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绝密战线-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样“难对付的”舆论机构,甚至英国广播公司和教会都有同感。经常接触 
比万的人,事后总是感到和他们打交道的是个不可思议的人物。美国赴莫斯 
科军事代表团约翰·迪恩将军回顾说:“比万上校确实是个高手,他从来不 
让他的左手知道他的右手要于什么。过了一段时间,我才明白,就连他自己 
的参谋人员,也不完全了解他在干什么”。 
    像卡纳里斯一样,比万也决心让历史充满神秘的疑团。多年以后,他在 
圣詹姆斯宫他那豪华而隐避的住所谈到他的作用时,还说:“我认为我不应 
当说我干过什么。我认为即使在战时干过这样的事,政府也应当承认”。 
    比万受到丘吉尔,并通过他,受到罗斯福的完全信赖,因为美国总统对 
诈骗战的高兴心情并不亚于英国首相。如果说丘吉尔在同比万一边喝着白兰 
地,一边编造着深夜想象出来的壮丽的飞行计划方面花的时间,与他同其它 
办事机构花的时间一样多,那是无可怀疑的。伦敦监督处的一个军官回忆说: 
“比方和丘吉尔互相启发,搬出伊顿公学和哈罗公学所有的老把戏,并加以 
润色,使之适应目前的任务”。比万的一附加物”是他的俱乐部,在英国, 
这种机构往往可以说明一个人的秉性。据乔治·特里维廉说,这个布鲁克斯 
俱乐部是“伦敦有史以来最有名的政治俱乐部”。这个俱乐部还以其成员中 
的赌棍和行为古怪的人物而著称,查理斯·詹姆斯·福克斯曾经一个来月就 
输掉了十五万四千镑,爱德华·埃尔加爵士常常向他远在伍斯特郡的家挂电 
话,听他的狗叫,就是在布鲁克斯俱乐部的洒吧间里,在英国唯一遭到暗杀 
的首相斯潘塞·珀西瓦尔的肖像下,比万遭到了后来成为他在伦敦监督处的 
副手的温盖特的监视。在比万的部下中,只有温盖特完全了解这位“总管” 

的活动。 
    在比万和温盖特周围,有一个小小的智囊团。他们当中有监督处的第一 
个成员、空军联队指挥官丹尼斯·惠特利,他是英国一个著名的小说家和研 
究犯罪及妖术的学者。他的畅销书有《斯但布尔的太监》、《金色西班牙人》 
和《托比·贾格的幽灵》等。这些人中还有后来当了百万富翁的肥皂商、战 
时成为著名情报军官的哈罗德·皮特瓦尔;金融家兼船老板德里克·莫利和 
茶叶生意的俊杰詹姆斯·阿巴斯诺特。另外还有英国最卓越的科学家之一爱 
德华·内维尔·德·科斯塔·安德拉德教授,他说他最爱好“搜集陈旧的科 
学书籍和没用的知识”。他凭空想出让盟军伞兵用小蛐蛐在黑暗中辨别敌友, 
他的专长就是利用科学花样欺骗敌人。 
    由这些人组成的核心与英美各高级联合司令部的主要军事、情报和政治 
中心都有联系。在新成立的进攻计划指挥部“科萨克”内,负责搞诈骗的是 
特别行动委员会,或日处,这是作战部门的一个处。英国实施监督处制订的 
战略的主要机构是英国情报局、反情报局和双十委员会,政治战执行处以及 
陆海空的情报机构。在美国和美国的势力范围内,伦敦监督处的特别运行委 
员会使用的主要机构是联合保安处,该处又掌握着战略情报局、联邦调查局、 
美国各情报机构和国务院。这样,伦敦监督处的组织结构就造成了这样一种 
局面:斯托利门扔出一块石头,就会引起一连串一圈比一圈大的水波——政 
治的、财政的、民政的、外交的、科学的、军事的一直到成了德国最高统帅 
部的历史学家赫尔姆斯·格雷纳所说的“令人发昏的诈骗浪潮”。一旦必要, 
伦敦监督处还有办法在一个半钟头内,从丘吉尔的司令部把消息直接送到希 
特勒的写字台上——而且在进攻欧洲大陆之前一个值得纪念的场合,果真这 
样干过。 
    1943 年的最初几个月,伦敦监督处全力以赴地制订了一个重大的掩护及 
诈骗计划,这就是“杰伊”计划,其主要制订人是比万和温盖特。其目标是 
