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日帝国-第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九十九章
汉元一八四五年三月一日,世界上第一辆火车终于要上路了,为了表示对新科技的支持,大汉皇帝刘海宁率领议政院全体成员,将要乘坐这新的交通工具。
随着火车汽笛的一声长鸣,蒸汽机开始运转,黑烟不停的从火车头上冒出。
“看看,好大的烟,不会是着火了吧?”
“傻冒,蒸汽机就是冒烟的,不懂就悄悄的!”
“哎,快看,动了,这家伙动了!”
随着人们的惊呼声,火车缓缓的开始移动了,开始是缓慢的,后来速度越来越快,渐渐远去。
用了不到八个小时的时间,火车缓缓抵达了天津,天津迎接的官民是欢呼一片。刘海宁下了火车后,发表了演讲,他号召百姓努力学习,进行研究,将来能制造出更快的东西,还要制造出能飞上天的东西。最后他总结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我们应该努力学习新的东西,要有创新精神,正是这创新精神才使我们从茹毛饮血的生活达到了现在的山珍海味,才使我们从粗布兽皮到了现在的绫罗绸缎,创新,将是我大汉帝国屹立百年的基石,当我们没有了创新精神的时候,也就是这个世界没落的时刻。除了创新之外,我们还要有个好奇心,见到不懂的东西都要问一问。水为什么向低处流?天空为什么是兰色的?这些我们都要问一问,不要笑话问的人无知,真正无知的人是明明不知道却不去问的人!”
皇帝的讲话自然通过报纸在民间流传开来,它在民间激起了极大的反响,百姓们都有点惊讶,自己看惯了一些事情,可是却不知道为什么这样,水为什么向低处流呢?
这在民间形成一股风气,见面就问为什么,许多人把不懂的东西拿去问那些保读诗书的老儒们,可是他们只知道读那圣贤书,懂什么物理或者是化学知识呀?根本就说不出什么来,弄的这些人在百姓们心中的“有学问”形象大打折扣。而学习了现代科学知识的人往往凭一点东西就能引起人们的尊敬,所以科学知识这时候真正在百姓心中扎下了根,科学的种子开始发芽了。
火车的出现引起民间的极大兴趣,尤其是商人们,火车的速度和巨大的载运量在商人们的眼里那就是钱呀。帝国政府适时的提出了铁路营建计划,同时向民间融资,允许民间资本的参与,加快火车线路的建设。相应的,公路建设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四通八达的公路网把全国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有线电报在短短的三四年里基本布满了全国,新型的无线电报也正在实验中。
除了火车的出现外,蒸汽机推动的铁甲舰也出现了,当然这铁甲舰不是纯钢铁制造的,内部还是木制结构,但就是这样,一般的炮弹(西方的火炮)也很难击伤它了,铁甲舰还装备了可旋转一百八是度的炮台,炮弹威力巨大,装备了火攻用的火龙出水和水雷等海战武器。现在,共制造出铁甲舰六艘,装备南洋舰队两艘,日本远征军两艘,其他两艘拱卫京师。
目前,帝国船舶制造局将在广州、上海、旅顺、天津、大连建立船舶制造厂,加速制造军舰,争取三年内制造出三十艘铁甲舰,完成对海军舰队的整体改造。
除了经济方面的成就外,在文化教育和科技各方面,帝国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第一批大学生已经毕业,有了他们的帮助和参与,各项研究工作进展的相当的顺利,许多东西是杜方程他们简单的提一下,经过他们的研究,再加上皇家匠师院的全国一流匠师们的协助,就能制造出来,大大的提高了效率。具有现代科学知识的教师也被培训了不少,为教育的腾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由于当时欧洲处在三十年战争期间,一片混乱,以德国为最,因为那里是主战场,因此,中国当局利用前往欧洲做生意的人招揽欧洲的人才,向他们允诺尊重信仰,并给予优厚的待遇。许多的科学家、医生、教师、学者、工匠或是为了躲避宗教迫害,或是为了自身安全,纷纷来到中国。几年里,陆续有五百多人通过各种途径抵达中国。他们的到来推动了中国科技的发展,因为中国人不重逻辑,科学上缺乏条理性,因此,在需要精确度的现代科学中显得落后,这帮人帮助中国建立了各门系统的学科,许多新兴的学科象物理、化学、植物学、天文学、医学等都初具雏形。当然,帝国的许多技术还是不能让他们接触的,他们的作用只是帮助中国建立科学体系而已。
在各方面的努力下,第一台火力发电机建成,并向紫禁城输送了电力。
输送电力那天,百姓都聚集到宫门口特意安装的电灯前面(有了爱迪生的努力,电灯的制造就很简单了,中国的钨可是世界最多的)。
每个人都在等待,因为没人相信就这吊在绳子上的玻璃葫芦(电灯的形状有点象百姓家里种的葫芦)能发光。但帝国已经有太多的惊奇了,因此大家都在期待着,想满足一下自己的好奇心。
天渐渐黑了,但那“玻璃葫芦”一点动静也没有,有些人开始怀疑了:“我说,真的能亮吗?”
