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再许芳华-第2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报仇血恨,父亲,咱们只能暂时隐忍。”江月语重心长,这时再无肝肠寸断之态。
黄三爷原是睚眦必报之人,哪里能忍受这般“深仇大恨”无奈已经成了个废人,女儿又不愿为他出头,儿子更是个没用的阿斗,只知守在床前尽孝,压根不理会黄三爷那些“若是男儿血性,当替父手刃仇人”的疯话。
四郎正是得了建宁候的劝警——顺天府尚无定案,凶犯是谁更不可知,万不能冲动妄行。
三爷成日躺在床上叫嚣,性情比从前更暴戾十分,渐渐连三太太都不敢近身,只让两个姨娘榻前侍候。
过了些年,再遭接二连三的打击变故,眼见着再无望报仇雪恨,三爷最终含恨而亡于某个夏夜,据说临死前仍将秦右丞念念不忘,难以瞑目。

☆、第四百七十七章 如此“扭转”,未知祸福

黄三爷遭打瘫痪在床,自然会在锦阳京里引发一场议论,于是贵族们也都晓得了三爷这回巴结秦右丞是马屁拍在马脚上,为了讨秦右丞的好,哪知得罪了人家如夫人,男人们倒是多有同情——
“要说秦右丞也太纵容了些,多大件事,至于闹得这般收不了场,把人打瘫了。”
“这回可算是得罪了建宁候府。”
“秦家与卫国公府也是姻亲,总该有个交待吧。”
——以上多为勋贵,与秦相一党不合。
“交待什么,眼下无凭无据,一交待岂不成了此地无银,我看右丞往常也不是跋扈之人,这事想来或许真与他无关也不一定,再说候府那三爷,实在也太不成器了些,多大年纪,过个三两年就该抱孙子了,还跟那些年少轻狂的纨绔一般,不说这桩,有多少回为了那些蟋蟀斗鸡仗势强夺,也不知得罪了多少人,真真自找。”
——这当然是偏向秦相一党的言论。
众人擦亮眼睛坐壁上观,也只瞧见建宁候隔三差五就往顺天府去,卫国公也去过两回,顺天府尹卯足了劲儿走访调察,可一时难有定论,也就是五城兵马司因为这桩恶性案件加强了各处市坊的防察,候府与相府相安无事,无关之人自然也不会多事,渐渐也就平息了议论。
城防再怎么严瑾,也防不住有人埋伏打黑棍,总归是黄三爷就这运数,引人一叹罢了,甚至这一桩恶事连江月那桩“丑闻”都没有掩盖,内宅妇人们议论起来,那就更没个“是非分明”。
“难怪候府七娘是这品性,可不应了那句上梁不正下梁歪,有个这么不知收敛的父亲,听说三太太也是一昧软弱糊涂,还能教育出个大家闺秀来?也难怪虞二郎那桩婚事,多少名门都明白结不得,偏偏是候府三房上赶着去,急着三两月间就六礼告成,感情生怕将军府反悔。”
“要说来候府七娘待嫁闺阁时看着倒还乖巧,谁知道竟是装模作样。”
“你们没见着世子妃早就与她疏远了么,听说添妆都没去,世子妃历来待姐妹最是和睦的,自家就不说了,候府六娘与世子妃就是情同手足,再有王府里那两个女儿,与长嫂也都亲厚。”
