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西秦人物百态-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匚唬死锛驳玫狡牍⒑闹С郑闹魅司筒桓遗灼恕=裉斐挚梢园镏死锛惨欢ㄏ蚯赝跛登椋亚终汲耐恋毓榛钩!庇谑腔惩醮鹩α怂沼诓挥肭亓希掀牍⒂牒押谩
二十四年(公元前305),楚国背叛齐国联合秦国。秦昭王刚即位,就用厚礼贿赂楚国。楚国去秦国迎娶女子。二十五年(公元前304),怀王赴秦与秦昭王订立盟约,在黄棘定约。秦王把楚国上庸归还给楚国。二十六年(公元前303年),齐国、韩国、魏国因为楚国违背了合纵亲善而与秦国联合,三国联合讨伐楚国。楚国让太子到秦国当人质请求救助。秦国就派客卿通率军救助楚国,三国才率军离去了。
二十七年(公元前302年),秦国一位大夫私下与楚太子殴斗,楚太子杀死了他逃回楚国。二十八年(公元前301),秦国就和齐国、韩国、魏国共同攻打楚国,杀死楚国大将唐昧,攻下了楚国重丘离去。二十九年(公元前300),秦又攻打楚国,把楚军打得大败,杀死两万楚兵,杀死楚国将军景缺。怀王惊恐,就派太子到齐国做人质求得和解。三十年(公元前209),秦国又攻打楚国,夺取了八座城市。秦昭王给楚王一封国书说:“当初我和您结拜为弟兄,在黄棘盟约,太子作人质,关系十分融洽。太子杀死我的要臣,竟不道歉就逃走了,我确实愤怒之至,便派军侵占您的边境。今天听说您让太子到齐国做人质求得和解。我国和楚国监近接壤,本来就结成了婚姻,互相亲善友好很长时间了。当今秦楚关系恶化,就无法号令诸侯。我希望和您在武关相会并盟约,订立盟约后再分离,这是我的愿望。我冒昧地告诉您这个想法。”楚怀王看到秦王的信,很担心。想赴会,又担心受骗;想不去,又担心秦王发怒。昭雎说:“君王不要前去,应派军队加固边境的防守啊。秦国乃是虎狼之国,不能相信,他有吞并诸侯的野心。”怀王的儿子子兰劝怀王前往,说:“为什么断绝与秦王的友好?”于是怀王去会见秦昭王。楚王一到,秦兵就关闭了武关,于是劫持怀王到咸阳,秦王在章台会见怀王,对待怀王就象对待附属国的臣子一般,不用平等的礼节。楚怀王大怒,后悔没听昭雎的劝告。秦王扣留的楚王,要挟楚国割让巫、黔中的郡县给秦国。楚王想只订盟约,秦王想先得到地盘。楚王生气说:“秦国欺诈我,又强迫要挟我割让地盘!”没有再答应奏王。秦王因此扣留了楚王。
楚国大臣十分担心,互相商议说:“我们的君王留在秦不能回来,秦王要挟我们割地,太子又在齐国做人质,如果齐国、秦国联合谋划,那么楚国就要灭亡了。”于是想拥立在国内的怀王的儿子。昭雎:“君王与太子都在诸侯国受困,今天又违背君王的命令另立庶子,那是不合适的。”于是蒙骗齐国,派使者到齐国报丧。齐湣王对国相说:“不如扣留太子以便求取楚国的淮北。”国相说:“不行,郢中如果立了君王,我们就空留人质并在天下人面前做出不义的事了。”有人说:“不对。郢中如果立了君王,正好借机和新王做个交易说:‘您给我们下东国,我们就替您杀死太子,否则,将和秦、韩、魏三国联合拥立太子。’这样,下东国一定就到手了。”齐王终于采用国相的计策送回了楚国太子。太子横回楚后,被立为君王,这就是顷襄王。于是楚人通告秦国说:“依赖社稷的神灵,我国有君王了。”
