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华帝国1908-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请脱离皇族的身份。如果离婚,上述女子也失去皇族身份。以上规定,也适用于其他的与皇族结婚的女子。
第十四条 皇族以外的人和其子孙,除了女子成为皇后,或与与皇族男子结婚之外,不能成为皇族。
第三章 摄政
第十五条 中华帝国皇帝若有精神上、身体上不能治愈的重大疾患时,或因故不能履行其职责时,经参议院、众议院联合会议决定,可以由皇位继承人摄政。
第十六条
摄政按照以下皇位的继承先后顺序:皇子,皇帝兄弟,其他有皇室血统的男系男子。若于同一顺序而有多个皇位继承人时,由参议院、众议院联合选举决定。
第十七条 摄政若有精神上、身体上不能治愈的重大疾患时,或因故不能履行其职责时,经参议院、众议院联合会议决定,可以改换摄政。
第十八条 当第十五条情况解除时,经参议院、众议院联合会议决定,废除摄政。
第十九条 摄政在行使职权的过程中,享有中华帝国皇帝同样的职权。
第四章 即位礼、国葬礼、皇谱及陵墓
第二十条 皇位继承人继承皇位时,举行即位礼。
第二十一条 中华帝国皇帝驾崩时,举行国葬礼。
第二十二条 中华帝国皇帝及皇族的身份,需要由皇谱记录。
第二十三条 中华帝国皇帝、皇后、太皇太后、皇太后,可以营造陵墓。
第五章 皇室会议
第二十四条 内阁总理大臣、参议院议员可以充当皇室会议议长。
第二十五条 皇室会议由具备皇族身份的参议员、众议员组成。
第二十六条 皇室会议由皇室会议议长召集及解散。
第二十七条 皇室会议须有四分之三以上议员到场时,方可开议。
第二十八条 皇室会议决议须有到场议员三分之二以上议员同意,方可成立。
第二十九条 皇室会议讨论议题与议员有关时,该议员须回避。
第三十条 皇室会议的权限限于中华帝国宪法及本法所规定的内容。
宪法和皇室典范既经颁布,金宰阗又发布敕令,决定于光华元年(1909年)六月,按照宪法和选举法的规定,选举众议员,在众议员选举的基础上,选举参议员。并于光华元年(1908年)八月一日,召开第一届国会。

第二卷 光华维新 第六十四章 张之洞之死


就在这期间,传来了张之洞病危的消息。
张之洞年高德劭,是军机处中金宰阗最得力的助手,金宰阗有心让他担任第一届内阁总理大臣。可惜他操劳过度,右肋起了一个包块,医生说是肝病,如果不理它,就会蔓延入胃。张之洞虽在病中,仍然劳心国事,渐渐地病势沉重,有不起之势。
这一日,金宰阗处理国事完毕,打发众大臣退出,立即让康有为坐上马车赶往张之洞府。守门的见是康有为来,欲进去报说时,康有为一摆手止住了。问道:“你家大人病的怎样?夫人好么?”
“我们老爷这几日不好呢。”那家人满眼是泪,哽咽着道:“夫人心里难过,又不敢当着他哭。就是我们做下人的在旁边瞧着,也真是难过。”
“唔?”
那家人打躬作揖说道:“我们中堂爷的病忽起忽落才好些儿。太太吩咐奴才再三拜托康大人,请大人说话不要太久……”
康有为笑道:“这个何消关照,我省得。”
说完,一径进来。他在这里熟门熟路,径自进二门踅向东书房。幽静的院子里传来张之洞的说话声——张之洞的住处就在这里了。
张之洞的小妾月妍用盘子端着空药碗出来,见是康有为来了,退到一边矮了矮身子,未及请安康有为已挑帘进来。果然见张之洞闭目半躺在大迎枕上。
张之洞的妻子用毛巾围着张之洞脖项,正一匙一匙喂水,见康有为进来,轻声说道:“康大人看你来了。”便放下碗,意思还要下炕行礼。
康有为忙摇着双手,说道:“夫人不必如此,你安生坐着。这一阵里外忙乱,今儿才好容易挤点工夫来瞧瞧……看去是好了些儿?”
