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美谍中国心-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是在伊拉克,不是美国,即使在美国也不行。昨天,如果我暴露身份,让中国外交官知道,现场有一位美国外交人员,目睹美国保安超速飚车,交通肇事后,不仅不救助伤者,反而恃强凌弱,无理殴打外国外交人员,这将是什么影响?你明白事态的严重吗?”
“谢……谢长官。”
“你是阿德莱德先生的保安?”
“是。”
“阿德莱德先生现在哪儿?我去拜访一下?”
“他可能去了工地。”
“工地在哪儿?”
“离巴格达西郊三公里,奈吉镇,五号军事基地工地。”
莱姆点点头,突然抓住悬吊伤腿的钢丝,猛拽了一下,痛得培根“哎哟”一声大叫。莱姆笑了笑,朝培根招了招手,扬长而去。
从医院出来,看见麦克少校带着九名“恶狼”士兵已经到了,坐在一辆悍马上等候。莱姆吩咐一名士兵把他的车开过来,然后两辆悍马往西郊驶去。一小时后,到了奈吉镇五号军事基地工地,建设规模很大,在建项目有兵营、油库、通讯站、军械库、训练场、导弹库等多种军事建筑设施,放眼望去,一眼望不到边。工地四周用铁丝网围着,有几个进出口,每个进出口都有美军士兵站岗。工程正在紧张施工中,有数十台打桩机、混泥土搅拌机工作,轰隆隆的声音震耳欲聋。由于工地太大,工人散落各处,看不出有多少工人,远远地也瞧不清工人面容。麦克少校向卫兵出示了证件,两辆悍马进了工地,停在一幢大平房前面。平房前还停有几辆林肯、劳斯莱斯、凯迪拉克顶级房车。阿德莱德应该在里面。
莱姆与麦克少校走了进去。
这里是工程指挥部,虽是临时建筑,仍做了简单装修,空调、电话、卫星电视等各种现代办公条件一应齐全,里面很宽敞,凉爽舒适。一个巨大的建筑沙盘周围,围聚着十多个工程技术人员。莱姆一进去就遇上熟人,黑人布罗德坐在门旁,见一个准将进来,布罗德立即站起立正,待举起手时,发现是昨天揍他的人,惊讶不已,犹豫了一下,还是敬了个礼:“长官。”
莱姆向那一堆人问道:“哪位是阿德莱德先生?”
一个五十多岁,肥头大耳,衔一根雪茄的秃头把脸侧向莱姆:“我就是。”
莱姆向他敬了个礼:“我是莱姆准将,昨天发生一点误会,特意来向您解释一下。”
阿德莱德显然见惯台面,不把一个准将放在眼里,哼哼了两声,仍是低着头,盯着面前的建筑沙盘,阴阳怪气地说:“美国纳税人出钱打赢了这场战争,伊拉克就是我们美国的。可我的保安——美国公民居然让一伙伊拉克人给打了。这战争还打得有价值么?”
典型的殖民主义!看来,这个阿德莱德认为世界上的所有一切都应该是他的。莱姆真想一拳打得他满地找牙,但脸上笑嘻嘻的,谦恭地说:“我刚去看了培根,估计他十天半月下不了地。在他伤好之前,为了表示我的歉意,我给你留下四名士兵,暂时为你个人提供安保服务。”
阿德莱德这才转过身来,露出了笑容,与莱姆握了握手:“好哇,伊拉克遍地烽火,安全是最大问题。工地有美军守卫,可人身安全不能得到保障,今天这里爆炸,明天那里绑架,防不胜防。你派给我战斗人员,好极了。我要谢谢你。”
“不客气。”莱姆说着,朝外喊了一声,外边的士兵立即跑步进来
“好,”见到全副武装、威风凛凛的美军士兵,阿德莱德高兴了,“莱姆将军,六名黑水公司人员,保着二百多号保安。你伤培根一个,就等于伤了我数十名保安。伊拉克的钱不好赚啊,不仅有安全问题,还有人员问题,这里太缺人了。方圆数平方公里,带来的人撒到里面都不见,保安、管理、技术、劳务,哪个环节都缺人。当地的,不敢用,国外的,不敢来。否则,就这么一个工程,哪用得着我亲临现场,可不来不行啊。走,我带你去看看。”
阿德莱德兴致勃勃出来,在几名随从的护拥下,钻进了一辆林肯加长防弹车,莱姆叫麦克带了几个士兵上了他的悍马,跟在林肯车后面,沿着一条工区道路往工地深处驶去。到了一处工地,这里在建设一个大型油库,大家下车。阿德莱德还是很有些事业心的,宛若一个将军,踌躇满志地看着面前正在兴建的建筑,眼里流露出热切的锺爱和欲望。
往前边走去,有二三百人干活,开推土机、搅拌机、起吊机等工程机械的大多是白人,做铲运、装卸、搬运的苦力,多是东南亚国家和印度人,有数十名黑人,这应该是来自非洲。莱姆的目光仔细搜寻那些人的面孔,另一边忽然传来哭喊和惨叫声,莱姆想走去那边看看,阿德莱德皱起眉头:“天太热了,回去吧。”说着,上了车,显然,这里面有些是阿德莱德不愿意让人看到的。
莱姆正自左右为难,忽然,三个衣衫褴褛的人拼命向这边跑了过来,后面,几名持枪保安紧追不舍,前面一人跑急了,摔了一跌,追赶的保安举起枪,一枪托就砸了下去,那人脑门上顿时冒出鲜血,仍倔犟地叫喊:“放我们回去,我们不干,不干了!”
