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新莽王朝-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欣一见祖母怒气冲天,早已吓得没了主意。对于祖母的话,她从来不敢怠慢,只好顺从其意下诏:“把孙宝关进监狱,从重治罪!”
孙宝入狱的消息传来,举朝大哗。尚书仆射唐林拼死进谏,慨然为孙宝鸣冤。刘欣大怒,又找人诬陷唐林结党营私,下诏将其贬到偏远的敦煌郡去做鱼泽障候。
孙宝、唐林的无辜蒙冤,激起了大司马傅喜、光禄大夫龚胜等满朝众臣的强烈愤慨。在强大的压力之下,刘欣有些怕了。他亲自去找傅太后陈说利害,傅太后这才勉强同意释放孙宝并将其官复原职。
孙宝虽然被平反,冯太后的案子却被定成了“铁案”,不许再审。疯医张由由于首先揭发所谓“逆案”之功,被赐爵关内侯。作恶多端的史立,也被破格晋升为中太仆。随着大司空师丹、中山国冯太后、司隶校尉孙宝等三起冤案的发生,朝廷内外噤若寒蝉,谈之色变,没人再敢对傅太后的权威表示怀疑。
此时,王莽闲居在家,手无寸铁,随于朝局的走向,他也是深感担忧,却是无能为力。早年阿附王氏的那些走卒们,早已见风使舵,转占“高枝”去了,没有丝毫影响力。大势如此,只好走一步看一步了。
王政君早年的忧虑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除了她一人在宫中外,王家再无任何亲戚掌握朝廷权柄。至此,这个久负盛名的家族,陷入了陷入了近四十年来前所未有的谷底之中……


(六)生杀予夺

傅太后发了雌威,朝中谁人不怕?在她的淫威肆虐之下,傅氏、丁氏子弟大行其道,越发纵横不法,骄奢无度。在傅氏子弟之中,惟有大司马傅喜依旧谦恭节俭,深得人望。
建平元年(西元前六年)九月,郎中令泠褒、黄门郎段犹等人提议傅太后当“太皇太后”之时,大司马傅喜和丞相孔光、大司空师丹都持反对意见。由于大司马、丞相、大司空等三公异口同声地集体反对,刘欣就是想办也办不成了。最终,傅太后的希望破灭,到现在也只得到了一个“定陶共皇太后”这样一个不伦不类的尊号。傅喜的行为,令傅太后怒不可遏:古往今来,哪里有这样“胳膊肘子往外拐”的?傅喜这个混账东西,比死对头王政君、王莽等人还可恨、还可耻!她发誓:“一定要除掉这个畜生,老身要清理门户!”
刘欣虽然昏聩徧狭,开始却也是有点上进心,他也有他的难处。在内廷,傅太后一直在频繁地纠缠他,一定要刘欣给她加上“太皇太后”的尊号。为了这事,整日把刘欣搞得是心烦意乱,不得安宁。在外朝,朝廷重臣们大多数都不赞成,坚决反对。刘欣没有办法,犹豫不决,此事拖了足足有一年多,还是没有办成。
建平二年(西元前六年)正月,傅太后在参加元旦朝贺时,得知向太皇太后王政君在大殿接收百官祝福、道贺,心中极为不快。散朝之后,她跑到刘欣宫中,对孙子大发雷霆:“王政君那个老鬼够风光啊!老身受够了!孙子,我今天告诉你,要是你今日不解决尊号问题,老身就死在这里!”刘欣吓得面如土色,只好跪下连声答应:“孙儿这就去想办法!尽快去办!尽快去办!”傅太后怒气冲冲,理也不理,转身拂袖而去。
傅太后走了,轮到刘欣犯愁了。要想实现祖母的愿望,必须得到三公九卿的多数赞同才行。而三公之中,除了大司空朱博还算“听话”外,大司马傅喜、丞相孔光,都与自己不是一心。
刘欣思虑再三,终于想明白了:看来,要想达到目的,必须要把三公全部换成自己的人!其实,早在上一年的九月,刘欣之所以先把大司空师丹免职,换上了听话的朱博,已经开始做出了第一步。刘欣希望通过将师丹免职,来影响、触动傅喜与孔光,警告他们以后不要和自己作对。而傅、孔二人却犹如吃了秤砣,始终不为所动。
刘欣总算看清了:傅喜是铁了心要和自己对着干。他决定换马了:这个大司马,还是让听话的人来干!他的第一步,就是要拿掉舅舅傅喜。
刘欣向朱博暗示,令他私下搜集傅喜的“黑材料”。朱博早就与刘欣的岳父、孔乡侯傅晏一直暗中往来,早就不时地在一起密谋。得到刘欣亲自召见的机会,二人心中大喜。多次在觐见时呈递密封奏书,攻击诽谤傅喜以及孔光。
朝臣中的“墙头草“们看清了形势:噢,皇上这事想拿傅喜祭旗啊!于是,他们纷纷上书附和。真是“积毁销骨、众口铄金”,群议汹涌,傅喜就是想保住位子都难了!