夫人未及答话,张之洞已经睁开眼睛。他脸上泛着潮红、额前出虚汗,像水洗一样光亮,却又红白不匀,一条粗大的辫子拖在枕边,梳理得齐齐整整。他凝视着康有为,嘴角露出一丝笑意,轻轻说道:“是康大人呐!恕我不能给您请安了……康大人好风采,真让我羡煞。您那么忙,国会也要筹备,还要分心惦记着我,打发个下人来看看不也一样?唉……我是不中用了。”
“你别胡思乱想,别多说话。”康有为接过月妍送来的茶,随手放在椅子上,说道:“你这病与性命不相干。依蓝——也就是怡皇贵妃——的外祖父打四十岁患病,症候跟你一般无二,今年不到九十岁也差不多了吧?”
夫人笑道:“太医方才也说,可老爷他就是不信!康大人总不能也来糊弄你吧!”
张之洞安静地听着,声音变得愈来愈遥远。带着满意的笑容,他渐渐沉睡了……
金宰阗正在皇宫里批阅奏折,一个太监前来说道:“皇后娘娘去了钟粹宫,瞧怡皇贵妃娘娘去了。”
“瞎!”金宰阗脚跟微微一顿,皱眉一叹,不再说什么,抬脚便出了养心殿。
金宰阗虽则先同皇后绸缪,但却是依蓝先孕,两个女人在一块,能不吃醋么?
金宰阗到了钟粹宫才知道,不但皇后在,瑾贵妃他他拉氏、慧妃高氏、纯妃苏氏、淑妃金氏、忻妃戴氏、嫔汪氏、陈氏、富察氏还有十几个答应、常在都在这里。满院灯烛辉煌,人来人往,只是脚步都很轻。西廊下几个太医聚在一处,用极低的声音商量着什么。金宰阗也不理会,几步跨进正殿,正在和皇后那拉氏说话的几个妃子立时住口,自那拉氏以下“唿”地跪了下去。
“雅静!”金宰阗对众人道,瞥了一眼半躺在榻上闭目不语的依蓝,“你们都退下吧。”
待众人退出,金宰阗见依蓝己安详睡去,便命人点上息香,自己和衣歪在她身边,望着殿顶的藻井只是出神,听着身边依蓝粗细不匀的呼吸,多少往事在心里不住翻搅:在英国公使馆的相会,依蓝向自己示爱,这些事情都历历在目。
思量着,金宰阗双颊已满是泪水,正要拭时,身边依蓝轻声惊呼:“你,你什么人?远点!”她一翻身紧紧搂住金宰阗脖子,颤声道:“皇上,皇上!我怕……”外间侍候着的太监、宫女听这一声,蹑着脚步一下子进来七八个。
“有朕在这里,你不要害怕!”金宰阗也被她叫得汗毛一炸,一手紧紧护着,张眼四望,什么怪异也没有,于是挥手命众人掌灯,轻声道:“你这会子可好些?”
“我好怕!”依蓝闭着眼,似清醒又似在说谵语,“不想离开你……不想你走,不想天明,天明你又办事见人去了……”她睁开眼,怅怅地,带着迷惘的眼神盯着金宰阗,呐呐说道:“皇上,皇上,我……”
依蓝其实很可怜。她来自异国他乡,在皇宫里面,言语不通,习俗不同,自然受到众人的排挤,再加上,她是皇帝嫔妃当中唯一怀孕的女人,受到嫉妒也是在所难免。
金宰阗紧紧搂住她:“依蓝,你放心,朕不会离开你,永远也不会离开你,不会让你受苦,不会让你痛心,你的欢乐就是朕的欢乐,你的哀愁也是朕的哀愁……”
她无限依恋地望了一眼丈夫,闭上眼再不说话了。
这一夜,金宰阗一步也没有离开她,握着她的手直到天明。
张之洞的病也是越来越不中用了。
等下人将康有为所送的一支吉林老山人参送到张府,张之洞已经在草拟遗折了。执笔的是他的两个得意门生,都是湖北人,出身两湖书院的陈曾寿与傅嵿棻。
“大意我已经有了。”张之洞一面咳嗽,一面说道:“大意如此:平生以不树党援,不植生产自励。他无所念,惟时局艰难,民穷财尽,伏愿皇上亲师典学,发愤日新,所有应革损益之端,务审先后缓急序。这一句很要紧!你们懂得我的意思不?”
“是说革新庶政,要按部就班来。不急之务,不必亟亟。”陈曾寿问,“老师是这样吗?”
“不错!”张之洞继续口授:“满汉视为一体,内外必须兼筹。理财以养民为本,恪守祖宗永不加赋之规;教战以明耻为先,无忘古人不戢自焚之戒。这一句也重要!”
“是谏劝亲贵典兵,务须慎重?”
