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转世重生之吴三桂传奇-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朗知道此行到椵木冲堡驻防的目的是不可能达到了,不过若能将山上满桂收拾掉也是大功一件。众人忙碌了不到半个时辰,山下已收拾妥当,既然吴三桂已逃,山上的满桂便是囊中之物,决不容有失。济尔哈朗又再次命大军集合,准备上山一鼓作气将满桂等八千明军击败。
    可就在大军既将出发时,山上却又传来密集的火枪声,济尔哈朗大叫不好,定是这吴三桂声东击西,已经绕到山上,豪格危险了。忙下令全军立即上山,支援豪格。山上的战斗却很快结束了。满桂本就是明军有数大将,手下士卒也是精心训练,虽说八千对万五不是敌手,可有了三桂的支援,打这仅三千的后金军,却是毫无问题。不到半个时辰便歼灭了山上的后金军,只有几百残部逃下山来会合了济尔哈朗。等济尔哈朗率人赶到山上时,却只能是再次收拾残局。明军却在三桂的接应下安然撤退。此次遭遇战,明军共计死伤近三千人,可后金伤亡竟达到五千,更重要的是这万五后金军所有辎重全部被烧,让粮草本就不多的后金军更是雪上加霜。
    没了粮草的这万余后金军也不敢再去椵木冲堡驻防,只能灰溜溜的回到锦州城外与大军会合。而满桂也因折损了力量,不足以支援锦州,全军回宁远整军。不过满桂对三桂此次救援却是极为感激,本来只能是一场大败的战局,却因三桂的到来,转变为一场胜利。而且满桂因见识到了三桂及部下强大的战力,临走前将大部分粮草支援给了三桂,让三桂继续在宁、锦之间机动,寻找战机,以求打乱后金部署。三桂当然是求之不得,他可不想随满桂回宁远守城,所以让满桂代为向正在宁远城中的父亲报了个平安,便又率人呼啸而去。皇太极得济尔哈朗战报,万五大军竟败于万人明军手下,死伤五千,辎重全毁,这简直不可思意,不过听到有吴三桂参与其中,皇太极却也只能感叹道:“明军有此战将,我后金何时才有出头之日?”却也不再责怪济尔哈朗,想来在他眼中济尔哈朗明显不是吴三桂对手,最初是莽古尔泰,后来是自己,再后来是努尔哈赤,都在三桂手下吃过亏,这济尔哈朗败了也是正常。
    不过宁远援军既已退去,济尔哈朗也算是完成了一半任务。皇太极将目光再次转到主战场上。金、明双方在锦州城对峙直到十一月八日,后金固山额真博尔晋侍卫、固山额真图尔格副将,率援兵五万从沈阳来到锦州行营,实力大涨的后金军当夜再次猛攻明锦州城,却再次被纪用及赵率教率众抵住,后金未占到半点便宜。至十一月九日,后金军从出盛京至锦州城下已二十余日。其间:以军事手段攻城,不克;以政治手段议和,不议;诱其出城野战,不出;布局奇兵打援,不获。而后金却因强攻坚城死伤惨重,已有近五万士卒死伤。国内也因缺粮已是灾横遍野,军中粮料全是强征而来,全国上下对此战已是天怒人怨。可面对锦州坚城及自己内部种种矛盾,皇太极却也是无力回天。十日,皇太极实是无奈之下,将后金军分兵为两部:留代善率两红旗及部分来援兵马计八万余人驻锦州城外,在锦州城外凿三道濠,加以包围;自己同阿敏及多尔衮、杜度和盛京援兵,共计十五万左右后金大军往攻宁远。
    后金大军刚一开拔,辽东巡抚袁崇焕便已得到消息,指挥明军全部撤进濠内,命总兵孙祖寿、副将许定国率军在西面,满桂率吴襄在东面,余在四周,分守信地,整备火器,准备迎战。
