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再许芳华-第1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她的这一番哭诉,当然是避开了闲人,大长公主到底顾及旧情,没有当众让她难堪。
宋嬷嬷以为,假若大长公主能痛斥一场,也许还有一线机会,能保住宋辐的总管职位。
但她万念俱灰地看见,大长公主只是疲倦地挥了挥手,甚至连呵斥都觉得多余,只让她领着宋辐回家待责。
当然对于胡子马的忽然倒戈,宋嬷嬷也心生疑惑,可不及她有所行动,胡子马就从锦阳京的市坊间消声匿迹,据说是跟着个江湖游侠闯荡去了,这自然是旖景的后着,为的是不让宋嬷嬷追察到她的身上来。
后着当然不仅此一步。
待宋氏母子回家待责之后,旖景又回了远瑛堂,有一些话,她是一定要提醒祖母的。
“孙女知道祖母定会为难,可宋嬷嬷这般行为,委实不能再放纵,否则将来,她只持仗着往日情份,更会胡作非为。”旖景叹了一声:“这一回不过是因为杨嬷嬷处罚了与她交情甚好的管事,她竟然收买市井无赖,欲陷杨嬷嬷于不义事小,更不顾及咱们府的声誉,如此睚眦必报,让人思及,委实心惊。”
大长公主经此一回,对宋嬷嬷也是心灰意冷,可一想到她为了尽忠终身不嫁,还有曾经生死与共的情谊,到底有些迟疑。
旖景当然能体会祖母的心情,紧跟着又劝道:“祖母,虽说宋嬷嬷曾有功劳,您顾及往日情份,宽待她也无可厚非,可若是连这般涉及家声厉害的事也不追究,将来府里的旧奴岂不会有样学样?依我看来,情份是情份,规矩是规矩,两者必须分明,宋嬷嬷当年口称因为祖母的恩义,甘愿侍候身旁,原本也是她的忠心,可渐到这时,却成了倚仗祖母的信重与旧情越发跋扈,岂非是有违当初的本心?所谓忠诚,倒早已变了味道。但她是如此,祖母尚还顾及旧情,莫如再给她一个恩典,脱了宋总管一家的奴籍,或者赏他们铺子自去营生,或者送他们回宁海安家,也算全了从前的生死情谊。”
这当然是以退为进,旖景相信虞沨的判断,宋嬷嬷必不会轻易放弃,可当她一再坚持留在国公府,用心如是,祖母必当生疑,会对她多加防范。
果然,当大长公主听取了旖景的建议,召来宋嬷嬷,提出要脱了宋辐的奴籍……
宋嬷嬷哪里不知这是要客套地驱逐他们一家,顿时又是痛哭,又是叩首,只说自己犯了重罪,无颜领恩,唯求惩罚,再不敢怀不甘之心,若公主不肯原谅,只能以死谢罪。
说是如此,还不是用“死”来要胁,欺大长公主慈悲,顾及生死情谊,为了这么一件无足轻重的小事,不忍置他们于死地。
大长公主已经很是不耐,冷声说道:“既然你坚持如此……也罢,我顾念着你跟了我数十载的情份,也不强迫你离开,只是既然你甘心为奴,就得遵循府规!宋辐这次犯了大错,受罚也是应当,再不能任总管之职,本应受杖责之罚,念及旧情,我再网开一面,责他去城郊庄子里当差,今后若有行差踏错,不服管教,倚仗旧势妄为之举,当罚则罚,再不宽恕,你可服气?”
