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也幸福-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她早早的遣了易姨娘与石姨娘,婉言道:“天这么晚了,表哥也许今天在家住,姨娘们还是早些回去准备吧。”
易姨娘就笑了笑走了,石姨娘则欲言又止,但什么也没有说。
等两个人走出了院子,玉妙才以手扶了额头。朱宣大步走了进来,先摆手儿让丫头们不要说话。
本来是想看看妙姐儿在做什么,却看到玉妙象是头疼的样子,关切地道:“不舒服?”
桌前坐着的人儿闪过了一丝惊喜的神情,又有些黯然。朱宣有些纳闷,坐下来吩咐丫头倒茶来:“今天一下午没有喝到水。”
全无气质地把茶水一饮而尽,象是渴极了的样子,玉妙又奉上来,朱宣接过来,笑道:“这几天在家里做什么?”
想了想,玉妙半吐半露地回道:“两位姨娘天天都来陪我一起说话。”
原本和气地眼眸里闪过一丝清冷,朱宣立刻就明白了。这小小事情,但是玉妙在意,妙目盼顾着不时看了自己。
朱宣笑一笑道:“知道了。”又问了搬家的事情:“园子里去看过了,我看着人收拾的,小福子也盯着,他经常往你那里去,比别人知道你的喜好。”
见玉妙又要站起来,抬起手来制止道:“没有外客,就不要拘礼了。把你弄得不安生。”
玉妙就渐渐话多起来,因为年纪小,声音脆生生地:“管家昨天来的,说了以后丫头的月例银子都由这里出,多谢表哥了。又送了许多吃的用的,还带了春暖去见了管事的,说以后要什么方便的。
家里送我的人昨天走的,因为表哥不在家,就没有辞行。表哥让带给父亲的东西书信都带了去了。我也写了一封信回去。“
听了这絮絮叨叨,好象是泡在温水里,一波一波地往心里袭来。
妙姐儿嗓音真好听。朱宣这样想着,道:“你还会写字?”
玉妙回道:“跟了父亲学了几个字。”才掩盖过去。
丫头们站在地上,听两个人有一句没一句地闲谈。
院外的暗影里,夜梅悄悄地走出来,回到石姨娘身边,在她身边耳语了几句,石姨娘有些感伤。
夜梅走后,秋巧也从树后走出来,对了夜梅的身影看了看,也回到易姨娘的身边,易姨娘象平常一样在晚妆,听了秋巧的话,也轻叹了口气。
秋巧忙出主意:“姨娘多和表姑娘亲近是对的,总能见到王爷。”
易姨娘低了头想了一会子,对秋巧道:“你还是再去那边远远地看着,看王爷出来往哪里去。”
秋巧答应了走出来,回头看房里单薄的身影,也有些难过。王爷房里姬妾虽然不多,但通房的丫头却有好几个,有些日子不往姨娘这里来了。



第十二章,惊吓

不知道是哪一本书上说的,幸福就象冒泡泡。沈玉妙的心情就在不停地冒泡泡。
身边是捧了花瓶的春暖等丫头,妈妈们站开了几步跟着。玉妙带了人在摘花。
搬到了花园子里,玉妙才知道红楼梦里画画吃螃蟹地日子是真的,而且真实的生活比看书要好。
朱宣是个勤谨的王爷,每日里会幕僚,练兵忙个不停,在家里呆两天,就有五,七天不在王府里。
两位姨娘再也没有天天来报到,还是隔三差五的来,来了也不敢坐太久,不知道朱宣是如何吩咐的,要么是下午来,要么是上午近午时,做了拿手的菜送来,总之是不会再一陪一天。
春乏秋困,玉妙懒懒地还可以睡个午觉,王府里除了朱宣就是她最大了。
