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日帝国-第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奥奈达部落交出卡洛的人头,并答应赔偿后,汉军撤回了压境的大军。毕竟,无理进军会极大的影响汉军的统治,不利于汉军对印第安人的同化。
这么大一块北俱芦洲,只有几百万的中国人,还远没有安定,此时,不宜树立强敌。同时,印第安人是北俱芦洲这块土地的原主人,他们熟悉地形,要想清剿,就凭汉军目前的兵力,还远不够。
当时,已经是冬天了,北俱芦洲北部的天气可不太好,漫天大雪,根本就不利于任何军事行动。
基于上面的考虑,汉军没有继续对易洛魁用兵,而是撤回了自己的军队,现在,安定内部才是最要紧的。
北俱芦洲的战斗进行的很顺利,但是汉军和荷兰人在欧洲进行联合行动,就不那么顺利了。
1652年5月,英国海军将领布莱克率领20多艘舰船在多佛尔海峡巡逻,迎面碰上荷兰海军上将特罗普率领的42艘为商船护航的军舰。英国海军要求荷兰海军向英国国旗致敬,遭到拒绝。于是双方展开了4个小时的激烈炮战。结果,荷兰人损失了2艘战舰,布莱克的旗舰“詹姆斯”号被射穿了70多个弹孔。第一次英、荷战争爆发了。
英荷之间进行了一系列规模很大的海战,每次海战,双方都投入了200多艘战船,2~3万人的大批水兵和6000~8000门大炮。荷兰水兵具有高度的战斗素质,以马丁、特隆普为首的荷兰海军将领具有很高的海军统帅艺术。但这个时期的英国已经拥有比荷兰数量更多、装备更好的舰队。英国海军将领布莱克对荷兰海岸进行了严密的封锁,双方都打得很出色。
英国海军统帅罗伯特·;布莱克,于1599年出生在英格兰西部的一个富商兼船主的家庭,他曾就读牛津大学。长大以后,子承父业从事于海上贸易。内战中,由于精明强于、学识渊博、屡建战功,受到克伦威尔的器重并名噪国内。就任海军统帅后,他潜心研究海军战略,精心实施作战指挥,大大促进了英国海军的发展和海军学术的繁荣。
布莱克深知,海上贸易和渔业生产是荷兰人的“命根子”。于是率领战舰大肆洗劫荷兰商船,甚至远离军港到北海袭击荷兰的捕鲱船队,去苏格兰北方拦截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运宝船,人波罗的海破坏荷兰与北欧的海上贸易。沉重的打击深深震撼了荷兰人,成千上万只满载货物的商船躲在港内,急切地盼望着海军把他们护送出港。
1652年12月初,荷兰海军统帅特朗普率78艘战舰(几天后,又有四艘战舰编入)出海,护送300余艘商船前往大西洋。12月10日,布莱克率领战舰在邓杰尼斯附近与之展开激战。结果,荷兰的300艘商船安然通过海峡驶往大西洋,英国却有3艘战船被击没,2艘被俘,6艘被打的遍体伤痕。
回到英国后,布莱克总结经验教训,认为纪律涣散是导致失败的主要原因。他把6名临阵逃脱者(包括他的弟弟本杰明)撤职查办,并制定了英国海军的第一个纪律条令。条令共分三十九条,其中有二十五条是要判处死刑的。例如,条令第七条规定:“每一名舰长和军官,都应该以身作则,并按其职位激发、鼓励水手和兵员英勇作战,不得表现怯懦、临敌逃跑、祈求饶命,如有违犯者应判处死刑或类似的其他惩罚”。第十四条规定:“在任何应及时作战的情况下,或逃脱、或后退、或不投入战斗,以及不尽力俘敌、射击、厮杀或致伤敌人的”判处死刑。
布莱克的整顿,对英国海军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经过的整顿的英国海军,战斗力大大增强。
再加上英国在国内战争时期所创造的军事组织和军事技术装备的优越,而荷兰海军将领们的助手不够得力,武器装备上较差,遂使荷兰海军在汉元一八五六年(西元一六五三年)六~七月的决战中遭受了一系列的失败。第一次英荷战争,双方还在地中海、印度洋以及连接波罗的海和北海的各海峡相继展开。装备了先进的火炮、同时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占有优势的英国舰队,到处打击荷兰海军舰队,在击溃其主力舰队后,对荷兰海岸实施封锁,从而构成对荷兰的威胁。
到汉元一八五六年(西元一六五三年)的时候,荷兰的商船被封锁在港口里无法出海。荷兰人赖以生存的条件被摧毁了,财源枯竭,工厂倒闭,乡村到处是乞丐,城镇的街道长满了荒草,昔日的闹市阿姆斯特丹竟有1500所房子空元一人。
眼看着荷兰人就要撑不住了,但是,荷兰人依然在苦苦坚持,他们不甘心自己的失败,同时,他们也在等,等什么呢?
