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再许芳华-第2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是说这时尚无圣断。
“事涉二叔一事尚未外传,庆亲王得了警言,应当也不敢张扬,昨晚圣上处死了两名诏狱内侍,应当就是皇后耳目。”
到了这个地步,皇帝尚还不忘借机清除皇后耳目,皇后想必也是急了,她如此信任的三皇子竟然在背后捅刀,当然恨不能将人碎尸万断,刺杀储君等同谋逆,皇后哪能放过三皇子,一时激愤,就暴露了诏狱中的耳目。
“以我推测,圣上仍想庇护三殿下。”虞沨又说。
旖景轻轻一叹:“可怜圣上一片慈心,竟被人置之不顾。”
“皇后不会放过三皇子,我怀疑,其实是三皇子有意要将这事泄露给皇后,诏狱那两名内侍说不定是冤死。”虞沨说道。
“那人究竟要干什么!”旖景觉得自己脑子里完全蒙了浆糊。
“我也很疑惑,他这回是有意要使事漏,论来,已经料到那几个指挥死士者会落天子手中,何苦还利用二叔。”虞沨也是一筹莫展:“我等着看三皇子下一步棋。”
旖景这才想起那个突然到访的不速之客,连忙告诉了虞沨。
“西南苗家?”虞沨也很是孤疑:“这不可能,三太爷那边我盯得紧密,苗家人不可能堂而皇之登门我竟不知。”
便来不及梳洗小憩,立即就去了前院见客。
来者却是苗石陌,虞沨自然不识。
听他自报家门:“在下是奉三殿下之命……世子当日所欠人情,到了时机偿还了。”
☆、第五百七十一章 掩盖真相,仍期回头
外书房东壁的大窗向往敞开,清晨刚刚露出云层的阳光穿过花叶扶疏,浅浅越过窗楣,那光影还不及乌青砖面,平平地照亮窗口一尺的浮尘轻舞。
屋子中间一排文人宴友的画屏前,设着一案两张玫瑰椅,虞沨靠左而坐,当闻苗石陌是三皇子遣来,似乎才把视线正式落在面前中年男子身上,推测着三十余年前,谢三太爷带兵清剿云贵邪教时,他或许才至幼学之年,究竟是怎么逃过了那场血腥屠杀。
“在下父祖皆死于苗家内斗,东明末年,在下便随姑母流落西梁。”像是料得世子会有此孤疑,苗石陌解释一句,他这时略躬着腰身,态度维护适当的恭敬。
虞沨置于扶柄的手指轻轻一动,这才说了句“请座”。
一旁的婢女呈上茶水,就在世子的注视下缓缓退出书房。
宁静的清晨,一时只有屋外南风卷过花叶的碎响。
虞沨没有去端茶盏,只是看着一旁面色凝肃的访客,沉默着。
这个时间也不太长,可已经让苗石陌搁置膝头的手掌渐渐被汗意浸湿。
“我能答应的是,竭力保三殿下平安无事回京,不会受到追究。”
这话却让苗石陌攸而举眸,手掌不由自主地一握。
虞沨目光轻轻一扫他的情态,就明白这不是他的来意,想当然,也一定不是。
便听苗石陌说道:“殿下让在下转告,以为他之所行,世子当比常人更了解才是,楚王妃当年也是被人谋害,难道世子甘心为了权势二字放弃为母复仇,容那凶手锦衣玉食只不得自由?”
