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唐史并不如烟-第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臣审判,最后的结果肯定是承认一切指证,供认不讳。”

童言无忌,童言无价。

武则天听完,顿时想到了狄仁杰,这个自己最信任的人居然也承认谋反,而且还写了《谢死表》,是不是真的是被来俊臣逼迫?

狄仁杰的转机就此到来。

见到狄仁杰时,武则天问道:“为什么要承认自己谋反啊?”

狄仁杰回应道:“如果不承认谋反,恐怕我早就死于第一轮棍棒之下了。”

武则天心头一震,追问道:“那《谢死表》是怎么回事?”

狄仁杰摇了摇头:“臣从未写过《谢死表》。”

等武则天让人拿来《谢死表》一对照,真相大白,狄仁杰的《谢死表》是他人代写,并非狄仁杰本人的笔迹。

事情到了这一步,狄仁杰终于洗脱了谋反的嫌疑,这一切还要感谢乐小弟的童言无忌。史上中没有提到过乐小弟后来的事情,不知道勇敢的乐小弟事后有没有遭到来俊臣的报复,不敢想,也不愿想,历史不忍细读。

尽管狄仁杰谋反并不属实,但武则天并不准备给他彻底平反,这是武则天的政治手腕,明明知道你无辜,但却刻意在你身上留个污点。

不久,狄仁杰等七人被贬出洛阳,分散到全国各地,狄仁杰到了陶渊明曾经当过县令的彭泽,出任彭泽县令。

至此,狄仁杰谋反案告一段落,不过在即将收尾时,司礼卿崔宣礼的外甥霍献可闹出了幺蛾子。

霍献可此时正担任殿中侍御史,与崔宣礼同朝为官。本来武则天已经免除了崔宣礼的死刑,贬做夷陵县令,没想到居然遭到了霍献可的抗议:“陛下一定要严惩崔宣礼,将之处斩,不然我就死在陛下的面前。”

武则天没有答应,霍献可便以头撞金殿台阶,血流满地,武则天最终还是没有答应。

此后霍献可便多了一个装饰绿色丝带。这个绿色丝带缠住了霍献可的伤口,然后在绿色丝带之上再戴上官帽。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技巧,既要盖住绿色丝带,又不能完全盖住,总之要露出一点点,让武则天时时能看到霍献可大公无私的心。

大义灭亲是一种政治美德,同时也可以是一场政治秀。





第六十九章 安金藏:发自肺腑的证明


陷害狄仁杰失败,来俊臣并没有停止陷害的脚步,他的脚步越来越快,胆子越来越大。

在狄仁杰之后,左卫大将军渊盖献诚惨遭毒手。

渊盖献诚遭毒手的起因很简单:来俊臣向他勒索黄金,他没有给。

仅仅因为勒索未成,来俊臣就把渊盖献诚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以阴谋造反为由将渊盖献诚打入大狱,不久就将他绞杀。

说起来,渊盖献诚的身世很让人唏嘘。

渊盖献诚原本是高句丽权臣渊盖苏文的孙子,渊盖男生的儿子,本来在国内过着贵公子的生活,没想到父亲与叔叔产生了矛盾,最终兵戎相见。

渊盖献诚奉父亲渊盖男生的命令向唐朝求援,进而引发了唐朝的又一次东征,高句丽最终亡国,而渊盖献诚随后成为唐朝禁军的一名将领,凭借自己的英勇善射在禁军中逐渐站稳了脚跟。

然而没想到的是,他最终遭遇了来俊臣的陷害,起因仅仅是没有满足来俊臣贪婪的心。

从此之后,来俊臣更加胆大妄为,他甚至想把皇嗣武旦审定为谋反。

公元693年一月,有人诬告武旦意图谋反,武则天下令追查,重任便落到了御史中丞来俊臣身上。

来俊臣从一开始便坚持“有罪认定”,现在他依然坚持,这个认定直接照搬到皇嗣武旦身上。

来俊臣从武旦身边的侍从下手,他要从他们嘴里得到武旦谋反的“真相”。

在来俊臣的逼问之下,武旦的侍从一个个都“如实”招供,毕竟他们的骨头没有刑具硬。

这时,来俊臣有些得意,皇嗣谋反“属实”,绝对大功一件。

不过来俊臣的得意还是有点早,因为有一个人还没有招认。

没有招认的人叫安金藏,太常寺的工匠,跟武旦并没有渊源,在此之前,武旦可能都不知道他的名字。

而就是这个武旦不知道名字的工匠,让武旦逃过了一劫。

当安金藏受到逼供时,他始终坚持着自己的口供:皇嗣从未谋反。他的坚持让来俊臣有些烦了,而这时,安金藏自己也烦了。

安金藏站了起来,带着哭腔向来俊臣喊道:“你还是不信我的话,那我就把心挖出来,让它证明皇嗣没有谋反!”