“现在也只好这么说了!其实根本不应该把兵权抓在手里。”张之洞摇摇头,叹口气,又念:“务使明于尊亲大义,则急公奉上者自多,尤愿登进正直廉洁之士,凡贪婪好利者,概从屏除。庶几正气日伸,国本自固。”
念罢气喘不止,赶紧找西医留下的,专治气喘的药来服,不一会肝胃发痛,再找止痛的药。到了晚上中医来诊治,听说胃纳骤减,所以开的方子,以健脾开胃为主。就这样中西并进,药石杂投,延到八月十八,服药亦吐,饮食亦吐,看看大限将到了。
“奏请开缺吧!”他有气无力地说:“不然就来不及了。”
张之洞是不愿落个死犹恋栈的名声。家人体会得他的意思,当天便写好折子,但延到八月二十才递。
“他的病到底怎么样了?”金宰阗问鹿传霖。
他们是郎舅至亲,鹿转霖每天都要去探病,情况很清楚,蹙眉答道:“危在旦夕!”
“朕得去看看他。”
鹿传霖不作声,因为他心里很矛盾。以张之洞的身分地位,临终以前,不能没有皇帝视疾一举,否则面子上不好看。但习俗相传,一经皇帝亲临视疾,这大臣的病是怎么样也好不了的了,依此例来说,亲临探视,对病人有害无益。
不过张之洞却很盼望这恩典。因为他还有些关乎天下至计的话,要劝金宰阗,期望被劝的人想到“人生将死,其言也善”的成语,对他的奏谏,能够重视听从。
于是八月二十一日那天,先发一道上谕:“大学士张之洞公忠体国,夙著勤劳,兹因久病未痊,朕心时深廑念,着再行赏假,毋庸拘定日期,安心疗养,病痊即行销假入直,并赏给人参二两,俾资调摄,所谓开去差缺之处,着勿庸议。”
到了中午,金宰阗坐着杏黄轿子,由御前大臣随护,来到什刹海畔的张之洞新居。这是由湖北善后局拨款二万两建造,不久以前,方始迁入。张家亲属早就预备好了,将贴着张之洞集句:“朝廷有道青春好;门馆无私白日闲”这副楹联的两扇大门,开得笔直,杏黄轿一直抬到大厅,张之洞的长子张权在轿旁跪接。请安之后,随即领到病榻旁边。
张之洞已经无法起床,唯有伏枕叩首。金宰阗还是第一次视大臣之疾,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金宰阗听张权跪在地上,略略陈述病情以后,望着张之洞说:“中堂公忠体国,很有名望的,好好保养。”
“公忠体国,所不敢当。不过廉正无私,不敢不勉!”
“应该这样,应该这样!你好好保养,不必担心。”金宰阗道,“对于国事,中堂还有什么放心不下的?”
“臣有桩心事,”张之洞又说:“本来想面陈的,如今正好叙在遗疏中了。”
说着,伸出枯干抖颤的手,向枕边去掏摸。他的第四个儿子张仁侃侍疾在旁,上前替他将遗疏稿子从枕箱中取了出来,交到他手里。
“扶我坐起来!”张仁侃将他父亲扶着坐起,张之洞又道,“仁儿,你念一遍给皇上听。”
张仁侃点点头,小声念着疏稿,念得很慢,可容他随时打断,提出意见。
听完之后,金宰阗明白了张之洞的心思,知道他其实还比较保守,便道:“中堂的意思,朕明白了。这些事情,朕还要和康南海等人商量着办。”
“康南海书生意气,”张之洞咳嗽一声,道,“却不是做大事的人,皇上选内阁总理大臣的时候,不可不察啊!”
“那中堂觉得何人比较合适为相?”