宋嬷嬷哪里敢说出个“不”字。
“还有你……罢了,你年纪大了,原本早不该操劳,今后好好在家里颐养天年,若是我得了闲,再叫你进来说话。”
宋嬷嬷面若死灰。
因为大长公主言下之意,不仅是没了她所有差使,甚至剥夺了她出入国公府的自由。
“至于冬雨……”
这四个字更让宋嬷嬷胆颤心惊。
大长公主一叹:“景丫头说她倒是个懂得好歹的,这事与她无关,我也不会牵连无辜,还是留在绿卿苑里吧,只是她今后,除了年节上的准假,是难得与你团聚了,你若是不舍,我这就准她出去。”
冬雨可是宋嬷嬷眼下唯一的希望,哪能被人“斩草除根”,当即一番赌咒发誓,说冬雨本是国公府家奴,不敢有异议。
大长公主冷眼看着宋嬷嬷受辱至此,尚且俯首恭身,紧蹙的眉间,渐渐凝聚了疑惑。
宋嬷嬷虽不敢正顾,却已经察觉,但依然咬牙坚持,因为她已经没有后路。
半世筹谋,怎能止步于此?
只要有宋辐在手,只要冬雨还有机会,她就不会认输。
☆、第一百八十九章 尚未成行,再发凶案
宋嬷嬷母子彻底失势这一件事,当然在国公府引起了仆妇们的热议,数十年间,无论各处管事,还是一些“有志”攀高的婢女媳妇婆子,不乏对宋嬷嬷“孝敬”奉迎的人,明里暗里主动奉上了不少好处,当然多少也落到了一些实惠,更是将宋嬷嬷看作“二主子”,极尽巴结讨好。
谁让唯一能与宋嬷嬷相提并论的杨嬷嬷“铁面无私”,不好打交道呢,大家要捞油水,自然都得“弃暗投明”。
可人心就是如此,“人走茶凉”“落井下石”也是世事的铁律,当宋嬷嬷风光时,自是人心所向,当她一翻船,不少人就开始冷嘲热讽,甚至还有那些“眼光短浅”之辈寻去宋家,讨要曾给出去的“孝敬”。
最受牵连的人无疑是冬雨,她这一回,是切实品尝到了“一落千丈”的凄凉。
原本绿卿苑里的仆妇,虽有那些察颜观色者瞧出几个一等丫鬟对冬雨的排挤,往常就对冬雨“敬而远之”,也常有背着她指点议论的时候,可到底还顾忌着宋嬷嬷母子,不敢当面奚落,但这一回,众人显然都没有了顾忌。
当面嘲笑那是每日必然,背后下绊子更是数不胜数。
冬雨自从出生,什么时候受过如此折辱,一身傲骨被人不断地往里摁钉子,只觉得度日如年,红着眼睛见谁都恨不得千刀万剐,心下也是懊恼不已——她就不明白了,祖母何故这般坚持,大长公主明明网开一面,给了他家一个风光而退的机会,为人奴婢有什么好的,莫如领了恩典自立,或者回宁海老家,还是官宦家眷不是?
但宋嬷嬷“临行”之前,甚至来绿卿苑专门叮嘱了冬雨,让她无论如何都要忍辱,切切不可再有行差踏错,一家子今后能不能翻身,皆都指靠着她了。
冬雨本不甘愿,但转念想到虞二郎,才接纳了祖母的殷殷嘱咐。
她还有起码的自知之明,若是离了国公府,仅靠一个宁海百户亲眷的身份,给宗亲子弟做妾都是痴心妄想,唯有紧紧地巴结在五娘身边,将来才有盼头。
冬雨咬牙决定,为了得“良人”的宠爱倾心,为了将来的光明前程,暂且“卧薪尝胆”,总有她扬眉吐气的一日,将今日所受的屈辱一一还给那些鼠目寸光的贱婢。
当然,还有一些自忖“目光远大”的仆妇,琢磨着以大长公主的“重情重义”,这一回无非就是被宋嬷嬷气着了,当风头一过,时间一长,主子心里的恼火一平,说不定宋嬷嬷还有出头之日,便不死心从前的“经营”,依然与宋嬷嬷维持着交好。
而对于旖景来说,此事虽已告一段落,暂时不用再担心宋氏母子,但宋辐的身世之谜,还有宋嬷嬷的恶因,依然重重压在她的心头,偶有阴霾围绕的时候,更兼着生死之恨,自然不会就此罢休。
更有让她“痛心疾首”的事——为了重金收买胡子马倒戈,耗尽了她这些日子好不容易积累的“红利”,每当看着空空荡荡的小金库,闺阁千金顿时产生了一种“一贫如洗”的焦灼感。
偏偏秋月还时常雪上加霜——这一次杨嬷嬷险被陷害的事,秋霜姐妹尚且被瞒在鼓里,不知化险为夷的背后,有五娘“千金散去”的悲壮,还道是宋嬷嬷“恶贯满盈”终于“遭来天遣”呢。
午后闲睱时,秋霜姐妹在牌桌上对待旖景依然“铁面无私”,尤其秋月,近些日子以来“财运当头”,回回都是最大的赢家,当见旖景次次都为了“赌资”肝肠寸断,还出言打趣:“五娘真是小气,自打从涟娘子手上接了疏梅楼管理,月月都有红利可分,还在乎这些个小钱。”
夏柯是唯一的知情人,对主子的处境那是满怀同情。
旖景每每哀叹:“夏柯你说,我这是不是就叫做好人没好报?”
