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华帝国1908-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北洋新军中的大多数军官与袁世凯都有僚属关系,很多人都是他的亲信将领,像冯国璋、段祺瑞、王士珍、曹锟等人都是他的死党。
要想控制北洋新军六镇,就必须控制住新军里面的军官特别是下层军官,斩断他们与袁世凯的联系,换用对皇帝忠诚的军人,逐渐在六镇中洗去袁世凯的影响。
北洋新军中的中下层军官都是由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此时还叫做保定东关学堂)毕业的。要控制他们,就得控制保定军校。
要想建立一支新的强大的海陆军武装力量,除了武器装备、物质供应外,更重要的是要有一批政治上忠诚、军事上过硬的军官队伍。而军官的培养,也必须通过军校。而大清帝国最正规、最现代化的军校也是创办于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的保定东关学堂(民国以后改称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
对金宰阗来说,保定军校实在是一个关键,要掌握军权,要建立强大的武装力量,都必须首先控制它。
想起蒋介石就是凭借以黄埔军校毕业的军官为主体的黄浦系军队而统一全国的,金宰阗的嘴角不由得露出了一丝笑意。他也要以保定军校为基础,建立忠于他自己的帝国军队。
旁边的蝉儿看见金宰阗面带微笑,也眼含喜色走了过来,替他沏上了一壶上等的碧螺春茶,问道:“皇上遇到什么高兴事情了?”
金宰阗看着蝉儿白藕似的手臂,心旌不由得一阵荡漾,便回答说:“好容易熬过了太后的葬礼,现在无事一身轻,自然高兴了啊!蝉儿,你替朕安排一下。朕要出宫办点事儿。”
蝉儿连忙问道:“皇上要去哪里?”
金宰阗喝了一口色香味俱全的碧螺春茶,悠然回答说:“保定!”

第一卷 叛乱的国度 第二十五章 绿酒初尝人易醉(一)


皇帝出巡,向来是一件非同小可的事情,清圣祖康熙皇帝六次南巡,清高宗乾隆皇帝七下江南,哪一次不是闹得沸沸扬扬?为了顾及皇室的颜面和排场,银子花得如同流水一般,尽是些劳民伤财的勾当。譬如乾隆乙酉年正月,乾隆皇帝巡行扬州,草河、迎驾桥两处行宫修得千门万户巍峨壮丽,从仪征至扬州一路驿道,都将旧树拔了,换栽的乌桕松柏郁郁苍苍遮天蔽日;从北玉皇观到瓜洲渡,直到通抵长江摆渡码头,道路全部整修;六闸、金湾新滚桥、香阜寺、天宁寺至文景寺行宫,崇家湾、腰铺、竹林寺、昭关坝这些地方道路本来已经修过一次,但车过马踏,有的地带泥浆翻起,又成了烂泥滩又重新整治,垫的黄土都不能薄于三寸;因为皇太后和皇后要到小五台和香阜寺,结果从小五台到平山堂,香阜寺到钞关码头,修建的彩坊密度比北桥御道还增加了三成……那是怎样的粉糜奢华……这样的虚耗民力民财,乾隆皇帝还在诏书当中说些什么“不扰民”的话!