日子舒服得踩在云朵里,跟了玉妙来的丫头们不止一次在玉妙面前说,姑娘真是有福气的。
指使了小丫头摘了花放进花瓶里,春暖与夏波一人抱了一个,夏波就笑道:“我这个一定是给王爷的。”
玉妙用手理了理花枝,问夏波道:“今天有新鲜菜吗?也许表哥今天会回来。”又想着为朱宣绣好了一个荷包,人是松懒了许多,该做的还是一点没少。
夏波陪笑道:“一会儿我去看看。”王爷多疼爱姑娘啊,说园子里远,饭菜送过来都冷了,专单独给姑娘僻了一个小厨房。
玉妙也抓着空儿学了几个菜,不然邢妈妈看她天天吃了睡,睡了玩,针指并不做上几件,早就要说了。
还好把邢妈妈带来了,也有人管自己。玉妙下意识地想起了朱宣,表哥对自己象是并无管教,自己说什么都好,不过进王府来,还并没有做过出格的事情。
让夏波抱了一个花瓶送去朱宣的书房。夏波刚走了几步,玉妙突然又喊她回来,又让春暖去。
春暖答应了,又说了一句:“我这个瓶里的是好看一些。”玉妙就笑了笑,带了跟的人回房里去。
半日春暖回来,手里拿了一两银子给玉妙看道:“王爷在呢,看了花说好,又说淘气。说别摔着了。姑娘不是说要做菜,王爷晚上不出去,应该会来陪姑娘吃饭。”
夏波取笑道:“姐姐什么时候做了王爷的跟班,王爷出不出去都不知道。”
春暖红了脸,一向灵牙俐齿的她讪讪地站了说不出话来。
玉妙也觉得好笑,让春暖收了钱,带了她们往小厨房去。朱宣只要在家,晚上总是过来与玉妙吃顿饭的,再听她闲话,总是喜欢的样子。
朱宣对晚饭的四菜一汤赞不绝口,知道是玉妙亲手做的,笑着说好,又笑道:“本来是来说你天天淘气的,看来也并没有。”
玉妙要自己给朱宣盛汤来,恭敬地把汤递到了朱宣的手里,才从容笑道:“没有淘气的,还给表哥做了个荷包。”
吃完了饭,把荷包给朱宣看,是一个压金绣锦的新样式。朱宣自己带在了身上,小丫头在房外说了一声:“姑娘,刘大娘来了。”
刘大娘是二管家刘瑞元家里的,是个管事娘子。她的儿子刘全是朱宣出门的跟从,打过一仗义,已经封了官职。
刘瑞元家的请了安,站在地上笑回道:“端午给姑娘的衣裳首饰都准备好了,一会儿让我家小子带了人送过来。还有新出的香囊,给姑娘赏人,一会儿也送了样式来,姑娘看了好,就让人多买些来。”
刘全知道自己的出身全是赖了朱宣成全,每每回家后还帮着父母亲做些事情。
玉妙站起来对朱宣道了谢,果然不大一会儿,刘全穿了家里仆役的衣服,带了六个小子送了东西来。
虽然是家生子,却是年长。刘全不敢走近,在院子隔了竹帘子行了礼。刘瑞元家的就出来,扬声道:“先回去吧。”
刘全才缓缓倒退了退出去。
玉妙看过香囊,与刘瑞元家的说一回,刘瑞元家的才走。朱宣坐在一旁,低头看了自己身上刚戴上的荷包,眼底里就有了笑意。
只要有下人在,朱宣就总是面无表情。
院子里可以听到夏虫啁啁,朱宣走的比平时晚了一点儿,玉妙送他到院门外,朱宣还叮嘱了一句:“晚上不要贪凉。”
一阵喧闹声兀地传到了大家耳朵里,冷不防的大家都吓了一跳,只有朱宣斜身半护了玉妙,眼神警惕起来。
谁敢在王府里闹事?朱宣喝命身边的朱喜去看一下。
朱喜刚走不久,听见易姨娘的声音传来:“吓死人儿,刚刚走到这桥上,就看到树边一男一女抱了在一起,看见我来,就分开了。”
二管家刘端元的声音:“姨娘可看到了他们往那里去了?”