三月中,刘欣下策书免去傅喜的大司马职务,令其以侯爵之身就第。根据朱博的建议,刘欣又于四月二日下诏,撤销大司空一职,改为御史大夫,令朱博担任这一职务。又任命丁太后之兄、阳安侯丁明为大司马、卫将军,有开衙建府、自择属官之权。
傅喜虽然被罢了官,人还留在长安。傅太后还是余恨难消。她不依不饶,希望把傅喜赶的远远的,最好死在路上!为了整死傅喜,傅太后甚至不顾一切,公然撕破了脸皮。她亲自跳出来下诏给丞相孔光、御史大夫朱博:“高武侯傅喜附会臣下、欺骗主上,与前大司空师丹同心背叛,不听教令,损害宗族,应立即遣送回封国!”最终,傅喜被赶出了京师,回到封地养老去了。
此时,在三公之中只剩下了唯一的一个对头——丞相孔光。对于孔光,刘欣怎么能饶了他?几年来,孔光几乎从来没让刘欣顺心过一天,刘欣因此非常讨厌他。傅喜、师丹都倒台了,孔光能支持几天?刘欣马上就要收拾他。在皇帝的暗示之下,傅氏宗族在朝廷任官的子弟,与御史大夫朱博内外勾结,联名上书,共同诋毁孔光。四月十九日,刘欣又下了策书,将孔光贬为平民。
在这一回合中,刘欣与傅太后联手连出重拳,先后击倒了王莽、傅喜、孔光、师丹等朝廷重臣,将权力牢牢掌握在了手中。
建平二年(西元前五年)四月十九日,排斥了异己,扫清了所有对头之后,放下心来的刘欣决定:将御史大夫朱博晋升为丞相,并加封阳乡侯,又任命少府赵玄为御史大夫。
朱博真是个性格坚毅、善于拍马逢迎的奸雄。当上丞相后,他马上向刘欣提出了给傅太后上尊号的建议。刘欣大喜,他立即下诏:“定陶共皇这个称号,很不妥当。从今日起,不应再称‘定陶’二字。从几日起,共皇太后傅氏的称号为‘帝太太后’,称永信宫。尊共皇后为‘帝太后’,称中安宫。为共皇在京师建立寝庙,规格与宣帝之父(刘进)相同。”
至此,傅太后如愿以偿地取得了‘帝太太后’的尊号,她欣喜若狂,不能自胜。多年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她觉得现在就是马上死掉也值得了。她变得更加骄横,终于能够与太皇太后平起平坐了!真是人生快事!
为了侮辱太皇太后王政君,进一步打击王家,傅太后不惜亲自对王政君进行当面人身攻击。每次王政君,她故意用粗俗鄙俚之语当面辱骂,甚至当面羞辱王政君:“喂!老太婆!”傅太后的粗言污语很快传出宫外,成为长安市井里巷的谈资。
从此,大汉朝的后宫之中,正式住进了四位有尊号的太后:太皇太后王政君、帝太太后傅氏、帝太后丁氏、皇太后赵飞燕。这四位太后各自设置少府、太仆官职,品秩都为中二千石。真是盛况空前,前所未有!