安金藏说完,拿起佩刀刺向自己,肚子被割裂开,五脏六腑顿时显现了出来,他要用自己的命证明武旦的清白。

安金藏倒在了血泊之中,来俊臣被震住了,他从来没有见过如此不怕死的人。

消息很快传到了武则天的耳朵里,武则天命人将安金藏抬进宫中,并让御医紧急抢救。

一天一夜过去了,剖心证明武旦不反的安金藏终于活了过来,这时武则天来到了他的床前,她也为这个忠肝义胆的工人感动了。

武则天感慨地说了一句:“因为我自己不了解我的儿子,结果把你害成这样。”

说这话时,武则天已经拿定了主意,一个跟武旦没有多少渊源的工人都愿意证明他没有谋反,自己这个当母亲的,难道还要继续怀疑下去吗?

不查了,事情到此为止。

真的到此为止了吗?来俊臣并不甘心,他还在等待机会。





第七十章 要让他灭亡,先让他疯狂


酷吏来俊臣一直在忙碌,同为酷吏的万国俊也没有闲着,他也在积极地寻找着机会。

公元693年,万国俊找到了机会,身为从八品司刑评事(最高法院助理审判官)奉武则天之命前往岭南调查一起阴谋叛乱,这次出使,让他露出了酷吏本色。

抵达广州之后,万国俊集合了岭南道全部三百多名流放犯人,开始对他们假传圣旨:勒令全部自杀。

本来是奉命调查,结果成了假传圣旨勒令全体自杀,万国俊这个酷吏,与来俊臣有得一拼。

流放犯人们不相信是真的,纷纷拒绝自杀,这时万国俊露出了刽子手的本来面目,居然将犯人们一个个逼到河边,然后一一处决。

在这之后,他伪造了三百多份口供,生生坐实了一起谋反大案。

令人悲哀的是,如此丧心病狂的万国俊回京复命之后,居然得到了武则天的重用,由从八品的司刑评事,一下子提升到从五品的朝散大夫。

这时万国俊又向武则天提出了一个建议:全国其他地方的流放犯也有可能谋反,不如早点诛杀。

武则天点头同意,于是若干个像万国俊一样的变态杀手奔赴全国各地,流放犯们最黑暗的日子来了。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坏榜样的力量同样无穷。

在万国俊的影响下,奔赴各地的索命钦差明争暗斗地比赛起杀人人数,结果每一个都是劣迹斑斑,血债累累。

不久之后,武则天跳出来当了一把好人:六道没有被处决的流放犯人,可以连同家属回到流放之前的住所。这道诏书,算是血雨腥风后的一丝慰藉。

由于历史的久远,我们无法真正理解当时的人苦楚,现在的我们看武则天是一个传奇,或许那时的人看她却是一个苦主,一个让当时人生活在无边恐怖中的苦主。

令当时人略感欣慰的是,那些替武则天犯下滔天罪行的人下场都很惨,万国俊等几人在几年后就莫名其妙地死去,有人说,或许是因为罪行太多,最终被鬼神索走了他们自己的命。另外一些人则被流放岭南,在无人问津中死去。

在这里,我相信世间真的有报应。

毕竟天行有常。

公元697年,酷吏来俊臣达到了人生的顶点,他已经升任为司仆少卿(畜牧部副部长,从三品),不过酷吏的本质依然没有改变。

这时的来俊臣红得发紫,随心所欲,只要哪位官员的妻子或者小妾让他动心,那么这位官员很快就会被打入大狱,他的妻子或者小妾随即便被来俊臣收入房中,如此反复多次,屡试不爽,不由得来俊臣自己都佩服自己。

在他的家中,他做了一本名册,他把宰相以下的官员都罗列在上面,然后这份名册就成了他的万恶之源。每次心血来潮,他就在家中抽签,抽到哪个官员,就陷害哪个,一切就是如此随心所欲。

不过在他的心头,他始终有一个固定目标,那就是一直跟他不睦的李昭德。宦海浮沉的李昭德一直讨厌来俊臣,而反过来,来俊臣也讨厌李昭德,这样两人就成了难解难分的冤家,都想将对方一下踩在脚下。

