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风逝幽幽莲-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此后,我便时常前往冯夙书房,与王先生闲话诗文,疑义相与析。
私下和母亲说起:“王先生学问了得,是如何请到的?”母亲说:“若不是看始平王殿下的面子,王先生也不肯教夙儿。”
我不觉怔了,拓跋勰?我那枚琥珀刻兽已入了王肃之眼,此时才怀疑,他那日看此物的神情,是大有蹊跷的。我旋即惊问:“始平王如今可在京中?”母亲想了想,说:“听说去中原巡视了。”我这才稍稍放下心来。
她又絮絮说起:“冯夙可真不懂事,明年冯清作了皇后,也不见得会提拔他……”她见我神色一黯,便叹了口气,不再往下说了。只是我面颊上的伤痕,她仍在痛惜:“妙莲,你怎么这般不小心?若非如此,你还能……”我猛然站起,说道:“娘,您不要再说了。”
我匆匆逃离,未顾上母亲在身后黯然垂泪。
回房之后,只见高菩萨已插了一瓶墨菊,向我微微一笑。我莞尔,方才的悲喜一时忘却,只柔声道:“让你久等了。”我对于他,往往能够忘忧。个中情由,亦是很久之后才悟出来:他始终是外人,因而我对他的喜乐,都是不经心的。
他扶我到案前坐下,我仰面看他,一笑,又低头解下腰间的琥珀刻兽。高菩萨的神色忽然一黯,半晌,才问道:“为何又不戴了?”我亦有些惆怅,将五色丝绳勾在指上,一面端详,一面叹道:“还是不要轻易示人了。”
他在我身后,忽然长叹一声。我回头问道:“高郎,这琥珀是何人所赠,你可知道?”他白皙的面容倏忽有了一丝抽搐的痕迹,但很快亦面沉如水。他说:“我不知道。”我注视了他一瞬,忽然冷笑:“你分明想问是不是皇上,为何又不开口?”他一味悲悯地凝视我,轻声道:“我怕伤你的心。”
心中感慨万千。浮生憔悴,他却是我唯一的慰藉。
我忽然问:“高郎,你为何喜欢我?”他似乎沉湎于昔日的回忆,神情怔忡,缓缓说道:“我最初见到你的时候,你病得很重,并且,伤心绝望。”我走到他身边,傍他而坐,他继续说:“你这样的女子,本不该在寺庙里待一辈子的。我想,我一定要医好你。”
我笑道:“你是怜悯我么?”他摇头,郑重其事地说:“不是,我敬慕你,喜欢你。”我心中温煦,向他嫣然一笑。他又说道:“那时,我并无奢求,只是想要医好你。”如今听来,仍是坚毅的口气。
我将手合上他的手背,他反手握住。我望着他清澈的眼眸,又问:“既然你知道我的身份,难道你不怕……”他也有几分执拗,便凝眸看着我说:“你没有回头路,我也没有。”
我心中顿时一沉,黯然神伤,眼中含着忧郁,问他:“可你为何喜欢我病中的容颜呢?”他沉默了良久,终于回答:“清秀,其实是一个女子最好的容颜。”这句话,初听是毫无道理的。但细细一品,却也有他自己的深情在其中。
我感慨道:“高郎,我如今并不清秀了罢。”我的手背抚过伤痕,他握住我的手,柔声笑道:“与它并无关系。”
我对于他,如今只是温柔婉顺。我昔日也是温柔婉顺,但毕竟不同于今日。昔日待拓跋宏,温柔中还有些卑怯的情意,以及惴惴揣摩、重重顾虑。如今,却只是两个人之间的情意。
“高郎,方才你猜错了。这不是皇上所赐。”我将那枚琥珀埋于昔日珠翠间,将箱笼一层层锁上,也仿佛让昔日时光一点点沉没,重新封缄。
“这是始平王所赠。”我最后说道。
第九章 浮生憔悴清欢无(6)