叫喊声是中国南方方言。
三人是中国劳工!


第040章 解救难题
更新时间2011…3…8 9:28:08  字数:3202

 莱姆快步走了过去,喝道:“干什么?把枪收起来!”
用枪托打人的是工地上的保安。那保安停了手,瞅瞅莱姆,与旁边几个保安相视一眼,一个保安把手里的橡皮棍藏到身后。跑过来一个工头,是个黑人。工头说:“有些劳工不听话,需要教训的。”
阿德莱德走了过来。
“阿德莱德先生,”莱姆微笑说,“工地不是缺人干活吗?人打坏了,干活的人不就更少了?”
“那是,莱姆将军说得是。”阿德莱德显然不愿意这样的场景被外人看见,挥挥手,瞪了黑人工头一眼,“带人下去,给他治好伤。胡闹,你们除了打人就没有其他办法吗?”
“是。”黑人工头指挥几个保安,将三个中国劳工带往一间工棚后面。
这在建设重装备仓库,基础已建起来了,正在浇筑钢筋混泥土框架。有三四十名工人,有的穿件褂子,有的光着脊梁,在酷热的阳光下扛水泥包,漫起的水泥雾尘把工人们遮掩得像一个个泥猴,稍远点,就无法辨识容貌。莱姆认出来,他们大都是中国劳工。
“这些人像是韩国、日本来的。”莱姆无意识地问
“不会吧?韩国、日本人还有干这种苦力的?”阿德莱德倒还真不知道这些人的来历,问旁边一个鼻子高得出奇的女人,“贝蒂,他们是哪来的?”
贝蒂三十几岁,身段挺好,前隆后翘,如果不是鼻子像一根木棍杵在脸上,还算有几分姿色。贝蒂说:“布卢默先生一个月前送来二百三十名劳工,有印度和东南亚的,都支付了中介费,其中有八十七人,布卢默先生提出特殊要求,要价很高,我们给了布卢默先生每人六千美元。他说这些人可算作卖给我们。他们没有身份,没有名字,不懂英语,也不用付工资,如同一群牛,白天放出来干活,晚上赶进工棚睡觉,做建筑工也还熟练,一个顶上好几个。如果我们用的都是这种劳工,工效还是比较高的。但有少数几人试图逃跑,其实,在这伊拉克,他们人生地不熟,也逃不到哪儿去。就一点不好,语言不通,只听咯吱咯吱的声音,不知说些什么,指派做工比较费力。”
“长官,”莱姆后边忽然有人悄声说,“我知道他们是哪里人。”
莱姆回头一望,是恶狼部队的士兵,黄皮肤的国字脸,眉毛淡淡的,鼻子也还挺拔,但没有其他人的高大,华裔!莱姆心头微微一动,自己队伍中还有华人,咋没发现呢?其实也怪不得,“恶狼”部队共一百三十九人,莱姆完全把这支部队当作一件工具使用,有了任务,只管吆喝邓肯、麦克几个军官,从不与下面士兵接触,而这些士兵放在一起,几乎是一个模具里浇铸出来的。莱姆觉得这个士兵这时候站出来说话不大合适,待要制止,阿德莱德听见,连忙追问:“你知道这些人哪里的?”
“中国的,他们说的是中国福建客家话。”
“哦,中国人,没关系,起初还真担心是日本、韩国人。”阿德莱德反倒松了一口气,“中国人口太多,是这个世界上的负担,让他们为美国人做苦力,呵呵,也算是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表现。”
莱姆只想一拳把这个肥头大耳的秃头砸成肉酱。
阿德莱德的话也引起那名士兵的不满,说:“我父亲也是中国人,我身上也有中国血统。”
“不,不,”阿德莱德摇晃着夹在手指上的雪茄,“你不是中国人,你是美国人,你应该忘掉你的中国血统,就像美国的黑人,忘了他们的非洲。”
莱姆问那士兵:“你叫什么名字?”