“世子妃倒是义气,你们听说没,卓尚书那侄女,不是早年议论她命硬克死父母,婚事上一直艰难,尚书夫人也不当真尽心,这回天津卫安家到尚书府提亲,卓夫人问也不问就拒了人家,还是世子妃听说后暗下察访着,得知安家郎君才品出众……卓夫人立马就松了口,听说已经换了庚帖。”
“若非候府七娘太过跋扈,挑着回门礼挑唆得娘家去王府兴师问罪,世子妃能不替她转寰,候府到底还是世子妃外家呢,这么一闹,世子妃能不尴尬?就这样也没因此疏远候府,听说三爷这场事故,立即就去看望,若换成我,摊上这么一个惹是生非的妯娌指不定有多气恼,哪管她如何。”
“听说呀,黄三爷遭了这么大的罪,当女儿的还上赶着去四皇子府讨好陪罪,也难怪建宁候没那底气硬逼着顺天府尹扣人审问,养了这么个闺女,为着争风吃醋能挑唆娘家闹去夫家撑腰,亲爹挨了打她反而息事宁人,黄三爷真真好福气。”
“可不是,否则依着卫国公府与楚王府的眼下的威势,能让姻亲白白挨打致残,只别人自己都息事宁人了,又能有什么奈何。”
风言风语传到四皇子府,四殿下倒没觉得如何,提携黄三爷无非是因为黄陶的颜面,他压根就看不上三爷这人,又问了岳丈,晓得这事的确与秦家无关,黄三爷也不知得罪了谁,才遭到这么惨重的报复,既然建宁候府都没针对秦家,四殿下自然要装懵。
只秦妃却气恼不已,江月巴巴来讨好,她也没个好脸色,三两句话就将人打发,回了一趟娘家发了好大场火,责怪秦右丞这个父亲纵容妾室,竟包庇得妾室兄长如此跋扈,硬逼着父亲处置宠妾,自然无果,还受了秦相一番指责。
“事已至此,论是如何咱们都得择清,再者我也察问了一番,这事的确不是李家动的手,里头大有蹊跷,眼下卫国公府与建宁候府都没有当真追究,虞栋更是漠然置之,咱们反而闹腾起来才是授人以柄,你眼下是皇家的媳妇,四殿下又有大志,怎么这般不识大体。”
秦妃憋着一肚子火回了皇子府,倒是子若姑娘跟了过来劝慰:“这事原与姐姐无关,再说黄七娘都不追究,反而为三爷告罪,姐姐何必气恼。”
“我就是看不惯那李氏,一个商贾出身的妾室,父亲还容得她耀武扬威,母亲也处处维护,贤良得也太过了些,祖母早就气恨不已,祖父却还不以为然。”秦妃咬牙切齿。
“姐姐当真糊涂了?父亲院里的那些姨娘有几个本份,母亲若事事与她们计较还不得坏了贤名,这些年多亏有李氏挡在前头收拾那几个,母亲一点不用烦心,当然得维护李氏,就说这回的事,倘若不是李氏兄长听说后先下手为强,真让黄三爷给父亲置了房外室……那女子可是贱籍,一个妓子!监察院虽仍由祖父掌控着,御史言官也不是个个唯祖父命从,真让人拿了把柄弹劾父亲也是麻烦。”秦子若语重心长。
“难道把人打残了就不怕弹劾?”秦妃尚且没转过弯来。
秦子若长叹一声:“这事祖父与父亲细细察过了,的确不关李家的事,再有黄七娘一登门告罪,咱们立即将这事情张扬开去,大家也都明白黄三爷自己理亏,咱们清白无辜,否则黄七娘那般跋扈的人会息事宁人?有黄七娘这么一低头,候府还能如何,更休论卫国公府,阿景与七娘原就不睦,国公府哪会为黄三爷出头。”
又再提点秦妃:“姐姐尽管不喜苏氏姐妹,眼下也必须隐忍,怎么能反而与黄七娘当真交心?”