    数日后,尽管心中犹豫,但还是去了冯夙的书房。他倒不在,王肃却在握卷静读。我在门外注视他半晌,他忽然举目望来——我随即以指轻扣门扉,仿佛刚刚经过。
我看他,他看我,似乎都有几分试探之意。我们闲坐倾谈。见几案上有一盏茶,碗盖半合。我心思一动,便唤人奉上酪浆。北人的习俗是渴饮酪浆。我虽不喜,但也能习惯。王肃却摆手道:“在下饮茗汁,即可。”
如我所料,一个人的习惯,是很难在短期内改变的。我又吩咐道:“这茶凉了,为王先生续上。”侍女提壶走近,我顺手将茶碗揭开,向外推送。注水的片刻之间,茶叶一览无遗。只见它淡黄不绿,叶茎淡白而厚,梗极少,入汤色柔白如玉露……莫非是产自江南的阳羡茶?因我母亲是江南人,府里年年派人采买江南物产,我自小也是熟悉的。此刻,又将茶盏推回,忽然想到他曾经弹过南朝的《缓歌行》,心中疑惑丛生。
我笑道:“先生一直是汉家打扮,难道是不愿入乡随俗么?”他望着我,说道:“皇上礼重士人,又推重汉服,在平城着汉装的也不在少数。”我一怔,又笑道:“我足不出户,自然不知道这些。”
“那么,恕在下冒昧,姑娘既是素服,又为何身在这锦绣丛中呢?”这话像是无心问来,但我却不能不慎重回答:“我是福薄之人,自幼多病多灾,不得不带发修行,以期庇护。”
他感慨道:“外人看来,冯家儿女皆是轰轰烈烈,不想也有如姑娘一般清清静静的。”略一沉吟,又问:“然则,那位入宫的小姐,可是您的姐姐?”我一怔,心突突跳着,一时不能肯定他所指为何。他又道:“便是那位来年即将封后的小姐。”我心中先是放心,旋即痛心,但依旧平静地回答:“是我三妹。”他微微一怔,轻声道:“三妹?”
我心中猛一激灵,怕自己言多有失,顾左右而言它:“冯夙呢?”王肃淡然笑道:“四公子今日未上书房。”
此时,恰好冯夙出猎归来。玄色短衣,青丝覆袖,箭囊还未放下,只剩疏疏几支。他的白面为汗水渍得红润起来,大声笑道:“先生莫怪,我是出城打猎去了。”他行事还是这般恣肆。皆因父亲病重,无法时时管束他。如今是我母亲理家,对他又是百般放纵。虽有几位兄长,也是各顾各的,何况又是异母。
我到底忍不住,近乎谴责地说道:“你难道不该先请示一下先生么?”王肃仿佛全不在意,只是淡淡一笑。冯夙便向他做揖道:“学生这就向先生告罪。眼下草木摇落,这是今年最后一次狩猎了。”
王肃含笑看他,说道:“不知四公子是否知道,当今圣上少而善射,有膂力,十岁时便能用手指弹碎羊膊骨,至于射杀禽兽,更是百发百中。但今上年过十五,便宣布不再狩猎,不复杀生。”我暗自心惊。这话是在规劝冯夙,但口口声声“今上”,却又像是对我而言。
冯夙面有愧色,唯唯道:“先生说得是,学生记住了。”一面又小心翼翼地看了我一眼。
我强自镇定,怕露了破绽,便淡然启齿:“今上自律至此,堪为人君之表。你也是皇室姻亲,怎不铭于中心,时以为戒?”冯夙胸无城府,便顺着话头枝蔓出去:“是,皇上英明,如今我大魏国运昌隆。上个月,高丽、吐谷浑、柔然遣使来朝。眼下,南朝永明皇帝也遣使朝贡……”永明,是南朝皇帝萧赜的年号,北人以“永明皇帝”代指。
我微笑倾听,余光却瞥到王肃在那一瞬间的怔忡。冯夙问道:“王先生,您以为南北局势哪方更强呢?”他正是年轻气盛,好谈战事的年纪。
“如今南北通好,何必空谈盛衰。”王肃的闲雅音容,正为他端凝的神色所取代。我心中忽然一动,笑道:“通好只是近十年间的事,战事终究是不可以避免的。”王肃一笑:“但这盛衰,也不是我等可以判别的。冯姑娘又是怎么看的呢?”