(七)被贬出京

丞相朱博、御史大夫赵玄的确是两个大奸臣。他们上任之后,狼狈为奸,沆瀣一气,开始迫害忠良、打击异己。
这一天,他们向刘欣上奏:“高昌侯董宏,最先倡议给傅太后上尊号,然而却蒙受冤屈,理应对其平反昭雪,调入朝廷,提拔重用。前大司空师丹故意阻挠,应该革除封爵采邑,贬为平民。”刘欣准奏。朱博、赵玄二人又声称:“新都侯王莽,先前为大司马,不能阐扬尊崇尊号的大义,反压抑贬低尊号,损伤了陛下仁孝之道,其罪当诛!幸蒙赦令得免死罪,但不应再有封爵采邑,恳请陛下下诏,将他贬为平民!”
对于王莽,由于他誉满天下,声望极高,刘欣显得有些为难:“王莽是太皇太后的亲属,不能免去封爵采邑,将他遣送回封国即可。”最终的结果真是凄惨,除了王莽以外,就连他的叔伯兄弟——平阿侯王仁,也被人罗织罪一并遣送回封国,赶出了京师。
作为拥有四十多年悠久历史的老牌外戚家族,王家落到这般田地,多少令人有些同情。对于深孚众望、德行高迈的王莽不幸遭遇,朝野内外,给予了深切的关注。
谏大夫杨宣给皇帝上了密奏,极力为王莽鸣冤,他说:“孝成皇帝为何选择陛下继承帝位,还不是希望陛下代他侍奉太皇太后么?太皇太后早近古稀,数次经历国丧,现在陛下却让让王氏亲属们引退还乡。年迈之人却要忍受骨肉分离之痛,路人听了也会落泪,何况陛下!陛下若是若是望见孝成皇帝之陵,难道不感到惭愧吗!”刘欣览奏,迟迟没有答复。
如果留下王莽,合适吗?刘欣是绝对不会答应的。且不说傅太后容的下与否,刘欣对王莽早就憋足了怨气:“王莽当年大闹后宫,搅散了宴席,岂能轻饶?没宰了他,已经是便宜他了!”
不过,杨宣拿出孝道的大帽子来压他,他也不能不作出一点表示。他斟酌再三,最终下诏,加封成都侯王商的次子王邑为成都侯,让王邑来侍奉年迈的王政君。刘欣很精明:少拿这些糊弄人!朕可以给你们一点补偿。至于王莽这小子,还得给朕卷铺盖走人!
王莽得到这个消息,真是欲哭无泪:唉!走吧。走了好,总比在这被人宰了强。但是,虽然性命保住了,却不知何时才能回京?
