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飞雄-第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按照自己的地盘,分了个东部鲜卑,中部鲜卑和西部鲜卑。
东部鲜卑主要在辽西活动,中部鲜卑主要在右北平,上谷一带。西部鲜卑在云中、雁门一带。
西部鲜卑说来其实是“根正苗红”的鲜卑,他们是鲜卑枭雄檀石槐的后人。至于现在最拉风的中部鲜卑轲比能倒有些说不太清楚,大致是乌桓匈奴的部族,自称为鲜卑。因为轲比能这个人比其他那么屠夫有眼光,对那些逃难的汉人很热情的,经常非常热情地到上谷等地去“请”些汉人来,发给他们马和武器,让他们去给鲜卑军队当肉盾。或者是“请”点汉族的MM来促进一下鲜卑和汉人的“民族融合”。上到八十下到八岁,也不嫌老也不嫌嫩,一律平等,童叟无欺。并不像其他鲜卑那样就是砍人,就是抢,一点素质都没有,一群老冒。
这次惹得刘封神经紧张就是步度根的西部鲜卑。
步度根在曹丕的支持下迅速地稳定了下来,成为了曹魏北方防线的重要佣兵。
轲比能出身比较低,为步度根所轻视,更加上步度根的堂兄扶罗韩的人马被轲比能兼并,所以两个人的关系非常地恶劣。
这次步度根袭击没鹿回部,本来属于很正常的行动,因为拓拔力微上次请求梁军,从旁偷袭了步度根,让他退出了北秀容川。步度根趁梁军应付魏军的时候,开始了他的报复。窦宾这次可没那运气抵挡住西部鲜卑的愤怒。
一些西部鲜卑还顺着卑移山进入了河套地区,虽然被乞伏部和莫折部打了回去,但是敏感的各部落已经有点慌了。
“这事情不好办啊。”护羌中郎将成彰说道,“现在,大家先暂时组织一下自己的青壮,做好联系,一有事情就互相支持。大家放心,前将军是不会不管的。”
看到各部大人都退了出去,成彰一阵冷笑。
******
襄阳,尚书令府。
诸葛亮正和马谡在一棋秤上对弈。那时候的围棋是纵横十七道,和后世的十九道不太相同。
“孔明公,我就占先了。”马谡拿白子往那秤上一点。那时的围棋与后世不同乃是白先黑后,自宋以后才逐渐成为黑先白后。
诸葛亮一笑:“幼常此子倒也巧妙。”也落了一子。两个人边下着边聊。
“公以为这次前将军会入都吗?”马谡问道。
诸葛亮说道:“此番他必来。不来则落人口实。”
马谡问:“来了之后呢?”
诸葛亮说:“当表为御史大夫,留为朝廷所用。”
马谡说道:“诚为可惜,他一员猛将,放在朝廷并无大用处。只是关中谁可就职。”
诸葛亮说:“石广元素善于政,可出为刺史。徐元直可为代管军务,只是关中都护有些挂碍。”
马谡一听说道:“公此安排,关中众将恐怕不服。”
诸葛亮说:“我欲举黄汉升为关中都护,缺一参军,想来想去,恐怕要劳动季常。”
马谡一听再不说话,心里计较:“你这分明是堵我嘴巴,怎好与那人为敌,诸葛公你不智啊。”
******
前将军府
“子正先生,快来快来,这盘塞戏正没找人下。”刘封说道。
塞戏又称格五,有两方各五个棋子,棋盘为十线格,本是象棋的最初原形之一。不像六博(有点类樗蒲),要掷色子来走,直接就可以走。东汉人中有许多擅长此道的,外戚梁冀就非常擅长这个,还有人写了《塞经》。塞戏并无河,往来而下,有剪、飞、辍等方法,一如后来的马走日,象飞田之类。
沈友拿拐棍一挥,把棋盘打掉了:“事情糟糕到这个地步,将军还有心情下这种放牛小子的游戏吗?”
