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渤海国武王传奇-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事,你何必那么认真?
武王道:你不懂其中奥秘。晚去一两日,张雨生只是不会报怨。现在就催着他们去,张雨生就会万分感激。不抱怨和万分感激,这两种情绪可是大不相同的。张家父子的文韬武略出类拔萃,是我治国的重要依靠。我必须利用一切机会和手段让他们父子对我心怀感激,誓死相报。
陶贵妃笑道:人们都说我爹爹会算计,我看你更会算计。张雨生虽然不是你的亲哥哥,陶美凤可是我的亲姐姐,你何苦在他们身上动那么多心眼儿。
武王也笑道:这都是老岳父教给我的,是你陶家的真传。
大贞淑公主和张文休驸马来到张家,给公公张雨生和婆婆陶美凤行礼,这可让张家公婆喜出望外。
陶美凤把儿媳拉在怀中笑道:都是从小看着长大的,不要那么多礼节了。昨天的姨妈和今天的婆婆还不是一个人吗?
公公张雨生却一副紧张不安的神色,站起身来向大贞淑公主恭恭敬敬地说道:国法大于家法,这是不能忽视的。公主应该先带驸马去拜见太妃和基下贵妃,不必忙着到这边来,这样会让我做臣子的感到不安。
大贞淑公主笑道:哎呀,公公这样站着说话,我这做媳妇的岂不是要跪下才能说话了么?姨父一向是最疼爱我的,今天做了公公了,就更近了一层,怎么反而和我生分起来了?我们刚刚从宫中出来。是父王让我们赶快来给公公婆婆行礼的。
张雨生感激万分地说道:基下如此尊重臣下,我这做臣子的只有披肝沥胆相报了。现在已经见过面了,公主还是赶快回到宫中去陪陪太妃和贵妃吧。文休不要再耽搁了,快陪公主回宫。
张文休很理解父亲的对王室无限忠诚的心情,就和父母告别,陪着公主回到王宫去了。
儿子和媳妇离去之后,张雨生对妻子陶美凤说道:武王夫妇如此厚待我们,我们可不能心安理得地接受。你快收拾一下,和我一起进宫去谢恩。
陶美凤笑道:你这是何苦?大武艺是你兄弟,陶美鸾是我妹妹,都是自家人,就算谢恩,也不用这么急。
张雨生严肃地说道:要都是平民百姓,当然可以从从容 容。现在不是兄弟和姐妹之间的事,而是国王和大臣之间的事,一丝也马虎不得。
张雨生夫妇来到王宫,向卫士说道:请通报一下,左相张雨生来向基下谢恩。
卫士进去不多时,跑出来说道:基下请张相国夫妇到上书房相见。
张雨生夫妇来到上书房,武王夫妇早已在门口相迎。
张雨生拉着夫人向武王和贵妃叩头谢道:臣张雨生谢基下隆恩。
武王急忙扶起,说道:亲家来到后宫,不必行此大礼。
陶贵妃也急忙拉起姐姐,说道:不要说是亲家,就是哥哥和姐姐来了,也用不着这样烦索。
张雨生附首道:天地之序不能不遵,人伦之纲不能不循,君臣之礼是不能马虎的。
武王笑道:大家快坐吧!雨生和我亲如兄弟,现在是亲上加亲,亲如一家。以后雨生大哥进宫来,不必让下人通报,随时可以直入上书房。
张雨生急忙摇手道:基下言重了,这可万万使不得。
武王欢快地说道:等我腾出时间来,再把大都利召回来和凤仪姑娘完婚,我们两家就更象一家了。
