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绝密战线-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后者则恰恰是要达到这个目的。特种行动局向挪威的另一个特工组“苍头雀” 
布置了任务,一旦货物到达赫罗亚,他们就要设法袭击货车。英国皇家空军 
也接到命令在必要的情况下,把载着重水运往德国的轮船在海上击沉,同时, 
党卫军的一个警卫连被派往尤坎镇;希姆莱特别飞行队的一个“菲斯勒鹤” 
侦察机飞行中队被派去进行巡逻飞行,以防埋伏,一支庞大陆军纵队被派到 
沿途护送重水。但他们仍不知道何时何地会遇到袭击,因此,德国人又决定 
派一支特别警卫队把重水从韦蒙克护送到湖边,“水力”号到达对岸后,再 
把货物分成两批,用不同的方法分两路运往德国。奇怪的是,他们没有在“水 
力”号渡船上采取任何特别的防备措施。 
    2 月 19 日晚十一点,也就是货物到达的头一天晚上,豪克利德带着两个 
助手来到码头,登上了“水力”号。渡船准备靠岸过夜,船上的水手正在举 
行晚会。船上没有德国卫兵,但是有挪威的守护人员。当豪克利德和他的同 
伴进入客舱时,一个守护人员拦住了他们的去路。他们解释说,盖世太保正 
在追捕他们,请他帮帮忙。那个人把他们带到一个能通往船侧底舱的门前。 
豪克利德带着他的一个助手进去。另一个留下守在门口。进入底舱以后,他 
们就顺着平坦的底板向船头摸去。然后站在根深的脏水里,把炸药和一个电 
动雷管安好,调整好引爆装置的时间。凌晨四点,豪克利德和他的助手完成 
任务,离开了“水力”号,假如一切正常的话,第二天上午十点四十五分, 
“水力”号渡船和船上的货物就会沉入廷斯约湖的湖底。 
    豪克利德带着拉森和那两个助手赶快逃走。他们乘汽车和雪橇赶到康斯 
堡,准备从那里乘火车前往他们旅程的第一站——瑞典。当他们买车票的时 
候,奥斯陆开来的列车进站了,尤坎镇党卫军的警察头子穆根塔勒从火车上 
走出来。原来他正在首都度周末,是刚被叫回来监督运送重水的。 
    1944 年 2 月 10 日(星期日)上午八点,一列货车从尤坎镇车站出发了, 
列车上挂有两节车皮,上面装着盛重水的圆桶。在铁路沿线每隔三十码就有 
一个卫兵把守,“菲斯勒鹤”飞机在上空盘旋。列车上有党卫军保卫,穆根 
就坐在机车里。十点钟的时候,车皮装上了“水力”号的甲板,渡船准时离 
岸,船上共有五十三个人。上午十点四十五分正,渡船在剧烈的“撞击”之 
下摇晃起来,可塑性炸药把船底炸裂了一个口子,“水力”号在五分钟之内 
沉没了,共有二十六名乘客和水手死亡,全部是淹死的。盛着重水的圆桶只 
有三只被打捞上来。 
这次爆炸结束了德国企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使用原子弹的美梦。第四章 
                                困境 


    ●“我们感到这项计划是很容易搞过头的” 
    ●危机的气氛达到了顶点 

    ●巴顿将军对自己扮演的角色很不满意 
    ●英国政府发动“乱说会丧失生命”的宣传运动 
                      第一节诈骗“大合唱” 
    1942 年 1 月 10 日,在诺福克大厦举行的盟军参谋会议上,艾森豪威尔 
听取了关于“霸王”行动和“尼普顿”行动的掩蔽和诈骗计划的汇报。出席 
会议的有“霸王”计划最早的制订者摩根,伦敦监督处的比万,以及曾经导 
演过“伯特伦”掩蔽和诈骗行动、现在是最高司令部负责执行掩蔽和诈骗行 
动计划的特殊手段委员会、或 B 种行动委员会主任的诺埃尔·怀尔德上校。 
“卫士”计划是最高司令部的掩蔽和诈骗计划中最主要的一项。实质上,它 
就是先前的“杰伊”计划,只是因为丘吉尔在德黑兰时向斯大林强调了掩蔽 
战略意图的重要性,人们为了尊重丘吉尔的意见才把它改成了这个名称。根 