刘封请他坐下,安慰道:“子正先生何必着急,一切顺其自然吧。”
沈友看了看眼前这个人,面色从容,难道他已经有了应对之策吗?
“有旨意。”一声打破了两人对视的场面。
第二节 庙堂之上
    “臣,刘封(沈友)恭聆圣训。”刘封和沈友换好了法服(品装也就是制服),来到中堂急忙向那黄衣使者行礼。
那中官忙说:“陛下吩咐,前将军可免跪听宣。”
“皇帝曰:前将军刘封克穆臣恭,道德高尚,人品纯善。常以复兴大汉为志,被甲戍牧风餐露宿,朕心甚慰,特加紫金除御史大夫、荆州都护并录尚书事。沈友等府吏依品擢升。”
刘封等忙答礼参拜:“主臣。”
“恭喜都护大人。”中使尖着嗓子说。
刘封一笑,仆人拿过一个红漆盘子装的是黄白事物,刘封说:“汝等往来辛苦,皇帝好简朴并不厚赐。汝等时下却也艰难,未免让外人笑话我大朝气象。这等财物我也不缺,予尔等。”
中使急忙推脱:“婢子等贱事仆,怎么敢受将军财物,董护军知道岂不鞭杀我等?”刘封现在爵在三公,手里有兵有人,乃楚汉第一权臣,就是诸葛亮也有稍微不如。再加上诸葛亮本身以法治国,所编制的《律科》刑法严峻,官员们的生活都很朴素。有钱的多是那些领军的武将,文官断是没什么钱的。刘备素来对东汉宦官干政非常厌恶,所以对宦官非常严厉,宫里常听到皮鞭的声音。
刘封虽然觉得宦官干政是东汉一大弊病,但是根子在皇帝身上,如果这个皇帝清醒,那些狐假虎威的宦官又有多少能量呢?从人的角度来看,刘封对那些伏侍人的宦官更多是视为职业,并不以他们的生理缺陷去鄙视他们。
“尊者赐不可驳。”沈友说道,“你且收了吧。”
中使感激涕凌:“婢子叩谢将军。”
等那人远了,沈友说:“将军如此有市恩的嫌疑啊,皇帝会不高兴的。”
刘封一揖:“子正先生说得很对,但是我这么做皇帝才会消除疑虑。如果我铁了心不在这里呆,我会去和那些小人弄什么计较。”
第二天是大朝,按制刘封应该在接受封赏后进宫谢恩,但是现在一切草创,体制还不完善,刘封先写了谢恩的奏章,等待第二天的大朝会再公开地谢恩。
汉代的政务不如后来那么繁杂,所以每逢戊日才在朝廷的明堂(相当于我们现在的人民大会堂)里召开大会,处理和公布一些政务,叫大朝会。也有小朝会,每五日一次,不过那都是有相当身份和差事的人才会去,一般的事报丞相府处理。
当然按照东汉的制度,每十天皇帝还要请所有在京的中两千石以上大臣去“腐败”一次,也和后世吃饭拉近感情是一个道理。但是刘备出身平民,对这些不感冒,诸葛亮也是个认真务实的人,对这些虚的也不感兴趣。所以楚汉的大臣没有魏、吴等国的大臣那么遮奢,每个月总有那么几天公款吃喝,皇帝管销帐(曹丕和孙权都有酗酒的不良历史记录,刘备爱不爱喝不知道,反正只提到他禁酒的事。估计爱是爱喝,但是比较克制)。所以吴国的使节每次来,楚汉的大臣们都很高兴,总算逮着机会大吃一回了。
刘封对这些也有耳闻,不过他刚回到襄阳,身份敏感不能到处乱逛,也没人来拜会,所以不那么清楚。