张雨生起身拱手道:臣自幼受高王养育和教诲之恩,纵然粉身碎骨也不能报答。如今又蒙基下赐儿女驸马和王妃之荣,更让我张家老少感激不尽。这天大的恩情,让臣寝食难安。我张家子子孙孙都誓做渤海王室的忠诚卫士,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武王笑道:有雨生大哥做我的臂膀,就是把天捅个大窟隆也是易如反掌。先王轰轰烈烈一生,开创了渤海国,我辈就要继往开来,发扬光大。大唐国能统御四海,渤海国也应该称雄海东。现在虽然有周边四十余部争相来贡,可是南边的新罗国和西边的突厥国却不肯向我屈服,北边的黑水部也蠢蠢欲动,孤王迟早要和他们打一仗。这可全靠雨生大哥来运筹了。
张雨生道:臣愿为基下冲锋陷阵,万死不辞。
新任大内相乌知古和新任右相高海清都是原先大部落王室后裔,乌知古是号室部王室子孙,高海清是白山部王室子孙。这两个人自幼绝顶聪明,是任雅湘和崔岳林亲自选拔出来的优秀青年,也是他们亲手教出来的得意弟子,是渤海郡自已培养出来的儒生。新任左相张雨生是高王大祚荣的义子,又是武王的儿女亲家。这三个新任相国出身不同,却有一个共同的心理,就是坚信渤海国的实力已经在各藩郡国之上,一心想要找机会让大唐皇帝明白,只有渤海国才是藩郡国的龙头老大。正是这种心理与武王产生共鸣,才被委以重任。
武王在这样三位相国的辅佐之下,自然要加速朝政的更新,把先王大祚荣坚持的亲善政治渐渐地转变成强权政治,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内政外交举动相继登台。
第五十六章 钦差欲乱藩 亲王启祸端
    渤海国二世武王大武艺在敖东城紧锣密鼓地施展他的政治手腕来排除干扰,重组僚臣,却不知天有不测风云。这时大唐长安城里正有一股黑刹之气向敖东城飘来。
大唐玄宗皇帝在渤海郡老王大祚荣逝世之后,按照贯例派出使节,到敖东城颁布诏命,敕封大武艺为渤海郡新任郡王。这个使节姓齐名殿逢,是鸿胪寺少卿。大唐的鸿胪寺是专门管理藩国事务的机构,主官叫正卿,副官叫少卿。正卿只有一位,少卿有数十名之多,有许多是只有官衔不来上任的挂职的荣誉称号。这时鸿胪寺正卿是五年前宣劳渤海郡立了大功的崔忻。齐殿逢是在职在任的少卿。
齐殿逢是个进士出身,论学识也是可以划入上乘的,可就是缺少一点正气,在投机钻营上面花的功夫多了,遇到正事反而没有主张,所以在同僚当中总是遭人鄙视。不过,猪往前拱,鸡往后刨,各有各的招法。他在鸿胪寺里虽然是少卿,却是当时最受皇帝恩宠的大宦官裴力士的表亲。宫中有这么个大后台给撑着,齐殿逢自然不能安于现状,尤其是对正卿崔忻一百个不服。这次得到了出使渤海郡的机会,齐殿逢就暗下决心,也要在渤海郡立个大功,好把崔忻挤下去。俗话说,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齐殿逢处心积虑要弄出点大事来显示他的才干,渤海郡就难得安宁了。
齐殿逢晓行夜宿跋涉五千里来到渤海郡都城敖东城,颁布了玄宗皇帝的诏书,使大武艺的郡王爵位得到大唐皇帝的正式任命。敖东城一片欢腾。钦差颁诏之后,再按贯例去各地巡视,回朝时好向皇帝报告藩国政况民情,齐殿逢自然不能例外。钦差出巡,藩郡国要派重要官员陪同。当年崔忻来宣渤海郡时是高王大祚荣亲自陪同巡视各地,现在武王不想亲自陪同,也要派个有资格代表王室的高官才行。武王就派二弟大门艺陪同钦差出巡。因为大门艺到长安入侍过,知道大唐官员的喜好,照顾钦差更能周到一些。大门艺领了王教,高高兴兴陪同齐钦差出巡。一行人离开敖东城,先后巡视了显德府和龙源府,再转向东平府。所到之处热烈欢迎,一路相安无事。齐殿逢心中怀着鬼胎,对这种平静和顺利反而不能乐观。他心中暗想,如果这样平静了结此行,我岂不变成了来回传送平安信息的驿差,哪还能显示出钦差的威风,又怎么能做出比崔忻更大的业绩来?我必须没事找事,在渤海郡弄出点是非,显示一下我安邦治国的雄才大略,好在皇帝面前讨个大功。