“她是个什么身份,连个诰命都没有,我怎么会与她交心,无非就是想利用她与苏五娘不睦……我就看不惯苏氏姐妹惺惺作态的模样,你放心,我没这么糊涂,表面上自然不会与苏氏姐妹争执,黄七娘可不正好是一枚棋子。”秦妃不以为然。
突地又说起自家祖母:“我打小在祖母跟前受教,就连你,十岁之前也是跟着祖母身边儿,祖父他这些年越发冷落祖母,我已经嫁了人,照顾不到,祖父一贯疼你,你可得为祖母多说些好话。”
一番絮絮叨叨,半点没留意子若姑娘的心不在焉。
子若可没秦妃这么孝顺,心里只有不以为然——那时年龄小,与姐姐陪着祖母身边,自幼就被祖母灌输了不少“高贵自傲”的理念,且以为自己有皇室血统,是公主的嫡亲孙女儿身份尊贵,从不将那些所谓贵女看在眼里,对苏氏更是怀恨,直到姐姐嫁给四皇子,行事多有不成体统之处,祖父才如梦初醒,及时让自己“疏远”祖母,好一番教导才扭转过来。
祖母还能算公主?眼下可不是前朝东明,江山早已改姓,哀帝无道,曾祖父才联合东明旧臣逼哀帝退位,那时虽也想过另立东明宗室为新君,无奈虞家早已成势兵逼城下,更有东明旧臣不少推崇虞氏,曾祖父只能选择“明主”。
秦怀愚当时已经娶妻,并且这位还是东明宗室女儿,被封公主,哀帝“自绝”东明国灭,虽是因国君无道,可女子无辜,又未犯七出,秦氏赫赫世家自然得爱惜声名,因此这位前朝公主就这么在秦家存活至今。
高祖宽仁,也没有计较这事。
不过秦太夫人因身份终究尴尬,自觉幽居内宅再不出席应酬,多年来早被各大贵族遗忘,偏偏她自己还记得“血统高贵”,又因多年幽闭的生活使得性情越发孤僻。
秦右丞是太夫人嫡出,也是秦相唯一的嫡子,故而秦妃幼时被太夫人留在跟前教养,秦相起初认为妻子终究是前朝宗室,孙女儿得她教养也还妥当,哪知秦妃会被这位前朝宗室教导得孤傲不群、多妒善嫉。
秦相悔之不迭,方才及时让秦子若远离那位自以为傲的前朝公主身边。
眼下秦太夫人卧病在床,眼看着就要不好,秦相也不曾去看望,连太医都没麻烦,只请了外头的大夫诊治,秦妃才为祖母打抱不平。
秦子若因着秦相“大力扭转”,对祖母早无孺慕之情,早不记她祖母就算性情孤傲太过,可她的琴棋书画、才学修养全靠祖母悉心传授,否则她也没有这般“心智计谋”。
子若姑娘眼下满腹计较的都是甄、邢两家,原来她也听说了皇后欲从两家闺秀中另择太子妃一事,自是不望太子重获两家之势,与她的姐夫四皇子作对。
才一回府,不提卧病在床的祖母半句,只追问着祖父那两家如何。
秦相自从“扭转”过来子若的性情,倒觉得这孙女儿冰雪聪明颇有见地,值得培养,将来说不定能为秦家关键助益,一些事情也爱与子若商议。
“眼下宫里虽还没有动静,可紧跟着就是新岁、元宵,想来皇后也会借机让甄、邢二女入宫考较评择,若到那时……再有什么变故就太明显,未必不让皇后生疑。”秦子若不无忧虑。
秦相抚着长至胸前的美髯,十分满意孙女儿的警敏:“这事或许咱们置之不顾,甄夫人自己也会生出变故来,这些时日她与邢家频频走动,应是筹谋着什么事情。”
秦子若微卷唇角:“看来正如孙女儿所料,甄夫人因着与甄府二房不合,会忌防甄家女儿当选。”
“若在这关头闹出什么丑闻,必会触怒龙颜。”秦相满意颔首。
秦子若笑容更加明丽:“可若不闹出丑闻,甄夫人怎敢担保甄家女落选?”
相比秦相府的耳聪目明,卓家与韦家就显得实在闭明塞聪,直到这时,两家尚不知天家对太子妃一事已有意动,诚然,韦夫人明白女儿早被太医断定子嗣艰难,又多年无宠,是根本不抱希望,也谨慎得没有打听这事,可卓夫人却满怀期望,对卓妃诸多叮嘱。
“太子重情,自从甄氏被废一直颓丧不已,在这当头,你更要以贤良为重,要对太子多加劝谏,落在太后与皇后眼里,也是深明大体。”
卓妃得教,一门心思地“贤良”,但凡打听得太子又在借酒浇愁,立即闻风而至,苦口婆心劝导着太子莫要沉缅伤怀,眼看新制将行,朝中多事,当为君父分忧。
以致太子一看她就窝火,这回终于忍不住让内侍赶了卓妃出来,卓妃尚且跪在殿前哀哀哭劝,以示“贤良”。
太子不胜其烦,大冷的天干脆去了一处四面透风的凉亭饮酒,以避清静。
却又有韦妃闻言来劝,太子怒极摔酒:“难道这东宫就没个安静地!”
