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不是教你使坏-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罗亚琼小姐吃惊地望着麦克伦许久,脸上布满疑惑:“我是罗亚琼。先生,我想你大概认错人了。我不认识你。” 
“对对对罗亚琼小姐,我认识你,我没认错人,你还记得去年夏天在海滨浴场吗?” 
夏威夷海滨浴场风景优美,气候宜人,每到夏天就有成千上万的旅游者蜂拥而至,报纸、广播、电视几乎天天都有关于夏威夷海滨浴场的广告与报道。“可是,”罗亚琼小姐说,“先生,我没有去过那里。” 
“罗亚琼小姐,你怎么能将一切都忘得一干二净呢?当时你在夏威夷海滨浴场时可真开心啊!你那么年轻、漂亮、优雅,我们好几位朋友都像我一样,对你充满了爱慕。” 
“这是真的吗?”罗亚琼小姐忍不住问自己。是的,她多次梦想过自己要去海滨度假。可是每年夏天,她又放弃了这种想法,人家都是一家老小,或同自己的情人一道,我一个单身女子去那种地方太不方便。于是,她每次又放弃了这种打算。 
“你真的一点也不记得了吗?罗亚琼小姐,当时你穿着一件淡绿色的游泳衣,上面还绣着几朵小绒花,真是太漂亮了。你还说,你多年以来,就一直梦想着来海滨,对吧?” 
罗亚琼小姐的确喜欢绿色衣物与丝绒花,今天她还穿着一件绿衬衣呢,领尖上分别绣着两朵绒花,不过不细心的人是看不出来的。 
“说真的,夏威夷的牡蛎可真是不错,那股鲜味我至今还余香在口啊记起来了吗?” 
罗亚琼小姐好像想起什么来了,她付小费的确十分慷慨,在火车站站台上,她也付了给行李员十元钱。慢慢地,她觉得自己是到过海滨。 
麦克伦先生继续追述着去年他们在海滨的故事,罗亚琼小姐对麦克伦先生所讲的事一点也不怀疑了,还不时指出麦克伦先生讲述中不准确的地方。 
接着他们谈到了彼此职业生涯中的许多事情。麦克伦先生可真是个有趣的人,他的故事一次又一次让罗亚琼小姐发出欢快的笑声。后来罗亚琼小姐主动建议两人一道去餐车喝点饮料。他们一道返回车厢的时候,已经谈笑风生,谁都看得出来,他们像是一对多年的老相识了。 
车到下一站的时候,麦克伦先生突然问:“已经到站了吗?这么快我就得下车了” 
二人互相留了通信地址与电话号码。麦克伦先生下车后,罗亚琼小姐一直目送着他走出站台。 
列车开动后,列车员走过来验票,罗亚琼小姐一摸口袋,大惊失色,她装有五千多美元的小包里已经空空如也,火车票也不见了踪影。 
那个骗子麦克伦先生一遍又一遍地对罗亚琼小姐进行攻心战术,描述那次子虚乌有的海滨之行,让罗亚琼小姐在不断重复与强调中掉入幻觉之中,进而和骗子一道欺骗自己。这个骗子可恨也有其“可爱”之处,你与其说他是个骗子,不如说他是个精通女人心理的心理学家。 
可见,骗人者的攻心战术还是颇具威力的,尤其当他以吹捧开路的时候,我们能不提防吗?  
 
 
 
 
 

