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风逝幽幽莲-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他问平安,我不忍让他痛苦,便强笑道:“我会好好休养的。”然而,神色忽又一冷。我心里还是有怨气的。对太皇太后,对拓跋宏,也对我父亲。他们谁都不曾庇护我。
“我不愿意削发。”沉默之后,我坚决地说。
父亲一怔,叹道:“事已至此,何苦呢。你心里……”他迟疑,终究不忍问下去。我楚楚笑道:“爹,我已在佛门了,她还有什么放心不下呢?”
这个“她”,让我父亲微微动容。他深看我一眼,终于说道:“妙莲,太皇太后病重……”我一怔,神志尚清楚,冷静地问道:“太医怎么说?”
父亲黯然。我忽然说:“大概病得很沉,自知不免吧。”
“你……”他惊疑,欲言又止。我惨淡一笑:“若非如此,她不会惊动他人,也不会逼我落发。”父亲一怔,继而苦笑道:“太皇太后也是为了冯家……”
闻听此言,我冷笑,眉尖亦衔了隐忍的恨意:“莫非我不是冯家的女儿?莫非我不是为了冯家?”
父亲并没有看到我的怨怼。他沉声说:“冯家有今日,已经够了。何况,当今皇上并非文成帝、献文帝。为父和太皇太后的想法一样,只要顺守,不需逆取。”
第八章 无人解爱萧条境(2)
    与父亲谈过之后,那份不平之心也就淡了下去。山雨欲来风满楼。我心中平静如水,隐约的,却有一种异样的感觉浮现出来:太皇太后已时日无多了!
翌日,仍是那番架势,女尼轮番劝我落发,我仍然大闹了一场。
此刻,这用心便有些难解。不仅仅是怜惜青丝。我是拼着一口气,想看看,到底是我的命硬,还是太皇太后的命长。
如今想来,往事便有了清晰的轮廓。
那次,为了均田令的推行,我假托母亲抱恙,与冯夙私谈。其实,太皇太后原本也是赞同均田的。只是,她并未即刻表态,只以观望的态度,默许拓跋宏和几位汉臣磋商此事。均田令议而未决,最终还是等着她一锤定音。却不料,冯诞在此时上书,悉数上报家中田数。其他人见冯诞如此作为,也随了此风。一时之间,均田便成了无可阻挡之势,太皇太后这才匆匆出面。这虽是她本意,却多少显得被动了。
她后来识破是我,必然从此生了戒心吧。
冯修的事,亦是我轻举妄动了。冯夙与彭城公主的婚事,她只道我出于私心,急于扶植胞弟,倒叫我百口莫辩。
又想起太和十一年,平城饥荒。忽有一日,当着拓跋宏的面,太皇太后命侍臣宣读齐州刺史韩麒麟的奏章。我亦在身侧,只记得有这样一段:“自承平日久,丰穰积年,竞相矜夸,遂成侈俗。车服第宅,奢僭无限;丧葬婚娶,为费实多。贵富之家,童妾丽服;工商之族,玉食锦衣。”
这描绘的是平城商贾、贵族的奢侈之风。太皇太后听罢大怒。这怒气,有一半是针对拓跋宏的。
我见他很是尴尬,言语亦有些拘谨,便有心要为他解围,沉吟笑道:“这虽是不良之风,也是京城百姓富庶的缘故,大概也可视作政令得当的佐证吧。”
拓跋宏看我一眼,微微一笑。我当时竟忽略了太皇太后,兀自下了结语:“有赖皇上英明——”然后才想起来,赶紧补上,“太皇太后贤明。”