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的中国,可比不上康乾盛世时的大清帝国,不但割了许多地,还赔了不少的款。《中日马关条约》中国赔偿日本军费库平银两万万两,庚子赔款(即《辛丑条约》中规定的赔款)达到库平银四万万五千万两,加上历年的利息,总计达到库平银九亿八千万两,都得从历年的财政收入当中扣除。而政府的财政状况比起乾隆年间来要恶劣得多。乾隆年间的每一年的财政收入为三千九百万两库平银,到了光绪年间,这个数字已经上升到八千九百万两库平银,但仅仅能维持收支平衡,根本就没有盈余,造成国库空虚,不得不依靠借贷来偿还战争赔款和支付军费。到光绪二十年为止,就已经签订了总数达四千万两库平银的九笔借款,到了光绪末年,中国向国外借贷的总数达到了七亿五千万两库平银,平均每个中国人借贷一两半(以上数据来源于徐义生《中国近代外债史统计资料,1853…1927》年)。
此时的大清帝国,实在是拿不出多少银子来铺张了。十二月十日,金宰阗带了蝉儿和数名宫廷侍卫,乘坐了南下的火车,向着保定,轻车简从而去了。
说句实在话,在金宰阗离开北京城的时候,并不放心庆亲王奕匡、大学士那桐,还有被软禁在皇宫里面的袁世凯。没有金宰阗留在北京城里边镇住他们,不知道这些人会背着皇帝做出些什么事情来。奕匡可能只会继续开他的庆记公司,继续卖官鬻爵;那桐则可能会惦记着他的儿女亲家,试图把袁世凯给放出来;而袁世凯则有可能联络他的手下,造反作乱,以此登上皇位。为此,金宰阗不得不预先作出安排。
在离开京城之前,金宰阗秘密召来良弼,在乾清宫接见了他。
“朕准备南巡保定,可又有些不放心袁世凯,爱卿可有什么良策?”一见到良弼,还没有等到他下跪施礼,金宰阗劈头就这么问了一句话。
良弼赶忙回答道:“皇上请放心,奴才绝对不会让袁世凯有机会离开大内一步!”
“若是皇后下懿旨让你放人呢?”
“这……”
看到良弼窘迫的面容,金宰阗微微笑了一下,道:“爱卿不必为难,我手书一道诏旨,任何人不得放袁世凯出宫。”说着,从桌上拿起纸笔,挥笔写道:“诏令禁卫军第一协统领兼镶白旗都统良弼看管袁世凯,任何人不得放其出宫,违令者杀无赦。”写完之后,金宰阗将诏书递给了良弼。
良弼接过诏书,仔细看了一遍,道:“有了皇上这道诏书,奴才就放心了。只不过皇上这一次南巡保定,可否带足了侍卫?”
“朕准备带着蝉儿微服私访。”
“微服,这怎么行?皇上万金之躯,若是出了什么差池,让奴才们如何是好!这次皇上出巡,一定要带上全副仪仗,在卫队的护卫之下前往保定。”
“朕只不过去视察一下学堂,用得着这么兴师动众吗?”
“可皇上的安全……”
“这样吧,朕带上几个忠心耿耿,武力高强的侍卫去就行了。”
良弼没有办法,最后只得点头同意了。在良弼离开乾清宫之前,金宰阗特别嘱咐他,无论发生什么事情,一定要派兵控制住邮传部和电报局,良弼虽然对他的嘱咐万分不解,但还是答应照办。
接下来,金宰阗通知禁卫军各营,推荐若干身手好,人又细心诚实的官兵。虽然皇帝没有说是要选护卫,众官均以为是好事,各人都推荐了几个得意的人才。结果一下子就挑选了百十来人。

第一卷 叛乱的国度 第二十六章 绿酒初尝人易醉(二)


接下来,金宰阗通知禁卫军各营,推荐若干身手好,人又细心诚实的官兵。虽然皇帝没有说是要选护卫,众官均以为是好事,各人都推荐了几个得意的人才。结果一下子就挑选了百十来人。
