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龙咒-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场惨烈的江岸阻击战打响了,在罗泽西所在排的指示下,中国炮兵对江对岸的日军进行了密集的炮火覆盖给日军造成重大杀伤,但随即也遭到日军炮火的还击。由于贺治峰事先有所预料,师炮兵部队被分散到十几个地点,因此受到的损失不是很大。不过日军还是顽强地冒着猛烈炮火,趁着烟雾笼罩迅速架设了两条浮桥,在气垫冲锋舟的接应下,日军在江对岸建立了巩固的阵地,并派出了装甲坦克部队向中国军队的防区发起了迅猛的攻势。
按照以往的经验,日军在遇到强烈阻击的时候会协调空中和地面的力量实施强大的火力覆盖,通常在一到两次密集的轰炸后就会打开缺口,突入中国守军的后方,实施反包抄迂回,彻底动摇整个战线的防御。但这一次情形似乎有所不同,日军的装甲坦克部队在方圆过数十公里的战区横冲直撞,却始终找不到中国守军的具体防线,感觉中似乎始终在一个迷魂阵里乱转,在突破了一道又一道单薄的防御体系后,却找不到集中发挥火力的机会,反而处处挨打。中国军队充分发挥了优良的单兵作战素质,在失去指挥的情况下,士兵们坚守自己的防区,对冲过来的敌人予以最大的火力杀伤,最后日军不得不丢下十几辆被炸毁的坦克和数百具尸体退回江边阵地。
虽然击退了日军的第一次进攻,但贺治峰知道自己的情形并不妙,主要问题是重型火力不足,在第一次火炮覆盖中已经耗去了三分之一的弹药储备,如果后方补给跟不上,不能及时运来补充的炮弹,那靠目前的力量无论如何是守不住阵地的。他原想对江边的日军实施一次反突击,但后来又不得不放弃这个诱人的计划,在没有重型火力的支持下冲锋,无疑是让战士们去送死,目前由于失去了战场信息控制权,他现在如同一个瞎子只能靠有限的感觉揣摩周围的敌情变化而无法实施精确的打击,他现在最害怕的夜晚的到来,因为现在的夜晚不再是中国军队的盟友,而成了最大的敌人。在日军飞机的红外线侦察下,他的防御整地布置和预备队埋伏将暴露无遗,到那时候就是日军轰炸机肆虐报复的时刻了……
从早上10点一直到下午5点,贺治峰率领战士们打退了日军的7次进攻,给日军机械化部队造成重大杀伤,但是日军的攻击也是凶悍的,在直武飞机和远程炮火的支援下,中国军队一个又一个环形防御体系相继失守,但一个又一个环形工事又自发构成,在满天的硝烟和激烈的枪炮轰鸣声中,中日两国士兵用自己的鲜血染红了这片土地,证明着各自军队的勇武。
秋季的夜幕似乎降临的特别早,在太阳就要落山的那一刹那,贺治峰命令集中全师的炮火覆盖江水的两岸,经过半个小时地动山摇的猛烈炮轰后,日军在江岸边的集结部队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架设好的浮桥也被摧毁了。这时候贺治峰投入了他手中最后一支预备队,二个完整的加强营和十几辆坦克,在一次排山倒海式的猛烈反击后,江对岸的日军全部被肃清了,失守的阵地也都全部被夺了回来。但贺治峰知道撤退的时间也到了,在经过一天的激战后,全师的弹药已基本消耗完毕,据来自后方的消息说,日军的空降部队已经占领了所有的交通要隘,增援部队不可能到来了。
望着黑沉沉的夜色,贺治峰下达最后的作战命令:“命令部队多点燃篝火,作最后一次战地搜索,先将伤员撤离,不能移动的重武器就地掩埋,把所有的弹药集中起来留给突击营,由政委何贤代理我指挥部队撤退,擅离职守的责任将来由我全部承担。”
“老贺,还是你指挥部队撤离吧,我来坚守阵地。”政委何贤激动的说。
“别跟我争了,我这也算是站好最后一班岗,上级的命令是死守阵地,我这个师长无论如何是不能作逃兵的。就这样决定了!”贺治峰故作轻松的笑着说。可何贤知道师长是在作最后的诀别,他强忍着内心的悲痛问道:“还有什么事情要向我交代吗?”
