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林家工坊-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结果就是,林家人的生理年龄基本停滞。
等开始演出了,林宪天被赶出了后台。不过林宪天也没有回到看台,而是站到登台口附近,从侧后方看整个舞台和大半个看台。
林宪天听负责背景音效的男生讲,宣传队里的不少节目都是肖雪莹一手导演的,而且在这次演出中,肖雪莹将扮演一个富家小姐。
“那可是本色出演。”林宪天说道。
“本色出演?”那个男生没有听懂。
戏开场了,演员开始陆续上台,这时肖雪莹从后台中走出,林宪天眼前一亮,原来肖雪莹穿了一套粉色锦织(具体材料林宪天也搞不清,应该是丝绸一类的材料。)旗袍,以林宪天的眼光看,这件旗袍应该是肖雪莹本人的,因为她穿起来很合适。
等戏演过一幕,林宪天才看明白,这是讲述两家人在面对日寇侵华后的种种表现。富裕人家有一儿一女,儿子在抗战爆发后,当了国军,女儿则留在家中继续当大小姐。贫穷人家有两个儿子,全家都要受富裕人家的压榨、欺辱。后来鬼子来了,贫穷人家的两个儿子,一个当了伪军,一个当了八路。
“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一心想要报复的章明理(当伪军的那个贫穷人家的儿子)带着据点里的石川小队长,来到何财主家(富裕人家)。”旁白说道。
再往后的剧情就是,大小姐被奸污(扮演石川小队长的演员把肖雪莹拖到台后),何财主赔了钱财,又失了女儿。
但是随着正面战场的南移,何财主的儿子何进武又回来了。因为何进武根据南京国民政府的命令,要留在家乡曲线救国。这样作为拉拢何进武的代价,章明理就被鬼子无情地抛弃了。
最后章明孝(当八路的那个贫穷人家的儿子)和何进武做斗争,最终何进武被章明孝逼到绝路上。
“看在你也打过鬼子的份上,给你留个全尸。”章明孝用枪指着何进武头说道:
这场戏结束了。
“这部戏,非常有内涵,但就是短了一些。”林宪天对肖雪莹说道。
“是呀!我还在完善中。”肖雪莹并没有把旗袍脱下,而是多披了一件衣裳。
“听说你要回家了?”林宪天又问道。
“是的,我的母亲派人找我,让我赶紧回家,因为我的父亲要回来了。”肖雪莹调皮地做了一下鬼脸。
林宪天看着这个女孩,心中有些不甘,便旁敲侧击地问道:“你家有亲戚在香港吗?”
“我的舅父在香港,怎么了?”对于林宪天的跳跃式问法,肖雪莹有些纳闷。
“我在想,如果八路得了天下,只有香港不会归他们管。反之亦然。”林宪天故作高深地说道。
“八路得天下?哈哈哈。”肖雪莹仿佛听到了,一件最好笑的事。
对此,林宪天是笑而不答。
“儿子,你喜欢那个穿旗袍的女孩子?”林玉山见到回来的林宪天问道。
林宪天点点头。
“我看那小姑娘挺不错的,那为什么不追求人家,我的儿子也不差什么。”许红莲关心地问道。
“我虽然喜欢她,但是我们是两类人,根本走不到一起。不如让她成为我一个美好的回忆吧。”林宪天虽心不甘,但现实就是这样。
进入7月,林宪天收到一份来自苏联的礼物。那是几乎所有德军战斗序列中的单兵武器,装具和证章。为此林宪天经过中央同意向苏联支付了一些对苏联比较重要的情报。
“这就是你想带回去的?”许红莲看着林宪天手舞足蹈地,在二十口大木箱子里,翻来翻去。
“妈,咱家回去后,买房子就全靠这些东西了。”林宪天找到一套德国国防军的校官服穿上,并把他不知道是什么意义的勋章别满一身。
林玉山看着林宪天的形象说道:“你这形象要是回去,还真没人敢认你。”
“什么意思?”林宪天感觉林玉山话里有话。
“看过朝鲜的那些将军没?”林玉山说道。
“知道。你不会说我跟他们似的?”林宪天想起新闻上,一播放有关朝鲜的新闻,就能看到一群别着一胸勋章的将军。
林玉山笑笑点点头。
