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贞观之治-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杜如晦:很多谣言来自长安,听说西市有个和尚,兴风作浪,即使不是造谣者,也肯定是传谣者。
  李世民:让权万纪查清,直接报朕。
  两仪殿,李世民、杜如晦坐着,裴寂免冠跪在李世民前。李世民阅卷,收好,递给杜如晦,回头看了一眼裴寂:沙门法雅说你知道妖言,法雅现在已经伏法。兵部的审讯,我已经看了,你有什么说法?
  裴寂:臣只听法雅说过何时会有瘟疫,没有听他说过别的。
  李世民命杜如晦把兵部的卷宗给他看。裴寂看完之后,神情沮丧。
  李世民:身为左仆射,朝廷重臣,如此行为……
  裴寂伏拜:陛下……
  李世民:除了免除你的官职,没有别的办法,你回你的蒲州老家吧。
  裴寂:陛下能否许臣住在京师?
  李世民非常不高兴:让你回老家,已经念你是武德老臣,朝廷议论说,对你的处罚应该是流放,你年纪大了,流放,等于死刑。而且,武德年间,朝政、刑罚错漏百出,纪律松弛混乱,难道不是你的责任吗!许你住京师,不知道你的人脉又会弄出什么事情!
  裴寂瞪着李世民,李世民不回避裴寂的目光:依照你的功劳,怎么可以升迁到如此高位。你只不过蒙受太上皇宠爱,在文武百官中侥幸居于第一。只因为你是昔日旧部,不忍心依法处理。你能活着回故乡,已属万幸。
  裴寂闭上眼睛,自语:太上皇……
  公元629年,贞观三年。裴寂被免官。后再流放,死于静州,年六十岁。同年,李世民任命中书令房玄龄为左仆射,兵部尚书杜如晦为右仆射,尚书右丞魏征暂时代理秘书监。李世民彻底掌握朝政,无人能够掣肘。
  尚书省,考试的人纷纷进入,马周也在其中。考生们入座。尚书省都堂的院子里、走廊上,都摆放了坐垫和矮几。每人一几,整整齐齐。不远处的楼上,李世民与房玄龄望着这边。
  李世民:这些人可是满腹经纶啊。哈哈,天下英雄,尽入我营啊。
  房玄龄:以后还可以增加人数,考虑学校的教育与这个考试配合起来。
  李世民:好啊。弘文馆的学生也要参加这个考试吗?
  房玄龄:是。成绩几天就可以出来,任官的事情上,我们商量就不受吏部铨选的时间限制,尽快任官。
  李世民:还有,令四品以上的在京官员,都要写出对于时局的奏表,可以建议,可以批评,可以是一个事情,也可以是朝廷的大政方针。优劣不问,每人都必须写。五天之内完成。
  李世民坐在御坐席上,常何入,拜。李世民示意他坐下,微笑着看他:玄武门你是大功臣,可是我没想到,你文采也不错呀。
  常何尴尬地笑笑:陛下千万别夸我的文采,我……我不识字。
  李世民:不识字没关系呀,你说,别人记下来,就好了。这样的话,我就不夸你的文采了,你文章的意思实在好。
  常何:意思也不是我的意思。
  李世民:不是你的意思?
  常何:我得交卷呀,要不然,功臣归功臣,也只能回家种地了。
  李世民大笑:你这样的功臣,不要担心。不过,这么好的文章,你是找谁写的?
  常何:是个叫马周的,我不识文断字,用得上他,就留在我府里了。
  李世民:看文章,这个人我是要用的。
  常何:陛下你这不是又增员了吗?
  李世民:我要增的是能助成就贞观盛世者。
  两仪殿内,马周与李世民深夜相谈的影子映在大殿的柱子上。
  马周:依我之见,长安管理首先解决交通秩序,相向而行,一律从右,这样就不会发生冲撞,也能减少拥挤,提高速度。另外,官员行驶,也按照右侧方法的话,也不会发生冲突。过去,常有争路的,这样也会减少。
  李世民:朕也有出行,怎么发现不了这样的问题?