“是啊,怎么等了一个多时辰了也没动静呀!”
“急什么,天刚黑下来,人家不是说过了么?灯要等天黑才亮!”
正在议论的当口,原本在夜色中显得有点若隐若现的电灯,突然大放光华,宫门口刹那间有如白昼,电灯亮了!
在电灯亮了后好一会儿,诚惶诚恐的百姓们纷纷跪下,高呼:“万岁!”
紧接着,整个宫门口沸腾了,每个人都想向前挤,开开眼界。好东西呀!不用点蜡,不用油,自己就能亮,周围的红灯笼让它一比,真是黯然无色了,这玩意可真顶的上一个小太阳啊!
在歌舞升平中,汉元一八四五年七月十八日,一场叛乱在湖南岳阳发生了。由于帝国各项改革措施革除了旧文人的特权,也堵塞了他们仕途之路,令一些顽固守旧的人心怀怨恨,而帝国对朱熹思想的批判,却又更令这帮人觉得是奸邪当道。在这种情形下,旧文人们和一些旧官僚常常聚集在一起,抨击时政,慢慢的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在势力和影响扩大后,他们自然就萌生了推翻现政权,恢复他们的天堂的想法。
岳阳地区的守旧文人比较多,武昌、汉口等地的文人都向这里聚集。他们建立了一个秘密团体,叫日月会,声称要反汉复明,以明沔阳知州章旷、武昌生员程天一、白云寨长易道三为首,易道三手下拥有两千多人,被汉军强行解除了武装,但最近又慢慢发展起来。日月会到处发展会众,但碰壁不少,只是一些以前的地痞恶霸之流踊跃参加。而岳阳当地驻军是楚旷的第二军团第五师第五十一旅,该旅有不少以前明军的降兵,原明军官们对汉军也有相当的不满,一些下级军官加入了日月会。
一看自己有了一定的军事力量,而全国各地的老儒们也纷纷表示对日月会的同情,使日月会的几个头头脑脑们产生了足以发动叛乱推翻政府的想法,他们认为,自己一起事,各地明朝旧人和对政府不满的人必定群起而响应。即使将来无法敌过官兵,也可进入西部山区或者是四川地区,凭险而守,说不定能成一个小小的正果呢。于是他们积极准备叛乱,要叛乱得有个名目,要有个能号召天下的人,最后,他们选中了在武汉的原明朝的楚王朱华奎,以他的名义号令天下。
朱华奎这家伙被汉军没收了大部分的财产,恨汉军恨的不得了。最近一直躲在家里,以前做王爷的时候,坏事做的不少,现在没了王爷身份的保护,生怕出去的时候,被谁给做了。
这天,他在后花园里斗弄自己喜欢的那只鹦鹉,因为它会说:“王爷千岁!”这也算是一点安慰吧。
管家报告:“王爷,原沔阳知州章旷和武昌生员程天一求见。”
要搁在以前,就是巡抚、总督一类的求见,他也不一定见,况且是这小小的知州和生员呢!但现在是非常时期,说不定这帮人能给自己带来什么好消息呢!
他连忙吩咐:“快快请进来!”
章旷和程天一一见楚王就扑通跪到地上:“王爷,大明沔阳知州章旷、武昌生员程天一见过王爷!”
好久没人对自己这么恭敬过了,朱华奎心里别提有多痛快了,找回当初做楚王的感觉了!
但不知道这两人的目的,他连忙说道:“哎呀,现在是大汉的天下,我已经不是什么楚王了,只是个平头百姓罢了,二位千万不可如此!”
章旷膝行向前道:“王爷,刘海宁一个流贼,篡我大明江山,毁我祖宗二百余年的基业,王爷难道能够无动于衷么?”
朱华奎假意的叹了口气:“华奎的确亏对列祖列宗,愧对我太祖皇帝呀!”
