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再许芳华-第3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并且还有“活证”,那个自称为福王安插的耳目因被先帝扣审,天子一时还没有法子灭口,再是天子心腹,却受不住重刑逼身,已经招供。
天子无言狡辩,只好认罪。
但紧接下来,先帝却没有处治于他,虽痛心疾首,却无奈凄怆:“朕深恨逆子残害手足,惜至大限,而眼下诸子,唯有你尚能果决。”竟是示意要让他继位,不过也诸多警诫,诸如再不能残杀手足,更不可重用外戚,当稳定科举任官,以期将来军制改革顺利,尤其强调要削减诸多勋卫万万不能急躁,离不开苏、楚两府辅佐。
还未言及兵符所在笔诏何存,先帝竟阖目而逝。
天子事后才知太皇太后有监政之权,而他虽得龙玺,可竟连兵符也被先帝交予慈安宫保管。
而太皇太后是否得知福王遇害真相,天子并不笃定。
但任凭他掘地三尺,也找不出当日那个“活证”,天子自是不能安心,越发怀疑太皇太后掌握着能将他置于死地的罪证。
可也饶幸,应是先帝崩前有所示意,至少太皇太后承认他继承江山。
那么便不会轻易推翻,为已经死了的福王申冤“反诬嫁祸”于他。
此事关系重要,太皇太后也不可能诉诸旁人,楚王虞沨依然将江汉视为亲信,竟利用他算计相府,以致揭露大皇子并非嫡出,使太皇太后细察小嫚出身,竟萌生废后铲除秦家之念。
这似乎也说明虞沨并不知江清谷是他的人,否则怎么也会对江汉产生戒防,不至重用。
于是天子便觉这回江清谷大有行事之机。
事实上,天子并不知晓江清谷父子不和,更不知江汉对太后早有抵触情绪,当然是因为江清谷有意隐瞒——因为入仕又意在暗助天子夺储,行此险恶之事当然可能牵连子女,江清谷对此也怀愧疚,倘若告之太后江汉“违逆”之情,岂非将儿子置于死境?虎毒不食子,江清谷即使对太后不忘旧情甘愿铤而走险,可还不到不顾子女生死的颠狂地步。
是以他只申明,儿子并不知他这个父亲为天子心腹,更不知当年福王一案真相,不过因与楚王交好,才被利用,而江清谷与太后的“旧情”事为要密,虽然料得江汉也许会被利用,也不能昭示,引旁人生疑。
天子当时也认为虞沨若要“背叛”子若,即使不用江汉也有别的法子捅去太皇太后跟前,所以并不在意。
哪曾预料虞沨早知江清谷已不可信,即使因着圣命之故只好容忍,当然不会听信江清谷诊断而用他的药方,江汉兄妹皆在,又有王府医官,便是江清谷有意“懈怠”,其实也无关要紧,更不论会有在药方上动手或者借故施针夺人性命的可能。
江清谷虽被王府“遵奉礼待”,实际上他的药方却被置之不用,而煎汤等事自有王府中人经手,江清谷并没有落毒的机会,便是施针,显王也是嘱托江汉而不敢太过烦劳清谷,而当着众医官的面,江清谷也不敢在药方与施针上做得太过明显。
可虞沨这一场病也是确实危重,即便江清谷什么也不做,也难以挽回日益恶化。
几日之间,虞沨高热不减,以致服药即呕,已是不能下榻。
