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再许芳华-第3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对我用强,把药给我,我不想与你拉拉扯扯。”
虞灏西默默将一方锦帕放在旖景的掌心。
旖景转身回了那毫不起眼的马车。
薛东昌这才凑了过来,眼看着他家大君若有所思的神情,咳了一声:“殿下,世子妃果然……”非同一般,看来殿下的情路十分坎坷,要想争取这女子的芳心,薛东昌私以为很是艰难。
“找个与那丫鬟身段差不多的……”虞灏西指了指夏柯的背影:“让盘儿检察清楚,她身上可有记认,没有最好,若是有……罢了,造成这丫鬟半路逃跑的假象,被火箭射杀焚身而亡,交待下去,将这具难辨身份的尸身丢在东郊附近。”
☆、第六百零六章 发现尸身,却令毁容
远庆十年元宵才过,正月十九,大隆第三代君王驾崩,谥号文帝,庙号高宗。
丧钟敲响,锦阳京顿时哭声一片。
本是一片银装素裹,兼着京都各大市坊连结白幡,锦阳城中更是一片缟茫。
高宗帝第四子庆王即位,登基大典定于二月初八。
高宗帝崩前留有遗言,举丧行简,只罢朝三日,臣民服丧七日,三年禁饮宴、嫁娶的规定也缩减为三月。
自正月十九当晚,朝臣皆换丧服,入宫哭丧。
因为国丧等大事在前,楚王世子妃闻丧钟回城,却在半途遭遇伏击,不知所踪的事也只是少数人知情,并未引起多数人的关注。
虞沨虽获准归府,也只能安排王府亲兵去东郊察探追踪,尽管心急如焚,但不得不在那七日间留在宫中。
新帝对世子妃失踪一事也尤其关注,特令顺天府尹着丧服治公务,势必察明世子妃遇伏一事始末。
正月二十一,虞沨得报,顺天府在距离东郊十余里外一处断崖下,发现一具身中火箭被焚,以致血肉模糊的女子尸身,尸身容貌因为坠崖被毁,并且在江水里浸泡了几日,惨不忍睹,难辩眉目。
据王府当日护卫世子妃撤离的亲兵供辞,那帮刺客正是使用的火箭,又根据女子尸身上残余的衣物判断,此人极有可能是世子妃身边侍女。
这消息让虞沨心情十分沉重。
七日哭丧礼毕,众人得准归府,虞沨恳请新帝允准免他入朝。
新帝倒没有为难,温言劝慰世子莫要心急,世子妃吉人天相,必会平安,准其长假,顺便也准了另一个内阁学士苏轹“暂时”不用费心政务,协助楚王府搜救世子妃苏氏。
于是苏、楚两府的一众人这才有时间聚集一处商议。
大长公主与卫国公都怀疑是几位皇子企图谋夺帝位,打算掳旖景在手,要胁楚王府与卫国公府协助逼宫,这似乎能够解释为何刺客们意图并不在老王妃,而在旖景的原因。
若是掳得老王妃在手,只能要胁楚王府,不过楚王虽握兵权,也是远在外郡,远水不救近急,作用当然不如掌握禁军的卫国公重要。
“不是这么简单,我问过亲兵,他们已经将刺客阻挡,是肖竣兄弟驾车保护旖景往东郊巡卫撤离,待那群刺客撤逃,亲兵们追去时,却发现只有一辆空车,肖竣兄弟与旖景不知所踪,现场却也没有打斗痕迹,更不见尸身。”虞沨满面沉肃:“更有,肖竣假传口令,蒙骗在先,说明是他们夫妇背主。”
当日之事老王妃已经复述了不下十回,是肖竣口称虞沨有令,接她们回城,又闻丧钟敲响,旖景才没有任何怀疑。
楚王对这事十分想不通:“肖竣夫妇皆为王府旧部之后,他们的父祖,都曾随父亲征战疆场,耿耿忠心,怎会被人收买?”