汉代官员上班都没后世那么早,不过刘备是军人出身,所以他按照军营的习惯把上班时间提了前,一般是卯初就要到景钟门前点名,卯正就要开始开会,这个会一般开到辰正就散了。吃过了小食,那些需要处理的重大文件就要被送到升云殿处理。那里本来叫宣德殿,因为避讳刘备的字,才改成这么个名字。刘备处理政务军务一直要处理到大食(下午4点多)。然后皇帝把值班的和重要的大臣找到一起开个小会总结一下,布置一下下阶段的工作,这一天才算了了。
天不见亮,刘封就得起来,汉代法服穿起来真是麻烦,又捆又扣的,没几个人帮忙还真难把那些长长的蔽膝拴紧。扎了牛皮带还得在外面扎很宽的“武带”,带上佩环。梳头完毕后,要扎上红色的介帻(大头巾),然后再加上长冠——又叫刘公冠,一种据说是刘邦同志最喜欢戴的又长又卷的帽子。
穿一身法服,想灵活地动一下都难,那袖子的摆幅太大了。哦,剑那肯定要带上的,这东西象征着身份和地位,不带可不行。
坐上红色轮子的大车,刘封这就去上班了。
到了景钟门,一帮官员都到了,自觉地按照品级站好。刘封第一次到这里上班,有点搞不清楚状况,只看见走来一个人,看不清楚什么官阶。汉代官员大多穿乌衣,黑不溜球的一群乌鸦一样。这时候天刚亮,看不清楚。
等那人近了,从帽子才看出来,那人戴着武冠,那肯定是武将一类的人了。
那人一拱手行了个长礼:“赵云见过将军。”
原来是赵云啊,这位后世三国迷心中的超级英雄,在现实的三国中却是不太得意的,现在的品级仅为四品,只能算中级官员。但是他也是刘备的老部下,现在担任差遣是虎贲中郎将,有点后来卫戍军区司令的意思。一个警卫的头目。
“子龙将军,好久不见,你清减啦!”刘封一偏身,他可不敢受赵云一拜,虽然赵云的职位比较低,但是权利大,也是刘备的核心人员之一,资历也比他老。
赵云是个精细的人,看到刘封来了,知道他第一次朝会,肯定不习惯,所以特意来为他解围。
刘封找到了班次,居然站到了文官的最前面。
虽然有几个刘封都认识,但是大家只是相互寒暄一下,就一言不发等着。
过了一会有辆大车来了,下来的人是诸葛亮。
大家有意识地退了几步为诸葛亮让路(古代相权颇重,至南宋,凡官不满五品见宰相都必须行君臣礼。其他大臣如果和宰相的车驾冲突必须让路,也不可以和宰相并行。在战国时期,相甚至可以和国君一起接受大臣的朝拜),偏刘封也不让,上前一步,一拱手:“丞相安好。”
这个场面非常的微妙,大臣们虽然假装不在意,其实在意得很。
诸葛亮一笑回礼:“司空安好。”原来成帝改御史大夫为司空,到曹操恢复西汉初官制,刘备也沿用了西汉初官制。倒不是他们赶时髦,因为西汉初官员制度精简。到了后来加七加八,官员繁冗,中间又有个喜欢改名字的王莽同学,虽然汉代官职没后来宋朝那么捣糨糊,但是也够让人脑袋大的。
西汉初官职来自秦,秦法虽然严峻,但是却是中国官僚制度里效率最高的。身为精通韩(非)、申(不害)之学的诸葛亮(很多人认为他是儒家,实际上就诸葛亮本身的做法更接近于法家人物的做派。那时候儒皮法骨是汉朝政治的特色。当年汉元帝做太子的时候喜欢儒学,经常和儒生来往,他老爹宣帝气得大叫:‘我们大汉的治国是结合儒家的道德力量和法家的制度力量,现在这小子偏好儒家,将来让大汉衰落的一定是这个臭小子啦。’还真不幸说中了——对此司马光同志狠批刘病己同志)嘴巴上不说,但是实际上最为推崇秦制的。
在这个尴尬时候,钟声响起,大家排好队上班啦。