建平二年(西元前五年)五月,心境无比惆怅的王莽,带着妻子王氏以及四个孩子,踏上了前往封地——南阳郡新都县的漫漫征程……
 
(八)大开杀戒

驱逐了王莽,刘欣极为开心:“这下王政君老太婆孤掌难鸣,再没有人敢跟朕作对了!”孰料,乐极生悲。一场灾难却降临在刘欣的头上。
建平二年(西元前五年)六月五日,他的生母——帝太后丁氏病死了。丁氏与傅太后一起,早年含辛茹苦把刘欣拉扯长大。刘欣能当上皇帝,全是傅太后的功劳。而他能够长大成人,却多半是丁太后的功劳。可惜她“福薄”,没享几天福就早早咽气了。
刘欣悲痛不已,想到父亲刘康孤身一人埋在定陶。他觉得,还是应让父母合葬。他下诏将丁氏的棺柩运回定陶,埋葬刘康陵之侧。为了完成此项工程,刘欣下诏,征发陈留、济阴以及靠近定陶地区的民夫五万人,挖土填坟,完成了合葬。
或许是对于母亲的死哀伤过度,或许是身体过于劳累,刘欣马上就生了一场大病,长期卧床不起,不能理事。从此,朝廷大权就落入以傅太后为首的傅、丁两家的手中。而躺在病榻上的刘欣,一直在治病。但不知何故,他的病一直无法痊愈。他才二十二岁,要做的事情还很多。为了治好病,刘欣一直在千方百计地想办法。
很快,就有人提出了建议,应该以改年号、到各地的神祠进行祭祀、甚至改变国家制度的方法来获得上天的庇佑。刘欣真是“急病乱求医”,居然采纳了这个荒唐的建议。
刘欣即位后,司隶校尉解光、骑都尉李寻,向刘欣推荐了夏贺良等人。这些江湖骗子的夸夸其谈,很快迷惑住了刘欣。结果,夏贺良等人都成为待诏,住在宫里,随时准备接收皇帝的咨询。刘欣患病之后,夏贺良等人多次被召见。刘欣久病在床,听了夏贺良等人的主张。同意更改年号并变更了一些制度,希望能够从中得到益处。六月九日,刘欣下诏,大赦天下,改建平二年为“太初元将”元年,自称“陈圣刘太平皇帝”,还把计时漏器的刻度改为一百二十度。
建平二年(西元前五年)七月,刘欣为了防备万一,在渭城西北原上永陵亭一带修筑自己的陵墓。他还是保持着登基以来的一贯节俭,没有令郡国的百姓迁往陵区。
可是,更改了年号一个多月之后,刘欣的病情仍不见丝毫好转。夏贺良等人还想擅自变更国家政事,以应符命。朝臣们与之争辩,认为不可胡乱变更政策制度。而夏贺良等人则奏称:“大臣们都不知天命,应该令丞相朱博、御史赵玄等人辞职引退,改用解光、李寻辅政。”
由于夏贺良等人的预言没有任何灵验的表现,刘欣起了疑心。他断定:“夏贺良等人肯定都是一些无耻的大骗子!”他于八月又重新下诏,改弦更张,除了大赦令以外,废黜了六月份的那道诏书中规定的所有内容。夏贺良等数人全部被逮捕入狱,论罪处死。李寻、解光二人则减死罪一等,被流放到敦煌郡。
即便如此,刘欣依旧病魔缠身,无法康复。他又下诏恢复神祠,以为自己祈福。在耗费了无数的金钱,折腾了几乎整整半年,刘欣的病依旧毫无起色。
由于刘欣患病,政事多由傅太后在背后把持。而傅太后生性狭隘,一直对傅喜怀恨在心,一心要继续惩治他。为了达到目的,她派堂弟、孔乡侯博晏去暗示丞相朱博,命他上奏病中的刘欣,提出革除傅喜的侯爵爵位。
朱博与御史大夫赵玄在一起商议。赵玄道:“皇上先前已经对傅喜的问题作了裁决,再提是否不合适?”朱博说:“我已经许诺孔乡侯了。匹夫之间互相约定的事,尚且不惜以死相报,更何况至尊的傅太后呢!我朱博只有效死罢了!”
听到朱博这样说,赵玄也就同意了。朱博担心有人说他挟私报复,就要拉前大司空、汜乡侯何武“垫背”。何武先前也因过失被免去官职,也被遣送回封国,情况与傅喜有些相似。朱博决定,把何武也拉上一同参劾,也好掩人耳目。几日后,朱博与赵玄联名上奏:“傅喜、何武无德无功,臣等请求将其贬为平民。”
刘欣身体不适,傅太后却没完没了地来骚扰他,心中异常烦躁。傅太后一向痛恨傅喜,他是知道的。当他看到这封奏章之时,怀疑朱博、赵玄是受傅太后的指使,不禁勃然大怒:“朱博、赵玄两个狗才,难道你们也想借着太后来压服朕吗?胆子也太大了!”盛怒之下,刘欣下诏将赵玄召至到尚书台接受质询。赵玄经不住盘问,最终全盘承认了。刘欣大怒,作出了判决:赵玄从死罪减三等处理。将岳父傅晏的采邑封户削减四分之一。又给谒者符节,使他召丞相朱博到廷尉那里接受审讯。朱博不堪受辱,愤然自杀,封国也被废除。
政治斗争真是瞬息万变,谁能想到,半年之前颐指气使的大红人——丞相朱博,才过了几个月的时间,就成了泉下之鬼。备受信任的皇帝老师、堂堂的御史大夫赵玄,如今竟然成了阶下囚。就连皇上的岳父傅晏,也受到严厉的惩处!