“诱使敌人”在登陆日前,“针对反对德国的盟国行动作出错误的战略部署”。 
这个计划有两个重要组成都分,而这两个部分都是在卡萨市兰卡决定的。第 
一部分叫“帽徽”行动,旨在“把敌人的兵力最大限度地集中在西欧和地中 
海地区,从而阻挡他们向苏联前线调遣部队”。第二部分是“齐普林”行动, 
其目的是诱使希特勒相信,在突尼斯战役结束后,盟军不会攻打西西里和意 
大利(这很明显是盟军战略的下一步行动),而是要攻打希腊和法国南部。 
英美高级统帅实际上是要求要斯托利门的伦敦监督处把事实上存在的军队和 
舰队的调动掩盖起来,再凭空设计出根本没有发生的军队和舰队的调动。 
    尽管这个任务很艰巨,但是有些因素却把它变得简单了一些。首先,根 
据“超级机密”的情报,德国人显然没有关于英帝国各军的实力及部署的准 
确情报,尽管他们对美国的这些情报了解得不少。德国最高统帅部一贯过高 
地估计英国实力,往往比实际高出百分之二十到三十,而且相信英国在近东 
有两个军——第九军和第十军,其实它们比旅大不了多少。其次,根据“超 
级机密”和英国情报局搞到的情报,根据“黑色乐队”派往美国和英国政府 
的特使讲过的情况,根据苏联人对德国战斗序列作出的估计,对德国各军团 
的兵力和部署也有了最为详尽的了解。同样,这些情报来源还揭示出希特勒 
对于他的帝国的边缘地带受到的威胁是多么敏感。这些地区包括:挪威,巴 
尔干地区及其“腋窝”(穿过亚得里亚海顶部的朱利安—阿尔卑斯山的卢布 
尔雅那山峡),希特勒视为东南欧外堡的爱琴海诸岛,还有可能抛弃其中立 

立场投向盟国的土耳其。同样重要的是,伦敦监督处的人很快就意识到,希 
特勒的军事战略观念使他特别容易上钩。他的全部思想都是以必然保卫德国 
本土为原则,如果他觉察到欧洲要塞周围任何一个地方要发生危险,他就会 
立刻动用他的后备力量加紧增援。这样,就可能诱使他犯下兵家之忌:处处 
欲显其强,实由处处虚弱。 
    然而希特勒并不是不懂战略的,他能够异常迅速地识破骗局,但是伦敦 
监督处知道他的情报部门给他干得很糟糕。自从他在 1940 年和 1941 年取得 
初步胜利以后,历史上再也没有一个统治者象这位“元首”这样“耳目”不 
灵了。到 1943 年,英美的联合间谍组织已经大体上使谍报局和党卫军保安处 
在日耳曼帝国边界以外的地区安静下来了。希特勒的密码无线电情报机构仍 
旧工作得很好,有时还极其出色,特别是在海上,但是更加卓越的盟军无线 
电防御系统先是掩盖了阿拉曼的进攻。后来又成功地使希特勒得不到任何关 
于盟军兵力和意图的准确而又相互一致的情报。此外,他的空中侦察还经常 
受到盟军空中优势的限制。至于他的情报分析部门,那些人技术很高,也颇 
具慧眼,但却因两大缺陷而受到限制,他们的情报来源不可靠,也不准确, 
而且即使他们真的设法作出了正确的分析,希特勒也宁可相信“可信赖的” 
——即党的估计,而对它们不屑一顾。德国外交部门也没有为希特勒好好效 
劳。无论他在英国和美国有些什么情报来源,这些情报来源统统都牢牢攥在 
英国反情报局或美国联邦调查局的手心中。最后,还有那个“超级机密”, 
它可以侦探出希特勒对盟军方面走漏的任何风声有什么反应。 
    伦敦监督处还有一大有利因素:英国出色的商业、军事及外交的通讯联 
络系统。这些遍布全球的通讯网使伦敦监督处能够迅速、安全、可靠地下达 
命令,并做到立竿见影。这就是说,假如在里斯本的外交界有意散布了一件 
虚构的事情,那么华盛顿的某个政治行动、斯德哥尔摩的某段新闻报道、叙 
利亚—土耳其边境的一次军事行动、马德里一次深思熟虑的泄密事件、开罗 
的一个谣言、以及马德里某位高级指挥官的声明,都会来证实它。通过这些 
联络网(建立这些联络网是为了统治英帝国),比万就有办法随意敲响他的 
钟琴,奏出各种曲调。 
    但是比万和伦敦监督处的人懂得,只有对盟军自己的情报严格保密,他 
