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汉女强人 作者:炎曦-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果然审食其刚说,吕雉便气得要命,狠狠的将他骂一顿,气呼呼说道:“你说这个大王,这赵姬是谁啊?他女婿的侍妾,他居然能这样做?这不是乱套吗?一大把年纪,还是这么不安分,难怪人家说,天底下没有不偷腥的猫!”
审食其明净的脸颊,露出一抹无奈,轻笑说道:“那咱就不帮好啦,何必这么生气?”
“你说我能不气吗?”吕雉跺脚说道:“这若是传出去,好听吗?这个赵姬,算她倒霉,绝对不能救的!否则以后就是个天大的笑话!”
审食其便摸摸鼻子,点点头,其实他料到会是这样的结果。
见吕雉发火,他便慌神,便也不坚持。
赵姬只能在牢房里,待到儿子出生。
生下儿子之后,她深感自己没有前路,很迷茫,很痛苦,监狱的生活,让她每日都度日如年,若非为了孩子,她还撑不下来的。
加上生病,再加上心灰意冷,便选择自尽。
吕雉虽然没管,但有让人关注她的消息,她过世后,吕雉便让狱吏,将那婴儿抱到宫里。
无论如何,这孩子都是无辜的。
更何况若是皇帝的子嗣,流落在外的话,很容易让别有用心的人利用。
还是留在自个身边最安全,刘邦得到消息,当时有些后悔,想起赵美人的温存,便下诏令将赵姬归葬东垣,把孩子交给吕后抚养,这个孩子就是后来的淮南王刘长。
刘邦虽然不能治张敖谋反罪,但行刺的事情,的确是出于赵地,便以连带责任,张敖管理无方,把张敖的赵王降为宣平侯。
刘邦想到一个人,替代赵王张敖的位置。
便是他跟戚氏生的儿子如意,这个刘如意,可才十岁而已。
可见刘邦对他是多么的喜爱,希望他一切都能顺心如意。
第060章 未央宫
更新时间2012…8…4 15:44:24 字数:2274
从如意小的时候,戚夫人就让一位姓赵的老年妇女——他的保姆,兼做他的教师来教养他。
这位赵媪,曾在秦宫做过宫女,不但对如意非常疼爱,而且知书达理。
如意住的居室,戚夫人起名叫“养德宫”,后来又改为“鱼藻宫”。
为什么叫“鱼藻宫”呢?
吕后曾想过好长时间,弄不明白,也懒得问别人。
直到她有一天从那里经过,听见赵媪在教如意读一首诗:
鱼在在藻,有颁其首。
王在在镐,岂乐饮酒。
鱼在在藻,有莘其尾。
王在在镐,饮酒乐岂。
鱼在在藻,依于其蒲。
王在在镐,有那其居。
如意诵读了两遍,赵媪就给他讲解诗的意思:“‘鱼在在藻,有颁其首’是讲什么呢?
讲鱼儿藏在水草下面,它的头很大很大。
‘王在在镐,岂乐饮酒’呢?是说周王在镐京,饮酒真快乐。
那接下来的八句,都是说鱼儿藏在水草里,所以鱼儿非常快乐。
周王在镐京,饮酒也很快活。
这首诗就叫《鱼藻》,你住的地方,你母亲起名叫‘鱼藻宫’,这个名字就是从此一首诗的题目来的。
这首诗说周朝有一位周幽王,他特别喜欢喝酒,天天喝得大醉,这样就把国家的大事给耽误了。
赵王将来是要担当天下大事,继承父皇开创的基业的,你的母亲希望你一定不要学那个耽于酒色的周幽王,而要有大作为。”
吕后微微冷笑,好啊,戚氏啊,戚氏,你每日就这么教导你儿子?
我一再的容忍你,你居然要你儿子,来夺取原本属于我儿的东西!
刻意在帘外干咳两声,赵媪一见,忙丢下简牍,迎出来向吕后跪拜,连声请罪。
吕雉装作不在意的,缓缓问道:“你教赵王读的是什么诗啊?”