顷襄王横元年(公元前298),秦国要挟怀王却得不到地盘,楚国立了君王对付秦国,秦昭王很生气,派军出武关攻打楚国,把楚军打得大败,杀死楚国五万士兵,夺取了析邑等十五座城离开楚国。二年(公元前297),楚怀王逃跑了,秦国发觉后,封锁了通往楚国的道路,怀王害怕,就从小路到赵国借路回楚。赵主父在代,他的儿子惠王刚刚即位,代行赵王的职事,胆子小,不敢收容楚王。楚王想跑到魏国,秦兵追上了他,楚王只好和秦国使者又回到秦国。这时,怀王生了病。顷襄王三年(公元前296),怀王在秦国去世。秦国把他的灵柩送回楚国。楚国人都哀怜怀王,象悲掉自己的父母兄弟一样。诸侯们从此看到秦王不正直。秦楚断交了。
六年(公元前293),秦国派白起攻打韩国,在伊阙获大胜,杀死韩国二十四万士兵。秦王写给楚王一封国书说:“楚国背叛了秦国,秦国将率领诸侯军攻打楚国,决一雌雄。希望您重整军队,以便痛快地打一场。”楚国顷襄王很担心,便打算再跟秦国讲和。七年(公元前292),楚国到秦国迎接新妇,秦楚又讲和了。
十一年(公元前288),齐王秦王各自称帝,一个月后,又把帝改为王。
十四年(公元前285),楚顷襄王与秦昭王在宛友好相会,议和结亲。十五年(公元前284),楚国和秦国、韩国、赵国、魏国共同攻打齐国,夺取了淮北。十六年(公元前283),楚王与秦昭王在鄢友好相会。那年秋季,又和秦王在穰相全。
十八年(公元前281),楚国有一位喜好用微弓细绳射中北归大雁的人,顷襄王听说后,把他叫来询问射中的经验。他回答说:“我喜好射小雁、小鸟,这是小箭的作用,怎么值得向大王说呢?况且凭着楚国广袤的土地,凭借大王的贤明,所射中的绝非仅仅是这些小雁、小鸟。过去三王射取道德的尊号,五霸射取好战之国。所以,秦、魏、燕、赵是小雁;齐、鲁、韩、卫是小野鸭;邹、费、郯、邳是小鸟。其余的就不值得去射了。看见这六双小鸟,您怎么射中呢?您为何不用圣人作弓,以勇士作箭,看准时机张弓去射取呢?那么,这六双小鸟,您就可以用口袋装回宫了。这种乐趣绝非一朝一夕的欢乐,这种所获也绝非野鸭小雁一类猎物。您早晨张开弓箭去射击魏国大梁南部,射伤他的右臂直接牵动韩国,那么中原地区的通路就断绝了,上蔡各郡县就不攻自破了。返身再射击圉的东面,砍断了魏国的左臂,再向外射击定陶,那么魏国东部就放弃了,大宋、方与两个郡县就攻下了。况且魏国被砍断左膀右臂,就会倾倒坠落了;正面攻击郯国,就能夺取并占有大梁。您在兰台收拢弓箭,在西河饮马,安定了魏国的大梁,这是第一次射箭的欢乐。如果您对于射箭确实喜好不厌倦,那就拿出宝弓,换上石制箭头和新绳,去东海射击有钩喙的大鸟,转身回来重新修筑长城作为防线,早晨射取东莒,晚上射取次丘,夜里夺取即墨,转身占据午道,那么就能得到长城的东边,太山的北边也就攻下了。