“闽侯陈韬庵。”
他说的是陈宝琛,此人乃是清流派翘楚,以直言敢谏知名。1879年(光绪五年)沙俄侵占伊犁九城,他力主出兵收复。中法战争期间,疏请举义兵援越抗法,旋受命钦差会办南洋大臣。1891年被黜,回原籍创设新式学堂,倡办漳厦铁路。不过,却不适合担任总理大臣要职。
于是,金宰阗说道:“中堂放心,朕自有打算。”
张之洞终于一瞑不视了。就在这天,宣统元年八月二十一晚上九点多钟。他最后的遗言是:“我生平学术、治术,所行只十之四五;心术则大中至正。”当天晚上从北府开始到张之洞的同乡京官、门生故旧,都接到了报丧条。电报局大为忙碌,发往湖北的明码电特多,大半是报此噩耗的。张之洞去世消息一到武昌,湖北的好些要员红人,诸如提学使高凌霄、官钱局总办高松如、江汉关道齐耀珊、江夏县知县黄以霖,久受张之洞的栽培荫庇,无不悲痛万分。
而中华帝国政治制度改革,也到了关键时期。

第二卷 光华维新 第六十五章 中华帝国的政治制度(二)


光华元年3月,金宰阗接连下达了两条敕令,一条是《军机处撤销令》,另一条是《内阁组织令》。
按照《军机处撤销令》,自即日起,撤销军机处及其一应附属机构。从而结束了这个自雍正年间便设立的,具有极大权力的机构的历史。另外,也撤销了殿阁大学士和协办大学士的名义。这是为了避免新成立的责任内阁和以前的内阁相混淆。
明代开国之初,朱元璋的政权沿袭元朝的制度,在中央仍设中书省作为佐助皇帝综理政务的机构,而宰相仍是皇帝在朝廷上最重要的助手。但宰相因为权利重大和明敏干练使皇帝的意愿难以任意实施,甚至威胁皇帝本人的权利和地位也是中国历史上数见不鲜的事情,更为元代的历史所证明。有元朝这个前车之鉴,朱元璋废除中书省及宰相就成为一种新的必然选择。洪武十三年(1380),朱元璋罢丞相,废中书省,对国家政治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中书省被废除后,实行了权利分流,其职被分于六部,由皇帝直接管辖。缺少了辅政机构,政务繁缛很快使朱元璋感到力不从心。他“又念密勿论思不可无人,乃建四辅官,以四时为号,诏天下举贤才。”所谓四辅官,是“仿古四时命官之制,春夏秋冬四辅官,俱兼太子宾客,隆坐论礼,协赞政事,”四时轮值,并可封驳疑狱,秩正三品,以补皇帝个人专断之不足,已经具备了后来内阁职能的基本特征。但不到两年这一制度就被废除了,究其原因,固然是这些老儒起自田家,淳朴无他长,不能达到辅政的要求。而实质上,则是君主集权制发展到极端的程度,已经很难再找到一种行之有效的辅政体制了。
四辅官的设置失败后,朱元璋将原中书省的议政权几乎全部移入翰林院。洪武十四年(1381)十月,“命法司录囚,会翰林给事中及春坊官会议平允以闻。”十二月,又命翰林、春坊官考驳诸司章奏,在此之前,翰林院并无“考驳诸司奏启”的职掌,这一议政权原属中书省。洪武十五年(1382),朱元璋又开始设置殿阁大学士备顾问,“以礼部尚书刘仲质为华盖殿大学士,翰林学士宋为文渊阁大学士;检讨吴伯宗为武英殿大学士,典籍吴沉为东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是在普通翰林官“考驳诸司奏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更高级的议政咨询机制,是明代内阁辅政制度的开端。
明成祖即位,简翰林院编修、检讨等官,入文渊阁当直,参预机密重务。因文渊阁地处内廷,阁臣又常侍皇帝於殿阁之下,故称内阁。其时,专理诏册和制诰,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诸司章奏亦不通过内阁,一切章疏批答皆出自皇帝。比起太祖时,内阁的地位有所提升,但是此时应该还不及清朝的军机处权重,军机处除了掌书谕旨外还有其他很多的权力,譬如参赞军国机务,参赞重要政务及刑狱等。
洪熙时,内阁权力渐重,可以条对皇帝提出的议题,大学士加官至师、保及尚书、侍郎。自后,多以尚书、侍郎授殿阁大学士,六部也逐渐要禀受内阁奉旨而后施行。宣德和正统时,先后设东制敕房和西诰敕房,由中书官掌办文书,是为内阁属吏,阁制始备。皇帝批答内外所上奏疏,始命阁臣拟出意见,用小票墨书贴在各疏面上,谓之条旨或票拟。然后由皇帝朱笔批出,谓之批红。大事大疑仍命大臣面议﹐议定后再传旨处理。英宗以幼龄即位,凡事令内阁议行,票拟遂成定例。内阁以有代言拟旨之责,渐成为协助皇帝决策的中央机构。