  马周:陛下出行,有制度规定,路人回避,卫士开道,固然见不到这样的景象。
  两仪殿,李世民与房玄龄、杜如晦、魏征对坐。内侍逐一为他们斟酒。
  李世民举起酒杯:从大业十三年晋阳起兵开始,一直到武德九年,我马上打天下。那一年,我二十七岁。贞观元年到现在,两年过去了,今天才算彻底掌握朝政,已经三十岁了。古人说,三十而立,今年算是而立之年。
  君臣共饮,内侍逐一为他们再斟酒。
  李世民看着酒杯:前两天有一个犯人刘恭,因为脖子上的纹路像个“胜”字,他自己说可以称霸天下,因此下到狱中。我想,如果这是他的天命,我拿他也没办法,如果他没有这个天命,一个“胜”字又能怎么样呢?所以,我下令释放他。
  其他人看着李世民。
  李世民:唐,是有天命的。你们是朝廷中权位最高的人,最重要的是物色人才,依照他们的才能,给他们权力,让他们尽责,而不是你们每天亲自忙各种案件。尚书省日常事务,由尚书左右丞处理,不能处理的,才奏报你们左右仆射。我的诏书和手敕,有不恰当的,中书省和门下省,都要提出。你们如果只是顺从,那就谁都可以来做,何必要你们呢!
  房玄龄和杜如晦拜:是这样。
  李世民:凡是朝廷大事,先由五个中书舍人都写出议论,互相签名,所谓“五花判事”,然后呈报中书侍郎、中书令修正,最后送到门下省,由给事中、黄门侍郎审查,反对或者修正呈报给我。这是历代的老规矩,贞观新政要恪守,防止错和误。
  李世民看着魏征:我最近看《汉书》,看到上面记载了《子虚赋》、《上林赋》,文字浮华,没有什么用处。房玄龄,你现在监修国史,议论时政的奏章,好的,无论我认为对与不对,都要记载下来。两年前,我就想要修撰前朝的史书,那个时候,乱事如麻,顾不上,现在好了,可以提这个事情。还是魏征来总领这个事情。
  魏征:前朝史有不少人做过,王沈、陈寿他们写过魏史,像王隐、虞预、朱凤、谢灵运,都写过《晋书》,算起来,有七家之多。其他,南朝,宋、齐、梁、陈,都有前人写过。北朝一直到周,前人也写过。不过,前人都是私人写史,陛下要修前朝史,就是朝廷修史了。
  李世民:诸位知道,我们一路继承的是北朝,一直到隋。文职,武职,都和隋朝甚至更早是一样的称呼。我每想到这些,就恐怕大唐好也像前朝,坏也像前朝,尤其是隋朝。隋朝亡在眼前,大唐如何保有江山,实在是要仔细读前朝啊。
  魏征:我想了一下,散骑常侍姚思廉的父亲,陈朝时做过吏部尚书,隋朝时写过《梁史》、《陈史》,没写完就去世了。姚思廉得其家学。
  房玄龄:是啊,当年我找他来做秦王府文学馆学士嘛,他是个人才。
  魏征:所以姚思廉来撰《梁史》、《陈史》,再合适不过了。中书舍人李百药的父亲,在隋朝做过内史令,写过《齐史》。贞观元年的时候,已经奉陛下诏,在写《齐书》了。弘文馆学士令狐德棻、岑文本来撰《周史》。许敬宗来撰《晋书》。陛下重视隋朝败亡,那就我来和孔颖达、许敬宗来撰《隋史》。
  杜如晦:孔颖达有大学问,当年也是咱们文学馆学士。
  李世民:魏征,你来总撰定。
  魏征:还是陛下来领总撰定吧。
  李世民摇头微笑:我只想撰写《王羲之传》。
  其他三人以酒杯底轻击案,表示欢呼。李世民举杯,大家齐饮。
  公元629年,贞观三年,贞观之治中的解除边患,终于纳入朝政议事日程。
  两仪殿,李世民接见唐俭。魏征、杜如晦在座。
  唐俭:突厥大势已去,条件成熟一定可以攻取。
  李世民:何以知之?
  唐俭:士兵贪婪,给一点小礼物,问什么就答什么。这既说明士兵没有防范之心,更说明突厥上下不一致。大可汗一直野心勃勃,但是百姓不希望战争。贵族之间,也不协调。其中,小可汗的力量虽然小于大可汗,但是小可汗不服大可汗,这对我们十分有利。还有,赵德言留在了突厥。
  杜如晦:赵德言是一个为了向上爬,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的人。他要博得突厥可汗的欢心,一定会给突厥可汗出许多主意。但是,他当然并不了解突厥,他的主意肯定不利于突厥。一旦突厥采纳,只能带来问题。而这就是他的最大用处。
  李世民与唐俭、杜如晦相对大笑。魏征却在一旁表情严肃。
  李世民看着魏征:你和赵德言有过一次交手,觉得他怎么样?