据比万的解释,“卫士”计划本身并不是一项诈骗行动计划,而是实行一系 
列掩蔽和诈骗计划的总战略,是一个“耍花招的计划”,目的是掩蔽盟军 1944 
年在西北欧的真正意图,迷惑敌人。 
    比万站在一幅欧亚大地图前向盟军最高司令官艾森豪威尔报告说,“卫 
士”计划有双重目的:其一,旨在通过多种计谋,继续迫使希特勒把他的力 
量分散于欧洲各地,使他在诺曼底缺少足够的兵力来挫败“尼普顿”行动; 
其二,通过干扰和破坏德军的通讯、情报、后勤和行政系统,迟滞德国对登 
陆做出反应。比万解释说,为了达到这些目的,“卫士”计划建议制订一项 
非常接近实战情况的作战计划,其真实程度要让那个国家的元首觉得它可信 
无疑,但在登陆的时间和地点问题上,却要让他得出完全错误的结论。 
    比万解释说,进行欺骗所要用的特殊手段主要是在英国集结准备入侵的 
英美部队的数量、集结区域、训练状况和装备情况等方面,顺便说一句,艾 
森豪威尔很不喜欢入侵这一词。在他看来,入侵含有侵略同盟国一些国家的 
领土的意思。因此他要求把“尼普顿”行动称为“解放”计划。至少在开始 
阶段,要诱使德国人过低地估计在英国的作战师的数量。参加“尼普顿”进 
攻的各师的训练状况和作战经验要故意说得很不充分,他们的调动和集结要 
在十分秘密的情况下进行,将诱使德国人相信,要从英国发动大规模的远征 
运动在七月份以前是不可能的,因为无法获得足够的专用装备,特别是登陆 
艇。 
    这些策略的目的在于掩蔽入侵的时间。比万继续说,与此同时,还必须 
对入侵的地点保密。虽然盟军准备入侵法国,但却必须使希特勒相信,盟军 
具有入侵德意志帝国周围国家的手段和意图;必须使他错误地判断盟国在法 
国的登陆地点。因此,“坚韧”计划还包括了威胁挪威、加来海峡、比斯开 
湾以及法国地中海海岸等地的详尽的诈骗计划,目的是配合盟军对巴尔干半 
岛的持续的威胁和在意大利的军事行动,在“尼普顿”计划实施之前、实施 
期间和之后,把德国军队牢牢地牵制在这些地方。 
    比万继续解释说,除了上述策略考虑外,”卫士”计划还提出开展大规 
模的外交和政治攻势,诱使希特勒的盟国——芬兰、匈牙利、罗马尼亚和保 
加利亚脱离德国,或者至少暗示它们有脱离德国的可能,使他被迫加强德国 
在这些国家的守备力量,进一步把他的军事力量分散在维持治安方面。与此 
同时,还将发动一场类似的运动(包括经济战),“劝说”中立国瑞典、土 
耳其、葡萄牙和西班牙站在同盟国方面,或者迫使他们断绝同德国的联系, 
从而在世界范围内把第三帝国包围和孤立起来。最后,还将针对被德国占领 

的国家以及第三帝国本身,发动一场大规模的政治战,瓦解德国武装部队的 
意志和破坏他们的团结,扩大希特勒同他的军事将领之间的分歧,使德国的 
士兵和人民相信再抵抗下去是枉费心机。 
    这样,“卫士”计划所设想的战场非常广泛,从盟国、轴心国、中立国 
的执政厅一直延伸到这些国家人民的心底。活动的范围包括整个世界,甚至 
还包括一部分苍天。然而,诈骗行动的指挥机构却是:艾森豪威尔对计划只 
负行政责任,并监督以他的名义进行一切事务,而计划的实施则依旧由比万、 
伦敦监督处的特种战委员会负责。在比万的领导下,伦敦监督处将保证英国 
的军事、民政及政治机构的一切活动都与上述各项计划协调一致。例如,将 
由比万负责劝说内阁反对坎特伯雷大主教提出的在登陆日举行全国性祈祷的 
建议,理由是,那样做可能会告诉德国人“尼普顿”登陆日就是真正的登陆 
日。又如,比万向首相建议,他应该向国会报告的内容和什么时候作报告。 
比万的地位是独一无二的,他的权力之大也是空前的。 
    比万还在盟国的实际战略、策略及掩蔽计划方面协调美国官方的言论和 
行动。他的驻美国代表是 H·M·奥康纳,此人隶属英国驻华盛顿的军事使团。 
他通过五角大楼的联合保安处——联合总参谋部的一个机构进行工作。联合 
保安处由美国的陆军情报局、海军情报局和空军情报局组成,其任务是多种 
多样的,像伦敦监督处一样,它负责散布有关“卫士”计划和“坚韧”计划 