齐殿逢打定了无事生非的主意,就象只大苍蝇似的到处搜寻,要找到裂了缝的鸡蛋。他很快就把目光锁定在渤海郡的二王爷大门艺身上。他想,大门艺曾到长安入侍,在国子监度过八年时光,接受过大唐政府的正规教育,一定会对大唐皇帝无限忠诚;大门艺是渤海郡王室的二王爷,在百官中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一定会有一呼百应的能力。他具备了这两个条件,要是能按我的主意行事,一定会把渤海郡闹个天翻地覆。
大门艺陪同钦差巡视州县,也有一番盘算。他从长安归来,虽然四书五经学得一知半解,却也深得高王器重,不仅当上大将军,还和张雨生一起伴驾朝觐。他原指望朝觐回来之后会得到重赏重用,却不料高王不幸逝世于朝觐路上。武王继位之后,虽然对这位二弟放心重用,可是大门艺没有进入三相行列,心中并不满足。他很想请大唐钦差在武王面前说句话,让他担任左相或右相。
这两个人有幸凑到一起,正好是各取所需,一拍即合。
这一天在两人举杯对饮时,齐殿逢问道:听说二王爷到长安入侍过,可还记得长安景象?
大门艺不假思索地回道:那还用说,我不仅忘不了长安,还把长安城的图形画出来让大家欣赏。现在的敖东城,就是按我画的长安城图形改造的。
齐殿逢看着桌上的菜肴,好象无意似地问道:二王爷在国子监就学也有七八年吧?从长安学回来的东西就只有这些吗?
大门艺随口应道:当然不止这些。不知钦差大人想问什么?
齐殿逢突然转了话题,问道:二王爷共有兄弟几人?
大门艺道:兄弟三人,长兄大武艺,三弟大勃昌。
齐殿逢饮下一杯酒,试探道:你三兄弟当中,只有大武艺没有到长安入侍过,可以说他对中原文化一无所知,对治国安邦一窍不通,可是他却当上了郡王,真是不可思议。
大门艺并不在意,依然轻松地说道:这都是天意。天生他是长兄,我和大勃昌只能排在他的后面,又有什么办法呢?
齐殿逢进一步试探道:炎黄子孙的传统习俗可真是无孔不入。看来这长子优先继承的习俗在渤海郡也很盛行。
大门艺仍然没有听出弦外之音,苦笑道:这是先祖立下的规矩,和中原学来的礼教也很一致,所以就都这样做了。
齐殿逢发现对方话中透出苦涩味,心中暗暗高兴,说道:大家都在做的事也不一定就是好事。要不怎么说当局者迷呢?不知二王爷对大唐的贞观之治是如何评价?
大门艺赞叹道:那是太宗皇帝开创的繁荣盛世,可以和大汉朝的文景之治相比美,令人钦佩。
齐殿逢觉得时机成熟,便挑唆道:盛世都是和圣明的君王相伴的。要是没有太宗皇帝,就不会有贞观之治。可是你知道吗,太宗皇帝原本不是太子,皇位是他自已夺来的。
大门艺点头道:你说的是玄武门之变。是太宗皇帝不肯任人宰割,当机立断先发制人,处死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这是大唐开国以来最大的一次宫廷事变,震惊四海,我也略有所闻。
齐殿逢进一步挑唆道:历来皇家都认为按长幼定序是遵天命。可是太宗皇帝证明了长子的地位也是可以取代的。太宗皇帝和二王爷一样,是先君的次子,不是长子。
大门艺急忙摇手道:钦差大人不可以滥加比喻。虽然都是次子,可是我怎么能和太宗皇帝相提并论?