麦克在一旁说:“他是上士乔纳森·欧阳,加利福尼亚人。”
莱姆命令:“欧阳上士,留守工地的‘恶狼’士兵由你带领,负责护卫阿德莱德先生安全,直至奉命撤离。”
麦克少校似觉不妥,“恶狼”由于是特种部队,全体将士都是选拔出来的精英,军衔较高,上士是最低阶军衔,悄声提醒莱姆说:“长官,欧阳是上士。”
莱姆说:“即日起,欧阳上士晋升上尉。”
欧阳啪地一个立正:“欧阳上尉坚决服从命令。”
麦克心里嘀咕,我的乖乖,这个欧阳可走运了,就因为认出那些中国人,立马就连升三级,这也就是“恶狼”这支部队才做得到啊。
离开军事基地工地,莱姆来到白水保安公司。
现在,这里完全按照莱姆意图发展。在戴美儿、刘胡子、嘎西木三人共同管理下,所有一切井井有条。刘胡子管军事,嘎西木管后勤,戴美儿差不多算是公司一把手,刘胡子对她颇为依赖,因为不懂阿拉伯语言,离了她,他的嘴巴就成了哑巴。嘎西木已从心里把她当成了“将军夫人”,尤其是上了“政治教育”课之后,再不敢对她小瞧,见着她便大拍马屁。戴美儿确实有几把刷子,心眼多,黑溜溜的眼珠儿一转,就要生出一个诡计,说起话来虚虚实实,口才便给,就是刘胡子有时也被她忽悠了。
公司有了三幢楼房,旁边两幢楼安排做了宿舍,老戴这幢楼就成了白水公司办公楼,分别给哼哈二将和撒拉哈留了两个办公室。撒拉哈一大早就来了,老老实实坐在办公室等候莱姆。胡敬海也正式报到上班,莱姆带来两万美元,交代两人立即操作祖海石油公司筹备工作,完了,打了个电话给赵衡阳,说自己马上过去,有要事相商,要他联系叶仲良也过来。
到了海外公司,却见叶仲良到得更早。
“我刚从长老会过来,人质有望获释。”叶仲良说,“昨天,电视采访完后,我就拿着录像带连夜去了长老会,长老会副主席艾木哲德判断,“红色风暴旅”一定是误会了,把中国人当成了日本人绑架要挟。今天一早,传回来消息,长老会联系上了“红色风暴旅”。确如阿卜杜勒长老所说,这个红色风暴旅是个成立不久的小团伙,是因为家中有人被美军打死而组织起来的,其目的是向美军报仇,经长老会从中斡旋,解释其中误会。不过,这个组织对中国不太了解,说不能信任外国人,除非中国政府禁止中国人进入伊拉克,他们可以考虑释放人质。
“太混账了,”赵衡阳气愤地说,“所谓红色风暴旅,也就相当我们国内一个劫匪团伙,居然以人质要挟一个国家政府。”
“也不能这么简单看问题,”叶仲良毕竟是做外交工作的,处理这类事件脑子清楚,“绑架者原本是善良的伊拉克民众,只是因为战争充满了仇恨。我已经把他们的要求报告给了国内,很快外交部就会发表声明,重申我国的伊拉克政策。”
莱姆疑惑地问:“中国政府满足绑架分子要求?禁止中国人进入伊拉克?”
叶仲良微微一笑:“外交部将告诉绑架者:中国政府已经多次警告中国公民目前不要来伊拉克。十一名被绑架者是普通中国公民,是自行来此谋生的。他们与许多伊拉克人一样,只是为了养家糊口。从人道角度出发,呼吁尽快释放这些中国个体务工人员,使他们能够尽快与家人团聚。”
赵衡阳心领神会:“这就是中国的语言艺术。虽然没有禁止二字,但给‘红色风暴旅’下了台阶。”
叶仲良很有信心:“最快今明两天,人质可以得到释放。”
莱姆说:“我有一个要求,希望人质释放以后,暂时不要急于送回中国。”
叶仲良断然拒绝:“这不行。外交部给我明确指示,人质释放后,立即把他们安全送返国内,伊拉克局势过于混乱,人质不及时送走,危险仍有存在,仍有可能遭到遇其他不测。目前,使馆没有恢复,我们没有力量保护他们。”
赵衡阳奇怪:“莱姆将军,为什么要暂时留下这些人质?”