这一桩奇案,让满朝文武公卿摸不着头脑,大跌眼镜。看来,这位登基不到三年的新皇刘欣,还真是有点雷霆手段,令人感到深不可测。人们都在猜测,这位不好女色,不喜欢奢侈玩饰,也不喜欢音乐的皇帝,到底是哪种类型的天子呢?
有人猜测:当今的皇上,似乎有太宗文皇帝的气度。有的则说,似乎有孝宣皇帝的魄力。无论说他是像汉文帝也罢,说他是像汉宣帝也好,不管怎么说,人们在经历了元帝、成帝两代昏君之后,极度渴望上天再赐予他们一个类似文帝、宣帝那样的有为之君。
刘欣病重,傅太后弄权。朝野上下忧心忡忡,都不知该如何是好。此后发生的一件件、一桩桩离奇事件,天下人对于这位新皇,终于是彻底绝望了……

(九)断袖之癖

刘欣在登基之后,几乎从来不近女色。他一即位,就裁撤了乐府的音乐官,放逐宫女,减少嫔妃人数,崇尚节俭,厌恶奢华。一时之间,表现出了与前两任皇帝截然不同的崭新气象,颇得时人的好评。人们对于他的不好色,不乐声娱,不好游玩,生活简朴,给了很高的评价。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渐渐地发现了,这位新皇帝并不是不好色,他迷恋的不是女人,而是男人!他最爱的人,名字叫做董贤。
说起来,西汉皇帝喜好男风的传统,由来已久。汉高祖爱籍孺,汉惠帝爱闵孺,汉文帝爱邓通,汉景帝爱周仁,汉武帝爱韩嫣,汉宣帝爱张彭祖,成帝爱张放。然而,无论是哪个皇帝爱男妾,都比不上刘欣爱董贤!
董贤字圣卿,是右扶风云阳人,其父董恭是朝廷里的御史。按照当时的制度,董贤也被任命为太子舍人,刘欣做太子时就认识他。不过,由于董贤年纪还小,刘欣对他并没什么感觉。刘欣即位后,董贤也随之成了郎官,在宫里做一点杂事。
两年后的一天,有一天,刘欣下朝回宫,看到殿前站着一个人,正在传抄漏刻,向各处报时间。他的影子飘逸俊秀,看上去楚楚动人。刘欣一看,这人好像自己认识,远远地就随口问道:“那不是舍人董贤吗?”那人忙叩头道:“正是小臣董贤。”
就是偶然一面,刘欣忽然发现,几年不见,董贤越长越漂亮了,比六宫粉黛还要漂亮,他不禁心中一动:来电了!