这消息被江清谷传回宫中,圣上与太后越发喜悦,太后多是因为妇人狭隘心肠而兴灾乐祸,天子却早在谋划阴诡,楚王倘若病重不治,显王势必大受打击,子嗣血脉都断绝了,一时之间哪还有闲情顾及国政,显王这一“悲痛欲绝”,大利天子之策,及到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解决了慈安宫,不怕显王不会屈服,毕竟要想香火得继,只能是在宗室过继子嗣,人选势必经得天家许可,没了太皇太后,天子便能独断,大可将个草包愚顽过继给显王承爵,显王若不想得这么一位过继之子,当然要对天子示忠。
这时,距离王妃前往西梁也才数日。
虞沨忽然病重,显王便要立即遣人通知旖景,让她速返,却被儿子阻止:“父王,这时让她归来,也是于事无补,为了顺利接返晓晓……”一阵猛烈地呛咳,刚刚服下的汤药就似翻江倒海一般折腾得虞沨恶心不已,但他却竭力隐忍,不让呕出。
可有时,因为不支昏睡,意识全无,身体的反应便不由自主,还是难免呕出药汤。
高热与眩晕不分日夜折磨着他,清醒之时越发减少。
是真的不甘,就这么屈服于命运,可体内的病痛却冷酷无情的提醒着他,大限将至。
江清谷的诊断并不可信,不过王府医官与江汉也是日渐灰丧,虞沨坚持追问下,终于逼出了“无能为力”的结果。
只怕是不能避免了,此生,或许再不能与爱人重逢,也终究是不能……他的女儿,无缘得见,就要永隔生死。
昏沉之间,似乎听到了她的哭泣,眼泪落在他掌心,似乎缓和了身体的寒凉之感。
虞沨用力提醒自己睁开眼睛,模糊的视线,好容易才清晰了一盏灯火,榻畔跽坐的女子,却不是她。
当然不是,她这时仍在途中,不可能得知他已病重,又怎么会赶回?
视线虽不清明,但虞沨轻易就辨认出榻畔并非他的爱人。
“殿下,您醒了?”是江薇略微哽咽着询问。
见虞沨挣扎着想要起身,已经熬得两眼红肿的夏柯与秋霜立即掺扶。
“醒了。”王爷微微阖目,重重喘息两声:“上药吧。”
“殿下……”江薇不忍再见虞沨的形销骨瘦,微微避开目光:“半个时辰前,您才服了药,却都呕出……若这时再服,怕也只是折腾……”
夏柯实在忍不住眼泪,整个身子都转了过去,双手掩紧了眼睛。
倘若王妃在此,眼见王爷竟这般孱弱,还不知……可医官们都称王爷危重,便连江汉兄妹都没了法子,若王爷有个好歹,王妃连最后一面都见不着,一想到此,便是她这个丫鬟都觉心如刀绞,倘若王妃归来,王爷却已不在,还不知怎么悲痛欲绝。
屋子里好一阵寂静。
才听虞沨虚弱却仍低稳的问话:“那么施针,可还有用?”
“殿下的身子,就怕经不住……”江薇眼看着夏柯抽搐着肩膀,也再忍不住哽咽得越加明显。
“夏柯,准备笔墨,扶我去书房。”再是一句叮嘱。
“殿下还当静卧养病。”秋霜急劝。
“无妨,我这时,倒觉得身上轻松了些。”虞沨缓缓睁眼,将衾被上搭着的一件冷冬才着的皮氅披在身上。
高热不退,他却觉得身上发寒,虽仍是炙热的天气,却捂了好几层被子,汗却发不出来,可这时要起身,当然更要注意受凉。
他知道这时不宜起身,但只怕越来越病弱,最后,便连道别的话都留不下来。