夏柯十分体贴:“五娘宽心,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事实证明,夏柯姑娘是个“洞悉天机”的。
飞短流长中,时光易过,转眼到了七月。
旖景的好心终于得到了回报——忽有一日,照常去远瑛堂问安,大长公主让玲珑搬来了高高一摞帐薄、地契,干脆利落地往旖景面前一摆,十分“财大气粗”地宣布,这些都是早早准备下的实业嫁妆,从今以后,交给旖景自己打理。
旖景怔忡一阵,眼睛里渐渐开始“金光熠熠”,多日以来的焦灼难安一扫而空,某种豪情壮志油然而生。
随着大长公主一一展示下来,那些铺子宅子庄子田地,更加让旖景欣喜若狂,脑海里顿时产生了小金库丰盛饱满的情景,然后是自己“穿金戴银”的地主婆形象。
“过了十月生辰,你虚岁就已经十五,也该是学着掌管这些的时候了。”大长公主尚且感伤于岁月弹指,爱怜地抚慰着已经被“突然暴富”震惊得心花怒放的某个财迷,一边筹划着:“这么仔细一想,景儿你自打出生,还不曾去底下庄子里见识,也罢,不去看看,只怕你一时摸不着头绪,准备一番,就先跟着我去住上几天,也好因地施教。”
旖景自然频频颔首,迫不及待地就要去“检阅”她的财产。
大长公主再一考虑,瞧了一段时日,虽知旖景是个有主见的孩子,但到底还小,一时间接手了这些“嫁妆”,只怕掌管起来也会吃力,再说如此一来,以后她更多出门的机会,光是几个丫鬟跟着也不放心,于是又再决定,让杨嬷嬷不再协理家事,正式调去了绿卿苑做管事嬷嬷。
这么一个变动,自然又引发了国公府仆妇们的窃窃议论,倒没人认为杨嬷嬷失势,却有那些“目光远大”的开始盘算——也许对宋嬷嬷来说,是个机会……
于是这一日,和瑞园里,蓝嬷嬷就将话递到了黄氏跟前儿:“要说来,奴婢早看杨嬷嬷不顺眼,仗着太夫人信重她,连夫人的陪房也敢动手。”——六月里随着旖辰出阁,一场人事变动,其中有个被没了差使,罚去花草房的管事媳妇,就是蓝嬷嬷的侄女——“五娘婚事还没开始议呢,太夫人倒迫不及待地将产业都交给了她,还让杨嬷嬷去帮衬着,看来将来五娘出嫁,定是要让她那一房陪过去的……只这么一来,夫人身边就缺了个帮得手的,府里婆子虽多,得当重任的却没有几个,奴婢看着,宋嬷嬷倒是个极有眼色的,并且早有意投靠夫人,虽说才挨了罚,可太夫人未必当真恶了她,到底有几十年的情份呢,莫如……”
黄氏轻轻一笑,微抬眼睑,看向蓝嬷嬷:“宋嬷嬷找了乳母?”