金宰阗一看,好家伙,怎么来这么多人,若是把这些家伙全部带上,那他这次出巡也就不再是微服私访,成了大张旗鼓了。其实这也是因为金宰阗对禁卫军的官制不熟悉的缘故,否则,也不会来这么多人。
原来禁卫兵大类有二:一是郎卫,一是兵卫。郎卫的制度是,领侍卫内大臣六人,镶黄、正黄、正白旗各二人。内大臣六人。散秩大臣无定员。侍卫分四等。除此之外还有蓝翎侍卫。凡是御前侍卫、乾清门侍卫由上三旗推荐简用,汉侍卫由武进士简用,皆无定员。最初,镶黄、正黄、正白三旗,皇帝自任旗主,选其子弟曰侍卫,凡值殿廷,以领侍卫内大臣统之。宿卫乾清门、内右门、神武门、宁寿门为内班,宿卫太和门为外班。巡行的时候,也是依靠这些人来负责旅途上的保卫工作。皇帝出巡的仪仗扈从有:后扈二人,前引十人,豹尾班侍卫六十人。而负责旅途保卫的亲军有,镶黄旗满洲八十五佐领,蒙古二十八佐领,每佐领亲军二人;正黄旗满洲九十三佐领,蒙古二十四佐领;正白旗满洲八十六佐领,蒙古二十九佐领。三旗亲军选六十人随侍卫行走,其余的负责值宿。巡行的时候则御前大臣侍卫、乾清门侍卫全部跟从。扎营的时候则排列两厢,其余则排成拱形宿卫。康熙二十九年,以武进士技优者拔置侍卫,偕三旗值宿。雍正十一年,以亲军未满十年者,挑选前锋。满、汉八旗左右翼各设前锋统领一人,备警跸宿卫。侍卫班内有上驷院侍卫,司辔、司鞍。其兼尚虞、鹰鹞房、鹘房、十五善射、射鹄、善扑等侍卫,统在三旗额内,俱无定员。銮仪卫亦侍从武职。设掌卫司内大臣一人,銮仪使三人,冠军使十人,云麾使、治仪正、整仪尉各有差,专司乘舆卤簿。校尉由内府选者为旗尉,由五城选者为民尉。
这些都称为郎卫,凡是选上了这些侍卫,起码也是一个七品官(蓝翎侍卫),若是混上了一等侍卫,官衔可不比外省的总督、巡抚小。所以皇帝选人的命令一下,好家伙,都以为要选宫廷侍卫呢,人人都把这件事当成做官的好机会,争先恐后跑来了。
没办法,金宰阗只得在这些人里面选拔真正的高手了。于是令良弼调拨了两个营官和一队军士,命令他们维持秩序,先押着这些百十来人全副武装从紫禁城跑到圆明园,又从圆明园跑回来,这段路虽然比不上马拉松,可比奥运会上的一万米长跑累多了。这不,单单这么一跑,就刷了几十个人下去。又让他们捉对比武,众多官兵就抽了签分了四组,在乾清宫前的小广场上赤手空拳的比起武来。
坐在龙椅上看了一会,金宰阗中意了一个身高近两米的高大壮汉,此人身高腿长,双臂肌肉虬结坟起,与他放对的那名军士是一个精瘦的士兵,这瘦子用尽吃奶的气力也完全无法欺近此人身旁,壮汉只是轻松的护着要害,如猫戏弄小鼠般逗着瘦子。每当瘦子逼近,壮汉随意一拳一脚就把他拨了开去,真是挥洒自如、防了个滴水不漏。瘦子只觉得被他碰过的地方酸痛难当、苦不堪言,那汉子就像座山,压在他头上。
过了一会,壮汉见周围的士兵差不多都结束了对打,众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他这里。就卖了个破绽,待已经昏了头的瘦子欺近身来,就一手抓了瘦子早以软弱无力的拳头,一手抓了他的腰带,引着瘦子转了一个圈后就给抡了起来。又转了两圈,只听“嘿!”的一声,壮汉就把瘦子那百十斤肉丢到了丈外,摔了个七荤八素。
金宰阗如何不知这汉子是在卖弄力气?看了看座位不远处摔得一时爬不起来的瘦子,又看了看那高大汉子,金宰阗招手让他行近身来问道:“你叫什么名字?那里人氏?”
那汉子连忙匍匐在地,满脸喜色地回答道:“奴才倭和布,字清泉,满洲正白旗人。”
“你就是那个庚子国变中护卫欧洲侨民的倭和布?”
