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世界文化知道点-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鲜亮的紫红色衣服,似乎他们的衣服总也不会退色,即使衣服穿破了,颜色也跟新的时候一样。所以大家把地中海东岸的这些居民叫做“紫红色的人”,即腓尼基人。
腓尼基人能生产这种绛红颜料源于一件偶然的事情。据说,有个腓尼基牧人,有一天从海边拿回一大堆的海螺,煮好之后,他扔了几个给他的猎狗,猎狗衔了一个使劲地一咬,顿时嘴里和鼻子上都溅满了鲜红的汁水。牧人开始以为狗嘴巴被螺壳扎破了,急忙用清水给它洗伤。可是洗完之后,狗脸上仍然是一片鲜红。“这是怎么回事?”牧人自言自语地拿起贝壳仔细观察,发现贝壳里面有两块鲜红的颜色。他想,如果用贝壳里的颜色染布,一定会不掉颜色。于是他又捡回一大堆这种海螺,将贝壳砸碎,放在水里熬,果然熬出了一种紫红色的染料。
从此,那里的人争着到海里去捕捞这种海螺,用它的贝壳做成鲜红色的颜料;然后用来染布。这种紫红色的布受到地中海沿岸许多国家人民的欢迎,许多腓尼基人靠贩卖染料、布匹发了财,他们也渐渐放弃了农业生产,以经商为业。在当时,腓尼基商人的足迹遍及地中海南北各个海港。
腓尼基人还以善于航海闻名于世。他们曾经进行过人类第一次环绕非洲航行。
正因为腓尼基人主要从事商业和航海事业,经常坐着船到各地去做买卖。在做买卖记帐时,觉得当时流行的楔形文字太繁难,需要有一种简便的文字作为记载和交往的工具,他们在埃及字母的基础上,创造出用22个辅音字母表示的文字。现在欧洲各国的拼音字母差不多都来源于腓尼基字母。说起腓尼基字母的发明,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相传,有一个叫卡德穆斯的腓尼基木匠,是远近皆知的聪明人。有一次,他在别人家里干活,需要一件工具,恰好忘记带来了。他随手拿起一片木头,用刀在上面划了点什么,然后让一个奴隶送给在家中的妻子。卡德穆斯的妻子看了木片,什么都没说,就递给了奴隶一件工具。奴隶惊呆了,认为他的主人是在用一种神秘的方式,通过木片来表示出他需要的东西。据说,卡德穆斯在木片上划的就是腓尼基第一次出现的字母文字。许多人都知道了这件事情,来向卡德穆斯求教,卡德穆斯就将他发明的字母文字教给了其他人。这样腓尼基字母就逐渐传播开来。最早使用腓尼基字母的腓尼基城市是乌加里特城。后来在腓尼基南北通用的由22个辅音音符所组成的字母,就是从乌加里特的字母演进而来的。随后,古希腊人又在腓尼基字母的基础上创造了希腊字母。在希腊字母的基础上,又形成了罗马及其周围地区拉丁人的拉丁字母。现在欧洲各国的拼音字母差不多都是从希腊字母和拉丁字母演变而来的。因此可以说,腓尼基古城乌加里特的字母文字是欧洲国家字母文字的始祖。
贵州人民
上一节
世界文化知道点
第一章 古文明的脉络
亚述帝国与“血腥的狮穴”
作者 : 邓金林
公元前3000年代末期,在两河流域的北部,一支叫亚述人的部落兴起了。到了公元前8世纪后期,亚述国已经成为两河流域最强大的国家。
在国王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前746—前727年)时代,亚述人建立了一支当时世界上兵种最齐全、装备最精良的常备军。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和他的后代,凭借这支强大的军队,进行了一系列的侵略战争,先后征服了小亚细亚东部、叙利亚、腓尼基、巴勒斯坦、巴比伦尼亚和埃及等地,成为两河流域和北非一带最强大的军事强国。