易姨娘象是犹豫了一下,她身边的秋巧插话道:“象是往表姑娘院子里去了。”
平空一个霹雳打了下来,玉妙再没有警惕再没有疑心的人,也白了脸。跟玉妙的人更是气愤不已,只是碍着主子在,不能乱说话。
易姨娘喝斥秋巧,二管家声音也正色了。玉妙只觉得这些声音离自己很远,突如其来的委屈溢满了在心里。
侧耳倾听的朱宣没有看玉妙,但伸出手在玉妙的发上轻轻抚了两下,玉妙勉强忍了泪,转身走回院子。
在自己房里歇着的邢妈妈听到了动静,走出来,在台阶上与玉妙对视了一眼,两个人都明了对方的想法。
朱喜回到朱宣的身边时,刘全也出现了,不等朱宣问,忙解释道:“奴才送了东西来,又在园子里转了一圈。姑娘现在园子住着,不得不小心。”
朱宣沉了脸色回房,唤了一干人来问。
易姨娘捂了脸痛哭带了秋巧跪在朱宣面前认错:“奴婢没有管教好丫头,黑影里也许看错也是有的,园子里只有表姑娘在住着,丫头一时混说起来。”
朱宣冷冷道:“你先下去,丫头交给刘瑞元家的锁起来。这件事情弄明白了再和你们理论。”然后又罚了易姨娘禁足,说道:“这么晚了,往园子里去作什么,姑娘那里不用跑那么勤。”
刘瑞元是当晚值班,被朱宣罚了三个月米粮,回到家里又把刘全用棍子打了一顿,说一定是他在园子里惊吓到人。不许他以后再在园子多呆。
邢妈妈对玉妙转述这一切时,最后说了一句:“易姨娘的丫头秋巧,王爷唤了人牙子,要把她卖了呢。”



第十三章,旧友

玉妙看了坐在一旁的易姨娘,才十几天的功夫,人憔悴了不少。
也难怪,自己的丫头被赶出了府,是谁都会觉得脸上无光。
端午节去城里最大的天齐庵敬香,玉妙还以为易姨娘不会来了,谁知她却出现了。
态度依然恭敬,眼神却飘飘乎乎的,不象以前那么利落。
跟玉妙的人就都一阵快意,谁叫你的丫头想害我们姑娘。
石姨娘欢天喜地,听说朱宣让玉妙出门,特特地跑到了玉妙处坐了半天,满口里都是逢迎话:
“姑娘可一定要去,姑娘不去,我们这等人可就出不门了,来了府里几年了,娘家不在这里,又不象易姨娘,还有娘家兄弟走动,一个兄弟跟了王爷军中侍候,一位兄弟四海里跑着作生意。常来走动。。。。。。”
易姨娘的兄弟有一个在军中,一个行商,玉妙也是知道的,他们都要来请安。被朱宣挡了,这是听朱福说的。
看了石姨娘提了易姨娘毫无芥蒂的,玉妙想想,自从园子里受惊吓以后,就再也没有见到易姨娘了。
她被禁了足。玉妙想了想,就亲自去问了朱宣,端午节也请了两位姨娘一起去,朱宣没有意见。
坐着的易姨娘仍是有些滞纳的样子,姑娘出门问了自己,她不好不来的,这也是秋巧被卖后第一次接触。
听了石姨娘笑着在玉妙面前说话凑趣儿,一口一个姑娘的叫,易姨娘想起来自己听到的,王爷在石姨娘面前也发了脾气,说:“家里只有一位姑娘,叫什么表姑娘,象是来的客。”
从此家里上下都改口亲亲热热地叫姑娘。
再想到那晚秋巧与自己走上小桥时,那两个人分开了,的确是有一个往姑娘院子方向去了。秋巧并没有错,错只错在那晚王爷也在,王爷那么晚还在姑娘院子里。。。。。。
想到了这里,易姨娘不由得看了玉妙一眼,心里揪得痛,又开始痛恨自己的家人来,好好的把自己送到王府里来作姨娘,王爷并不贪图女色,一个石姨娘是与自己同时抬进门的。
还有几个通房丫头,贴身侍候王爷,是京里老王妃赏的。平时里也没听说王爷对谁特别的好。