三皇子这是料到旖景必然会将宛妃真实死因告之虞沨。
果然,这出布局早已构成,虞沨却没想到,三皇子的后着会应在他的身上。
“三殿下现在何处?是否依然藏身锦阳。”世子淡淡地问。
“这不可能。”苗石陌先是毫不犹豫,转瞬却又有些不敢肯定起来:“留在京都实在危险,三殿下……不至以身犯险。”
虞沨收回度量的目光,眼角微微咪起,他看出来了,苗石陌并非善于攻心,他今日一言一行,显然都是由三皇子授意,那疯子是否潜伏京都还不好说,确定的是,即使他还在此,苗石陌也不明真相。
“以我看来,三殿下要复仇并非难事,当大权得握,想要皇后母子性命有谁能够阻止。”虞沨又说。
“殿下自有不愿屈丛的情由。”苗石陌几乎是应声反驳,他想到主人临行前的交待,称世子也许不会轻易允可,那么,他当如是劝说——
“殿下让在下转告,就算世子不记当日所诺,也当念在殿下眼前送上的大礼……镇国将军虞栋,他的性命,是殿下供手相送,世子应当明白殿下既早生别意,把虞栋牵涉进来实属多此一举。”苗石陌有些紧张地复述了一遍三皇子临行叮嘱。
三皇子既有意使事情败漏,当然不会在意落下活口,虞栋完全没有利用之处。
见虞沨仍然不置可否,苗石陌越发焦急,把三皇子最后的交待也脱口而出:“世子,殿下情知您忠于帝君,也让在下转告一句劝言,君心莫测,世子还当有所保留才是明智之举……事到如今,太子已是废人,殿下决对不会放过皇后,储位空悬,圣意两难,只要世子助三殿下达成所愿,福王未必没有问鼎九五的机会,相比秦、陈两家,圣上势必更加信任苏、楚两府。”
天子早定易储之心,属意让三皇子继承帝位,哪知他忽然摞挑子不干,储位归属又成了悬而未决,四皇子无疑成了权势最盛“众望所归”,唯有卫国公与楚王两府能够与其抗衡。
若两府联袂支持福王,未必没有胜算,将来要行军制改革必然要使君臣一心,天子不能将帝位传给最为属意的皇子,不是没有可能选择亲信外戚能够竭力辅佐之人。
四皇子一旦得位,必不会弃秦、陈而重苏、楚;七皇子为梁昭仪所出,不堪大用,与皇后一族关系密切,天子多半不会属意于他;其余皇子各有母族,天子也不放心将权柄移交,未免将来新君为外戚固势,而使朝争政斗不断,不利官制改革,更不利将来改革军制的大方针。
没了三皇子,福王也许真能争取圣心偏重。
更加激烈的储位争夺已经迫在眉睫,已经不由人主观意志。
“殿下倒是费心。”虞沨微带讽刺地一笑,又睨了一眼苗石陌:“三皇子一口气数出这么多我亏欠的人情,又特意让你转告,应是还有意图的吧,你有所求?”
苗石陌长身起立,上前两步,却一掀袍裾忽然跪地:“在下只有一请,若世子大仇得报,望能让在下亲手将杀父仇人碎尸万断。”
“我答应你。”虞沨这才端了茶盏,显然送客之意。
苗家毒术防不胜防,家里收着这么一个隐患可非善事,并且苗石陌是三皇子的亲信,虞沨可没信心收服他为己所用,还是敬而远之为好,免得再徒生祸患。
待回关睢苑,见旖景忧心忡忡又满面关注,虞沨稍有犹豫后,还是将与苗石陌那番谈话告诉了妻子,其实苗石陌并没明言三皇子究竟想让虞沨怎么还那个人情,而显然虞沨已经有所笃定,三皇子似乎也想到并不需明言,故而苗石陌就没有多嘴。
而就连旖景,显然心里也有认定,不由分说地说道:“这话让我去说,你只作毫不知情。”
显然,是担心虞沨会因此与天子之间生隙。