他点了点头。金宰阗马上对他刮目相看了。原来在庚子年闹义和团的时候,尽管国际公法已经传到中国有六十年,但许多人依然不按照国际法办事,杀了不少旅居中国的外国侨民,其中平民就有二百六十多人,还包括手无寸铁的妇女和儿童。这件事后来成为八国联军入侵中国的借口。倭和布这个人很有头脑,掩护了不少外国侨民,有人诘难他,他回答说:“外人侨吾国,胜之不武。无故与八国构衅,败将不国,吾敢重召乱乎?”后来又跟随光绪皇帝西行,家里人都以为他战死了,还为他办了丧事,也算是忠义之人了。
金宰阗问他说:“你已经是二等侍卫了,为什么还要来这里呢?”
“回皇上,奴才听说皇上要挑选贴身侍卫,奴才愿意为皇上分忧。”
“人才啊!”金宰阗感叹地说道,“二十世纪什么最贵?人才,人才最贵!你以后就跟随朕左右吧!”

第一卷 叛乱的国度 第二十七章 绿酒初尝人易醉(三)


倭和布满意地退了下去。又过了一会儿,金宰阗从余下的官兵里面挑选了两个人,两人都很机警,武功也不错,其中一人叫赵翰阶,字春亭,山西祁县人。父亲赵受璧,曾任奉天昌图知府,有惠政。赵翰阶跟随父亲侍卫边塞,习骑射,以任侠重乡里。庚子年变乱的时候,曾经翻过城墙击毙土匪头目,他后来选入了禁卫军,现在又被金宰阗给选上了。另一人叫文荣,字如山,蒙古巴岳特氏,是世袭云骑尉,也继承了父辈彪悍的体格,绝对是一个好肉盾。
又寻思了好一会儿,金宰阗打算再挑选一个贴身的侍卫,可剩下的官兵好像都差不多,让人很不好选择,就在金宰阗沉思间,突然有人嚷道:“皇上,你选侍卫到底是选五大三粗的汉子,还是选真正能文善武之人?”
金宰阗抬头一看,正是刚才被倭和布打倒的瘦子,心中不屑,便说道:“朕当然是选真正能文善武的人了。怎么,你有什么疑问吗?”
“草民不敢,草民只是对皇上今日选侍卫的方式不敢苟同。”他嘴里说不敢,却早已把不满表露在脸上。金宰阗对这个敢于犯上的人产生了兴趣,问道:“那你说,朕应该怎样挑选护卫?”
瘦子周围的人脸都吓绿了,自古以来就没有臣子敢这样同君主说话的,众人都以为瘦子性命难保,暗地里为他担心。而瘦子却大声说道:“皇上应该对每一个人的才学都详加考察,而不是武功一项。”
“朕选择侍卫,除了武功,还应该考察什么?”
“比如头脑、计谋和枪法。”
金宰阗点了点头,道:“你叫什么名字,是什么地方人?”
“草民王振畿,字化东,山东滕县人。天津武备学堂毕业,现在是禁卫军中的哨长。”
“好,王振畿,从现在开始,你就是朕的贴身侍卫了!”