“那倒没有,要不奴婢怎么说她有眼色呢,怎么致于让夫人为难?不过是底下几个婆子,往常都与她交好的,替她求情,可见宋嬷嬷还是得人心。”蓝嬷嬷笑道。
“嬷嬷可曾想过,太夫人她考验了我这么多年,眼下才总算是放了心,把内宅的事儿全都交给了我,假若在这节骨眼上,我再提出让宋嬷嬷进来管事,太夫人还不怀疑当初宋嬷嬷陷害杨嬷嬷的事儿有我在后头支使?”黄氏笑容一敛,收回眼睛,依然不紧不慢地翻看着手里薄子。
蓝嬷嬷怔在当场。
“太夫人若不是动怒,哪至于对宋嬷嬷发作得这般彻底,连出入都限制了,就算要替宋嬷嬷求情,也不能急在一时,再说,我看宋嬷嬷也不是省油的灯,就论城府,只有她比杨嬷嬷深的,有的事情让她处办倒还合适,可弄到身边来委以重任……”黄氏轻“哼”地一声:“我倒是好奇,宋嬷嬷明明有更好的选择,却宁愿忍辱屈就,她到底在图谋什么。”
于是经过这么一场,蓝嬷嬷再不敢蛊惑黄氏“重用”宋嬷嬷。
又说那七朵金花,当听说大长公主要领着旖景去底下庄子“避暑”,二娘与三娘生怕让她们随行,这两位娘子对农庄有种根深蒂固地排斥,尤其二娘,对利氏一番撒娇:“我可不愿意去,都说庄子里又脏又臭,晚上那些蚊虫都能抬走个人,日头又毒,能将人晒得脱一层皮,母亲,不是说在替我议亲了么?这会子我可不适合出门。”
原来许氏娘家三姐已经给了回信,周家长房愿意做这门亲,苏轲与利氏商量了一番,分析了一番好处优势,利氏也觉得这门亲事倒还使得,是世家嫡子,上头还没有婆婆压制,二娘嫁过去就能耀武扬威,于是也表示了赞同,眼下周家已经送来了庚帖,已经开始进行了议亲的程序。
四娘倒是乐意跟去庄子里,自个儿求到了祖母跟前,如愿以偿。
八娘没有什么主见,六娘却不想耽搁了课程。
许氏见七娘蠢蠢欲动,她也愿意女儿与旖景多多接触,便央了大长公主带上七娘。
于是国公府“七月避暑”一行的人员就此确定,大长公主为领队,带着四娘、旖景、七娘三个孙女儿同行。
地点也很快确定了下来,是在香河县宁村的庄子,那里依山傍水,的确是个“避暑”的妙处。
因是要去小住些时日,自然要收拾细软行装,琐碎准备也需要几日,并不能说走就走。
这日清晨,旖景从马场归来后,沐浴更衣,清清爽爽地靠坐窗前,一边享受着清茗,一边看着几个丫鬟忙忙碌碌地收拾着行装,期待着即将成行,突然想起自己还欠着虞沨一宴,随之醒悟过来他的生辰将至。
盘算着干脆到了田庄之后,再找个机会禀了祖母,借着谢世子、江薇救命之恩,设上一席,也好请他们两个去郊外闲睱两日。
正在这时,秋月忽然磕磕绊绊地掀了帘子进来,一脸的兴奋,满眼的悬疑,禀告了一件突然发生的大事——
国公府后榕树街出了命案!
据说又是那个青缎悬梁的连环杀人!
宋嬷嬷险些成了被害人!
