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唐史并不如烟-第1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新唐书》)以上两条记载,《旧唐书》说的是假的,《新唐书》说的是真的。

按照《旧唐书》的说法:李隆基召见杨玉环时,当时身为寿王妃的杨玉环穿着道士服,并且还有法号。

那么据此推论,召见之前杨玉环就已经出家当道士了。

这肯定是在胡扯了:杨玉环与李瑁琴瑟和鸣,出的哪门子家呢?相比而言,《新唐书》说的基本是实情:有人跟李隆基说,寿王妃杨玉环资质很好,值得纳入后宫。

李隆基召见之后,对杨玉环一见倾心。

为了掩人耳目,李隆基决定先做一个缓冲,便安排杨玉环自愿出家当道士,法号太真。

也就是说,在李隆基倾心于杨玉环后,杨玉环才从寿王妃摇身一变变成了法号太真的女道士。

严格说来,从寿王妃到女道士,也不是一瞬间完成,中间可能隔了将近一年。

开元二十八年正月,李隆基前往骊山温泉。

从这时起,杨玉环可能已经到了李隆基身边,此时她的身份还是寿王妃,而她陪伴的不再是她的丈夫,而是她的公公。

开元二十九年正月初二(陈寅恪先生考证),李隆基向天下发布了《度寿王妃为女道士敕》:圣人用心,方悟真宰。

妇女勤道,自昔罕闻。

寿王瑁妃杨氏,素以端懿,作嫔藩国。

虽居荣贵,每在精修。

属太后忌辰,永怀追福。

以此求度,雅志难违。

用敦宏道之风,特遂由衷之请。

宜度为女道士。

李隆基的大体意思是说:正值他的生母窦太后忌辰,杨玉环愿意出家修道为窦太后祈福,特此批准,昭告天下。

话说得冠冕堂皇,事做得无比龌龊。

这道敕书,说白了就是李隆基自说自话的一块遮羞布,同时也是先上车后买票策略中的补买车票。

这一年李隆基五十六岁,杨玉环二十二岁,一段跨越三十四岁年龄差距的旷世畸恋,就此拉开了帷幕。

恩宠无双开元二十九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宁王李宪走完了自己的人生路,享年六十二岁。

对于大哥的去世,李隆基非常悲痛。

悲痛的同时,他接到了一封奏疏,看完后,他的脸一阵红,一阵白。

奏疏是寿王李瑁上的,他说,想为养父宁王李宪守孝三年。

守孝三年,是儿子应尽的义务,然而寿王李瑁只是李宪的养子,按道理没有这个义务:如果能够守孝三年,那是孝心可嘉;如果不能,也无可厚非。

偏偏李瑁提出了守孝三年!这是仁孝的表现,也是让李隆基难堪的表现。

或许在经历了竞争太子失利、王妃被撬一系列打击之后,李瑁在心中已经宣判了作为父亲的李隆基死刑,只是他不能表现出来,只能用为养父守孝的方式来发泄自己心中的不满。

李隆基同意了,同时也非常恼火,因为这样一来,李瑁就将了他一军:想要跟杨玉环名正言顺,至少还得再等三年。

三年之期从何而来?从李瑁的守孝三年而来。

杨玉环之前是寿王妃,李隆基让她自愿出家,这样就成了李隆基的女人,而寿王妃的位置却空了出来,极其扎眼地空在了那里。

当务之急,必须尽快把寿王妃的空缺补上,不然普天下都知道李隆基撬了自己的儿媳。

李瑁守孝三年,三年内便无法娶妻,寿王妃的位置便会一直空缺,碍于最后的颜面,李隆基和杨玉环也只能跟着等。

这三年中,他们之间没有任何名分,有的只是见不得光的地下情。

这三年中,三个人都在煎熬:李瑁顶着父亲给的绿帽子煎熬;李隆基顶着扒灰的帽子煎熬;而杨玉环则在两个男人的夹缝中煎熬。

在煎熬中,李隆基决定改元,决定从明年起,放弃已经使用了二十九年的开元年号,改元天宝。

为什么要改为天宝,李隆基并没有给出明确的解释,或许是因为使用开元的年号太长了,或许是出于道教养生的考虑,或许是帝国日益强盛取物华天宝的含义。

总之,李隆基毅然决然地改了元,从此开元成为过去,天宝的时代开始了。

改元之后,日子在一天天的煎熬中度过,虽然杨玉环已经能陪伴左右,但名分一直是最大的问题,名不正则言不顺,两人总有偷情的感觉。

就这样熬啊熬,煎熬的三年终于过去了,李隆基和杨玉环迎来了曙光。

守孝期过后不久,天宝四载七月二十六日,李隆基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儿响叮当之势为李瑁又娶了一位王妃。

