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不是教你使坏-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人就算没办法从语言当中理解,那从当时谈话的方式、话题的展开、对方的表情、态度等,应该就可以判断哪些是秘密、哪些是说出去也没关系的。 
因为将不能说的事情给说出去而受到指责时,却推说:“因为你没有说不能说出去,所以我才说的啊。”这样的人,不是个性不好便是欠缺常识,像这种类型的人还真是不少,要怎么面对这样的人呢? 
这种类型的人,即使责备他说:“都说这是秘密了,怎么还跟别人说呢?”他还是不会有所转变的,因为他根本不认为自己做了什么不好的事情。所以,期望他对这些事情守口如瓶,根本是很困难的。 
如果自己的秘密被他散播出去了,用同样的方法报复他也是一策。将他的弱点、坏事等等捅出去会是很麻烦的事情,有意无意地给散播出去,让他知道,你是有仇必报的人,让他对你有“这个人要非常小心”的强烈印象,这样效果就达到了。 
不过,“健忘”也是这一类型人的特色,过了一段时间,同样的事情又会再度发生。所以,麻烦的事情不要让他知道,才是上策。  
 
 
 
 
 

  
 第一部分从眼睛透视对方心灵
 
眼睛是最灵动和敏感的,它是心灵的一扇窗户,眼神所反射过去的信息往往传递的是另一种动人心弦的真情。 
诚如人们所说的“会说话的眼睛”、“眼睛是灵魂之窗”,人在各种时候,不同的思绪动向会反映在眼睛中。通常人心中所想的事物,眼睛会比嘴巴还快说出来,而且几乎不隐藏。因此,即使难以用言语表达,眼睛也会原原本本地表现出来。有的时候,虽然嘴上一再反对,眼睛却流露着赞成的意味,而有时,口头说得好听的话,眼睛却会“揭露”嘴巴所讲的是谎话。眼睛是“口是心非”的最佳泄密者。 
观察力强的人必然有过上述经验。不妨试着注意电视上的人。 
例如歌唱节目中出现过一位中年男歌星,他每年公演时经常全场爆满,深具实力,也广受欢迎,因此对观众的态度也相当高尚优雅,始终笑容可掬。当他的面部表情占满整个荧光屏时,他的眼睛会反映出一颗什么样的心呢? 
尽管整张脸满溢笑容,但那双眼睛,却是一点也不笑的,甚至可注意到他的目光很严肃,一本正经。不过,当然会如此,因为他的眼睛并未跟脸一起笑。如果眼睛也荡漾笑意,他的心必然也在笑;如果心在笑,那一定是他目前已不为舞台上的成败胜负所烦。人,如果心会笑,就是紧张的情绪获得舒解,不再受压抑了。 
日本某前总理大臣也曾有过类似的情形,常可见到他在电视新闻或报纸上笑容可掬,但其眼睛却绝不会笑,这恐怕是身为一国之相,重责在身,很少有机会松弛紧张的心情所致。 
无论公务上或私人的交际应酬中,欲读出对方的心理,就一定要特别注意他的眼睛,因为人永远无法包藏掩饰自己的心。在言词中所说的是违心之论时,眼睛是无法一致的。所以,如果能悄悄地观察眼睛的动向,就可达到了解对方心理的目的。 
但是,与他人面对面交谈时,有的人会把视线从对方脸上移到一旁,同时东张西望地说话。也许他不看对方的脸,是因为心怀诡异,因此总令人觉得这种人不可信赖。可是,千万不能就此断然下判断。因为诸如小心谨慎的人、没有自信心的人、怯懦的人,以及并非心存愧疚却因畏缩而不敢正视对方的人,为数不少。从他们平日的性格表现中,便能马上了解这些人。 