齐殿逢孤注一掷地亮出底牌,说道:立长不立幼这个戒条不打破,许多人才就会被埋没。大唐是这样,我看渤海郡也是这样。大武艺凭什么当了郡王,不就因为他是先王的长子么,我看他德才学识哪一方面也比不上二王爷。如果让本官来考察,一定会推荐二王爷承袭高王的爵位和王位。
大门艺听到钦差大人的赞赏,心中十分高兴,嘴上却不得不假作谦虚道:钦差大人这样说,我可不敢当。大武艺是先王钦定的副王,我不敢有非份之想。
齐殿逢挑唆道:如果太宗皇帝也象你这样想,还会有贞观之治吗?我看大武艺目光闪烁,心怀叵测,言不由衷,难当重任。无论是为了忠于大唐皇帝,还是为了体恤渤海百姓,二王爷都应该当仁不让,站出来力挽狂澜,担当大任。
大门艺沮丧地说道:敖东城不是长安城,玄武门之变不可能在这里重演。现在大武艺已经继位,又有玄宗皇帝敕封,我除了接受既成事实,还能做什么?
齐殿逢进一步挑唆道:诸葛亮的空城计只能用一次,玄武门之变也不能照搬。二王爷不必冒那么大的风险,只要想办法搞乱渤海郡,大唐皇帝就会重新敕封郡王。
大门艺摇头道:钦差大人你这是在害我。只怕动乱一起,不等大唐皇帝有诏书来,我就先被武王杀头了。
齐殿逢笑道:不是让你蛮干,而是要让你和我配合。有我保驾,你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大门艺激动地说道:多谢钦差大人的好意。人生一世,不过百年,可以说转瞬即逝,谁不想在这有限的时间里展示一下自已的光采。如果老天赐给我机会,我也会做出象太宗皇帝那样轰轰烈烈的事业。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这两个心怀鬼胎的小人的政治密谋,就这样迅速达成协议。在以后的行程中,他们自然会加紧谋划。
这天来到渤海国北部重镇铁利府,大门艺向钦差献计道:铁利府原本是黑水部的属下,是高王用了美男计诱使姜木斯的女儿姜凤飞和大野勃成婚,才促使姜木斯欣然归附。大野勃是我三叔,入侍长安十年,奉玄宗皇帝诏命归国辅政,却被武王排挤出朝,现在也闲居在铁利府。钦差大人要想搞乱渤海郡,铁利府正是个可以用计之地。
齐殿逢道:如果大野勃能带头闹事,渤海郡可就要大乱了。我们就在你三叔身上作一作文章。
钦差来巡视,都督姜木斯免不了要热情接待。大野勃从长安返回,和妻子姜凤飞、儿子大荣华,女儿大松花,一起到铁利府来看望老丈人姜木斯,正在铁利府闲居。大野勃得到报告,知道二侄大门艺陪同钦差到铁利府来了,自然要遵照礼仪,和岳父姜木斯一起来拜会钦差大人。
大门艺向齐殿逢引见道:三叔是刚刚从长安归来的。姜都督是三叔的岳丈。
齐殿逢道:三王爷和本官在长安相识已久,姜都督和三王爷是至亲,就都是自家人了。今天不要讲谁是钦差,只讲长安友人,畅谈友情。
大野勃在长安时就听说齐殿逢人品不佳,一向不肯与他交往,这时禁不住语气冷冷地说道:齐大人是代表皇帝陛下来巡视的,怎么可以不讲谁是钦差,谁是臣子?大唐律法不是这样随意的吧?
