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京华风云-第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穆亚平说:“徐司令你放心吧!我会按照你的意思安排好他们,我会提供粮草,让他们度过这段最艰难的时光。届时我会亲自前往宋哲元部、孙殿英部,亲自慰问他们,至于以后如何安排,待天津与张学良洽谈后再定夺。”
阎锡山走后,特意嘱咐穆亚平、徐世昌,有关经济方面的事情,要通力合作,不得相互猜疑。重点关照穆亚平的同时,阎锡山很多举措都背着商震,这让商震心里很不舒服。阎锡山多疑的性格,他是清楚的。眼下若想在山西站稳脚跟,他自然把眼光放在穆亚平身上。他感觉穆亚平和阎锡山相比,似乎更真诚、更善解人意,其很多举措非常周到,这让他很自然的接收了穆亚平。
商震说:“这次去天津和张学良洽谈,咱们拟定的计划有几成把握。”穆亚平说:“我不敢完全肯定,七成把握是有的。但是有一点我们不能退让,那就是太原兵工厂。我猜测张学良一定会裁减我们的兵工厂,这一点千万不能退让。”
商震问:“张学良如果一意孤行?我们如何应对,毕竟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穆亚平笑说:“只要我们据理力争,我想张学良是不会用强的。况且蒋介石也不会同意他用强。另外,为了获取张学良的网开一面,我准备把京城的睿王府送给他,我相信这点面子他是会给的。”
穆亚平知道历史在这一刻已经发生改变,晋军比原有的历史要强大许多,商震和徐永昌由于不用担心部队编遣问题、不用担心经济问题,因此他们会更有信心,态度也会更强硬。而张学良入主中原,地域大了兵力也相形见绌。他所要面对的问题太多了,因此在兵工厂的问题上,他一定会妥协,况且还有好处不是。”
徐永昌高兴说:“穆老弟,该想到的问题你都想到了,你得眼光何等了得。我们二位天津之行更有信心了。你放心我们争取利益最大化,尤其是兵工厂问题决不妥协。”穆亚平诚恳说:“此番就拜托二位老兄了,我期盼你们载誉而归。”
徐世昌和商震走后,穆亚平便开始马不停蹄整编部队,这项工作对他来说,在其强大财力的支持下,根本不在话下。随着整编的展开,穆亚平命令傅作义部由大同移防太原,杨爱源部移防大同一线。原先驻防太原的吕俊峰部加入傅作义军团。
商震的三十二军驻防吕梁市,徐永昌的三十三军驻防娘子关一带。由于南部黄河沿线,是西北军各残余部队驻防,因此南部的防御任务暂时交给他们。穆亚平帐下的骑兵军,目前由鲁大虎率一部在兰州外,其余仍然担任绥远、包头、五原一线的防御任务。这其中就包括赵成绶的第一独立骑兵师。炮兵纵队是兵中骄子,穆亚平把炮兵司令部设在太原。
随着部队移防调动,编遣工作也随之展开,虽然遇到了一些阻力,但是每个人都获得安置,这在民**队编遣历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军队迅速安稳下来。一切在按部就班的进行,穆亚平的声望,再一次在山西大地上名声远扬。
在南京国民政府总司令部,蒋介石静静的坐在那里,眼睛瞅着地图,眉头拧成麻花。目前共党在江南已经建立了十几块根据地。尤其是今年九月份,红军攻陷长沙,彻底震动了国民政府,这也是蒋介石妥善处理中原大战后的主要原因。
一群怀揣崇高理想的仁人之士,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经过三年的游击作战,并且利用蒋介石集团和其他军阀的征战,迅速做大做强。现在以江西瑞金为主他们形成了几块较大的根据地。这种心腹大患不除,蒋介石简直是费寝难安。
“报告!”“进来!”侍卫室主任推门走进来说:“少校耿一夫已经等候多时,你是否现在招见他。”蒋介石似乎意识到什么说:“让他进来吧!”不一会儿,侍卫室主任把身穿一身戎装的耿一夫引进来,便退了出去。“报告校长,耿一夫前来听候调遣。”
耿一夫在太原斡旋无果,他通过和蒋介石的电报联系,知道了穆亚平的真实想法,继而得出了晋军集团将领的真实想法,关键是穆亚平出于亲情也好,出于留有退路也好,竟然为耿一夫提供了一部电台,并使他很好的掌握了在大战期间,晋军的很多动态,很好的为他在逐鹿中原的过程中,增强了必胜的信念,可以说:耿一夫太原之行功不可没。