西边与赵国接境,北边达到燕,这样,楚、赵、燕三国就象鸟张开翅膀,不用盟约就形成了合纵。您到北边可以游观燕国的辽东,到南国边可以登山遥望越国的会稽,这就是再次射箭的欢乐。至于泗上的十二国诸侯,左手牵引,右手拍打,就可以在一个早上占有它们。现在秦国打败韩国,实际成了长久的忧患,因为秦国夺取韩国许多城都不能据守;秦国讨伐魏国没有功效,打击赵国反而又担忧,那么秦魏的勇气力量用尽了,原来楚国失去的汉中、析、郦便可以复得归为己有了。楚王您拿出宝弓,换上石制箭头和新绳,涉足(mé;ng,盟)要塞,等待秦国疲倦,就可以得到山东、河内,使楚国完整。这样,就能慰劳百姓,休养士兵,您就可以面向南称王了。所以说,秦国是只大鸟,背靠大陆居住,面向东方屹立,左面靠近赵国的西南,右面紧挨楚国的鄢郢,正面对着韩国、魏国,妄想独吞中原,它的位置处于优势,地势又有利,展翅翱翔,方圆三千里,可见秦国不可能单独缚住而一夜射得了。”此人想以此激怒襄王,因此用这些话回答楚王。襄王果然又叫来和他详谈,于是他就说:“先王被秦国欺骗,客死在外国,怨恨没有比这再大的了。现在,因为一个普通人有怨恨,还有用一个国家作为报复对象的,这就是白公、吴子胥。当今,楚国方圆五千里,拥有百万大军,本来足以驰骋于千里原野,却坐而待毙,我以为大王不会这样做。”于是,顷襄王派使者出使诸侯国,重新约定合纵,以便讨伐秦国。秦听到这个消息,派军来攻打楚国。
楚国想和齐国、韩国联合讨伐秦国,借机图谋周朝。周王赧派武公对楚国宰相昭子说:“三国使用武力来分割周都郊野以便于运输,并向南运送宝器尊崇楚王,我认为不对。杀诸侯共同尊奉的君王,让世代相传的君王作臣民,大国一定不亲近它。凭借人多威胁力单势薄的周室,小国一定不顺服它。大国不亲近,小国不顺服,既不可以获得威名,又不可以获得实利。威名实利都不能获得,就不应该动用武力去伤害百姓。如果有图谋周朝的名声,就无法向诸侯发布号令。”昭子说:“图谋周朝是无中生有。即使如此,周朝为什么不能图谋呢?”武公回答道:“不拥有五倍于敌的军力不发起攻击,不拥有十倍于守敌的力量不能围城。一个周朝相当于二十个晋国,您是知道的。韩国曾经动用二十万兵力包围晋国城邑,但最后遭受耻辱,精兵锐卒战死,普通士兵受伤,晋城也未被攻占。您未拥有百倍于韩的兵力却图谋周朝,这是天下人都明了的。您与两周结下了怨仇,伤害了礼仪之邦邹鲁人的心,与齐国绝交,在天下失掉声誉,你这样做很危险了。您危害两周是增强韩国的实力(三川为韩国所有),方城以外一定会被韩所侵夺。怎么能知道这种结局呢?西周的地盘,截长补短,方圆不过一百里。西周名誉上是天下诸侯共同尊奉的君主,实际上全部占有它的土地也不足以使国家强大,全部占有它的百姓也不足以增强军力。即使不攻打它,名誉上还是杀害君主。可是好事的的君主,喜功的臣子,发号施令使用兵力,未曾不始终把矛头指向周朝的。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他们看见祭器在周,想占有祭器却利令智昏忘记杀害君主的罪名。