们那些计谋才能生效。要想诈骗成功,最根本的是一言一行都要谨慎,要一 
致。一篇鲁莽的声明,一次错误的行动,一个被破译的密码——任何一个错 
误都会使骗局暴露无遗。如果发生了这种情况,德国人就可以根据假象的实 
质判断出真实情况,正确地部署其兵力,给盟军意想不到的打击。为了保密, 
盟军的真实意图只能让极小一批盟军指挥官知道。简而言之,为了欺骗敌人、 
有时也需要迷惑朋友。 
    诈骗战要获得成功,还要求所有有关人员和机构不折不扣地服从伦敦监 
督处的指示;而这一点,伦敦监督处就发现不大容易做到,特别是美国人, 
在好几个重要场合,当给美国人的命令中不能说明理由时,美国人就提出过 
疑问,甚至置之不理。美国的下级战场侦察员最常出这种岔子。虽然上层的 
盟军情报机关中,首脑人物为打败德国的情报机构这唯一的目标而团结起来 
了。在较低的级别中却有时出现危险的分歧。在有些情况下,各个政府的特 
工人员之间会出现紧张的对立局面,甚至同一政府领导下的不同情报机关的 
特工人员之间,也有这种情况。 
    把间谍派到战场上,不仅是为了盟军的一般利益,而且也是为了他们的 

政府的特殊利益。特别是在有英苏两国间谍卷入的地方,这时他们的利益往 
往是不一致的。这种冲突在巴尔干和中东,特别是在土耳其,表现得最为明 
显。英苏两国政府在那里纷争已有几世纪之久。“齐普林”的主要谋略就是 
在这个地区破产的——正当英国间谍力争保持英国在该地区的霸权时,苏联 
间谍却在策划破坏那种影响,并取而代之。与此同时,正当美国间谍与苏联 
人一道企图损害英国人的时候,有左翼思想的英国间谍却又和苏联人一起和 
美国人捣鬼。只有一次,曾发现过一个英国间谍与德国人合流去反对苏联人 
和美国人——他是一个孤独的人,企图为旧欧洲失去的事业而战斗。总而言 
之,伦敦监督处认识到,它是在同一个蛇窟般的世界打交道,这里最安全政 
策:就是保密与沉默。 
    伦敦监督处就这样开始了名为“杰伊”计划的那个异常危险而复杂的游 
戏。从本质上说,这是一场英国味十足的游戏——用少量的财力和出色的头 
脑,争取伟大的胜利。对于伦敦监督处,特别是比万和温盖特这样的人来说, 
这场游戏的目的不仅是要打败希特勒,而且还要保住英帝国和英国的世界领 
袖地位,谁能够预见到,在赢得一场对世界最出色的战争机器的伟大胜利后, 
伦敦监督处和英国的情报机关将不能保住他们发誓要保住的那个实实在在的 
东西——伦敦的霸权呢?这真是对秘密战的莫大讽刺。 
                      第三节最独出心裁的谋略 
    1943 年 5 月 23 日,希特勒命令把一张巴尔干地图摊在腊斯登堡元首大 
本营的地图桌上,戴上他的老花眼镜,说道:“一个人就得像开发网的蜘蛛 
一样警觉。感谢上帝,我对各种事物的嗅觉一向不错,所以我总是能在事情 
发生之前就闻出味儿来。”他接着又说:“我们占有巴尔干的铜、铁矾土、 
铬,这实在是至关重要的,而最重要的是确保……在那时不要发生我称为完 
全崩溃的那种事情。”希特勒指着连接黑海和地中海、隔开欧亚两大陆的狭 
窄水道金角湾,说道:“决定性的事件将在这里发生。”他还说:“如果形 
势更加恶化,”最高统帅部就必须从苏联战争挤出更多的师,防止盟军在这 
一地区进攻的成功。” 
    巴尔干——地名来自土耳其语,即“群山”之意——究竟有什么东西使 
希特勒这样着迷?当然是德国古已有之、现在重又燃起的征服东方的迷梦— 
—一个在阿拉伯并扩大到非洲以及印度的帝国。但是更直接的重要因素是这 
个地区的原料,特别是罗马尼亚的石油。 
    盟军的战略家们意识到了希特勒对巴尔干的担心。但当轴心国的军队于 
1943 年 5 月在突尼斯向英美军队投降时,卡萨布兰卡会议已决定,对欧洲的 
下一步行动将在西西里进行。1943 年 6 月 11 日,当盟军攻占了潘特莱里亚 