赵媪说:“回太后,是《诗》里的《小雅?鱼藻》篇。”
吕雉又问:“那你说赵王将来要担当天下大事,继承他父皇开创的基业,这是什么意思?谁告诉你天下大事一定要让赵王来担当?谁告诉你皇帝开创的基业一定要由赵王来继承?”
赵媪匍匐在地上,浑身发抖,后背很快让汗水湿透了。
吕后颇为妩媚的冷笑,戚氏怎么对她都行,但招惹她儿子就是不行。
她在这个时代,已经什么都没有,只有两个孩子,人的容忍是有限度的。
第二天,赵媪缢死在后苑的树上。
如意生得聪明伶俐,小小年纪,就显示出了他性格的刚毅果断。
而吕后生的长子刘盈,性子有些懦弱善良。
据说有一次刘邦带着两个儿子去围猎,侍卫们蹚起一只个儿大的野兔,刘盈却迟迟不放箭,而刘如意却一箭就把那只兔子射死了。
刘邦问刘盈说道:“那只兔子跑得这么慢吞吞的,很容易射中,你为什么不放箭呢?”
刘盈最怕刘邦,但还是低声说道:“我正是看到它身体硕大,跑得又慢,推断它定是一只怀崽的母兔,射杀了它,也会杀掉它的宝宝。”
刘邦那个气啊,觉得刘盈是个胆小鬼,根本不像他儿子,反而如意才像他嘛。
他看向刘盈的眼神,就像越过一个障碍,一脸的厌恶。
而看向如意却是一脸的喜爱,如意取代张敖封为赵王,乍看起来是儿子取代了女婿,实际上是同姓王取代异姓王的开端。
而吕雉却从没的意识到,这件事情没那么简单。
戚氏的儿子夺去了她女婿的封国,也许只是第一步,那么下一步,戚氏的计划里,是否要除去她儿子刘盈呢?
汉高帝九年十月(公元前198年11月),新的一年开始了。
这一年,萧何主持修建的长安城皇宫——未央宫落成。
这倒是一件大喜事,刘邦刚从洛阳回到关中,便看到新建成的未央宫。
即便有心理准备,也颇为震撼,心中倍感自豪啊。
这座位于长乐宫之西的皇宫,很是气派,据《西京杂记》记载,这座宫殿顺着龙首山的山势而造前殿,建北阙,四周长二十二里九十五步五尺——相当于现在的9300米。
街道长七十里,楼台殿阁四十三座,其中三十二座在外,十一座在**,有十三口池塘,六座土山,宫里的小门共有九十五个。
北阙又名玄武阙,阙,就是大门,宫殿的门观。
北阙高三十丈,张守节《正义》引颜师古注,谓未央宫殿虽坐北朝南,但当时上书奏事都要到北阙之下等候。
而主受章疏的公车与负责警卫宫门的司马也设在北面,所以北阙实际上是未央宫的正门。
这是因为北阙北临桂宫,东北有北宫、明光宫与诸宫,来往方便的缘故。
同时,与长安一水相隔的渭北咸阳原上,原本就是秦旧宫室的所在,长安城最繁华的市区,也在都城之北,这里面朝交通要道,出入便利。
萧何是按风水学的原理进行布局的,东阙又名苍龙阙,高三十丈,同北阙的高度一致,是未央宫东宫门外一对阙楼式建筑。
东阙之上有以木镂空雕刻成各种几何图案的连阙曲阁,称为“罘罳”(fusi)。
“罘罳”也写作“浮思”,据崔豹《古今注》解释,是设在宫门外的屏墙。
“罘罳”是把木头镂空雕成各种连续的几何图样,其形状特别费人猜想,所以“罘罳”又是“复思”的意思,反复思考。
前殿是未央宫正殿,位于未央宫正中,坐北朝南,是一组极其富丽堂皇的高台建筑。
《三辅黄图》记载其东西五十丈,深十五丈;也为其他宫殿所莫及。
刘邦定都长安,只修建了长乐、未央二宫,还没有来得及修建外城墙,所以宫墙外就是一片青草凄迷的旷野。
直到惠帝三年(公元前192年),吕后才建了长安城。
刘邦看到这样的皇宫,心里那个乐啊,又生怕百姓说他,怎么跟秦朝一样奢华。
装模作样的,喝斥萧何说道:“国家还很艰苦,连年的战乱,才刚刚平息,老百姓还没休养生息,将来用钱的地方很多的!你怎么能费这么多钱,弄出这么奢华的宫殿呢?”