今天,韩国要把祭器搬到楚国,我担心天下人因为祭器仇恨楚国。我请给您打个比方。虎肉腥臊,它的爪牙有利于防身,人们还逮捕它呢。假如让大泽中的麋鹿披上老虎皮,人们逮捕它一定万倍于虎了。占有楚国土地,足以使国家强大;谴责楚国的名声,足以使君主尊贵。今天,您将要诛杀天下诸侯共同尊奉的君王,占有三代传下来的宝器,独吞九鼎,傲视所有的君王,这不是贪婪是什么?《周书》说的‘要想在政治上起家,不要道先倡乱’,所以祭器如南移到楚国,大军就会接踵而至。”于是楚国放弃了原有的计划。
十九年(公元前280),秦国讨伐楚国,楚军大败,割让上庸、汉北地给秦国。二十年(公元前279),秦国大将白起攻占了楚国的西陵。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国大将白起又攻占了楚国的郢,烧毁了先王墓夷陵。楚襄王的军队溃散了,不能再战,退到东北部保守在陈城。二十二年(公元前277),秦国又攻下了楚国的巫郡、黔中郡。
二十三年(公元前276),襄王聚集东部的士兵,共有十多万,又向西攻取秦国攻下的长江畔的十五座城池划为郡县,抵拒秦国。二十七年(公元前272),楚派三万人帮助三晋攻打燕国。楚又和秦国讲和,让太子到秦国做人质。楚国让左徒到秦国侍奉太子。
三十六年(公元前263),顷襄王生病了,太子逃回楚国,秋天,顷襄王逝世,太子熊元即位,这是考烈王。考烈王任用左徒为令尹,把吴封给他,号称春申君。
考烈王元年(公元前262),把州给了秦以求与秦讲和。这时楚国更加衰弱。
六年(公元前257),秦国包围了邯郸,赵国向楚国告急,楚国派遗将军景阳救助赵国。七年(公元前256),楚国打到新中。秦军离去。十二年(公元前251),秦昭王逝世,楚王让春申君到秦国吊唁。十六年(公元前247),秦庄襄王逝世,秦王赵政即位。二十二年(公元前241),楚国与诸侯国共同讨伐秦国,形势不利而撤军了。楚国向东迁都到寿春,叫郢。
二十五年(公元前238),考烈王逝世,儿子幽王悍即位。李园杀死了春申君。幽王三年(公元前235),秦国、魏国讨伐楚国。秦国宰相吕不韦逝世。九年(公元前229年),秦国灭亡了韩国。十年(公元前228年),幽王逝世,同母弟犹即位,这是哀王。哀王即位两个多月,哀王的哥哥负刍的党徒袭击杀死了哀王,拥立负刍做楚王。当年,秦国俘获了赵王迁。
王负刍元年(公元前227年),燕太子丹派荆轲刺杀秦王。二年(公元前226年),秦国派将军讨伐楚国,大败楚军,夺去了十多座城池。三年(公元前225年),秦国灭亡了魏国。四年(公元前224年)秦国大将军王翦在蕲打败楚军,杀死将军项燕。
五年(公元前223年),秦国大将王翦、蒙武攻进楚都,俘虏了楚王负刍,灭亡了楚国,在楚地设置三个郡县。
太史公说:当楚灵王在申会合诸侯,杀死齐庆封,修筑章华台,要索取周王室九鼎的时候,他志向高远,把天下都看得很小;等到在申亥家饿死时,却被天下人所耻笑。操守、品行都未得到,实在可悲!人们对权势,能不谨慎吗?弃疾以制造内乱而即位,宠幸秦国女子,也太过分了,几乎再度使国家灭亡!
