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战争论-第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次掠夺战争) 中,作战方法出现了新的趋向,战争变得更加激烈。这里列举的三次会战是卢森堡在奥格斯堡联盟战争中进行的主要的会战。  1690年7 月1 日卢森堡在弗勒律斯率四万五千法军向德意志帝国、西班牙、瑞典等国联军的左翼和背后进行迂回,同时在正面进行猛烈攻击,击败了联军。卢森堡以优势骑兵进行追击,联军损失很大。1692年8 月3 日卢森堡又在斯滕克尔克战胜由英国国王威廉三世统率的联军。1693年7 月29日卢森堡在内尔文登再次挫败威廉三世,取得决定性胜利。
104 、霍赫基尔希会战前,腓特烈二世认为,素以优柔寡断闻名的奥地利军队的统帅道恩不敢对他发动攻势,曾不顾部下将领的劝告,在敌营附近( 霍赫基尔希村) 设置野营。1758年10月14日清晨突遭道恩奇袭,损失颇大,这是他在西里西亚战争中少见的一次失败。mpanel(1);
105 、1794—1795年冬季战局包括莱茵和尼德兰两个战区的军事行动,这里指尼德兰战区的军事行动。1794年11月法国北方军团在皮舍格律指挥下连连挫败英荷联军,占领了伐耳河以南全部奥属尼德兰地区,12月20日进占阿姆斯特丹,1795年1月法军占领荷兰全境。
106 、香霍斯特早年在汉诺威军队服务,1793年在英荷联军中任骑炮连长。1801年转入普鲁士军队服务。1807年任普鲁土累斯托克军的参谋长,在艾劳会战中支援了俄军。艾劳会战后,为了休整部队,法军退至帕萨尔格河左岸,普军和俄军隔岸与之对峙。
107 、1812年10月18日,莫拉指挥的一部分法国军队在塔鲁提诺附近同本尼格森指挥的俄国军队展开会战,法军损失二千人和三十八门火炮,莫拉败退。这次会战的失败促使拿破仑决定早日撤出俄国。
108 、1815年6 月15日拿破仑击退齐滕率领的普鲁土军队的前卫之后,进占沙勒尔瓦,命奈伊元帅继续向北推进,牵制威灵顿指挥的英军,命凡达姆向桑布勒弗前进,拿破仑本人率领预备队居后策应。此时,布留赫尔的三个军配置在圣阿芒、林尼和桑布勒弗一线。6 月16日下午,凡达姆率领第三军攻打普军右翼,经激烈战斗,攻陷圣阿芒;热拉尔率第四军攻击林尼,遭到顽强抵抗;格鲁希则攻普军左翼。下午6 时半拿破仑将近卫军投入战斗,最后击败了普军。
109 、1757年布拉格会战( 参见注54) 前,腓特烈二世与施韦林在奥军阵地前会合,因敌人阵地设置在布拉格东边的高地上,难以从正面进攻,腓特烈二世决定迂回奥军右翼。这样,普军必须向右展开,但施韦林的军队全是从右翼开始行军的,右翼在前,左翼在后,根据当时对战斗队形的要求,只能向左展开。因此,施韦林不得不进行一次反转正面的行军,即命令纵队首尾相调,使左翼在前,右翼在后,然后向右展开。
110 、1760年秋,托特列宾率俄国军队经奥德河向普鲁士首府柏林进军。奥地利为了支援俄军,派拉西将军率军队从西里西亚的希维德尼察出发,连日行军,10月2 日抵达柏林以南二公里的滕佩霍夫村,十天行军三百多公里。
111 、1758年5 月1 日,腓特烈二世率普鲁士军队从西里西亚侵入摩拉维亚,11日在阿里木次附近占领阵地,因缺乏攻城辎重,迟至22日才正式开始围阿里木次附近。前一天奥军一部在阿里木次东北截获普军大批弹药辎重。