可是对于这未过门的沈家姑娘,王爷一举一动都是偏袒的。家里有头有脸的没几天都要去姑娘房里请安,易姨娘轻轻叹了口气,神色恍然。
虽然石姨娘在自己面前正说笑着逗乐,玉妙还是注意了易姨娘的表情。她不明白为什么易姨娘会对自己下手,让自己的丫头那么说话,来败坏自己的声誉,稍有一点脑筋的人都可以看出来表哥对自己有多疼爱。而且表哥那晚也在,怎么会相信这样的假话。
看了易姨娘轻叹,玉妙的心突然也揪了一下,都是女子,相煎何太急。
知道朱宣要把秋巧卖了,玉妙也曾特地跑去书房求过情,朱宣淡淡说了一句:“糊涂。”就让自己回去了。
如春暖,如夏波,如果是有了好的归宿也罢了,如果是在眼前被卖了,玉妙用同理心来想一想,也为易姨娘难过。
总不能就这样让关系僵着吧。石姨娘说累了,坐下来喝茶,天齐庵是个尼庵,在这里比较有名气,主持慧圆正端了新鲜的果子送进来。
玉妙掂了,笑道:“请姨娘们也尝尝。”易姨娘就把眼光看向了玉妙,两个人目光碰在一起,一个惶然,一个平静。
平静的眼光有了微微的笑容,玉妙道:“挺好吃的,易姨娘也尝一个吧。”
易姨娘取了,石姨娘也取了。
春暖从外面匆匆走进来,脸上带了笑容,对玉妙小声说了几句话,玉妙也有了喜色,对春暖道:“请她进来。”
春暖出去带了一个穿了蓝衣衣裙的年青女子走进来,玉妙站了起来,易姨娘与石姨娘也跟着站了起来。
年青女人与玉妙对了行礼,才笑道:“姐姐吃胖了些。”来的人是玉妙在沈家的旧邻赵若南。
父亲中了秀才后再也没有中过,就四处做席教书。
沈若安推荐过赵秀才几个主顾,赵若南就备了礼物来谢,玉妙喜欢赵若南言语爽利,就常来常往了。
在这里见到更是高兴,忙介绍了两位姨娘给她认识,又让她坐在身边,问她怎么到了这里。
赵若南笑道:“妹妹的姑姑嫁在了这里,我来给姑姑送节礼的,姑姑留我住些日子才走呢。听说姐姐来进香,忙着赶了来。”
玉妙就问她来了几天,又抱怨她既然知道自己在,为什么今天才来看自己。
赵若南就看了两边的人,小声道:“想去看姐姐的,进不去。刚才还是看到了春暖姐姐才叫了一声。”
玉妙很是歉意。
赵若南坐了一会儿就走了,说回去晚了姑姑会担心。玉妙问了她姑姑的住处,约了她明日去接她,才放她走。
紧接着,就在当地官员夫人女眷来拜见。玉妙一会儿也没有闲下来。回来后,朱宣问她好不好玩,玉妙回道:“偶尔出去一次,当然是新鲜的。只是在那些夫人面前怕失了礼节。”
朱宣微微一笑道:“我问过朱喜了,他说你很是懂礼节。”朱福不在的时候,就是朱喜出现。
玉妙这才慢慢回道:“这里是表哥治下,她们只有说好的。京里表姨母处,不知道是什么样的规矩,恐怕去了会让人笑话。”
朱宣就点了点头,不亏自己疼妙姐儿,小小的人儿想得如此周到。他并不知道这个十四岁的身体里是一个二十多岁的灵魂。
又听到玉妙说在庙里见到了旧友明天去接,朱宣不在意地答应了,喊了管家来交待给他。
然后道:“在我这里吃了饭再去园子里吧,今天有新菱鲜藕,中午就给你留到着呢。”
饭后,朱宣送了玉妙回去,听她讲看到的街上的新鲜事。
玉妙为了看街上的热闹,提前对朱宣说了一声。她可不想再静街的闹一回,据她自已那可怜的一点历史知识来看。
手握兵权的朱宣,完全可以在自己家里人出来时静街,可是玉妙却不愿意再出这种风头,必竟是个成熟的灵魂,凡事还是平淡点的好。