的欺骗性的言论,并负责监督民事、政治及军事机构,使其所作所为不致损 
害“尼普顿”行动的安全。因此,可以说联合保安处是伦敦监督处的一个有 
影响的也是有效率的美国伙伴。 
    与此同时,伦敦监督处还在地中海没有 A 部队,在近东、印度及东南亚 
也设有类似的机构。苏联政府参与“卫士”计划和“坚韧”计划的事宜将由 
英、美驻莫斯科的军事使团进行安排。伦敦监督处需要时,英国情报局、美 
国战略情报局和英国特种行动局的基层特工人员,以及盟国军队中的专门从 
事诈术的单位、英国和美国的经济、政治战争局、英国外交部、美国国务院 
等都将为它服务。一句话欺骗活动已经变成了一种行业;如果再加上最高司 
令部下面的特种战委员会,那么,比万在世界各地都有温盖特所说的“乐师 
和唱诗班”,能够而且一定能表演“卫士”计划和“坚韧”计划的大合唱。 
    总之,这些计划是英明的,合乎逻辑的,也是可行的;然而,在字面上 
它们却像一个综合性的骗局那样饶有趣昧,这个骗局在某种意义上说就像一 
组专家巧妙地用颠倒事实的方法来欺骗另外一些专家。进行欺骗要用计谋。 
正如比万所指出的,只简单地把大量的假情报交能德国人是不行的。只能从 
远离主要战区的地方,以间接的、微妙的方式一点一滴地“泄露”出去。垂 
手可得的情报最不可信,这是欺骗工作中的根本原则,这一点比万知道得最 
清楚。应该迫使德国人去搜寻“实情”,在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把零零 
星星收集到的情况串在一起时,就会得出一份令人信服的完整的情报,形成 
一种同他们自己对盟国意图的判断十分接近的战略。但是,比万警告说,要 
使“卫士”计划和“坚韧”计划获得成功,必须采取最严格的保密措施。他 
认为,掩蔽谎言与保护实情同样重要。不管关于“卫士”计划和“坚韧”计 
划的假情报多么有说服力,不管所使用的特殊手段何等高明,只要在欺骗的 
幕面出现一条小小的裂缝,真相就会暴露出来。 
    艾森豪威尔对“卫士”计划的意见非常简单。他要报给他的那份计划上 
写道:“我喜欢这一切。”有一些证据说明,“卫士”计划——当时它的代 

号还是“杰伊”——是有效的。1944 年 1 月希特勒投入战场的作战师估计有 
三百零二个,其中一百七十九个在苏联,二十六个在巴尔干国家,二十二个 
在意大利,十六个在挪威和丹麦,五十九个在法国。这种配置表明,虽然希 
特勒断定他要对付的主攻力量将在法国,但他并没有排除盟国对巴尔干国家 
和斯堪的纳维亚进行远征的可能性。但是“坚韧”计划也同样有效吗?艾森 
豪威尔对此表示怀疑,因为,几乎不能想象伦敦监督处能在“尼普顿”行动 
的三个最关键的阶段(攻击之前,攻击期间和攻击之后),在所有的战场上 
都能智胜有史以来效率最高的军事机构——德军总参谋部。随着入侵准备工 
作的加紧进行,要把希恃勒的注意力从海峡地区引开必将日趋困难,更不用 
说隐瞒主攻的时间和地点了。艾森豪威尔说,那项任务看来是无法完成的, 
“坚韧”计划最多不过能拖住一、两个德国装甲师,拖它一、两月而已。然 
而,跟其他人一样,他知道,如果“坚韧”计划受挫,“尼普顿”行动本身 
也可能遭到失败。 
    伦敦监督处和特种战委员会的目标现实吗?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认为是 
不现实的。1943 年夏,温盖特曾向在华盛顿举行的一次诈骗行动专家会议— 
—“华盛顿英美掩蔽与诈骗战术会议”提出了“杰伊”计划的初步草案。会 
议确认“有必要设置全球性的掩蔽与诈骗行动组织”,并把“杰伊”计划提 
交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审批。参谋长们表示“总的来说我们同意这项计划”, 
但是,他们警告说: 
    “我们感到‘杰伊’计划提出的总体诈骗的方针过于雄心勃勃,以致使 
人对其能否实行产生了疑问。我们认为,假如在执行中能有相当程度的节制, 