贺治峰从怀里摸索出一个小精致的小皮夹,说道:“要说的话全在这里面了,有家里的也有部队上的事情,你看完后就都清楚了。快走吧,过一会鬼子的飞机该来了。”说完,紧紧握了一下政委的双手饱含深情的说道:“一路小心,多多保重!”
何贤也眼圈红润的说:“你自己也保重,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部队需要你!”
11月2日夜,贺治峰所率领剩余的二个突击营在日军飞机的轮番轰炸下,全部壮烈牺牲。日军又连夜抢修架设了三道浮桥,次日凌晨,日军机械化部队继续向中国内陆突进……
“在中日战争初期,由于我军不能适应日军新的战术和兵器遭受了惨重的损失,日军的突击速度一直得不到有效的遏制,以至于丧失了大片领土。贺治峰师长能够根据敌情变化,创造性的适应战场形势,率领全师阻击日军长达11个小时已经算是比较成功的阻击战了。但从总体上看,武器装备上的差距和战术思想的僵化还是导致了我军的全面溃败,这个经验教训是惨痛的。未来的战争模式是建立在未来的武器装备基础上的,军事技术的落伍势必导致军事思想的落后,仅仅靠谋略和勇敢是打不赢一场未来战争的,这是每个中国军人都应当刻骨铭心牢记不忘的血的战争法则。”
—;—;摘自《共和国上将罗泽西回忆录》
第四十三章 大歼灭战
    中日战争初期的一连串惨败是中国统帅部始料不及的,在短短的半个多月里浙江、江苏、湖北、江西、安徽、山东相继告急,由于日军突击速度迅猛,加之中国军方信息通讯系统遭到日军严重破坏,许多地点都是在失守多日后才被上报到统帅部,鉴于目前的国家危急形势,11月9日中央军委召开了一次总结大会,全面检讨了中日战争爆发以来的军事失误,商讨遏制部队大范围败溃的对策。
会议首先由国防部长雷伯雄发言,面对全体政治局委员和军委各部主要将领,雷伯雄心情万分沉痛,仗打成这个样他无颜向政府交代,也无颜向千千万万牺牲的战士交代,更无颜面对那些对解放军报予充分信任的亿万中国老百姓,一种深深的负罪感灼烧着他的良知,似乎是一日之间他的头发变得花白。看着满怀愧疚的站在那里雷伯雄在座的众人谁的心情都不好受,总参中将罗致悄悄的拽一下雷伯雄的衣襟,示意要代他发言,但雷伯雄微微摇了摇头拒绝,今天他要彻底揭开这些年来军队中的一些黑幕,这种得罪人发言只能由他来讲,也只有他有资格来讲。
雷伯雄看了看手中的发言稿,尽量以平稳的声音开始了他的总结报告:“第二次中日战争自10月20日晚10时左右爆发,截止到今天在这场战争中我军伤亡约50万人左右。”此言一出,顿时引会场一阵惊叹声。不顾与会者的惊讶,雷伯雄继续着他那令人压抑的发言:“江浙两省除少数大城市还有掌握在我军控制中,广大乡镇地区已基本沦陷。江西、湖北、安徽、山东等地也有部分地区被日军占领。目前在日军占领的广大地区,我军已无可用之兵,无法组织有效的战略反击。造成这次战争的伤亡惨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战略战术方面的原因也有武器装备方面的原因,具体情况等一下由罗致中将向大家汇报,在这里我就不多说了。但我认为更深层次的原因目前我们的军队机制存在着重大缺陷,这种缺陷首先反映在人才选拔上。这些年来我们提拔了一大批优秀的军官,可这些军官的优秀是表现在哪些方面呢?是会打仗,还是敢打仗,两者都不是。而是会做官,有靠山!”平息了一下激动的心情,雷伯雄继续说道:“也许我说这话有些过头,我不否认有绝大多数军官还是非常优秀的,他们有着高学历,有的还到国外留过学精通数门外语,但这种优秀是和平时代的优秀标准,现在战争降临了,这种优秀的标准就变得不那么优秀了。战争的优秀标准是你会打仗,能打胜仗。毫不客气的讲现在某些解放军的高级将领变得娇贵了,变得腐败了,不要以为只有地方上存在着腐败,军队中也有,而且不少。这种腐败现象正在侵蚀着解放军的战斗力,俗话说:一将无能,累死千军。一个娇贵腐败的高级将领累死的何止是千军,就拿我来说吧,这些年来全国各大军区我都去过,每次住的都是高级豪华别墅,有些军队招待所的豪华程度是外人不敢想象的,每次我都拿养兵千日,用在一时的理由来安慰自己。可是老百姓拿血汗钱养了我们,真正打起仗来却一败涂地,这说明我们养肥了养懒了,而不是养壮了养强了。中日战争一开始我这个国防部长就连连判断失误,作出了一系列的错误决策,导致了部队的伤亡惨重,如果按照过去战争年代的做法枪毙十次都不算过分,在这里我首先作自我检讨,同时也请求组织撤销我的国防部长职务以为全军警示。”说完,他脱下军帽,摘下肩章,递到军委主席程光的面前。