这似乎成了我们之间的较量。我笑道:“南齐的江山,是篡位而来的,是所谓‘逆取’。”王肃哂笑道:“魏、晋、宋皆是‘逆取’,又有何妨?成败的关键在于,逆取后能否顺守。”这话,便有几分锋芒。
我问道:“那么,先生知道,南齐如今是‘顺守’么?”王肃一怔,复又轻笑:“在下如何得知?”
我接口道:“听说永明皇帝好猜疑,杀戮太重。而皇太子萧长懋体弱多病,才智平庸。”王肃一晌默然,然后说道:“功高震主,自古皆然。永明皇帝当太子时,自以为年长,与父亲同创大业,因而遇事专断。至于储君,也未必非大皇子莫数。我倒是听说,二皇子竟陵王轻财重义,广结宾客,江南才俊之士咸集门下。”他的唇边泛出隐约的笑意。
我不动声色,微笑道:“那么,先生的意思是,南朝胜于我朝了?”王肃一怔,沉默片刻,然后反问:“你以为呢?”我神情自若,正色道:“自然是奉我当今天子了。因为,我是魏人。”最后四字,一字一顿。
王肃微微变色,笑道:“小姐豪情不逊须眉,佩服。”他轻易转移了机锋。我亦松一口气,适时打住。随后,换了个话题:“先生在这里,实在屈就了,有没有考虑过接受朝廷的征辟呢?”这也是另一种试探。
王肃淡淡一笑:“小姐,在下正在观望。”
第十章 无情有恨何人见(1)
    来年四月戊戌,是拓跋宏立后的日子。三月,冯清忽然回府省亲。出行前,派中官前往府中传话:只与家人小聚,不见外眷,亦不许铺张。
我母亲操持家中事务,暗地里向我冷笑道:“这位三姑娘,摆出这么个姿态是给皇上看的吧。”我一笑置之。母亲轻诋冯清,我心中其实并不好受。然而,这与我相干?这样的场合,纵然她凤冠霞帔,宝马香车,我横竖也是见不着的。她所谓的省亲,我并不在“亲”之列。
那日,遥遥有鼓乐之声传来。我立在轩窗前,看那一方简静的庭院。高菩萨就在我身畔,从袖底来携我的手。他以指尖的温度,来抵消我心中的痛楚。然而,那一点痛楚,早已随着时日流逝而渐渐麻木了。
午后,忽闻廊间有人低语。我悄然走近窗前,只听翠羽低声道:“老爷夫人再三交代,不许透露大小姐的消息,你竟告诉三小姐……”我心中一惊。另一人便针锋相对道:“三小姐如今是贵人,又即将做皇后,这等大事,难道不告诉她么?”