萧何很从容淡定,缓缓说道:“正是由于天下初定,皇权未稳,微臣才刻意如此,只有这样方能显示皇权的威严嘛!大王您神威无比,天下臣服,少不得要显示天子颜面,不如此,怎么显示我大汉泱泱气度?”
刘邦暗赞,这个萧何做得好,说得更好,转怒为喜,立刻嘉奖。
PS:现代考古专家对其遗址实测证实,未央宫周长8560米,宫垣东西长2300米,南北宽2000米,面积5平方公里,约占汉长安城总面积的七分之一。
当然这个规模是经过汉武帝刘彻增饰扩建后形成的。
第061章 掌握实权
更新时间2012…8…5 11:56:09 字数:2050
迁居未央宫后,刘邦便很得意的,在前殿举行大型宴会,这个宴会时为老太公所办,也就是为太上皇祝寿。
刘邦一直很不爽的是,太上皇总给他脸色看,小时候自个不争气,常常被骂也就算了,现在有了出息,怎么还总是被骂呢?
追根究底,心里有些愧疚,那一次项羽要煮食太公,自己不但没救他,还要分一杯羹,这肯定伤了老爷子的心呐。
一直都想哄哄他,可惜自己做什么事情,老头都没高兴过,更别提夸赞。
借着点酒劲,刘邦笑眯眯的过去,举着酒杯说道:“爹啊,孩儿敬您一杯吧!”
他没有用朕啊,什么的字眼,也就是想讨老头欢心。
岂料,老头木讷这脸,冷哼说道:“不喝!”
刘邦觉得很没面子,好歹他也是皇帝,这么多人看着呢,敬酒你都不喝啊?
吕雉眼见有些僵住,便轻笑说道:“儿媳也敬您一杯!这是我跟他的心意,您一定要喝哦!”
刘公看看吕雉,再看看大家,这才端着酒杯喝了。
刘邦狠狠的瞪吕雉一眼,谁要你来多事?
每回都是这样,不管是私事,还是公事,什么都想插手,什么都想管。
想到这儿,便想撒气,酒杯重重的放下,装醉说道:“爹啊,您以往总说我没出息,现在我跟哥哥,弟弟们比起来,谁更有出息啊?”
吕雉简直很无语,这种时候,这种场合,这么多人,还都是他的臣子,怎么能说出这么没水平的话呢?
众人捂着嘴,都跟着呵呵笑起来,倒也是一片和谐气氛。
刘邦就是小气的很,记恨刘公曾经的话,当了皇帝七年,子侄全都封了王、封了侯,惟独没封他老子。
虽然每个月都按时来问安,但他老子刘公依然是个平头百姓。
当然没封刘公,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还有一个庶母在那里。
封了老爹,自然要封庶母的,刘邦不愿意那么做。
自己的亲娘呢,福气比较薄啊,还没来及享福,便已经撒手人寰。
但亲娘最相信自己,对他最好,一直跟着照顾他,嘘寒问暖。
若是封了庶母,自己心里对母亲过意不去。
刘公自然心里不舒服,不是在乎那个封赏,就是觉得这儿子吧,超级没良心。
刘邦这么一说,他的气也上来,便起身给刘邦行礼,而且是奴才迎接主子的大礼!