刘欣心摇身拽,立即任命董贤为黄门郎,从此作为自己的随身侍从。从此,刘欣对董贤的宠爱日深,同车而乘,同榻而眠。
董贤不仅长得像美女,言谈举止也十足地像女人,他性情柔和,善为媚态,极得刘欣得欢心。有一天,刘欣问:“董卿,你父亲现在干什么呢?”董贤回答:“家父眼下是云中侯,现在朝廷里做御史。”刘欣当场决定,调任董恭为霸陵令,稍后又提拔其为光禄大夫。
随着时间的推移,董贤所受宠爱,日甚一日。不久,刘欣将他提拔为驸马都尉、侍中。出门时刻,站在车上陪乘,入宫则随侍左右,与皇帝形影不离。刘欣不时地对他进行赏赐,每次的赏钱都是成千上万,令公卿大臣们惊讶不已,显贵震动了朝廷。
董贤与刘欣经常睡在一张床上。有一天,董贤睡午觉,一翻身压住了皇帝的袖子。刘欣想起床去上朝,然而,董贤还没睡醒,刘欣不愿惊动他。于是,他拔出佩剑,一挥之下,把袖子割断了,然后起床出去。
董贤性情温柔,能说会道。为人乖巧,善于逢迎。他对刘欣的魅力,早已超越了六宫粉黛。他为了专宠,长享富贵,甚至连家都不回。每当皇上赐他回家休假,让他回去梳洗沐浴,但他始终不肯回家。刘欣患病期间,他留在宫中侍候端水送药。董贤对刘欣的照顾,比妻子照顾丈夫还尽心周到。
由于董贤常年住在宫里不回家,刘欣也是善解人意,下令把董贤之妻的名字登基在宫人的花名册上,可以随便出入。不仅如此,刘欣还令人在宫中腾出宫殿房舍让董氏夫妇居住,与内宫官员的待遇完全相同。刘欣又将董贤之妹下诏将其选入宫中做昭仪,地位仅次于傅皇后。又把董昭仪住的宫殿名称改为“椒风”,与皇后住的“椒房”相对应,以示荣宠。董氏夫妻、董昭仪三人整日围绕在刘欣身边,日夜侍奉刘欣,甚至几人在一起混居行淫。
董贤令刘欣如醉如痴,为了显示对董郎的宠爱,刘欣下诏任命他为驸马都尉,加侍中衔。又任命其父董恭为少府,赐爵关内侯。
为了表达对董贤的厚爱,刘欣还把皇家丧葬御用的棺木、珍珠连缀制成的寿衣、玉璧制成的寿裤,都预先赏赐给了董贤。他还让将作大匠在自己的陵墓——义陵旁边也为董贤建筑一座豪华墓园。在幽暗的墓室中,还修造了豪华的房间。墓室装饰的异常精美,选用坚实的柏木,大头朝内排垒在棺外。墓园外修筑的专用巡察道路,围墙有数里之长。门阙、障墙富丽堂皇。
做了这么多,刘欣觉得好像还不够。本来,当时他下令裁撤皇家苑林,却把裁撤的两千余顷土地,全部赏赐给董贤做府衙,在上林苑为董贤专门建立官衙——多么豪华的专门办公室!又令将作大匠为董贤在北宫门外建筑宏大的宅邸,其府门正对着朝着皇宫的北门——来往起来就更方便了。
殿门宽阔,建有前后大殿,亭榭楼台,无不必备。真是精巧绝伦,仪比皇家。刘欣亲自视察,下令引王渠灌注园林水池,亲派使者监督施工。为了鼓励建筑官吏、士卒好好干活,刘欣对他们厚加赏赐,其待遇超过了修宗庙的工匠。
刘欣对董贤之爱,岂止是“爱屋及乌”,简直是真是如痴如狂了。董贤之母亲患病,刘欣下令把御膳房的厨师派去给她做饭,还让宫里的礼仪官去给她祈福。为了确保董母恢复健康,礼仪官在沿途施舍粮米饮食,路人都可获得免费吃喝。
在用度方面,刘欣更是倾其所有。他下令,董府所用的一切器具,无论大小,一律由将作大将负责督造。而且,做成后必须奏报,只有通过了他的亲自勘验后,才可送去。如果器具制作精巧,工艺精湛的话,工匠们还可以得到特别赏赐。刘欣还告诉内府官员,今后宫中专用武器库里武器、皇宫的珍宝,最上等的都送到董府,剩下的次一等的才自己用。就是奉献宗庙的礼物、奉养三宫太后的膳食,也没有达到这种程度!
在刘欣的如此关照厚爱之间,大多数朝臣官员对董府趋之若骛。凡是遇到董贤家婚丧嫁娶,朝中各官署长官必须前去道贺,还要奉献厚礼。各个达官贵人到了这里,赏赐董府仆人、奴婢的钱,每人至少十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