不过,先被踩到的还是李昭德。

李昭德倒霉还是倒霉在嘴上,起因是他曾经在金銮宝殿之上侮辱过秋官侍郎(司法部副部长)皇甫文备,这让皇甫文备一直怀恨在心。现在皇甫文备与来俊臣为了同一个目标走到一起来,他们一起诬告李昭德谋反,李昭德就此下狱。

得手后的来俊臣感觉十分良好,他调整了自己的目标,已经不再满足于小小的李昭德,这一次他要撒一张大网,扎扎实实打几条大鱼。

天欲其亡,必令其狂,来俊臣的经历表明,一个人是可以自我膨胀死的,他就是死于自我膨胀。

还是来看看来俊臣打算陷害的名单吧,这个名单很惊人:

皇嗣武旦

庐陵王李显

武氏皇族亲王

太平公主

部分政府高官

来俊臣列出这个名单,就是想把这些人一网打尽,《资治通鉴》对此的分析是,来俊臣想打击完这些人后自己夺取政权,在我看来,这是司马光的臆测。

酷吏出身的来俊臣未必有不臣之心,相反这样的人一般都是忠心耿耿,认准一个主子就会一条道跑到黑,他们陶醉于自己鹰犬的角色,而在这个过程中,甚至忘记了自身的存在。

酷吏们的逻辑是,只要忠心,只要卖命,就一定会得到重用,于是他们不断变本加厉,摇尾乞怜,却不知道,酷吏其实也有底线。

来俊臣不知道自己的底线,他把自己与武则天紧紧地捆绑在一起,以为自己的忠心就一定会换来武则天的“不抛弃、不放弃”,没想到最后的结局却是“又抛弃、又放弃”。

当来俊臣列出这样一张名单时,他已经掘开了自己的坟墓。

他太膨胀了,他把所有的人都赶到了自己的对立面。

原本他以为这依旧是一次简单任务,没想到却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他动手之前,消息走漏了,太平公主与武氏诸王行动了起来,他们展开了生产自救。

太平公主是武则天唯一的女儿,她说的话比武旦、李显更管用,当来俊臣将她逼到对立面,便注定了来俊臣败局已定。

得知消息的武则天将来俊臣投入了大狱,不过她的心中充满了犹豫。

几年来,她一直靠这个人整肃着异己分子,她知道这个人冷酷无情,同时假公济私,但是她需要这样一个人,一个真正对自己死心塌地的人。

武则天的犹豫还在继续,宫廷内外民意却已经沸腾,要求将来俊臣处死的呼声越来越高。

武则天拿不定主意,她还是有点舍不得。

这时一个关键人物出现了,这个人叫吉顼,他的官职不大,只是明堂尉,也就是专门负责管理明堂的人。

明堂,是古代帝王宣明政教的地方,凡朝会、祭祀、庆赏、选士、养老、教学等大典,都在明堂举行。唐王朝原本没有明堂,武则天当国后便大张旗鼓地建立了明堂,同时任命吉顼为明堂尉。

明堂尉吉顼说话很对武则天的心思,此时正受重用。

在《旧唐书》中,他与来俊臣一样都被收在《酷吏传》里,旧唐书对他的评价是“阴毒敢言事”。

就是这个“阴毒敢言事”的人将来俊臣推进了万丈深渊。

这一天,吉顼为武则天牵着马在明堂闲逛,这时君臣双方有了一番对话。

武则天:“如今民间有什么动向?”

吉顼:“民间对陛下不批准来俊臣的死刑议论纷纷。”

武则天:“来俊臣对国家有功,我不能不考虑。”

吉顼:“以前于安远举报李贞谋反,后来李贞果然谋反,现在于安远不过是在成州当司马;来俊臣纠集乌合之众,陷害忠良,接受赃物,被害死的冤魂,塞满道路,这样的人有何可惜?”

该赏不赏,该罚不罚,吉顼一番话点醒了武则天,当一个国家到了赏罚混乱的时候,国家就危险了。

看来,来俊臣这个卒子得舍弃了。

来俊臣就此被武则天抛弃,李昭德同时也被抛弃。

来俊臣被抛弃是因为恶贯满盈,李昭德则是因为过多地参与了“传侄传子”的争夺,不仅得罪了武承嗣,同时也得罪了武则天,因为武则天的心中比谁都清楚,不需要李昭德一次又一次地揭自己的伤疤。