出于安全考虑,在大战进入尾声的时候,蒋介石把耿一夫又招回南京。现在对红军作战正在部署,但是蒋介石仍然没有忘记远在山西的穆亚平,确切说他对这颗山西军政界,冉冉升起的新星,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耿一夫,太原之行幸苦了,来来来!请坐!”蒋介石少有的热情招呼他。耿一夫仍然挺着笔挺的身躯忐忑说:“校长,卑职没有完成任务,请求责罚!”蒋介石笑说:“穆亚平如果轻易倒戈,我到看轻他了,你做的很好,你没有过反而有功。”说完蒋介石把一枚白日青天勋章,亲自别再耿一夫胸前。顿时耿一夫更加激动,甚至有些难以自控。
蒋介石轻轻按住他的肩膀示意他坐下接说:“目前砍乱是党国的头等大事,北方的安定也是头等大事。目前商震和徐永昌在天津和张学良洽谈。张学良电报,此二人在军队编遣问题上,和我们预想的没有出入,可是在山西的政务上,尤其是太原兵工厂的裁减上,态度十分强硬,丝毫不退让,这大大出乎我的意料,难道这背后有穆亚平的影子?”
耿一夫不知道蒋介石告诉他这些情况是为何,只好静听下文。蒋介石接说:“以我对商震、徐永昌的了解,他们态度强硬的原因,是山西战后的烂摊子已经得到整合,难怪阎锡山授予穆亚平这么大的权利。中原大战晋军伤筋却没有动骨。本以为40多万军队的编遣问题,会把山西财政拖垮,看起来问题没有哪嘛简单。”
蒋介石望着墙上的山西地图说:“根据张学良报告,当年傅作义被围困在逐州,本来已经是一步死棋,其结果却让傅作义突围了。事后很多军事将领都一致认为,没有强大外援,傅作义绝不会突围出去。现在真相已经大白,当年就是穆亚平率领一支部队解救傅作义出去的。你曾说过,穆亚平在此之前就是一位商人,而他通过此举投靠阎锡山,并且迅速高升,手里有钱、有枪、有人,难怪阎锡山如此器重他。”
耿一夫吓了一跳,慌忙站起来说:“校长,这些情况我一点也不知道,卑职失职,请求责罚!”蒋介石摆摆手接说:“这些情况我也是才了解,因此才生出了这种联想,和你没有关系。穆亚平采用这种方式投靠阎锡山,说明此人非常有心机,是一个干才。”
蒋介石脸色似乎有些阴暗接说:“阎锡山已经让我够头疼的,现在又出现了一个强悍的人物。关键是穆亚平有经商才能,这一点是最可怕的。根据最新的了解,穆亚平在山西北部乃至绥远地区的政绩非常突出。历史上匪患横行的地方被他清除了,而且该地区歌舞生平、商贸活跃,可见此人是多么了得。另外,河套地区出现了大量垦荒现象,肯定是此人所谓,这些情况你了解吗?”
耿一夫只好说:“我听内人说过,穆亚平在河套地区搞屯垦。其家人对他在荒无人烟地区搞农业种植颇有微辞,都说他不务正业,经校长点拨我如梦方醒。此举说明穆亚平早就打算投靠阎锡山,并事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另外,二哥是太原兵工厂的主事,显而易见,穆亚平投资了太原兵工厂,真是难以想象。”
蒋介石笑说:“这就不难解释了,为何商震、徐永昌,在太原兵工厂的裁减问题上,态度如此强硬。我已经电告张学良,太原兵工厂给予保留,但是必须为党国服务。另外,我让张学良委任你为山西绥靖司令部作战室情报处长。你的任务就是搞清楚穆亚平到底有多少产业,他有什么举动,以及他的言行举止、为人处事等等,我要随时掌握他的第一手资料。”
耿一夫挺胸说:“卑职决不辜负校长的重托,为了党国的大业,我不会顾及亲情,坚决完成任务。”蒋介石满意说:“很好,你对党国的忠诚,我丝毫不怀疑。但是你要多加小心,穆亚平绝不是等闲之辈,他的政治智慧已经显露出冰山一角,千万不能出现差错……。”
耿一夫受命,再次北上京城,然后携妻取道山西奔赴太原。
第123章善后4
北平城在寒风中,依然不失龙脉之地的威严、肃穆。大战结束后,百废待兴,这场大战给中原地区的商贸活动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同样遭受了惨重的损失。可是在京城里,却出现另一番景象,似乎所有活动没有受到战争的影响。由于穆亚平的蝴蝶效应,洋人在京城乃至周边兴建了大量的工厂,并且不同程度的在大战中发了财。
战争结束后,不少逃避战火的达官贵人、有实力的商人,又回转京城。当初他们廉价卖出的不动产,尤其是房产,回来后一看,房价竟然涨了三成。这些急于购买房产的达官贵人,观望了一阵,那成想房价继续飙升,短短半个月竟然长了一倍。
这些达官贵人纷纷解囊,购买房产,迅速形成了趋之若鹫的购买风潮,继而推动房价继续攀升。中国人有一个习惯,就是愿意凑热闹。截止到十一月中旬,京城的房价已经涨了两倍有余,而且还在继续飙升。其实这是一种虚假现象,我们姑且叫他泡沫吧!