看到林玉山的笑脸,林宪天大窘,便脱下衣服。
“儿子,你到底给苏联人透漏了什么情报?”许红莲好奇地问道。
“也没什么?就是美国研制原子弹的技术情报和英国打算利用德军战俘和苏联在欧洲再打一仗。”林宪天一脸平静地说道。
“搞不好,波斯坦上这几个国家又要大吵一通了。”林玉山猜测道。
“谁知道呢?不过我听说,中共中央早在你走后没几天,就把把雅尔塔会议里有关蒙古的消息,透漏给重庆国民政府了。”林宪天爆料道。
“估计蒙古还是回不来。”林玉山有些惋惜地说道。
“很有可能,毕竟斯大林有资本玩地缘政治,而我们的老蒋则没有那么厚的家底。”林宪天也对这件事不看好。
“走一步,看一步吧。”林玉山也是有心无力。
“儿子,还像不光是这些吧?”许红莲回忆道。
“那些是中共中央搭了顺风车,引进的一批紧缺的技术资料。”林玉山把玩着一块勋章说道。
最后蒙古还是没回来。
“由于斯大林的强硬态度,加之美国不愿干涉,蒋介石只好妥协。会谈中,宋子文公布了蒋介石的电报。电报说,外蒙古问题系中苏两国关系的症结所在,为了中苏共同利益与永久和平计,中国政府愿在击败日本后,同意外蒙古独立。”
(《苏联出兵东北始末》汪宇燕何明编著人民出版社出版)
起点中文网 。qidian。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第六十八集 前夜
更新时间2010…5…24 12:54:23  字数:2755

 进入7月,江城的日本人发现自己家的电台开始收到一些莫名其妙的电台,而且这些电台经常挤占日台频率。
有懂中文的日本人发现,这些电台全是宣传反满抗日的。对此江城的日本特务组织开始满城搜索电台,不过让这些特务沮丧的是,虽然电台侦听车可以确定电台方位,但却找不到电台。
“鬼子的侦听车来了,夫人咱们换地方吧。”刘彭看到一台汽车向运输艇的下方靠拢,便对开运输艇的许红莲说道。
“好嘞,这回到他们自己的宪兵司令部去,看他们怎么找。”许红莲在昨天想到,如果让自己的信号和敌人的信号重合,那会怎么样?
经过几天活动,下面的日本特务已经彻底焦头烂额了,于是一条禁令从江城宪兵司令部发出,“凡满洲国民的私家收音机必须在三天内上交,凡不上交者按反满抗日罪论处。”
这面禁令刚发出,当天下午,在人口密集区的江城牛马行、柴草市突降宣传单,而且是中文、日文都有,与此同时,在江城其他人口密集区也突降宣传单。
“王先生,你给看看这上面写的是什么?”夜里一位老翁塞给一位中年男子一份白天从天而降的宣传单。
中年男子看完,顿时一身冷汗,马上把这份宣传单塞进炉膛。“徐老爹,小日本的国运不长了。”
“我听我家老幺说,最近咱这附近又闹红胡子,专挑小日本的开拓点下手。”老翁低声说道。
“我也听说了,北甸子那头昨天被封了,我听给那里小日本干活的老李头说,开拓点里的开拓民都死了。”中年男子低声说道。
“活该,都死绝了最好。”老翁低声骂道。
“我估计,等天亮了,徐老爹你那十几垧地也能收回来。”中年男子低声说道。
“但愿。”老翁抽了一口旱烟说道。
美国试验性原子弹如期爆炸,林玉山全程录制全程准备过程。第二天,延安小礼堂里,一群中央领导人聚聚一堂,观看整个原子弹试爆录像。
在播放录像前,林玉山临时冒充武器专家给这些领导同志们讲解一下,什么是原子弹,和原子弹的爆炸原理。
“以后战争的形式将彻底改变。”朱老总严肃地说道。
“这个弹弹,我们一定要有。就是把裤子当了,也要搞出来。”陈老总看完录像后,有感而发。
“这要头上挨两颗,人不是彻底输了。”一位委员说道。
“关键还是在人,没有人,就什么都没有。”毛主席很辩证地说道。
“林玉山同志,你还是给在座的讲讲,如果美国使用原子弹,将以什么方式使用。”周副主席说道。
“现在已知的投放方式是,通过美国的B29轰炸机投放。”林玉山如实回答。
会后,毛主席私下问林玉山:“我们现在有没有能力拦截?”