唯有,趁这时候,尚且清醒,尚且有一二体力。
“夏柯,快去准备吧,我要与王妃留书。”
这一句话,便把秋霜的眼泪也说了出来,正替王爷扣系氅衣的手稍稍一窒,豆大的泪滴就打了下来。
留书,很有可能就是遗笔……
夏柯飞快地在面颊上抹拭,好容易才忍住哽咽:“王爷要动笔,不需去书房,莫若婢子将笔墨备好,再搬来一张榻案,王爷就靠坐着书写。”
说完也不待虞沨首肯,夏柯便转身急步向外,当从厅堂出去时,被门槛却绊了一个踉跄,竭力也没能站稳,摔扑下去。
外头待命的小丫鬟吃了一惊,几乎以为是有不好的事,吓得不敢询问,只将夏柯扶了起来,两眼含着泪,就这么盯着夏柯手掌上的擦伤。
“我没事。”夏柯连忙安慰:“王爷也没事,不要慌乱,快掌打,我要去书房准备纸笔。”
“这个时候?”小丫鬟呆呆怔怔地问。
“就这时候。”夏柯颔首,眼泪却决堤般地滑落下来。
怕是王爷也有预感了吧,难道这个关口,当真就迈不过去?这该,如何是好……

☆、第七百四十七章 羊脂玉碎,王妃折返

床前一盏灯火,光影下来时稍显黯淡,于是又移了一盏半人高的灯檠过来,光影交织错落,照出宣纸雪苍,墨砚幽沉。
宽袖已经微微卷上,露出的手腕纤骨青突。
才一下笔,写了个行头“旖景吾妻”便就顿住,灯影里,男子苍白的面色映衬得那一道眉锋越发秀隽,长入发鬓,微垂的眼睑掩饰了多数情绪,只越渐颤抖厉害那只握笔的手,到底泄露了心如刀绞。
临别的话,始终不曾想好。
墨色,在笔尖凝聚,滴下宣纸,污了行文。
叹息着,更换一张新纸,依然还是在行头顿住,任是才华过人,此时也无能把心里话行云流水。
再写下去,就连笔迹都失了一贯的沉稳,一句歉意的话时,越更潦草。
数回搁笔,换纸,再写,再弃。
手腕越发颤抖得厉害。
你该埋怨我的,因我一早便知可能会有病势沉重的今日,逃不过生死早离。
但因只是可能,无法确定,始终存在饶幸,以为上天既然眷顾一回,就不会这般残忍,能给我常人拥有的漫长,不至短暂如斯。
旖景,我很自私吧?因为直到今日,我也认为,倘若时光再度重头,我依然不舍得放手,明知不能与你白头偕老,明知会早早撒手,也做不到与你陌路,看你凤冠霞帔成人之妇,而孤单一人走向死亡。
两生两世相加,我们的时日仍旧太短。
仓促得我做不到与你当面道别。
倘若我要求你,不要太过哀痛,即使没有我在也要好好生活下去,就算为了晓晓……会不会,更加自私?因为本是我的责任,却让你独自承担。
我知道你,不会埋怨我,只会折磨自己。
旖景,我不能安心,不能就这么说无憾。
所以,大约也只能安慰你,我会等你在下一个轮回,这不是结束,所以,不要悲痛,就看作是,这一回分别得稍显漫长,如果你不因而恨我,那么也不要因我而弃世。
尽管是我失信在前,可是旖景,再信我一回能否?
他缓缓的苦笑,又再搁笔,身子软软靠向后头塞得厚厚的引枕,眼前又再模糊了,却分不清是泪意,抑或体内的眩晕。
谁说只要能得同心一人、两情相许、琴瑟和谐,哪怕只有短暂的时光,即便因无奈而长别于命运便就无憾?