到了清朝,虽然仍然设有内阁,但内阁的权力一直都不大。内阁的首辅大学士以及协办大学士都被称为中堂,即宰相的别称,但实权则由军机处掌握,在军机处任职的官员称为军机大臣,统称大军机,军机大臣的僚属称为军机章京,又称小军机。
按照《内阁组织令》的规定,从即日起成立中华帝国首届责任内阁。内阁下设内政、外交、财政、国防、司法、教育、农林、工商、交通、邮政各部,内阁首长称为内阁总理大臣,各部首长称为各部国务大臣。内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关。
内阁既然成立,金宰阗便依据《中华帝国宪法》,特旨任命康有为为内阁总理大臣,再依据康有为的提名,任命各国务大臣,分别是:
外交部大臣陆征祥
内政部大臣杨度
财政部大臣熊希龄
国防部大臣铁良
司法部大臣梁启超
教育部大臣严复
农林部大臣汤化龙
工商部大臣张骞
交通部大臣陈宝琛
邮传部大臣盛宣怀
为了在即将到来的国会选举中获胜,金宰阗命令载沣、铁良、蒋百里等与康有为、梁启超等保皇党人,以及张骞、杨度、熊希龄、汤化龙、严复等立宪党人接洽,共同组成了拥护君主立宪,实行宪法政治的中国立宪党,后来又改名为保守党。
下面就是保守党的章程:
清国肇建,于今两百余年,风雨飘摇,不可终日。父老子弟,苦专制而望君宪,非一日矣。自顷以来,二十二行省及特别行政区域,暨各团体,各推举尊宿,结合同人,为共同之呼吁,其书累数万言,其人以万千计,其所蕲向,则君宪二字是已。政府以兹事体大,亦尝特派大员,发表意见于资政院,凡合于巩固国基,振兴国势之请,代议机关,所以受理审查以及于报告者,亦既有合于吾民之公意,而无悖于政府之宣言,凡在含生负气之伦,宜有舍旧图新之望矣。惟是功亏一篑,则为山不成,锲而不舍,则金石可贯。同人不敏,以为吾父老子弟之愿,无所团结,则有如散沙在盘,无所榷商,则未必造车合辙。又况同此职志,同此目标,再接再厉之功,胥以能否联合进行为断。用是特开广座,毕集同人,发起中华帝国立宪党,议定简章,凡若干条。此后同心急进,计日程功,作新邦家,慰我民意,斯则四万万人之福利光荣,非特区区本党之厚幸也。
末附有中华帝国立宪党章程,共十一条,条文如下:
第一条本党以一致进行,达到宪政目的为宗旨。
第二条凡赞同君主立宪制度者,愿意遵守本党章程,经登记后,皆得为本党党员。
第三条本党设职员如左:(一)主席一人,副主席二人,由党员中公举之。(二)理事若干人,由党员公推之。(三)参议若干人,由主席及全体职员会公推之。(四)干事分为文牍会计庶务交际四科,各科主任干事一人,余干事若干人,由主席副主席合议推任之。
第四条主席代表本党,主持办理本党一切事务。
第五条副主席辅助主席,办理本党一切事务。主席有事故,副主席得代理之。
第六条理事随时会商主席,办理本党特别要务。
第七条参议随时建议本党,赞理一切党务。
第八条干事商承主席,分科执行本党一切事务,其各科办事细则另定之。
第九条本党开会,分为两种:(一)职员会得由主席随时召集之,(二)全体大会,遇有特别事故时,由主席召集之。
第十条本党设事务所于安福胡同。
第十一条本党章程,如有认为不适当时,得开大会,以过半数之议决修改之。
由于内阁中保守党人占绝大多数,故时人又称之为保守党内阁。
内阁成立之后所行的第一件大事,就是重新划分地方行政区域,整顿地方行政机构。
按照全国地理人文,将全国划分为一京兆尹,二十二省,二特别行政区,分别是:
(一)京兆尹;
(二)二十二省:直隶、奉天、吉林、黑龙江、江苏、安徽、江西、浙江、福建、湖北、湖南、山东、河南、陕西、山西、甘肃、新疆、四川、广东、广西、云南、贵州;
(三)二特别行政区:蒙古、西藏。
各省承宣布政使,改官为省长,由中央派员充任。省长下属为民政、财政、警察、教育、农林、工商、司法、交通、邮政各厅长。各省设立省议会,为民意机关。
省下设县,县首长为县知事,由省民政厅派员充任。县知事下属为民政、财政、警察、教育、农林、工商、司法、交通、邮政各局长。各县设县议会,亦为民意机关。
县下还设有乡,设乡公所,为县知事的派出机关。县政府、乡公所驻地可以设市政厅,为市民自治机关;农村可以设村委会,为村民自治机关。
除省、县、乡三级行政机关以外,其余之道、府、州等行政区划一律裁撤。
内阁刚设立不久,金宰阗又任命沈家本为大理院院长,在全国各地,依照《大理院组织令》,组织各级法院。
乡一级为初等法院,有权审判民事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