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二战大兵-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变化越来越少,这样一来整个战场态势由遭遇战向阵地战慢慢转变。黄昏的时候,苏军跟在第203坦克团后面推进的那个在中午遭受了德军飞机轰炸的步兵团,也抵达了森林的边缘地带,他们的到来令到苏军的兵力大大增强。当苏军步兵团的一个75MM榴弹炮连展开炮阵地后,反坦克炮的炮火加上榴弹炮的炮火,让德军正面进攻的坦克集群也甚为忌惮,主动后撤到德军的步兵防线后面。而在入夜之后,德军的后续部队,一个摩托化步兵营也加入到了战场之中。这么一来战场上便呈现出了一定的均势,苏军在兵力人数上略占上风,而德军在兵器上占了上风。苏军的坦克在战斗中大部分被摧毁,而德军还保有了一定数量的坦克,苏军最大的凭借就是两个炮阵地。战场如棋盘,两军先头部队的交锋,只是后续大战的开端,维尔纽斯森林战役在黑夜到来时,才正式拉开序幕。苏军的机械化骑兵集群正全体向维尔纽斯森林地带撤退,德军的来自西南东三个方向上的四个军的兵力正穷追猛打。(这两天顾着看中国男蓝及跳水和体操的比赛,码字码得又点晚,大家见谅。)

    第八十九章 行军灶的艺术
    (下载小说到云  轩  阁 w w w 。 y x g 。 c c) 

    “总算可以休息一下了。”人毕竟是人,在激烈的战斗中无论是体力还是精神的消耗都是很大的。在入夜后,苏德两军的部队互相之间的激烈战斗逐渐变得零星起来。波波夫蹲坐在自己的散兵坑内,掏出干粮和食水吃了一些,肚子虽然饿不过波波夫还需节省着吃,天知道下一次能在什么时候得到补给。这时战场上前面双方的战线基本稳定下来,在森林边缘地带与道路之间形成了一个“U”形的阵地对垒,德军的主力突入在苏军的中间,而波波夫现在身在“U”形的左边,身后便是森林边缘。苏军虽然保有了森林入口,但是战线并不稳固,仅有坦克一营的那些人数不多的兵力。为了确保森林入口万无一失,副团长在巡视了波波夫他们的阵地后,立即从步兵营中抽调了一个步兵连接管了波波夫他们的阵地,而坦克一营及教导队的残余部队则奉命退入到森林边缘,构筑第二到防线。波波夫好不容易亲手挖的散兵坑,还没蹲热就要挪窝了,拱手让给了前来接替防务的一名苏军上等兵。“哎哟,这不是保罗和波波夫吗,你们还活着,真是上帝保佑!”当波波夫他们三人后撤进入森林,到达教导队人员的集合地点时,发现他们竟然是最早到达的一批战斗人员,迎接他们的是炊事员季米诺夫斯基那张敦厚的脸面,还冲着他们当头划了个十字架。“老子没死自然是上帝保佑,这还需要你来说。”保罗中士扛着他的机枪,一边环视了一下森林营地的情况一边语气一转地问到:“我说季米诺夫斯基同志,你怎么还没有开始工作啊,我还等着吃你新鲜烤的面包和酸菜汤呢。要是队长他们来了肯定要批评你一番。”原来森林营地里,只有季米诺夫斯基下士留守,司务长带着另外两个炊事班的人去拾柴火去了,季米诺夫斯基正在清点在刚才的遭遇战中抢救下来的一些补给物资。“妈的,你以为我是上帝啊,说能给你们食物,就能给你们食物?”季米诺夫斯基听到保罗这么说,心里就来火了,“你以为当个炊事员就那么轻松吗,想吃东西就得干活。”看样子刚才季米诺夫斯基也参加了战斗,他的那支莫辛-纳甘M1891式步枪罕有地上了刺刀。一边说季米诺夫斯基一边把一把镐塞进了刚放下机枪的保罗中士手里。“季米诺夫斯基你有没有搞错,就算要我帮忙,也应该给我一个锅或者几公斤面粉什么的,把镐给我难道是要我挖坑吗?”保罗中士把镐拿在手里一面茫然地询问到。“对,就是要你帮忙挖坑。”季米诺夫斯基笑了笑点点头,又给波波夫和门切烈夫一人派了一把镐和铁铲,然后在森林营地来回走了走,选择了一处土地较为松软,正好有风吹到,而地上的草又长得不那么密的地方,指了指脚下的地,回头对他们说:“想要早点吃到舒心的热食,你们就要配合我一起挖行军灶。”