亚述国王对在战争中失败却不肯投降的国家,报复极其残酷,实行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破城之后,亚述士兵残酷地对待着城里的人们,敲碎他们的头颅,割断他们的喉管,火烧他们的房屋,抢走他们的财产,还掳走他们的妻子和儿女。
公元前743年,亚述军队攻陷了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由于城中军民拼死抵抗。城破之后被亚述士兵斩下的头颅,竟然堆成一座小山。亚述人还把成千的战俘,绑在上端削尖的木桩上,让他们在痛苦中慢慢死去。就连孩子,亚述人也不肯放过,统统杀掉。城中所有的贵重物品,都被运回亚述。公元前8世纪,亚述王辛赫那里布将都城由萨尔贡城迁到底格里斯河左岸的尼尼微。在犹太人的经典中,尼尼微被称为“血腥的狮穴”。
公元前2500年左右,尼尼微就开始形成了一座真正的城市,并成了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文化中心之一。到公元前7世纪中叶,亚述帝国渐渐衰落。公元前612年,新巴比伦和米底联军攻进了尼尼微。尼尼微在被洗劫一空后,又被放了一把大火,一代名城尼尼微和庞大的亚述帝国一起,就这样从地面上消失了。
几千年过去了,人们除了从史书上知道曾经有过尼尼微这样一座城市之外,其它就一无所知了。
1842年,一位叫博塔的法国考古学家,在反复琢磨了《圣经·约拿书》之后,来到了伊拉克的摩苏尔市。在流经摩苏尔的底格里斯河左岸,他发现了一大一小两个小山岗。大的叫“库容吉克”,小的叫“约拿之墓”。博塔认为这两个山岗就是古城尼尼微的遗址。
1845年,有一位名叫莱亚德的英国考古学家,也按照《圣经·约拿书》中对尼尼微城址的描述,找到了这里,对库容吉克山岗进行了长达6年的发掘,终于找到了辛赫那里布的王宫和亚述巴尼拔王的部分藏书室。证明这里就是亚述帝国的首都尼尼微。
从1927年到1932年,英国几个考古学家又对尼尼微遗址进行了大规模发掘,挖掘的深度达到离地面27。5米。通过在尼尼微古城遗址里发掘出来的大量泥版文书、浮雕等文物,使我们能够清楚地了解到亚述帝国和尼尼微的兴衰历史。但是,令人痛惜的是,由于19世纪在库容吉克山岗下的无计划胡乱发掘,尤其是为了得到浮雕和泥版而采用的毁灭性的发掘方式,虽然使大英博物馆增添了不少稀世珍宝,但是却毁掉了一座历史名城尼尼微的城址遗迹。
贵州人民
上一节
世界文化知道点
第一章 古文明的脉络
“宇宙之王”居鲁士
作者 : 邓金林
公元前10世纪左右,有两个说印欧语的部落来到伊朗高原,一个叫米底,一个叫波斯。米底人居住在里海以南,波斯人则住在米底人以南。居鲁士就是波斯王国的著名国王,由米底公主曼丹妮所生。
长大后的居鲁士凭自己的贵族身分,逐渐将波斯10个部落的青壮年贵族团结在他的周围。有一天,居鲁士对这些波斯贵族说:“国王让我担任波斯人的领导人,现在每人回家取上镰刀跟我来做一件事。”大家照他的命令取来镰刀,居鲁士率领他们来到一大片长满荆棘的土地上,让他们在一天之内将荆棘砍尽,开出地来。他们如期干完,但每个人都累得要命。
第二天.居鲁士杀掉了家中全部牲畜,又拿出酒和许多东西招待昨天的那些人。宴会接近尾声,居鲁士站起来高声问:“今天的感受和昨天的感受相比,你们喜欢哪一种?”大家齐声回答,喜欢第二种。居鲁士又说 :“如果你们愿听我的话,就会天天享受这种快乐和幸福,而不会受昨天的苦头。我相信波斯人在任何方面都不比米底人差,凭什么你们该受他们的压迫?你们应毫不犹豫地起来反抗阿斯提亚格斯。”波斯青年人早就心怀怨恨,不满米底统治,因此绝大多数都愿意跟居鲁士造反,但也有人给国王通风报信。阿斯提亚格斯闻讯立即调集军队,命令王室总管哈尔帕哥斯为统帅。哪知哈尔帕哥斯对于国王杀掉他儿子的事,一直怀恨在心,率军出发后,竟和其他同党在阵前投降了居鲁士。