腓特烈二世因后方交通线受到威胁,被迫停止围攻,向波希米亚退却。退却时因携带辎重甚多,运动速度极慢,在七天之内只前进了六十公里,但奥军并未进行追击。
112 、这两次战斗发生在1812年战局( 见注26) 的初期。1812年7 月20日,拿破仑为了切断巴格拉齐昂军团和巴尔克来军团会合的去路,派达乌指挥的法国军队前进到莫吉廖夫。7 月23日,达乌的法军同巴格拉齐昂指挥的俄国军队进行战斗,俄军退却。1812年7 月25日,莫拉指挥的法军在奥斯特罗夫诺与俄军前卫( 由奥斯特尔曼·托尔斯泰指挥) 相遇,激战两日,俄军败退。
113 、普鲁士的约克军隶属布留赫尔指挥的西里西亚军团,约四万人。作者在此列举的几个战例都是该军团在1813年秋季战局中进行的会战。
114 、仓库供给这种给养方式是在十七世纪后半叶路易十四时代产生的,当时实行一种所谓的“五日行程制度”,作战军队距离仓库不得超过五扫行程,只有建好新的仓库以后,军队才能继续前进。面包房设在军队和仓库之间,距军队两日行程,距仓库三日行程。部队每五日领一次新鲜面包。据说,到十八世纪末欧洲各君主国干涉法国革命时,普鲁土将军不伦瑞克公爵仍坚持实行这种制度。
115 、从阿迪杰河向多瑙河下游的行军,系指1797年拿破仑从北意大利向奥地利施太厄马克的进军( 参见注22) 。从莱茵河向维斯拉河的行军,系指1806年的普法战争中拿破仑率法军从莱茵河出发,在耶纳、奥尔施塔特会战中击败普军,一直追击到维斯拉河( 参见注21) 。
116 、霍亨甫利得堡会战是第二次西里西亚战争中一次著名的会战。1745年6 月2 日腓特烈二世率普鲁士军队进至希维德尼察以北,统率奥地利萨克森联军的洛林公爵误认为普军向奥德河畔的布勒斯劳移动,因此走出山区,进入霍亨甫利得堡东北平原,企图监视普军的动向。6 月3 日午夜普军突然接近联军,并于6 月4 日清晨二时发起攻击,首先击溃联军左翼的萨克森军,然后以优势的骑兵击败奥军主力。奥萨联军遂向霍亨甫利得堡以南退去。
117 、帝国军队指神圣罗马帝国的军队。十三世纪末,神圣罗马帝国各成员邦国开始分离自主,帝国皇位等于虚设。帝国没有统一的军队,“帝国军队”系指各成员邦国的军队。作者在这里则指南德意志诸小邦的联军,这支军队在七年战争中为奥地利的同盟者,曾参加反对普鲁士的战争。
118 、标洛是当时有名的军事理论家,他在1799年出版的《新军事体系的精神》一书中,曾提出十二条战略原则。他根据几何学原理论述了作战线的问题,规定了平行的、离心的和成钝角三角形的作战线,论证了基地弧线包围敌人基地的方法,制定了沿平行的和离心的作战线退却的方案,并提出了与此有关的其他见解( 参见注1 、15、16) 。他的理论当时在欧洲各国军事界影响很大。克劳塞维茨认为他的理论是不切实际的,在本书中曾多次加以批判,在这里是用讽刺的口吻指出标洛的战略原则是没有用处的。
119 、十九世纪,欧洲有些国家,除了正规军以外还有后备军的组织。后备军由地方政府负责组织,平时进行定期训练,战时动员征召。主要用于要塞或国土防御,以后逐渐用于野战或出国作战。关于普鲁士的后备军的情况  。
120 、 1808 年拿破仑诱西班牙国王斐迪南七世赴法国并加以囚禁,立约瑟夫(拿破仑之兄)为西班牙国王,借口防止英军在西班牙登陆,派军队继续占领西班牙。西班牙人民群起反对,起义遍及全国,起义军和英国派遣的远征军一起同法军作战,最后终于赶走了法国侵略者。