  
 第四部分记住好说大话者的嘴脸
 
嘴皮子硬的人,是死要脸面的人,他在死到临头的前一秒也不会忘记用那些子虚乌有的大话来掩盖自己真正的面目。 
相比之下,在吹、捧、蒙、骗当中吹的危害相对小一些。吹也分两种,一种是以吹行骗,吹的目的是为了让人相信自己子虚乌有的东西,从而蒙别人一把;另一种则纯粹为了挣面子,久而久之吹就成了他的语言习惯,人们习以为常之后,吹不仅给他挣不来面子,而且使他丢尽面子。 
小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里,就描述了一个破落户,穷困潦倒,却还要装样子充阔,结果在众目睽睽之下丑态百出。故事讲的是: 
有一天,高升到了茶馆里,看见一个旗人进来泡茶,却是自己带的茶叶,打开了纸包,把茶叶尽情放在碗里时,那堂上的人道:“茶叶怕少了吧?” 
那旗人哼了一声道:“你哪里懂得,我这个是大西洋红毛法兰西来的上好龙井茶,只要这么三四片就够了,要是多泡了几片,要闹到成年不想喝茶呢。” 
堂上的人只好给他泡上了。高升听了,以为奇怪,走过去看看,他那茶碗中间,飘着三四片茶叶,就是平常吃的香片茶。那一碗茶的水,莫说没有红色,连黄也不曾黄一黄,竟是一碗白开水。高升心中已是暗暗好笑。 
后来他又看见他在腰里掏出两个钱来,买了一个烧饼在那里撕着吃,细细咀嚼,像很富有的光景。吃了一个多时辰方才吃完。忽然又伸出一个指头儿,蘸些唾沫,在桌上写字,蘸一口,写一笔,高升心中很以为奇,暗想这个人何以用功到如此,在茶馆里还临字帖呢。细细留心去看他写什么字。原来他哪里是写字,只因为他吃烧饼时,虽然吃的十分小心,那饼上的芝麻,总不免有些掉在桌上,他要拿舌头舔了,拿手扫来吃了,恐怕人家看见不好看,失了架子,所以在那里假装着写字蘸来吃。看他写了半天字,桌上的芝麻一颗也没有了。他又忽然在那里出神,像想什么似的,想了一会,忽然又像醒悟过来似的,把桌子狠狠地一拍,又蘸了唾沫去写字。你知道为什么呢?原来他吃烧饼的时候,有两颗芝麻掉在桌子缝里,任凭他怎样蘸唾沫写字,总写不到嘴里,所以他故意装做忘记的样子,又故意做成忽然醒悟的样子,把桌子拍一拍,那芝麻自然就震了出来,他再做成写字的样子,自然就到了嘴了。 
烧饼吃完了,字也写完了,他又坐了半天,不肯去,天已晌午了,忽然一个小孩子走进来,看着他道:“爸爸快回去罢,妈妈要起来了。” 
那旗人道:“你妈要起来就起来,要我回去做什么?”那孩子道:“爸爸穿了妈的裤子出来,妈在那里急着没有裤子穿呢” 
旗人喝道:“胡说妈的裤子,不在皮箱子里吗!”说着,丢了一个眼色,要使那孩子快去的光景。 
那孩子不会意,还在那里说道:“爸爸只怕忘了,皮箱子早就卖了,那条裤子,是前天当了买来的。妈还叫我说:屋里的米只剩了一把,喂鸡儿也喂不饱了,叫爸爸快去买半升米来,才能做中饭呢。” 
那旗人大喝一声道:“滚你的罢这里又没有谁跟我借钱,要你来装这些穷话做什么?” 
那孩子吓的垂下了手,连应了几个“是”字,倒退了几步,方才出去。 
那旗人还自言自语道:“可恨那些人,天天来跟我借钱,我那里有许多钱应酬他,只能装着穷,说两句穷话。其实在这茶馆里,哪里用得着呢。老实说,咱们吃的是皇上家的粮,哪里就穷到这个份儿呢”说着,站起来要走。 
那堂上的人,向他要钱。他笑道:“我叫这孩子气错了,开水钱也忘了开发。”说罢,伸手在腰里乱掏,掏了半天,连半根钱毛也掏不出来。 
嘴里说:“欠着你的,明日还你罢。” 
那个堂上不肯,无奈他身边真的半文都没有,任凭你扭着他,他只说明日送来,等一会送来,又说那堂上的人不长眼睛:“你大爷可是欠人家钱的么?” 
那堂上说:“我只要你一文开水钱,不管你什么大爷二爷的,你还了一文钱,就认你是好汉,还不出一文钱,任凭你是大爷二爷,也得留下个东西来做抵押,你要知道我不能为了一文钱,到你府上去收账。” 
那旗人急了,只得在身边掏出一块手帕来抵押。那堂上抖开一看,是一块方方的蓝洋布,上头龌龊的了不得,看上去大约有半年没有下水洗过了,便冷笑道:“也罢,你不来取,好歹可以留着擦桌子。”那旗人方得脱身去了。 
大多数的孩子都喜欢吹肥皂泡,被吹出来的肥皂泡在阳光下闪耀着色彩艳丽的光泽,实为美妙。随着五彩泡泡的不断升高,接着一个接一个纷纷破碎。所以人们常把说空话喻为吹肥皂泡,真是恰当不过,这些充满各种动听、虚幻、诱人的词句,细细咀嚼却没有任何实在的内容的空话,是迟早会破灭的。 
稍微费点心神,记住我们身边好吹大话者的嘴脸,就能正确判断他说的话哪些为真哪些为假,也就不至于被其空口白牙的大话所蛊惑了。  
 