阿斯提亚格斯怒不可遏,下令将那占梦的僧侣处死,然后亲自带兵出城迎战。结果被居鲁士率领的波斯军队打得大败,自己也作了俘虏。波斯军队占领了爱克巴坦那,米底王国灭亡了。
居鲁士成了波斯国王。由于他的家族出自波斯10个部落之一的阿黑门尼德族,所以他的王朝又称阿黑门尼德王朝。对于自己的外祖父,居鲁士并未加害,而是奉养在宫中。这是发生在公元前550年的事情。
不久,居鲁士率领波斯军队又灭亡了吕底亚王国。
征服吕底亚王国之后,居鲁士又以武力相威胁,使小亚细亚沿海各希腊城邦向他臣服,但允许各邦自治。然后挥师东进,深入中亚,并在今天独联体塔吉克共和国境内修筑了边境要塞“居鲁士城”。
公元前539年,居鲁士下令进攻新巴比伦王的首都巴比伦城。巴比伦国王那波尼德听到居鲁士前来进攻的消息时,哈哈大笑说:“让他在巴比伦城下大哭吧,也许能把城墙哭倒。”因为巴比伦城异常坚固,城外有宽阔的护城河。城墙是用掘护城河时取出的土烧成的大砖砌成的,砖和砖之间还涂上沥青,宽厚的城墙呈四方形,所有的城门连门柱都是青铜铸造的。然而,居鲁士率大军来到巴比伦城下,并没有立刻攻城,而是利用城内反对国王的巴比伦贵族掌握的军队,打开了城门,使巴比伦城很快落入他的手中。
只用了十几年时间,居鲁士便灭掉米底、吕底亚、新巴比伦三大王国,降服了犹太、腓尼基,把地中海东岸至中亚的广阔地区、众多民族都统一到波斯帝国之中。
进入巴比伦这座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之后,居鲁士决定把波斯帝国的首都迁到巴比伦城,并且宣布自己是“宇宙四方之王”。
在占领巴比伦之后,居鲁士又想征服埃及。但是,他想在远征埃及之前,先巩固自己东部的后方。于是,他领兵向里海进军,准备消灭那里的马萨革泰人。在这里,居鲁士被马萨革泰人杀死。他死后,他的儿子冈比西斯成了波斯皇帝。
贵州人民
上一节
世界文化知道点
第一章 古文明的脉络
大流士改革
作者 : 邓金林
波斯皇帝、暴君冈比西斯死后,一个假扮巴尔迪亚王子的拜火教僧侣高墨达当了波斯的皇帝,但真相很快暴露。波斯贵族,其中包括后来的皇帝大流士一世发动了一次政变,杀死高墨达,夺回了政权。
高墨达死后,这7个大臣又商议由谁来当新皇帝的问题。但谁都认为自己应该当皇帝。一天,7个人又为此事争执起来,只有欧塔涅斯最后退出了王位的竞争,只要求今后不管谁当了皇帝,都不得对他有不敬的地方。其余6人同意了他的要求。但是由谁当皇帝的问题还没有解决。最后6人商定,第二天早晨,6人乘马在郊外集合,看谁的马先嘶叫就由谁来当皇帝。最后,大流士让他的马夫使了一个计策,使他的马先叫了起来,当上了皇帝。
大流士认为居鲁士和冈比西斯时代的宫廷缺乏规矩。自从当了皇帝之后,他便制定了一大套森严的宫廷规矩。在上朝时,大流士头戴闪闪发光的金皇冠,身穿绛红色的长袍,腰系金丝腰带,手握黄金“权杖”,高坐在金阶之上。身后则站着大群高擎羽扇和大伞的随从和侍卫。大臣要跪在地上朝见,在他和大臣之间还要用帷幕隔开,因为大臣的呼吸会亵渎皇帝。
大流士宫内的各种杂役人员有1。5万人。他还建立了一支1。2万人的卫队,称为“不死队”,因为他们的人数永远不变,随时有预备队可以补缺。
为了防止出现叛乱,大流士又把全国分成许多军区,军区的长官只对他一个人负责,任何人无权调动军队。
大流士日常的饮食极为讲究。当上皇帝之后,他便只喝故乡的水。因此每天都要派许多人用专门的银筒,把他故乡的水运来。即使在他出游各地时也不例外。