公元697年六月三日,李昭德和来俊臣一同被处斩,处斩的当天,天空下起了雨,有人说这场雨“一喜一悲”,喜的是来俊臣遭到了报应,悲的是忠心可鉴的李昭德难逃厄运。

刑场之上,李昭德与来俊臣待遇天壤之别,围观的人无不为李昭德痛惜,同时也为来俊臣的伏诛感到无比的痛快。

来俊臣被处斩之后,他曾经的生命痕迹迅速消失,没有给这个世界留下什么,因为他被痛恨他的人给吃掉了。

数百年后,同样有一位名人被围观的人吃掉了,这个人就是袁崇焕。

一个被吃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快事,一个被吃则是挥之不去的千古痛事。

伴随着来俊臣的伏诛,武则天的统治终于有了一点暖色,不过酷吏并没有就此绝迹,终武则天一生,酷吏始终存在,只是再无往日辉煌。

李隆基开元十三年三月十二日,御史大夫程行谌奏:“来俊臣、周兴、万国俊、侯思止等二十三人,残害宗枝,毒陷良善,情状尤重,子孙不许为官。陈嘉言、鱼承晔、皇甫文备、傅游艺四人,情状稍轻,子孙不许近任(在长安附近为官)。”

中国有句古话:夜路走多了总会遇到鬼,或许这句话可以赠给所有的酷吏。





第七十一章 有一种男人叫面首


面首,《辞源》解释为:“面,貌之美;首,发之美。面首,谓美男子。引申为男妾、男宠。”

原本面首并没有贬义,只是经过有些人的加工,面首就有了贬义,第一个对这个词进行加工的人是南北朝时期南朝刘宋的前废帝刘子业,这是一个荒唐的皇帝,也是一个疑似有精神疾病的人,他的淫乱好色,已经远远超出世人能够想象的范围:他爱上自己的亲姑姑,毒死了自己的姑父,然后把姑姑收入宫中;他驱使宫女嫔妃全部参与天体运动,在后宫的广阔天地里一丝不挂地嬉戏;他驱使诸多官员的夫人进宫,然后授意提前安排好的侍卫进行大规模的性侵犯。

人活到这个份上,就不能称为人了,可是把他称为猪,猪会答应吗?

还好,仅仅荒唐了一年,他就被刺杀了,结束了他的荒诞人生,他没有给后世留下一个年号,却留下了一个名词:面首。

面首是怎么来的呢?

据《宋书·前废帝纪》中记载,山阴公主淫恣过度,谓帝曰:“妾与陛下,虽男女有殊,俱托体先帝。陛下六宫万数,而妾唯驸马一人。事不均平,一何至此!帝乃为主置面首左右三十人。”

看明白了吧,面首就是这么来的,是刘子业为了满足姐姐山阴公主的需求安排的,他为姐姐找了三十个美男子,让他们成为面首,而他们的功能便是男妾、男宠。

如果说女人靠脸蛋吃饭是天经地义,那么男人靠脸蛋吃饭就是离经叛道,而面首就是那些靠脸蛋吃饭离经叛道的男人。

很不幸,女皇武则天的身边便围绕着一群面首,他们与酷吏一样,成为史家诟病武则天最多的话题。

其实,对于女皇武则天而言,这并不公平,武则天纳面首之所以遭到如此多的诟病,是因为她处于男权社会的大背景之下。

什么是男权社会?国学大家辜鸿铭的话最有代表意义:

男人是茶壶,女人是茶杯,一个茶壶肯定要配几个茶杯,总不能一个茶杯配几个茶壶。

这就是男权社会,这就是中国大历史中习以为常的男权社会,这也就注定了一个男人即使有多个情妇也不会有人大惊小怪,而一旦一个女人有十六个情夫,那么必定舆论哗然,说到底,是因为男权社会的思维亘古未变。

然而,对于武则天而言,并不能完全用男权社会的标准来看待她,她是谁?

她是非常之人行非常之事,成非常之业,留非常之名,她是一个“我定规则我就赢”的人。

对于她,对于她的诸多面首,我们不妨换一个角度,只把她和她的面首当做一个皇帝与她的三宫六院,当做“女扮男装”和“男扮女装”,当成中国历史的一次错位,如此一来,其实一切都很正常。

提起武则天的面首,薛怀义这个名字是绕不过去的,他是武则天的第一个面首,也是最有名的一个,他是武则天面首的发端,在他之后,面首的大军源源不断。

薛怀义是陕西鄠县人,早年间在洛阳街头卖药,就是这么一个街头卖药的人,后来成为炙手可热的男宠,那么他是如何走进武则天的生活的呢?