齐殿逢碰了个软丁子,心中不悦,却又自知失言不好发作,就赶紧换了个话题,向姜木斯问道:铁利府是渤海郡的北疆,与黑水部相邻,姜都督一定对黑水部情况了如指掌。
姜木斯道:我原本是黑水部的属下,归顺了震国,才做了铁利府都督。我对黑水部的情况确实是了如指掌。
齐殿逢道:姜都督原先是高王亲兄弟的岳丈,与高王是近在咫尺的关系;现在是武王叔父的岳丈了,与武王的关系可就远了许多。
姜木斯道:这也没什么不同。我已年近古稀,只盼女儿和女婿生活美满,此外再无所求,对官场并无留恋。
齐逢道:话不能这样说。三王爷还年富力壮,正是干事业的时期,总不会这样闲散漂荡,虚度后半生吧?
大野勃微微一笑,不紧不慢地说道:齐大人见过蚕吗?铁利府这地方的百姓喜欢养蚕。那些蚕宝宝可真是有趣,它自已吐出丝来做个牢笼,把自已的身体牢牢地包起来,居然能在里面安然而卧。世上的人看了,都替蚕宝宝悲伤。谁还愿意去学那个蚕宝宝作茧自缚呢?
齐殿逢见姜木斯和大野勃都不是可以利用的对象,就把话题转回黑水部,想从那里找到挑动事端的机会。
齐殿逢道:看来三王爷是不肯做茧自缚,才自动放弃了名利地位。这也很难得。姜都督刚才说与黑水部往来密切。本钦差没有到过北海,真想去黑水部看一看。可是此行是奉命出使渤海郡,又不便去黑水部走动。不知姜都督能不能把黑水部的首领约来,让本钦差见一见,开开眼界。
姜木斯道:这事很容易。黑水部与渤海郡是盟友,首领过界互访象牧民赶集一样平常。我派个快马信使去伯力城,请黑水部王爷倪属利吉来拜见钦差大人。他一定会来。
大唐对各类官员的活动范围是有严格限制的。齐殿逢虽然是鸿胪寺少卿,又是出使的钦差,可是没有皇帝旨意,是不能与其他部落首脑见面的,否则就有谋反之嫌。
齐殿逢当然知道这种事的利害,为了掩人耳目,他向姜木斯叮嘱道:我们可要说好,不是我召他来,是你请他来。
自从和高王大祚荣湄沱湖会猎以来,黑水部王爷倪属利吉一直奉大祚荣为盟主,每年向渤海郡进贡,双方相安无事。现在高王大祚荣去世了,新任郡王大武艺是不是也有高王大祚荣那样的雄才大略,是不是会象高王那样信守盟约,这些问题一直让倪属利吉心烦意乱。恰在这时,姜木斯派人送来信息,说大唐钦差来到铁利府巡视,愿与黑水部首领相见。倪属利吉心想,这下可好了,我能与大唐钦差联络上,可以借助皇帝威仪来挟制渤海郡,就不怕大武艺不守盟约了。
倪属利吉立即来到铁利府,与大唐钦差齐殿逢相见。二人各有所图,相见恨晚;目的相近,一拍即合。
齐殿逢道:黑水部有江南江北十五部之众,理应自成一郡,与渤海郡平起平坐。
倪属利吉道:本王早想聘问长安,朝觐讨封。怎奈山海相隔,又有渤海郡挟制,不敢轻举妄动。
齐殿逢道:现在本钦差给你作主,不必惧怕大武艺。
倪属利吉道:那么钦差大人愿意在皇帝面前替我讨封吗?