  魏征:此人跟我刚好相反。我心中有什么就说什么。赵德言则总在猜度陛下的心思,说陛下爱听的话,做陛下喜悦的事。
  李世民笑着:魏征啊,你们两人就不能互相向对方学学吗?你就不能变得也稍微圆滑点?
  魏征:我要是变得圆滑了,陛下还要我做什么?
  房玄龄冷笑:你原来也清楚啊。
  魏征:可是我要说的话还没有说。我多次向陛下讲过“治国必先律己”的道理。
  李世民露出厌烦的神色:是啊,听过很多次了。我也听烦了。你今天莫不是又要在这里再给我讲一遍吧?我又做错什么了?
  魏征:陛下想想,这样利用赵德言,是一个君子的作为吗?
  房玄龄:那赵德言本人就是个小人,陛下凭什么要用君子之道待他?
  魏征:此话差矣。陛下是一国之君,是天下人行为的典范。这等小人之举,难道不是要教天下人学坏吗?
  房玄龄:这是在打仗!有什么君子小人!
  魏征又要说话,李世民举起手来阻止了他:好了,你不要再说了。这次我不会听你的。
  魏征起身行礼,一言不发,离殿退去。李世民面带愠色,目送魏征出殿。
  第二十八章
  太极殿,李世民、兵部尚书李靖、左武侯将军、代州都督张公瑾对坐。
  李世民:贞观元年,我问诸位,什么是新朝的头等大事。李将军说,突厥是头等大事。当初,我心里是同意的,不过这两年,忙于朝臣调换,现在大势底定,突厥这件大事,要议论了。若打突厥,你以为首要是什么?
  李靖:兵员。
  李世民取案几上的手卷,展开:朝廷的兵力,最初是晋阳起兵,我委托薛国公(长孙顺德)、卫尉卿(刘弘基)招募的万余人,后来,加上太上皇与隐太子(李建成)的两万人,再有,是历年征战归附的兵马,合起来有十七万人。
  李靖:十七万人,不是不能打,而是不能多处发动,发动之后,不能持久,朝廷开始征兵吧。
  内侍入:去凉州的使者复命求见。李世民命马上引他来。李靖和张公瑾互视。使者呈上密信,内侍转递给李世民。李世民将盛密信的铜管封蜡剔掉,抽出密信,表情严肃,急迫地展开阅读。之后,摇摇头。
  李世民将密信收好,看着使者:都督没有和你说什么吗?
  使者:没有。只是让我带密信给陛下。
  李世民:你喜欢猎鹰吗?
  使者一愣,随即:凉州都督府养有十数只猎鹰,我看都是好鹰,陛下不是喜欢鹰吗?
  李世民点点头:嗯,你是投我所好。
  李世民将铜管交给内侍:带他到大理寺,暂时看管。
  使者惧,拜:臣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对吗?
  李世民:让吏部判断吧。
  内侍引使者出。李靖和张公瑾不明所以。
  李世民摇着头说:大亮这个人,实在是眼里容不进沙子,他信里说,使者向他要猎鹰,如果是我要,是我的不好,因为我几乎不打猎了;如果是使者他自己要,那就是我用错人了。
  张公瑾:陛下用李大亮为凉州都督,是用对人了。
  李世民点头:武德时,他因为有功,太上皇赐给他奴婢一百人。他说:这些人以前都是好人家的子女,因为各种不幸,成了奴婢,我怎么忍心用他们呢?结果,他就把一百人都遣散回家去了。唉。
  李世民拿起盘中一个胡瓶,看着:你们看这个胡瓶怎么样?
  张公瑾:这个胡瓶实在好,应该是进贡之物吧?
  李世民看着胡瓶点点头:把它给李大亮吧。
  张公瑾:他恐怕会把它卖了,当年晋阳起兵入关,他从洛阳投归长安,太上皇让他做土门令,结果属下百姓饥荒,盗贼侵扰,他卖了自己的马,钱分给百姓开荒种地,当年就是丰收。
  李世民摇头,笑着:好好好,卖不卖随他了。
  随即李世民问起突厥的事,便命内侍召左仆射、右仆射、尚书右丞参与朝政到太极殿。其他内侍开始增加座席、案几,将屏风范围扩大。
  张公瑾:我以为灭突厥,当此时。我的建议是,一、颉利可汗凡事只按自己的性子来,已经很久了,应该说头脑不清醒了;二、突厥所属同罗、仆骨、回纥、延陀都要脱离突厥;三、颉利猜忌突利,大小可汗之间,有离间之隙;四、突厥连年雪灾,牲畜损失甚剧,国力下降;五、颉利疏远自己人,亲近其他胡人;六、突厥掳去的中原人,连年逃到山里,总有十数万人,一旦征伐突厥,可以成为内应。
  李世民巡看诸臣:兵部尚书以为可以开始征伐突厥,只是兵员不足,诸位有什么议论?