程天一说道:“伪汉竟然允许妇女公开露面,妨害风化,还诋毁朱夫子,实是天下之大不幸呀!王爷乃太祖血脉,理应顺应天意民心,号召天下百姓复我大明江山!”
看看朱华奎有点心动的样子,章旷说道:“我们已经聚集了数万大军,还联络了全国各地对伪汉不满的大明遗臣,他们都愿意起兵反汉。现在万事具备,只请王爷登高一呼,全国必定响应,我大明江山恢复有望啊!”
一听说有人要奉他做皇帝,起来反汉,朱华奎的心里早已乐开了花了。一听章旷的鼓动,他更是心动不已,朱华奎这人本身没什么大的才华,吃喝玩乐倒有一手,根本就没分析一下事情的可行性,就对章旷他们说:“如果我大明复国有望,二位就是大明的开国功臣,必定封王!”
那两位连忙顺竿子向上爬:“谢王爷!不,谢皇上!”
朱华奎听了“皇上”这两个字,心里那个美呀,真如三伏天吞了个冰块,顿时忘了自己几斤几两了,连声道:“爱卿平身!”
第一百章
朱华奎和他们两个在密室里讨论了两个多时辰,最后亲自把他们送到了大门口。这个时候的他也看开了,不那么吝啬了,知道舍不得孩子套不到狼,他从自己偷藏的财物中取出了部分周济日月会。
汉元一八四五年六月初一日,朱华奎以游玩的名义到了岳阳,在岳阳,他接见了日月会的首脑人物,封章旷为太子太保、太师、镇国公兼领丞相,程天一为定国公、太子少保、吏部尚书,易道三为护国公、兵部尚书兼领天下兵马大元帅,其他首领也都有封赠。
听了楚王开的空头支票,这些日月会的头目们个个兴高采烈,好象自己已经得到了荣华富贵一样。他们立即开始分头准备起事,是军官的就去准备内应,是地痞的就准备扰乱秩序,掩护行动,程天一和章旷两人则负责联络附近或者其他地方对大汉政府不满的人,易道三则负责联系原本销声匿迹的土匪、湖匪等。他们共同决定在岳阳起事,因为,这里东可攻武昌、南京,北可攻襄阳,西可进四川,再不行,还可以退入八百里洞庭湖。
汉元一八四五年七月十一日,日月会首脑们再次聚会,各路情况都表明事情进行顺利,易道三除了自己那两千多人外,还收拢了一些地痞、恶霸、土匪、湖匪等共五千多人,许多势力也答应协助叛军起事,他们约定在七月十八日二更天起事,因为这个时候是星期天(大汉政府引进星期的概念后,每星期有一次假期,军队也是一样),官兵们都肯定有点松懈。
七月十八日,凌晨,大批潜入岳阳城的叛军开始悄悄的在章旷的门外集合,然后兵分四路,一路去攻打城门,放城外的匪徒进城;一路攻打府衙,一路攻打军营,一路进攻军火库,夺取军火。
攻打府衙的军队由章旷和程天一亲自指挥,两人带着三百多名匪徒直扑府衙。赶府衙门口,只见大门紧闭,只有两盏气死风灯还在夏夜的微风中轻轻的摆动,一切都显的那么静。虽然希望官府方面没察觉,好打个出其不意,但是这样的寂静还是让程天一和章旷两人感到有点毛骨悚然,太静了,这有点不太正常呀。
章旷与程天一对视了一眼,月色下,都看清了对方眼中的恐惧,毕竟两个人以前都是文弱书生,这种风高杀人夜的事情从来也没有经历过。章旷拍了拍程天一肩膀,然后命令手下发出信号。
知府衙门里面有他们的内应(汉军虽然建立了地方警察制度,但是都很不完备,基本还继承以前的形式,由政府直接控制,这些警察都是原来的巡捕转换而来的,现在变成了警察,不能象以前那样在百姓头上作威作福了,都很是有点不满意),约定了时间,发出三长三短的布谷鸟叫就行了。很快的,大墙那头也传来了三声布谷鸟叫,这边赶紧又回应了四声。
不一会儿,知府衙门那沉重的大门被打开了,章旷大喜:“一切顺利!”一挥手,匪徒们鱼贯进入了岳阳府的知府衙门。
岳阳城东门外,易道三召集的几千匪徒在焦急的等待,他们早已接到头儿们的暗示,到时候可以大抢三天。美女,黄金,我们就要来啦!