林玉山想想后,摇了摇头说:“我估计我们还没有那个能力,空军成军时间太短,轰炸机投放必然有战斗机护航。如果是高炮拦截,我们现在还没有,可以有效危险B29轰炸机的大口径高炮和雷达。”再说等原子弹运到头上,什么都晚了。”
“你害怕吗?”毛主席问道。
“不怕!我想的很清楚,现在的中国不值得美国人扔原子弹,等想扔的时候,咱们已经有了核家底。”林玉山毕竟是个过来人,对于这段撑腰杆子的历史很清楚。
“你们家现在能生产原子弹吗?”毛主席又问道。
“有条件生产,但没人懂具体的东西。毕竟制造原子弹不是生产常规武器。”林玉山为难地说道。
现在江城的鬼子已经彻底没脾气了,只要“东三省”不是攻打军营,干什么事,江城的日军理都不理会。
小川村,位居江城东北山区中,那里群山环抱,地理相对偏僻。新基地的选址就在这里,但是为了保密,新基地的工作人员不能打出八路军的旗号,所以这能以抗日联庄会的名义,把老百姓拉进来。但是让众人想不到的是,小川村老百姓的对此十分消极。
“许同志,这里的百姓分布果然于关内不同。”吴炳发现这里的农户住家,并不像关内那样扎堆居住,而是沟头几户,沟中几户,沟尾几户。
“听当地人讲,这还是鬼子并过屯的结果,要是没并屯,人住的更散。”许红莲把打听来的消息告诉吴炳。
“这里的老百姓实在不好发动,我昨天费了半天嘴子,愣是没有反应。这要是在关内,人早就被鼓动起来了。”吴炳自己有些丧气,想当初他在关内做农民的思想政治工作,讲事实,摆道理,一个下午就能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可出了关,这种方法就不太灵了,任你说破嘴皮子,老农就是不积极。
“三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许红莲突然想起祖辈留下的老话。
“还是想办法把土地改革搞出来,有了这个,农民的积极性就不这样了。”听到许红莲的念叨,吴炳想起在基地里学习党史时,提到的土地改革运动。
“不是说了,在解放战争正式开始前,不让把土地改革拿出来。”许红莲提醒道。
要说土地改革运动,可是这个时空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正是有了土地改革运动,让亿万农民翻了身,才有了共产党坐天下。如果要进行比较,只有美国林肯总统颁布的《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可以媲美。所以中央决定在解放战争开始前,先做好社会调查,然后再进行土地改革。而新基地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和保密性,中央严令在彻底解放东北前,暴露自身的存在。
“实际上还有办法。”林玉山在新基地的例行碰头会上说道。
“什么办法?”吴炳问道。
“仿照国营农场的建设模式,把农民变成工人,但是我们的管理能力能跟得上吗?”林玉山也担心这种超前的方式是否合适。
“还是先调查一下,最好有个数据,这样说话才有依据。”林宪天建议道。
“好,先调查。”吴炳也同意这种方式。
8月6日,9日两天里日本挨两颗原子弹,这个消息很快就通过电台传遍全世界,当然在林家的干扰下,东北的老百姓也不是一无所知,至少在各大城市中出现不少敦促日本的投降的宣传单。
8月14日,江城开始播放日本天皇的《停战诏书》,当晚苏军飞机向江城火车站投放照明弹,侦查日军。
8月18日,苏军空降兵进驻江城。苏军进城后,控制了日本的军火库,接收了日本军队的装备,把战犯押解到西伯利亚等。苏军经常在街上集合群众开会讲演,宣传苏联是怎样打败德、日法西斯的,讲苏军在战胜法西斯的战争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等等。我听了几次,内容大体都一样。他们的讲演很受群众欢迎。但是,苏军后来拆机器,群众对他们的印象就不太好。(原文)
(取材自《在吉林亲历抗战胜利》郑福锦、罗瑛。)