    袁崇焕此次固守宁远,除坚城、利炮外,还布兵列阵城外,同后金骑兵争锋。他先遣车营都司李春华,率领车营步兵1200人,掘濠以车为营,列火器为守御。十一日,后金军连夜赶路,终于在黎明时分,出现在宁远城北岗,于灰山、窟窿山、首山、连山、南海,分为九营,形成对宁远包围态势。皇太极率诸贝勒巡视阵前,见宁远守备森严,并于城前立车阵以抗,他又怕明军火炮犀利,便命后金军后撤,退到山岗背侧。同时也是在引诱明兵趁他们后撤时发起冲锋,使之离开自己的阵地,给后金兵创造驰骑纵击的机会,以便全歼城外明兵。袁崇焕已与后金连战多次,对后金野战能力也是极为惧怕,见后金军撤退时,军容整齐,旗帜不乱,更不敢轻举妄动,任后金军重新扎营,坚垒不动。皇太极见明军不为所动,因大军连夜行军,士卒劳累,却也不敢强攻,只待休息一日,第二日再攻打这宁远城。
    第二日清晨,未等后金军攻城,明军却出城列阵。总兵满桂、副将尤世威和吴襄等率精锐之师万人,出城东二里结营,前列车队,背倚城垣,排列枪炮,士气高涨。皇太极见满桂军靠近城垣,己军难以驰骋纵击,便命军队退依山冈,以观察明军动向。明军却不为所动,严阵待敌。双方对峙了约一个时辰,皇太极见明军毫无动静,看来就是要如此对峙下去,他却不肯,自己粮草已经不多,而锦州未能取胜,反而被明军打死打伤几万之众,全军士气不振,在这宁远城下若不能再取得一场胜利,自己这大汗的位置怕是要不保啊。皇太极遂下令全军驰进掩击,只是身边二贝勒阿敏等大将皆劝其道:“明军靠城列此车阵,我军骑射威力难以发挥,且城上火炮威力甚大,望大汗三思。”
    皇太极对于部下的谏止,不但不听,怒道:“昔皇考太祖攻宁远,不克;今我攻锦州,又未克。似此野战之兵,尚不能胜,其何以张我国威耶!”言毕,皇太极亲率两黄旗为中军,两蓝、两白旗分为左右两翼,向明军驰疾进击。未等冲到明军阵前,从城上便以“红夷大炮”、“木龙虎炮”、“灭虏炮”等火器,齐力攻打,只打得后金大军死伤无数。二贝勒阿敏率两蓝旗为左翼,见明军炮火猛烈,为避免部下伤亡,遂令部下缓步前进。右翼多尔衮的白旗因在锦州城下伤亡近半,所以只是跟在杜度的镶白旗之后,这杜度却与阿敏心思相同,如此以来左右两翼便落后于中路的皇太极。
    城上袁崇焕见城下后金大军左右两翼突然慢了下来,只有中路的皇太极竭力冲锋,遂命城上明军,只管打击中路,左右两路任由他们。可怜皇太极此时虽然为后金大汗,可手中下众将却是各有心思,只苦了这两黄旗的将士,城上各式大炮近百门,齐齐轰在这两黄旗大军之上,皇太极率军未等冲到明军车队前,部下已死伤几千人。待冲到距明军车队前百米左右时,总兵满桂一声令下,车阵中万余明军,顿时凭靠车阵,开枪射击。后金军也以弓箭还击,只是明军有车阵掩护,后金军却在这旷野之上,虽有骑兵小盾,可明军火枪却十分厉害,铁制弹丸经常能穿破皮盾,打到后金官兵,更何况这万余明军中还有吴襄率领的千余士卒。吴襄可是三桂生父,三桂当然不希望吴襄在战场上有失,所以将新式长枪也装备了吴襄部下,吴襄手下这千人也都是吴家子弟兵,训练刻苦,丝毫不逊于三桂部下。
    这千人装弹、射击一气呵成,比旁人要快上五、六倍之多,而满桂在从杏山驿回来后,曾特意到吴襄府上,感谢此次三桂的救援之恩,在看到吴襄部下长枪时,更是吃了一惊,只因他在可山驿附近山上与明军交战时,就曾看到三桂部下用的是这种枪,其射击速度极快,所以这次出战,他特意将吴襄安排在车阵中央,这千人竟成了明军主力。面对这种不论射程、威力都比以往火枪大上许多的长枪,后金军更是伤亡惨重,仅吴襄这千人明军,在这百多米的距离上就射杀两千余后金军。只惊得这些后金军竟不敢从中央突破,只好绕过中间这段距离,从两侧进攻。本来压力颇大的吴襄,竟成了明军中最闲的部队,而两侧随着后金军迫近,顿时矢镞纷飞,明军也开始有了伤亡。不到片刻,后金军仗着骑术精良,已冲到车阵之下,明军左侧是总兵满桂,右侧为尤世威,两人面对后金军几倍于己的兵力却死战不退,中央的明军除吴襄所部外,也分援两翼,双方在各自阵前战了个旗鼓相当。后金军两冀的两蓝旗、两白旗虽想保存实力,可路途有限,终有赶到的时侯,皇太极见这四旗不听号令,致使自己两黄旗在这不到半个时辰中已是损失近五千人,遂怒令四旗从中央突破,务必攻入明军车阵,将城下这万余明军全部消灭。