121 、波兰在十八世纪时成为邻国争夺的对象,1772、1793、1795年三次被普鲁土、俄国和奥地利瓜分。
122 、鞑靼人本来指讲突厥语的民族,十三世纪后,欧洲人用它泛指蒙古帝国及其金帐汗国所属的各个民族。
123 、克里米亚鞑靼国是十四世纪末金帐汗国解体时在克里米亚半岛上建立的汗国。这个国家为土耳其和俄国争夺的对象,在第一次俄土战争(1774 年) 以前臣服于土耳其,第一次俄土战争后名义上独立,不久,便为俄国所吞并。
124 、恰斯劳会战又称科图西次会战。1742年5 月17日,腓特烈二世率领的普军同洛林公爵指挥的奥军在恰斯劳和科图西次之间进行了战斗,这是第一次西里西亚战争中最后一次会战。
125 、1810年,拿破仑又派马森纳率法军侵入葡萄牙,企图将威灵顿率领的英葡联军逐出葡萄牙。9 月,法军在布萨科会战中受创。尔后英葡联军退入托里希—佛德腊希营垒,法军屡攻不下,因粮食缺乏和军队中疾病流行,不得不自行撤退。
126 、拿破仑于1806年对英国实行封锁政策,禁止欧洲大陆同英国通商。葡萄牙受到英国的支持,拒不执行这项政策。1807年拿破仑派兵占领葡萄牙,1808年又进军马德里。1808年英军在葡萄牙登陆逐走驻葡法军,西班牙也爆发了全国性的反法斗争。拿破仑亲征西班牙,并于1809年再次派兵攻入葡萄牙。1810年专门组织了一个军团,由马森纳率领在葡萄牙同葡英联军作战,由于兵力已在西班牙受到削弱,终于没有战胜葡英联军( 参见注125),被迫于1811年退出葡萄牙。
127 、1813年秋季战局开始时,反法联盟的军队约为四十九万,拿破仑的法军为四十四万,双方兵力相差不大。10月中旬法军退过易北河,据守来比锡附近的帕尔特河、普来塞河和埃耳斯特尔河地区,当时的兵力约为十六万人,而联军则有二十八万左右,兵力对比已很悬殊( 各种资料对具体兵力的说法不一,这里只是个大概数字) 。
128 、1813年秋季战局开始时,拿破仑法军的主力配置在德累斯顿附近,处于内线,反法联盟的军队分别配置在波希米亚、西里西亚和柏林,处于外线。因此法军从德累斯顿附近出发的出击是由圆心向圆周的运动。
129 、 1813 年8 月博伯尔河战斗后,布留赫尔避免同拿破仑会战,向东撤退。拿破仑派麦克唐纳率军队追击。8 月26日,布留赫尔乘法军渡过卡次巴赫河时立足未稳,将军队分成三路进行攻击,将法军击溃。8 月29日,联军在追击中歼灭了属于法军第五军的庇托师而重新推进至博伯尔河。
130 、在中世纪,西欧封建主将土地分给诸侯,作为采地,诸侯则对领主负一定的义务,主要是军事义务。一旦战事发生,领主即召集诸侯的军队作战。
这种军队的召集往往以完成某一战事为期限,战事告一段落,诸侯的军队就要回去。
131 、1806年耶纳会战( 参见注21) 之前,普鲁士军队配置在耶纳、魏马一带,马格德堡( 当时普鲁士最大的要塞) 恰好在它的退却方向上。10月14日普军在耶纳和奥尔施塔特被法军击溃后,它虽然已经不能按原来的方向退向马格德堡,但仍绕道经奎德林布克向北方退却,于10月20日到达马格德堡,在这里整顿了十分混乱的部队。
132 、阿里木次是十八世纪奥地利的一个要塞,位于苏台德山南面,即背向普鲁士的一面。普军要想围攻阿里木次,必须经过苏台德山,交通线易被敌人切断。1758年5 月22日,普军围攻阿里木次要塞。6 月30日,奥地利统帅道恩派别动队于普军通过苏台德山的交通线上截获大批辎重,迫使普军停止围攻,向波希米亚撤退。