取得某种最大限度的成功是可能的。总之,我们感到这项计划是很容易搞过 
头的。” 
    诈骗机构对这种危险性也十分清楚。他们同意艾森豪威尔就这项任务中 
的困难做出的判断;此外,他们还建议采用这次战争以来以及第一次世界大 
战争中曾经用来欺骗德国人的许多老办法。通过分析,这些机构认为他们的 
战略获得成功的机会还是很大的。首先,他们通过“超级机密”、特别是通 
过窃听日本驻德国大使大岛浩男爵的无线电通讯,已经知道了希特勒对盟国 
要行动的预测,他预料盟国要在加来海峡登陆,他认为那是最合乎逻辑的主 
攻地点,而且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其次,正像大岛浩在通讯中泄露的那样, 
希特勒不敢忽视盟军为了配合渡海作战而在其它地区发动入侵的可能性。“卫 
士”计划和“坚韧”计划的任务只是让这位国家元首确信他对盟国意图的估 
计是正确的。 
    对这些计划来说,最大的危险当然还是德国情报部门预测这些精心炮制 
的谎言的真相的能力。然而,在这一方面,伦敦监督处持乐观态度也是有道 
理的。伦敦监督处的大部分策略部署,以及入侵行动本身,都是从英国发动 
的,而英国是一座海岛基地,那里的人民警觉、多疑、安全感强,因而容易 
保守机密。希特勒很难搞清楚那里进行的军事准备的确切性质。他在英国的 
特务已经全部被捕;有几个虽然还在活动,但早已处于双十委员会的控制之 
下,其余的正在反正过程之中;根据“超级机密”的报告,希特勒对此仍然 
一无所知。双十委员会与伦敦监督处一直在密切配合,利用这些双重间谍散 
布关于“卫士”计划和“坚韧”计划的谎言。 
    由于在英国没有可靠的情报来源,德国的情报机构几乎全部依赖无线电 
分析和空中侦察——或者依靠盟国“走漏”的点滴情况,来搜寻“尼普顿” 

行动的秘密。德国的无线电情报机构依旧在有效的工作,然而,英国人在无 
线电欺骗方面却是行家。他们知道德国人希望从无线电电波中搜寻些什么东 
西——那原是一种阿拉曼战役前从西波姆无线电情报连缴获的材料中演绎出 
来的知识,而英国人是有这种手段和智慧提供这些东西的。他们也知道德国 
人希望从空中搜寻些什么,而且也有办法欺骗空中摄影机;再则,盟国的空 
中优势也能够确保只让德国人拍摄那些准备让他们看见的东西。伦敦监督处 
希望,德国人将因此受到似乎是合情合理的假情报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至于德国的情报机构,他们的工作则因“超级机密”的活动完全暴露在 
盟国的监视之下;此外,由于他们内部的纷争,盟国对其执行了一种“积极 
跟踪、就地消灭”的方针,第三帝国的眼睛早已受到了严重的损害。有一种 
谣传说卡纳里斯已经不再受希特勒的宠信,而德国谍报局里的许多人因个人 
或思想上的原因正密谋搞掉希特勒,这些事已经广为流传。关于盟国的重大 
军事和外交活动,德国谍报局已向希特勒多次提供了一些靠不住的情报。伦 
敦监督处相信德国情报机构这次还会失败。党卫军的人是忠于希特勒的,但 
是,他们多善于搞保安工作,在搜集情报方面却大大逊色。由于没有足够的 
情报,又缺乏核实手段,因此,德国总参谋部的西线情报分析科这次可能还 
无法辨别“卫士”计划和“坚韧”计划烟幕背后的实情。 
    盟国的诈骗机构对自己的能力十分自信,但也深信:一但有失,就会把 
“尼普顿”的机密暴露无遗。因此,它们准备同希特勒进行最后一个回合的 
较量;关于这次较量的目的,摩根后来回忆说: 
    ……无论何时都应尽一切可能促使敌人错误地部署其后备力量,应抓住 
一切机会把敌人置于不利地位。当然,这完全是欺诈,但战争实际上就是这 
样进行的。……有时候不厌其详地叙述并鼓励那种据说是盎格鲁撤克逊人传 
统的光明正大的精神是有益的。然而,事实却依旧是,如果你能偷偷地从背 
后接近敌人,出其不意,最好是在他睡觉的时候把他抓住,一声不响地捅他 