  杜如晦:如果年龄未满十八岁,但体格健壮,也许可以提前征役。
  魏征摇头:竭泽而渔,非不得鱼,明年无鱼。陛下不会做这种杀鸡取卵的事吧?
  李世民:为何是杀鸡取卵?
  魏征:成丁年龄在二十一岁,次男当在十六岁。如果老大老二都被征了,谁在地里干活?一家怎么应付国家的租赋杂徭?晋以来,南北各朝实行府兵制,将军带的都是自己的兵马,府兵都有授田,他们不必缴租赋,但征战起来,府兵出征,打仗的马、盔甲、武器,都由自己负担。而一个新府兵,北朝乐府木兰诗唱,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其实一般的农户,哪里有能力承担兵甲衣粮?
  杜如晦:也是,当兵的,其实是有钱人家的子弟。
  魏征:所以,到底是缴租赋担子重,还是自备兵甲衣粮担子重?前者重,则愿当兵,后者重,则愿耕田,法令强征,军心民心不能两全啊。
  李世民点点头,内侍上前:陛下,鸿胪卿(唐俭)等候接见。
  李世民示意内侍,让他再等一会儿,命接着议论。
  房玄龄:陛下,大唐现在可不缺地啊,熟地,无人耕种,变成荒地,只要朝廷多授新府兵地,人还是愿意当兵的。
  魏征:天下初定,如果多予农夫田亩,自然租就多了,租多,国家就富,这才是当务之急啊。战争来了,募兵不迟。
  李世民:今天议府兵。府兵有训练,突厥可不是募来的兵可以打败的。
  房玄龄:从晋阳起兵,就是按军功赏赐。一般人的出路,是立军功,从军立功是出路。受田多,富裕之后,要立军功,立了军功,受田更多。
  李世民:左仆射,你拟一个新的军功条例吧。
  房玄龄、杜如晦、魏征收拾文件,出。李世民望着他们离开,内侍为李世民换文件,唐俭入。
  李世民:鸿胪卿,你又要出使突厥了。
  唐俭:臣已经准备好了。
  李世民:突厥,我们打过很多次交道了。每次都是硬碰硬。战斗是突厥人的长项,可是我们以前总是拿我们的弱项去对付他们的强项。虽然不是每次失败,但也伤筋动骨。这一次,我们要换换思路了。
  唐俭:陛下的意思是?
  李世民:你要带一个人走,要让他能在突厥那边留下去。
  唐俭:这次要用奸细了吗?
  李世民:不,我们不需要他的报告,我们只需要颉利可汗重视他。
  出使突厥的使团离开长安。唐俭持节在队伍当中,他回首望长安,赵德言没有回首:鸿胪卿出使,每次都是这样舍不得吗?
  唐俭:回首长安,是为了回到长安。
  赵德言:是啊,汉朝张骞、苏武,都是出使十多年才回到京师。
  唐俭观察赵德言:也有不回来的。汉朝李陵投降匈奴,至死不归。其实,李陵当然有李陵的道理,那时候汉武帝对臣属总要猜忌,而且杀了李陵全家,而匈奴也未尝不是大族,就好像现在的突厥。你知道,比起突厥,大唐不过是他们东南的一块小地方,农耕而已……中原看突厥,视为北虏,焉知突厥看中原,不是南夷?
  赵德言笑:倒也是,农耕而已。鸿胪卿到底是眼界开阔啊。
  唐俭假装苦脸:历朝历代,大唐也不例外,哪个真的降服了北方?汉武帝说是降服了,国力也空了啊。我们从太上皇起,就没有力量阻挡突厥,只能是称臣纳贡。
  赵德言:真是这样。不过,鸿胪卿这么说,陛下恐怕要问罪吧?
  唐俭:鸿胪寺要是不清楚这一点,出使突厥就太难了。知己知彼,才能转圜不误大事,误了大事,就不是问罪,而是斩首了。
  两仪殿,李世民在案几上翻找,对房玄龄:征中男的敕令发下去很久了,怎么还没有回复?