我这时的遗憾,积多以致言辞不及。
旖景,我甚至始终没能想好晓晓的名字。
你能否告诉她,阿爹不是不疼惜她,只是因为再不能迈过这生死之劫,没有时间,也没有机会,越是想穷尽这世间最美好的字眼予她,就越是力不从心。
旖景,我是真的不愿就此屈服。
你信我,已经是竭尽全力。
——
一行船队,这时抵达临清,虽一看就是亲王仪仗,不需交验行鉴,可船上蔬果肉食等物也需补给,是以这日清早,船靠港口,仆妇管事们便上岸采购下一段水路需给几位主子准备的新鲜肉蔬以及净水。
安然身边有个丫鬟,恰是临清州人,虽说幼年便随家人远赴京都,可听爹娘说得多了,对家乡始终还有印象,便兴致勃勃说起此地的风土人情,城中有舍利宝塔,临岸孤立,峥嵘插天,自古来,不但有文人墨客赋诗咏诵,更多的是百姓佛徒结行参拜,又说城中凤凰岭,当年太宗南巡,可是也到那一游,盛赞美景,更比如城中的各色小吃,比如煎包、肉饼托板豆腐,尤其美味。
听得安然向往不已,便来劝说旖景上岸一游——她实在看出嫂嫂自打离京便心事忡忡,多回询问无果,只千方百计要让旖景开怀。
这段水路总也要十七、八日,乘船赏景的新鲜感两日下来也就没了,难免会觉憋闷,不少独自赁船又不赶时间的旅客远游,也不乏在途中停留些许,寻间客栈调剂一下,领略一番当地风情,才算出了一趟远门而不亏行这万里增长见识。
旖景自己是没这闲情,但也不想扫了安然的兴致,便就答应。
一问灰渡,才知城中一处客栈恰是五义盟设的联络点,也算便利。
于是下了船,旖景由得殷永与安然去闲逛,只嘱咐了亲卫们好好护侍,她自己实在没有心情游山玩水,只借口要在客栈里好好休息,安然苦劝无果,只好作罢,本是有些担心,却很快被与京都截然不同的风俗景色吸引。
旖景却也没有小憩,实在船上时就已经睡得够多,身体哪会觉得疲倦,不过心情有些郁怀而已,是以换了身轻便的衣裳,便挨窗坐着,眼睛只看向外头的人潮涌动,耳边挤满了异地音腔,直到这时,才切实有了故土已远的感觉。
坐不多久,却有灰渡带了一人入内,一身裋褐装扮,身材虽说不上魁武,可一举止,便有习武之人的英健。
一问,才知是卫冉打发往京都送信者,中途在此换马,巧遇王妃一行。
原来辽王果然在途中受伏,走的原不是这条线路,可算南北异向,是行陆路,打的也是亲王仪仗,却被一帮“山贼”袭击,那帮“山贼”好生了得,非但有劲弩铁箭,甚至还有火铳,辽王哪曾料亲兵行仗还有人敢途中打劫,为了轻便,所带兵卫不到百人,又是中了埋伏,好险没有全军覆灭。
多亏得卫冉一路暗护,带着不少人马援救及时,才抢下辽王性命,还捕获发号施令的活口。
这场祸事是天子在后指使,自是不能惊动官衙,卫冉为保万全,才说服辽王易装往南,兜了个大圈子,竟从京杭运河入京——其实是途经锦阳而不入,直向南下,再行返回,是因卫冉在外,尚不知太皇太后已经公然临朝,未知到不到时机带辽王入京,若滞留原地等虞沨意会,担心的是被天子先一步“亡羊补牢”再下杀手,干脆急奔往南,经锦阳而不入,天子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便是要追杀,也找不到辽王踪迹。
卫冉眼下正护卫着辽王暂留济宁,城中卫指使是楚王旧部,足能信任,辽王在此才保不受追杀,于是方遣人送信回京,问可至时机。
灰渡早得虞沨有令在前,任何事宜皆需禀明王妃,刚巧在联络点遇到这信使,便带了来见。
“不需等信了,这便能护辽王返京。”旖景当机立断。
太皇太后临朝,秦相被贬去职,天子大权旁落,辽王入京已无任何危险,兼着还有“活口”在手,即使那人抵死不招,追察下去不怕察不明白隶属,再有谁会担心辽王回京?太皇太后即使用猜测,也能想到天子头上。