    这四旗兵力加起来有近十万人,要是正常情况下,别说此时明军车阵中央只有吴襄的千人,就是再多上十倍,在后金十万大军的冲锋下,恐怕也只有败亡的份。可今时不同往日,吴襄这千人足当得五千普通明军,更重要的是后金军这十万大军却是各有心机,都只希望着别人打头阵,自己方能减少伤亡,而且这当中还有一个多尔衮。这多尔衮刚一阵前,一见眼前的吴字将旗真是吓了一跳,以为是吴三桂在此,自从经酒楼密谈后,他算是认识了吴三桂,要真是吴三桂在此,别说以吴三桂的计谋自己毫无希望取胜,要是自己真敢进攻,就是身边这八名护卫,怕是第一时间就会将自己击毙。所以他差一点打马逃回本阵。这时身边一名吴三桂派来的护卫小声对多尔衮道:“将军,阵前不是我家少爷……”听到这话,多尔衮松了一口气,可谁想到那护卫竟又道:“那是我家老爷吴襄……”
    多尔衮一听这话差点从马上摔落下来。老爷那就是少爷的父亲,连少爷都那么厉害,明明把自己卖了,自己还得帮他数钱,那这老爷皆不是更厉害?就算这吴襄真的不如吴三桂,不是自己对手,可自己难道就敢打这个吴襄的主意了?不说把柄在吴三桂之手,就凭吴三桂自身也是有勇有谋,要是知道他父亲命丧于自己手里,那自己还是趁早挖个坑,把自己埋了算了,省得最后生不如死。
    在这种情况下,后金军真是想胜也难啊!
    第十四章转战宁远
    不知不觉中多尔衮冲击的速度便慢了下来。阿敏和杜度以为多尔衮是想保存实力,他们当然不会去当那个冤大头,也命部下减速。吴襄却不管许多,眼见后金军在阵前百余米的地方竟减慢速度,忙命部下射击,几轮射击,冲在前面的后金骑兵已倒下一片,后金军本就不高的士气更加低迷。城上袁崇焕也见到城下车阵中央竟面临十万后金大军的冲锋,忙命城上炮手,全部对准中央后金军最密集处射击。一时间这十万大军在连天的枪炮声中死伤无数。没等几位旗主、贝勒下令撤军,突听阵后竟有人大叫:“不好了,明军势大,快逃命吧!”随后各处又有几人附喝。站在多尔衮身边的几名三桂派来的待卫,一听这声音,不禁相视而笑,相处几年,不用看也知道,特别是最先喊叫之人,那公鸭一般的嗓音,必是与自己同去后金的吴苟。
    需知三人成虎,谣言的威力最是巨大,在这几人的喊叫声中,后金士卒迟疑了。多尔衮也听出来喊叫之人正在自己军中,可再看身边这几名三桂派来的待卫,手已经探入怀,注视着自己。多尔衮可是见识过这些待卫手中火铳的威力,知道此时自己若有什么不妥之处,怕是要立即血溅当场。为了皇太极这个杀母仇人搭上自己这条命,可是不值得。至于临阵脱逃是个什么罪名,多尔衮现在可无瑕去想,再说自己上面还有阿敏、杜度顶着,怕他做甚。恰巧,城上明军正好一炮打中了后金军山后大营营房,一时间营中火光四起,不知根细的后金军更加惊慌不已,这下那几名待卫更有所持,大叫道:“不好,明军有埋伏,后军大营已破,再不撤退,怕是难逃一死。”有了如此理由,多尔衮咬牙道:“撤!”说完他却是已掉转马头,向山后大营撤去。阿敏、杜度早就想撤,只是没有理由而已,如今见多尔衮已先行撤退,也忙下令全军退回大营。这十万人马可真是来若龟行,去若闪电,不到一刻钟已是撤出战场,而皇太极见到中军已退,只有自己两黄旗还在拼命,若再不撤退,等城中明军出来,怕是自己也要葬身于此,只得狠狠骂了声:“一群竖子,能担何大任。”却也不得不撤军回营。