其实真正购买返房产的人还是少数,由于不少投机商人开始炒房,因此才推动了房价继续攀升。只几天,荣宝斋简直推不开门,那些前来购买房产的人,简直把荣宝斋围得水泄不通,当然只有少量的达官贵人前来买房,而绝大多数都是炒房的投机商人。
佟宝生按照穆亚平的吩咐,这几年不断的低价购进房产,继而在京城形成了最大的房产拥有者。可以说这几年荣宝斋自身的收入和军火方面的收入,几乎都投入了房地产。虽然这几年房产进账不少,可是自从年初战火燃起之时,他手里的房子基本没有人购买。而穆亚平吩咐他不断的购进房产,这让佟宝生无法适从,但是穆亚平的指令他还得遵守。
那成想战争刚结束,眨眼之间手里的房子成为紧俏货。目前佟宝生手里的房子分高、中、低三等。尤其是佟宝生在那些潦倒的旗人中间,购得大量房产并且形成规模化经营。再加上佟宝生在旗人中间,一向买卖公平,因此满清旗人若想出卖产业,基本上都找他洽谈,已经形成稳定的市场。
而从旗人手里购买的房产,绝对是高档住房,因此价钱也要比中、低挡的房子贵上一倍。即便这样,高档的房子却非常好卖,毕竟数量有限吗?而那些投机商人大都炒作中档房产,低档房子反而无人问津。这种现象确实让人迷惑。不难理解,老百姓手里还是没有钱,能购买房者,其经济实力完全可以承担昂贵的房价。
而低档房子真正火爆起来,是来年东北事变以后,大批从东北逃难来京城的人,再一次提升了京城的房价。前不久穆亚平来电,让他把睿王府腾出来,要忠义武馆搬迁到牡丹峰,并和军校合并一起,佟宝生有些迷惑,他不知大少爷为何让腾出睿王府,莫非要卖?
紧接着穆亚平有来电告知,让他准备好睿王府的房契,并让他交给途径北平的山西省主席商震和晋军总司令徐永昌,说是睿王府要经过他们手送给张学良。佟宝生闻之心疼得要命,那可是百十万大洋呀!大少爷说送人就送人了。可是佟宝生知道,张学良是未来京城的新贵,破财免灾,在所难免。
佟宝生在京城代表穆亚平,亲自给商震、徐永昌接风洗尘,尽地主之宜的同时,把睿王府的房契交给了二人。进入十二月份,佟宝生在房产这一块,已经进账2000多万大洋,对于他来说绝对是天文数字。穆亚平吩咐他留下四分之一以备急需,其余的全部汇往太原。
寒风里,一辆黑色轿车停在睿王府门前,门口的哨兵慌忙打开门,黑色轿车缓缓地驶进去。轿车在一处富丽堂皇的、古色古香的房子门前停下。车门打开只见张学良和“夫人”赵四小姐走下车,其实这位赵四小姐,眼下还不是张学良的合法妻子,对外人相称,赵四小姐作为张学良的高级秘书伴随在左右,其实内部人早已经知道怎么回事。
至于赵四小姐和张学良的渊源,有人说俩人是在一次舞会认识,随后便坠入情网、不可自拔。他们相识于四年前的春天,当时赵四小姐只有十六岁。她的大名叫赵一荻,上面有三个哥哥,三个姐姐。她是幺女,故家人亲切称她为赵四小姐。
赵一荻出生在一个颇有名望的官宦世家,其父赵庆华是浙江兰溪人。在北洋政府时代,曾历任津浦、沪宁、广九等铁路局长。随后还担任过东三省外交顾问,官拜交通次长。其人刚正不阿,为官清廉。赵四小姐出生在这样的家庭,自身的修养也是没得说。
去年,张学良给赵四小姐私人打长途电话,并邀请赵四小姐前往奉天旅游。几天以后,赵一荻回电话,并说已经争得父母同意不日前往。接着张学良便派他的副官前往天津护送赵四小姐去奉天。动身这天,赵全家都去车站送行,到沈阳后赵四小姐被安排在北陵居住。