程光考虑了一下,然后决断的说:“那我就代表军委撤销你国防部长的职务,明天就通令全军。不过在没有合适人选的情况下,你目前仍必须代理国防部长的各项职能,协助我做好各项战争协调工作。你先坐下,下面请罗致谈谈具体情况吧。”
总参中将罗致走到遥控台,先将一幅巨大的军用地图展现立体屏幕上,然后解说道:“我先简单重现一下日军自10月20日以来对我国的入侵情况,以及我军的反击战略部署,有不清楚的地方在座的各位代表可以直接发问,我再作具体解释。”
“10月20日晚11时左右,日军对我国发动了代号为‘菊花的刺’入侵计划,在实施该计划的前一个月的时间,也就是中美战争爆发期间,日军就开始了总战略集结,当时我们对日军的集结活动还是有所察觉的,也预感到日军有可能对我国进行武装入侵,不过那时我们判断日军的入侵地点可能是在福建沿海一带。据我们在台湾的高级情报人员汇报,中美战争爆发后,日本方面与台湾方面有频繁接触,并且有1万多名日本国防军以民间保安公司的名义登陆台湾作了大量的前期接应准备。最初的我们的判断是,日军会借道台湾,与台湾军队组成联军对我福建沿海地区实施登陆作战。为此我福建地区的攻台部队就地转入防御状态,对该地区所有的可能登陆地点都作了严密的反登陆部署。然而让我们始料不及的是日军选择了宁波和连云港作为登陆地点,这让我们在战争初期措手不及。”
“日军在上述两地的登陆,主要是依托他们建造的海上浮台和巨大的海洋运输能力。至于日本的海上运输能力我就不多说了,我着重谈一下日本建造的这些海上浮台。这些浮台的具体数目我们目前还不确定,估计有上千个,它们分布于中日两国之间宽阔的海洋上,为日军建起了一条蛙跳通道。这些海上浮台被用于提供作战飞机的临时补给、物资中转和登陆部队的运送,可以潜伏于水下,还具有一定的机动能力。我们派潜艇攻击了其中的一个,据俘虏交代这些浮台在中美战争爆发后就开始秘密部署,通常的做法是由改造后的集装箱运输船将预制的水泥和金属空箱运送到指定海域,然后由水下机器人和蛙人实施拼装组合,通常一个海上平台大约3小时就可以完成主体联接工程。由于所有的工程都是在水下进行的,所以一直没有被我方发现。中日战争打响后,日军又在我国近海地区快速组装了十几个海上浮台,作为它们的空军基地。另外在日军登陆时也大量的使用了这种海上浮台,用作登陆临时码头和步兵投送装置,由于事先没有预计到日军具备这项新工程技术,许多原来没有防备的海岸就成了日军的登陆突破点,这使日军能够在一天之内就攻陷了宁波和杭州,建立了大陆桥头堡。”
“为什么我军对日军这样大规模的军事突袭事先竟毫无察觉呢?”有委员质问道。
罗致中将面有愧色地说:“自中美战争爆发后,我国就失去了信息控制权,先是外太空的卫星全部被美军击落,后是中远程雷达系统频频遭到电磁脉冲导弹的袭击,虽然我们采取各种措施隐藏但还是损失不小,再就是海洋监测体系也遭到美军的干扰和轰炸,美军在我国沿海地区投掷了大量的噪音干扰器,以方便它的潜艇自由出入我国近海,这些干扰器我们一直都找不到有效的方法清除。中美和谈是在10月16日开始的,日军的偷袭时间是10月20日,在这短短的四天中我们全力抢修了被破坏的雷达系统,也先后发射过三颗侦察卫星,但这些卫星一进入外太空就莫名其妙的失去了控制,估计是美军搞的鬼,由于时间紧,任务繁重,在我们没有恢复远距离侦察能力之前,日军的登陆战就开始了,这是造成我们猝不及防的主要原因。另外一个原因是部队的麻痹大意思想,当美国提出和谈要求时,部队的警惕心有所松懈,许多高级军官认为战争就要结束了,但没料到日军会在这时候趁机对我国进行大规模的入侵。”