中国舰队,中国人答应支援荷兰人的舰队,根据双方的和议,中国人将会派遣一支远征舰队来支援他们。
英国舰队在北俱芦洲被中国舰队全部歼灭的消息已经随着商船传到了欧洲,荷兰人知道中国人和英国人已经结下了仇怨,在这个时刻,中国人肯定会来支援荷兰,共同打击英国人的。
可是,中国舰队在哪里?
一百五十一章
说实话,从英荷战争爆发以来,就准备动身的中国远征舰队哪里去了呢?
大汉海军非洲舰队司令蒋龙率领的十艘铁甲战舰和五十艘巡洋舰以及四十多艘辅助舰只组成的庞大的远洋舰队,是大汉海军建军以来,最庞大的远征力量。除了舰队外,后面还跟了一支由三百艘商船组成的移民队。
他们在英荷战争爆发后,就已经起航了。根据参谋总部的指示,舰队要“慢悠悠的前进,清除沿途一切不安因素,建立补给点。”
参谋总部的意思是,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根据参谋总部得到的各种情报评估,荷兰人很可能在战争初期占有一定优势,这个时候,急急忙忙的赶过去,人家肯定不会领你的情的。
但是,如果战争真的能够持续进行下去的话,在持久战方面,荷兰人肯定不会是英国人的对手。
荷兰人缺乏保持自己原先的扩张速度所需的资源。英国人拥有较荷兰人丰富得多的自然资源,并享有海岛位置带来的巨大禆;益;地处海岛,使他们无须付出时常遭受入侵的代价。英国本身就是一个岛国,海军力量强盛,国内经过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非常发达,拥有强大的财富和力量作后盾。
两相比较,荷兰人可能会在某场战争中获胜,但它的状况决定了他不可能坚持太久。只要英国人一封锁海岸,依赖海洋的“海上马车夫”失去了自己的路,还能坚持多久呢?肯定不会太久。
所以,参谋总部的要求欧洲的情报员密切关注双方的战况,并及时通过无线电通报给参谋总部和远洋舰队。
就这样,蒋龙率领着舰队,就像旅游一样,悠哉游哉的在大西洋上飘荡。这期间,经常遇到骚扰荷兰舰队的英国海盗,蒋龙根据参谋总部“清除不安定因素”的指示,索性一路对英国海盗进行了一场大扫荡。
清除海盗可不上一件容易的事情,海盗行踪不定,让人难以捉摸。蒋龙将三十艘巡洋舰分成了六队,根据曾被劫掠的荷兰、西班牙商船提供的情报,对海盗进行定点清除。清除的过程中,蒋龙非常注意要多抓俘虏。倒不是蒋龙有什么人道主义精神,而是他对海盗们的宝藏很感兴趣。
除了扫荡海盗,还清除了英国人在沿途设立的补给点。后面的移民队立刻就接手英国人的据点,并开始同当地人谈判。
由于汉军的炮弹经常“不小心”的“误射”几炮,与当地人的谈判往往都进行的很顺利,通过谈判,汉军获得了水和食物的供应。
当然,除了武力威胁之外,汉军的条件往往都很优厚。蒋龙他们非常明白,从心理上征服要比从军事上征服,效果要好的多。只有让当地人心理上认同中国人,中国的补给点才能长久持续。对当地人来说,中国人比欧洲人要友好的多,也公正的多。他们与中国商人接触后,都很愿意与中国人合作。随行的中国商船在谈判完成后,就开始和当地人进行买卖,卸下移民的商船换得了当地人的大批物资后立刻就回航。
如此反复,到汉元一八五六年,汉军抵达摩洛哥沿海的时候,沿途的英国海盗和英国补给点已经完全被清除。
汉军没有了后顾之忧,也完成了对英国的封锁。没有了北俱芦洲的殖民地,没有了亚洲和非洲的商业据点,这对英国人来说。受打击程度完全不亚于英国人对荷兰海岸所进行的封锁。
抵达摩洛哥海岸的蒋龙,将要在欧洲建立第一个据点。那个据点,就选在直布罗陀海峡。
沟通大西洋和地中海的唯一通道。位于欧洲伊比利亚半岛南端和非洲西北端之间。全长约 90 千米 ,西宽东窄,西部最宽处 43 千米 ,东部最窄处仅14千米。平均水深 375米,西部入口处水深300米,东部有一深海区,水深 1181米。直布罗陀海峡扼地中海和大西洋航道的咽喉 ,是欧 洲通往西北非的门户 。
中国当局对这一地点很感兴趣,如果能扼住直布罗陀海峡,将来苏伊士运河开通后,那将会给中国带来最大的利益。
要彻底控制直布罗陀海峡,就必须控制海峡的两面。一个位于欧洲的直布罗陀,一个是位于摩洛哥的那部分。