韦妃带笑说道:“实在是天气寒凉,太子在这凉亭里饮酒难道不觉风冷?妾晓得殿下是因为挂念甄姐姐……”跟着又淌泪,怀念起甄氏的多少好处,总算让太子息了怒火,渐渐两双泪眼互顾。
韦妃恃机又邀太子去自己的寝殿,说道要与太子举盏共饮,不醉不休。
太子好容易得了个“支持”者,他这段时间实在被三皇子与卓妃劝谏得烦躁不已,顿觉韦妃贴心达意,也就没有拒绝。
这一晚多年无宠的韦妃“咸鱼翻身”,与“痛失爱妃”的太子互诉衷肠,居然让太子留宿床榻,不过众人皆不以为意,韦妃子嗣艰难,就这一桩,已经让她丧失竞争太子妃的资格。
却在数日之后,甄家果然就爆发出一件丑闻。

☆、第四百七十八章 蛮横甄母,总算报应

——邢氏果然没让朕失望!
当天子获禀甄家再生丑闻,没忍住当着虞沨与苏轹两个重臣的面,冷笑给了一句评价。
天子口中的邢氏当然就是甄夫人。
两个阁部面面相觑,心情未免沉重。
天子这句摁捺已久的话一出口,无疑说明他早没了为太子争取甄、邢两家势力的打算,削弱储君之势,即使还不至立即废储,可天子无疑已经动了念头。
虞沨尚且不知,在关睢苑里,旖景也正接见一位突然的访客,说的正是甄家这桩丑闻。
来者是甄南顾之妻廖氏阿晴。
“实在让人难以启齿。”阿晴长长一叹:“我也不瞒世子妃,原本皇后有所意会,欲在甄、邢两家女儿里择选太了妃,家人才觉如释重负,眼下年岁合适的也就只有二叔嫡出的六妹妹,性情才学俱佳……总归前不久才出了废妃的事,祖母出于谨慎,应酬尽都婉拒了,就怕再出意外引人非议。”
却不想甄六娘闭门不出,又有横祸临头。
“婆母有个侄子,就是邢家二舅舅的嫡子,因与三弟交好,与甄府常有来往,前日三弟生辰,邢家几个表弟过来,自然也没有拒之门外的理儿,哪知二舅舅家这位喝多了酒,原是歇在三弟书房,后来也不知怎么就进了内宅,事后一问,门房且以为他是要进来婆母跟前问安,也不好阻止,常来常往惯了的,表弟又不让人跟着,下人不敢冲撞。”
结果邢表弟“不知怎么”就闯进了花苑里的一处赏雪的暖阁,又“不知怎么”就和甄六娘睡在了一起,偏偏甄三郎几个撤了宴,一见书房没了人,找进内宅,才知邢表弟不知所踪,闹腾起来,总算被仆妇们找到,却是“捉奸在床”。
“六妹妹那时尚还昏睡不醒,祖母闻讯而来,气急泼了她一碗冷茶……六妹妹自然连喊冤枉,表弟却一口咬定他与六妹妹早有私相授受……六妹妹身边两个大丫鬟,也都说是六妹妹坚持在暖阁里画梅,把她们打发出去,说是不想让人搅扰……可巧二婶这些时候肠胃不适,卧病在床,故而也不知究竟……六妹妹当然声称是被两个丫鬟撺掇着到园子里赏梅,又被撺掇着画了幅梅景,后来不知怎么就没了知觉……”
旖景揉了揉眉头,甄夫人手段当真粗蛮,不过事已至此,就算甄六娘被证明无辜,这声名也算毁了。
就算事情没有张扬开来,可甄府这么多仆妇耳闻目睹,甄家无论如何也不敢让甄六娘在待选太子妃。
果然就听阿晴说道:“祖母哪能不知是婆母的手段,气得险些没有昏厥,把那两个丫鬟乱棍打死,又勒令下人禁言,可终究不敢隐瞒不报,当什么事都没发生……只好答应让六妹妹嫁去邢家……六妹妹听说后投缳自尽,幸亏我早得了二郎嘱咐,一直留意着,把人救了下来,唉,实在没想到,婆母竟会这般狠辣。”