真正的坏人或难以对付的人,有时也会把视线移开,不看对方的脸,因为坏人并非都是毫无畏惧的。 
其次,试着从读心的立场,观察人眼睛所流露出的各种变化。但是,作者此处所指的,并非那些任何人一看都能明白的变化,而是稍不注意便难以捉摸的微妙之处。以下提供几种平常不易察知的眼神变化: 
(1)注视远方的眼神 
在谈话中,对方如果时时流露这种眼神,多半是对方并不注意你所说的话,心中正在盘算其他的事。如系进行交易的对手,那么他必然在心中作着衡量、计算,思索着如何在这场交易中谋取最大利益的策略。如果是没有利害关系的交谈对象,而对方并不专注于你的谈话,那一定是有其他的事物盘踞心头。 
而在类似的眼神中,也有无法将目光凝注于固定一点的情形,如果对方是重要交易的对象,就须特别加以注意。 
诸如一些忧心的事:正沾沾自喜于销售出大量商品时,却遭到对方退票;或相反地,买进商品,却发觉容易出故障、有瑕疵,而货款早已被人卷逃而去;等等。这种对手的眼睛通常都是空空洞洞的,这是因为他心上有着极重的负担或苦恼,使他的眼睛呈现出一种恍惚、散漫的神色。 
所以,发现对方露出这种眼神时,便不应有所顾忌,而应将心中的疑问直接提出询问。若家中有人生病时,也同样需要这种思虑与关心。 
(2)光芒闪烁的眼神 
比较亲近的人,有时会出现这类眼神,而初次见面的人,谈话中也可能出现这样的眼神。这种眼神,可显示出那个人有所疑惑、误解、敌意、警戒、不信任。 
这种眼神出现在比较亲近的人脸上,可能是他对你无意中对他所造成的伤害有所误解,也可能是对你没有信心。另外,这种眼神还表示对方并非完全误解而是有所警戒,他的心里正犹豫不决着。 
初次见面的人出现这种眼神时,要不是谈话中对你持着不信任、警戒的态度,就是对方已有了先入为主的观念,要么早已听过关于你的传闻,要么从介绍者口中而建立了主观的看法。 
(3)注视异性的眼神 
男士大概都有如下经验:情侣一起外出时,男士会不时对其他的女人投以好奇或欣赏的一瞥,这是因为即使在恋爱中,男人也不会丧失他客观的本能。另一方面,同样是在恋爱,女人和男人却有所不同,女人的本性是,在恋爱时始终保持主观的立场。因此,女人绝不会看其他的男人一眼,只会一心一意地凝视她的恋人,对他的一举手、一投足抱以相当的关切。 
但是,恋爱中的女人,看其他男人时,她的心境又有什么变化呢?当然,如果她明显地将视线移到其他男士身上,即使是再迟钝的男士也会感觉得出。不过,一些细微的现象,例如下列情形,就必须费心注意才会发觉。 
与女友到酒吧或咖啡厅等场所时,如果她突然悄悄地倾听其他男士说话,看其他男子的手势、动作,暗中观察其他男子的随身之物(手表、车钥匙、领带夹等等),你就必须注意了,你的女友,已开始有她客观的想法了,而更有甚者,她会公然地把视线转移到其他男士身上。 
如果责怪女友的这种行为,而她却解释希望你也拥有那男子所携之物,则完完全全是一种诡辩。因为当女士有了这种感觉之后,在不与男友共处而一人独处时,就会想像她所爱慕的男士应是如此。所以,就她的行为夸张地解释的话,那么可以说她已经开始客观地将你和其他的男士作比较,这是显而易见的。  
 