王振畿连忙叩头谢恩,他这时候才发现,自己的后背早已经被冷汗给浸透了。
选拔侍卫的事情告一段落,金宰阗有了四个贴身护卫;而其他人也进入了皇宫,替换了原来的侍卫,直接保卫乾清宫的安全,大大加强了金宰阗的人身安全。
离开京城的时候,金宰阗又接连下了数道诏旨。首先,命令军机处在皇帝离开京城的时候,不得擅自作主。所有的奏折,以及军机处的批复,都必须用电报拍发给皇帝,在得到皇帝的批准之后,方才可以实施。其次,在皇帝出巡的时候,停止一切四品以上官员的调动,等到皇帝从保定归来以后,才能由吏部按例办理。第三,金宰阗任命醇亲王载沣为首席军机大臣、练兵大臣铁良为军机大臣,载沣兼领邮传部尚书,铁良兼任陆军部尚书。
醇亲王载沣是光绪皇帝的亲弟弟,看在同一父母的份儿上,他对皇帝应该是忠诚的。以他在军机处中的影响,应该可以和庆亲王奕匡相抗衡吧。虽然载沣行事有些软弱(光绪皇帝好像也有这样的毛病),再加上耳根子软,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但金宰阗专门下达了一道密诏,命令他无论如何也要保证专列上的电台同军机处保持畅通,料想他也不敢抗旨吧。

第一卷 叛乱的国度 第二十八章 绿酒初尝人易醉(四)


铁良是满洲镶白旗人,字宝臣。在清末的满人当中,他和良弼都算是比较有才干的。铁良生于清穆宗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比光绪皇帝要大九岁,早年当过直隶总督荣禄的幕僚,后来又担任户部和兵部侍郎。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他赴日本学习军事,从此成为大清的一员干将,归国后便一直担任练兵大臣(比袁世凯还要高一级)。铁良一生忠于清王室,是宗社党的成员,与袁世凯是死对头。金宰阗把他调入军机处,也是为了同袁世凯的势力相抗衡。
经过这样一番人事安排,在军机处当中首次出现了忠于皇帝的势力,成为皇帝逐渐掌握全部大权的第一步。后来,这些人连同康有为、梁启超以及立宪党人共同组建了后期帝党,以便于同十九世纪八九十年代以翁同和为首的前期帝党相区别。后期帝党后来又演化为保守党,与同盟会演化成的自由党同为国会两大政党,轮流上台执政。
这些都是后话,暂且不提。
解决了后顾之忧,出巡路上的安全问题便成为了金宰阗考虑的重点。金宰阗这并不是杞人忧天,而实在是有太多的前车之鉴了。
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清政府派遣载泽、绍英、戴鸿慈、端方等五大臣出国考察宪政,结果在前门车站遭到革命党人吴樾的炸弹攻击。“轰隆”一声巨响之后,身为人体炸弹的吴樾当场被炸得粉碎,载泽、绍英被炸成重伤,演出了二十世纪第一场恐怖事件。朝廷不得不改派尚其亨、李盛铎会同载泽、戴鸿慈、端方前往欧美、日本考察政治。
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也就是前一年,同盟会员、安徽巡警道徐锡麟在安庆刺杀安徽巡抚恩铭,发动暴动。后来徐锡麟被恩铭的卫队抓获,剜出心肝祭奠恩铭(这种野蛮的报复方式在清朝十分流行,同治年间发生的著名的张文祥刺马案,最终结局也是张文祥被挖出心肝祭奠马新贻,此案是清末四大奇案之一),暴动失败。
(除此之外,清末的暗杀事件还有汪精卫等人谋杀摄政王一案:清宣统二年三月一日,同盟会汪精卫、黄树中、喻培伦、陈壁君等人密谋用炸弹刺杀摄政王载淬。1908年前后,同盟会在南方发动的反清武装起义屡遭失败,汪精卫等人想通过刺杀摄政王以动摇清廷统治。1909至1910年3月,汪、喻、黄、陈等先后抵京,在琉璃厂以开设守真影相馆为业,掩护刺杀行动。炸弹由喻培伦制造。3月21日夜,黄、喻在后海摄政王上朝途中之一桥下设置炸弹,被密探发现侦破。4月5日,汪精卫、黄树中等人被捕,交法部永远监禁。喻、陈逃脱。辛亥革命后,于1911年11月6日获释。后来的大汉奸汪精卫还为此留下了“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诗句。)