新王妃是左卫军郎将韦昭训的女儿,她就是杨玉环的替身。

至于李瑁喜不喜欢这个替身,李隆基已经顾不上了。

二十天后,他给了杨玉环梦寐以求的名分:贵妃,待遇与皇后相同。

杨贵妃从此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尽管杨贵妃和李隆基结合的方式有些荒诞,但事实证明,他们确实有缘,因为他们有太多的共同爱好。

李隆基生性浪漫,爱好广泛,通音律,懂歌舞,机智过人。

杨玉环呢?她资质丰艳,擅长歌舞,通晓音律,智算过人,每每与李隆基相处,总能迎合他的心思,即便武惠妃再生,也无法与她相提并论。

如果武惠妃地下有知,或许还得暗暗庆幸自己早生了几年。

说起李隆基的文艺才能,值得说道说道。

早在公元690年,六岁的李隆基便有过一次赢得满堂喝彩的表演。

当时他男扮女装,表演了一曲古代舞剧《长命西河女》,令武则天叫好不已,当场加以赏赐。

长大后,李隆基的音乐才能与日俱增,甚至与同时代最有名的音乐家李龟年相比也不遑多让。

李龟年擅长打羯鼓,他问李龟年:你打断过多少羯鼓槌?李龟年回应说:臣打断过五十根!按照常理,打断五十根已经不少了。

李隆基摇摇头,说:才这么点?跟我差远了,我打断的鼓槌已经有三竖柜了!数年后,李龟年向李隆基汇报:臣打断的鼓槌已经有一竖柜了!李隆基这才点点头,随即赏赐李龟年一枚精致的羯鼓槌。

羯鼓不是中原本土的乐器,而是外来的,据说是羯族常用的乐器。

它两面蒙皮,腰部细,用公羊皮做鼓皮,因此叫羯鼓。

羯鼓发出的音主要是古时十二律中阳律第二律一度,龟兹、高昌、疏勒、天竺等地的居民都使用它来助兴。

在李隆基看来,羯鼓是八音的领袖,其它乐器不可与之相比,他自己便创作了鼓曲《秋风高》,每逢秋高气爽,即奏此曲。

值得一提的是,宰相宋璟也是羯鼓发烧友,而且很有心得。

宋璟对李隆基说:击鼓时,如果能够做到‘头如青山峰,手如白雨点’,便是击羯鼓的能手。

宋璟的意思是说:击鼓时头不能动,而手要下得急促,就像急雨一样,估计打断三竖柜鼓槌的李隆基应该已经到了这个境界。

有事实为证。

有一年,正逢二月初,李隆基心情大好,在小殿内庭准备举行宴会。

此时宿雨初晴,景色明丽,柳树将要发芽,杏树将要开花,略显遗憾的是,都处于含苞待放的状态,离完美差了一点点。

李隆基微微一笑,令高力士取来羯鼓,亲手演奏了一曲《春光好》。

待演奏完毕,回头再看,柳树发芽,杏树开花。

于是李隆基笑着对嫔妃们说道:仅此一事,你们不叫我天公行吗?后来李隆基的羯鼓便有了催花鼓的美誉。

说完羯鼓,再来说戏曲。

说起戏曲,李隆基与戏曲有着不解之缘,我们现在经常提起的梨园行,李隆基是名副其实的梨园老祖。

梨园起初不过是皇家禁苑中与枣园、桑园等并存的一个普通果园,经过李隆基的改良,梨园有了特别含义。

在李隆基主持下,三百余名具有音乐才能的子弟进入了梨园,他们在这里学习音乐和舞蹈。

每次练习时,如果出现错误,李隆基都会第一时间指出,由此这三百余人便有了响亮的名头——皇帝梨园弟子。

经过不断地发展,梨园渐渐壮大,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座集音乐、舞蹈、戏曲为一体的综合类艺术院校。

李隆基亲自担任梨园的崔公(相当于现在的校长),他手下的教师队伍也是一流的:有杜甫赞不绝口的公孙大娘,有艺德高尚水准一流的雷海青,在这些人的共同努力下,梨园的影响越来越大,直至成为行业的代名词。

写到这里,该说说杨玉环与李隆基的珠联璧合了。

李隆基会写诗,杨玉环同样不含糊,据说曾经做过轰动一时的《凉州》诗,可惜失传,湮没在历史云烟之中,目前《全唐诗》里倒是还收录着她的一首诗:赠张云容舞罗袖动香香不已,红蕖袅袅秋烟里。