 
 
 
 

  
 第一部分从言谈透视人心
 
从一个人的言谈举止可以看透其心,想要明白别人心里的最真实的想法,就从他的话语中领悟吧! 
骗人最有效的武器,莫过于言词了。即使平常我们对不诚实的人就有所警戒,但许多人还是在不知不觉中被花言巧语所欺骗。有种人总以一副和善率直的样子与人亲近,但是他所说、所想的却是两回事。另外,在不同的时候作不同的论调或轻诺的人,也不应忽略。此外,不知道他什么时候说的是真话、什么时候说的是假话,或者根本毫无信用的人,更是比比皆是。 
但是,对于心口不一的人,如果仔细观察,一定可以发现他有某些不自然之处。因为一方面这种人容易以言语欺瞒施诈,另一方面却也较容易从言语中表现出他的情感或心理意向。所以读心技术就是观察言语的种种幽微变化,以捉摸其情感与心理,不仅仅止于心情愉快时说话起劲、不愉快时言语消沉等表面的变化。人或多或少有抑制自己的心理、情感和话语的情形。但那些被掩饰住的心绪,都可能由言语的各种变化详加判断。下面列举数种常见的言语变化: 
(1)平日寡言,突然变得能言善辩 
这是常见的现象,任何人在欣喜、快乐时都会比平日来得话多。然而,没有明显的原因,却突然变得能言善辩,多半是内心不安或有所波动,惟恐对方看出而伪装出逆向行为。也就是说将自己不愿触及的话题,尽量转换为无关的话题。而且,有时人心中有不安及波动,便说些不必要的逞强话,自设防线来掩饰自己的情绪并借以宽解。这种寡言变得善辩的情形,其内心的不安,必然容易转变成其他行为或生理、表情的变化。 
(2)恭敬谨慎的措辞与讽刺挖苦 
如果一反常态地变得说话过于谦卑,或进而以讥讽的口吻说话,那便说明心中蕴含着敌意与反感。这也是一种因敌意、反感而表现出的逆向行为。把这些情感表露出来,无意中会表现出足以拉开彼此距离的态度,或者因掺杂讥讽、挖苦而表露出攻击性。 
此时,还应观察其他变化,例如眼睛:和善的目光逐渐消失而增加了些许锐利的眼神,而且,笑声失去自然的沉着与高傲,表情也会变得生硬。 
(3)争先说话、辩解 
有种人时常不顾对方还未将话说完,便抢先说明或辩解。这种人大多较为胆小,不断为心中的愧疚或秘密是否会被揭穿而感到不安与焦躁。惟恐对方发生怀疑,便抢着说话,设立防线来辩解,这是想尽快脱离不安感的心理表现。因此,在怀疑对方有如此心态时,须不露痕迹,不要显露出你的注意,并随声附和对方的论调,这样一定能使对方渐渐安心,恢复平静。而特别胆小的人,还可能在其他方面有所变化,如眼神因害怕而闪烁不定,言行举止也会变得惊慌失措。 
(4)猥亵的话题及下意识的逃避 
当犯罪的人站在犯罪现场时,总会装作若无其事地看着刑警进行搜索。还有的肇事逃逸者会大胆地混进入群之中,回到现场探视。和这种心理相同的,就是故意说些猥亵的话,直截了当地说出他人避而不谈的话题,因为他试图自行发掘自己最恐惧不安的根源,以使紧张和不安的心理获得舒解。这种人说话往往是大胆地脱口而出,或出人意外地胡言乱语。总之,就是语不惊人死不休。而其言语有真有假,若要以读心技术谨慎探讨其内容,必可发现问题的关键。但是,如此大言不谗的人,在言词以外的变化、反应却一定很难看出。 
另一方面,也有人为了尽量避免心情不安,而避开某些话题或场合。虽不能就此判断其性格属于胆小或细心,但这种态度一明显,那些喜欢挑敏感话题说的人,若触及此人下意识所敬而远之的话题,并固执地不肯罢休,则此人的反应就会更显得焦躁不安。例如会产生挪开视线或垂下双眼、交叉双腿、不断吸烟等内心不安、焦躁混杂的现象。 
(5)赞成或附和 
平常并不太附和你说话论调的人偶尔也会过于迎合、赞同,这种人绝非是大意或漫不经心的人,必定有其目的或阴谋。只因为目前情势不适于反对你,就暂时随声附和、极力赞成。例如:他还会装作好意地为你费力奔走,而且不受委托便强欲施人恩惠等。然而,在他内心却有着不容拒绝的条件及暗藏的诡计。总之,识破这种附和或迎合,是非常必要的。  
 
 
 
 
 