直布罗陀位于伊比利亚半 岛南 端 沿 地中海沿岸的一狭窄半岛上,以一地峡与西班牙南部的直布罗陀区相连,濒临直布罗陀海峡,扼地中海和大西洋通道的咽喉,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公元 8 世纪,阿拉伯人入侵伊比利亚半岛时从直布罗陀登陆。直到1410年才被西班牙人收复,1501年正式纳入其版图。
汉军没费多大工夫就在没什么防备的直布罗陀登陆。西班牙人闻讯后,组织了一支一千人的部队前来驱逐。但是,没费什么工夫,这支一千人的部队就仅剩三百多人逃了回去。西班牙举国震惊,中国人要来了!
中国的大使和西班牙人进行了谈判(中国在西班牙驻有使节)。势力是谈判最有力的武器,西班牙人经过这几年的战争,国力大大衰弱。面对中国人那强横的武力,他们唯有屈服。当然,还是要面子的。
最后,双方达成和议,中国政府租借直布罗陀(比现在所说的直布罗陀地盘要大的多),每年,向西班牙政府支付十万元(可以用货物顶替)。
协议虽然达成了,但是,西班牙人并没有就此罢休,他们积极联络欧洲其他国家,力求驱逐中国人。当然,在中国人和英国人决战之前,西班牙人是不会干预的,他们甚至还希望中国人能击败英国人,替他们报一报当年无敌舰队的仇呢。
摩洛哥就简单多了。摩洛哥最早的居民为柏柏尔人。公元前15世纪起被腓尼基人控制。公元前2世纪~公元5世纪,受罗马帝国统治。6世纪归拜占廷帝国统治 。7 世纪,阿拉伯人入侵。788年建立第一个阿拉伯王国。此后王朝更迭频繁,西方人从15世纪开始屡次入侵。
这个时候的摩洛哥,国内极度混乱。汉军趁此机会和摩洛哥人达成了协议,以大批的中国丝绸和军火为代价,从摩洛哥人手购得了斯帕特尔角这块地盘。这样,汉军彻底控制了直布罗陀海峡。
当汉军彻底控制整个直布罗陀海峡的时候,荷兰人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汉元一八五六年八月,蒋龙率领舰队在直布罗陀补充了必要物资之后,正式拔锚起航,开赴英吉利海峡。
一百五十二章
英国人早已知道中国人已经抵达欧洲了,英国舰队在封锁荷兰沿海的时候,也密切注意中国舰队的行踪。
对英国海军统帅布莱克来说,所有与荷兰人有关的消息都是好的,所有与中国人有关的消息都是噩耗。
中国人仿佛是魔鬼一样,无论他们走到哪里,都能给英国人带来厄运。一年多以来,虽然中国人没有出现在欧洲战场上,但他们给英国所造成的伤害,根本就不小于一个荷兰盟国给英国造成的伤害。
他们占领了英国在北美洲的殖民地,使英国最大的海外殖民地彻底葬送,捎带还消灭了一支英国舰队。爱尔兰,一个原本很快就被英国光环笼罩的岛屿,在中国人“无耻”干涉下,依然牵制了数万英国精锐部队。就是不列颠岛,也有中国人的影子,他们用走私的方式支持苏格兰人的抗英战争。
中国人还清除了横行在大西洋南部的大批的海盗舰队。对英国人来说,海盗是他们天然的盟友,他们公开支持海盗行为。
由于英国的殖民活动进行的较晚,所以,没赶的上对南美洲的瓜分。英国是一个海洋国家,也是一个日益发达的商业国家。
当时,西班牙垄断了海上贸易,赚取了巨额利润,拥有全世界四分之三的贵金属。在能“让人的灵魂升人天堂”的黄金面前,年轻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岂会袖手旁观。她信奉的原则是“英国的商业需要英国战船的保护”。
可是在1558年,英国海军实力还主要靠武装民船,王室海军只有大船22艘。所以有人说:“英国的军人和海员都跃跃欲试,想向西班牙挑战,但是女王对于他们的呼声,却掩耳不听。”
伊丽莎自不是不想挑战,而是她的力量远远不足以与强大的西班牙抗衡。在这种情况下,她便暗中鼓励和怂恿英国的海上冒险家们破坏西班牙的海上贸易,掠夺西班牙的“金银船队”,从侧面打击西班牙的海上霸权。英国的海盗活动,使西班牙每年损失300万杜卡特。
普里茅斯人约翰·;霍金斯是最早从事海上劫掠的海盗之一。1562年10月,他开始第一次贩奴航行。在非洲的几内亚海岸,他捕获了300多名黑人,然后扬帆直趋西印度群岛,用黑人换取了大量的兽皮、生姜、蔗糖和珠宝。