我记得,她当时向我笑道:“妙莲真是聪明的孩子,能见人所未见。”只当她是褒奖,便将原先的惴惴不安抛掷脑后。殊不知,这已是她对我的疏离与戒备。
只要顺守,不需逆取。如今咀嚼这八个字,才知往日竟是错了。我终究太幼稚,沉不住气,自作聪明又轻举妄动。算计别人或许绰绰有余,但在太皇太后眼中,却是错。
此刻,于枕上闭目冥思,才领悟到:顺守,只有冯清才是最合适的吧。叹了口气,心中一片悲凉。
太和十四年九月,太皇太后崩于太和殿,享年四十九。
弥留之际,只是谆谆告诫皇上,要勤政爱民、宽厚仁德……提及家人,只是一句:“可立冯家女为后。”说的自然是冯清。事实上,合适的冯家女子,也唯有她了。
冯夙转告于我,我并没有太惊讶。世间事,纵然机关算尽,步步为营,也终有人力不及的时候。于她,是如此;于我,亦是如此。这最大的悲凉,便是无常的生死。
对于她,血缘亲情其实是淡薄的。我又爱又恨又亲又怕又敬,拓跋宏想来也是如此。但,这感情,在于我,只是清泪两行;在于他,却是五天水米不入,哀毁过礼。
按旧例,一个月后,太皇太后便可下葬。然后是“除服”和“行吉礼”——所谓“除服”,就是换下麻衣丧服;所谓“行吉礼”,是一种迎神禳恶的仪式。
但,拓跋宏却将太皇太后的灵柩长时间停放在太和殿。群臣上表,他的答诏中有这样几句:“自遭祸罚,恍惚如昨。奉侍梓宫,犹希髣髴,山陵迁厝,所未忍闻。”
拓跋宏虽是鲜卑人,但自幼习书,亦有落笔成文的才华。近年来,几乎所有的诏书都是他亲笔所写,很少需要秘书丞草拟。然则,这几句话呢?我微微冷笑。
我不信,他这番悲恸是完完全全发自内心。太皇太后于他,有祖孙之名,却无骨肉之亲;有养育之恩,亦有肘制之恨。他的痛苦,或许起于这种矛盾煎熬之情。但,我心中仍不免窃窃思量,他的悲恸中,可有一丝一毫是为了我?
十月癸酉,拓跋宏亲扶灵柩,葬太皇太后于方山永固陵,谥为文明太皇太后。但,拓跋宏拒绝除服。他的丧服,一直穿到第二年。
冯夙当作趣闻般和我说起:“太皇太后薨,皇上早朝的太华殿上,竟有雄雉群集……”
“是雄的……”我闻言,喃喃自语,“此后,是另一个时代了。”
罢了。
此后,我要过的,亦是另一种日子。
第八章 无人解爱萧条境(3)
    深秋时节,高菩萨从洛阳来。
他完完全全是我意料之外的人。母亲指着他笑道:“这是从洛阳请来的大夫。平城的名医也找了不少,总不见起色。我看,别处的或许更好些。”
我心中并无期许,只恹恹地转脸向外。
于是,毫无预期的,我便以我最憔悴最黯淡的容颜,目睹了他最年轻最清秀的风姿。他只是远远立着,含笑拱手。一袭青衫,不染尘埃。我霎时怔住,仿佛冰雪天的清爽之气拂面而来。我其实并未看清他的眉目,只记得他看我的眸子,黑而深,亮晶晶的。却看不出其它什么。
“你这么年轻……”我有些疑惑。那男子淡淡一笑:“虚长了二十五岁,只在药草间消磨罢了。姑娘是不放心我的医术么?”冯夙忙抢过话,道:“姐姐,娘为你的病,四处寻访名医呢。这位高大夫,不会错的!”