    此战从清晨到日当晌午,两军死伤颇重,后金兵死于炮火之中,明官兵倒于刀箭之下,尤其是皇太极的两黄旗,几万大军在明军重点照顾下死伤近半,后金贝勒济尔哈朗、大贝勒代善第三子萨哈廉和第四子瓦克达俱受重伤,游击觉罗拜山、备御巴希等被射死。明军车阵则所剩无几,自总兵满桂而下,众明军将士死战杀场,满桂也是身中数箭,从骑被创,尤世威身上轻伤十余处,坐骑也被后金射杀,万余大军,仅余三千余人。整个宁远城外已是横尸遍野,尸填濠堑。后金此战没能讨到半点便宜,皇太极回到大营后,第一件事便是迁营至双树铺。这里实在是太危险了,明军大炮竟可打到营中,自己就仿佛坐在火笼之上,谁知下一发炮弹会不会落在中军大营上,自己可不想像父汗努尔哈赤一般死在明军火炮之下。对帐下这些将军,皇太极却是无可奈何,自己手中的本钱此刻已是所剩无几,两黄旗伤亡大半,正白旗几次大战下来若不是将盛京援军充实其中,这正白旗早是有名无实,可阿敏的两蓝旗、代善的两红旗,就连杜度的镶白旗都是伤亡甚小,使得皇太极更加不敢轻举妄动。至于阵前多尔痛临阵脱逃一事,多尔衮只是道:“帐下士卒多是盛京新兵,战场上不叫使唤,我这旗主也是无能为力。”
    皇太极此时正是用人之际,而且此战自己命部下冲击车阵本身就是一个错误,就算真能将明军车阵全部击杀,也不过伤亡明军万余人,自己却要付出几倍,甚至是十几倍的代价,得不偿失。况且在宁远城中明军却还有五六万人,因此只是警告了多尔衮几句,也未深究,便过去了。
    此后几日后金军与明军在这宁远城下几次交锋,明军虽不占伏势,可在城上火炮支援下,也未落败。两军对峙了三日,直到十一月十五日,皇太极终于认识到,这宁远比锦州,城池更坚深,兵马更精壮,火炮更猛烈,指挥更高明,尤有袁崇焕坐镇指挥,满桂、尤世威等猛将在城外搏击。自己根本无法靠近城池,几日来甚至没有攻到城下。十六日,皇太极终于下令率军撤离宁远,退向锦州。见后金军终于撤走,辽东巡抚袁崇焕欣喜异常。宁远一战,明军背城而阵,凭城用炮,以车营拒敌,以骑兵野战,终打退敌军,终于获胜。遂向当今万岁奏道:十年来,尽天下之兵,未尝敢与奴战,合马交锋。今始一刀一枪拚命,不知有夷之凶狠骠悍。职复凭堞大呼,分路进追,诸军忿恨此贼,一战挫之,满桂、吴襄之力居多。皇太极攻宁远不克,又转攻锦州。他却不知此时锦州也是不容乐观。
    十四日,当他率后金军在宁远城下激战之时,锦州的明兵趁后金军主力西进、势单力弱之机,突然大开城门,蜂拥冲杀出来,攻向后金大营,代善不防之下,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死伤千余人,明军予敌一定杀伤,稍获初胜之后,迅即撤退回城。后锦州战报送到皇太极手里,他感到宁、锦前后、腹背受敌,才不得不迅速从宁远撤军。十八日,皇太极再次回到锦州城外,命官兵向城举炮、鸣角,跃马而前。又令军士大噪三次,才入营。以后数日,后金军继续围困锦州城。白天,以万骑往来,断城出入;夜晚,则遍举薪火,示警干扰。至十一月二十日,皇太极一方面围困锦州,另一方面又再次派人入城劝降,只可惜这次派去的使者连城也没进去,便被明军用火铳打了回来。此时明军已经知道了宁远安全无恙,更加坚定了守卫锦州的决心。皇太极见劝降无效,准备向锦州城发起总攻。后金军列八旗梯牌,陈火器攻具,相视四周形势,以备明日激战。
    二十一日,凌晨,皇太极设大营于城东南二里的教场,两黄旗已伤亡大半,不能再做主力,遂命代善率两红旗数万官兵攻打锦州城南隅,卯刻进兵,辰刻攻城,顶冒挨牌,蜂拥以战。其他三面,分由阿敏、杜度、多尔衮列军佯攻,牵制明兵。明军城上分员把守,赵率教见城南敌军势大,亲自登城率部御敌。城上用火炮、火罐与矢石下击,后金军死伤众多。后金兵冒死运车梯,强渡城濠。濠深且宽,不得渡过,拥挤濠外,遭炮轰击,纷纷倒毙,尸积如山。皇太极无视军兵惨死,力督攻城,必欲夺城。双方战至午时,后金兵伤亡更胜于前次攻击锦州。明军凭藉坚城深濠,从城上发射火器,后金兵无法靠近城墙。傍晚,经过一天激战,皇太极见明军凭依高城深堑,火力强大,气候寒冷,士气低落,攻城不下,只能撤军回营。一日激战,代善帐下两红旗伤亡近两万之众,夜间,寒风之下后金帐蓬不足,伤兵只能围坐在火堆旁取暖,大军粮草、伤药都已见底,伤兵得不到救援,只能不断哀号,整座大营死气沉沉。中军大营中,皇太极、代善、阿敏、多尔衮等后金将领齐聚于此,商议明日该如何。