虞沨闭目,苦笑:“父王,事到如今,也只有一个可能,肖、李两家的确是大隆忠臣,可是他们忠于之人并非王府,而是天家。”说完,虞沨看向卫国公:“这些旧部决非随随便便一人即能收服,唯有高祖,楚王府既有这样的暗人,卫国公府应当也不能幸免。”
苏轶神情沉重:“可纵使如此,咱们也必须容忍这些暗人存在。”
皇帝对臣子的监管,当然不容臣子拒绝。
虞沨揉着眉头:“肖、李两家人之前没有半点显露,也是因为楚王府从没背主之心,天家并未下令他们做出危害之事……不过这回,他们何故掳走旖景?能指使他们之人决非普通皇子。”
“沨儿认为是庆王?”卫国公黑沉着脸,语气里满是冷意:“现在要称他一声圣上了。”
很显然,这些暗人关系重要,唯有天子才能掌握。
“我不能确定。”虞沨眼中晃过一道思量:“因为高宗之前似乎并未择定帝位归属,否则也不会不留诏书,并且倘若圣上早知高宗帝属意于他,也没有必要掳走旖景,除非……”接下来的话虞沨实在不愿出口。
除非天子目的并非要胁楚王府,而意在让旖景丧命,打破苏、楚两家联姻的关系,分化两府。
便是这样的猜想,明知可能性不大,也让他恐慌不已。
“找到的那具尸身,究竟是不是夏柯?”苏轹问道。
当日旖景身边侍女只有夏柯与秋月,那具女尸的身段显然与秋月不符,唯有可能是夏柯。
“不能辩认。”虞沨摇头:“我已经让人沿着发现尸身的方向追踪。”
他这话音才落,就有人闯入茶厅,正是灰渡。
黑面侍卫的脸色这时煞白,在众人焦急的注视下,双膝跪倒,半响没有说话。
——
距离锦阳京四十里外的一处郊野,密林中,一间破庙。
深沉的夜色被马蹄声惊扰,林间飞鸟惊惶四起。
领头的一骑,月色下男子面色惨白。
他在破庙前踏鞍下马,刚一迈步,却是一个踉跄。
“世子。”灰渡上前扶稳,有些笨拙地劝慰:“还是让晴空先去确认吧。”
自从在那断崖下发现疑似夏柯的尸身,虞沨下令让人沿着这个方向搜寻,亲兵们努力了几日,总算打听得十九日深夜,有个猎户目睹一行骑马驾车的人入了密林,于是这处破庙就被发现。
灰渡当时不在场,但却听闻禀报,说里面两具女子尸身,正是世子妃与秋月。
得闻这等噩耗,虞沨立即赶来,晴空也哭哭啼啼地恳求跟随,卫国公却先回了国公府,因为大长公主有言在先,只要有半点音讯,一定不能隐瞒她。
密林里的积雪不及消融,被北风一卷,扑面而来,阴冷得让人窒息。
虞沨想要迈步,可是他的膝盖却酸软得没有力气,再是一个踉跄。
不,不会是这样,他不能相信。
可是他却听见了已经抢先一步入内的晴空,发出惨厉地哭喊。
灰渡咬牙,额上青筋直冒,很是担忧地看向世子。
虞沨眼角徒地泛红,不是泪色,更似血雾。
但他挥手,轻轻推开了灰渡,一步步很沉重,却没有踉跄。
如果里面的人真的是你,旖景,不要害怕,虽然晚了,但是我来了,我决不让你这么孤单的……
破庙里满是呛人的尘土,在几盏风灯的映照下,晴空怀抱着一具尸身放声痛哭。
灰渡看清那正是秋月,狠狠捏了一下拳头,越发担忧地看向虞沨。
他看见世子对着墙角的谷草上头仰躺着的女子蹲下身去。
似乎取下了什么物什,握在手里。
不过很快虞沨就站了起来,仍然是面无表情,但眼角的血意已经消散。
“除了我们的人,还有没有人到此现场?”