我们再来简单回顾一下楚国的著名历史人物,庄王即位三年,不出号令,日夜为乐,还令国中曰:‘有敢谏者死无赦!’”即使如此,伍举也入谏了。庄王居然左手怀抱郑国美女,右手怀抱越国美女,置座于歌妓舞女之中。伍举说:“有一只鸟,三年不飞不鸣,是什么鸟?”庄王答:“三年不飞,飞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但庄王仍旧习不改,淫乐更甚。于是苏从又冒死进谏,他视“杀身以明君”为自己的夙愿,终使庄王受到教育,幡然悔悟,竟“罢淫乐,听政”,实行一系列改革政策,杀死几百罪人,擢升数百贤人,任用良臣伍举、苏从,“国人大悦”。
楚庄王听取忠良的正面进谏而使国家强盛了,楚平王却轻信谣言,疏远骨肉、残害忠良。可见,在集权专制的封建时代,尽管君主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其左右也能发挥作用。而在无健全法律、无强大机构制约君主权力的封建社会,左右发挥作用的好坏、正误便完全决于君主及其左右人的个人品质、德行的好坏了。贤明的君主能勤奋听政、结交贤才、集思广益、兼听兼信、实行改革,国家政治自然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封建社会因此而出现过盛世。反之,昏庸的君主无视政事、寻欢作乐、暴虐无道、偏听偏信,国家政治自然昏暗,百姓遭殃。认真清除封建时代这种腐朽思想和专制行为,仍然是思想文化战线上不忽视的一个工作。
第二十六章 战国七雄简史(六)姜氏齐国
这一章我们聊一下子齐国。这个国家很大,可以和秦国,楚国并称大国。实力也是不相上下。因为春秋和战国时期,齐国的统治者并不相同,所以我们分开来介绍,首先介绍姜氏齐国。
齐国的开山老祖先那是大大的有名,叫做姜尚。对,就是那个兴周八百年的姜子牙。关于他的传说那真是不胜枚举,比如垂钓渭水,飞熊如梦,文王访贤,火烧琵琶精,大败文种,攻破诛仙阵,大破万仙阵,朝歌封神等等等,此位仁兄毕业于昆仑山玉虚宫门下,元始天尊的弟子,坐下四不像,左手打神鞭,右手杏黄旗,好威风,好煞气。一部《封神演义》把他刻画成绝对的男一号。甚至有的人声称因为周文王渭水河边得到姜子牙,亲自推车八百八十步,所以周朝存在了八百八十八年。
在军事界,这位仁兄也广附圣名,军事领域把他尊奉为“兵家鼻祖”,素有兵家鼻祖吕尚的叫法,吕尚其实就是姜尚,说他著作了六韬,三略。甭管怎么说,这位哥们在政治和军事上面确实是有两把刷子
让我们看一下真正的齐国历史,了解一下史书上的姜子牙。
太公望吕尚,是东海边之人。其先祖曾做四岳之官,辅佐夏禹治理水土有大功。舜、禹时被封在吕,有的被封在申,姓姜。夏、商两代,申、吕有的封给旁支子孙,也有的后代沦为平民,吕尚就是其远代后裔。吕尚本姓姜,因为以其封地之名为姓,所以叫作吕尚。
吕尚曾经穷困,年老时,借钓鱼的机会求见周西伯。西伯在出外狩猎之公元前,占卜一卦,卦辞说:“所得猎物非龙非螭,非虎非熊;所得乃是成就霸王之业的辅臣。”西伯于是出猎,果然在渭河北岸遇到太公,与太公谈论后西伯大喜,说:“自从我国先君太公就说:‘定有圣人来周,周会因此兴旺。’说的就是您吧?我们太公盼望您已经很久了。”因此称吕尚为“太公望”,二人一同乘车而归,尊为太师。
有人说,太公博学多闻,曾为商纣做事。商纣无道,太公就离开了。四处游说列国诸侯,未得知遇之君,最终西行归依周西伯。有人说,吕尚乃一处士,隐居海滨。周西伯被囚禁在羑里时,西伯之臣散宜生、闳夭久闻吕尚之名而召请他。吕尚也认为“听说西伯贤德,又一贯尊重关心老年人,何不公元前往?”此三人为了营救西伯,寻找美女奇宝,献给纣王,以赎取西伯。西伯因此得以被释,返回周国。虽然吕尚归周的传说各异,但大旨都认为他是文王武王之师。