 
 
 
 

  
 第四部分做橡皮泥,不做石头
 
第十章方圆做人,圆滑做事 
认识你自己 
做橡皮泥,不做石头 
顽固的人只爱碰石头,灵敏的人会去触软木。 
一位政治犯被关了二十几年,释放出狱后接受记者的访问。记者问他是怎么度过这二十几年的,这位坚毅的政治犯说:“我把自己变成橡皮泥,你可以捶我撞我,捏我拉我,我会变形,可是橡皮泥依然存在。换句话说,环境再怎么折磨我、打击我,我的外在会随着改变,但我的内心依然不变,我就是我” 
在人性丛林里,再也没有比这更伟大的适应哲学了。 
每个人一生当中都会遭遇困境,有些困境挺一挺就过去了,有些困境却让人感到茫然与绝望,不知何时黎明才会到来。意志薄弱的人很容易在严苛的环境中灭顶,丧失自己;也有人采用刚烈的手段,以硬碰硬,结果也丧失了自己,真正能改变环境的并不多。因此,在困境时有橡皮泥的柔软就十分必要了。 
这可分两方面来谈。 
——面对物质的困境时,你可以去做你平时看不起或不十分愿意做的事。例如你失业了,可是又找不到如意的工作,为了生活,摆地摊、挑砖块、当跑堂等,都是可以做的。这是橡皮泥式的变形——虽然工作形态改变,但壮志与抱负、坚持并未磨损变质,也就是外形变本质不变,很多落难的英雄其实都是如此。 
——面对人为的困境时,你必须在这种无法违抗的人为力量下,做他们要你做的事,可能很卑贱,很委屈自己,但这只是肉体上的屈服,你的意志并未屈服,你的原则并未改变,这也是外形变而本质不变。像有些伟大人物遭到冤狱或陷害时,用的都是这种方法。他们甚至装疯卖傻,可是他们比谁都清醒。 
也许有人会认为,做一团橡皮泥太没志气。看起来的确如此,可是当无力改变环境时,也只能尽量保持“我”的存在,否则“我”消失了,还能谈什么理想与抱负呢?一个铁锤下来,石头会碎裂,可是橡皮泥却吸纳了铁锤的力量,不但没有碎裂,反而还包住了铁锤,这种力量,才是最可畏的啊 
也许你尚未遭到困境,不过人际关系上多多少少也会遭到一些不愉快,那么,做一块橡皮泥吧,让其他人感受到你的柔软、吸纳与包容,千万不要做一块石头,橡皮泥可以变回原形,可是石头裂了,就再也补不回了。  
 
 
 
 
 

  
 第四部分方圆处世,凡事留一手
 
圆滑的人懂得,凡事留个“心眼”是日后对敌时的策略。 
方圆做人,八面玲珑;圆满做事,事事顺心。人心叵测,凡事最好留一手。 
有一位慈祥的师父,把全身之术尽数传给了一个性情暴戾的恶徒,恶徒学艺出师,不思图报,反倒认为留着师父多了一个竞争对手,凭着年少勇力跟师父决斗,最后达到了自己罪恶的目的。 
与此相反的一个例子是猫与老虎的故事。传说猫曾做老虎的老师,教它诸般发威、怒吼、卷尾、剪、扑之技,但猫思虑老虎比自己庞大若干,若日后它欲反扑于我该怎么办,遂保留了一手爬树的技巧,果然老虎不久就翻脸,怒欲扑食猫老师,猫老师“嗖”地蹿上树顶,老虎抬头张望,无计可施。 
以此两例可见,倘若师父留有绝招,也不致身处惨境,慈善反而为慈善所害。 
如果为上者没有留下绝招的“心眼”,恐怕久后难免受制于属下。英明的施政者发布命令,必使由之而不使知之,这样才形成一种凝聚力,也即向心力。向心力的形成,是团结的手段之一。 
总之,绝招即是除非自己,别人无法了解的招数。并且是左右逢源、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招数。 
绝招之组成,正如下棋藏了棋路一般。要杀得出来,杀得回去。留绝招的基础是杜绝用感情成分干预。 
对于一个涉世未深的青年人来说,有一点必须明确,那就是这个世界远非你想像中那么简单,做人做事,不妨让自己多一个“心眼”。只要你手中留有一手可以绝对制胜的绝招,任何时候,你都能处变不惊,因为你可以静观其变,而后全力出击,力挽狂澜。  
 
 
 
 
 