看了看委员们没有其他的问题,罗致就继续介绍战况:“日军展开登陆战后,我军迅速组织了强有力的反击,迅速调集了南京地区以及战略快速反应部队向日军登陆地点汇集,但恰恰是这一快速反应的举动让我军遭到了重大的伤亡。”见委员们个个面带疑惑不解的神情,罗致就具体解释了一下:“按照常规作战模式,当我国遭到敌军入侵时,应当组织周边的部队快速汇集,形成优势力量将敌军包围消灭在登陆地区。但由于我们失去了信息控制权,部队运动时具体位置就完全暴露在敌人卫星的侦察下,日军利用了自己的信息优势,组织强大的轰炸机群对我运动部队进行围歼。因为部队在运动过程中队形密集且缺乏有效的空袭防御手段,日军大量使用高爆子母弹、燃烧弹、云爆弹等大面积杀伤性武器对我军进行空中轰炸,致使部队在战略集结过程中伤亡惨重,尚未到达指定位置就被打垮了。”虽然罗致用了“打垮”这个委婉的词汇,但每个委员心里都明白,部队是被彻底“围歼”了,看过那些现场拍摄的战地纪录片,没有人相信在经过那种地狱般轰炸后还有什么人能侥幸生存。
“一开始我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以为日军是在做常规的空中阻击,希望迟滞我军对登陆日军的包围,但在后来的战斗中日军多次使用这一战术,频频派空降部队对我战略要地实施空降,调动我军进行实施包围,然后趁我军在运动的途中,进行空中围歼。每一次我们都是伤亡惨重,最后不得不放弃地面包围日军的计划,改为就地阻击。”
“那我们的飞机导弹呢?为什么不对日军的飞机进行打击,为什么不对日军的集结地进行轰炸,抗美援朝的时候美军的飞机轰炸也很凶嘛,我们的志愿军不是照样穿插包围美军吗?为什么今天条件好了反而连几支空降部队都消灭不了!”有委员发牢骚道。
“不错,我们也组织了飞机对日军展开反轰炸,取得一定成效。但由于日军的防空力量很强,加上他们掌握着外太空信息控制权,每次我军的行动都会遭到狙击,往往是这里飞机一起飞或刚刚降落,那便日军的导弹就打过来了,另外日军在部队中配备了大量的防空导弹和激光发射器,对我空军也造成很大威胁,开战不到三天,我空军就损失了七百多架飞机。当然日军的飞机也损失不少但他们补充的速度要比我们要快得多,据现场勘察的情况显示,有许多被击落的日军飞机都原属美军方面的,只是涂改了一下徽标而已。虽然,我们也使用了电磁脉冲导弹对日军空军进行了伏击,但效果不理想,根据对被击落的日军飞机研究发现,它们的表层都喷涂有一层特殊化学物质,可以阻隔电子脉冲波的影响。至于谈到对日军集结地的导弹袭击,不是我们不想这么做,主要是在没有信息控制权的情况下我们无法对日军实施有效的精确打击。目前我军导弹数量消耗很大,而且前期与美军作战的过程中大部分尖端军工生产基地又遭到严重破坏,现在我军的武器装备不仅是在质量上远远不如日军,就是在数量上也是严重匮乏,面对日军远距离打击,高空轰炸,移动火炮攻击、直武战斗机、无人侦察机、防空激光发射器、气垫冲锋船等先进的战法和兵器我们缺乏有效的反制手段。”
“现在我军的状况是既不能做大规模的运动,也无法组织有效的反击。每一次我军的运动不论是在白天还是黑夜都会遭到日军的疯狂轰炸,虽然我们的战士很英勇,但日军的空中打击力量无论是在精确度上还是在炸弹的效能上都远远超过抗美援朝时期,那时的美军还无法仅靠空中力量围歼我地面部队,但现在的日本空军不仅可以组织整团整师的围歼,即使是对军一级的部队也有能力在一天之内彻底摧毁。在前期我们没有及早的意识到这一点,致使地面部队消耗太大,而且损失都是野战部队的精英,这就是为什么后来日军能够长驱直入的主要原因。另外多数高级官军官还按照传统的战略战术应对新的战争形势,一旦被敌人包抄后路失去后方的支援就惊慌失措,束手无策,或是死打硬拼,或是丢下部队自己逃跑。这也是造成部队大范围溃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听完罗致中将的发言,每个政治局委员的都感到彻骨的寒心,没想到眼下的战况这么糟糕,也没想到自己的军队会败得这么惨,如果连中国陆军不败的神话都被打破了,那接下来美国人会怎么想,俄国人会怎么想,那些八国联军的后裔们又会怎么想……
会场陷入死一般的寂静,人们都在想:中国未来的希望在哪里,解放军还有能力打赢未来的战争吗?