一边说一边取来了一个大行军锅的锅盖,把锅盖扣在了地面上,然后用手里的铁铲沿着锅盖的边缘在地上用力地划了一圈,锅盖取走后地上就显现出了一个大圆圈。“这是一个锻炼身体的好机会,门切烈夫你就先上去锄上几镐锻炼锻炼。”真是兵当久了就会成精,保罗中士显然是想偷赖,还一面正经地把手上的铁镐递给了门切烈夫上等兵,向地上那个划出来的大圆圈撇了撇嘴。“我们两个人一起挖吧,这样会快一点。”看了看地上那个锅盖套划出来的圆圈,足有一张大圆桌的面积,也不知道要挖多深,波波夫估计一个人挖会很吃力,也就主动提出两人开挖。“看,还是波波夫同志的革命主动性比较强,那像有些人兵当久了就想着指点新兵。”季米诺夫斯基下士一边嘲笑保罗一边又在那个大圆圈的旁边,风吹来的方向上,又用铁铲划了一个同圈宽的长四方形,然后才站直了身子说话:“这样吧,照顾老同志也是应该的,那么保罗你就和我一起挖这个四方的,他们两个就挖大圆圈的。”“妈的,垒几快石头就能生火煮饭,有必要这么复杂又挖又铲的吗?”保罗嘴上虽然是这么说,不过看来想偷赖的不成的了,唯有把递给门切烈夫的铁镐收了回来,走到季米诺夫斯基的旁边。“如果你不想在吃晚餐的时候被敌人的炮火当成靶子来打,你就要按照我的话去挖行军灶。”季米诺夫斯基翻了翻白眼,没好气的回答保罗的疑问。挖行军灶的作用,在于其生火时的隐蔽性,不容易被远处的敌人发现。夜晚如果点燃一堆篝火的话,会在很远的距离上都能看见。“一开始挖的时候,先在圆圈的中间挖,尽量挖深一点,注意不要挖到圆圈以外的范围。”季米诺夫斯基先用手中的铁铲,削掉了选中地面中的杂草,又平整了一下,“挖出来的土注意集中堆在圆圈的一侧,不要四处乱扔。”显然如何挖行军灶也是有一套严格的方法步骤的,甚至比起挖散兵坑更讲技巧。季米诺夫斯基为大家略为讲解了一下挖行军灶需要注意的事项后,四个人两把铁镐两把铁铲便开工了。虽然是在森林的边缘里,不过这样完全站起来干活也是有一定风险的,大家也没有保留全力地挖了起来。为了在挥镐的时候不误伤别人,用镐挖的两人都站在同一侧锄,而用铲的两人则站在两头铲土,锄一轮铲一轮,泥土被逐渐挖出地面,堆到一侧边上。“我还真没想到,当炊事员还会这么累!挖这行军灶的出土量,比一个散兵坑还多。”锄了十分钟,保罗中士已经是满头大汗了,趁着轮到季米诺夫斯基铲土的时候,蹲在地上大口大口地喘气。“你说错了,散兵坑可以随便挖不需要太多的修整,而挖行军灶最大的功夫却不是挖而是修整,要做到三十米以外不见火光,十米以为不见烟,必须对开挖出来的行军灶进行多种手段的修整掩饰。”在四个人近十分钟的挖掘后,整个行军灶的大体轮廓基本出来了。这时季米诺夫斯基示意大家暂时停下来,而他自己却跳入到了那个大圆圈的灶坑中,手里换了把工兵铲,对整个灶坑的内膛进行了细致的修整,把粗糙的内壁修得圆滑,特别是地表灶圈的边缘,要做到同放下来的行军锅完全贴合不留缝隙。整个挖出来的行军灶,灶坑的深度是行军锅的两倍深,也就是说行军锅放下去后,还要有一定的火焰燃烧的空间。而用于人蹲着烧火的烧火槽,在挖了长四方的主槽后,还需要在灶坑与烧火槽之间开一个方拱形的灶门,以用于往灶坑内添加柴火之用。然后长四方的烧火槽的后边缘还必须修改为斜坡形状,以利用风力吹入到灶内。这样还没有完工,剩下最关键的步骤,那就是为行军灶开烟囱。这是一个精细活,季米诺夫斯基下士小心地在灶坑前面的地面上,用工兵铲挖了呈三叉形的三条长长的烟槽,其长度比和灶的主体一样长,每条烟槽四指宽并且上窄内阔,三条烟槽在灶坑顶端交汇,从地下贯穿灶坑内部。“波波夫、门切烈夫你们两人去随便弄些带树叶的树枝或者长草来,覆盖在三条烟槽上。”季米诺夫斯基下士就像看一件艺术品一样审视了一番自己修整好的行军灶后,才向大家说到:“行军灶挖好后,我们就可以较为放心地煮食物了,估计司务长他们拾柴火也应该回来了。”