我心中一怔。只听她又说:“我替娘娘前来传旨,烦你请大小姐出来。”这语气,一丝尊重也无。人一旦落魄,才知家中奴仆,也生了双势利的眼睛。我蓦然推窗,惊得两人大惊失色。翠羽是忧虑,另一人却有几分惊惶。
我神色如常,问道:“是娘娘传我过去么?”她讪讪地回道:“是。”我沉默,忽然凝目,见她也是年轻俏丽的女子,心中便明白了几分,笑问:“你叫什么名字?”她不敢看我,然而声音还是有几分傲气:“奴婢名叫碧梧。”
我似笑非笑道:“碧梧,好名字。”
当冯清的身影逦迤而来时,我心中还是漫上了一片悲凉之感。
她如今是长身玉立,身架端正、挺拔,衬得那身玉色锦衣,纹丝不乱。她双手交握于腰间,袖口收束,覆袖之上,以五色丝线织出层层绮纹。她迈过门槛,颤巍巍的金步摇流光溢彩,一席白面就在这光润之下,流露出简静的韵致。如此这般,成就了她与生俱来的端庄和傲气。
而我,举目平视,以素面朝天来衬托我的清秀与桀骜。我们对视,如陌生人一般自持。她终于淡淡启齿:“听说姐姐病愈回家了,我心中挂念……”我不禁浮起一丝冷笑。自己并未察觉,她却留意到了。于是,她蓦然停住话头,目光悠悠地从我身上扫过,在我淡红的伤痕上略作停留。我无法承接她冷静得近乎残忍的目光,忙低头道:“劳您挂念。”
不着边际地谈着,我们各自矜持,却又彼此疏离。拓跋宏,以及与此相关的种种,是我们小心翼翼逃避的禁忌。然而,疑惑与不甘,却是我们私心里相似的心情。但,我终究比冯清从容些。只为我的心,于希望、绝望的反复中,多少练就了一点豁达与沉着。而她,无疑也是忌惮我的。
终于,她抿了抿唇,另起话头:“那么,姐姐今后可有什么打算?”我骤然扬眸,她如临大敌一般,亦凝目看我。我心中不齿,淡淡一笑道:“不过侍奉父母,以终余年罢了。”
冯清一怔,似乎不信:“难道你真的不想……”说到此,似乎意识到什么,匆忙打住。然而那目光却有几分凛然,几分疑惑,只盯住了我细看。见她这般戒备,倒将我心中的怨怼重新勾起,仿佛有意要使她失态,我放任心底的几分戾气,微笑道:“莫非,你即将得到的尊荣与圣眷,也能分我一杯羹么?”
冯清霎时变色,怒意浮上眉间,待要出言,却见我眼中隐约有戏谑之意,这才强压了怒火。但胸中恨意终究难解,于是,她缓缓扬起脖颈,冷冷说道:“那是不可能的。”
那种决绝的口气,引出我的好强之心,不禁冷面相对,道:“你就如此自信么?”
话说到此,已是剑拔弩张。冯清被我这一激,面色一红,骤然扬声道:“那么,我就告诉姐姐罢。均田令的事,我知道是你托四弟转告爹,爹再吩咐大哥去做的。这是我告诉太皇太后的。”我瞠目,心中只觉得突兀。此刻重说当年事,心神一时不能回转。然而冯清却是气急,一股脑儿说下去:“二哥的事,也是你暗中送信。那也是我告诉太皇太后的。”
往事似乎拨开了云雾。那段失欢于太皇太后的日子,种种微妙的转变,只在于人心、人言,等闲平地起风波啊,竟是我的妹妹。但,我心里不曾当她是妹妹。于是,此时也无话可说,只是心中悲凉一片。
她的唇边有矜持的笑意,试图从我面上寻找挫败的绝望。然而,她失望了,但她并不罢休,与我对视片刻之后,又问:“那么,我再问你一遍,你还有别的打算么?”
我想,她能如此爽快地将这些话倾吐出来,必然是认定了我不能回宫,我再无机会了。果然,她随即又说:“其实,在传你之前,我先去见了爹。爹还是疼你的,竟违背了当日太皇太后的旨意,允许你回府。”她稍稍一顿,怨怼之色渗在冷言冷语中:“但爹也答应了,他有生之年不会让你再次入宫。”
心底轰然一声,一种被算计、被厌弃的恨意,再次向我奔袭。我狠狠撑起目眶,泪意逼得眼中微红,索性走上几步,字字句句都戳着自己的痛处:“你何必如此费心?你即将成为皇后,而我这辈子只能带发修行!你看看我脸上的疤,你觉得我还能和你争什么?”