“高……”我侧身枕着,目光轻轻上移。他适时低头,含笑接住。我并没有心慌的感觉,只是平静地看了他一瞬。他亦无拘谨,从容说道:“在下高菩萨。”
我随意说:“鲜卑人爱把年轻清秀的男孩子唤作‘菩萨’。”他却平静地接口:“但我是汉人。”我心中一怔,不觉深看他一眼,“是汉人么?”他不多言,只是深深点头,目光似一潭幽泉。
诊脉时,他坐在我的床前,取出一截丝线。我说:“这里没那么多规矩,不必了吧。”我伸出手臂。他有些犹豫,轻轻瞥了我一眼,终于还是伸手,却先将我的衣袖往上挽了一些。他的手指有些冰,轻轻压在我的手腕内侧。我瘦削,单薄的皮肤下淌着微弱的脉息。他数着脉搏,我数着心跳。
“如何?”我终究有些紧张。
他低头沉吟了片刻,淡淡一笑:“其实也不妨事。”随即起身,却是面向我的母亲:“药方还是待我斟酌之后再拟吧。”
我在他的背影里微笑道:“恐怕是药石无效了吧?”母亲变色,还未出声,高菩萨却即刻转身道:“姑娘切莫胡思乱想。这病,最忌讳的就是多思多虑。若有什么烦恼,放开了就好。”
我心中一怔,不觉正色看他。他已垂头,兀自理着药箱。我不说话。冯夙和我母亲亦是低头沉默。他离去时,我终于说:“多谢。”他回头微笑,那笑,竟有些孩子气的纯真。
他住在冯府,从此每三日来一趟。
第二次只我母亲陪他前来。他坐在书案前,依例问询。我颓然垂目,有一言没一言地答着。我声音虚弱,他听不甚清,便由我母亲扬声传达。他认真地提笔记下,眉目安宁。
“妙莲,你且宽心,会有用的。”母亲揉着我的手背劝道。我黯然一笑,睁目向上,看着她的眼睛说:“娘,你把镜子拿给我看看。”我母亲一惊,勉强笑道:“你还有这个心思……”我心中顿时痛苦不堪,出语亦是伤痛:“说得不错。将死之人,大抵是不修仪表的了。”母亲微微变色,含泪道:“妙莲……”我闭目,恍若无闻。非为我个性凉薄,使她伤心,皆只为我,伤于沉疴,困于往昔。
却有人影靠近。全然陌生的气息,一面阴柔,却分明又有一抹阳刚气化作那斩钉截铁地举动——他递过来一面铜镜来。我愕然,母亲亦愕然。高菩萨微微一笑:“如你的愿。”我一怔,握住那面镜子,手中簌簌颤抖。因他此言此行,我竟失却了方才的勇气。
终于,揽镜自视。石破天惊般,那双哀怨的目,钉在黯沉的铜镜里,深陷于兀然高耸的颧骨之上。一如枯井,黯淡无泪,却有绵绵幽恨,不能自己。这人儿如此陌生,不是我啊。我心中大悲,只觉得这一生都了无生机。摔了镜,不及掩面,便汹涌悲泣。
这铜镜,猝然炸开。母亲惊得站了起来。高菩萨却上前一步,神色正肃,然而多少了带了几分温柔。“姑娘,若为心中畅快,尽可以忘情大哭。但,我是大夫,你若信得,便请听我说一些话罢。”
我这一哭,过了一刻,才渐渐止住。目中有了些微清明,静静看他,道:“你说吧。”
第八章 无人解爱萧条境(4)
    高菩萨第三次来,是冯夙陪同。我正昏睡,恹恹睁眼,却瞥见他清目一眄。他安静坐着,笑容亦幽幽绽出。随后诊脉、问询、换药。
我神色间便有了几分温婉。自那日,他推心置腹般与我说:“我是医生,我信我自己的道。你的病,眉尖心间,且放宽一寸,定然会有转机的。”我心中便有一些暖意,刻意要将一些思绪忘却。
“药很苦罢?”他忽然轻声问。我一怔,说道:“半年多,早惯了。”他面上有不忍的神色,倏忽掠过,却欲言又止。
三日后,又见到他。既已熟稔,便也有些话说。
