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贞观之治-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公元636年,贞观十年,正月初三,李世民恢复主持国政。李世民调整他的兄弟们和儿子们的封地,改赵王元景为荆王,鲁王元昌为汉王,郑王元礼为徐王,徐王元嘉为韩王,荆王元则为彭王,滕王元懿为郑王,吴王元轨为霍王,豳王元凤为虢王,陈王元庆为道王,魏王灵夔为燕王,蜀王恪为吴王,越王泰为魏王,燕王佑为齐王,梁王愔为蜀王,郯王恽为蒋王,汉王贞为越王,申王慎为纪王。
  二月,李世民又授封王的行政权力,双重巩固亲属。以元景为荆州都督,元昌为梁州都督,元礼为徐州都督,元嘉为潞州都督,元则为遂州都督,灵夔为幽州都督,恪为潭州都督,泰为相州都督,佑为齐州都督,愔为益州都督,恽为安州都督,贞为扬州都督。
  两仪殿李世民与马周对坐。
  李世民:你的奏章我看了,写得好。我的封王们都已到任,他们会成为京师的藩屏,这里出了什么事,各地封王就会勤王。这是保天下的大计。可是,我担心他们的能力,尤其是有些封王年纪幼小。
  马周:陛下的担心是有道理的,他们虽然都是都督,可是在治理上未必胜于朝廷官吏。
  李世民:我就是担心这个。
  马周:所谓治天下,要靠良吏,朝廷政出,到了下面,就要看刺史、县令得不得力。如果得力,陛下甚至可以无为而治。在我看来,现在朝廷注重的是京师各省,也就是京官的能力,对刺史、县令,不够重视。刺史呢,多用军人,或者内官不得力,就把他们外放到州县,边远的地方,就更不注重了。就是这个原因,使得天下百姓不能安心哪。
  李世民:说得好,对,封王忠心藩屏,加上刺史县令得力,真是万全之策。这样吧,我来选朝廷中有能力的人做刺史。
  两仪殿内。
  李世民:席辨上书。疏通河道,不仅有利于农田,防止水害,还可以通商兴利,怎么别人就没有想到呢。
  韦挺:席辨在各地的刺史中,算得上是出类拔萃的。
  李世民:要是全国刺史都如席辨一样,这天下何愁不治啊。此事速速答复。
  韦挺:是。
  权万纪:陛下,还有一件大大的好事。宣州、饶州发现了银矿。陛下下令开采,每年可收入数百万贯钱。
  李世民:我要钱有什么用?
  权万纪:陛下的确不缺什么,可多些钱财肯定不是坏事。
  李世民:老百姓钱多了不是坏事,可做皇帝的钱要是太多了就是坏事了。从前,尧帝、舜帝把璧玉扔到山上,明珠丢入谷中,为了什么?再看看东汉灵帝刘宏,大肆敛财。你莫非是把我当成了刘宏?
  权万纪脸色难看:臣不敢。
  李世民:我以天子之尊,缺的不是钱财,而是逆耳的忠言。每年收入数百万贯钱,实在是不如每年多延揽一位人才。你呢,从来没有匡正过我的过失,从来没斥责过别的不称职的官员,也没有向我推荐过一个人才,却在这里大谈开矿抽税的好处。
  权万纪:是我的失职,请陛下恕罪,以后我会多进谏的。
  李世民:你的意见我也不是没听过。上次听了你的,杀了张蕴古,我到现在还在后悔。房爱卿也因为当时没有及时阻止我而事后深深自责。你说,我还敢相信你吗?
  权万纪流汗,全身哆嗦着叩头谢罪:求陛下看在我一心为了朝廷的分上,饶恕我的罪过吧。
  李世民:你是一心为了朝廷,还是有什么私心杂念,我不清楚。罪呢,我也就不追究了。只是朝廷白养着你,可惜了那些俸禄。把位子让出来吧,让给那些能为我做些实事的人。
  权万纪颓然摘下官帽。
  汝阳县义仓现场,群众排队交粮。衙役们收粮,用斗测量,往仓里运粮。
  席辨:给朝廷上书,说义仓建设经过一年努力已经完成。
  杜怀山:是。
  魏王府,李泰坐在席上,厅内书卷堆聚。
  李泰:如果编纂《括地志》,还需要什么书?
  房遗爱:我听说秘书省有不少新近的大唐地理的报告,都是各州呈上来的,有了这批资料,我们的《括地志》绝对强于历代地理志,为天下所重,魏王的声威也就响遍天下了。
  李泰微笑:这套书要呈献陛下,收入秘府,再由朝廷颁布天下。不过文学馆既是由陛下创立,我现在有文学馆,其中的意思不是声威响遍天下,而是志在天下。
  房遗爱:太子现在腿不好,实在有损太子的威仪,我看早晚是要换掉的。
  李泰继续微笑:伤可以治好,我听说,已经由伤转疾,疾就难说了,就是好了,也不能正常走路了。
  房遗爱摇头:唉,有的时候想想,真是天命不可违啊。
  李泰:你父亲还要在家闲多久?
  房遗爱:我看不会太久吧,光是尚书省那一大摊事,公事处理慢了,陛下会着急的。
  李泰:你慢慢跟他说些天命的事。
  房遗爱:他是朝廷重臣,很谨慎,好几次了,他回家都累得不成样子,我以为是案牍劳形,结果他说在陛下面前他总是紧张。真想不到。
  李泰:唉。他还是陛下最依仗的人呢。好了,《括地志》毕竟是正事,你再多物色人才。
  两仪殿,李世民与魏征对坐。
  魏征:臣的眼疾,实在是麻烦,不能看书,不能写字,儿子能替我看,能替我写,可是奏章关系禁中语,不能让他知道。所以——
  李世民:御医也没医好吗?