“圣上若真要怪罪咱们隐瞒此事,就算我不出面,你我夫妻一体,难道就能独善其身?”虞沨温文一笑,将旖景搂入怀中:“别担心,圣上早有偏向之情,有意替三皇子掩盖罪证,我这一进言,道破三皇子之苦衷,正是遂了圣心。”
见旖景还有担忧,虞沨轻吻了一下她的耳畔:“旖景,接下来更有风云莫测,也许我不能分心,你答应我,当我不在身边时要好好保护自己,从今日始,我就让大小李婶住进关睢苑,不离你身侧寸步,在确定三皇子离国之前,千万要留在王府切莫外出,只有你平安无事,我才无后顾之忧。”
眼下三皇子意向已明,他不会留在大隆,虞沨担心的是这疯子即使是因为宛妃之故,其中也有对旖景的执念,若是在大隆,即使三皇子有朝一日成了九五之尊,也不能枉顾礼法强占宗室之妇,倘若逼迫太紧,虞沨大可拿出圣上赐旨赴藩,手握楚州驻军,也能掣肘皇权,足以自保。
可这疯子若将旖景掳去西梁……
旖景显然也想到了这层可能,她并不认为三皇子真是对她倾慕不改、欲罢不能,不过是因为求而不得的不甘,那妖孽竟然有置帝位不顾一昧以自身方式复仇的疯狂固执,实难想像他会因为那份不甘做出多少疯魔之事。
“我只知道大小李婶是姐妹,夫君是王府亲兵,似乎一直没细问过她们的出身。”当丫鬟们准备早膳的间歇,旖景问道。
“两个李婶之父是祖父的旧部,曾随祖父征战沙场,实为忠心耿耿,可惜前些年因病去世……她们所嫁亲兵也是两兄弟,姓肖,其父也为祖父旧部,现下仍在楚州。”虞沨简单解释。
旖景微微颔首,难怪大小李婶有那般身手,原来她们的父亲也是楚王旧部,两家人看来确是对楚王一系忠心耿耿。
用过早膳之后,见虞沨并没有休息的意思,反而更换了一套出门的衣衫,旖景劝说道:“也不急在一时,圣上昨晚犯了气喘,应当不会这么快诏见,你也睡一阵儿吧。”
“我得去一趟清平庵。”
“是去见净平尼师?”
虞沨微微颔首:“她是当年宛妃一事之见证,备不准圣上随时诏见。”
世子这一去,直到下昼还不见返回,原来是刚刚接来净平,一行车與才到祟正坊,竟与宫中内侍车马遇个正着,原来是天子诏见。
虞沨干脆让净平随同入了皇城,让她在正阳门候见,自己先跟着内侍入宫,天子却并不在乾明宫,而是暂歇于阑珊处。
一日之间,天子已难掩病容,甚至不能坐起,斜靠在罗汗床上的明黄锦缎引枕,还不及说话,先就一阵急咳,眉心浮现青乌,嘴唇苍白毫无血色。
“陛下,还当以龙体为重。”虞沨叩礼下去,心情很沉重,三皇子这任性之举,显然对天子是莫大打击。
“免礼,远扬,坐近一些。”天子摆了摆手,阻止欲上前来替他抚背平喘的内侍总管詹公公,示意他领着众人退出暖阁,微微颤抖的指尖,示意向左侧挨得极近的一张紫檀圈椅。
昨日濯缨园事发,先前不明所以的天子当即诏楚王父子与苏轹内见,着令卫国公戒严京都,务必察明刺杀储君之罪大恶极。
直到晚间,虞栋落网,天子亲审,竟知始作俑者是他寄以厚望的三皇子,险些没有当即喷出一口鲜血。
正迟疑着是否应当与几个信臣交底商议对策,哪知皇后就先得了风声,素衣去钗跪于乾明宫前,叩请天子严惩等同谋逆的罪人三皇子。
好在乾明宫只有几个信臣与亲信内侍,此事才得以暂时按下,不至张扬。
而这时,虞沨却并没应令而起告座,仍然跪在地上:“圣上,臣有上禀,望准。”
天子又是一阵急咳,好一歇才停住,微微坐正了身,只举了举手示意允准。
“恕臣妄加揣测,此回太子遇刺,皇后指证之言实为空穴来风并非无因,臣以为,三殿下的确怀有动机。”
天子重重蹙眉:“怎么说?”