灰渡对于世子的冷静目瞪口呆,好一阵才回应:“属下因未确认是否世子妃,着令隐瞒,并未泄露给顺天府。”
“很好。”世子冷冷吐出两字,手指朝向墙角,继续说道:“把那一具……将她面容毁掉,别让人辨别出来。”
灰渡接近两步,看清尸身的眉目,惊讶莫名:“世子?!”
那可是世子妃,世子刚才怎么吩咐?把面容毁掉!莫非是悲痛欲绝,以致心神昏聩不成。
灰渡愣愣地看着虞沨抬手拍了拍晴空的肩膀,说了一句:“让秋月回家吧,晴空。”又是沉痛的语气,那冰冷的眉目这才像是染上了悲凉的情绪,不像昏聩了心神。
灰渡有若石雕,这一回坚决不敢听令行事。
突然又是一阵马蹄声,大长公主与卫国公也赶到了现场。
灰渡移动着僵硬的步伐往外,眼看着主子掺扶着双眼泛红的大长公主下鞍,听闻一句——
“祖母莫急,那人并非旖景,而且,我已经知道是谁掳走了她,旖景安全应当无礙。”
灰渡整个人像是被无形的雷电劈中。
世子究竟在说什么?里头的人明明是世子妃,还有秋月……
可是灰渡竟然见着大长公主蹲着在那看了一阵,也是如释重负的模样,不过略带着孤疑地问:“这人究竟是谁,怎么与景丫头这般相似,还有,究竟是谁掳走了景儿,弄个和她相似的人来又是什么目的。”
倒是卫国公观察一阵后十分疑惑,问道:“沨儿,你真确定这人不是……”
“虽然相似,但决不是景儿。”接话的是大长公主,很笃定的口吻:“景儿是我一手带大,我能认不出?虽说景儿身上并没什么记认,可我很确定这人不是景儿。”
“这女子我曾经在香河县衙见过。”虞沨这才说道:“后来她成了三皇子府的侍婢。”
大长公主恍然大悟:“这么说,竟然是三郎那浑球!”
“一定是他,先帝本来有意将帝位传予他,才有可能把暗人移交,也只有三皇子,才能指使得动肖竣兄弟,但这事不能张扬,决不能让旁人得知旖景被他掳去西梁。”虞沨越发肯定,看向灰渡:“愣着干嘛,把这具尸身面容毁去,移交顺天府,就说有人故意造成世子妃遇害,才毁了尸身容貌,想让我们仅凭穿戴与秋月认定。”
大长公主这才省悟过来,看向依然被晴空搂在怀里的秋月,闭目长叹:“真是冤孽,可怜秋月……真不知怎么与雪雁交待,这么说,早前发现的尸身也是夏柯?”
虞沨思量一番,摇了摇头:“不,不是,否则他们也不会大废周章把尸体容貌毁掉,丢在别的地方,应当是被旖景及时阻止……至少三皇子不会伤害旖景性命。”
大长公主也略微放心,但想到孙女儿被三皇子掳走,说不定……看向虞沨的目光就有些迟疑:“沨儿……”
“已经过了八日,我想三皇子不会通过铜岭关,那可是在楚州,他这般谨慎,应当不会选择这条线路,或许是从贑望关,也有可能是绕往与我大隆交界的属国辗转去西梁……”虞沨微微握拳,无论是从哪条线路,这时遣人都追不上了,再者为了旖景的清白,还必须隐瞒天家,否则就算能把人追回来,以新帝对苏、楚两府的戒防,一定会拿这事做文章,用宗室声誉的借口,逼迫他停妻另娶,若是不从,就会立即与新帝“刀剑相向”。
“祖母、岳丈,在旖景归来之前,这事必须隐瞒,就连太后都不能实言相告,据我猜测,圣上很可能不知暗人一事,但太后未必不知……肖竣夫妇与旖景一同失踪,也许会让太后猜疑到三皇子,但太后应该不会挑明,咱们只好装作什么都没发现。”至于太后为何不会挑明,又怎么知道天家暗人一事,虞沨这时并没有详细说明。