刘邦就算喝酒,也给吓醒了。
众人更是全吓着,没有一个敢吭气的。
自古以来的皇帝,都是注重孝道,刘公却给他行大礼,刘邦赶紧给扶起来,低声说道:“您这是干什么?”
“哼哼!皇上您高高在上,是天子来着!我只是一个平头百姓,见了你自然要行礼的!”刘公黑着脸说道。
刘邦无奈,赶紧封了他为太上皇。
虽然搬进了栎阳宫,虽然由平头百姓变成了太上皇,虽然又在新落成的未央宫大殿里过了一个风光无限的生日,可老爷子一天到晚神情忧郁,精神恍惚。
刘邦也很纳闷,这都顺着他了,咋还不高兴呢?
吕雉便出主意说道:“人年纪大啊,就很念旧,太上皇是怀念当初的生活!人嘛,物质生活的同时,那也要注重精神生活的嘛!”
刘邦已经很久没正视她,这回倒是觉得有理,急忙让人在栎阳宫南边的郦邑,完全仿照老家丰邑的样子,造了一片旧物旧景的地方,称为“新丰”。
并且把丰邑的旧居民也全迁了来,太上皇果然高兴的紧,终于笑口常开。
刘邦年轻时,曾经祭过分榆乡的社神,所以他建好新丰后把旧日社神庙也一起搬来。
新丰的大街小巷房屋栋梁,风物景色一概照旧,所以迁移来的这些居民,相携路口,都认识自己的家门。
不但人能找到自己的旧居,就是那些狗呀、羊呀、鸡、鸭呀,把它们放在路上,竟然也能认得自己的家。
《西京杂记》饶有风趣地记载了这件事,并说这一片建新如旧的社区的建造者是一个名叫胡宽的工匠,迁移到新丰来的丰邑人都喜欢这一片高度还原的社区,因而感激他,竞相给他馈赠,一个月出头,他得到的黄金居然有百斤之多。
春暖花开,风和日丽。
刘邦很是惬意,带着戚氏,还有一大帮子乐师,在池边,永巷,湖边,演奏新学的西域乐曲。
戚氏的舞蹈,依然是那么的迷人,她最近又新学了,一些西域的舞蹈,更是舞姿曼妙,摄人心魄。
楚舞跟西域舞蹈,一个柔情款款,一个是火辣奔放,一个是长袖飞舞,彩云翻飞,一个是千娇百媚,迎风摆柳,迷得刘邦是七荤八素,魂都没了。
偶尔跟戚氏合唱,偶尔灵感迸发,填几首歌阙,百子池畔莺歌燕舞,简直是好春光无限。
戚氏的确很能玩,侍女佩兰很了解她的心意,也总是能帮她安排的妥当。
戚氏看一眼柳树,佩兰便会去折柳,把柔嫩的枝条插满了一只只净瓶。
戚氏正想着怎么让刘邦解闷,更加得到荣宠,佩兰就会给她出好主意。
比如在有月亮的晚上,将刘邦拉到宫门外的草坡上,吹笛击筑,互相牵着手载歌载舞。
当然不止载歌载舞而已,还有一个男人喜爱的销魂的,身体的相互融合。
刘邦是真的离不开戚氏了。
戚氏太过了解他,他的喜怒哀乐,一举一动,她都体察入微,投其所好。
戚氏有一个套很喜欢的首饰,很贵重,也很特别。
戴上后,更显得她的手指,柔弱无骨,白嫩异常。
刘邦瞄了一眼,只是轻轻的微皱眉头,戚氏便再也没戴过,还将这套首饰,全部赏赐给侍女鸣玉和耀光。
戚氏的小鸟依人,善解人意,处处都让刘邦很满意,慢慢就冷落众位嫔妃,年纪越来越大,对女人的兴趣,当然也在逐渐减少,但戚氏给他的,远远不止女人给男人的那么多,所以他很需要她。
但他同样也离不开吕雉,原因很简单,随着他年纪渐渐大了,精力大不如前,本就不善于处理朝务,现在更加不喜欢。
第062章 培植力量
更新时间2012…8…6 13:04:20 字数:2196
而吕雉便放任他跟戚氏享乐,而朝堂的事情,却接手的越来越多,萧何是她很得力的助手。
现在的萧何已经做了相国,显示出了他统揽政局的才能。
吕雉不显山露水,但在一些大事上特别有主见,在重大决策方面,刘邦还真是离不开她。