我问他:“你是从小就学医么?”他说:“是,我家世代为医。”过了须臾,我沉吟道:“关于我的病,他们是怎么和你说的?”他一怔,懵然看我。许久,才淡淡地说:“他们说的,我忘了。”
我心中忽然有种说不出的异样。然而,也只是勉强笑了笑。他依然低头理着药箱,许是没看见罢。
黄昏时服药。翠羽进来,手掌上是一束青葱的小草,寸把来长。在我诧异的目光下,她轻笑道:“刚才高大夫走到门口,嘱我收好,服药后给你吃。”
我有些意外:“哦,他方才怎么不说?”又问翠羽:“高大夫还说了什么?”翠羽摇头一笑:“没有了。四公子回头催他,他赶紧走了。”
服药后满口苦涩。我依言取了一根草,轻轻抿进口中,慢慢嚼。草是细细的圆管,有甜丝丝的汁,以及生涩的清芬,倒将那药味之苦抵去几分。
仿佛很久之后,寒冬来临,我才问起高菩萨:“那些草呢?现在不需要服了么?”他望着我,眸中清亮,又淡淡地说:“这时节,已经没有那些草了。”
我默默饮药,若有所思。
这一年的正月,家庙里依然冷清。
我想起宫中的歌舞宴饮,我的霓裳羽衣,那仿佛是前生的事了。神思便有些恍惚。翠羽见此,忙走过来轻声劝道:“高大夫临走前交待了,你不可久坐,还是躺下吧。”我不觉微笑看她:“你倒把他的话当圣旨了?”翠羽笑道:“高大夫的话,难道你不听么?”我一笑,平静的,却又泛出些惆怅。
他的话,我总是顺从的。他的要求极其简单,不可吹风,不可久坐,不可多思、多虑……我笑道:“你这般罗嗦,病人就没耐心了。”相处日久,话里便有了玩笑的意味。他也笑道:“医生不能没有耐心,病人更不可以。”这话,我听了一怔。
临近年关时,他回洛阳。
一日,我忽然问起翠羽:“都好几日了,高大夫怎么不来?”服他的药,也有三个月了。并不是没有起色的。翠羽道:“你忘记了?高大夫回去了啊,上次才向你辞行呢。”我恍然记得有这么回事,记忆却也不真切了。无奈苦笑。
除夕夜,凄冷的纱窗上映着薄薄的灯烛。窗外有风,树影幢幢。看着凄凉,却不抵心中怅然。
冯府送了精致菜肴过来,桌上碗盏铺陈。我轻轻摇头。翠羽劝道:“小姐,高大夫临走时交待了……”我微微一笑,打断她:“又是他的话。”勉强下箸,我心中蓦然一动:太皇太后已经去世了,冯家将来如何呢?
心中忽又滋生了微茫的期望,如今,太皇太后已经不在了。他没有肘制,我亦少了羁绊……然而,人在佛门,身负沉疴,千般不自由,我又能如何?
草草吃过,又推了碗盏。翠羽叹道:“细想来,他们也真是绝情。皇上不必说了,可自家的父兄、姐妹……”我举目直直地望着她,翠羽的话音渐渐转弱。她不忍说,我却要说:“冯家已经没有我这个女儿了。”
第八章 无人解爱萧条境(5)
    开春的一天,门外忽然车马嘶鸣。
其实,我并没有多思念他。但,听说他来了,心中却也是喜的。浮生寂寞,他三五日来一趟,心中竟隐约存了期许。病中的容颜固然憔悴,比之先前,却又润泽了些。我斜倚在床头,枕边置一卷《严楞经》,随手翻来。
高菩萨轻声进来,眉目含笑。我亦含笑。然而我们之间也并没有别的话可说。他认真看我,以医生审视般的细致,然后微笑,仿佛放下了很重的心事,说道:“唔,气色还好。”
我心中一暖,并不说话。他又细细问我,药是否每日定时在吃?自己觉得怎么样?还晕眩么,乏力么……他带着关切的神情,这神情却也只是医生对病人的关切。末了,他终于低声问:“药还是那样苦罢?”