☆、第一百九十章 要论祸根,无非绝情
宋嬷嬷遭受了一连串的“奇耻大辱”,心情自然是焦灼复杂,当儿子被贬已成定局,打听到总管之职暂时由卫国公府的一个幕僚兼任,她自然又开始了一番盘算。
为了展示心服口服,认罚认栽,宋嬷嬷并没让宋辐逗留,次日就摧促着他与罗氏去了郊县田庄,宋茗还小,宋嬷嬷对罗氏又一万个放心不下,便将孙子留在了身边儿,两祖孙依然住在榕树街的宅子里。
闲居在家的这些时日,宋嬷嬷隔三岔五地就寻去城外某处民宅。
那里住着她的故人。
正是当年极得老国公信任的前总管苏直。
四年前老国公病逝,苏直也紧跟着“患疾”,于是年仅二十三岁的宋辐,便被苏直所荐,年纪轻轻,就成了国公府的继任总管。
苏直本是老国公在楚州时的旧奴,跟着主子征战疆场,鞍前马后,最是铁肠忠心,当年老国公在世之时,就赏了他家宅田产,以为养老之资。
可是苏直自从卸任后,便鲜少留在锦阳京,家里的子孙与仆妇尽不知他在奔波些什么,宋嬷嬷去寻过多回,也是无功而返。
这一日依然如是。
宋嬷嬷乘坐驴车,竹帘遮窗里,她的眼睛里尽是阴霾密布,手里捏着那一枚时常摩梭,色泽清透的玉佩,笔直的眉头紧锁,竖立成刀锋的凌厉之意。
她没有觉察到紧随驴车之后的一个身影,布衣草屐,平凡无奇的五官,唯有眼睛里也布满阴森凉意。
这个人早在多日之前,就留意到宋嬷嬷,并且暗中盯梢。
直到榕树街,宋嬷嬷下了车,甩手付了车资,推开她家的院门。
突然感觉到炙照凌人下,颈后突生的凉意。
宋嬷嬷回头,那凉意突然又凭空消失,宋嬷嬷疑惑地侧了侧脸,站了一阵,始终未曾发现蹊跷之处,满腹孤疑地迈进院子。
“吱呀”一声,随着宋家两扇青油门掩紧,巷子一端转角才探出了半个黑影,一张沾染着污迹烟灰的面庞,嘴角掀起与眼睛里类似的森寒之意。
夜晚如期而至。
宋嬷嬷却是辗转难眠,月色照入窗栊,是一片清寒如水,这让她满怀戾气的五脏六腑,不合时宜地产生了一种哀恻感怀。
有时候她也会怀疑,执着一生,当真值得?
为他的从不曾给予。
他的眼睛里,从来没有她的位置,一切赞扬褒奖,仅仅是因为她是公主的人。
当他临死之前,当她告诉他宋辐的身世……
他考虑的,依然还是那一个人的心情。
“阿宋,别让她知道。”
不是恳求,而是命令。
虽然他留下了书信,承认了宋辐的身份,可是那一封书信却始终不让她过目,而是留在苏直手里。
并非她甘于忍耐,天知道她多想看见大长公主肝肠寸断的情形。
“公主,尊贵如你,也许认为你所拥有的一切都是应得的,你霸占了他的一生,他的人,他的心,你让他对旁人不屑一顾。”
“你可知道,我有多么不甘,与忌恨。”
“之所以忍辱多年,只图后事,皆是因为他临死之前,还顾念着你的心情。”
宋辐的身世要得到承认不能仅靠她空口白牙,老国公的遗书留在苏直手里,而只要大长公主在世,这封遗书便永不见天日。
她想要达到目的,就必须隐忍,等到那一天,等到公主撒手西去,等到苏直为宋辐正名,等到那时,她才会以养母的身份,得到渴望多时的地位,一个可怜的地位,却是诱惑了她一生一世的地位。
当他与公主重逢九泉,她才能得到那一个地位,不是他的妻妾,仅仅只是一个庶子的养母。
这就是她卑微可笑的一生,竭尽全力能争取的。
怎能就此甘心?