1563年9月,他满载而归。这是大英帝国最早的“三角贸易”。1564年,霍金斯第二次出航。女王把自己的战船“耶稣”号折价投资于他的远航。1565年9月,他再次胜利归来,女工授予他一枚奖章以资褒奖。
1567年10月2日,他第三次出海。女王借给他王室海军战船“耶稣”号和“米尼翁”号。他的表弟弗朗西斯·;德雷克也参加了船队。
英国人战胜无敌舰队,很大程度上是靠了这位海盗的帮助。霍金斯对军舰的改革为英国人战胜西班牙舰队奠定了基础,而他当时也担任了对西班牙作战的舰队司令,虽然名义上的指挥是女王的表兄。
另一个海上大盗德雷克在1570~1571年和1572~1573年两次远航美洲,夺取了丰富的战利品。仅1573年春,他在巴拿马地峡就抢劫了5吨黄金和数不清的奇珍异宝。他回到普利茅斯时,受到空前热烈的欢迎,被誉为“自由英国的旗手”。
1577年,德雷克得到枢密院的默许,决心要打破西班牙在太平洋的独占地位。他率领5艘船只,开始做周游世界的航行。一路上,他在未设防的美洲西海岸夺取大量金银,接着突袭了凡尔巴莱索,抢劫了塔拉巴卡,捕获了西班牙最大的运宝船“卡卡弗哥”号,还驶入了旧金山湾,以伊丽莎白女王的名义将其收为英国领土,定名为新阿尔宾。1580年9月,他返回英国,带来了价值约50万英镑的财物。这些财物相当于英国王室一年的全部收入,伊丽莎白女王则分到16。3万英镑。她还亲自访问驻扎在普利茅斯港口的德雷克舰队,并在德雷克的旗舰“金雌鹿”号的后甲板上,封他为爵士。
海盗与英国当局的关系如此之密切,以至于英国人把海盗当成是自己的摇钱树,必要的时候,还会成为自己的保护神。
现在,在中国舰队游荡的这一年时间里,摇钱树被连根拔起,保护神被轰进大海,喂了鲨鱼。
英国人的工业能力和资源虽然比荷兰人要强的多,但是也是主要依靠的对外贸易来支撑。现在,殖民地没了,海盗没了,与西南欧交易的咽喉之地眼看又要成为中国人的囊中之物了,这对英国的打击可是巨大的。
英国人一面在爱尔兰岛上被中国人支持的爱尔兰起义军牵制,一面又要动用海军对付荷兰人。1651年的时候,苏格兰人又开始闹事,在中国人的支持下(又是中国人),他们屡屡击败英国军队。
现在,英国许多地方也出现了类似荷兰的萧条景象。布莱克身上的压力越来越大,克伦威尔将军对布莱克还没有彻底击败荷兰舰队,表示了非常的不满,对布莱克来说,希望中国人能尽快到来,成败与否,先打一仗。
对中国舰队武器的先进,布莱克非常清楚。布莱克是个非常小心谨慎的人,他仔细搜集了中国舰队的消息。
从各类情报来看,英国战舰现在完全不是中国人的对手,中国人的战舰不靠风力,速度奇快。而且,中国人火炮射程远,杀伤力巨大。
英国舰队的火炮已经是欧洲最好的了,但是,和中国人相比,还差的远。尤其是中国人的一种巨炮,据说,一炮就能使一艘英国巡洋舰失去战斗力,甚至沉没。说实话,布莱克还真没有见过威力这么巨大的火炮。
每看一次中国舰队的资料,布莱克将军的心里就沉重一分。他曾经要求战舰和火炮制造部门改进工艺,但是,这帮人尽了最大努力,也没能造出和中国人威力一样巨大的火炮。他们坦言:技术差距太大。
技术人员表示,中国人用的是开花炮弹,就目前技术而言,欧洲还没人能制造出能够安全使用的开花炮弹。因此,火炮目前只能尽力在加大射程上做文章。英国火炮的射程现在经过尽力的改进,已经达到了欧洲最远的2500米,不能再远了。
对于中国人不用风帆就能行进的技术,技术人员表示爱莫能助。因为,中国人只在大型商船和军舰上应用,外国人根本就没办法接触这些东西。中国人对这类技术的限制非常严格,他们严格限制技术外流。没有实物,技术人员也无能为力。
但技术人员终究对武器进行了很大的改进,改进海上武器 装备,强化海上武装力量,提高海上作战能力。
首先根据布莱克将军的要求研制和装备大战船。他们制造的战舰最 大长达300多英尺,有的排水量达2500吨左右,载负约1000人。
第二,在战舰上装备多种大 口径火炮,以增强火力,大型战舰装有甲板,共配备数十或100门以上的完全标准化的 加农炮等。
这些改进,对要求甚高的布莱克将军来说,总算是聊胜于无的。可是,问题在于,这些改进了的装备真能起作用么?