“是因当年宛妃之薨并非病逝,三殿下早知真相,故而,早对皇后母子怀恨。”
“你说什么?”天子一把握紧扶柄:“朕并不曾隐瞒三郎宛妃当实非病逝,而是因为北原佃作……与皇后有何关联!”
“圣上容禀。”虞沨语音沉重:“三殿下天姿聪颖,实为早智……宛妃薨逝时殿下虽才过周岁,却是亲眼目睹……”便将事情始末仔细道来,虞沨微一匍匐:“当日殿下因为一时激愤,逼迫净平尼师亲口承认真相,净平尼师眼下正在候命,圣上可诏见证实。”
暖阁之内却忽而陷入了沉静,虞沨垂眸,没有看见天子浮于面上的沉肃渐渐缓解,转而是哀痛与凄凉。
长至一刻,世子才听惨然一笑。
“朕总算明白,他为何要这么做,一定要致太子于死地!”天子重重喘息,摇头苦笑时,双目已含湿红:“报应,是朕的报应,早知如此,就不该……三郎,他终究是怨恨着朕……”又是猛地一阵急咳,天子面色越显苍白。
虞沨不及细细体察天子话中之意,这才起身,掺扶着坐立不稳的天子,轻轻抚背安慰:“圣上……”话不及出口,手臂却被天子一把握紧:“朕,不能再对不住他们母子,否则……当入黄泉,怎堪面对……远扬,此事不能张扬,决不能,让三郎背负罪名,否则即使西梁,也不容他……朕现下所言,你要听好,此事,只能交由你。”
天子闭目一阵,好不易才平息了情绪,就这么紧握着虞沨的手臂,说了好一歇话。
“定要让此事就此平息,刺杀太子为北原奸细之谋。”天子最终说道。
虞沨明白天子这时仍未放弃三皇子,还期望着他能“回头是岸”,不由暗暗叹息,当见天子满面病弱,终于还是不忍,只抱揖说道:“臣谨遵圣令。”
☆、第五百七十二章 恩怨勾消,清算开始
西郊别宫受数百刺客袭击,名声会作为内应欲行刺太子一事自然不能隐瞒,事发当日,已引京都人言沸腾,纷纷猜测胆大妄为欲刺储君之罪大恶极究竟何人。
春红明媚的季节,暖阳曛和,碧空如洗的背后,那场酝酿多时的风暴却已经渐显狰狞。
即使平民百姓,也是人人自危,生怕此事会引来一场血腥杀戳。
圣上下令让内阁学士、楚王世子虞沨“察明”太子遇刺案。
对于最终结果,天子早有示意——是北原佃作买通西山统领,欲刺杀太子,嫁祸皇子,引大隆内乱。
四皇子得了“密报”,几个指挥刺客围宫的活口一一被捕,这事情隐瞒不住。
可必须把虞栋择清,因为倘若说北原佃作竟能买通大隆宗室行凶,实在匪夷所思,虞栋一旦因此获罪,不免让人猜疑,背后真凶实为觎觑储位的皇子,决非北原人这般简单。
皇族内部祸起萧墙实非罕见之事,可历朝历代,天家无不遮遮掩掩,若非万不得已,不会自曝其丑。
不过虞栋必死,因为天子决不会放任他这个活口有万一的机会,指证三皇子才是真凶。
虞沨虽然领命,要将太子遇刺一案往这个方向“审察”,可他实在不以为真相能隐瞒不露,三皇子毫发无损,并且依然会从建昌返回,待太子被废后,顺利继承帝位。
四皇子明知三皇子是刺储真凶,岂能容他全身而退?