正常人有谁会想到甄夫人会把事情做得这般粗野蛮横,并不是密不透风的阴谋,打的无非是生米煮成熟饭的主意,仗着娘家是勋贵,甄家只能吃这个哑巴亏。
“事已至此,祖母只担心宫里实在无法交待,想着二郎与世子交好,迫着我走这一遭,是想求世子妃去太后皇后跟前转寰。”阿晴不无为难。
到底是天家先开了。,甄六娘是“待选之身”闹出了这样的丑闻,岂非当面给了天家一个耳光。
甄夫人是魔怔了,可笑的是邢家也随同一起疯魔,为了权势二字,非但视礼法为无物,全不顾血缘亲情、家族体统。
不过倘若天子尚且没有易储的念头,这事的确会睁眼闭眼,让甄夫人与邢家趁愿。
一个女儿的好歹,在家族荣辱面前,轻如浮萍。
甄夫人如此胆大妄为,也是认为太子之位仍然稳如泰山,而甄家为了阖族利益,不敢与邢家撕破脸皮。
待选之事尚未公开,甄、邢两家女儿尚未奉诏入宫,不过少数人知道其中隐情,甄夫人以为这般,圣上就算为顾全天家颜面也不会追究。
她独独没有算到天子本是故布疑阵,这场丑闻,果然是让天子趁愿。
如此,就算天子弃了甄、邢两家,而是在卓、韦两个侧妃中择一,皇后与多数臣子也不疑天子有易储之心。
而甄夫人更没料到,她的诸多行为已经落入秦相眼中,原本认为不会张扬的事,须臾间传得满城风雨。
阿晴才刚告辞,旖景竟从秋月的口里又听了一回甄六娘与邢表弟在府中私会,被人捉奸在床的新闻!
却是各府仆妇都听说了风传。
丑闻一经张扬,甄六娘固然声名狼籍,与之“私通”的邢家也难保清白,如此一来,甄、邢两家注定落选,天子的意图更稀少有人洞悉。
秦相自然也明白太子没了甄、邢两家助力,或许会从别的名门望族择妃,又开始筹谋,该怎么助卓家一臂之力,让卓妃“扶正”。
这倒不是秦相打算笼络卓家,无非是认为卓家早成了太子助力,卓妃不管是侧妃还是太子妃都无礙争权夺势。
但卓妃一被“扶正”太子自然失了通过联姻笼络其他权贵的机会。
而旖景与虞沨商议之后,次日也递了牌子入宫,替甄家转寰。
毕竟这事一生,天家若是不肯宽恕,甄六娘只能落得个“暴病”身亡收场,甄二郎虽厌恶嫡母,可是对甄老夫人却十分孝顺,自是不愿眼看着堂妹因而不幸,让老夫人伤怀。
虽无可奈何下不得不与邢家联姻,到底人还活着,也算有个归宿,总比含冤而亡要好。
太后也不想为难无辜,只对甄夫人十分不满,交待旖景:“你代哀家看望甄老夫人,就说晓得她的难处,当祖母的,有谁不心疼亲孙女儿,这事传得沸沸扬扬,甄家更该出面澄清,以哀家看来,六娘也是大家闺秀,绝不会做出这等丑事,邢家是甄家姻亲,小儿女们交厚是有的,都是下人们妄加揣测……邢氏不是掌着中馈么,怎能纵容仆妇造谣,伤及自家家风不说,还连累了娘家,我看也是邢老夫人当年纵容太过,也难怪如此,刑老夫人出身商贾,本就不知该怎么教女。”
旖景一一记下太后的话,遂去甄府转告老夫人不提。
甄老夫人旋即雷厉风行,罚了甄夫人禁足,又将甄府“造谣生事”之仆妇严责处治,再让二儿媳妇去邢家商量姻缘一事,顺便提了提太后的话。
甄夫人的长兄尚且有些迟疑,哪知皇后立即诏了邢夫人入宫,一番痛斥。
“甄莲姐妹心狠手辣,都是邢氏教女无方,且以为经甄莲被废一事她能有所悔悟,哪知竟愚昧到这个地步!圣上已知邢氏谋害亲族,还有你邢家……”皇后怨怒不已:“家风败坏,养了邢氏这么一个毒妇,子孙也不成器,竟敢行坏人名誉之事,此等人家出来的女儿,还想妄想太子妃!”