齐殿逢道:替你讨封当然可以,不过等我回到长安,禀明皇上,讨来诏书,再到伯力城颁诏,往返之间,一年二年可就过去了。现在有个速行速成的办法,就是你亲自到长安去讨封,皇上诏命一下来,你就是黑水郡王了。
倪属利吉道:只怕到了长安无人理睬。从前夫余府的李明启到长安讨封,就是在长安被抓起来,送回敖东城处死了。
齐殿逢道:此一时,彼一时。夫余府本是渤海郡的辖地,大唐皇帝不便轻易让他分治。李明启是渤海郡的罪臣,大唐也不能轻易册封。你的情况就不同了,黑水部与渤海郡并无从属关系,你去讨封,是星星朝月亮,是夷族归中原,这是顺天理遂人心的正当行为。本钦差大约要在三个月后回到长安。你可以算好时间,与本官同时到达长安,我来给你疏通关系,保你讨封顺利成功。
倪属利吉大喜道:有钦差大人这番周密谋划,我甘愿冒死也要前往长安讨封。
齐殿逢与倪属利吉的会见十分成功。他原本是想唆使大门艺在敖东城挑起事端,乘机请皇帝重新册封渤海郡王,好显示他出使渤海郡有重大发现,做出了重大贡献。现在有了黑水部王爷倪属利吉,他就把大门艺放在一边。他在得意的欣赏着自已的这盘好棋:一个使节出使归来,就带来一个新的藩王,这该是多大的功劳。想那崔忻,不过是赶上八年之约期满,不费吹灰之力就宣抚了渤海国,不过是拣了个大功劳,竟然升到正卿。我齐某人此次是空手套白狼,不须李楷固败兵作牺牲,也不须什么八年之约作铺垫,就立竿见影,手到擒来,为大唐皇帝凭空揽来一个藩郡国,这功劳不是比崔忻要大出百倍吗?当个正卿肯定是不在话下了,说不定还可以位列宰辅,成为三省大臣。齐殿逢越想越美,巴不得立刻返回长安,去向皇帝请功。
齐殿逢包藏祸心,和倪属利吉约定好了三个月后在长安相聚,就走马观花地走了几个府州县,结束了对渤海郡的巡视,赶回敖东城来向武王告别。
(作者附言:想个别交流的朋友,请先提供联络方式,我会和你联络。)
第五十七章 祸起鸿胪寺 血染太华山
    大唐钦差要返回长安复命了。武王大武艺不知道大唐钦差已经暗中做出唆使黑水部入唐讨封的事来,高高兴兴为钦差摆宴送行。大武艺不肯让三叔大野勃来参与国事,却很想把长子大都利召回来协助治国,就乘机请钦差帮助疏通。
武王道:齐大人此来,带来了大唐皇帝对渤海郡的深情关怀,本王十分欣慰,也特别感谢齐大人的劳苦奔波。
齐殿逢道:上命差遣,为国奔波,是臣子的本份。基下如果要谢,就谢皇帝陛下,为大唐尽一片忠心。
武王道:齐大人说得是。现在钦差大人要回京,本王正有一件事要禀报皇帝,还要请齐大人费心。
齐殿逢道:无论郡王有什么事要禀报,本官都可以传达。
武王道:正在长安入侍的左骁卫将军大都利是本王的长子,已经确立为渤海郡的副王,需要归郡协助本王处理政务,恳请皇帝开恩,准他返回敖东城。本王愿竟另派二王子大钦茂去长安入侍。
齐殿逢道:郡王的请求合情合理,皇帝一定会恩准。依本官判断,只要二王子大钦茂到达长安,副王大都利就可以归来。
武王道:那就拜托钦差大人向皇帝奏明。二王子大钦茂将在近日启程入唐。
齐殿逢离开敖东城返回大唐。武王让二弟大门艺送钦差到都里镇。
齐殿逢要从都里镇上船渡海奔山东,临上船之际,对大门艺叮嘱道:二王爷不要忘记你我的约定。一旦渤海郡发生动乱,我就保举你做渤海郡王。
大门艺道:我只能静观其变,坐等天时,不敢盲动。
齐殿逢道:黑水部将有异动,敖东城不可能平静。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你要抓住时机,果断行动。
两人心领神会,当时道别分手,只等时机到来。
大唐钦差出使藩郡是一件很荣耀的事。代表皇帝出巡,被藩郡王高看一眼,所到之处都是高规格的接待,还会有许多礼品赠送。回来述职时,多半都是报喜不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