尔后,其父赵庆华为掩人耳目,便在报上发表声明:“四女琦霞,近日为自由平等所惑,竟自私奔,不知去向。查照家祠规条:第十九条及第二十二条,应行销除其名,本堂为祠任之一,自应依尊家法,呈报祠长执行。嗣后,因此发生任何事情概不负责,此启。”赵庆华声言自行惭愧,就此辞官、隐退而居。
赵庆华曾和张作霖的私交很好,总归父一辈子一辈、素有来往。他的高明之处在于,赵庆华夫妇完全了解张学良和女儿两情相悦之事。尽管他们欣喜张学良英雄少年、前途有为。可公开把女儿许给已有家室的张学良,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更何况自身显赫的地位那。
送女于私下,再绝情于公众,即断了有情人的退路,促成亲事,又堂而皇之洗刷了污垢,挣得门庭清白,不**份。如此混要是听、真假难辨,可谓一举两得。个中的深意,恐怕外人很难看出破绽,这等手段真乃用心良苦。
眼下,众军阀凭借军力,征战不息。张学良主政东北奉系,赵庆华官任北洋政府。如果认亲、多有不便。赵庆华借此急流勇退,恰如其分。此举既可避免政治上的嫌隙,落人口实,又可避免张学良的恩怨而忧虑,任其放手作为。如此黑白分明,彰显赵庆华的清廉,耿直。
虽然张学良和赵一荻的恋情,颇有波折,但是堪称红粉知己,关键是赵四小姐学识渊博,其内在的潜质和张学良相得益彰,于原配于凤至相比,就年龄来说,原配比他大两岁,而且文化不高。赵四小姐不仅是现代新知女性,而且整整比张学良小十一岁。二者只差,高下立判,难怪张学良奋不顾身了。
据说赵四小姐为了让于凤至接纳她,曾跪地相求,并信誓旦旦保证,不求名分,甘愿做地下夫人。也许此举感动了于凤至,也许是事已至此无法改变,于凤至专门为赵四小姐修建了“金屋”,使其居住,可见赵四小姐在当时是何等痴情女子。
此时,赵四小姐挽着张学良的胳膊,旁若无人、神态显得十分自然。本来张学良准备把居所安在天津,况且天津租界里就有现成的房子。那成想突然天上掉下来了金元宝砸到自己头上,京城的睿王府成为自己的意外之财。
坦率说:张学良对太原兵工厂压根就看不上眼,和他的奉天兵工厂相比简直不是一个等级,这完全是他自己的想法。按照原有的历史的确如此,可是穆亚平的意外染指,太原兵工厂眼下完全可以和奉天兵工厂一决高下,并且其发展速度很快就会赶超过去。
但是蒋介石为了打压晋军,并责令他务必裁减太原兵工厂。在洽谈时,对于商震、徐永昌在兵工厂态度的强硬,张学良感觉意外之外,也的确头疼。如果说大道理,响应国府的号召,减少武备、还利于民。减少政府开支等等,似乎裁减太原兵工厂能说得通。
可是太原兵工厂居然有穆亚平的私人股份,这让张学良有些吃惊。没有办法,他只好把这个皮球踢给蒋介石。如果自己擅自做主,唯恐蒋介石不满。不过他得到穆亚平赠送的睿王府,自然在给蒋介石的倾诉中,站在山西这一方,要求给予保留太原兵工厂。因该说,蒋介石同意保留太原兵工厂,于他的绥靖有直接关系。
“学良,王府的建筑就是有气派,在这里居住,或许能沾染上王者的灵气。”赵四小姐兴高采烈说。张学良答:“眼下这座睿王府,在京城至少价值100万大洋。这位昔日京城的穆大公子,真是财大气粗。为了保留太原兵工厂,下如此血本不值呀!”