第四十四章 危机四起
    “为什么主席不批准对日军使用核武器的计划?”原国防部长雷伯雄焦虑地悄声的问坐在身边的总理钱政宇。
钱政宇苦笑了一下,微微摇了摇头低声说道:“先看电影吧,这个问题等会你自己去问主席。”
在地下基地的贵宾放映厅里,国家主席程光坐在那里专心致志地观看着一部二战期间前苏联卫国战争的影片。会议结束后,他就把自己关在放映厅里看电影,并严令没有重大情况不许任何人打搅,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他什么事情都没有做,就是看电影。钱政宇担心他的身体吃不消拉着俞飞和雷伯雄一起来看他,守卫警卫员见都是重量级人物也没敢阻拦,就放他们进去了。进到放映厅里他们也没声张,摸着黑在后排找了个位置悄俏坐在那里也一起跟着看电影。
这部影片描述的是二战初期苏联红军在德军闪电战的打击下,丧失了大片国土,部队大批大批被围歼,国家兵力已近枯竭,几乎丧失了战略反击力量,这时候就连斯大林也不禁对未来苏联的命运失去了信心。银幕上斯大林神色严峻的问朱可夫大将:“朱可夫同志,请你以一个老布尔什维克的忠诚如实回答我,你认为我们有能力挡住德国人的进攻吗?”
就在这时放映厅的灯光突然亮了,众人心里一惊,谁敢这么大胆不打招呼就冒冒失失闯了进来,扭头一看只见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太太气呼呼的闯了进来。程光刚想发火见是她顿时也没脾气了,苦笑着打招呼道:“田妈,你怎么来了。”原来她就是被称作程府第一大内总管的老保姆田翠花。老人家是农村人,虽然没什么文化,但做事泼辣利索,为人耿直不阿,更难得的是头脑精明果断,却从不逾矩,程家的几个孩子都是她一手带大的,子一辈的叫她田妈,孙一辈的叫她田奶奶,深受程府上上下下的尊重,程光也跟孩子们一样尊称她田妈。在程府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有什么难办的事情的找田妈就行,不论大事小情,田妈一语中的,一言九鼎,这是程光特批给她的先斩后奏的特权。
田妈满脸怒火,把一个食盒递到程光面前,生气地道:“你这是干什么,就是天塌下来也得吃饭啊!你这样不吃不喝得把自己关在黑屋子里就能把鬼子打跑吗?亏你还是个干大事的人,连这点担当都没有。”
程光喏喏无语,只有在田妈可以杀死人的目光监督下乖乖吃饭,看到程光表现“良好”,田妈的脸色才缓和下来,与俞飞等人打了个招呼。
俞飞开玩笑道:“田妈,听说你很聪明,能谋善断,我想请你帮个忙,帮我琢磨琢磨一件事。”
“您这么说,那我可不敢当,你们研究的是军国大事,我整天琢磨的是家长里短,咱们不是一股道上的人,您的忙我可能帮不上。”田妈不卑不亢地说。
“那可不一定,您先听我把话说完。”俞飞笑道:“现在我碰上一件棘手的事,要牵扯到方方面面的关系,让我无从下手,既不知道该怎么作些什么,也不知道怎么去做。假如您处在我的位置上,您会怎么办?”
田妈想了一会说道:“老婆子没什么高招,要么快刀斩乱麻,要么把这件事放一边,先做其他的事,等过一段时间再看看能不能找到什么好办法。反正遇上事不能怕事,只要肯动脑子办法总比困难多。”
“好!不愧是程府的大总管,果然见识不凡。”俞飞喝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