“解剑,脱履。”中使说道。
大家按照等级把剑交了出去,到了殿前把鞋脱了。一双双光脚走在榻上,找到各自的位置坐下了。
刘封坐在诸葛亮下首,对面的太尉的位置空着,张飞生病呢,没时间来上班。三公的位置和其他人不一样,他们是侧着的,正坐的时候可以看到皇帝半个脸。
“皇帝履殿。”刘备穿着黑色的法服,头戴通天冠,手里捧着玉圭。前面是提香宫女,后面是葆羽等等。也是一派帝王气象。
“下臣等拜见皇帝。”司礼御史叫道。
“参见陛下!”诸葛亮为首,大家叩拜。
“诸公!”刘备起身弯腰,算是回了一个礼。大家这才坐下。
“臣刘封拜见陛下!”刘封单独出了班,磕头行礼。
刘备非常客气地直起上半身一抱拳:“御史大夫请起。”
刘封没起,直接禀告:“主臣。臣有本奏。”
“讲。”刘备语气平和。
“臣自觉得年浅识短,不能担任如此重职。”刘封摘下帽子。
刘备还没开口,就听一人出班:“臣张存有本奏。”
刘备没说话等他下文,这人素自命才高,曾经在南阳的时候在刘封手下,当时战事危急,刘封为安稳民众伤害了不少豪强大族利益,也包括这个人的家族。
“臣弹劾御史大夫刘封市恩省中,沽名地方,其心叵测。”张存的声音洪亮无比震得大厅余音环绕。
********************
因为三国官制里只有曹魏完整保存了下来,而其他两国零星见于书,也不系统,所以本书参考曹魏的制度而设。实际上有许多品级和官职混淆,因为本人所知有限,盖为说明。还希望达人指教一、二。
第三节 鮣鱼之蜕
    一场激烈的庭辩,刘封起码免冠去衣搞了几次,他用眼睛瞟了一下同样面带惊讶的诸葛亮,由看了看坐在上面面无表情的刘备。
“这些事情朕已经通过御史大夫的奏章知道了。”刘备阻止那些跃跃欲试的官员,“这些都是专阃之权内的事,并没什么不妥。”
诸葛亮也开始为刘封开解,说明那些都是他作为方面军主帅不得不为,否则军队怎么管理呢?
对于这一君一臣的双簧,刘封心里自然是清楚得很。着力地推辞,但是刘备的态度比较坚决,否决了刘封的请求。相比较授予骠骑将军和御史大夫而言,后者对楚汉政权的威胁小得多了。难道刘封还能组织一群文人去造反吗?笑话,谁不知道刘封和文人们的关系是楚汉主要将领里最糟糕的,根本不担心。
边打还要边摸,毕竟刘封现在要铁了心,生出二心来,那关中就会立刻动荡开来。刘备请刘封吃饭,名曰家宴。
刘备年轻的时候虽然家里条件不太好,但是却也做得些帮闲的角色,喜欢结交朋友,对那奢侈的生活也是很熟悉的,但是年长后经历了那么多艰难,所以又变得非常深刻。他自帮闲出身(虽然这么说不厚道,但是他的同学里和公孙瓒友好,看公孙那世家子弟不投其所好是万不能和他友好的,刘备发迹也着落在公孙瓒身上)久历人事,刘备炼就了一双独到的观人之法,终其一生,识人最准,气量恢弘。从识人的角度上看,他比诸葛亮还厉害。和孙权会了一次面,他就下结论这个人那也不是个久居人下的人,曹操这么心机深沉的人都被他蒙骗过去了,可见此人才量。他还顶看不起诸葛亮非常推崇的马谡,结果诸葛亮没听,吃了街亭败仗。他还很清楚诸葛亮是个什么人,所以说了一席话被后世认为厚黑学家家认为最经典的案例“白帝城托孤”。