所以,尽管希望渺茫,她也要孤注一掷,她要为宋辐争取国公府的所有,她要让她亲手抚养的,他的血脉,最终继承他留下的一切。
“国公爷,你是至死都不知道我的心意。”一室幽寂里,低沉黯哑的声音喃喃自语,伏在枕上的半老妇人,捂在脸上的指缝间,有泪意渗出:“我不能让你知道我的心意,否则……”
否则,他早不容她活在世间,早不容她留在公主身旁,早不容她蜇伏在国公府里。
悲哀能助长怨恨蓬勃,也能让人心生疲倦,宋嬷嬷最终在刻骨的思念与忌恨的双重折磨之下,陷入梦境。
但早年征战疆场、草木皆兵的经历,注定让她即使沉睡,也保持警醒。
梦境里,她感觉到一股凌厉的寒意。
与她今日在推开院门时察觉到的一模一样。
心中一凛,意识已醒。
黑暗之中,宋嬷嬷竭力抑制着呼息的平稳,稍稍张开眼睑,她清楚地看见榻前站着一个黑影,高大壮硕,手持缎带,无声逼近。
月色冷清,看不分明那缎带的色泽,黑影的面目更是笼罩在幽黯里。
冰冷的触觉绕在宋嬷嬷项上。
这时她的手臂已经蓄满了力道,仿若蛰伏已久的毒蛇猛然窜起,直袭黑影面门。
黑暗里发出短促地一声痛呼。
但那黑影却像是有所准备,提前仰了面颊,虽鼻子受了一击,但并没有伤及要害的眼睛。
利落地逃窜了出去。
宋嬷嬷哪里肯放过,厉喝一声,从榻上跃起,不及摘下墙上的鸳鸯剑,赤手空拳地追击出去,那黑影虽说壮硕,却极端灵活,跃墙而出,极快地消失在夜色深沉。
宋嬷嬷紧跟着跃墙而出,却终究是落后了一步,不及擒凶,虽心下不甘,更疑惑着究竟谁要置她于死地,又到底牵挂着孙子,没有再追,却在转身之时——
清冷的月色下,宋家院门前,屋檐下静静悬挂着一具女子已经僵硬的尸身。
——
命案又生,虽不是发生在国公府里,但到底涉及宋嬷嬷,并且还是闹得人心忐忑的那起连环凶杀,当夜就惊动了府衙,于是清晨,府后巷里居住的国公府奴婢,也陆续听闻了此事,秋月听得议论,却不知底细,连忙禀报了旖景,几个丫鬟面面相觑,都是心惊胆颤。
居然有人敢谋害宋嬷嬷……
旖景为了探得底细,当即去了远瑛堂,却见济济一堂。
原来今早许氏与利氏来问安,尚不及告辞,就听黄氏来禀报了这么一件悚人听闻的恶事。
在场的还有董音,她去年就险些遭了甄茉算计,成了连环凶案的被害之一,听说这事后,自然是心惊胆颤。
苏荇在她身边,一直体贴入微地安慰,长辈们眼瞧着这对新婚的小夫妻和谐恩爱,唇角都抿着笑,以致让一室气氛,丝毫未受“恶事”的恐怖笼罩。
董音渐渐回过味来,一张俏面涨得通红,颇有些坐立难安。
“太夫人,宋嬷嬷虽说犯了错,可到底还是咱们府的下人,这会子因牵涉了凶杀案,被传去府衙问话,若置之不问……”黄氏却没有心情关注儿子儿媳,斟词酌句地询问,一边留意着大长公主的神情。
利氏却发挥了一贯的多疑品质:“宋嬷嬷不会是贼喊捉贼吧?”
令得一屋子目瞪口呆。
旖景虽说也是满腹疑惑,不知这起凶手案为何涉及了宋嬷嬷,却并不认为她是凶手。
宋嬷嬷就算狠辣,却没有道理见人就杀,更不可能会把尸体吊在自家门口,再演一场贼喊捉贼,难道是那凶手因宋嬷嬷独居,才想下手?可为何还吊了具尸体在宋家门外?并且从前三个案子,都是发生在城郊乡野,这一次却是在闹市犯案,而且还是内城,紧邻着国公府与楚王府的地界!
旖景百思不得其解。
苏荇因见黄氏担忧,自告奋勇要去打听此事,大长公主也甚是关心,随口允了。
当苏荇去了一趟顺天府归来,众人才知道了其中的详细情况,那名死者家住在榕树街相邻的窄巷,却是个寡妇,并且没有子女,原本夫家还有婆婆在上,因着儿子过世,被女儿接去了养活,那寡妇就成了独居,她家也还有些薄产,生计不愁,被害者又是深居简出,并没有与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