。中国历史上的当权者无不希望自己的权力能够恩泽子
孙,万年不朽,所以人们把主动将权力还给皇帝的重臣看作圣人,比如伊尹、周公、霍
光、诸葛亮等。而权臣制度则不成文的规定了权臣不能挑选自己的下一任,(比如袁世
凯的总统制度是下任总统是由现总统推荐,这和皇帝也差不多了)而且在执政期间犯下
错误的权臣还需要引咎辞职(比较中国历史上其他著名的重臣,象曹操、诸葛亮、贾似
道、严嵩等,鲜有几个主动下台的)。
2,权臣制度中,朝廷对拥有最高权力的大权臣有制约,权臣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受到朝
廷的掣肘,相应于西方议会对首相权力的制约。这种权力制约机制在中国历史上也极其
罕见。(象包公案里八贤王的鞭子上打昏君下打奸臣什么的,大家不觉得很滑稽么?)
3,社会伦理和哲学思想导致政治制度的差异。中国的传统社会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
的,它希望人与人之间能够按部就班地生活,需要尊卑有序的社会制度,所谓“君君、
臣臣、父父、子子”等等条条框框,都为了维护森严的等级制度而设。而东晋的主导哲
学思想是玄学,它和中国历史上的任何一种哲学思想都不同。玄学思想希望人人都能有
个性,个性有一种创新的推动力,比如光屁股裸奔在中国其他任何朝代都被看做是异
端,而在东晋就被看做是名士。这么一个尊卑无序的社会中,被其他时候被看作是僭越
的权臣制度在东晋就很自然了。
4,民主制度的雏形,广泛的辩论:一说到辩论大家往往想起古希腊的辩论家,或者是
西方议会中要动板凳腿打架的辩论等等,其实东晋社会对辩论的偏爱更令人发指。人们
把辩论称为“清谈”,把擅长辩论的文人称为“清谈家”,而擅长辩论的官员就是“清
官”,受到全社会的尊重。清官自然人人想做,一个擅长辩论的世家公子可以很容易地
获得政府的高级职位。所以辩论的艺术也日趋完善,擅长辩论的人收几个来学辩论的徒
弟是常事,甚至有专门的私立辩论培训学校。这在“敏于行而讷于言”的老儒棍的眼里
是不可想象的。
5,对自由的推崇,认为个人的身心自由是最可贵的。名士们甚至以装疯卖傻来表示自
己是自由的,而统治者并不以为忤,所以两晋十六国时期的这种异人特别的多,他们不
受哪个国家的管辖,在贵族阶层中交游广泛,见了皇帝不用磕头,而且用途也很多,比
如充当敌国之间的调停人、外交合纵联盟的说客等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普天之
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说法逐渐占了上风。名士们掉脑袋的概率也越
来越高,所以现在估计没有架子这么大的人了罢?
有一点要注意的是东晋的这种民主政治制度仅仅适用于门阀贵族和高级知识分子,
平民百姓是没份的。这和古希腊的民选制度只对公民有效的道理是一样。东晋社会上大
贵族、小贵族、平民、奴仆各种门第之间的矛盾不次于世界上任何一款严厉的等级歧视
制度,比如印度种姓制度、元朝四等人制度、纳粹德国的反犹制度、南非的种族歧视制
度等等。其他等级制度的高等级阶层如果杀掉了低等级阶层的百姓,高等级阶层肇事者
总要受到或多或少的惩罚,只有东晋实施的门第制度是例外的。东晋的门阀贵族可以随