这一句,却有些特别的情意。我眼中莫名地攒起泪滴,忙低头掩饰过去。他也不说什么,适时地侧过脸,仿佛全未留心。忽又淡淡一笑:“药后还是嚼一嚼这草罢。”他的掌心,不知何时,竟握着那似曾相识的草,其叶青青。
我微有惊喜,笑问:“这草就是去年你给我的那一种罢?有何功用?”他怔了怔,才答:“并没有什么功用。这只是极其普通的草。不过味道很清新,服药后,可以化解苦涩。”
我这才恍然。此时,正是春天。人迹罕至处,又有了去年那不知名的、郁郁葱葱的草。又问他:“你怎么不早说?”他笑而不答,微有腼腆。
我心中暗想,为何在他面前,竟连一些怨气都消泯了呢?仿佛我一直心平气和。但,并不是这样的。心中纠结的绝望与怨愤,总在深夜无人时,伴着刻漏从心上残忍地碾过。分外清晰。为何在他面前却恬静如少年时呢?
一晌之后。我忽然问道:“你从洛阳来,外面可有大事?”心中暗忖,已经是太和十五年了,我出宫已有七个月。
高菩萨一怔,轻描淡写道:“皇上还未开始听朝。”目光清幽幽地拂来。我恍然自语:“皇上不是该亲政了么……”
高菩萨说道:“原该如此。但皇上下了诏,说自己‘哀慕缠绵,未堪自力’,不宜听朝。”
我倏忽冷笑:“哀慕缠绵,未堪自力?”蓦然,心中却又一凛。难道高菩萨也曾留意朝政?看他的目光便有几分闪烁。然而,到底还是往深处问了一句:“然则,朝政又是委于何人呢?”
他神色自若,道:“东阳王,任城王,尚书令李冲,秘书丞李彪。”东阳王,即太尉拓跋丕;任城王,即皇叔拓跋澄。他们都是皇帝的长辈,在宗室中名望甚隆。
我望着高菩萨,说不出话。他忽然笑了:“我还忘了一人呢。”我霎时心跳紊乱,身不由己地问:“还有谁?”
意料之中,却又猝不及防:“始平王。”
竟是拓跋勰。我心中深深一震。他还很年轻,虽然有兼济天下之心,但参与政事,却是头一次。拓跋宏显然欣赏,并信任这个弟弟。但,这又是很危险的事。
我默然无语。这个名字,重又唤起我埋葬的那段华年。我惊觉,我终究逃不出那旧时光的倾覆。
拓跋宏终于在这一年的春天开始听朝。
这年,南朝齐武帝派了散骑常侍裴昭明和散骑侍郎谢峻出使北朝,吊唁文明太皇太后。入朝觐见时,二人穿了南齐朝服——朱衣,玄裳。拓跋宏拂然不悦,道:“吊丧自有礼节,南朝自诩为礼仪之邦,岂有穿朱衣而入凶庭的道理?”裴昭明亦是冷傲之人,当下便冷冷应对:“臣受命于齐,自然穿本朝的朝服。”拓跋宏这次却是锱铢必较,旋即命李冲择选饱学之士,与南齐使者辩论。一番唇枪舌剑后,裴昭明辞穷,不得不按拓跋宏的要求,换上素服,重新觐见。
平城的百姓遂将此视作逸闻,怀了敬畏之心,骄傲地说起这次礼仪上的交锋。
时光荏苒。
三月,皇上谒永固陵。
四月,祭太庙,追感哀哭,终日只进蔬食。
五月,皇上着手修正北魏律令,并且亲自听审。同时,亲自执笔,请中书令李冲议定轻重,润色文书。人说君臣之间,情义无间。然而,路人皆知,李冲毕竟与太皇太后的关系非同一般。
六月,济阴王拓跋郁因贪婪残暴而获罪。皇上下诏,赐死。
七月,皇上再谒永固陵,并且下令在永固陵旁为自己规建寿陵。
……
我在诵经声中,忽然想起他昔日登临送目,与我说的话:“终有一天,朕要入主中原,变法改度,为我朝开创一个盛世。”难道他的葬身之地不在中原么?