他现在没有心情理会旁务,于他而言,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救回他的妻子,这一世决不会容忍有人将他们分开,无论那人是谁。
☆、第六百零七章 朝局变动,市坊传言
高宗殡天、新帝登基,二月登基大典在太和殿隆重顺利举行,尽管臣民们仍禁着嫁娶、饮宴,丧服虽除,穿戴仍要讲究简素,不能忽然就明艳亮丽喜庆张扬,故而市坊间仍是一片单调沉晦,素幡除去了,华绸彩灯依然不敢张结雕梁广檐。
可是自从远庆九年的初夏,笼罩在锦阳京上空仿若梦魇的森霾终是渐渐淡去,尽管春寒依然料峭,时不时还有一场北风夹带着冻雨卷袭,并不到春暖花开时节。
对于大隆,对于民众,那至高无上的权位顺利交接,没有引起更多的血雨腥风,总是让人舒一口气的。
那么及到三月,当阶前瓦隙,那些新翠悄悄萌生,乌枝柯头,又有芳菲含苞待放,河水里的冰封被一日软过一日的南风消融,水流逐渐舒缓畅快起来,这一年的春悄无声息、款款渐渐的到来,那些风声鹤唳、胆颤心惊就真的随着酷厉的冬季尘封于时光,没有走远,就已经被多数人淡忘了。
只是多数人。
也有那么一部分,当然会迎来的新的紧张和筹谋。
饮宴未举,市坊里的酒肆仍在消沉,妓坊更是幽寂,一些贵族却免不得相约着去某处茶楼里闲谈小聚,当然都是彼此交好信任的,也不会在众目睽睽之下,大多是在独僻的雅室里,压低了声音议论一下朝政。
最隐秘,却最广泛的话题,多数是以新帝继位却无先帝诏书开头,很意会不明的猜测,往往点到即止,不曾深入剖析,各自心里的意见其实也未必当真坦承,有的话总是心知肚明就好。
“想必先帝那时真是病重,据闻也是咳喘引起的心疾,太医们也不敢断定已到大限。”
“应是如此吧。”
——心里想的却是,从旧年腊月就开始罢朝了呢,甚至在新岁后还封了八皇子辽王,这实在让人疑惑,论理,若先帝心目中当真有了继位人,该是到他即位后再对手足分封,以为恩顾兄弟,先帝何故在弥留之际特意封了八皇子,并连就藩的日子都定好了,生怕新帝反悔似的。
“即位诏书上也已录明,先帝临终前独诏圣上,谆谆训导,将安国安民之政令一一转达,圣上于病榻前跪承聆训,果不其然,先帝重视科举选才,圣上即位不久,即授首任状元郎顾于问平章政事之职,这可就是从一品的朝廷要员!”
“顾平章之才的确让人饮佩,否则那即位诏书也轮不到他来执笔。”
——心里想的又是,遵先帝遗令?谁还真信似的,先帝病重之时常常诏见的两个内阁学士,眼下不是被今上搁置起来,苏轹和虞沨,那才是先帝时的信臣……今上即位不久,韦相就忽然称病请辞,今上立马就让陈知年任了左相,那顾于问虽是韦相的女婿,听说正是他拿了韦相什么把柄,才要胁着让位。还有传言,顾于问早年被魏望庸驱逐出溟山书院,因为对魏家怀恨,连带着对楚王世子也很有不满,今上重用他,明显是疏远苏、楚两府的征兆,今上究竟在担忧什么,才会在即位之初就忙不迭地打压先帝时的重臣!