意杀掉属于自己的农奴而不必付任何的责任。(举个很风雅的例子。东晋首席大权臣王
导小时候和弟弟王敦一块去大臣王恺家吃饭。兄弟俩才十几岁脾气性格就有很大的不
同,王导性格软弱,王敦性格刚强,但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不喝酒。王恺听了感到有
趣,就找了数十名美女奏乐。后面派刀斧手监工,凡是音律失调者马上处死,须臾连杀
数名美女。王导就吓得脸色大变,而王敦则神色自若,继续和主人谈笑风生。王恺又命
美女们给客人劝酒,凡客人不喝者也立即处死劝酒的美女。酒杯送到王导处,王导急忙
喝掉,而美女把酒送到王敦之处王敦连看都不看,即使美女悲哭失声也不搭理。王恺连
杀数名劝酒者都是如此。由此大臣王恺非常器重王敦。
这种制度太可怕了。现在一想还亏得门阀制度没有延续下来)记得论坛上经常有人
苛责元朝是中国最黑暗的朝代是因为元朝实施的民族压迫政策把国民分为四等正统汉人
等级最低云云,切记切记中国历史上只要有政权就要有等级,就象档案里的家庭出身是
地主富农还是贫下中农的道理一样,没有等级差别的朝代恐怕得在有巢氏之前。
煮酒论英雄之十 鲜卑三 人人喊打的诸葛亮崔浩
鲜卑拓拔部落建立的北魏统一中国北方,是五胡十六国时期最让让人感到意外的事
件之一。这个自命为正宗嫡系鲜卑的民族影响了中国数千年的历史进程。
在前面曾说过在传说中鲜卑人的祖先出自黄帝的小儿子,这种说法现在还没有文物
来证实,这里姑且以史书为准(《宋书》说拓跋部是李陵的后代,似乎没有多少依
据)。这支部落不停地向北方迁徙,为了尊重脚下的土地,就把自己部落起了个姓叫
“拓跋”。“拓”就是土的意思,“跋”就是后的意思。表示自己永远不忘记后土。
(这种解释或许好象有些牵强。另外,《五胡录》里把“拓跋”写成了“拓拔”,实在
是输入法里只有“拓拔”而无“拓跋”,结果就打顺了,只好将错就错。直到造《南北
朝》的词组的时候才造了出来新的)拓跋部落靠放牧生活,没有文字,只有用刻木结绳
来记载历史。据说在尧舜时期拓跋部落和中原还有些联系,但到了后来随着匈奴的逐渐
强大,拓跋部落只好被迫继续北迁,被人遗忘。
拓跋部落在没人知道的地方繁衍壮大,经过了六十七代后,出了一位厉害的酋长,
叫做拓跋毛。统一了三十六个小部落,并创造了九十九个姓,成为北方的大国。又过了
五代,出了一位叫做拓跋推寅的酋长,推寅就是钻研的意思,拓跋推寅钻研了一下认为
这地方不适合居住,就带着部落南迁到方圆千余里的大泽(很有可能就是贝加尔湖),
这个鬼地方“厥土昏冥沮洳”(这是啥意思?),又过了七代(注意,开始进入能估算
出纪元时期的信史时代),这时对应着东汉末年,酋长拓跋邻接到神仙的指示说“此土
荒遐,未足以建都邑,宜复徙居。”拓跋邻酋长已经老了,就传位给儿子拓跋诘汾。
拓跋诘汾继位后的首要任务就是尊奉神仙和老爹的命令搬家。但南迁的道路崎岖艰
险,而且没人认识路。大家正在为是否继续南迁而争论不休的时候,一匹神兽从天而
降。它长的象马,叫声象牛,指引着拓跋部落继续南迁。经过一年多的时间,终于走出
了“山谷高深,九难八阻”的蒙古高原(或者是大兴安岭,如果拓跋诘汾不幸祖籍在嘎
仙洞的话,那么拓跋部落不得不由北向南地走过整个大兴安岭),来到了昔日匈奴全盛
时的故地(这样看拓跋部落的身世可疑。因为皇帝时由中原到西伯利亚的道路,并不比