  
 第一部分透视人心五术
 
一个成功者的领导者要怎样才能得到下属的真心?动动你聪明的脑筋吧,让自己成为一个拥有下属真心的领路人。 
战国末期的大政治家韩非子,对于透视人心的方法,掌握得非常彻底。韩非子认为君王如欲实行中央集权政策,就必须控制臣下,而只有能够透视人心的君王,才能妥善地驾驭臣子,所以韩非子特别重视透视人心的方法。 
《韩非子》一书中,有一部分谈到有关君王之事(也称“七术”),七术中有五术是有关透视臣子之心的方法,由此可以知道韩非子是如何重视人心的透视。 
这五项透视法是: 
(1)必须以事实对照言语 
只听臣子的报告,而不用事实来证明,这样很难明白真相。 
鲁国宰相叔孙手下有一位名叫竖牛的侍从,他十分厌恶叔孙的儿子,时时刻刻希望除去这个眼中钉。有一天,竖牛就在叔孙的面前说他儿子的坏话,叔孙误信他的奸计,于是杀死了自己的儿子,甚至自己也惹来杀身之祸。这就是听信人言而不加证实所给人的教训。 
(2)使每个人都有表现的机会,以发掘其才能 
齐宣王喜欢听吹竽,并喜欢合奏。对于会吹竽的人,不加选择一律任命为乐师,因此宫廷乐师多达数百人。 
宣王死后,继位的国君喜欢听独奏的乐曲,因此夹杂在乐师中充数的人立刻逃之夭夭。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对于能力的评断,要看个人单独的表现。所以,在透视人心的时候,要让每个人有单独表现的机会,这样才能观察出各人的实际才干。 
(3)故弄玄虚以警戒下属 
战国贵族庞敬,最懂得人的心理,在一次派遣部属巡察四境的时候,又表现了他的高明手法。他先派遣一名部属巡视环境,然后在他正要执行任务的时候,又突然把他召回,令他守候在外待命。一段时间之后,又发布命令,让他继续巡视工作。于是这名部属心生疑惑,认为其中必有缘故,因此在巡察之时,不敢稍有怠慢。就这样,庞敬达到了警戒部属的目的。 
(4)以若无其事的态度试探对方 
对有些明明知道的事假装不知,可以达到试探对方的目的。 
韩昭侯有一天在剪指甲的时候,故意将一片剪下的指甲屑留在手中,然后命令近侍: 
“我把刚才剪下的指甲屑弄丢了,心里毛毛的,很不是味道,快些帮我找出来。” 
众人手忙脚乱地找了一阵之后,有一位近侍偷偷剪下自己的指甲呈上,禀报说找到了,于是昭侯发现他是一个会说谎的人。 
又有一次,昭侯命令属下四处巡视,察看是否有事发生。结果属下回报说没有动静,经昭侯再三追问,才告知南门之外有牛进入军田偷吃了禾苗一事。 
昭侯听完之后,命令报告的人不准泄漏消息,然后派遣其他的人出外巡视,并且告诉他们: 
“近来发现有违反禁令,让牛马牲畜践踏旱田的行为,你们速去探知回报。” 
不久之后,所有的调查报告都呈了上来,但其中并没有一件是关于南门外事件的报告,昭侯于是大发雷霆,命令属下重新严加调查,终于查出南门外发生的事件。 
从此,部下都畏惧昭侯明察秋毫的能力,再也不敢马虎从事了。 
(5)刻意布阵试探人心 
山阳君察觉君王近来似乎对他有些起疑,但又无法测知君王的心意,于是故意散布谣言,毁坏一个臣子的名誉。这名宠臣听到山阳君毁谤他的话,怒气横生地对周围人说: 
“哼!山阳君还有心情说别人的闲话?他已被君王怀疑,自身难保了……”然后把君王对山阳君的观感完全吐露出来。 
由此,山阳君探得了君王对他的种种看法。 
再举一例。燕相之子一次在私宅中对家臣不着边际地说了一句: 
“刚才从门口出去的是不是一匹白马?” 
“没有啊!我们没看见马……” 
大家感到惊讶,异口同声地这样回答。可是,其中有一个人,走出门外张望了一下,回来报告: 
“确实有一匹白马。” 
燕相之子于是发现这个家臣是个善于说谎的人。  
 
 
 
 
 