关于薛怀义的发迹,至少有两个版本,这两个版本与两位公主有关。

一个版本是那位自甘堕落认武则天为娘的千金公主(李渊的女儿,李治的姑姑)向武则天引荐,一个版本是太平公主向武则天引荐,总体而言,通过公主的引荐,薛怀义进入了武则天的视野。

在太平公主版本中,情结很是香艳,太平公主在介绍薛怀义时,给了这样的评语:“他有非常材质,可以引做近侍”,说完,母女俩会心的一笑。

或许,薛怀义就跟某个广告一样:谁用谁知道,或许在试用之后,武则天的感觉也如同一个广告:他好,我也好。

总之,试用期过后,薛怀义的发迹开始了,他的发迹与秦朝的嫪毐一样,因为他们有相同的功能。

说到这里,该正式澄清一下了,其实薛怀义并不姓薛,他原本姓冯,叫冯小宝,金庸在《鹿鼎记》中刻画了一个韦小宝,不知道是不是从冯小宝这个名字得到的灵感。

原本街头卖药的冯小宝通过试用期后,武则天十分宠爱,然而接下来便面临一个问题:这个卖药出身的冯小宝如何才能频繁出人宫中与女皇私会呢?总不能说武则天天天买药吧。

想了一下,武则天准备将冯小宝改头换面,重新包装。

经过包装,街头买药的冯小宝从世间消失,却而代之的是和尚薛怀义。

为什么又是和尚,又是薛怀义呢?

武则天信佛,和尚可以频繁出入宫中;

太平公主的丈夫姓薛(薛绍),可以把冯小宝列进家谱,当成最小的叔叔。

经过如此包装,卖药的冯小宝已经被洗白了,他再也不是贫贱出身,而是驸马薛绍的叔叔,他再也不是没有身份的人,而是洛阳名寺白马寺的和尚。

从此他不用卖药了,卖笑就成。

尽管童话里有丑小鸭变白天鹅,灰姑娘变王后的故事,但是薛怀义这个丑小鸭,即使变成白天鹅,也没有变彻底,从骨子里说,这是一个浅薄的人,经受不了从街头卖药到御前受宠的巨大起伏,于是他膨胀了,膨胀得有些变形。





第七十二章 给你点颜色看看

自从在武则天面前得宠之后,薛怀义今非昔比,以前他是人见人欺,现在他是见人欺人,汉字还是一样的,只是组合起来已经有天壤之别。

此时的薛怀义,进出皇宫,乘坐御马,身前身后是十几个低眉顺眼唯他马首是瞻的宦官,在他前进的道路上,无论是官员还是平民,都得提前远远躲避,躲避不及的,一般都会收到薛怀义的礼物:一顿暴打,然后顺手扔到路边。

这是遇到官员和平民,如果遇到道士,那就惨了,当然惨的是那位偶遇的道士。薛怀义会不厌其烦地指挥手下,耐心地将道士的头发拔光,生生把一个道士变成“和尚”,看你们以后还敢跟我们斗。

同行是冤家,隔行也是冤家。

发迹后的薛怀义无比膨胀,膨胀到他把朝廷的高官也不曾放在眼里,相反,朝廷的高官却反过来巴结薛怀义,他们有的以最卑微的礼仪晋见,有的以最甜蜜的话相送,即使连武承嗣、武三思这些得宠的高官,也争相为薛怀义牵马执鞭,因为他们知道,薛怀义的背后就是武则天,他们可以不给薛怀义面子,但他们不能不给武则天面子。

不过,在谄媚大军之外,也有例外,右台御史冯思勖就是其中一个,他就不买薛怀义的帐。

薛怀义纠集了一批地痞流氓,然后把他们全部剃度为僧,这样这批人就成了穿着袈裟剃着光头的流氓,这些人经常四处闯祸,一般没有人敢惹,而右台御史冯思勖却不管这些,几次秉公处理,狠狠地处理了这批流氓和尚。

然而冯思勖没有想到,薛怀义已经将他记在心里,刻在了骨头里,不久在路上,两人偶遇了,薛怀义一声令下,流氓和尚群起攻之,差点把冯思勖活活打死。

在此之后,没有人轻易敢惹薛怀义,不过还是有一位,他不仅惹,而且抬手就打。

这个人就是尚书左仆射苏良嗣。

苏良嗣跟薛怀义是在政府办公的朝堂不期而遇的,苏良嗣前来上班,而薛怀义自恃有特别通行证前来闲逛,他要穿过朝堂到武则天居住的北宫去,已然把朝堂当成他可以随便闲逛的自由市场,眉宇之间一幅小人得志的样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