此时的小川村,已经不是原来的小川村了,因为经过半个月的渗透和工作,原有小川村的村民都被动员到其他地方居住了,现在这里成了新基地的地面出口。
在例行的碰头会上。
“可惜日本天皇没有投降这个字眼,不然每年鬼子老是搞什么终战纪念日,好像二战是他们停止似的。”林宪天虽然十分不满日本天皇的《停战诏书》,但他却无力改变。
“现在外面乱的很,由于日本人撤的匆忙,不少战备物资流落到市面上,我们是不是购买一些?还有由于现在是无政府状态,对掩护咱们的挖掘十分有利。”刘彭侦查完市区后得到的情报一一作了简要汇报。
“联庄会建立的怎么样了?”张湛江问吴炳。
“架子已经搭起来了,基本都是咱们的人。联庄队再训练三个月,就能形成战斗力。不过他们也就相当于老根据地的普通民兵水平,连基干民兵都算不上。”吴炳说道。
“其他人?”张湛江问其他方面的负责人。
…………
起点中文网 。qidian。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第六十九集 天泰农业合作社
更新时间2010…5…25 12:43:11  字数:3113

 自从日本人投降后,抗日联庄会这个旗号,就不能再打下去了。“天泰农业合作社”成新基地对外的新旗号。
为了更好的掩护新基地,在新基地中有过农村工作经验的同志都被派了出去,组成一个个的农村工作队,把以小川村为中心,方圆十公里范围内的村庄都走一遍,目的就是把这里的土地都买下来。
如果有人阻挠工作队购置土地,那就使用正常的、非正常的手段去排除。不过值得高兴的是,由于小川村地理偏僻,所以周围的老百姓都穷的很,工作队仔仔细细地筛了一遍,才有一个伪保长‘庞爪子’被筛了出来,这个‘庞爪子’手有残疾,但嘴上能说会道,所以在伪满和鬼子那里都吃香。(‘庞爪子’确有其人,解放后被公开镇压。)
由于此人地位特殊,再加上好搬弄是非,所以当地老百姓都恨他,但又拿他没办法,这次收购土地‘庞爪子’就在村民间散布谣言说:“合作社要把小川的村民像鬼子并大屯一样兼并起来……”
但来基地的工作队都是老农村工作者,很快就找个历史问题把‘庞爪子’抓起来崩(枪毙)了。至于‘庞爪子’的家业,也被工作队分给了当地受‘庞爪子’祸害过的老百姓。不过‘庞爪子’的谣言还是起到一定作用,工作队收购土地时,老百姓找各种理由拒绝收购。
“大爷,进了合作社,土地还是自己的。到时我们会组织人统一耕种,像您老这样的半劳力,我们会安排一些其他工作给你做,到时只要出工出力,除了地里的收成,您老还可以有些其他收入。到时这窝棚就能换成瓦房,你老也有个养老的地方,不是。”一位工作队员再给一家农户做工作。
“养老!俺儿子出去打工,就没再回来。你们要把俺的地收了,回头一撅(脚)把俺踢了,俺老头七老八十又没个营生,入不入社,没有用!”老头担心工作队的话不兑现。
毕竟工作队嘴上说的漂亮,下面老百姓没看到实在的东西,很难加入。但是这难不倒这些久经磨练的农村干部。
“你们要的耕牛来了。我纳闷你们为什么不用马耕?”现在图纸转化的工作已经不需要林宪天费神费力地干了,但是林宪天也不能闲着,随着农业合作社的组建,合作社需要大量的牲口用于耕种。所以林宪天承担了这次大型牲口的转运工作。
“这你就不懂了,养马费料费神不说,咱们这个农业合作社是以组(一至几户为一组,)为单位的,分片耕种,这一片地又没多大,用马耕实在不值,如果这是在黑龙江的大平原上,那马耕倒是值得推广。”吴炳把林宪天的疑问解释了一番。
为了让老百姓放心,自己看做命根的土地,不会被工作队侵吞,工作队一手拿着字据,一手牵着耕牛,挨家挨户动员。不得不说,这招很好使,一个月的时间,工作队就把小川周边绝大多数土地买到手。
不过字据签了,还是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由于小川村是在山区,可供耕种的土地并不多,最初农村工作队打算把这些地集中起来,但是老百姓强烈反对并地。因为老百姓并没有意识到集中耕种的好处,再加上对工作队的信心不是很足,所以工作队不得不放弃把土地集中的想法。转而动员一些积极分子并地,同时用腾出来的人手去干农副业。