拓跋诘汾时大泽到匈奴故地的路好走多少。但“拓跋”“推寅”这几个古字在汉语中的
解释和鲜卑语又是相近的,可见拓跋部落也许和中原有一定的联系)。
公元174年(注意已经有确切纪年),拓跋诘汾在种地的时候,看到了一辆华丽的
大车从天上开到他面前,车上下来一位美丽的仙女,自称受天命来和他#¥%*(以下
少儿不宜),完事后就和拓跋诘汾约定一年之后在这里再次见面。一年后仙女果然如约
而至,并送给他一个男孩,说:“此君之子也,当世为帝王。”然后驾车而去。拓跋诘
汾就立这个男孩为太子,并给他取名叫拓跋力微。
拓跋诘汾十分思念那个仙女,于是终身不娶。不久就传出来个谣言说:“诘汾皇帝
无妇家,力微皇帝无舅家。”(这个谣言也有问题,那时候他们根本不懂得啥是皇帝)
拓跋诘汾也不以为意。公元220年,拓跋诘汾病死,拓跋力微这个天神的儿子成为拓跋
部落新的首领。
拓跋力微是个很有能力的酋长。他在位时继续拓拔疆土,拥有二十多万户人口,并
开始和汉人发生接触。公元258年拓跋力微迁都到盛乐(内蒙古和林格尔),并征召所
属部落的酋长召开部落大会,迟到者皆斩首,树立了自己的威信。在大会上,大家商量
说应该和中原交好(在此前的南鲜卑酋长轲比能和魏国交情很恶劣,后来魏国派刺客杀
死轲比能,拓跋力微才得以吞并南鲜卑的领土)。于是在公元261年,中原从没听说过
的鲜卑拓跋部落突然出现在今内蒙古一带,并向魏国进贡。魏国对这些人把头发编成辫
子的风俗感到好奇,就称呼他们为索头部。
公元275年6月,拓跋力微又派遣太子拓跋沙漠汗前来朝贡。拓跋沙漠汗聪明好学,
老谋深算的卫瓘对此深为忧虑,就竭力挽留拓跋沙漠汗在洛阳当留学生学习中原的先进
文化(估计和刘渊、张轨、慕容廆等都在一个班),并向买通了他的随从叫他们在拓跋
部落多捣乱。
三年后,拓跋沙漠汗学成回国。这时的拓跋力微已经一百零四岁,在位五十八年,
早就昏庸无比。大臣们问拓跋沙漠汗在中原都学了些什么本领,拓跋沙漠汗就拿出来了
个弹弓,对着天上啪一下,打下来一只鸟。
拓跋部落的大臣们从来没见过弹弓,于是大惊,认为太子在中原学了邪术。私下议
论说:“太子才艺非常,引空弓而落飞鸟,是似得晋人异法怪术,乱国害民之兆。若继
国统,变易旧俗,吾等必不得志。”怂恿拓跋力微将拓跋沙漠汗处死。
于是卫瓘培训的那些间谍纷纷传言,说拓跋力微后悔杀死太子,要追究那些大臣的
责任。“可汗恨汝曹谗杀太子,欲尽收汝曹长子杀之。”于是那些大臣们只好四处逃
亡。结果把拓跋力微气死,拓跋部落开始衰败。而卫瓘则因此功劳被封侯。
在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拓跋部落当时无论观念还是文化都是相当落后的,比起
另支鲜卑慕容部落来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拓跋力微之后的几个酋长一个比一个不成
器,还个个都是短命鬼。在连续死了三个酋长后的292年,一个叫拓跋禄官的酋长把拓
跋部落分为三部分,一部分邻接鲜卑宇文部落,自任酋长,另一部分在参合陂一带。还
有一部分在盛乐故城,担任酋长的叫做拓跋猗卢。
这时天下大乱的势头已经不可避免。公元305年,拓跋猗卢又重新统一了拓跋部
落,不久,因匈奴汉国的崛起,西晋政府无力抵抗,并州刺史刘琨向拓跋猗卢求援助
战。拓跋猗卢在和匈奴汉国的战斗中立下赫赫战功,被封为代王。但这时的西晋政权已