看着吧,卫国公手里的京卫,接下来不定被谁接管。
以上都是贵族朝臣关注之事,对于普通民众而言,更关心,又更无所忌惮谈论的则是另一件事——
“听说没,原来楚王世子妃在先帝驾崩那晚,从城外赶回途中,是被人掳走了呢。”
“怎么没听说,真是可惜,当年卫国公嫡女和楚王世子大婚,那可是十里红妆,多少风光?我还亲眼目睹过这对壁人,二人婚后,也是琴瑟和谐,世子身份何其尊贵,据说连个通房都没有的,只对世子妃一心一意,可也正应了那句情深不寿。”
“这时说情深不寿还是太早吧,不是说世子妃在几个忠勇亲兵的掩护下逃脱了么?那个坠崖的婢女就是为了引开刺客。”
“也是,这回掳劫世子妃的听说是前朝肖氏余孽,因为痛恨当年老国公和先楚王对他们的剿杀,意在报复世子夫妇,平时没有下手的时机,就趁着先帝驾崩,后来不是还把世子骗去了林野,结果是用个毁了容的尸身效仿世子妃的穿戴,若他们手里真有世子妃本人,何必企图蒙蔽。”
“可世子妃若逃脱敌手,怎么不知下落了呢?”
“这谁知道,一个弱质女子,遭人追杀,说不定也和那婢女一样失足坠崖,出了意外,但不见尸身,世子是不会甘休的,这时也不是没有放弃搜寻么?”
很难得,关于这一件世子妃被掳失踪案,市坊间这是唯一版本,没有众说纷芸。
三月里春光明媚的一日,虞沨从荣禧堂出来,花叶扶疏间,他缓沉的步子不急不徐,目光却一直盯在脚下,并没有观赏翠叶新蕊的欣欣向荣。
自从新帝登基,虞沨非常自觉地恳请“长假”一直到这时,天子甚至十分体恤地免了他的早朝,让世子全神贯注地搜寻失踪的世子妃。
一朝天子一朝臣,先帝重视内阁,到了新帝,将内阁视为虚置,本就在虞沨所料。
他不在意。
老王妃在帝崩那日受刺客突袭,很是惊惧了一番,后来听说旖景不知所踪,日日担忧,好容易挨过了七日哭丧,终是不支病倒,虽在子孙的安慰下渐渐好了起来,可一直牵挂着旖景,每回见了虞沨,都忍不住搂着孙子哭上一场。
为此事,安然还专门从冀州赶了回来,留在王府侍疾。
不过安然实不够七窍玲珑,虽一心一意侍奉亲长,让老王妃略微安慰,终是难以彻底开怀。
虞沨对于祖母的担忧也不知如何开解。
倒是古秋月,因着近段常常来王府与虞沨议事,听闻老王妃郁怀,也不知从哪里搜罗来那些稀罕有趣的物什,与市井间的杂谈趣话,回回问安,都能让老王妃略微展颜。
虞沨与古秋月结交下来,本认为他很懂得察颜观色,虽有商人的奸巧,也不乏士子的风雅,难得的是并不贪得无厌,倒是个懂得进退之人,再加上安然与殷永成亲,与古秋月也有了弯弯绕绕的亲戚关系,世子对这人倒是渐渐信重起来。
眼下古秋月已经将一家钱庄开进了西梁大京。
这一日虞沨又约了他来议事。
还不到时辰,世子信步行到关睢苑,在梅林里略转了一圈儿,经过一处跨院的拱月门,正巧见着灰渡与晴空两个在对饮。
世子略站了一阵,听得晴空又在念叨那年那月,第一回见秋月,就是在佛国寺,历数着从前的旧事,从前那个没心没肺、自命风流的小厮儿已经如同换了一个人,两眼朦胧,不尽追思,虞沨听着,心情也更往下渐渐沉晦了下去,步子往里微动了动,最终还是转身离开。
市井里关于世子妃被掳失踪的那些传闻,当然是他有意散布。
实际上那日在密林破庙发现“旖景”的尸身,他当即立断让人毁其容貌后,经过仔细思量,又“编造”出一番相对有利的“事实经过”。
