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世界文化知道点-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维吉尔会依据不同的时间、情节与地点用不同特色的语言来写作,写到战争时就用战争般雄壮的语言,写到爱情时就用爱情般柔美的语言,这些语言都不再是《伊利亚特》中那样的质朴与原始的语言,而经过了精雕细琢。
贵州人民
上一章 上一节 回书目 下一节
世界文化知道点 上一章 上一节 回书目 下一节
第四章 罗马的梦想
情人节的由来
作者 : 邓金林
中国人现在用近乎狂热的热情过起了圣诞节,而情人节也已经悄悄渗透到了无数年轻人的心目当中,成为中国传统节日之外的又一个重要节日。但情人节的来历和意义却并不一定为大多数人所知。下面所要介绍的,不过是众多关于情人节的传说中的一个。
公元3世纪时,古罗马有一位暴君叫克劳多斯。离暴君的宫殿不远,有一座非常漂亮的神庙。修士瓦沦丁就住在这里。罗马人非常崇敬他,男女老幼,不论贫富贵贱,总会群集在他的周围,在祭坛的熊熊圣火前,聆听瓦沦丁的祈祷。
古罗马的战事一直连绵不断,暴君克劳多斯征召了大批公民前往战场,人们怨声载道。男人们不愿意离开家庭,小伙子们不忍与情人分开。克劳多斯暴跳如雷,他传令人们不许举行婚礼,甚至连所有已订了婚的也马上要解除婚约。许多年轻人就这样告别爱人,悲愤地走向战场。年轻的姑娘们也由于失去爱侣,抑郁神伤。
瓦沦丁对暴君的虐行感到非常难过。当一对情侣来到神庙请求他的帮助时,瓦沦帝尼在神圣的祭坛前为他们悄悄地举行了婚礼。人们一传十,十传百,很多人来到这里,在瓦沦丁的帮助下结成伴侣。
消息终于传进了宫殿,传到了暴君的耳里。克劳多斯又一次暴跳如雷,他命令士兵们冲进神庙,将瓦沦丁从一对正在举行婚礼的新人身旁拖走,投入地牢。人们苦苦哀求暴君的赦免,但都徒劳而返。瓦沦丁终于在地牢里受尽折磨而死。悲伤的朋友们将他安葬于圣普拉教堂。那一天正是公元270年2月14日,
就这样,延续着古老的意大利、法国和英国习俗,我们得以在每年的2月14日向自己的朋友传递爱的信息。鲜花、心形糖果、用花边和摺穗掩盖了送物人名字的信物,不仅仅是代表着一份份真挚的爱,更是对敢于反抗暴政的瓦沦丁修士的最好缅怀。
贵州人民
上一章 上一节 回书目 下一节
世界文化知道点 上一章 上一节 回书目 下一节
第四章 罗马的梦想
图拉真纪功柱
作者 : 邓金林
在罗马人的征服时期,被胜利所激发的罗马人热衷于用浮雕来记录他们四处征战的经过,向历史炫耀着他们的胜利。公元1世纪下半叶,罗马帝国在图拉真皇帝的统治下,吞并了亚美尼亚、亚述和美索不达米亚等许多地区。为了显示帝国的强盛,炫耀自己的功绩,图拉真特意请当时最优秀的建筑师、叙利亚人防阿波罗道鲁斯在奥古斯都修建了一个包括凯旋门、集议厅、图书馆、神庙和贸易市场在内的建筑群。并且还专门树了一根巨大的石柱,上面记述了他在达吉亚(即现在的罗马)作战和获胜的经过。这便是著名的图拉真纪功柱。这个图柱耸立于图拉真广场中心,集罗马的建筑、雕刻、绘画的精髓于一体。
纪念柱外的浮雕盘旋而上,共有23圈,长达200米,这个带状的浮雕下部宽度为89米,越往上越宽,顶端达125厘米,从而矫正了由下而上的视差。浮雕显示了发生于公元101年和公元105年的两次达吉亚战争。希腊人的技艺再次被用到这种战争纪事作品中。但罗马人指示艺术家应准确地表现全部细节,完整地叙述战争经过,以使后人对先辈的战功有清楚的印象。罗马人不再热衷于希腊式的和谐、优美和戏剧性的情节,他们是讲究实际的民族,对幻想的东西无多大兴趣。柱上描述了战争的许多细节性的场景,如罗马人阻击野蛮的达吉亚人进攻的阻击战。在表现战争的间隙,艺术家还刻画了胜利女神在盾牌上记录罗马人战功的形象。
贵州人民
上一章 上一节 回书目 下一节
世界文化知道点 上一章 上一节 回书目
第四章 罗马的梦想
胜利者的建筑
作者 : 邓金林
罗马人最引以为豪的文化,就是规模宏大的土木工程了。当人们漫步于古罗马的街头,那矗立着的气势磅礴的建筑,感人至深。即使是站在罗马剧场的废墟边,仍能感受到诗人爱伦坡的名句“宏伟即罗马”的精妙绝伦。在罗马的建筑中,最著名的当属罗马的圆形竞技场。它矗立至今,尽管饱经风霜,仍受到世人的一致赞赏。拱门和拱顶的工程技术以及混凝土的使用,使罗马人得以建造希腊人未曾想过的庞大建筑。在这里,罗马人看戏,听讲演;或享受一些残酷的乐趣,角斗士流血的格斗,人与野兽的搏杀,或野兽和野兽的厮咬。如同现代人看斗牛和足球比赛,竞技场是人们发泄情绪、愉悦身心的地方。整个建筑结构是实用的,下面共三层,一层压一层,支撑着剧场的内部的观众席。罗马建筑世界用希腊神庙的三种建筑风格来装饰竞技场。底层是多利克柱式风格,第二层是爱奥尼克柱式风格,第三、四层则是科林斯风格。这些柱式只是一种纯粹的装饰,表明罗马人对希腊艺术的崇拜,不起任何支撑作用。
并不是所有的罗马建筑都是罗马技术与希腊艺术的互补形式,万神庙就是这方面的明证。它始建于罗马皇帝哈德良时代,是惟一一座过去一直作为礼拜堂的古罗马神庙,由于早期基督教时代它被改作教堂,使它侥幸得以完好地保存至今。万神庙的设计师(传说是皇帝本人)吸取了古罗马的传统,创造了某些令人惊讶不已的新东西。万神庙穹顶内部,半球形拱顶平稳地置于宽大的圆柱形墙体之上,形成一个巨大的空间。拱顶的正中央开着天窗,光线从中自由地照射进来。置身其中,给人别有洞天的感觉。
四处征战的罗马人,他们给人影响最深的建筑,当然是他们矗立在世界各地的凯旋门。当时除了罗马,在法国、北非、亚洲,凡是罗马大军的铁蹄所到之处,都有这样的建筑。凯旋门的修建,往往是为了纪念战争的胜利,罗马帝王以此来提高自己的威望,振奋民心。凯旋门一般为拱门形式,建在罗马军队获胜后班师凯旋的必经之道上。凯旋门往往用砖砌成,并用方石装饰墙面,在门顶小阁上竖立着一块带字的石碑,以记载罗马帝王的丰功伟绩。饱经2000多年风吹雨打的罗马建筑,虽有遗存,但往往破败不堪。唯独各式各样的凯旋门保持完好,可见罗马人和他们的后代们对这“光荣历史的象征”十分珍惜。然而,古罗马的辉煌毕竟已经成昨日云烟,散落在各地的凯旋门也显得有几分孤寂。只有每天洒落的夕阳的余辉,给它们几许慰藉。
贵州人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