是无药可救。公元316年,代国发生连续内乱,在经历六个短命国王后的第七任代王拓
跋什翼犍又重新统一了漠北。公元339年,十九岁的拓跋什翼犍与下属诸酋长在参合陂
会盟,宣布重组新代国。这时的代国西至乌孙、东到扶余、南接后赵、北无尽头,几乎
拥有今内外蒙古的全境外加西伯利亚地区。
拓跋什翼犍天生异相,表现在乳房特别大,躺下来奶头可以够着地面。此人性格和
善,在位的近四十年里战乱不大多,国家还算是比较稳定。
后来的情况大家应该都看过了。公元371年,前秦大将苻洛领兵三十万征讨拓跋什
翼犍,代军数战皆北,只好向阴山一带逃跑。这时拓跋什翼犍的一个儿子造反杀死了亲
爹(一说是儿子把老子活捉了献给了苻坚),并向前秦投降。代国就此灭亡。
不过这里面最有意义的是南凉。据说秃发傉檀的弟弟秃发樊尼在南凉灭亡后投奔北
凉,担任北凉临松太守。北凉灭亡后,秃发樊尼向西逃亡,渡过黄河来到羌中地区重建
故国。以姓为国名,故称为吐蕃。由于年代久远,逐渐和中原失去联系,直到唐朝才重
入史书。另外一个是胡夏,宁夏就是因此而来。胡夏的故都统万城沉寂了五百年后又成
为党项族西夏的摇篮。
拓跋部落的邻居铁弗部是拓跋部的世仇。但两部落实力相当,谁也奈何不了谁,历
代宗主国处理这两个部落的政策都很明智,就是谁强就打压谁。所以百年来,无论是拓
跋部落还是铁弗部落都无力向外侵攻,对中原国家来说河套地区还算比较稳定(后燕对
它们的放任政策就非常愚蠢,坐视拓跋部落消灭了铁弗部落,结果使拓跋部落和铁弗部
落都建立了强大的国家,而且后燕也被拓跋部落给灭掉了)。代国灭亡后,苻坚把代国
领土一分为二,由铁弗刘卫辰和拓跋什翼犍的外甥刘库仁分别统治,仍然保持河套地区
的均衡。
拓跋什翼犍和几个儿子火并后同归于尽,只留下了个刚满月的孙子拓跋珪。据说拓
跋珪母亲生他的时候正值半夜,却梦见太阳从房间里蹦出来,接着整个部落的族人都看
到夜晚的天空中一片光明,并且拓跋珪刚生下来就会说话,体重是正常婴儿的两倍,大
家都认为这个小孩会带给整个拓跋部落出奇的好运气。
年幼的拓跋珪寄养在刘库仁家里。公元386年,拓跋珪十六岁,刘库仁的儿子刘显
杀死父亲自立为王。为绝后患,刘显还要杀死拓跋珪,拓跋珪的母亲就把他藏在马厩里
躲避风头。半夜拓跋珪就偷了匹马逃了出来并召集旧部击败了刘显,得到周边数百部落
的拥护,在盛乐重建代国。这个代国比五胡十六国中任何一个国家的寿命都长,它在史
书上有个新的名字:北魏。386年也通常被看做北魏建国之年。
刘显逃到西燕向慕容永借兵干涉。于是拓跋珪也相应到西燕的死敌后燕处寻求庇
护。得到实力强大的后燕撑腰,刘显残部被打得一败涂地。重建的代国消除了不稳定因
素,开始飞速发展,同年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
内忧一除,北魏的扩张野心马上显露出来。392年,拓跋珪出兵进攻铁弗刘卫辰。
按惯例后燕应对同属附庸的两个部落纠纷进行调解,而慕容垂不知怎么想的,竟然派军
帮助北魏两面夹攻。于是拓跋珪出奇顺利地击败并杀死刘卫辰,灭掉铁弗,把刘卫辰的
数千亲属全部扔到黄河,只逃出来个小儿子赫连勃勃,一辈子不敢回头来找北魏复仇。
北魏消灭了铁弗部落,统一了河套地区。但下一步如何发展拓跋珪并没有明确的计
划。这时北和宗主国后燕之间出现了一次突发事件,两国的关系开始疏远。
为了感谢后燕帮助拓跋珪剪除异己,拓跋珪派弟弟拓跋觚专程向慕容垂道谢。但后