竟又想起他当日的另一句话:“我要按自己的意愿立一个皇后,绝不可以有半点勉强,也不要任何人的授意。”难道我的葬身之地不在此处么?
冷笑置之而已。我抱着这点痴心,只为他一诺千金,却不料,情缘已尽。
但,我胸中仍有冷却的豪情。他说过要去中原,去洛阳。但他如今尚且年轻,却在平城为自己营建寿陵。这分明表示,他要以平城为自己的帝业之都了。寿陵建在太皇太后的永固陵之侧,而规模远远小于永固陵。人说皇上恪守孝道,以此表明矢志不忘太皇太后的功业与恩德。然则,他的宿愿呢?难道,这……竟是为了稳住那些守旧的皇族贵胄?我心中一凛,手中的木鱼短促而紊乱。
他如今是二十五岁,意气风发,百废待举。而这些,从此与我无关。曾经也暗暗筹谋过,设想过,将我的豪情寄予他的雄心。殊不料,他真的亲政了,我却已离去。
拓跋宏,他应该不会来了吧。
他正风光,大展宏图。但我呢,画堂深锁,肌骨暗销,这其中的寂寞,却是我独自吞咽的。
第八章 无人解爱萧条境(6)
    这一年来,我的病却真的好了许多。
高菩萨拟了新药方。一日,忽将一幅藕荷色的丝帕揭开,他臂弯上正抱着一个黄杨木雕盒子。我笑问:“这是什么?”移开盖子,内里有四四十六个小格子,满眼竟是缤纷的花瓣。烘焙过的花瓣,有着脆弱、干涩的质感,却又残余了日晒的温暖。
我心情正好,便如少年时,趋前细数:“这是百合、桃花、藏菊、芍药……”认不全,便把双目斜向上睨去。他旋即轻笑接口,手指纤长白皙,拨弄着碎花瓣:“百合是止咳安神的,藏菊是明目清心的,桃花是利水活血的,芍药是养血柔肝的,芙蓉花是暖胃燥湿的,茉莉花是理气开郁的,金莲花是清咽润肺的,三七花是提神补气的,灯笼花是祛火驱毒的……”
我在他的娓娓细叙中,神思恍惚如这窗外秋菊,开在暮秋斜阳里,却晕染一片春色。我早已失神,不记得他说了什么,只是那番玲珑心思,心中是欢喜却又怅然的。
拓跋宏是断然没有这份心的。猝不及防,便又将他忆起。我常想,女子总是渴望被呵护,被娇宠的。拓跋宏既是帝王,我只能期望他以荣华来尊宠我。“一心人”怕真是奢望了。但,即便如此,他也未曾让我如愿。
只是如今,往事之迹渐渐淡出时,我依然会在梦时醒时自问一声,我待他有几分真心?只是满心期望,我是真真正正爱过他的……余生无望,荣华富贵都指望不上的时候,我是如此自私,如此可怜的,乞求那么一点真爱的回忆,来抚慰如今的苍凉。
念头转到这里,不禁自哀自怜地泛出一抹微笑来。
高菩萨惶惑。我便盯了他瞅着,目光中忽然有些桀骜,又有些乖戾。我想,他又算什么呢?这一年的照料,多少都有一些别样的情愫。何况是在我最孤寂最落寞的时候。但,他又算什么呢?我忽然厌恶此间,厌恶起此间的一切来。
“这些都交与翠羽收好。白天闲着的时候,泡茶来喝,也是有些益处的。”他定定神,依然平静地叮嘱。说罢,目中幽然。
我一味缄默。只见他双唇有清润的弧度,微抿起,衔了些清愁,以及模糊的柔情。我心中一动。半晌,终于叹道:“你费心了。”
他笑一笑,也就转开脸去,说道:“想你日日闲居于此,也是无聊。山外花草,是看不见的……”我容色微微一变。他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