一刀,就不会带来什么麻烦。他的反应——如果会有什么反应的话——比较 
来说,不会给你带来多大伤害的……应该让敌人在思想上产生一个接一个的 
虚假印象。应该使这些印象前后一致,尽量地显得合乎情理,但是,最终的 
目标必须念念不忘,那就是:在敌人最预想不到的地方和时间,以完全超出 
它预料的给以最后一击。 
    像“卫士”计划这样复杂的欺骗活动,没有苏联人的积极合作,成功的 
希望是十分渺茫的。德黑兰会议期间,丘吉尔曾要求斯大林给予合作,斯大 
林表示同惫。 
    苏联人在“卫士”计划及其附属计划中扮演的角色是比较简单的。首先, 
他们将诱骗德国人,使他们相信在七月以前苏联人不会在东线发动大规模进 
攻,就像西方盟国诱骗德国人,使他们相信在苏联人开始进攻之前盟国不会 
实施入侵一样,从而把德国的后备力量牵制在东线各地。事实上入侵将在六 
月份的第一周发动,也就是说在苏联人开始进攻后的十天以内行动。但是, 
与此同时,苏联人将同英国人和美国人相互配合,暗示英苏正加紧准备入侵 
挪威以及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的黑海海岸地区。进攻的特定目标,在挪威将 
是佩萨莫镍矿区,在巴尔干将是普洛耶什蒂大油田,这两个地区对德国军队 
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将采取各种各样的特殊手段,如利用双重间谍、暗示 
性的无线电通讯,以及海军、空军和陆军的调动,诱使希特勒相信对上述两 
个地区的入侵都将在五月或六月初发动,迫使希特勒把防卫力量保持在这些 

易受攻击的地点,无法调住西线或东线。 
    1944 年 3 月 3 日比万代表英国与苏联签订了“卫士”计划协定。这时的 
“卫士”计划已经不仅仅是一份战略计划,它已经变成了一份国际协议。三 
月六日,当特别信使把这份协议送往伦敦和华盛顿的时候,比万和鲍默也离 
开了莫斯科。这是一次不平常的会议,由于苏联、美国和英国的情报部门都 
承担了义务,决心合作搞垮希特勒和第三帝国,因此,这次会议就显得更加 
不平常。这是一种不可能、也未能维持久远的同盟;然而,当这种同盟还在 
继续的时候,它却为历史提供了秘密战争的一些最希奇古怪、意义最为深远 
的插曲。 
                     第二节关掉德国北面的窗子 
    1943 年 6 月 28 日在苏格兰拉格斯的好莱坞饭店召开了一个重要会议, 
到会的有来自英国的二十多位将军,十一位空军元帅。会议审定了一个秘密 
计划,这个计划被称为“坚韧”计划。它逐渐发展成为“卫士”行动中规模 
最大、目标最宏伟的计划,成为决定“尼普顿”行动成败的关键。它的正式 
定义是这样的: 
    (这是)一个在欧洲战场上实施欺骗行动的宏伟计划,其目的是:(1) 
向挪威施加军事威胁,迫使德军在“尼普顿”行动展开之前在西北欧行成错 
误的战略部署;(2)就“尼普顿”行动的预定日期和预定地点进行欺骗;(3) 
威胁加来海峡,诱使(敌人)在“尼普顿”行动期间和以后进行错误的战术 
部署。 
    这里,军方使用的那种千瘪语言再一次把这个极其大胆的计划搞得暗淡 
无光。因为,“坚韧”计划的着眼点是要把多达九十个德国师及其空军、海 
军及军需供应牵制在远离诺曼底的地区。 
    “坚韧”计划有两个组成部分,第一部分的代号是:“北方坚韧”计划, 
主要针对挪威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的其它国家,目的是迫使希特勒把他部 
署在丹麦、挪威和芬兰的二十七个师在登陆日之前一直滞留在这些国家,坐 
等英、美、苏的联合进攻。当然,英国几乎没有力量组织这样的入侵。然而, 
“北方坚韧”计划建议虚构这样一次入侵,其代号定为“斯凯岛”。该计划 
旨在用各种特别手段诱使德国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