第十四章,若南

一乘小轿停在了赵氏门前接走了赵若南。
赵氏躲在了屋子里,在窗眼里看到轿子离去以后才从房里出来,对丈夫汪大清道:“这丫头说的倒是实话。”
汪大清还在笑看着远去的轿子,听见妻子这么说,道:“怎么会不是实话。侄女儿与沈家是一条街住的邻居。舅爷的差事多是沈老爷推荐的。”
又一回头道:“难道你不知道,沈家的大姑娘自幼与南平王爷订了亲,那时候王爷还只是侯爷世子。”
赵氏一个妇道人家,倒真是不知道,见丈夫这么说,道:“那侯爷是怎么变成王爷的呢?”
汪大清有了说古记和的兴趣,对看热闹的邻居们拱手笑着,回到堂屋里坐下来,赵氏也就关上了门,在他对面坐下来,笑看着他。
汪大清这才道:“王爷是以战功提前袭了爵位,皇上加封为异姓王的。”
赵氏这才明白,也得意起来道:“什么时候我们也去王府里拜会一下这位沈王妃,以后乡邻们看了,也会敬我们几分。”
汪大清就一声笑,道:“王爷并没有大婚,还是沈家大姑娘。”
赵氏瞪圆了眼睛,好一会儿才迷糊过来,吃惊道:“没有出阁就住在王府里,这。。。。。。”一时之间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看了赵氏惊奇的样子,汪大清就哈哈笑了起来,跷起了腿道:“他们是表亲,有什么关系,就是有关系,这里是王爷治下,有几个脑袋,还有人敢说三道四的。”
抖了衣服站起来,汪大清在前门外开了一家小小杂货店,对赵氏道:“是时候了,我去店里看看。”
“站住,”赵氏喊住了他,走近身前悄声道:“你还是打听一下这位沈姑娘,为什么没有出阁就住在了王府里。”
汪大清答应了,又哼了一声道:“你还是小心你的侄女儿吧,我看她这次倒是来得尴尬。”拉开门就出去了。
赵氏就在他身后嘀咕了一句:“侄女儿看姑姑,有什么尴尬不尴尬的。”
小轿停在了园门以内,夏波站在园内以内接了赵若南往里走。
一路分花拂柳,赵若南道:“我的姐姐,这园子可是真大呀。”沈家在当地也算是数一数二的,和这里一比,差了好几倍也不止。
听她这样说,夏波就悄悄笑道:“那是当然的,这可是王府。”突然就来了兴致,边带路边指点:“那里翠烟楼,楼下好些个柳树,那里又是香梅馆。。。。。”
赵若南听她说来,看了看她身上穿了水绿色的衫子,银红色的裙子,就自惭行愧起来。
及到坐到了玉妙面前,房里三,四个穿戴华丽的老妈妈们,想来是陪着玉妙在说话。陪了常见到的春暖等四个大丫头,进来时看到廊下栏杆上或坐或站又是几个小丫头,或天真活泼地给雀儿添水,或拿了花针在穿花。
赵若南添了几份拘谨。
玉妙气色很好,心情也不错。昨天到最后,易姨娘的神色恢复了八八九九。
总要了解你的敌人,从什么理由来说,易姨娘都没有伤害自己的理由。
看石姨娘在自己面前,总是欢天喜地的。
自己还没有做这府里的女主人,现在还挡不到她的道。就是出阁了,一尊一卑,易姨娘何必现在就自惊自怪的惹了表哥不高兴。
狐狸的尾巴终会露出来,是什么想法自己也一定会知道。
玉妙已经告诫了房里的人,要对易姨娘客气如以前。春暖等人唯唯答应了,还是看得出来并不是很明白。
就让她们以后自己老实好欺吧。
与若南闲说了几句话,妈妈们就知趣地退出来了,年青的姑娘们,又是旧相识,一定有体已的话要说。
玉妙就邀了若南一同坐到榻上,才问道:“我家里如何?”