邢夫人如雷轰顶,才知事情竟然无从转寰,更恨甄夫人。
起初甄夫人提说这计谋,她就觉得大不妥当,无奈甄夫人说服了夫君,邢夫人多少又有些私心,希望自己的女儿能当选,也就没有坚决反对。
机关算计,只落得皇后一句家风败坏。
甄老夫人又亲自登门,商量两家再度联姻之事是一方面,另外也是为了甄夫人的处置。
显然经此一遭,天家已经深恨邢氏。
邢老夫人早已过世,再无“慈母”维护,邢大舅深惧天家迁怒,哪还顾及妹妹。
更别说邢夫人一番火上浇油。
甄夫人从此禁足佛堂,挨过了大半年,就“病重不治”。
天子被甄、邢两家丑闻“气”得狠了些,皇后也不敢立即再提太子妃一事,多数贵族尚不知这场丑闻之后事涉天家,大多只作茶余饭后的闲谈。
远庆七年的新岁,也终于在许多是非纷扰中如期而至。
正月初一,卫国公府遣人报喜,利氏于清早顺利产下男婴。
“洗三”礼时旖景与老王妃一同去国公府贺喜,自然与二娘、四娘遇见,旖景忙问雪雁的事,二娘喜上眉梢:“那丫鬟果然是个明智的,晓得在我手头吃不到好果子,不敢耍奸,倒是四郎为此伤感了一场,见她心意已定咬牙不肯为妾,也没多说什么,反而求我给她找个稳当人,我也说到做到,就按五妹妹当日的提议,让人在庄子里打听……都安排妥当了,就是四郎这段日子不消停,总有那些所谓知己约他出去听曲,因着雪雁变心,他也烦闷,不过五妹妹既说世子愿意出面,我也再不担心,就等着他改邪归正。”
姐妹俩也都听说了江月闹的那场风波,二娘逮着旖景追问,考虑到二娘大大咧咧又是爆碳一样的性情,旖景只用“官方〖言〗论”应付,便连二娘都觉得悚人听闻:“我已经算跋扈了,哪知阿月有过之无不及,不过她那法子也太蠢了些,连我都晓得新妇必须隐忍,她倒好,趁着回门礼闹事。”
四娘不比外人,能不知江月的性情,当然晓得事有蹊跷,不过当着她家二姐的面不好追问。
一时旖辰与苏涟也回了娘家,过来看望利氏,二娘抱了弟弟出来显摆,完全不知含蓄:“小姑姑别和我抢,你已经有了骁骁,等我多沾沾母亲的喜气,来年也生个大胖小子。”
倒是让济济一堂人微有一怔,方才轰堂大笑出来,尤其是几个尚且待嫁闺阁的,反而红了脸。
四娘瞧见苏涟一把扯了旖景到暖阁,连忙跟了上前,果然就听小姑姑是在问江月的事儿。
旖景这回再无隐瞒,也不讳言虞栋一家的不怀好意,及她与世子联手挖的这个坑。
苏涟听得直磨牙:“虞栋一家固然可恨,江月更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