金宰阗好不容易转世,又当上了皇帝,还没有干出一番事业,可不想就这么被革命党人(按照当前美国、以色列的标准,是地地道道的恐怖主义分子)给炸死了。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些革命党人不去学那些保皇会、立宪党,走和平改良的道路有多好;反而去学欧洲的暗杀者(欧洲许多国王、贵族就是死于暗杀者之手,例如法国国王亨利四世、英国的白金汉公爵)、塞尔维亚的黑手党(最著名的案例是萨拉热窝刺杀事件,一个塞尔维亚青年黑手党人用手枪打死了奥匈帝国皇储,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俄罗斯的民粹派。亚历山大二世(这位俄国沙皇最重要的决定是废除俄罗斯的农奴制度)被刺杀是民粹派的一大杰作,可沙俄又因此改变了多少?继位的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更加残暴昏庸。历史是不会因为个别人的存亡而改变的。
就拿金宰阗来说,即使是他没有来到这个世界,光绪皇帝也先于慈禧太后而死,可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会因此而改变吗?中国融入世界历史的过程会改变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所不同的是这个过程进行的方式,一是暴力革命,彻底改变中国的社会结构,可这样会带来巨大的损失,甚至会造成历史的倒退。比如说我们熟知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却陷入了军阀混战的局面,中国的经济、社会发生倒退,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总生产值的比例逐年下降,一直到今天这种趋势都没有发生改变。二是自上而下的政治改良,像英国、德国、日本那样,逐步使中国成为一个近代化的强国。
如果说孙中山和他的同盟会代表着第一条道路的话,那么金宰阗和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保皇会,以张骞、郑孝胥为首的立宪党,就代表着第二条道路。
话说了这么多,革命党人却不会明白金宰阗的苦心,他也不得不防备革命党们的手枪和炸弹,当然,也要防备袁世凯的手下狗急跳墙。倭和布等四人是金宰阗的贴身护卫,构成了金宰阗身边的最后一道防线,但仅有这一道防线是远远不够的。假如革命党人或者有心刺杀皇帝的任何人,知道了金宰阗出巡的消息,在金宰阗乘坐的火车上安放炸药,或者用平射炮直接轰击金宰阗所在的车厢,甚至只要扒去铁路路轨,就可以让金宰阗所坐的火车倾覆,更不用说在桥梁、隧道上安放炸药了。(在桥梁上安放炸药实施暗杀的最有名的例子就是“皇姑屯事件”:1928年6月3日晚6时,张作霖乘坐由奉天迫击炮厂厂长沙顿驾驶的在英国定做的黄色大型厚钢板防弹汽车,开往火车站。随行的人员有靳云鹏、潘复、何丰林、刘哲、莫德惠、于国翰、阎泽溥、杨毓殉、张作霖的六姨太太和三儿子张学增、日籍顾问町野和仪我等人。张作霖专车共22节,张作霖乘坐的80号包车在中间,包车厢后是餐车,前边是两节蓝钢车、潘复、刘哲、莫德惠、于国翰等在两节蓝钢车中。专车前面还有一列压道车。晚8时,专车从北京车站开出。4日清晨,日本驻奉天总领事林久治郎很早就起床,站在自己住的房屋顶上,用望远镜观察三洞桥。5点23分,当张作霖乘坐的专车钻进京奉铁路和南满铁路交叉处的三洞桥时,日本关东军东宫铁男大尉按下电钮,一声巨响,三洞桥中间的一座花岗岩石的桥墩被炸开,桥上的钢轨、桥梁被炸得弯弯曲曲,抛上天空、张作霖的专车被炸得只剩一个底盘。吴俊升被炸得血肉模糊,头顶穿入一个大铁钉,脑浆外溢,当即死亡;张作霖被炸出三丈多远,咽喉破裂;日籍顾问仪我满面是血,抱头大叫;校尉处长温守善被埋在碎木下面;周大文炸破了手;六姨太太炸掉了脚趾头;莫德惠受了伤。奉天省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