    第九十章 这里的森林哗啦啦(一)

    入夜后,气温有所下降,风也越来越大了,吹得森林的树木哗啦啦地响个不停,假如这不是战场,用平静的心境欣赏树涛一浪又一浪的乐章,应该也是人生的一大快事。教导队的行军灶终于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点着了火,果然如季米诺夫斯基说的那样,几根木头熊熊的火焰在锅灶下呼呼啦啦地燃烧着,而三十米以外却看不见火光,十米以外看不见烟,整个行军灶的隐蔽性还是达到了专业水平的。反正难得有点空闲时间,波波夫也颇有兴趣地当起帮厨人员来,帮忙加加柴火又或者处理一下洋葱、胡萝卜、土豆什么的。由于是在战场野外生火,灶的数量能少则少,整个教导队六十多人(又牺牲了二十多人)全部就吃这一口锅煮出来的食物。虽然战场上能吃饱就行了,没人会去计较能不能吃好,不过当班大厨的季米诺夫斯基下士还是很认真地给大家做了三菜一汤,还有两种主食。由于教导队人员减员得太快,后勤携带的补给物资按照人头来分的话反而是增加了,司务长的意思是尽量让大家吃多一点,不吃白不吃啊,谁都不知道还有没有下一顿,便宜自己人总比便宜敌人来得划算。“季米诺夫斯基同志,你怎么不吃晚饭,还在忙些什么啊?”波波夫也分到了属于自己的那份晚餐,小米粥烙饼猪肉炖土豆洋葱等等,他也没有回班里去吃干脆就蹲在行军灶旁吃了起来。“你们先吃吧,我准备为大家赶做一批面粉锅贴大饼,然后制成干粮发给大家。”毫无疑问,季米诺夫斯基下士也是一名好同志,队里的人还在吃着这一顿就在为大家考虑下一顿的问题。把面粉造成面包,这需要花很多时间和功夫,但是做锅贴和大饼就要快很多,而且可以批量生产,自然冷却后就是干粮。“看来我也应该向你学习,季米诺夫斯基同志。”波波夫当了一晚的帮厨,也深刻地体会到在战场上要保障好其他士兵的吃喝是多么的不容易,炊事员季米诺夫斯基下士先人后己的精神,让波波夫也颇为感动。事后证明,季米诺夫斯基赶造出来的这批锅贴大饼,救了教导队大多数士兵的性命。帮助炊事班做好了晚餐后,波波夫便回到了契可夫班的新阵地上。所谓的新阵地,其实也不过是一个比散兵坑大一点的防弹坑而已,连战壕也算不上。坦克一营及教导队装备人员都损伤严重,难以在短时间内构筑什么大型的防御工事,唯有充分利用森林这个天然的屏障,在树木与树木之间以班为单位,修筑分散的防弹坑体系,多个小阵地互为犄角,相互之间可以火力支援。这样的阵地当然谈不上多坚固,苏军士兵唯有在隐蔽性上作文章。以契可夫班的小型阵地为例,防弹坑呈V型开挖,后段部位阔一点两个前端却是窄长。这样的好处是能够同时监视多个方向上的情况,并能随时进行射击。当波波夫返回到班阵地时,班里的士兵正在把砍伐而来的大量树枝横着覆盖在防弹坑上面,只是保留了三个端部的出入口,这虽是最简单的加固阵地及隐蔽伪装的办法。“阵地基本就这样了,接下来大家也给自己身上搞一些伪装。”在森林中讲究的是伏击敌人,班长契可夫并没有让大家修整完阵地后就休息,而是要求大家把自己也伪装起来。“嘿嘿,我是猎人出身,在森林里伪装我可是最拿手的。”波波夫一向自信的面上,露出了一个狡猾的笑容,熟练地找来一些小树枝树叶藤蔓长草,先用藤蔓树枝在钢盔上缠了两圈,然后再把一些树叶长草插到藤蔓树枝中,一顶漂亮而实用的钢盔草帽就弄好了,再戴在头上后试了试,刚好合适。然后又取了一些森林地里的黑色软泥加一点水略为溶解后,涂抹在面上及手掌手臂上。遗憾的是没有专用的伪装衣,唯有把身上穿了两天的崭新军装,用一些枯草落叶在衣服上搓揉了一下,让军装不要那么光鲜,最后还把自己的冲锋枪也用一些藤蔓树叶伪装了一下。虽然只是这么简单地伪装了一下,但是对于在森林中的隐蔽伏击却很有帮助。就在波波夫他们退居第二战线,在森林边缘布置简单的阵地时,战场上的形势开始发生着更大的变化。