这个小岛时,盟军的意图对于最高统帅部来说,似乎已经昭然若揭了。正如 
丘吉尔所说:“除了傻瓜,谁都会明白下一步是西西里。”能够用什么办法 
来迷惑希特勒呢?经过决定,只有一个办法可行,就是作为希特勒很可能作 
出的一个判断,即西西里是一个过于明显的目标,因而盟军打算在南欧沿海 
其它地区大规模登陆。为了掩盖代号为“爱斯基摩人”的进攻西西里的行动, 
必须使希特勒相信盟军企图入侵两个地方:一是入侵希腊以便向巴尔干推 
进,一是入侵撒丁岛以作为进攻法国南部的跳板。于是,伦敦监督处开始布 
置了一场诈骗战,使人感到丘吉尔 1943 年的战略显然将与 1915 年的完全一 
样——盟军确实在挥戈指向“欧洲柔软的下腹”。当计划成熟之后,也就是 
1942 年 6 月,伦敦监督处拿出的是一个可以与历史上任何一个伟大谋略相媲 

美的诡计,以历史上最出名的一次伟大的诈骗战“特洛伊木马”为其代号, 
其主要部分称为“肉馅”。 
    直到战后,“肉馅”行动才作为战争中最巧妙最狄出心裁的谋略之一而 
闻名于世。尽管“肉馅”计划很巧妙,但就其本质来说,它的指导思想也不 
过是一种故技重演:把假文件送到敌人手中,诱使他做出于己不利的事。这 
种把戏在战争和和平时期一直搞了多少世纪,但最成功的一例则是第一次世 
界大战时,理查德·迈纳茨哈根中校和阿契巴尔德·韦维尔准将在阿拉伯对 
土耳其和德国进行的那场英国战役。这次诈骗的成功所产生的后果最终决定 
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丘吉尔对谋略的兴趣,使他把诈骗战作为一种切 
实可行的现代战争手段来研究。那次战役的成功也激励了后来获得英国军界 
最高军阶的韦维尔,他给丘吉尔写了一份备忘录,成立伦敦监督处,就是这 
份备忘录的结果。此外,温盖特的父亲当时也是迈纳茨哈根身边的智囊之一, 
温盖特对那次战役的记忆,使他在“爱斯基摩人”行动中,再试一试同样的 
计谋,而且“肉馅”行动与迈纳茨哈根那次战役确有许多鲜明的相似之处。 
然而,那次战役的影响还不止于此,因为它述是韦维尔在北非用以对付意大 
利人的诈骗战的雏型。它在某种程度上还是登陆日本身的掩护行动的楷模。 
    1917 年,当埃德蒙·阿伦比将军在西奈沙漠接任英帝国陆军总司令时, 
前线已陷于僵局。历届司令官都试图在多石而无水的加沙沙漠上攻破土耳其 
德国的防线,但所有攻击都归于失败。阿伦比决定尝试一下他确信德国指挥 
官以为不可能做到的事:在贝尔谢巴穿越土耳其德国防守薄弱的腹地侧翼, 
发动骑兵扫荡,包围敌军。这个地区对骑兵运动堪称畏途,敌对双方都不曾 
涉足过。迈纳哈根在阿伦比的参谋部当情报军官,韦维尔在一个骑兵旅的参 
谋部任职,他们的任务是掩护这一行动。他们头一个措施,是扫清德国人在 
沙漠的问谍组织,并制止土耳其一德国空军在前线的一切空中侦察,他们成 
功地做到了这点。然后就是要使德国指挥官克莱斯·冯·克莱斯林施坦因相 
信,阿伦比将在加沙发动进攻,而在贝尔谢巴地区的全部行动都不过是一种 
佯攻,迈纳茨哈根制订了他的军事策略。这里,全部任务都分为两步:先是 
把假文件送到敌人手里,使这一计谋仿佛是真的。然后作为第二步,就向敌 
人的密码分析部门提供确凿的证据。迈纳茨哈根决定亲自来安排这些文 
件、他编了一本无中生有的参谋笔记,其中暗示贝尔谢已地区的行动仅仅是 
佯动,进攻加沙的日期将比实际制订的进攻日期晚好几个星期。这本笔记与 
二十镑钞票——这在当时是个相当可观的数目——一起放在一个干粮袋里, 
让人感到这个干粮袋不是故意失落的。为了给这次“安排”增加真实感,迈 
纳茨哈根让人写了封信,以一个军官妻子的口气说,他们生了个儿子。第二 
封信的口气是两个英国参谋之间的通信,信中埋怨阿伦比志大才疏,并披露 
原来进攻加沙的计划,也就是实际上的发动进攻的日期,是在十月,但是这 