轻云岭上乍摇风,嫩柳池边初拂水。

在人人都是半个诗人的唐诗国度,这首诗的水平不算高,不过相比于今人,也算很有水准。

虽然杨玉环的写诗水平在唐代并不入流,但她的舞蹈和音乐才能却是举世无双的,《霓裳羽衣曲》就是最好的证明。

这套曲子,是李隆基的得意之作,但究竟是自己亲力亲为编排,还是仅仅在最后给予领导意见就无法考究了,总之,它堪称李隆基的最爱。

《霓裳羽衣曲》阵容庞大,所需人员众多,不仅乐师众多,配曲歌唱的宫女便达到十人。

全曲共十八章,分三大部,每部六曲,称为散序六曲、中序六曲、终序六曲。

演出时,不仅乐器种类多,而且节拍非常复杂,对于舞者要求极高,即便这样,杨玉环一听就能领会其中的精髓,即兴便能配出堪称天衣无缝的舞蹈来。

这样一来,杨玉环便与李隆基完美地结合到一起:杨玉环起舞,李隆基伴奏,无言的默契在配合中走向完美,从此他们都是对方人生的第一知己。

除了舞蹈,杨玉环的音乐才能同样一流:她会演奏多种乐器,从西域引进的琵琶在她的手下演绎得出神入化,如果白居易有幸听到,估计《琵琶行》就得重写了。

此外,杨玉环还擅长击磬。

在她的敲击下,磬声泠泠然多新声,即使是专业击磬艺人,也无法与她相提并论。

还有谁能跟杨玉环争宠呢?杨玉环彻底站稳了脚跟,李隆基的恩宠向她以及她的家族一股脑砸了过去,鸡犬升天的一幕在杨家隆重上演:首先是杨玉环那过世多年的父亲,他在去世多年后,被追赠太尉、齐国公,生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在他身后全实现了;杨玉环的母亲被封为凉国夫人;杨玉环的三个有才貌的姐姐中,年长的一个称作大姨,封韩国夫人,次长的一个称作三姨,封为虢国夫人,最小的一个称作八姨,封为秦国夫人;杨玉环的叔叔杨玄珪也得到了李隆基的垂青,被擢升为光禄卿;与杨玉环同一个祖父的堂哥杨铦被擢升为鸿胪卿;另一个堂哥杨锜被擢升为侍御史,并且迎娶了李隆基和武惠妃的女儿太华公主。

从此以后,韩国夫人、虢国夫人、秦国夫人、杨铦、杨锜成为大唐王朝最受恩宠的五家,同时他们五家也成了帝国最为热闹的五家,迎来送往,请托送礼,络绎不绝。

这一切都是拜杨贵妃所赐。

第六人在韩国夫人等五家成为帝国新宠的同时,遥远的蜀地传来一声叹息。

发出叹息的人名叫杨钊,与杨玉环同一个曾祖父,也就是说,杨钊的爷爷与杨玉环的爷爷是亲兄弟。

此时的杨钊徒有羡鱼之情。

不过连他自己都没有想到,自己将来会成为幸运的第六人。

说起来,杨钊的前半生非常惨,关于他的身世有两个版本:版本一:他是杨家的血脉,武则天时期宠臣张易之是他的舅舅;版本二:他不是杨家的血脉,而是张易之的亲生儿子。

关于版本二的来龙去脉,容我慢慢道来。

张易之受武则天恩宠时,武则天一般不让他回家,即使偶尔回家,也只能上楼居住。

上楼之后,得要抽掉楼梯,防止别的女人接近。

这样做,就保证了张易之只属于武则天一个人。

时间一长,张易之的母亲担心起来,她怕如此下去,儿子将留不下自己的子嗣。

思考再三,张易之的母亲多了一个心眼:半夜的时候,她便偷偷安排自己的婢女爬上楼与儿子幽会,以期留下个一儿半女。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张易之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他终于使婢女的肚子鼓了起来。