苏军第4坦克师的全部兵力已经抵达到了这个关乎生死的森林通道的地段上,师长在得知遭遇上德军的装甲主力部队的消息后作出了十分谨慎的部署。在得知坦克团的坦克所剩无几后,及时调整了整个师的战术,在坦克团的两个炮阵地后面,紧靠森林边缘的位置上,投入并展开了师属反坦克炮团的所有45mm反坦克炮及75mm榴弹炮,形成了更为强大的战术炮阵地,并围绕战术炮阵地梯次构筑了步兵防御阵地,试图以强大的炮火威力来阻挡德军坦克钢铁洪流的冲击。并把师的预备队,一个满编的工兵营加强到“U”型战线的左翼波波夫他们那一边。并采取了爆破作用的手法,连夜修筑了一条长300米宽3米的反坦克战壕,以此确保森林边缘的入口不受到敌人坦克的冲击,为大部队留下撤退的退路。而反观德军的部队,也是寸步不让,冲入苏军之中的先头部队并没有后撤,而是在突出部内增派了步兵兵力,临时修筑了环形战壕,像钉子一样打在了苏军的腹地中,为德军后续的部队获得了一个利用进攻的出发阵地天大的事情与自己无关就是小事,前面一线阵地虽然干得热火朝天,并且还持续有零星的战斗。不过暂时退居二线的波波夫他们,却是吃饱饭后,就躲在防弹坑里,分批休息睡觉。“大家睡觉的时候要注意防蚊虫蛇蚁。”教导队长莱克斯基少校现在已经火线升任为一营的营长,原一营营长升到团里去任职了,这是团长及大部分团里干部在白天的遭遇战中牺牲后,师部作出的人员重新调任命令。“最好先把这种草点燃了一些后,再休息。”司务长也陪着莱克斯基少校巡视阵地的情况,并给了一大把不知道是什么草的东西给契可夫,让他在阵地的防弹坑里燃烧一下。“我的天啊,这是什么臭草啊,怎么这么难闻,蚊子还没熏死人就先熏死了?”波波夫正想呼呼啦啦地睡上个好觉做个美梦,没想到班长契可夫点燃了司务长给的那一大把草,发出了极为难闻的味道,班长契可夫还要故意拿着它在覆盖了树枝的防弹坑中四处走动走动。熏得半躺在防弹坑中的波波夫赶忙捂住自己的口鼻。“这是有驱赶蚊虫作用的野草,要的就是这个恶心的味道。要想不得痢疾什么的,你最好忍受一下这个味道,还有提神的作用,一举两得。”班长契可夫上士显然是识货的人士,留了一小把没有烧,放入了自己的挎包里去了。“没香烟抽,闻闻这个也能解解瘾。”显然这种草还不仅仅只有一个用途,伊万上士也向契可夫要了点这种草,拿在鼻子下反复闻了几下,顿时令波波夫无语。

    第九十一章 这里的森林哗啦啦(二)

    整个夜晚,在森林的边缘苏军和德军的兵力都不断地在集结中。深夜时候,苏军的第11机械化军的大部分兵力都成功地撤到了预定的地域内,可以这么说苏军作为先头部队的第4坦克师已经完成了任务,抢占了较为有利的撤退地段,并成功防守住了。为参加格罗德诺地区反击战的苏军三个军近5万人留下了一线生机,光是这一点作为在遭遇战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的坦克第203团的官兵就值得称道,他们所付出的死伤代价换回了同等的价值。当然苏军的撤退行动并非就如此的顺利,在侧翼掩护的苏联骑兵第6军,在格罗德诺市方向上的战斗中遭遇了惨败,被两个齐装满员的德军后备军团,无情地击溃了,甚至连军长也在战斗中当场牺牲。幸好骑兵的越野能力都比较强,该军败退下来的大部分人员还是能够各自向维尔纽斯森林地带撤退。“一夜之间,附近竟然多了这么多友军部队,看来我们昨天的努力没有白费。”26日天亮后,波波夫从防弹坑中冒出头来,用望远镜向森林内外四周观察了一下,虽然已经从上一岗的士兵交接时多少知道了些情况,但亲眼看见后,心里还是比较地兴奋。整个森林边缘地带的内外,都布满了苏军的部队,自己的周围不再是孤零零的了,貌似很有安全感。“战斗值班的人员请注意,等会将有一批友军部队经过我们的阵地,向森林深处转移,大家注意为他们提高掩护。”