“公受,不要以日间事为怪,这些大臣吹毛求疵习惯了。”刘备安慰刘封道。
刘封装着很气愤的样子:“孩儿这些年在外面为国家流血,这些腐儒怎地一件都不提。儿子委屈得很,当初曹孟德兵临城下,孩儿只要一点头那就是泼天的富贵。震慑那些蛮子也是为了尽快安定关中,恢复国家元气,怎得是我的不是了。”说着挤出点泪来。
刘备到底是心术专家,脸色不变,只是抚慰。
宴会是在中和台举行的,一色都是姓刘的。
刘备给刘封介绍了几位他新纳的妻子,这几位刘封都听说过,只是见面是第一次。正宫皇后甘皇后因为身子骨一直不怎么好,所以一直在养病中。刘备也是个懂得广播种多打粮的道理的,子嗣艰难不仅是他个人的问题,也必将威胁到帝国的未来,那也是个政治问题。所以当年唐太宗在知道儿子李治不喜欢广纳美女的时候,对身边的大臣说:“这个臭小子,这是要让这个国家毁灭啊。”并想更换接班人。分别收了邓夫人、蒯夫人、赵夫人(赵云之妹)等几位此外的充华、德容等等就不可数了。
刘备的儿子也不少,除了禅、永、理外还有芬、方、昭、宇。此外还得了几位公主。不过这里面除了刘禅和刘永稍微大一点,其他都大多还是咿呀学语,或是还在襁褓。
“臣刘封拜见太子。”刘封一眼认出那个站在一边的小胖子,看岁数应该是刘禅那个废柴无疑。其他的小P孩和嫔妃还不值得他三公之位的高官去折礼。
刘禅倒是不敢接受,虚让了半个身子说:“兄长请起。”看那样子也并非一个白痴嘛。
“公受,这是家宴只叙家礼。”刘备笑道。嘴巴上虽然那么说,但是看到刘封这么尊重自己的接班人给自己面子还是比较高兴的。
“父皇,这些是我给各位您和各位夫人的礼物。”刘封拍了下手。几个皂隶抬着些箱笼放在台下了。
“这是西域乌孙人的美玉,这是大夏的犀角,盘越的牦牛毡,高附的锦罽,大秦的壁流离(玻璃)盏,安息的麻刀,婆丝奴(波斯)的打马弯刀。”说着刘封还取出一个小盒子,“此为西域名香,是乌孙莫昆进贡的龙涎香。”又取出一串子珍珠,说:“这是婆丝奴大君盘许进贡的西珠(产于今乌浒尔河,其在波斯语里为“珍珠之河”),还有……”
刘备哪里见过这等奢侈的东西,各位夫人也看得眼睛发亮。
“这里还有几位大秦化人(魔术师)”刘封笑道。
刘备一沉吟:“当年吾游学洛阳曾见,不知是大秦之人。”表示咱也好似见过世面的,你别拿俺当土包子啦。
几个稍微大点的小孩子嚷着要看化人百戏,刘封说了几句希腊语(罗马文明大多继承希腊文明,其前期大多说古希腊语,后来才逐渐拉丁化,这个时候正在罗马开始拉丁化的阶段),那几个罗马魔术师连忙把自己最拿手的技艺表演一番。要知道面前那个坐着的人就是丝国的奥古斯都啊,那还不讨好得了啊。
“公受你怎地会胡语?”刘备问。
刘封说道:“孩儿想要对付这些胡人就必须知道他们的语言风俗,所以就学习了一些。”
刘备说道:“你不喜欢读书,我是知道的,但是这胡人尽是些无君无父的,有空还得多读读圣贤的书才是正道。”
“孩儿省得。”刘封不知不觉改变了称呼。他那带着吐火罗口音的希腊话还是高师尼舍教给他的。
折腾了一回,刘备其实也满高兴的,至少刘封也没显露出什么要闹独立的倾向,至少自己还在,还能压得住,等刘禅大点,刘封一见没什么希望野心也就慢慢熄灭了。却不知这时候的刘封那压抑已久的野心开始逐步生长。