十月怀胎之后,婢女生下一个男孩,就是杨钊。

版本一和版本二,究竟哪个说的是真的,远隔千年的我们已经无法分清了,因为我们无法同时抓住杨钊和张易之做一下亲子鉴定。

我们只知道,杨钊与张易之有血缘关系,要么是甥舅关系,要么是亲子关系。

出身复杂的杨钊,在三十岁之前是一个不招人待见的人:他不仅喜欢饮酒,而且酷爱赌博,并成功地把很多熟人发展为了债主,然后欠债不还。

时间一长,杨钊就成了丧家狗,在自己的家乡蒲州永乐县,几乎混不下去了。

三十岁这年,杨钊决定换一种活法:他离开家乡来到蜀地从军,这一从军倒从出了一点名堂。

几年下来,杨钊屯田成绩明显,按照相关条例,应该给予升迁。

然而,杨钊的上司向来看他不顺眼,觉得他没有德行:让这样的人升官,也太没有天理了吧!不行,不能让他轻易升官。

不久,这个上司找了一个由头,将杨钊狠狠抽了一顿鞭子——叫你没有德行。

鞭子抽过,杨钊的官运却来了,他的上司还是将他委任为新都县尉,从此他便步入仕途。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在新都县尉任上,杨钊依旧没有改掉好赌的习性,原本便不多的俸禄都被他赌光了。

到县尉任期结束,他一文不名,连必要的生活费都没有了。

这时一位叫鲜于仲通的富商出现在了他的面前,后来的事实证明,这是一个有长远眼光的人,非常擅长做风险投资。

在鲜于仲通看来,杨钊与杨玉环有着非常近的血缘关系,如果加以利用,一定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因此,鲜于仲通没有像其他人那样,把杨钊当成丧家狗,相反,他对杨钊青眼有加,在别人都给杨钊冷脸的同时,他给杨钊的却都是笑脸,伴随笑脸的还有一笔又一笔的经济资助。

时间一长,连杨钊都有点不好意思了,而鲜于仲通依然如故。

杨钊在心中暗暗发誓,有朝一日,一定要加倍回报鲜于仲通。

严格说来,在杨钊落魄的时候,他并非一无所有。

因为在此期间,他还收获了一段畸形的爱情。

这又是从来而来的呢?从杨玉环一家而来。

杨钊落魄时,杨玉环一家也在经历磨难:杨玉环的父亲杨玄琰死在了蜀州司户任上,一家几乎陷入绝境。

这时,杨钊这个远房堂哥便走进了杨玉环一家,他拿出自己少的可怜的钱,来尽力帮助这个破碎的家。

久而久之,杨钊与杨玉环的二姐也就是后来的虢国夫人产生了感情,两人迅速跨越了堂兄妹的界限。

这段畸形爱情,成了杨钊人生中的重要记忆,也为他后来的富贵埋下了伏笔。

不过,此刻距离杨钊飞黄腾达还得几年,这之前,他最爱的还是赌钱,而且一赌便伤筋动骨。

有一次,杨钊发了狠心,他把自己所有的钱财敛到一起,然后雄赳赳气昂昂地杀到了成都的一家赌场。

经过一整天的血战,杨钊收获了最后的成果:两手空空。

在这之后,杨钊继续着自己狼狈不堪的日子,数年后又当上了扶风县尉,不过还是不得志,他依然没有看到生活的曙光。

困顿数年后,杨钊再次进入蜀地,想去再碰碰运气。

二进蜀地的杨钊依然没有迎来转机,直到杨玉环成为贵妃。

话再说回来,此时鲜于仲通的身份已不仅仅是一位富商,同时还是剑南节度使章仇兼琼的采访支使(机要秘书)。

他读过书,颇有才智,因此章仇兼琼将他视为心腹。

一天,章仇兼琼对鲜于仲通说:如今我只是得到皇帝的信任,在朝廷中并没有可靠的内援,长此以往,恐怕会受到宰相李林甫的排挤。

听说杨贵妃最近得宠,不过现在依附她的人还不多。

你如果能帮我到长安跑一趟,结交一下杨贵妃的家人,我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听章仇兼琼说完,鲜于仲通诚恳地说:我是蜀地人士,从没去过长安,如果真要去的话,恐怕不能成事反而败事。