她一怔,神情稍解,目光却仍是漠然的。我将话根含在肚子里,听她说:“姐姐,事到如今,你也不要怨我。”但她不知道,我真正想说的却是:若有一天,我重回宫廷,我定然要你的凤冠霞帔。
第十章 无情有恨何人见(2)
    太和十七年,四月戊戌,拓跋宏立冯清为后。又因《白虎通》有言,“王者不臣妻之父母”,于是下诏,太师上书不必称臣,入朝不必下拜。但我父亲是谨慎谦恭的个性,即日便上书推辞。
“我听说上个月,皇后省亲,你们姊妹叙了一番旧?”王肃问起这番话,正是我立于庭中,以三言两语相送之时。他已向我父亲辞行,不日即将南下。我不免猜疑,这仓促中是否有变故。隐约的,还有一些遗憾,因为不曾真正较量。但眼前,还是强打精神,将双眉一挑:“叙旧?”颇有几分不屑。
王肃问道:“皇后进宫三年,都不曾回府省亲,为何此次突然回来?”我一怔,见他目光灼灼,心中不由一沉,正色道:“先生有何指教?”
他喟然长叹:“如今的你我,都是局外之人啊。”我大惊,心中电光石火般瞬间通明:我的“局外人”,自是相对北朝而言,可见他已窥知我的身份;然而,他的“局外人”呢?诸般疑惑,呼之欲出,但终究被我强行压下。只作会意一笑。
“其实,姑娘疏忽了。”他恳切地说,“我原不太肯定你的身份,因冯家有诸多小姐,于皇后之前进宫的不过其中两位。但那日,你说皇后是你‘三妹’,可见……”我已明了,便微微一笑:“先生果然是仔细的人。”
叹了一口气,索性将话放开了讲:“我知道先生认识始平王,那么,您也不是等闲之辈。”他一怔,旋即微笑:“我和始平王殿下是在洛阳结识的,还是因为一支曲子,《缓歌行》。”我倏然抬眼,心中波澜又起。
“那日,你唱出此曲,我心中就开始怀疑了。因为鲜卑人少有会唱南朝诗歌的,而你的汉语又相当纯熟。何况始平王和我说过,这支曲,他曾听一位故人唱过。但问及故人,他却三缄其口。试想,以他的地位,所谓故人,又能是怎样的身份?”
我不禁微微一笑。如今渐渐懂得,人与人之间,有多种缘分。譬如与拓跋勰,非关情爱,比情爱淡薄,却又比情爱绵长。这也是平生的一种抚慰。
我犹豫了一下,还是没有问起琥珀刻兽的事,只是问:“既然您对我的身份有所怀疑,为何不问问始平王呢?”王肃摆手笑道:“一则,他当时不在京中;二则,我自信自己能够探知。”
他的自矜是流露于一脉平和中的。但,我忽然想,他对于拓跋勰,或许还是有很深的戒备之心,因而才有所保留。我亦扬首微笑道:“我也一样。先生的身份,我也自信能够探知。”
他终于朗声笑了起来:“恐怕这一去,我们再无机会相见。不过,很有可能,我们是敌手。”我心中一震。他负手立于中庭,蹙眉凝目,远望苍天,踌躇满志之情,于眉心流露一点,便让有心人窥到了全部。我忽又黯然:“先生,您未必是局外人,我却只能做个局外人了。”
他的目光倏然扫过。半晌,沉声暗道:“难道你没有新的打算?”我心中苦楚,只装做不以为然,遗他一个聊胜于无的微笑。我不能不想到冯清。她正风光,而我如今落魄,这种差距惟独不能横亘于我们之间。我心中深恨。碧梧固然可恶,但那日冯清执意要见我,这其中有戒备,有报复,有警示,也有她的自信。惟独姊妹间的关切,是没有的。