土地每年的产量都是有限的,为了增加收入,同时也让还没入社的农民看到入社的好处,工作队又在各组搞起了农副业,当然这是在各组分配到耕牛后进行的。
“照这个速度,只要三年时间,这片土地上就能起一片瓦房,家家有余粮、户户有牛羊。”吴炳充满信心地说道。
“脱贫致富用三年,一病回到解放前。”听到吴炳自信的声音,林宪天在一旁给他泼冷水。
同会的父母和其他同志也用不识相的眼神看着林宪天,林宪天感觉自己好像没说错什么。
“看病的确是个问题,我们自己的同志也有看不起病的,更何况是老百姓。”还是吴炳给林宪天解了围。
“那怎么办?用赤脚医生?还是……”作为新基地政委的于贺平征询其他同志的意见。
“一步到位,建立医疗保障制度,反正咱们这里有医疗队,基本可以做到小病都能看,大病看着办。”林宪天开会经常说实话,同时也很伤人。
许红莲又瞪了林宪天一眼,林玉山看会上气氛尴尬便补救道:“咱们现在条件所限,优先满足入社的农民,至于没有入社的(农民)和地方上来看病的,该收钱的,收钱。毕竟咱要把这个掩护身份做好。”
“我同意林先生的说法,既然咱们的公开身份是盈利性组织,那就应该赚钱,对内则可以优待一些。这样我们在城市里的工作也能好做一些。”刘彭赞同林玉山的说法。
“那咱们就理出个章程,其中一条就是,凡是入社的农民,都能获得免费医疗,争取做到小病不花钱,大病少花钱。你们看怎么样?”于贺平提议道。
“同意。”吴炳举手道。
“同意。”其他与会的同志都举手道。
这面章程一公布,原先小川村周围的那些钉子户中的绝大多数,都要求加入到农业合作社中。不为别的,就为那张医疗本和分配到组的耕牛。
日本投降的消息一经发出,中央就开始把在延安开会的各根据地领导外调,同时中共中T央3军4委接连发布七道命令,命令晋察冀、冀热辽解放区的八路军部队向内蒙和关外进军;命令冀热辽军区司令员李运昌率部迅速向辽宁进军;命令东北地区的吕正操、张学思、万毅、许光达等人各率所部进军东北城市。此外,中共中央还决定派万毅率足够组建一百个团的干部先行奔赴东北开辟地方工作。
许红莲的工作就是把这些领导送回各自的根据地,以及开始向东北转移物资。这回向东北进军,可没出现历史上那种“新兵新枪,老兵没枪”的现象,各部队除自带武器外,许红莲也从柳条沟基地提出一大批军火用于日后的战略储备。
8月25日,延安东关机场。
“小平,你看这个铁箱子是干啥子用的!”刘师长问一旁的邓政委。
邓政委围着集装箱转了一圈,说道:“看样子是装东西的。”
“陈赓你看呢?”陈老总有调侃地口气问陈赓道。
“我有种不好的预感,这个铁箱子很有可能是装我们的。”陈赓在看到机场上只有不到二十个人时,突然想到在高级领导圈子里流传的一个谣传,“天底下最快的不是飞机,而是林家的小黑屋。”
一旁不言语的林总看了一眼陈赓,又开始闭目养神了。
“各位老总,时间到了,请进集装箱吧。”一位随行的保卫干部在看完手表后说道。
这回在场的老总们有些愣了。
进集装箱!现在是8月中天气最热的时候,刚才邓政委已经看过,这个箱子晒了很长时间。没办法,硬着头皮进吧。
于是众人鱼贯而入。
还好整个运输时间不长,再加上运输艇内有降温系统,一路上各位老总除了刚进集装箱时,有些闷热外,其他时间还算凑合。
这面关内各路大军,各显神通进东北。同时林玉山跟随刘彭进城踩点,看能不能购买一些物资或者房产。
“刘彭,你看那里!”林玉山指着远处一支车队让刘彭看。
刘彭只见,不宽的大道旁,停放着二十多辆装有货物的汽车,同时一旁还有不少苏军挎着冲锋枪值勤警戒。“好像是机械设备?”刘彭从货物的外形上判断。
“这就是我跟你们说过的,老毛子在东北干的好事。”林玉山一脸嘲讽地说道。
刘彭一想,深深地叹口气:“这还是布尔什维克党吗?怎么跟沙俄一样?”
同行的不少新基地干部都把这一切看在眼里。“这就是落后的结果。”林玉山撂下一句话就走了。
在城里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