还有皇后,也不会眼睁睁地看着太子被废,逆贼成为新储。
就连三皇子本身,也不愿折腾一番后,再回到原先的轨迹。
虞沨以为,圣上是注定是要失望的,也许圣上早有预料,却还不放弃最后的努力。
不过无论如何,总算是到了将虞栋当年毒杀楚王妃的罪行公之于众的时候。
虞沨这日找来古秋月,示意他可以把万两白银借给虞湘。
而与此同时,世子雷厉风行地审明了太子遇刺案,天子将结果公之于众,诸多涉案之西山兵卫获捕入狱,推出宣武门斩首。
菜市口血流成河,让围观百姓心惊胆颤。
而宫廷之内,好些妃嫔也已感觉此事非同小可,虽然大多数并不确定皇后已被禁足——天子为了控制事态,只称皇后因为太子险遭不测大为惊惧,以致病倒,着诸位妃嫔不得叨扰,后宫之事,暂交太后统管,德妃协理。
先不说皇后如何,陈贵妃就是满腹不甘,皇后之下,唯她最尊,圣上却让德妃凌驾于上。
更不论野心勃勃的四皇子,楚心积虑要借此时机先除三皇子这个劲敌,哪甘眼见功成,却被圣上以这样一个结果盖棺定论。
子若姑娘十分敏锐,提醒四皇子:“看来咱们还是轻视了三殿下,他似乎……甚得圣意,这时太子倒不足为惧,一定要将三皇子逼于绝路,以小女子看来……可用人言舆论,再有皇后卧病实在蹊跷,应是已经有所听闻,必不甘放过三皇子,殿下可劝太子去坤仁宫探望,说不定不需殿下出手,皇后先就有所动作。”
皇后既是卧病,即使旁人不能叨扰,太子探望生母尽孝,必然不会遭拒。
而太子才是真正的受惊不浅,这时病卧东宫。
事发当日,他在听鹂馆,哪会预料将有一场恶事,才赏了一场好戏,见单瑛连的扮相果然“美若天仙”,太子惊赞不已,一边下令重赏诸位戏子,一边邀请单瑛连入席,亲赐美酒。
正就近听着那戏子凄凄婉婉一段唱词“朝思念,暮思念,今日得团圆,这团圆,教人忒难堪,这团圆,教人好羞惭……”
太子一边听唱,一边品酒,酒入愁肠,引无数怅惘,正欲罢不能,神思恍惚,就忽听人禀刺客袭宫,席上气氛登即紧张起来。
那时孔俊已经烂醉,被黄陶摇醒,眼里朦胧,坐立不稳,话都听不全,更休论定策。
太子当即决断,令宫卫严防抵御,着人传讯给就近的西山卫来援。
黄陶还宽慰道有宫卫抵御,当禁军赶来,刺客必不会得逞。
哪知刚刚还恭顺持礼的“单美人”忽然发难,也不知从哪里抽出一面利匕当胸袭来。
与此同时,几个戏子竟不约而同突袭亲兵!
原来是“楚霸王”听闻剧变却不见“内应”发作,替他们抢下兵器,摁捺不住先示意同伙动手。
太子被这变故惊得有若石雕,多得黄陶反应灵敏,飞身一挡的同时,推开那刺客,高声下令护卫太子。
太子被亲兵围护着退出险境时,亲眼看到单瑛连手臂一横,狠辣果断地割开了醉眼朦胧的表哥孔俊脖子上的血管,与此同时,黄陶的长剑也准确将单瑛连穿心而过。
太子几乎是全身瘫软着被人扶去了安全之境。
现在回想当日,太子仍旧胆颤心惊。
眼看着最大疑凶四皇子装模作样的来探望,太子恨得咬牙,几乎摁捺不住质问。
他是不信北原人竟能如此猖獗。
不过太子还是隐忍住了,表演了一番兄友弟恭,听闻母后卧病,这才醒悟过来已经数日,母后竟未来关怀。
四皇子心满意足地目送着太子“强撑病体”去慰问皇后,阴冷满布唇角。
当皇后听说皇帝竟以北原人是真凶了断此案,忍无可忍地再度掀了案几,那气势汹汹的模样哪有半点病态,倒是太子的面目苍白显得弱不经风。
“上当了,咱们统统踏入那孽种布下的陷井!”皇后这几日被禁足宫苑,早已把一应事情琢磨了不下百遍,这时更加笃定:“你那父皇,终究还是记着尸骨已冷的贱人!这些年来,我竟一直被他蒙蔽!他是早有易储之心,早有易储之心!三郎那孽种!罪同谋逆,圣上却还替他遮掩!什么北原细作,北原佃作能有此等本事,竟能收买我大隆禁军统领与宗室窝藏罪逆!”