莱姆说:“人质遭绑架,四十三名劳工偷渡,谭鱼头是始作俑者。我已找到了四十三名劳工的下落。他们现关押在美军军事基地建筑工地,是被当作奴隶卖到伊拉克来的,没有人身自由,每天在工地上牲口一般干活,动辄遭受毒打,处境极是悲惨。他们也想逃跑,但逃不了,建筑承包商看管很严,而且那是军事基地,有美军看守。”
叶仲良问:“军事基地工地确实有中国劳工?”
“亲眼所见。”
“既是事实,我去找临时管理当局交涉,把他们解救出来。”
“不行。建筑承包商绝对矢口否认,不会承认有任何中国劳工。”
“依你的意见呢?”
“人质释放以后,谭鱼头不会轻易放过,他与美国建筑承包商有勾结,谭鱼头需要美元,美国建筑承包商需要劳工,双方可能会再次合作,想法设法得到这些劳工。我们可以乘此机会,抓获谭鱼头,用他来指证军事基地工地上藏有中国劳工,然后,通过外交交涉,要求把人交出来。”
“即便谭鱼头指证,建筑承包商还是不承认呢?”
“目前,最好的办法就是暂时留下人质,抓获谭鱼头……”
“不行。伊拉克是个是非之地,人质一旦释放,就要立即送返回国。能早一刻走,早一刻安全。”叶仲良决然否定莱姆的意见,因为,这十一名人质解救回国,对于他来说,那是一件大功。


第041章 意外波折
更新时间2011…3…9 7:21:12  字数:3088

 人质在当夜十一时释放。
“红色风暴旅”把人质交给了长老会。
“红色风暴旅”发表声明:“中国政府作出了善意的表示,包括禁止中国公民进入伊拉克,我们决定释放这十一名人质。我们要说明,在人质被扣押期间,他们没有受到任何伤害,我们也没有因释放他们而索取赎金。”
莱姆了解到这个消息,颇是感慨,这个“红色风暴旅”比阿德莱德可爱多了,不仅没要一分钱,而且还倒贴人质的饭钱就把人放了,而那个阿德莱德为了榨取更多利润,只恨不得把所有劳工生吞活剥了吃。一定要把四十三名中国劳工救出来,他想。
叶仲良并没有向莱姆通报人质释放的消息。
叶仲良觉得事情颇为棘手。他这次来伊拉克,主要任务是实地考察伊拉克局势,调查大使馆损毁情况,提出复馆可行性报告,做出重新启动在伊拉克外交工作的计划安排。原以为这事不会太复杂,有那么三五天就可以回国,没想到大使馆损毁太严重,花了好几天时间才得出损毁评估结论。照这情况看来,使馆要重新开馆,恢复运作,只怕要重新建设。没想着这边工作刚有了头绪,又遇上解救人质的任务,就现有条件来看,要把这些中国劳工安全送回国内还真有不小困难。
由于是战后第一次进入伊拉克,主要摸底探路,对伊战后的严峻形势估计不足,各项准备都不充分,随行只有七人,警卫人员都没有带,人力物力极其缺乏,要将十一人安全送往约旦,存在相当大的风险。一着不慎,就可能出现问题。
国家领导人十分关心这些人的安危,外交部在第一时间发表谈话,对“红色风暴旅”的要求做出回应。获悉人质释放后,从主席到总理,都先后批示,十一名人质是中国公民,一定要安全顺利地送他们返回祖国。
人质的家属也望眼欲穿地盼着亲人回家。
责任重大,任务难巨啊。
如何保证万无一失?关键是巴格达至约旦这条路上。只要到了伊拉克与约旦交界处就安全了。约旦那边,中国驻约旦大使已安排了接应。
叶仲良做事也算稳妥。
他原打算立即把人质从长老会接出来,送到赵衡阳公司里,然后再送往约旦上飞机回国。不料,又出现了波折。这些刚释放出来的中国劳工却表示不愿回去,说都是借了高利贷出来,要留下在伊拉克打工赚钱,就这样灰头土脸地回去,借的钱还不上,回家还是过穷日子。要求叶仲良帮助找到谭鱼头,出来时,国内那边联系人就是要他们来找谭鱼头,说谭鱼头会找到工作,在美国公司做工,每月可以赚几千美元。叶仲良告诉他们上当受骗,谭鱼头就是公安部要抓的犯罪嫌疑人,又讲了四十三名劳工在美军基地工地的悲惨境地,然而,这些人对他的话并不完全相信。叶仲良恼了,命令必须回国,也不敢接他们出去,跟长老会副主席艾木哲德商量,要求这些人暂时留在长老会,天亮前派车子来,直接接送去伊拉克边境。
长老会副主席艾木哲德是伊拉克一位很有名望的宗教领袖,与长老阿卜杜勒是朋友。对中国都有一定了解,态度十分友好,在释放人质过程中,积极与绑架分子斡旋,为最后释放发挥了重要作用。两人爽快地答应了叶仲良,安排了两个房间给十一名中国劳工休息,又吩咐人送来食物饮用水,派了几个民兵看守,不让他们擅自离开。
叶仲良连夜把赵衡阳叫来,商议护送中国劳工回国的问题。
赵衡阳也拿不出什么好主意,车子可以解决,他公司就有;安全方面,从公司调四个保安随行保卫,只怕起不了实际作用。是聘用的伊拉克人保安,也不能配枪,担心路上如果遇着美军检查,有枪反而会引起麻烦。赵衡阳倒希望叶仲良与莱姆商量一下,莱姆应该会提供可靠保卫。叶仲良却叮嘱赵衡阳务必严守秘密,不得告诉莱姆。叶仲良这么做,一是信不过莱姆,二是生怕莱姆又搞出什么鬼主意,把十一人强留下来。他心里很有点怵莱姆,一个美国情报军官,咋对中国这么有兴趣呢?