虽然掌握着大权,吕雉心情依然很灰暗,一个没有丈夫疼爱的女人,自然开心不起来。
幸好有萧何,审食其等人的陪伴,否则她真是度日如年,朝堂的事情,她是越来越干兴趣,也许是用工作来麻痹自己吧。
当时朝廷里有两大派政治势力互相抗衡,一是皇族派,二是实力派。
皇族派除了刘邦的几个儿子就是他的兄弟,当时还没有形成气候。
在实力派势力中,丰沛系的力量最强大,同时这一支力量也是吕后一直抓在手里的一张底牌。
抓住这一支力量,既可以对付皇族派中那些心怀叵测的异姓王,又可以保住太子的地位。
同时吕后自己亲族的外戚派势力也会借此得到培植。
戚氏依恃刘邦的宠爱,三番五次地厮缠着刘邦,要求废掉太子刘盈,立如意为太子。
刘邦虽然十分喜欢如意,但废长立幼,在朝廷中算是件大事,所以一时不好决断,奈何戚氏天天哭闹,刘邦只好答应让朝臣们议议再说。
于是,在改封如意为赵王之后,他在廷议中提出了改立如意为太子的设想。
群臣大多数都持反对意见,这理由都是明摆着呢,君王的继位者,都是立嫡长子,这是通例,从周朝就已经形成定制了。况且太子已立了好几年,又没什么过失,废了太子,实在是说不过去。
太傅叔孙通举出了秦始皇的例子,说秦始皇之所以败亡,就是因为没有早立长公子扶苏,才让赵高钻了空子,诈立胡亥。这个教训是近在眼前的,不能不引以为鉴。并表示“陛下必欲废嫡而立少,我愿以颈血溅地”!
在一片反对声中,御史大夫周昌的态度最激烈,刘邦就让周昌讲讲他的理由。
周昌这人性格非常耿直,就是有个毛病,说话结巴,这会儿他情绪正激动,就更说不出话来。脸憋得通红,半天才说:“臣臣臣不善于讲讲大大道道理,但是臣臣期期知道此事不可,陛下要要废废废太子,臣期期不敢奉奉奉诏。”
周昌情急之下,把“极”说成了“期期”,所以后人把他同另一个说话结巴的邓艾——他说话时“艾艾”不成句——并列,成语“期期艾艾”就是这么来的。书包网想看书来书包网
十五、她跪倒在御史大夫周昌的脚下(4)
周昌这一力挺,原本态度不甚坚决的几个人也都旗帜鲜明地表示易储之事不可行。刘邦只好宣布此事暂时搁置不议。
吕后事先知道了这次廷议的内容,她的手脚都软了,在刘邦与群臣议事时,她一直躲在殿堂东厢,整个过程她是一字不落听下来的。退朝后,周昌出来,吕后去拜访他,一见面就给周昌跪下了。
周昌吓坏了。皇后怎么给臣子下起跪来了?忙扶起吕后:“期期使使不得,快快请请起。”
吕后动情地说:“要不是先生,太子今天差一点就被废黜了。”
这一次易储受阻,刘邦心里多了几分忧虑,这件事之后,吕氏和戚氏之间的矛盾就等于公开化了,自己年龄大了,而如意刚刚十来岁,吕后性格强悍,戚氏母子很难在他百年之后不遭她报复。
他的愁闷难以排解,经常把自己一个人关在屋子里,唱音调悲凉的楚歌,大臣们心里纳闷儿,不知皇上究竟怎么了。
有一个人猜透了刘邦的心思,这个人是谁?就是符玺御史赵尧。赵尧是周昌的部属,年纪轻轻的,平常也看不出有什么过人之处,他当着一个掌管皇帝符印的小吏,接近刘邦的机会虽多,但从来也没见他跟皇上有什么亲密的过从。但赵尧的城府让方舆县的县令看出来了,有一回他到京城接受考核,就对周昌说,您手下这个赵尧不能小瞧,这家伙虽然年轻,但却是一个奇才,说不定将来他会取代您的位置。周昌不信,“一个娃娃嘛,哪里有这么历害。”
这回,赵尧要大显身手了。
正好有一个单独与刘邦说话的机会,他就对刘邦说:“陛下这些日子闷闷不乐,是不是因为担心由于戚夫人与皇后的嫌隙,日后赵王不能自全呢?”