燕诸小将贪图北魏盛产的良马,竟然唆使慕容垂把拓跋觚扣押起来作为人质换马。这一
点自然让拓跋珪感到光火。394年,后燕进攻西燕,北魏悄悄地派志愿军支援西燕。但
由于后燕军队太厉害,增援还没赶到西燕就被灭了。北魏的举动当然明白地告诉西燕要
翻脸了。于是在两燕火并的次年,慕容垂就派儿子慕容宝带领大军征讨北魏。
后燕军队的战斗力排名天下第一。君主慕容垂纵横沙场六十年身经百战无一败绩,
是天下无敌的名将,慕容宝带领的这支九万八千人的军队更是后燕精锐中的精锐。而北
魏仅有处理部落纠纷的战斗经验。这次战争旁观者都认为后燕必胜无疑,只有慕容垂的
参谋高湖认为慕容宝必然会轻战而反对(原来这个高湖就是高欢的曾祖父),慕容垂就
把他投进监狱。
面对强敌拓跋珪沉着应对,征集了全部的成年男子二十三万人,并坚壁清野,将战
场附近的所有财物人口迁至漠北,以举国之力和后燕决一死战。正是“皇国兴废在此一
战,全体将士齐心协力,”得胜则可,如果战败的话拓跋部就真得灭族了。
慕容宝比高湖所预言的还要无能十倍。后燕军一直追到五原,和北魏军隔着黄河对
垒。双方对峙了半年慕容宝也没拿出什么象样的渡河方针,交通线又被拓跋珪的游骑所
断。随着冬季的到来,为了避免重蹈拿破轮的覆辙,慕容宝只好连夜带军往后方撤退。
魏军没有渡船,只好干看着后燕军收拾东西逃跑。结果数天之后寒流来袭,黄河一
夜封冻,拓跋珪带着追兵日夜兼程追击敌人,终于在一星期后于参合陂追上了后燕的军
队。于是大开杀戒,几乎全歼慕容宝军,并将四万俘虏全部活埋,从此后燕一蹶不振。
慕容垂也被气死。
北魏意外取得大胜,一跃成为北方最强大的国家。次年征兵四十万再攻后燕,由于
后燕内部矛盾重重,几乎没遇到什么抵抗就占领了整个的河北,将后燕分为南北两部
分。并在滹沱河之战再次大败后燕。时值397年2月,却意外发生倒春寒现象。后燕溃兵
完全没有准备,十三万军队全部被冻死。从此后燕再也无力同北魏作战。次年,北魏迁
都平城,成为一个正式的国家。
这时的北魏还是非常落后的。通过汉人的介绍,拓跋珪仿照九品制设立文武百官,
但诸级官员名称仍然按照鲜卑风俗起名。比如使者叫“凫鸭”,因为飞的快;候补官员
叫“白鹭”,因为他们都在伸长脖子在名额。
402年,北魏在汾河谷歼灭了后秦的四万军队,国力更加强大。拓跋珪也更加倚重
汉族官员。这时候一位叫崔浩的官员逐渐得到重用。
崔浩最初是拓跋珪手下的一名文书官员,因为书法好受到拓跋珪的高度评价。拓跋
珪晚年迷信道术,经常吃寒食散之类丹药,脾气很古怪,往往因鸡毛蒜皮之类小事滥杀
大臣,只有崔浩性格沉稳被拓跋珪深为信任。
拓跋珪因服食仙丹过量只活了39岁就得道升仙了。因其创立北魏,戎马一生,被谥
为道武皇帝。
拓跋珪满月即遭人伦惨变,少年坎坷,从而造就了他心机深沉、敢于冒险的性格。
一生面临无数惊涛骇浪都从容应对。虽然晚年和大臣们关系紧张,但大部分时间和武将
们的关系还是很好的,他提拔了不少有才能的武将(看魏宋三次南北大战中北方武将出
色的表现便知),大都不认字。作战勇猛,敢打敢拼,尤其是开国的诸武将更是厉害。
比如《五胡录》最后一章里提到的黑槊将军于栗磾,防守黄河的时候刘裕就不敢进犯。
刘裕征伐后秦时必须向他送礼买路。据说当年拓跋珪在白登山和当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