一起山贼,手里武器便是军队里才有的劲弩火铳,倘若真猖獗至此,大隆的江山只怕也保不住,显然“山贼”面目可疑。
于是那信使便即转回济宁。
等安然小两口傍晚归来,“收罗”了不少民间小吃,虽说不似王府常用的糕点那般精致,可别有一番鲜香诱人,旖景的胃口才有了好转,晚膳时用得略多,丫鬟们便担心主子积食,好一番劝,一行决定趁着这霞色明艳、水天一色的时候,沿着堤岸闲步一番。
为求便利,旖景与安然都是简装,穿了一身襦裙半臂,发髻上也没有金钿步摇,只有简单的玉簪装饰,看着便像普通人家的媳妇一般,谁也不料身份显贵。
正赏着江景,一阵风起,急急地卷来。
安然险些被裙裾绊倒,连带着旖景也是一个踉跄。
才站稳,又听“叮”的一声,安然便见旖景一缕发丝垂了下来,再往地上一看——
脂玉兰簪竟从发上滑落,摔在堤上,折断了。
旖景只觉胸口蓦地一疼,不知怎么的,及其不好的预感就像长着倒刺的籐蔓般往身心缠绕扼逼。
她拾起那簪子,好一歇不能说话。
听见安然叹息:“真真可惜了,这玉色如此清透,雕工也不一般。”
这是虞沨亲手所雕,送她的及笄礼,也算是,定情信物,当初被掳时她也带在发上,却被虞灏西取下让倩盼装带,后来被虞沨认出倩盼并非旖景,唯取下此物,两人重逢,再被他亲手插在发上。
时常佩带的,这时就这么毁损。
这一夜,虽不曾在水上颠簸,旖景却迟迟无法入睡,辗转到了天光初亮时,总算忍不住披衣蹑履,不及梳洗,先让阿明准备笔砚。
等到安然梳洗妥当,准备来陪嫂嫂用完早膳再登船往南,见着的是明、慧二婢一脸孤疑,灰渡抱着个揖,呆怔当场。
“安然,我不放心,要返回锦阳。”旖景拉着安然的手,郑重托付:“带晓晓回来的事,只能拜托予你与妹夫,这两封书信,一封是给安瑾,另一封……倘若大君愿意交返晓晓便没必要,倘若他仍固执,你再给他,如何行事安瑾知道,当要返晓晓,你们立即先回楚州,再等锦阳信来,若一切无礙,才可返京。”
安然尚且没有回过神来,灰渡便即出声:“王妃,即使您要返回锦阳,属下也当寸步不离,这是王爷之令。”
旖景心里如同窝了一团乱麻,可千头万绪一时无法厘清,她也不知自己究竟在担忧什么,总归不能再往西梁,恨不能胁下生翼飞回锦阳,必须亲眼目睹虞沨无礙才能安心。
也不愿与灰渡在这问题上过多纠缠:“我不及再行水路,快马返回,当简便行事,灰渡带着二十亲兵即可,其余依然随安然前往西梁。”
于是将安然等送去渡头,便连丫鬟,旖景也只带了谙熟骑射的明、慧二婢,杨嬷嬷等只好另乘一船返回。
快马回京,途经一驿时,旖景忽地又叫来灰渡:“这时再不能瞒我,我问你,王爷身子是否不好?”
灰渡呆怔。
“说!”王妃急躁不已。
灰渡才被逼出了实话:“也不算不好,只是……无论医官,还是卫冉、江汉诊脉,都说王爷因为曾中剧毒,难免体弱,保养得宜并无大礙,不过王爷这两年因为忧思过度,越显积弱……就怕大病……前些日子,王爷时感晕眩,较比从前嗜睡……可王爷也不曾疏怠,药膳从无中断……”
旖景指掌都握成了拳头。
两世相加,近三十余载汤药不断,他早就烦厌不堪,从前一见汤药呈上就愁眉苦脸,可自打再度重逢,她就发现他在服药一事上一扫消极。
眼前再想,可不是因为他感觉病痛才致如此?
旖景越发归心似箭。
为了不耽搁次日赶路,强迫自己不想其他安歇一晚,天才蒙蒙亮又再踏鞍。
行了还不足十里,却突然勒马,天光青苍,旖景眼睑微红,她看向灰渡,低沉说道:“我有十分不好的预感,灰渡,王爷怕是危重,你听我说,立即赶往济宁,替换卫冉,让他火速返京,由你护卫辽王!”