大流士特别喜欢吃爱琴海产的鲜鱼,为了及时把鲜鱼送到宫中,他下令修了一条全长两千多公里的驿道,称为“皇道”。这条驿道全线设有100多个驿站,沿路驿站的信差,就用接力的方法,快马加鞭地把鲜鱼送到宫中。从爱琴海到大流士的宫中,如果步行需要几十天的路程,但由于有了这条驿道,信使3天就可以到达。希腊人羡慕地说:“波斯王住在巴比伦,爱琴海鲜鱼进宫廷。”
当然,修筑这条驿道也使波斯的交通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这条路在我国汉代张骞通西域后,便成了丝绸之路的东段。此外,大流士还下令挖了一条由尼罗河到红海的运河,这条运河就是现代苏伊士运河的前身。
由于波斯的交通发达,沿途又有士兵保护商旅行人免遭抢劫,波斯和印度以及地中海各国的贸易很快便发展起来。据说,水稻和孔雀就是在那个时候从印度传入波斯的。
大流士即位后,便将各行省的贡赋固定下来,并统一了度量衡。他还下令铸造和使用金币。金币的正面是他本人的头像,反面是一个弓箭手,这种金币叫做“大流克”。现在,这种钱币成为古币收藏家眼中的珍品。为了享受,大流士还调集埃及、巴比伦、腓尼基等地的大批能工巧匠,为他建造宏伟的王宫。
后世的历史学家把大流士的这些做法称为“大流士改革”。
公元前500年,大流士发动了对希腊的战争。在公元前490年的马拉松战役中,波斯军队被希腊人打得大败。10年后,大流士的儿子薛西斯再次远征希腊又惨败而归。从此,波斯帝国逐渐衰落。
贵州人民
上一节
世界文化知道点
第一章 古文明的脉络
神秘的拜火教
作者 : 邓金林
在古代波斯帝国广袤的大地上,曾经兴起过一个奇特的宗教——拜火教。至今为止,人们只知道有关这个神秘宗教的少得可怜的信息,虽然它们听起来已是足够让人惊奇。但我们在这个宗教的有关历史文献中,仍然找寻到了以下这个故事中一些朦胧的影子。
据说,主宰这个宗教的是一个狮头人身、长有双翅的奇特生物。他是由一个凡人经过特殊的修炼而成为的神。他能够让死者复活,能够拯救受苦受难的人于水火之中,他受了神的旨意而来到人间,来帮助更多的人返回天庭。
这是一个十分离奇的传说,很难弄清其中究竟有多少真实的成分。不过,拜火教确实有一个十分古怪的仪式——梅尔卡巴。相传,凡是受到过梅尔卡巴洗礼过的人,就能够上升为神。
但是并非每一个拜火教教徒都能接受这一秘密仪式的洗礼。事实上,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并未能如愿地返回天庭,而只能默默地消失在人世之中。但是他们并不为这样的结局所动,依然前仆后继地进行修行和礼拜,乐此不疲。到底是什么力量使他们投身于此呢?难道仅仅依凭心中的欲念就能够做到吗?拜火教的教主,那位狮头人身的怪物,还代表着日、月、土三者同一。据说,这也是拜火教修炼的三个阶段。经过一段时间的修炼,可以看见土(鹰)、而后可看见月(牛)、再后可看见日(狮),再经过修炼,就能飞升天堂,转变成神。
奇怪的是,为什么一定要经历这三个阶段,才能够成为神呢?或者说,神之为神,难道与这三种动物有着某种奇特的联系吗?由于拜火教教规的规定,不论任何教徒,只要对他人讲述了教会内部的事情,就丧失了成为神的可能,加上年代古老,我们已很难发现能对此作出解释的信息了。
我们只能据此猜测:那种所谓的神也许就和拜火教的教主一样,是一个人兽合体。若果真如此,那么遍布于世界各地的关于斯芬克斯的描述就可能会基于一个这样的事实:可能存在着一种人兽合体的生物,由于它外形奇特,分布广泛,而被人们误认为神灵下凡。
如果我们的推测更大胆一些,人,也许就是从人神合体的神的身体中剥离出来而降至人间的!可是,为什么一定是人、狮、鹰、牛这几种生物呢?