那具尸身必须毁容,除了隐瞒旖景被三皇子掳走的真相外,也是为了规避世子妃已然身故的定论。
因为不管旖景是身故,抑或被三皇子掳走,新帝都不会放过用此事做文章,逼迫虞沨与他意中的门楣联姻。
那个倩盼,可是圣上当年送给三皇子,倘若虞沨否定当日那具尸身是旖景,圣上立即会想到三皇子。
所以,只能将尸身毁去容貌。
并且还有那番肖家余孽欲引虞沨去密林加害,用的是秋月为饵,当虞沨赶去时,却见现场已呈两具尸身,而忽然杀声四起,多亏世子早有安排,才没有被肖氏余孽加害的“传奇”。
虞沨与大长公主都否定毁容的尸身是旖景,理由是世子妃身上有个隐秘的记认,而尸身上没有,这当然是编造,不过世子妃身上有何记认,自然也不会传得街知巷闻。
当然,旖景被掳,将来她的名节难保不会被天家诟病,但至少在她现身之前,这时生死未卜,事实又扑朔迷离,圣上若是逼迫,虞沨也能找到借口应付过去,他相信三皇子之所以用倩盼为替,也不会大肆张扬旖景是被他掳走一事。
把这事栽到前朝余孽头上,天子虽不尽信,但也不是完全不信,天子即位后,对六、七两个皇子实际施以了变相软禁,又对辽王诸多监视,并没发现他们有掳掠世子妃的蛛丝马迹,很简单,若是他们行事,必然会借此要胁苏、楚两府,不会“假造”世子妃遇害的现场,用以打击虞沨。
天子也觉若非前朝余孽心存报复,这事实在难以解释。
在他心目中,完全摒除了远在西梁的老三会对一个已嫁妇人贼心不死,冒险潜返锦阳将人掳走的事,这不是开玩笑么,意在权位的男子,哪会真的对个女人念念不忘,将自身置于危墙,这在今上的人生信条里那是绝无可能的事。
老三那时对世子妃的心心念念不过就是作戏,用以博得父皇的愧疚而已,他若真是个情种,就该守身如玉,结果送他一个和世子妃几分相似的婢女,就宠成了心尖尖,算个什么情种。
无非就是对苏氏的容貌有几分贪念而已。
当然虞沨编造这个情由受到了从前太后,眼下已经升级为太皇太后的质疑。
质疑的根本就是出在那条暗线上。
不过太后因为不知当日事发详细经过,拿不准虞沨是否洞悉了那条暗线,她也不能直言不讳地询问,只试探着问道王府亲兵丢了世子妃,难保没有被追责?
虞沨心中雪亮,仔仔细细答道:“当日先帝驾崩,想到祖母与旖景还在东郊,便立即让亲兵名肖竣者请归,哪知中途遇伏……肖竣兄弟二人之妻受臣嘱托,在旖景身边护持,他们夫妻在众亲兵掩护下亲护旖景往东郊巡卫撤离,哪知又中了埋伏……旖景应是在他们掩护下逃脱,肖竣兄弟夫妇当场遇害。”
事发突然,遇先帝崩逝,太皇太后起初原没将旖景被掳一事往三皇子身上联想,举丧期间也没有心力彻察这事,虞沨当断定旖景去向后,雷厉风行的安排周密,太皇太后当然也不可能追着要看肖竣等人的尸身,这事只好作罢。
实际上先帝临终之前,的确将两条暗线转交太后——卫国公府那条还有作用,但楚王府这条,因为令牌已经在三皇子手中,先帝也担心三皇子今后为西梁利益暗害楚王父子,所以交待太皇太后找个合适的时机,干脆把这条暗线告之楚王父子,也可用作笼络。
太皇太后听闻人已经死了,也好作罢。
当然肖竣之父并没有如愿按三皇子的安排脱身,他被虞沨派遣的人提前一步“请回”告之其子媳忠心护主不幸牺牲的噩耗,将其接返锦阳“荣养”太皇太后打听得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