133 、1756年8 月,腓特烈二世进攻萨克森,企图进而占领波希米亚。萨克森军在皮尔纳附近构筑坚固阵地进行防御,等待奥地利军队前来支援。直到奥地利的援军被普军击败后,10月中旬皮尔纳的守军才全部投降。但腓特烈二世也由于冬季临近而未能达到占领波希米亚的目的。
1757年,普军攻人波希米亚,5 月初在布拉格附近大败奥军。奥地利统帅卡尔亲王被迫退守布拉格城,等待道恩所率摩拉维亚军团前来解围。6 月18日,道思在科林击败腓特烈二世,迫使普军放弃布拉格,撤出波希米亚。
134 、1759年( 七年战争的第四年) ,法国和神圣罗马帝国的军队越过莱茵河,向汉诺威进逼,普鲁土军队节节退却。8 月1 日,普鲁士的斐迪南公爵率领军队在威悉河左岸明登城附近同法军激战获全胜,又把法军逐至莱茵河附近。当时普军在明登附近的阵地面向南方,同联军向汉诺威前进的方向平行,所以是侧面阵地。
135 、七年战争中,普鲁土军队于1759年7 月10日在下西里西亚博伯尔河畔的施莫特赛芬附近占领坚固阵地,以阻止道恩所率奥军自波希米亚去奥德河畔与俄军会师。
136 、1760年,普鲁土富凯将军在下西里西亚的博伯尔河东岸的兰德斯胡特城占领阵地,企图阻止奥地利军队通过里森山脉进入西里西亚。6 月23日遭到奥地利劳东将军的进攻而全军覆没。
137 、1796年7 月9 日,莫罗率领的法军和卡尔大公率领的奥地利军队在南德意志黑林山附近的马耳希进行会战。当时一部分法军从山上迂回低处的奥军左翼,奥军被迫后撤。
138 、1796年7 月,奥地利的阿耳文齐将军率军队越过阿尔卑斯山准备解芒托瓦之围。由于他所指挥的军队分两路从山地向芒托瓦前进,联络和协同困难,结果被拿破仑先后击溃。
139 、1799年北意大利的大部分领土重新被奥地利军队占领,仅热那亚一地尚为法军占领,但已被奥军包围。1800年5 月,拿破仑率法军经瑞士分三路越过阿尔卑斯山,突然袭击奥军背后。奥地利的梅拉斯将军没有在法军开出山地之前各个击破敌人。后来法军集中后于马伦哥大败奥军。
140 、这一段原文比较含糊,各种译本的译法也不一样。根据我们的理解,作者是想说明在山地防御并不比在其他地区防御容易。意思是说:如果奥地利抵抗法国的进攻,在意大利( 山地) 进行防御并不比在上莱茵( 平地) 进行防御容易。有些人不相信这一点,但法国人却可能有在山地进攻的自信心,将来很可能从意大利方向进攻奥地利,而且在山地进攻中将会有出色的表现。
141 、1759年战局中,腓特烈二世采取守势。为了阻止奥地利和俄国军队会师,腓特烈二世提拔年轻的将军韦德耳接替多纳任东战区司令官,并赋予罗马独裁官式的权利,以便全权指挥资历较深的将军作战。1759年7 月23日,韦德耳率普军于齐利晓附近的凯村同俄军遭遇。韦德耳由于估计敌情错误,进攻受挫,以及事先没有准备进行防御会战,因而被迫退却。
142 、1809年拿破仑率法军侵入奥地利,于勒根斯堡附近击败卡尔大公后,于5月13 日攻克维也纳。奥地利的卡尔大公于维也纳附近与拿破仑隔多瑙河对峙。5 月21日中午,法军渡过多瑙河的部队达四万人,于阿斯波思和埃斯林格之间占领阵地。卡尔大公见时机已到,率奥军向法军发起攻击,经激烈战斗后大败法军。5 月22日,法军被迫退回多瑙河中的洛保岛。