  
 第四部分做人要有锐气,但不可锋芒太露
 
锐气,虽是镇压敌手的锐利武器,但言语上的锐气太露了,最后受伤害人只会是你自己。 
做人要有锐气,但锐气不代表锋芒。锐气可以展现自我的内心,但锋芒却给别人压力。 
想要在事业上一展才华,可以用一点“心眼”巧妙展露,要记得时机没有成熟之前,千万别锋芒太露。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要使人知道自己,当然先要引起大家的注意,要引起大家的注意,只有从言语行动方面着手,于是便容易露出言语锋芒、行动锋芒。 
锋芒是刺激大家的最有效方法,但若细细看看周围的同事,若是处世已有历史,已有经验的同事,他们却与你完全相反,和光同尘,毫无棱角,个个深藏不露,好像他们都是庸才,谁知他们的才能颇有位于你上者;好像个个都很讷言,谁知其中颇有善辩者;好像个个都无大志,谁知颇有雄才大略而不愿久居人下者,但是他们却不肯在言语上露锋芒,在行动上露锋芒,这是什么道理? 
因为他们有所顾忌,言语露锋芒,便要得罪旁人,被得罪了的旁人便成为你的阻力,成为你的破坏者;行动露锋芒,便要惹旁人的妒忌,旁人妒忌也会成为你的阻力,成为你的阻力,便也成为你的破坏者。你的四周,都是你的阻力或你的破坏者,在这种情形下,你的立足点都没有了,哪里还能实现你扬名立万的目的? 
年轻人往往树敌太多,与同事不能水乳茭融地相处,就是因为言语有锋芒的缘故,言语之所以有锋芒,行动之所以有锋芒,是急于求“知于人”的缘故,处世已有历史经验的同事,所以藏锋不露,也是因为曾受过了这种教训。 
陈先生在年轻时代以兼有三种特长而自负,笔头写得过人,舌头说得过人,拳头打得过人。在学校读书时,已是一员狠将,不怕同学,不怕师长,以为他们都不及他。初入社会,还是这样地骄傲自负,结果得罪了许多人,不过,他觉悟很快,一经好友提醒,便连忙负荆请罪,倒是消除了不少的嫌怨。但是无心之过仍然难免,结果终究还是遭受了挫折。俗语说,久病成良医,他在受足了痛苦的教训后,才知道言行锋芒太露,就是自己为自己前途所安排的荆棘,有人为了避免再犯无心之过,就故意效法金人之三缄其口,即使不能不开口,也要多方审慎,虽然“矫枉者必过其正”,但是要掩盖先天的缺点,就不能不如此。因此若听见旁人说你人情世故太熟,做事过分小心,不但不要见怪,反而要感到高兴才是。 
当然也许有人会说,采用这样的办法不是永远无人知道吗?其实只要一有表现本领的机会,你把握这个机会,做出过人的成绩来,大家自然就会知道。这种表现本领的机会,不怕没有,只怕把握不牢,只怕做的成绩不能使人特别满意,你已有真实的本领,就要留意表现的机会,没有真实的本领,就要赶快从事预备。 
《易经》上说:“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无此器最难,有此器不患无此时。锋芒对于你,只有害处,不会有益处,额上生角,必触伤别人,你自己不把角磨平,别人必将力折你的角,角一旦被折,其伤害更多,而锋芒就是人额头上的角啊  
 
 
 
 
 