赵四小姐附和说:“穆大公子其实就是给阎老西作嫁衣裳,看样子世人都难逃高官厚禄的名分,什么时候都是如此。”张学良笑说:“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他当年为了投靠阎锡山,竟然选择铤而走险,解救被围的傅作义。拿身家性命去赌博,此人可谓是算计到家了,可是我认为这是愚蠢的行为,非常不可取,”
穆亚平听不见张学良对他的评价,如日中天的张学良以少帅自称,在风云变幻的民国大地上,除了蒋介石以外,他看不起任何人。然而不到一年时间,这位少年英雄将由天上跌到地上,由此开始他的艰难之旅。
第124章善后5
穆亚平在太原接到商震和徐永昌报捷的电报,心情大悦。他高兴的事不是军队编遣的问题,这在原有的历史当中早有定论,因为此类问题一定有它的合理性,就是各方都能接受的底线。而让他高兴的是,太原兵工厂给予保留,这就产生了极大的变数。
晚秋来电告知,张学良已经来京住进睿王府,并下请柬邀请晚秋前往睿王府做客,晚秋没有经过这种事情,自然打电报向穆亚平求教。穆亚平猜想,张学良夫妇肯定是趁机联络感情,而采用这种举措,而出主意肯定是赵四小姐。随后穆亚平电传晚秋,不要有所顾忌、放心去做客。
至于张学良,穆亚平不打算和他深交,主要是不想影响他以后的作为,这为少年英雄只有在遭受挫折后,才能幡然醒悟,真正发挥他的能量。眼前穆亚平力求保持低调,先把山西的事情做好,同时兼顾西北的战略,他不想把精力耗费在张学良身上。
商震和徐永昌回到太原后,已经接近年关。部队编遣问题也接近尾声,二人看到部队过度非常平稳,基本上都得到了合理的安置,由此对穆亚平的才华更加信服。俩人在天津经过“艰苦”的谈判,事先商量好的逐个条款,都如期的圆满解决。
商震心情好的出奇,回到太原便马不停蹄的前往河套地区,一来是看看河套被穆亚平开发的怎么样,二来看看屯垦的官兵。作为新就任的省主席,自然要干一番事业,有所作为在所难免。短短一个多月,商震对穆亚平其人,已经产生依赖的感觉。
徐永昌关心的是部队编遣问题,经过两天的了解,所有官兵对整编都非常满意。这天穆亚平驱车来到徐永昌的司令部。一见面徐永昌热情打招呼:“穆老弟,部队现在非常稳定,官兵们普遍反映,对他们现在的安置很满意,上上下下都在称赞你。”
穆亚平谦虚说:“为他们做点事情,是属下的份内之事,理所应当。徐司令,我今天找你来,是有要事相商。”“奥!什么事情?只要我能办到,一定为之,请穆老弟直言。”自从天津之行回来后,徐世昌对穆亚平越发喜爱,尤其是对穆亚平乐善好施,秉公做事,并且毫不矫揉做作、平易近人的作风大加赞赏。
穆亚平说:“当初徐司令容许客军进入山西,彰显同病相怜之风范。徐司令的高风亮节令兄弟我佩服。现在张学良正在着手整编他们。虽然徐司令不失厚道,但是时间长了未必是一件好事。前段时间,我为他们提供了大量的粮草,可以维持最低限度的生存。但这不是长久之计,因为我们的军费预算,根本不包括他们,长期这样下去,必将养虎为患。”
确切说:穆亚平对宋哲元这支西北军很看重,而对孙殿英的部队不感冒。本来打算把他们纳入晋军行列。可是转念一想,张学良已经内定宋哲元为东北边防军第三军的番号,孙殿英内定40师师长。况且西北军向来对晋军不感冒。一来他们已经受到委任,二来也未必买账,因此穆亚平打消了这种念头。
徐永昌说:“现在他们刚刚安顿,如果让他们撤出山西,恐怕短时间办不到,关键是需要张学良首肯。我猜想张学良短时间也不会同意他们离开山西,其目的也是起到监视我们的作用。”穆亚平知道徐永昌说的是实情,但是他必须把这个问题尽早提出来。
穆亚平接说:“这件事情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