周西伯昌从羑里脱身归国后,暗中和吕尚策划如何推行德政以推翻商纣政权,其中很多是用兵的权谋和奇计,所以后代谈论用兵之道和周朝的隐秘权术的都尊法太公的基本策略。周西伯为正清平,尤其在明断虞、芮二国的国土争讼后,被诗人称道为膺受天命的文王。西伯又讨伐了崇国、密须和犬夷,大规模建设丰邑。天下三分之二的诸侯都归心向周,多半是太公谋划筹策的结果。
文王死后,武王即位。九年,武王想继续完成文王的大业,东征商纣察看诸侯是否云集响应。军队出师之际,被尊称为“师尚父”的吕尚左手拄持黄钺,右手握秉白旄誓师,说:“苍兕,苍兕,统领众兵,集结船只,迟者斩首。”于是兵至盟津。各国诸侯不召自来有八百之多。诸侯都说:“可以征伐商纣了。”武王说:“还不行。”班师而还,与太公同写了《太誓》。
又过二年,商纣杀死王子比干,囚禁了箕子。武王又将征伐商纣,占卜一卦,龟兆显示不吉利,风雨突至。群臣恐惧,只有太公强劝武王进军,武王于是出兵。十一年正月甲子日,在牧野誓师,进伐商纣。商纣军队彻底崩溃。商纣回身逃跑,登上鹿台,于是被追杀。第二天,武王立于社坛之上,群臣手捧明水,卫康叔封铺好彩席,师尚父牵来祭祀之牲,史佚按照策书祈祷,向神祇禀告讨伐罪恶商纣之事。散发商纣积聚在鹿台的钱币,发放商纣屯积在钜桥的粮食,用以赈济贫民。培筑加高比干之墓,释放被囚禁的箕子。把象征天下最高权力的九鼎迁往周国,修治周朝政务,与天下之人共同开始创造新时代。上述诸事多半是采用师尚父的谋议。
此时武王已平定商纣,成为天下之王,就把齐国营丘封赏给师尚父。师尚父东去自己的封国,边行边住,速度很慢。客舍中的人说他:“我听说时机难得而易失。这位客人睡得这样安逸,恐怕不是去封国就任的吧。”太公听了此言,连夜穿衣上路,黎明就到达齐国。正遇莱侯带兵来攻,想与太公争夺营丘。营丘毗邻莱国。莱人是夷族,趁商纣之乱而周朝刚刚安定,无力平定远方,因此和太公争夺国土。
太公到齐国后,修明政事,顺其风俗,简化礼仪,开放工商之业,发展渔业盐业优势,因而人民多归附齐国,齐成为大国。到周成王年幼即位之时,管蔡叛乱,淮夷也背叛周朝,成王派召康公命令太公说:“东至大海,西至黄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此间五等诸侯,各地官守,如有罪愆,命你讨伐。”齐因此可以征讨各国,形成大国、定都营丘。
太公死时一百余岁,其子丁公吕伋继位。丁公死,其子乙公得继位。乙公死,其子癸公慈母继位。癸公死,其子哀公不辰继位。
哀公时,纪侯向周王诬陷哀公,周王用大鼎煮死哀公,而立其弟静为齐君,就是胡公。胡公迁都于薄姑,此时正当周夷王在位。
哀公同母少弟山怨恨胡公,就与自己党徒带领营丘人袭击杀死胡公自立为齐君,就是献公。献公元年,全部驱逐胡公诸子,借机把首都从薄姑迁到临淄。
九年,献公死,其子武公寿继位。武公九年,周厉王逃亡,住在彘邑。十年(公元前841年),周王室大乱,大臣们主持国政,号称“共和”。二十四年(公元前827年),周宣王即位。
二十六年(公元前825年),武公死,其子厉公无忌继位。厉公残暴肆虐,所以胡公之子又返回齐国,齐人想立胡公之子为君,就一同攻杀厉公。胡公之子也战死。齐人于是立厉公之子赤为齐君,就是文公,斩掉七十多个攻杀厉公的人。
文公十二年(公元前804年)死,其子成公脱继位。成公九年(公元前795年)死,其子庄公购继位。
庄公二十四年(公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