143 、十七世纪后半期,荷兰为海外贸易强国,竭力抵制法国的扩张政策,法荷矛盾十分尖锐。1672年5 月,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率法军侵入荷兰,六周内即占领半数省分。7 月,奥伦治·威廉三世为荷兰总督和陆海军司令,下令打开阿姆斯特丹水闸,法军前进被阻。
1780—1784年,荷兰因海战失败,丧失大批海外殖民地。奥伦治家族的反对派起而反对威廉五世。1786年,议会决定废止奥伦治家族的总督的世袭权利。1787年12月,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二世,派不伦瑞克公爵率军队侵入荷兰,10月初占领了阿姆斯特丹,奥伦治·威廉五世复位。
144 、十六世纪尼德兰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反对西班牙的统治。1578年1 月23日尼德兰北方七省( 荷兰、西兰、乌德勒支、弗里斯兰、格尔德兰、上伊塞尔、德伦特、格罗宁根) 成立乌德勒支同盟,1581年成立联省共和国,因荷兰省最大,经济最发达,并为政治中心,故又称荷兰共和国。共和国最高权力机关为三级会议,常设行政机关为国务会议。三级会议由各省教士、贵族和资产阶级代表组成。国务会议首脑为总督,由奥伦治家族世袭。
1650年总督威廉二世逝世,政权为最高国务秘书约翰·德·维特掌握。1672年法国路易十四进攻荷兰,约翰·德·维特准备割地求和被推翻,奥伦治·威廉三世为总督。约翰·德·维特之兄因有谋杀威廉三世之嫌被囚,约翰·德·维特企图放他的哥哥出狱,二人皆被杀死。
145 、1793年10月10日,上莱茵地区的普奥联军( 由奥地利的乌尔姆塞尔指挥)在孚日山区魏森堡一带击退法军,于是构筑了长达50 公里的防线( 自莱茵河左岸德鲁森海姆至魏森堡,共筑野堡37个) ,用来掩护冬季营地。
12月底法军反攻,在这条防线上突破一点后,整个防线即陷于瓦解,联军被迫放弃攻占不久的地区而退守莱茵河右岸。
146 、克劳塞维茨在《关于大难中的普鲁士》一书中曾写道:“马森巴赫非常重视地形知识,也就是说非常重视战术—战略和地质学的结合。1793—1794年战局就是由这些糟糕的材料构成的。”在同书另一处写道:“格腊韦尔特是地形学大家,很早就从事地形学的研究,因此他特别推崇在十八世纪中叶盛行的新作战方法( 这种作战方法特别强调军队对地形的依赖关系) 就不足为怪了。军队防御山地,山地掩护军队。特别是在普鲁土军队中,当时形成了一种运用地形的高人一头的见解,把一个科学原则运用到这个作战方法中,从而使这种作战方法博得了很高的声誉。许多有地位的人都受到这个见解的影响,从此,地区和空间这一要素在作战中占有了极重要的地位,以致人们往往只谈阵地、道路、翼侧、背面和交通线等等,而从不提军队的数量了。”
147 、1814年反法联盟各国的军队分三路向法国进军,施瓦尔岑堡率领的主力取道上莱茵,经瑞士向朗格勒前进。
148 、1758年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围攻阿里木次要塞时,奥地利统帅道恩于6月30 日曾派别动队袭击普军交通线,截获普军的大批辎重,道思采取这一行动的目的并不是切断腓特烈二世的退路,只是迫使他放弃围攻并退回西里西亚。