    阿敏首先开口道:“大汗,如今我军伤亡惨重,此次出征共计二十五万人左右,先是路上便遭伏击,包括四贝勒莽古尔泰在内共有近万人遇伏身亡。后在这锦州城下,正白旗帐下几万士卒所剩无几,在宁远,两黄旗伤亡大半,今日两红旗又伤亡两万余人,到现在全军已损失七八万之多,且下面士卒多为单衣,天气又渐渐寒冷,不利于我军作战,粮草、医药也供应不上,就仗还如何打下去,不如尽早撤军,待来年春暖花开之际,再与明军决战。”阿敏的一番话得到下面大多数后金将领的赞同,的确如此,这阿敏还是顾及了后金的脸面,只说了自己的伤亡,没有说明军伤亡,这一月多来,后金伤亡七八万人,可明军呢?伤亡不过两万人左右,这叫这些从来不把明军放在眼里的后金将领如何面对,这仗是真的打不下去了。皇太极坐在上面却不开口。坐在另一侧的代善却坐不住了,道:“难道我几万将士就白白牺牲了吗?今年大灾,我军缺粮,国内却更是缺食,我们若是不能打下明军一两座大城,得不到粮草,全国百姓如何能度过今年寒冬?”
    两红旗将领见代善一力主战,自然为他是从。两位贝勒爷就战与不战争论不休,双方各自将领自然更是唇枪舌箭,自是不服。杜度、多尔衮等一些势单力薄之人只是一言不发,算是中间派。众人一直吵到午夜时分,也没有结论。皇太极坐在上面一直低头不语,既不应允,也不反对,任凭下面吵翻了天。多尔衮心思快捷,很快便想到其中奥妙,这阿敏之所要撤军,什么大军损失惨重、天气寒冷、军中缺食固然是原因之一,可更重要的却是到目前为止他的两蓝旗还未遇大的损失,两黄、两红、两白六旗都有损伤,若明日再战,他的两蓝旗必是主力无疑,一战下来,就算不像今日一般损失大半,也会伤筋动骨,损失惨重,他当然不愿看到。
    而代善主战,却是因为今日伤亡惨重,如就此回到盛京,他的实力不如阿敏,地位必然下降,所以只有主战,让阿敏明日与明军再打上一场,双方势力才能相等。至于皇太极则更是老谋深算,在他心中怕是早有定计,这阿敏若是不损失一些,回到盛京何人才能治得住他?至于到现在也不说其意图,却是在离间代善、阿敏两人,只要这两人真能为此事翻了脸,互相牵制之下,他这大汗的位置就算是稳了。不过眼见代善、阿敏两人争论这么久,虽然皇太极的目的达到了,可事到如今反而不好开口,不然必然得罪阿敏。多尔衮想明白了这些,站起来道:“大汗,属下认为大贝勒爷说得在理,若不能攻下明军几座城池,我等回国也无法面对紧衣缩食而支援我等的百姓,更对不起战死的将士,而且我们若此虎头蛇尾的撤了回去,日后如何面对大明?伏首称臣吗?”皇太极听到面露微笑,在座的这些后金将领那个也不是易与之辈,一见皇太极的表情,便知这多尔衮又是棋胜一着,得了皇太极的欢心,那些中间派再也坐不住板登,纷纷向皇太极建议,明日定要与明军决一死战,不胜誓不还朝。就连原本支持阿敏的部分将领也掉转风向,转而支持力战明军。
    只气得阿敏面色铁青,狠狠的看着代善和多尔痛等人,却又是无可奈何。皇太极见堂下众人已纷纷表态,而且又是主战占大多数,终于一拍桌子,下面顿时一片寂静,皇太极这才开口道:“好,众将不亏是我女真英雄,既然众将都同意与明军血战到底,那明日便与明军决战,务必将这锦州城拿下,以显我后金威武。”
    堂下众人齐声应命。阿敏也不敢再说什么,只能点头称是。第二日清晨,后金大军在锦州城前列好战阵,只待一声令下,便将冲向战场。十一月的辽东已是初冬时节,天空中云层如积絮一般,看来今年的第一场雪已为时不远。
    锦州城中的明军也做好了准备,城墙上滚石、檑木堆得老高,墙垛边一字摆开百余口大锅,锅下烈火雄雄,锅中热油滚沸,明军更是手持火铳,严阵以待。皇太极骑着心爱的大青马,立于汗旗之下,远眺这锦州城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