灰渡下意识就要拒绝,却见王妃微微一竖手臂:“事急从权,灰渡,卫冉是蔷薇娘子传人,与卫曦一般医术出众,倘若江汉与医官无能为力,或者他有法子……眼下无人知我半途折返,安全可保无礙,我只担心王爷……”
王妃这时一身直裰男装,更显果决:“或许是我杞人忧天,但不能半分疏怠,无论如何,你必须让卫冉立即回京,倘若王爷真有危重,卫冉便是唯一希望。”
那时她身在金元公主府,听过不少卫曦与卫冉剖析疑症,尽管旖景对医术不算熟通,也听出他们祖传医术不同惯常,能达普通医者之不及,比如剖腹治疾甚至切肠止疡。
倘若她的预感成真,虞沨是因感病势积重才存心打发她离开……
那么一定是江汉已经束手无策,甚至卫冉也无良方。
可总得一试,必须一试。

☆、第七百四十八章 惟恐不乱,王妃归来

锦阳秦相府,不,这时已不能称为相府了,就连那方金字乌底的匾额也被摘下,换成敕造柱国府——相位丢了,但高祖时封赏的文勋仍未剥夺,秦怀愚这时仍旧虚荣不减,不甘只以儿子右丞的官位作为府名,硬将一品勋位镌刻为匾,甚至加上“敕造”二字,以向天下展示,秦家到底还是高门,这府邸,这勋位,可是高祖当年御赐!
倘若有人因为风吹草动就想落井下石,可得好生掂量!
可即使如此,秦怀愚也逐渐难扼狂躁焦灼之态,苦心维持多年的文仕风度彻底被狂妄自傲取代。
当然,不会当着闲人表露,事实上自打太皇太后训斥下来,秦怀愚即使不甘,也只好在府中“闭门思过”,是不能出去显摆的。
不过当着晚辈,当着家仆,就再没了慈和又不失肃正的家长姿态。
柱国府里一片风声鹤唳。
长媳秦夫人身陷刑部大狱,等着秋后处绞,秦怀愚立即开了祠堂,除妇去族,送了一封实为多此一举的休书去姻亲区家,以为断绝来往,这也是必须,因为区氏已为罪逆,又是慈安宫圣断,扼令秦怀愚肃清家风,他当然要严惩区氏,绞死那是国法处治,宗族也必须追究区氏罪责。
但把这事做得这么大张旗鼓,以致街知巷闻,搞得区家别外难堪,就连区家多少当了祖母的出嫁女也弄得受人议论,多少显示出秦怀愚心浮气躁、分寸大乱,只为泄愤,全不顾及礼教仁信。
皇后生辰宴的事不可能隐瞒,就算没有身临其境耳闻目睹者,也心知肚明——这绝非区氏自作主张之行,区氏就是替整个秦家背了黑锅,才保得女儿的后位,与区家根本无关,秦家把事做得这么绝,怎不让人寒心?
便有人冷笑:“难怪皇后是那德性,秦七娘那般恬不知耻,按说世家女儿万万不会,原来秦公这个当家人就是这样的品性,就不值稀罕了。”
只这些话传不到“闭门思过”的秦怀愚耳中去,是以他自不会有所收敛,事发后的这些日子,不说秦府仆妇们胆颤心惊,就怕言行稍有过失引大祸临头,便是包括右丞在内的几个爷们,诸多太太,未曾出阁的闺秀,也都是谨小慎微,连气都不敢出大一口。
至于当年甚得秦怀愚欣赏的七娘子若,自打把自己陷进了役庭,她且还傲心不冷展望未来,大约也还期待着家族看在她“大义凛然”保存名誉的份上能暗中照管一二,至少提醒一下天子,别忘了她这么号人。
有天子庇护,至少那些宫人宦官也会有所忌惮,不敢让她真做脏活累活不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