149 、1744年8 月15日,腓特烈二世率普鲁土军队侵入波希米亚,9 月16日攻克布拉格,随后继续南进,但这里土地贫瘠,居民为天主教徒,对信仰新教的普军多方反对,匈牙利轻骑兵又不断进行骚扰,普军被迫退却。
1741年秋普鲁士军队侵入摩拉维亚,12月26日占领阿里木次,1742年初继续深入,其骠骑兵甚至到达了维也纳附近。但由于给养困难,不断受到匈牙利轻骑兵的袭击,萨克森军队又有叛离的迹象,只得于1742年退出摩拉维亚。
150 、1812年10月19日拿破仑开始从莫斯科撤退。最初准备取道南方的富饶地区,以便就地取得给养,所以向卡卢加方向退却。当时俄军主力配置在莫斯科通向卡卢加的大道以东( 占领的阵地正面与法军撤退方向平行,故称侧面阵地) 。10月24日法军在马洛亚罗斯拉韦次被俄军击退,拿破仑只得仍沿进入俄国时的旧道撤退。
151 、1813年战局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自4 月战局开始至6 月4 日签订临时停战协定止,包括柳岑会战和包岑会战,战史上称为春季战局;第二阶段自8 月14日起至1813年底止,包括德累斯顿会战、来比锡会战等,战史上称为秋季战局。这里指联军的秋季战局作战计划。
152 、1812年7 月俄国同土耳其签订和约后,俄国海军上将契查哥夫率领的摩尔达维亚军( 三万五千人) 奉命开赴乌克兰西北部的沃沦地区同托尔马索夫指挥的军队会合。这支军队在9 月击退拿破仑的右翼( 奥地利施瓦尔岑堡元帅指挥的军团)后向波里索夫方向推进,11 月占领明斯克,威胁了拿破仑的退路。
153 、1792年7 月28日,不伦瑞克公爵率普鲁土奥地利联军主力自科布伦次沿摩泽尔河侵入法国,9 月2 日占领凡尔登要塞,9 月20日到达瓦尔密。军队到此已非常疲惫,地形又不利,法国革命军队则斗志激昂,经炮战后联军只得退回科布伦次。
154 、1760年富凯军在兰德斯胡特负责保卫西里西亚并监视劳东的行动。5 月底,劳东准备包围格拉次,打通同波希米亚的联系。富凯处境危急,请求腓特烈二世增加援军,并退至希维德尼察附近,以便掩护布勒斯劳。奥军占领了兰德斯胡特并开始围攻格拉次要塞。腓特烈二世命令富凯夺回兰德斯胡特。富凯率万余人虽然夺回了该城,但在劳东率优势兵力反扑的情况下,兰德斯胡特再一次被攻克,富凯被俘。
1759年9 月,萨克森首府德累斯顿的守军向帝国军队投降,腓特烈二世企图夺回该城,命令芬克率万余人至马克森附近冒险袭击奥军的背后。11月20日芬克被优势敌军包围,21日率部投降。
155 、1759年普军采取守势,但不时进行牵制性攻击,如,2 月,腓特烈二世派沃贝尔斯诺夫将军所部至波兰破坏俄军的仑库,4 月派亨利亲王所部自德累斯顿出发侵入波希米亚,5 月向提林格进行袭扰,以后又深入弗兰肯,到处焚毁军用物资,掠夺粮仑和征收军费。
156 、1757年9 月8 日法军指挥官埃斯特雷元9 巾同英国康伯兰公爵( 英国、普鲁土、汉诺威联军司令) 在下萨克森的策芬修道院签订停战协定,规定汉诺威军队除在少数城市中留驻守备部队外一律撤至易北河右岸,法国保留全部占领区。但英国政府不承认这个协定,召回康伯兰公爵,由普鲁土的斐迪南公爵接替联军司令职务。175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