  房玄龄:我发下去了,魏征四次拒绝签字,没有办法呈回陛下签字实施。
  李世民命内侍召魏征来。内侍引魏征入。
  李世民:四次拒绝签回我的手敕,太过分了吧!不满十六岁,而体格健壮,等同“成丁”,我十七岁晋阳起兵,仗不是打得好好的吗?!奸民如果用不满十六岁来逃避兵役,朝廷下令提前征召,有什么害处,你却固执成这个样子!
  魏征:军旅作战,胜败决定于统帅指挥策略,不决定于数目庞大。陛下征集法令上规定的“成丁”,只要加强训练,足可以天下无敌,何必增加一些还没有成年的孩子,只不过为了使军队数目看起来更多!而且,陛下常常说:“我用诚信治理天下,希望臣属和百姓,都没有欺诈。”而今,陛下登基不久,对百姓失信,已有很多次。
  李世民呆了一下。
  房玄龄质问:陛下哪些事失信了?
  魏征:陛下刚登基的时候,下诏说:积欠朝廷的财物,一律不必偿还。而有的府衙认为百姓积欠秦王府的债务,不是朝廷财物,继续追索。陛下由秦王高升天子,秦王府库房里的东西,不是朝廷财物是什么?陛下又说:“关中百姓免除田赋捐税二年,关外免除劳役一年。”可是不久就有手令,说:“已经缴纳赋税或已经服过劳役的,则明年开始。”把已退还的东西,重新征收,百姓就感到奇怪。而今,既征收赋税,又征召当兵,怎么能够说:“明年开始”!再者,辅佐陛下共同治理国家的,是全国的州县,平时把兵役行政,完全交给他们,可是等到检查役男体格时,却又怀疑他们心怀奸诈,这难道是所谓的诚信治国?
  李世民思量:从前,我认为你个性固执,疑心你不了解朝政,而今,你议论朝政,探讨周全。是啊,朝廷如果失信,百姓失据,人心会乱。嗯,这是我的误。
  魏征:不,这是陛下的错,不是误。
  李世民点头对房玄龄:停止征中男的敕令。拟赏诏,赐魏征金瓮。
  唐朝使团停在草地上,唐俭巡看地形,远处有一个牧民。唐俭示意随从将牧民带过来,随从骑马过去,与牧民交谈。牧民随他过来,牧民左右打量着使团。
  唐俭:我们是唐朝来的,要见你们可汗,现在人马要找水源,补充以后,再走。附近有水源吗?
  牧民仍然左右打量。唐俭示意,随从掏出宝石,过去递给牧民。牧民高兴,指点方向:马走半个时辰,有两个马宽的小河。不过,那边十个马宽的河,冬天冰下有水。两个马宽的河,冬天只有冰。
  唐俭作揖,策马启动向牧民第二次指的方向走去,使团跟上。
  河边,唐俭向随从:记下来,距大路两里。
  赵德言在一边看着随从记录。唐俭下马,走到河边,将节插在岸边,捧了一点水,尝了尝,回头:甜水。随从记录。
  使团随员纷纷下马,到河边饮水。岸上出现突厥军士。饮水的唐朝人停止饮水,看过去。唐俭拔起节,执在手中,举起。
  突厥军士骑马看着货车,一个军士靠近货车,掀动盖毡:东西不多嘛。
  唐俭:都是你们可汗想不到的好东西。
  军士一听,兴奋地想要看看,唐俭表示可以看,不过要向可汗报告。
  军士:这样不好,你不要这样报告可汗。他会鞭打我们的。还是不看了。可汗看过,消息就会传遍草原,我们就都知道了。
  唐俭:可汗做什么事情,草原都会知道吗?
  军士想了想:啊,有的知道,有的不知道,因为是可汗。
  突厥大帐,颉利可汗接见唐俭,场面盛大。颉利看着唐朝使团随从打开货车上的盖毡,各色丝绸引来一片惊叹声。
  唐俭递上国书,颉利可汗接过,转递给他的官员。突厥人演奏音乐,丰盛的肉类摆了上来。
  唐俭在突厥人欲谷设的陪同下出发了。虽然是共同打猎,双方在暗地里比试。
  欲谷设:打猎各有各的办法,混合起来谁也没有收获,各自打猎如何?
  唐俭:这个地方我们并不熟悉,你们不会把所有的猎物都打了,我们连下酒肉都没有吧。
  欲谷设:那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