第一百五十三章
无奈之下,布莱克将军只得接受装备不如人的现实。但,他并没有绝望。因为布莱克将军认为海战自然要依靠先进武器的强大火力,但是真正起作用的还是战术动作的一致与协调。
早在1653年4月8日,布莱克拟定了《航行中舰队良好队形教范》、《战斗中舰队良好队形教范》两个海军史中的历史性文件。
《教范》总结了在这次英荷战争中提出的“海军战列线战术”,规定了舰长的行为和行进中的位置。特别是规定用火炮、旗语、灯光构成完整的联络信号,表达航向、位置、停船、下锚、召集会议等。如舰船发生漏水等故障,鸣炮二响、升后帆,及时通知主帅和友邻。
《战斗教范》的第14章,第三条具有划时代意义:“一旦进入了全面进攻时,各分舰队应该立即尽可能地运用最有利的优势与临近敌人作战。各分舰队的所有战舰都必须尽力与分队长保持一线队列前进。”
应该说,布莱克将军明确战列线战术的地位,保持队列的战斗行动,在海军发展史上堪称“一个巨大跃进”。但是,面对强大的中国舰队,布莱克将军的这个“巨大跃进”又能起什么作用呢?
至少,布莱克将军非常相信自己的舰队,相信自己的舰队能够在自己制定的《战斗教范》的指引下,击败中国舰队。他期望着和击败无敌舰队的前辈一样,创立一个不世的功勋。
汉元一八五六年(西元一六五三年)八月十一日,蒋龙的舰队经过七天的航行,通过比斯开湾,逼近英吉利海峡。
英吉利海峡,位于欧洲大陆和大不列颠岛之间。法语称拉芒什海峡 。西南通大西洋,东北连多佛尔海峡。两海峡共同构成长约600千米的水道,沟通着大西洋与北海间的航运。英吉利海峡同多佛尔海峡的分界线大体是法国塞纳河口到英国朴次茅斯的连线,连线西南称英吉利海峡。长约563千米,平均宽度180千米,最大宽度220千米,面积8。9万平方千米。平均水深60米,最大水深172米。英吉利海峡和多佛尔海峡是西欧沿岸各国以及全世界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
由于荷兰舰队在英国舰队的猛烈打击下,已经溃不成军,英国人将相当一部分的海军舰队调集到了英吉利海峡,应对将要抵达这里的中国舰队。
蒋龙的舰队缓缓而行,目的就是要吸引英国舰队的主力,力求一战而胜,彻底消灭英国舰队的有生力量。
如蒋龙所愿,英国派出的侦察船很快就得到了中国舰队开始向英国本土进军的消息,并迅速传回了英国。
布莱克将军苦苦等待中国舰队,如同等待约会的恋人。左等中国人不来,右等中国人不来,现在,谢天谢地,中国人总算来了。
布莱克将军率领一只由一百二十艘战舰组成的舰队(包括战列舰三十艘、巡洋舰二十八艘、纵火船38艘、辅助船24艘)迎头赶上了中国人。
八月二十二日清晨,中英舰队在英吉利海峡南端相遇了,世界上最强大的两个海军强国开始了他们的对抗。
英国人舰队一向重视远程火力的发挥,但现在,他们的远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