这依然是一个难解的谜。
贵州人民
上一节
世界文化知道点 上一节 回书目 下一章
第一章 古文明的脉络
《一千零一夜》
作者 : 邓金林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在中国和印度之间有个岛国,国王叫山鲁亚尔。有一天,国王偶然发现王后和奴仆们嬉戏取乐,他勃然大怒,怀疑王后对他不忠诚,就把王后杀了,并发誓要对所有的女子进行报复。他决定每天娶一位女子,第二天就杀掉再娶。
国王的命令在京实施了3年之久,整个京城充满恐怖气氛,青年女子不是成了国王的刀下鬼,就是外出逃命,城里的人都快逃空了。
国王不管这些,继续命令宰相为他寻找女子进宫。宰相找遍京城,也找不到女子了,他忧心忡忡地回到家中,准备等候国王的处决。他的女儿山鲁佐德为了拯救所有的女子,便自告奋勇地进宫嫁给国王。
进宫后她请求国王让她见妹妹一面,国王同意了。山鲁佐德说:“妹妹我给你讲个故事,因为明天国王就要把我杀掉了。”国王听到山鲁佐德见妹妹竟是为了讲故事,引起了他的兴趣和好奇。他也跟山鲁佐德的妹妹一起听故事。
山鲁佐德给他妹妹讲了阿拉丁和神灯的故事。
阿拉丁是中国一个穷裁缝的儿子。他从小游手好闲,不干正经事,居然把他的父亲给气死了。阿拉丁和他的母亲过着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穷日子。
阿拉丁15岁的时候,他从没见过面的伯父找他来了,并要带他去找神秘的宝物。原来,这个伯父是假的,他是一个非洲魔法师。他从占卜中知道,中国的地下埋藏着稀世宝物,可以满足人的一切愿望,但必须有一个大胆、机灵的叫阿拉丁的男孩去取,所以他冒充阿拉丁的伯父找来了,实际上是想利用阿拉丁。
他们一起来到荒凉的郊外,魔法师念动咒语,大地竟然就裂开一个缺口。魔法师把一个神奇的戒指戴在阿拉丁手上,告诉他怎样取得神灯。当阿拉丁取到神灯想爬出缺口时,魔法师只想得到灯,不想让阿拉丁出来了。阿拉丁很生气,二人争吵起来。魔法师一气之下,念动咒语,把大地合起来了。阿拉丁在黑乎乎的地道上急得直搓手,不想触动了法师戴在他手上的戒指。忽然,一个巨神出现在阿拉丁的面前,问他有什么吩咐。阿拉丁要求把他送回家。阿拉丁回家后,把自己从地下得到的珠宝和神灯拿了出来。阿拉丁的母亲想擦干净很脏的神灯,不想一擦又出现一个巨神,问阿拉丁有什么吩咐,阿拉丁说想要一点食物,灯神马上送来了美味佳肴。
有了神灯后,阿拉丁母子的日子越过越好了。但他们没有乱用神灯。阿拉丁也改了游手好闲的坏习惯,学会了做生意,过着节俭的生活。
阿拉丁爱上了公主,为了娶公主做妻子,他让神灯给他盖了一座世界上最富丽堂皇的宫殿,他和公主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故事讲完了。国王十分高兴,说:明天不杀你,但是你还要讲一个故事。
从此以后,山鲁佐德凭她的聪明才智,给国王讲了一个又一个动听的故事,这些故事深深地吸引了国王,使国王每天都不舍得杀她,后来国王终于被她的故事感动了,不再杀害女子了,并和山鲁佐德白头到老。国王还命令史官记下山鲁佐德所讲的故事,命名为《一千零一夜》。
《一千零一夜》很多故事来源于古代波斯、埃及和伊拉克的民间传说,但阿拉伯人民经过吸收、融合、改造和再创作,使它们真实生动地反映了阿拉伯社会的生活。这些故事多是赞美和歌颂人民的善良和智慧,抨击和揭露坏人的邪恶和罪行。因此《一千零一夜》深受世界人民的喜爱,享有“世界最大奇书”的美称。
贵州人民
上一节 回书目 下一章
世界文化知道点 上一章 回书目 下一节 下一章
第二章 远古七大奇迹
埃及金字塔
作者 : 邓金林
金字塔是我们最熟悉的,惟一现存的七大奇迹。
法老是古埃及的国王,金字塔是法老的陵墓。法老为什么要建造金字塔?巨大的金字塔是怎样建成的?
在后来发现的《金字塔铭文》中有这样的话:“为他(法老)建造起上天的天梯,以便他可由此上到天上。”金字塔就是这样的天梯。同时,角锥体金字塔形式又表示对太阳神的崇拜,因为古代埃及太阳神“啦”的标志是太阳光芒。金字塔象征的就是刺向青天的太阳光芒。因为,当你站在通往基泽的路上,在金字塔棱线的角度上向西方看去,可以看到金字塔像撒向大地的太阳光芒。后来古代埃及人对方尖碑的崇拜也有这样意义,因为方尖碑也表示太阳的光芒。古埃及所有金字塔中最大的一座,是第四王朝法老胡夫的金字塔。这座大金字塔原高146。59米,经过几千年来的风吹雨打,顶端已经剥蚀了将近10米。但在1888年巴黎建筑起埃菲尔铁塔以前,它一直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这座金字塔的底面呈正方形,每边长230多米,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一公里的路程。 胡夫的金字塔,除了以其规模的巨大而令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