在回到官邸的路上,刘封开始考虑自己的去向。虽然历史已经改变,但是人的性格很难去改变,虽然自己不会像历史上的刘封那样因为关羽之死而被逼死。但是刘备对自己这个假子的戒心却越发深重了,身在襄阳的他也逐渐感受到了风暴前的讯息。
开始来到三国,他其实并没有要一合天下的志气,最原始的想法就是活得更好一点,健康安宁地活下去,所以他选择了宽容的刘备。
但是这封建专制的怪胎偏不给他一条活路,要么选择服从,看着自己的羽翼被剪除,自己或许能成为一个田舍翁,但是皇帝一不高兴就会要了自己小命。要么放手一搏,也参与到三国这盘大棋局里来。我的命运我掌握。
至于这次到襄阳,实际上也是为了最后努力一把,能够消弭本集团的最大隐患,但是天无二日,刘备也不会选择那条汉人从来没走过的路。
“我想做一条鮣鱼,衣服着大鱼去旅行,现在看来自己从头到尾已经开始变成了鲨鱼,别忘记鮣鱼也是鲨鱼的一种啊。那么原来的鲨鱼怎么能够容忍自己的依附,自己天性又怎么能容忍呢。”刘封想通了,活下去,他决定玩一次心跳。
*******
长川
另外一个人也在考虑自己和自己部落的事情。
“南迁,为我族人寻觅一方生存之地。”想起父亲洁汾临终前拉着自己的手用尽全身力气说道,“我们一定要回到长川,回到……”现在自己终于实现了父亲的遗愿。
“步地稽,你现在怎么啦,过去那个英明的可汗到什么地方去了?”朝拓拔力微吼叫的是侯通(书友推荐,此以致谢),居然喊着拓拔力微的小名。“那窦宾分你半地,你怎地不要,偏要这一小地。”
俟亥氏是拓拔力微祖父拓拔邻的其他七个儿子里派生出来的,分别是纥骨氏、普氏、拓拔氏(长孙)、达奚氏(这个姓出自两派,后来宇文家也生出一派叫达奚)、伊娄氏、丘敦氏、俟亥氏加上后来拓拔邻的两个叔叔乙旃氏、车焜氏合称“拓拔十姓”。
破六韩度磨把侯通一把拎开:“你怎地省得可汗的心思。”破六韩家本是匈奴右谷蠡王潘六凯的子孙,大概潘六凯这个名字叫着很麻烦,东叫西叫叫成了破六韩。
旁边不说话的贺拔内干(此人也是书友推荐)拉开了侯通,拓拔力微可没时间和这位远房表兄说那么多,现下是把窦老头骗下了,但是西鲜卑可不是好对付的。面对二十万的鲜卑铁骑,这草原上谁不掂量一下啊。
“可汗,我听人传说东部轲比能可是个了不起的人啊,”贺拔内赶不知道什么时候过了来,“听说他现在平了辽东,连难楼可汗都被他逼得跑到扶余去了。”
“娘的,难楼这人就是一个软骨头,没来由投靠那些深山里的蛮子。”破六韩度磨不屑地说道他本身是个大匈奴主义者,对于同族的没落产生无限地愤懑。虽然是同是野蛮人,但是靠近汉文化圈的蛮人素来对那大山里的野人是看不起的。
至于这个扶余就是后来在中国历史书里常被提到的高句丽。至于他们是否与现下某个自鸣得意的擅长剽窃的小国有没关系不能肯定,但是这个民族和后来的北方汉人、契丹、女真、蒙古倒是更有关联。
“轲比能。”拓拔力微仔细地思考着。
第四节 时与惊蛰
    东汉的造船业取得了一项技术性的突破,那就是使用了船钉,还有出现了舵和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