波波夫才刚进入弹坑伏击的射击位置,医疗兵斯维尔德诺夫下士便拿着两面小旗子,一便向四周喊话一便朝各个方向打旗语。这活儿本来应该是由传令兵来干的,不过教导队的传令兵在昨天下午死在了德军坦克的横冲直撞之下,作为队部仅剩的几丁人中的一个,这个担子自然就落在了资历比较老的斯维尔德诺夫下士身上。“这个消息可靠吗?”轮到自己战斗值班,波波夫很是谨慎,立即向防弹坑V型分叉的另一头的班长契可夫寻求证实。现在波波夫他们这些分散开来的隐蔽阵地,相当于大部队把守森林退路中的暗哨,可不要闹出敌人来了还以为是友军到来的笑话才好。“应该是真的,黎明前我才到教导队的临时指挥所跑了趟,队部唯一的一台无线电收发机虽然坏了,不过团里的有线电话却是连夜架设了一台。”契可夫当然知道波波夫为什么这么问,教导队的车辆已经全毁,车载电台自然无从谈起,队部通信兵的命还是契可夫救回来的,单兵无线电收发机却是摔坏了。“有领导指挥就好,最怕的就是同上级的联系中断。”波波夫这就略为安心一点,自从进入了森林里后,波波夫心里已经有了最坏的打算,必要的时候自己一个人一支枪,消失在森林之中,德军的飞机大炮就算再厉害,也不能把自己怎么样。大不了当个战场失踪人口,世界之大随便找个地方都能活下去,能把身边的几个较为亲密的战友都救走,这当然是最好的了。果然,天亮之后便陆续有不同的部队,途经波波夫他们的阵地,朝森林的深处前进,目的是要向森林的东北角斜行穿越,到达白俄罗斯的北边去。“注意,又有一批人员要求通过我们的阵地。”波波夫从伏击的位置上,看见一个苏军士兵向自己的方向按照约定的动作,拿着一面小红旗在自己的头上旋转了三圈又上下挥动了两下。这已经是第三批了,第一批是二十来人的侦察排专门去森林探路的,第二批是近一百人的工兵部队估计应该是去开路的,这次来的不知道又是什么人马。“站住,口令!”虽然对方的旗号打得正确,不过波波夫还是严格地按照战时条令条例来执行,在对方带头领队的几个人距离自己的阵地10米的时候,出声向他们询问口令。“口令是:这里的森林哗啦啦。”走在最前面的一个军官模样的人手一举身后的人都停了下来,然后他又大声反问:“回答完毕,请回口令!”“莫斯科的郊外静悄悄。”波波夫也大声回答了对方口令,战场上口令是双向的,如果那一边回答错误,对方都可以马上开枪射击。也不知道今天的口令是那个领导心血来潮想出来的,战场上还这么诗歌连篇。“好了,你们可以通过了。”见对方旗语口令都正确,波波夫这才示意放行,并指了指通往森林深处的正确方向,“从这里向后纵深三十米,都是我方的阵地,通过的时候请小心一点,不要掉坑里去了。”自己的任务是把守而不是引路,略为说一说就是了。“我们是第11机械化军战地医院的官兵,后面跟了一大队的轻重伤员,希望你们能派几个人专门为我们引路,便于快速通过阵地。”带头的军官是一名少校,他回过头向后面的人吩咐了几句后,又向波波夫提出请求。“请稍等,我们队部的人会来为你们引路的。”回答少校请求的是班长契可夫上士,他从防弹坑的另一端冒出头来,朝队部的方向呼喝了几声又拿出班长的小旗子打了几个旗语,队部的人立即有了回应。军的野战医院,伤员还真不少,轻伤员不算光重伤员少说也有八百,随行保护的是一个营的兵力,再加上医务人员,总数量比一个团还多。这批人一拨一拨地通过波波夫他们的阵地,波波夫不得不把自己的警戒程度提高到最高,以保障他们的顺利通行。“注意,有情况!”正当一批医务人员经过波波夫他们的阵地时,森林外的苏军战壕方向,忽然吹起了军号声,军号声很有规律地吹了一次又一次,在太阳初升的早晨听来,格外的刺耳。“糟了,是防空袭的警报号谱!”并不是只有冲锋的时候才吹军号的,波波夫侧耳留心地听了两遍,作出了判断。这时的他对于常规战时代的各种军事通信方式方法很是恶补了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