刘邦说:“是啊,这些日子我就为这事伤脑筋呢?”
赵尧说:“我听说陛下已经决定让赵王就藩,离开长安,陛下可以为太子找一个强有力的宰相以为辅佐,但是这个人必须得是皇后、太子和众位大臣都敬畏的人。”
刘邦问:“谁能担当此任?”
赵尧单刀直入地说:“御史大夫周昌,非他莫属!”
刘邦十分嘉许,很快就把周昌召来,让他随赵王就国,去当宰相。
周昌是中央的御史大夫,位列三公,相当于中办秘书长,其位仅在萧何之下,到藩国为相等于降职,所以对这个安排很不理解。刘邦就给他做思想工作,说:“我知道这么安排让你受了很大委屈,但是我不能不为赵王的以后担忧,除了你,还有谁能够为他保全呢?为了我,你就先委屈一下吧。”
周昌没的说了,皇上以爱子相托,责任重于泰山,他应命就任赵相,护送如意去赵国就藩。
周昌前脚刚上任,刘邦紧接着就安排赵尧接替了他的位置,一个年纪轻轻的刀笔小吏,一下子平步青云,职位高过了那班出生入死的老臣。不消说,这件人事安排又在宫廷里闹了一场不大不小的地震。
刘邦心里是最清楚不过的,安排赵尧接替周昌,不完全因为他出了这么一个好主意,既能保全如意,又能让周昌这个倔驴子离开自己身边,最深层的原因是,赵尧一下子就看出了吕后与戚氏的矛盾对如意未来的影响,将来下一次易储,有赵尧这样的人在内阁就会顺利得多。为了完成成功的易储,他就必须依靠赵尧这样的既与吕氏没有牵连而且是政治上的少壮派,来抗衡丰沛系的那班老臣。
经过了这场惊险,吕后也更清醒了。她知道,她与戚氏争的不仅仅是儿子的太子地位,而是后位和帝位的双重竞争。这场斗争刚刚开始,鹿死谁手还未见分晓。
她知道,从此之后,她睡觉时都要睁一只眼了。
第063章 废嫡风波
更新时间2012…8…7 11:58:38 字数:2073
戚氏有了刘邦的宠爱,便开始缠着他,要他废除太子刘盈,改立如意为太子。
刘邦开始没想法,后来被说的有些动摇,他本就特别喜欢如意,自然想在他百年归天后,能让如意跟戚氏过得好。
但废掉嫡长子,改立幼子,的确是一件大事情,搞不好就会让朝局动荡。
那些原本支持刘盈的大臣,搞不好会闹分裂的。
一时间有些犹豫,但刘盈的懦弱,宽厚,的确为他不喜。
便将众大臣召集,将改立刘如意为太子的意思,跟大家讨论。
群臣基本都是反对意见,萧何,陈平,曹参,夏侯婴,樊哙都明显不悦,张良此时管事很少,已经请了长假,在山间修炼。
周昌态度最坚决,可以说是愤怒,结结巴巴的说道:“君王的继位者,都是立嫡长子,这怪异、是老祖宗的规矩!从周朝就已经形成定制了。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