不过我可以为大人引荐一个人,相信他能完成大人交给的任务。

随后,鲜于仲通就把杨钊引荐给了章仇兼琼,杨钊咸鱼翻身的时刻随即到来。

一见杨钊,章仇兼琼的第一印象不错。

在他眼中,杨钊一表人才,言辞敏捷,可谓不可多得的人才,这样的人值得重用。

章仇兼琼当场拍板,委任杨钊为自己的推官(总部法官)。

不久,章仇兼琼交给杨钊一项任务:前往长安贡献春季的彩绸。

临行前,章仇兼琼对杨钊说:我在郫县放了一点小小不言的东西,权当你一天的口粮了,路过郫县时,你就带上吧!杨钊不明所以,只能连连点头。

到了郫县,杨钊看到了章仇兼琼所说的一日之粮:价值万贯的蜀地精美特产。

杨钊一看便明白了,这不是给自己的一日之粮,而是给自己去长安的敲门砖。

有价值万贯的蜀地特产做后盾,杨钊的腰杆挺了起来,他不再是不名一文的赌徒,而是手握万贯特产的送礼特使。

到了长安,底气十足的杨钊跟三位堂妹接上了头。

三位堂妹起初还拿老眼光看杨钊,然而等到他送上价值不菲的蜀地特产后,她们顿时刮目相看。

杨钊倒不贪功,特意强调:这是剑南节度使章仇大人所赠。

长安之行让杨钊赚足了面子,同时他的爱情也悄然回归。

此时虢国夫人刚刚丧夫,杨钊的到来,正好补上了她心中的空缺,干柴烈火再次燃烧,熊熊火光照亮了杨钊的前程。

得了好处的杨氏姐妹,便在李隆基面前不断称颂章仇兼琼,同时隆重推荐杨钊,理由是他擅长樗蒲。

所谓樗蒲,是当时非常盛行的赌博游戏,李隆基就是这项活动的发烧友。

他一听说杨钊擅长樗蒲,便将其召进了宫中,很快便产生了好感。

几次接触下来,杨钊给李隆基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李隆基眼中,杨钊心细如发,每次牌局计算精准,分毫不差,数学功底非常深厚,于是他笑着说道:真是一个度支郎中(相当于现代的会计司司长)的材料。

看来,是金子到哪里都发光,赌场同样能够培养人才。

有了良好的印象打底,杨钊的好日子来了:先是被擢升为金吾兵曹参军、闲厩判官,后来一直被擢升为监察御史。

在杨钊得到提升的同时,为他提供一日之粮的章仇兼琼也得到了回报,后来被擢升为了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

正应了那句话:不跑不送,原地不动;又跑又送,提拔重用。

从此之后,杨钊渐渐汇入了杨家的主流之中,成为受李隆基恩宠的第六人。

数年后,杨钊凭借自己的不懈努力,一举超越了先前的五家,由第六人上升为第一人。





第二十章 唱戏的配角


口蜜腹剑两裴相争在杨国忠崛起的同时,朝廷里唱主角的依然是李林甫,而为其搭班子唱戏的配角,则是走马灯般地换。

天宝元年七月二十九日,侍中牛仙客病逝,享年六十七岁。

正如张九龄所言,小吏出身的牛仙客确实没有宰相之才,在他与李林甫搭班子的岁月里,他跟卢怀慎、苏珽的作用一样:陪同第一宰相署名;除此之外,便是查看相关规定,如果规定可以办那就办,如果规定不可以办,那就不办。

总之,做该做的事,负该负的责任。

在牛仙客之后,一位皇族成员顶替了他的位置。

新侍中叫李适之,地地道道的皇族。

原本李适之是有希望当皇帝的,只可惜他的祖父没有把握住机会。

李适之的祖父是李承乾,太宗李世民的嫡长子。

如果李承乾把握住机会承继大统,那么做为孙子的李适之是很有当皇帝的可能的。

可惜,当皇帝的机会被李承乾丧失了。

虽然李适之没有沾到祖父和父亲的光,但祖父和父亲却沾了他的光。

成年后的李适之进入仕途,凭借自己的努力不断升迁。

开元二十四年,他当上了御史大夫,在任上,他开始不断为祖父辩护。

经过李适之的不懈努力,李隆基起了恻隐之心:毕竟李承乾和李泰的争宠已经过去了九十多年,此时再争论孰是孰非已经没有了意义,不如做一个顺水人情。

于是,李隆基追赠李承乾为恒山愍王,李适之的父亲李象为越州都督、郇国公,同时恩准将李承乾的灵柩运回长安,陪葬于太宗李世民的昭陵。

这样,客死他乡的李承乾,终于在八十多年后回到了长安,而这一切,都多亏了他的孙子李适之。

在御史大夫之后,李适之又先后做过幽州节度使、刑部尚书。

天宝元年,随着牛仙客的病逝,李适之出任侍中,成了大唐王朝的宰相。

这时的宰相班子有点意思:从皇族的辈分论,李林甫是李隆基的堂叔,李适之则是李隆基的堂哥,大唐王朝的最高权力就集中在这叔侄三人之手,真正做到了肥水不流外人田。

合作初期,李适之和李林甫的关系尚可,毕竟是皇族叔侄,打断骨头连着筋。

此时,李林甫并没有太在意李适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