夜长梦多,早送走早好。
当然,叶仲良也很想解救出另外四十三名中国劳工,但认为不能利用刚释放的十一人,否则,十一人就成了另一种形式的人质。先送走十一人,余下的四十三人再慢慢想办法吧。
莱姆似乎安分守己,没有过问人质。
早上五点多,天还没亮,四处黑咕窿咚的,东方透出一点鱼肚白。赵衡阳从公司挑了四个保安,带着一辆中巴车来到长老会。这是大中巴,能乘坐二十人。叶仲良向长老会副主席艾木哲德、长老阿卜杜勒道了谢,与赵衡阳握了握手,立即率领十一名中国劳工上车。
一行人在曙色中悄悄出城,往约旦方向驶去。
他们没有察觉,远处,有两个潜伏在一幢房屋墙脚处的黑影默默地注视他们离去。
黎明的巴格达十分美丽,一抹朝霞不知不觉间染红了东方,树梢也也缀上了点点碎金。早晨的巴格达街道极为冷清,中巴车开得很快,但也有阻碍。街面上不时有美军装甲车巡逻,见这么早一辆车出现在路面上,便上前拦住盘问。叶仲良掏出外交证件,很快就得到放行,有几名巡逻兵还一再嘱咐要注意安全,提防路边炸弹,一辆巡逻车甚至还护送了他们一段路,但也遇上刁难的巡逻兵,连叶仲良的外交护照都反复对照,怀疑是不是假造的。
花了一个多小时,先后经历了五次检查,叶仲良他们终于出了巴格达城,驶上去约旦的公路。路面宽阔,有四条车道。由于炮弹和炸弹袭击,隔不一段路就有一个弹坑,车子没办法开得太快,有些地段甚至要扭秧歌似地,沿着弹坑绕行而过。
这样行驶十来公里,中巴车行至一个山脚下,公路渐渐狭窄,一边是长满灌木的野山坡,一边是沙砾荒地。或许年久失修,公路坎坷不平,一个个小坑洼,颠得车子一摇一晃的。又往前开了二百来米,中巴车不得不停下了。前面路中央,堆了几块大石头,只有搬开大石头才能开车过去。不得已,叶仲良叫人下车。
释放回国的十一人都是来自农村,搬几个大石头是手到擒来,自进入伊拉克遭绑架之日起,基本就不见天日,先是蹲在绑架者的黑屋子里,然后送到长老会一间房子里,从长老会出来,又进入这辆中巴车内,从头至尾,压根就不知道伊拉克是啥样的。这一下车,见到了蓝天,见到异国风景,一个个欢呼雀跃起来,赶紧过去,花了十来分钟,就把路边的石块搬开,待要回到车上,却见公路一侧的山坡上下来一小队人,“谭鱼头?”当先一人鼓突的眼睛,宽宽的嘴巴,长长的头发拖在脑后系成一条牛尾巴,不是谭鱼头是谁?
谭鱼头身后跟着十多个拿枪的武装分子。
“老刘,”谭鱼头走到近旁,跟一个劳工握手说,“什么时候来伊拉克?怎么不来找我?”
“唉,别提了。”被称为老刘的劳工简单叙说了进入伊拉克后的经历,“我们算是白来伊拉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