  
 第一部分识人的八大金科玉律
 
面对周围形形色色来来往往的各类人群,你知道他们属于你眼里的哪一类人吗?用和你自己独特的眼去识别与你接触的人,你会发现,原来你身边的人有这样的,也有那样的。 
看人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智能。有的人看人只看外表,看她长得很美,“我”好羡慕;看他长得好帅,“我”好喜欢。有的人看人只看一时的,看他这个动作很斯文,看他这一句话说得很合“我”的意。其实,真正有心眼会看人的人,不会只看一时,也不会只看其外表。 
你会看人吗?你对人的好坏、善恶、尊卑、贵贱是怎样的看法呢?一个人的修养、德行如何,怎样分辨呢?人,我们都认识,人有一双手,有两条腿,有几尺高,有胖瘦、高矮之分等,这是人的外表。 
每一个人都有他的内心世界,他内在的思想、见解、理念,能够看出一个人的真正本质,看出他的心地好不好,这才是真正有心眼人的识人术。 
(1)勿以工作“贱”,而以人贱来看之 
其实工作无贵贱。工作最神圣,我们不能以工作的内容来衡量一个人的人格高低。所谓“五位非贱,无耻为贱”,因此我们不要以为那个人是扫街的清道夫,那个人是开出租车的司机,那个人是摆地摊的流动摊贩,就认为他们的人格很卑下。其实只要凭正当的工作赚钱,行行都能有益于社会,所以不要以工作的高下而把人格划上等号。 
(2)勿以年纪老,而以人老来看之 
生命的活力,不是在于躯体,而是在于心性。人老,不是由于年龄,而是由于心境。 
有的人年纪虽然很老,可是他的精神、心力很旺盛,他有服务社会的热忱,他有救世济人的善心,非一般年轻人所能及,所以勿以年龄的大小,来衡量一个人的老迈与否。 
(3)勿以财富穷,而以人穷来看之 
真正的富有,是欢喜而不是财富;真正的贫穷,是无知而不是无钱。因此我们不能以金钱的多少来评断一个人是穷是富。有的人“人穷志不穷”,比起那些有钱人,更有人格,更讲究原则,更崇尚道德,这就是精神上的富有,所以不能以财富穷,而以人穷来看之。 
(4)勿以成就小,而以人小来看之 
一个人的成就大小,不能以世俗的眼光来论定。例如除事业上的成就、经济上的成就、爱情上的成就以外,还有学问上的成就、道德上的成就、人格上的成就等。有的人虽然没有做大官、发大财,但是他日日为社会服务,到大马路上指挥交通,到医院协助患者就医,到学校门口导护学童上下学等。他乐于助人、广结善缘,你能说他的成就很小而把他当成是一个渺小的小人物吗? 
从世俗的价值观来看,或许他的成就很有限,但是他的道德和人格是崇高的,正所谓从平凡中更见其伟大。 
(5)贫人视其所取 
贫穷是罪恶的温床,有的人贫困久了,穷怕了,一旦有发财的机会,他就不择手段,以至暗地里千方百计,处心积虑,就想发财赚钱,当然更是顾不得道德与否。但是一个有德的人,没有钱他不需太顾虑,就怕没有道,纵然贫无立锥之地,但他能安之若素,对于不当、不义之财,毫芥不取。所以贫得有骨气、贫得有人格的人,虽贫犹富。 
(6)穷人视其所为 
所谓“人穷志不穷”,有的人虽然穷苦,但他不作贱自己,不自怨自艾,不自卑自怜,立志奋发,力争上游;他虽然穷苦,但所作所为都有正义,都有正见,都有正行,都能合乎“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取、非礼勿为”。能够穷而穷得有人格、穷得有道德、穷得有作为的人,非圣即贤。 
(7)富人视其所与 
有的人很有钱,但是有钱并不代表有德,有钱也不代表有智能,有钱更不代表有人缘。有钱的人要看他如何用钱,有的人纵使懂得布施,也还要看他如何布施。如果布施是为了沽名钓誉,或是布施的对象只限于自己所爱、所好,这种有所得的布施功德有限。懂得将钱财用于造福国家和社会,造福一切大众,这才是智者所为。 
(8)贵人视其所举 
人的尊卑贵贱,不在于他是否居高官,享厚禄,而在于他的举措行为,是否能绽放人性的光辉。有的人官位很高,但他的行为卑贱,有时连乞丐都不如,有的人虽然地位卑微,但他的道德风骨,能够为人表率,这才是真正高贵的人。 
因此,一个人的“贫穷富贵”,并不是看他的财富多少、地位高低,而在于他的为人如何。贫穷的人懂得洁身自爱,懂得立志向上,则人穷志不穷,在道德上来看,他仍是富有的人;一个位高权重、富甲一方的人,懂得利用自己的财富地位去服务大众,造福人群,他才是一个真正高贵的人,才是一个真正富有的人。  
 
 
 
 
 

  
 第一部分能说会道事事通
 
第二章乖言巧语笼人心 
能说会道事事通 
口头上的胜利是做人的悲哀 
尖锐的口舌用于硬辩,则会成为可悲者。 
口头上的赢不能叫赢,处处与人抬杠,那是做人的悲哀。 
有一种人,反应快,口才好,心思灵敏,在生活或工作中和人有利益或意见的冲突时,往往能充分发挥辩才,把对方辩得脸红脖子粗,哑口无言。 
长此以往,这种人就形成了一种习惯:不管自己有理无理,只要用到嘴巴,他绝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