终于,岳阳城里响起了喧闹声,枪炮声,又些地方还着了火,匪徒们一下子都来了精神。只见,岳阳城府衙和军营方向相继升起了象征得手的烟花,猛然间,城头上也升起了烟花,岳阳城的东大门缓缓的打开了。匪首大喜,一挥刀:“弟兄们,城里的东西都是我们的!杀呀!”
几千悍匪挥舞着大刀,怪叫着冲向岳阳城。等大多数匪徒冲进城门的时候,城墙上、周围民房上,猛然间扔下数不清的手榴弹,手榴弹在匪徒群中炸开,匪徒们被炸的晕头转向,找不着北了,紧接着,无数的子弹象雨点般倾泻向匪徒。
一会儿的工夫,宽阔的大街上躺满了匪徒们的尸体。一些在后面的机灵鬼见这阵势立刻就猜到肯定是中了圈套了,他们都是惯匪了,趋利避害的本事还手有的,撒丫子就向后跑,但是,后路已经被汉军给阻住了。
天亮了的时候,岳阳的国民护卫队开始打扫街道,并张贴安民告示。还有一些警察配合国民护卫队和汉军挨家挨户搜捕叛乱分子,一听说是昨天土匪偷袭,也亲眼见了土匪们的尸体后,百姓们纷纷起来协助汉军捉拿叛乱分子。
这是怎么回事呢?这得归功于帝国国家安全部的木龙组织。木龙组织一直对国内的反叛分子很是重视,他们对可能反叛的对象都进行了调查和监控。
章旷他们根本没有什么秘密工作的经验,办事很招摇,组织也不严密,很快就被木龙组织侦缉到了。
当木龙组织探到这帮人竟要谋反的时候,立即把情报报告给了总部。木龙很重视这件事情,当天就亲自进宫,面告皇帝。
刘海宁沉吟了半晌,问木龙:“你说最可怕的敌人是什么样的敌人?”
木龙想了想,回道:“是那种隐藏在我们内部的,或者是我们一直发现不了的敌人,他们是最可怕的。”
“说的好,”刘海宁摩挲了下下巴,“这帮家伙既然暴露出来了,那就不足为惧了,我们要想办法利用他们把深藏的敌人都给挖出来,你立即布置严密监控这帮家伙,千万不要打草惊蛇。他们,将用他们不长久的生命替我中华完成一件大好事情!这也是一种废物利用嘛,啊!”
“是!”木龙恭敬的回答,他也没问皇帝,究竟皇帝想怎么做,他只知道皇帝怎么吩咐,自己就怎么做,绝对不会去问皇帝不想告诉自己的东西,因为他知道自己的位置。
皇帝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还有,把全国各地的叛乱分子,还有对帝国严重不满的人都给朕详细的列个清单出来,要严密的监视!要保证到时候没有一个漏网的!要落实下去,谁负责那块漏了人的话,就追究谁的责任!”
在这段时间里,木龙组织展开了空前规模的行动,他们在日月会及其他反叛组织,或者对政府有不满的组织里都安插了自己的内应,各个组织的情况和动向都被木龙组织给牢牢的把握住了。
日月会的行动也被汉军完全掌握,汉军将计就计,专等敌人上钩,好一网打尽。不到半个月的时间,日月会反叛的事情就传遍了全国,百姓一听说要反汉复明,个个破口大骂:“好不容易过几天安生日子,又搞的什么鬼!谁做皇帝不一样,只要咱们百姓过的安稳就行了!”
在岳阳事件的同时,与日月会有联系的其他地方也有叛乱发生,主要集中在湖广一带,共有约十三个城市的明朝余孽叛乱。全国各地的帝国宪兵队、国民护卫队、警察几乎是全部出动,到各地搜查乱党,搜查叛乱分子,有些地方甚至动用了军队。逮捕行动持续了一个多月,全国被逮捕的有近二十万人,明朝一些藩王、宗亲也借机被逮捕,以至于有些地方的监狱人满为患了,整个国家风声鹤唳,百姓惶惶不安,所幸的是一般平民并没有被波及。
对被逮捕人员,分三种情况处理,一种是铁杆的反汉,但是劣迹又不那么明显的(包括一些原明朝的藩王),这帮人统统稍加审讯,就予以清除,对外界声称是他们想逃跑或者拒捕而被杀;一种是罪大恶极的分子,公开审理,让百姓看看反汉复明的都是些什么东西,增加对这帮家伙的厌恶感;一种是有反汉思想,对汉政策不满的知识分子,这帮人也要公开审讯,予以轻量处罚,消弭百姓对大规模逮捕行动产生的疑虑,保证不留什么后患。
汉元一八四五年八月十九日,岳阳法院外面,万头攒动,百姓都在观看对叛乱分子的处理。首先审讯的是俘虏的一批湖匪,这帮家伙在洞庭湖上横行一时,许多百姓深受其苦。一看他们被押出来,许多受过他们残害的百姓立刻叫骂起来。对他们的审讯很简单,他们对自己的罪行供认不讳,在一片“杀了他们”的声音中,法官当场宣布处以死刑,立即执行。
很快的,六百多名惯匪就被拖了出去。接着审讯的是一些同情叛乱分子的儒士,这帮人在当地因为学识的原因,都颇有声望。
当看到首先出庭的名士张廷芳的时候,百姓都沉默了,这位老先生德高望重,当地许多文人都是他的门生,百姓都很尊敬他,他们都暗暗替他担心:叛逆,这可是万恶不赦的大罪呀,要满门抄斩的。
法官看了看张廷芳,都认识,相互间还有来往。这时候,地方按察院官员开始宣布对周廷芳进行控告,控告他图谋反叛,策划暴乱。
法官看了看,问道:“张廷芳,你可认罪?”