我后来想,我心中的难堪与不甘,以及对她的轻诋,恐怕也是出于自卑罢。只因她的傲气,是天生的资本所赋予,而我却是自己一点一点争取的。而这争取的过程,又承受了多少委屈。
“姑娘若是有新的打算,那么,三日后,请替我见一见始平王吧。”
我大惊,本能的拒绝,王肃却又笑道:“我已安排好了。你若肯见,自会见到;你若不肯,他也见不到你。”这一语,倒让我有些放心。勉强又提起精神,正色道:“先生,如果南朝容不下你的话,北地或许有机会。”
他沉默了半晌,才沉重地点一点头,然后说道:“你的机会,也就是我的机会了。”我一怔,心中有些迷惘,不及理清这些利害,然而直觉上却是深信不疑。因此,深叹一声:“那么,先生,我们各自奔波吧。”
就此别过。我见他离开这个庭院,心中一片萧瑟:山雨欲来风满楼。
第十章 无情有恨何人见(3)
    三日后,内心几乎没有挣扎的痕迹,我悄然踱到了王肃曾经读书的书斋。
临出门时,高菩萨迎面而来。我怔住,神情有些恍惚。“高郎,又换药么?”这一向,我已不大用药了。他凝神看了我半晌,问道:“王先生已经走了,你还要过去么?”我沉默片刻,低声道:“我去去就来。”于是,和他擦身而过,原先渺然的心便在此刻沉沉坠下。他迟疑地在身后唤道:“妙莲……”我终究没有回头。
书斋四壁空空。惟有一把琴,蛇腹纹依然光亮。拓跋勰准时赴约,冯夙领他进门,穿过山石间的回廊,冯夙笑道:“王先生走得很匆忙,但临行时再三叮嘱,留在书斋的几部书要殿下亲自来取。”
门怦然推开,清凉之气拂面而来。冯夙大惊,失声道:“姐姐!”拓跋勰亦大惊失色。那一瞬间,随着骤然照拂的光影,我的眼中不可抑制地漫上泪光,酸涩之味亦哽上了喉头:“冯夙,你且出去吧。”
“贵人!”这猝然一句,含着悲声,拓跋勰仓促地向我走来。我清晰地看到了他的眉目,萧疏中嵌着我逝去的往昔。我的泪,畜了满眼,终于缓缓地大滴坠落。我惘然一笑:“如今,已不是贵人了。”
他先是错愕,随后,欢喜从眼神中漫溢,悲悯却从欢喜中流淌。“贵人……”他仍然如此叫我,尽管勉力自持,但深深攒起的眉心有自然的悲怆,嗫嚅的唇齿间亦有辗转的千言万语。他仓促而紧张地打量着我,我面颊上的伤痕,以及这一身寒素的装束。他惊问:“这是为何?”
我只是黯然摇头。他默然,兀自叹息,然后问道:“那天,一定也是你罢。可你为何又不认我?”在他清明如水的目光下,我终于嘤嘤泣道:“殿下,我不堪以这般境遇见你啊。”此中情意难说,而我心中汹涌不平,瞬间泪流满面。
他并不劝我,愕然之后,旋即释然。他叹息道:“那日回去,心不自安。我只当自己多心,并且多事。但捱了几日,终于还是旧地重寻了……”他定一定神,又问:“你的病想来是好了?”我轻轻颔首。
他怆然道:“那日,皇上从方山回来,太皇太后便告知他,冯贵人病入膏肓,不得已而出宫皈依佛门。”往事重提,我只是漠然,倒是认真地告诉他:“你那日相送,我心中是感激你的。”稍一踌躇,又问:“皇上……他可知道?”他的怆然中又有一丝怔忡,但他并没有回答。
“皇上后来亲自到冯府问询,是太师拖着病体跪在门口,请皇上回宫……”我愕然,心跳狂如脱兔。心知父亲此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