  
 第四部分做人不要太精明
 
聪明一世、糊涂一时的人比聪明一时、糊涂一世的人活得要累,因为他们的活法不相同。 
人一生不应对什么事都斤斤计较,该糊涂时糊涂,该聪明时聪明。有句古语叫“吕端大事不糊涂”,说的正是小事装糊涂,而在关键时刻,才表现出大智大谋。中国古代这样的大智若愚者是很多的。 
宋代宰相韩琦以品行端正著称,遵循着得饶人处且饶人的生活准则,从来不曾因为有胆量而被人称许过,可是在下面两件事上的神通广大,实在是没有第二个人可比。这才是“真人不露相”的注脚。对于这样的老好人谁会防范呢?他因此而得以在无声无息中做了这两件大事: 
当宋英宗刚死的时候,朝臣急忙召太子进宫。太子还没到,英宗的手又动了一下,宰相曾公亮吓了一跳,急忙告诉宰相韩琦,想停下来不再去召太子进宫,韩琦拒绝说:“先帝要是再活过来,就是一位太上皇。”韩琦越发催促人们召太子,从而避免了权力之争。 
担任大内都知职务的任守忠很奸邪,反复无常,他秘密探听东西宫的情况,在皇帝和太后间进行离间。韩琦有一天出了一道空头敕书,参政欧阳修已经签了字,参政赵概感到很为难,不知怎么办才好,欧阳修说:“只要写出来,韩琦一定有自己的办法。” 
韩琦坐在政事堂,用未经中书省而直接下达的文书把任守忠传来,让他站在庭中,指责他说:“你的罪过应当判死刑,现在贬官为蕲州团练副使,由蕲州安置。”韩琦拿出了空头敕书填写上,派使臣当天就把任守忠押走了。 
要是换上另外的爱耍弄权术的人,任守忠会轻易就范吗?显然不会,因为他也相信一贯诚实的韩琦的说法,不会怀疑其中有诈。这样,韩琦轻易地除掉了祸患,而仍然不失忠厚。所以大智若愚实在是一种人生的最高修养,也是一种做人的谋略。大智若愚的人总有更多的成功机会。 
另一个晋代人谢万,是谢安的弟弟,曾经和蔡系争一个座位,蔡系把谢万从位子上推了下去。谢万慢慢站起来,拍拍衣服,边坐回座位上,边说:“你差点儿弄伤我的脸。”蔡系说:“本来就没有考虑到你的脸。”后来两人都没有把这件事挂在心上,当时人们都称赞他们。 
韩琦、谢万之流都是老谋深算、心眼重重之人,在处理事情的过程中,受侮受损的一方都没有为自己的难堪和损失而大发其怒,记恨于心,相反地,都表现出宽宏大量、毫不计较的美德和风度。结果得到了大家的敬重,也使伤人者感到无地自容。 
大智若愚,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可理解为小事愚、大事明,对于个人来说是一种很高的修养。所谓愚,是指有意糊涂。该糊涂的时候,就不要顾忌自己的面子、学识、地位、权势,一定要糊涂。而该聪明、清醒的时候,则一定要聪明。由聪明而转糊涂,由糊涂而转聪明,则必左右逢源,不为烦恼所扰,不为人事所累,这样你也必会有一个幸福、快乐、成功的人生。 
客观的经验告诉我们,做人不要过于精明,精明到露骨会遭人讨厌。因为人与人情感的沟通和交流是心的交流,如果做人过于精明,就不能在交际方面获得人心。 
交际中的精明容易把应该纯真的关系人为地弄复杂,使人感到你刁钻奸猾而敬而远之。这样精明的结果,只能以自己成为孤家寡人而告终。 
做人精明露骨,实则是一种小聪明。 
有一种情况是:聪明反被聪明误,自逞聪明,引火烧身。三国时代的杨修,可谓绝顶聪明吧,他的几次“聪明”过了头,才智大显露,结果引起了曹操的嫉恨,将杨修杀掉。 
做人需要精明,但不要过于精明,甚至精明到露骨。  
 
 
 
 
 

  
 第四部分做人要善于隐匿,看似没有,实则充满
 
嚣张,不是成大事者所应具备的本性,才能越高的人,做人越隐匿。 
自古成大事者都谨小慎微,“心眼”胜人一筹,善于隐藏自己,能以静为动,看似没有,实则充满,从不自以为是、耀武扬威。 
《三国演义》中有一段“曹操煮酒论英雄”的故事。当时刘备落难投靠曹操,曹操很真诚地接待了刘备。刘备住在许都,在衣带诏签名后,为防曹操谋害,就在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此迷惑曹操,使他放松对自己的注意。 
一日,曹操约刘备入府饮酒,谈起以龙状人,议起谁为世之英雄。刘备点遍袁术、袁绍、刘表、孙策、刘璋、张绣、张鲁、韩遂,均被曹操一一贬低。曹操指出英雄的标准——“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刘备问:“谁人当之?”曹操说,只有刘备与他才是。 
曹操独具慧眼,正好说到刘备的志向。刘备被曹操点破是英雄后,竟吓得把匙箸也丢落在地上。恰好当时大雨将到,雷声大作。 
刘备从容俯拾匙箸,并说:“一震之威,乃至于此。”巧妙地将自己的惶乱掩饰过去,从而也避免了一场劫数。刘备在煮酒论英雄的对答中是非常聪明的。 
刘备藏而不露,人前不夸张、显耀、吹牛、自大,装聋作哑,不把自己算进“英雄”之列,这办法是很让人放心的。他的种菜、他的数英雄,至少在表面上收敛了自己的行为。一个人活在世上,气焰是不能过于张扬的。 
孔子年轻的时候,曾经受教于老子,当时老子曾对他讲:“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