个计划已为一个在十一月中发动进攻的新的计划所取代了。迈纳茨哈根还伪 
造了一个总部会议日程,以期证实那些谎话,最后,他又往干粮袋里放了一 
本相当有价值的密码,总之,这些文件都是一个参谋在侦察中很可能携带的。 
    1917 年 10 月 10 日,迈纳茨哈根带着这个干粮袋,骑马来到英国和德国 
战线之间的一个无人地带,寻找土耳其巡逻兵。他很快就发现了一个巡逻兵, 
当那个巡逻兵冒着枪击过来时,他丢掉了干粮袋,跑回自己阵地一边。他还 
扔掉了自己的望远镜、水壶和步枪,显得他好象是仓惶而逃的,而且作为锦 
上添花的一笔,为了显得他是因为再也没有力气背那个干粮袋才把它扔掉 

的,他事先就从他的一匹小马的小血管里放了些血,溅到干粮袋上。土耳其 
人把干粮袋拣了起来,迅速送到德军大本营。 
    接着,迈纳茨哈根打出了第二张牌。他判断敌人会用在干粮袋中发现的 
密码,来侦听安装在加沙那个四十五英尺高的库富金字塔塔顶的英国无线电 
通讯讯号。情况果然如此,迈纳茨哈根开始有系统地向敌人提供假情报。他 
首先安排从司令部发报,命令十万火急地寻找那个丢失的干粮袋,要求立即 
对他军法从事。然后用故意送给敌人的密码发了第三个报,命令“沙漠骑兵 
团队的理·迈纳茨哈根中校到司令部向一个军事法庭报到。该军官将及时回 
原工作岗位参加 1917 年 11 月 14 日的进攻”。最后,还用密码发了其它一些 
电报,暗示在 11 月 14 日这个假的进攻日之前,不可能发动任何进攻,因为 
阿伦比已去休假,七日以前回不来。又一个锦上添花之笔,就是邀请沙漠骑 
兵团总司令及其参谋部参加 7 月 14 日在开罗举行的赛马会。为了使最后这封 
电报可信,开罗到处张贴了宣扬这次赛马会的海报,《埃及新闻》发表了赛 
马程序表,沿途还搭起了帐篷。 
    与此同时,英国的无线电情报表明,敌人已经中计,正在进行新的部署。 
迈纳茨哈很该打出王牌了,他知道土耳其人极缺香烟,就生产了十二万包含 
鸦片的香烟。阿伦比把他的骑兵从加沙神不知鬼不觉地运动到贝尔谢巴,只 
把一万五千匹用稻草扎的“马”和帐篷留在加沙,并建立无线电通讯,搞得 
好像骑兵还在加沙。同时,皇家空军向敌人阵地空投香烟。1917 年 10 月 30 
日,当贝尔谢巴地区拂晓的炮击开始后,一万五千名骑兵从干旱的河谷飞奔 
而出,向这座城市发起进攻,而土耳其人还在蒙头大睡。他们被麻醉得厉害, 
已经无力破坏贝尔谢巴的水井了,而帝国骑兵又挥师向加沙方向的海滨冲 
去。接着,阿伦比在加沙发动进攻,土耳其人土崩瓦解,到 11 月 15 日,帝 
国军队已在朱迪亚的山中向耶路撒冷进军了。正如迈纳茨哈很所记述,1917 
年 12 月 9 日,阿伦比开进了耶路撒冷,“一劳永逸地把土耳其人赶出了基督 
教的圣地”。这就是迈纳茨哈根的巧 
计。但是在经过一代人以后,为以实现“肉馅”计划的目的,还得费相当一 
番功夫将它花样翻新。首先,它要掩饰的是一个“显而易见的”,而不是“不 
可能的”攻势,这个任务要困难得多。其次,在现代战争中,能够用来区分 
真伪的各种手段已相当完备。送给敌人的任何假情报,都须经得住最尖锐最 
严格的鉴别。这一次,粘有血迹的干粮袋是不足为凭的,设下的骗局必须令 
人信服。 
    海军部负责与各诈骗机构保持联络的情报部门 17F 科的海军少校埃 
文·蒙塔古最早对后一个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他是威斯敏斯特、哈佛及三 
一学院的院长、伦敦首席法官、汉普郡地方法庭的首席法官。他还是他那个 
圈子中最敏捷的用假蝇钓鱼能手之一。正是蒙塔古和他在空军部的同行兼古 
董专家、空军少校阿契巴尔德·乔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