张廷芳很是有些骨气,脖子一扬:“老朽不认,老朽虽然对朝廷的一些政策心怀不满,但是老朽从没有图谋叛乱,更没搞什么暴乱!”
法官点了点头,转过头去问按察官:“请问按察官大人有没有什么确凿的证据?”
按察官翻了翻资料,派人呈递了上去:“有证据,我们有张廷芳与叛乱分子来往的信件,里面对朝廷颇多怨言,颇有思明的言论,这里还有程天一的一份供词,承认曾经与张廷芳商量过。”
法官接过证据,看了看,对张廷芳说道:“张廷芳,这些信件,你怎么解释?”
张廷芳沉默了半天没话说,他是个老儒了,在大明的统治下过了几十个春秋了,说实话他对明朝的统治是颇多怨言的,只是这大汉一来就否定他学了几十年的学说,实在令他脑袋转不过弯来。他知道,光凭信里的那些言语,就足够自己全家被满门抄斩十几次的了。好一会儿,他轻声辩驳:“老朽只是说说而已,而且,他们要叛乱,我也劝过他们不要这么搞,我并没有参与叛乱呀!”
法官看了他一眼:“张廷芳,你明知道要有叛乱,为什么不举报?”
看看张廷芳没有说话,法官又说道;“你知道你这是做什么吗?你这是陷我岳阳父老于绝境,这帮惯匪强盗,他们要是攻进城来,那有多少百姓要遭殃?你以为这帮土匪都是一些善心的好人吗?如果真让他们得手的话,恐怕就是你,也不一定能够幸免,你还指望他们爱惜百姓?退一步说,即使他们爱惜百姓,可是朝廷大军一来,玉石俱焚,必将使我岳阳周围地区生灵涂炭,你于心何忍呀?”
法官的话在百姓中立刻引起共鸣,一个老者喊道:“宁为太平犬,不做离乱人呀!”许多人纷纷应和。
法官接着说道:“本官不明白的是,在前明的统治下,百姓流离失所,生存无望,灾荒之年,甚至易子而食。贪官污吏横行,苛捐杂税满天,民无安宁之日,国无太平之时。今我大汉,国泰民安,前几年的大旱,那可是少有的灾荒啊,可是,又有多少百姓饿死呢?老百姓不都是过的很好么?国家还供给我们的孩子上学,还供应两顿饭,又给了你自由,你可以去干自己愿意干的事情。你得到了自由后,又干了什么呢?难道你就喜欢前明那种暗无天日的生活么?你问问乡亲们,他们愿不愿意?还愿不愿意让那贪暴的什么楚王当皇帝?”
旁听的百姓纷纷高呼:“不愿意,不愿意!”
张廷芳耷拉着头,一直没抬起头来。
法官站起来:“张廷芳听判!”
第一百零一章
判决的结果让张廷芳和所有旁听的百姓都目瞪口呆,没有处死也没有满门抄斩,只是以知情不报的罪名判处徒刑三年,因其年岁已大,故特令其以罚款和做义工补偿,罚款白银五千两,令其到小学里给学生们做国文的启蒙老师五年。
按察官立即提出异议:“法官大人,张廷芳还诋毁朝廷和当今皇上呀!”
百姓们的心立刻又悬了起来,白纸黑字,证据确凿,无论如何是抵赖不了的了,以前你就是有个谐音表示了对皇帝的不尊敬,都得杀头,有的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