房里并没有了别人,若南就不隐瞒道:“姐姐家里还是吵闹不断,听说有一晚四姨娘直跑到了三姨娘的房里去请沈老爷。”
这是若南特意打听的,她昨天说了想来看玉妙倒不是假话。眼前的妙姐儿比在家里时气色更好。
原本眉梢眼角下总有若有所思的样子,现在换了三分闲适。
而沈家虽然宅院和旁人比是不小,闲言碎语还是能传出来,哪里象这王府里,赵若南往外面看了看,树影重重,进来就好象是到了另一个天地一般。
妙姐儿,会帮了自己吗?
若南说的话并不出玉妙意料之外,她笑容未滞,神思只飞转了一下就放下了。帘外小丫头轻脆地回道:“姑娘,刘瑞元家的来了。”
春暖不待玉妙吩咐,自打了竹帘出去喊刘大娘。再回来时手上端了时鲜的果品,笑着道:“说姑娘有客来了,这是刚送到的新鲜果子和新出来的点心,问姑娘还有什么吩咐的?”
玉妙笑着说没有,并没有赏,刘瑞元的是常来常往,除了初见面儿赏的收了,别的总是苦辞了,说王爷知道了,必定说自己家的下人还在赏着,一定是姑娘太外待了。
房内柜子里放了整齐的赏封,都是来以后朱宣命人送来的,送来的人就是刘瑞元家的。
赵若南就问了一句:“这位刘大娘是姐姐的管事娘子?”
玉妙笑道:“是表哥的管家娘子刘瑞元家的。”若南微红了脸,忙笑道:“对姐姐这么尽心的。”
春暖见两个人吃东西,时而闲闲地说几句,就上来凑趣儿道:“姑娘,刘家要办喜事了。刘瑞元家的要为儿子娶亲了。”
“一定是为刘全定亲事。”刘家的三个儿子刘全是最大的。玉妙这样说道。
若南就跟着说了一句道:“俗话说,宰相门人还七品官呢。王府里的管家娶亲,一定也求的是官宦人家的小姐了。”
春暖就笑道:“赵姑娘说的是,刘全现封了从六品的校尉,跟了王爷军中行走。听说求的亲是城里县尹家的姑娘冯家的二姑娘。”
玉妙就笑了起来道:“你打听得可真清楚。”管事的人都经常和春暖打交道,知道这是玉妙房里最得意的一个大丫头。



第十五章,念柔

夏波走进来,递了一个小小的贴儿给玉妙。
是一个折成方胜的薛涛笺,散发了淡淡的香气。夏波还在一旁笑道:“林姑娘现在门外候着呢。”
玉妙忙说:“快请。”站起来对若南道:“是林刺史家的姑娘。”
方胜上是林念柔写就的一手好字体。念柔是玉妙去庵里进香时认识的,当时念柔说了要来拜望,当时也只能是答应的。
春暖带了小丫头为玉妙换上一件粉色绣并蒂百花的罗衫,下面是喜相逢百蝶的裙子。玉妙又对了镜子稍微抿了抿头发,看了镜子里的人淡白轻红,自己也觉得满意。才回过身来重新坐下来,与若南继续说话,并听着外面的动静。
过了一刻钟,有脚步声从院子传过来,小丫头刚说了一声:“林姑娘来了。”玉妙已是迎了出去,在滴水檐下挽住了行礼的林念柔,笑道:“姐姐请。”
赵若南站起来打量了林念柔,中等身体,穿一件青色绣花罗衫,自己也穿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