太子大惊失色:“母后,三弟他可不是这样的人,您为何疑他?这事分明是老四狼子野心……”
皇后张口讷舌,望着亲生儿子好一阵呆怔。
却放弃了点醒太子,一手揉着额头,眼中尽是狠绝:“决不能束手待毙,本宫是皇后,你是大隆嫡长,帝位非你莫属,决不能让那贱人的孽种得逞!太子,听好母后之言,交待东宫张内侍,让他立即传信给你二叔三叔,遣人去建昌府,使那孽种服诛,让他们把孽种刺杀储君之罪名张扬开去!”
这时已经别无他策,必须果断对付圣上的有心包庇,否则难保储位,直让那孽种如愿,他们母子只有一死!
必须孤注一掷,将事闹开,太后也不会坐视不顾!
皇后紧紧咬牙,那蓄得修长的蔻甲,随着握拳折断于掌心。
又说小谢氏,自打闻知濯缨园事变,起初还未上心,直到那晚虞栋彻夜未归,找人一打听,才知被诏入宫,却没打听出来是因何故。
小谢氏心怀忐忑,立即去了楚王府,恳求老王妃出面,或者是让楚王父子打听打听,究竟出了何事。
老王妃压根不想插手,却耐不住小谢氏哭哭啼啼,这才用旖景交待的说辞应付:“不消你来哭诉,二爷到底是王爷的骨肉,我能不关心?再说王爷与沨儿也不会置之不顾,早打听着了,太子遇刺,西山卫诸位统领率先去援,圣上留他们在宫内,也是为了彻察此案,等察明,自然会许人出宫。”
小谢氏就这么被打发了回去,到底还是不放心,又让虞洲去打听。
虞洲哪有什么本事,出去转了一圈儿,照样用老王妃的话应付小谢氏,他根本就没上心。
虞栋得了三皇子“为保事秘,除不得已,不可外传”的嘱咐,又兼也明白这事关系重大,不是没有风险,可他面临的情况是,若不紧紧靠着三皇子这座大山,夺爵无疑空谈,他怎能甘心?尽管冒着风险,也只能孤注一掷,不过是窝藏几个活口,又不是让他去刺杀太子,风险到底还不算大。
可虞栋为保儿子不受牵连,也瞒着这事,当日还让虞洲与他一同去了密训,并没插手窝藏一事。
虞洲压根不知他爹竟然犯下滔天大罪,也不及料就要大祸临头,尚且安心得很,只用虚辞安慰生母。
直到西山卫五员统领与近百部卒获斩!
虞洲这才醒悟过来事情非同小可,开始慌张起来,却也没有半点门路,只好蛊惑着小谢氏再次来王府哭闹,恳求老王妃让楚王出面,问得一个准信。
这日小谢氏大清早就闹上了门,扑在老王妃膝下哀哀哭求:“母亲,媳妇知道从前做了许多错事,不该因为周转不开,就把盘算打在王府物用上,媳妇已经知错,也赔补了损失,都是一家人,难道大伯与沨儿竟真能这般忍心……今日媳妇定要得个准讯,知道二爷是否安好。”
老王妃不胜其扰,正在犯难。
哪知小谢氏带来的侍婢就慌里慌张地入内,满面的泪痕,心惊胆颤着好容易才把一句话结结巴巴地说完整:“夫人……出了大事……大郎他……还有大娘子……竟然……午膳没用完……竟然……倒毙……”
自从虞栋分府另居,家里称呼自然一改,虞洲就此成为大郎,至于大娘子,当然指的是江月。
两人倒毙!
小谢氏呆怔片刻,眼睛忽然瞪大,嘴巴也渐渐张圆,似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