  魏征微笑:御医保的是平安,他们治起来,都是温吞水,唯恐有责任。这也难怪他们,为君王治病,好了,无大功,坏了,要砍头。民间都以为御医是神医,我看是庸医,保命要紧。我的急症,他们医不了。
  李世民笑:你对我不客气,你对御医也不客气。医者手上一把刀,御医面前你不要嘴硬。
  魏征:实在没办法,我来请陛下准我退职,否则恐怕会耽误朝廷的事。
  李世民:授你特进吧,做个散官,能到尚书省就到尚书省去一下,有奏我的事,随时来。虽然是散官,责任不要忘记呀。
  魏征:谢陛下。臣不敢忘记。
  魏征犹豫了一下:听说太子的脚疾还没有好,恐怕是御医耽误了吧?
  李世民:不知道,这已经成了我一块心病了。
  魏征:我又听说陛下对待魏王不一样,朝廷有些议论。
  李世民:没有的事,魏王喜欢读书,不好吗?难道要我假装看不见吗?
  甘露殿外间,御医与李世民、长孙无忌、李承乾对坐。
  御医:脉象已经是沉到底了,药都用过了,陛下早做准备吧。
  李世民:那就是说药没用了,医呢?医还有什么办法?
  御医:医,也没有办法了。
  长孙无忌:也许孙思邈还有办法。
  李世民沉默,看御医。
  御医:孙思邈是神仙,也许可以医。可是神仙难找,听说他现在云游到潇湘一带,即使找到了,千里迢迢,远水救不了近火啊。
  李世民坐在长孙皇后身边。
  长孙皇后醒过来:我不行了。
  长孙皇后示意女侍过来为她梳头,女侍在长孙皇后身后坐下来,拉起她靠在自己胸前,为长孙皇后梳头。梳子上一绺黑白发。李世民伸手过去,女侍将头发交给他,李世民看着头发,之后放入怀中。
  长孙皇后看着李世民,略欣喜:准备我的后事吧,不要坟墓,劳动百姓,消耗朝廷,你不是已经在九嵕山上定下一个山洞吗?
  李世民点点头。
  长孙皇后:就先把我埋在那吧,我在那等着你。一定要陪葬的话,器物就用瓦或木,不要金玉,人去了,什么也带不走。
  李世民凝视着长孙皇后。
  长孙皇后:你答应我。
  李世民点头。
  长孙皇后垂目,歇息,抬眼虚望:我们长孙家,因为婚姻,享受薪俸,身居高位,不是因为有高尚的品德,容易崩塌摧折。为了保全长孙家子孙后代,你千万不要给他们权要官位。他们能以皇亲身份,初一、十五入朝觐见,应该满足了。
  甘露殿外,长孙无忌注意听着,轻轻摇头。
  长孙皇后示意女侍离开。
  长孙皇后:我说不干预朝政,可是现在想来,我无时不战战兢兢,恐怕朝廷有变。我听说房玄龄还在家里,算我最后干预朝政吧。房玄龄跟随你很久了,我看他一直小心缜密,商量过的事,从来没有泄露过什么,如果不是因为大事处罚他,还是用他吧,他到底是自己人啊。
  李世民含泪点头。
  长孙皇后:说起来,又是啰嗦,看在我要走的分上,让我再说说。亲近君子,疏远小人,接受忠言,摒弃谗言,停止狩猎。我看书,每朝每代都是这么说,看来每朝每代还是那么做,我就再说说。我走了以后,儿女们不必叫他们回来,看见他们悲泣,只会扰乱你的心意。
  长孙皇后引李世民的手到胸前,点一点,李世民伸手进去,取出一个小口袋。长孙皇后:这是毒药。
  李世民惊异。
  长孙皇后:自从跟了你,发誓如果你不在了,我就自杀追随你,我不愿意成了汉高祖的吕后。承乾腿不方便,陛下,你不能废掉他啊。
  甘露殿外,李承乾痛哭失声。
  公元636年,贞观十年六月二十一日,长孙皇后逝世,年三十六岁。
  十一月,葬长孙皇后于昭陵,谥号文德皇后。
  两仪殿,李世民与尉迟敬德对坐,饮酒。
  李世民:我有不少女儿,嫁了功臣,你看,(扳指头)遂安公主嫁了窦静的儿子窦逵;襄城公主嫁了萧瑀的儿子萧锐;清河长公主嫁了程知节的儿子程处亮;城阳公主嫁了杜如晦的儿子杜荷。我想再嫁一个女儿给你,怎么样?
  尉迟敬德:唉,陛下,我的妻子虽然长得不好看,可是我们贫贱夫妻在一起很久了。我没读什么书,可是听说古人说:富不易妻。陛下想嫁女儿给我,不是我的愿望啊。
  谈话间,魏征入。
  尉迟敬德看魏征:魏大人有事吧?
  魏征:有事要和陛下谈一谈。
  尉迟敬德告退,起身而出。
  李世民:尉迟敬德是诚实人,我想嫁女儿给他,他说富不易妻。
  魏征:噢,真想不到尉迟将军有圣人之德。不过,陛下与尉迟将军是生死之交,论辈分就是平辈的,怎么会想起嫁自己的女儿给自己的平辈朋友?于伦常不合啊。
  李世民:我是常常弄不懂伦常,复杂。你来有什么事?
  魏征:臣在门下省得知,陛下要立皇后。
  李世民:是啊,文德皇后之后,总要再立皇后。
  魏征:臣对再立皇后无异议,臣只对立谁为皇后有异议。
  李世民:你是说,对我立杨妃为后有异议?
  魏征:是。臣问陛下,杨妃是谁?
  李世民:杨妃是我的妃子,是贵妃。
  魏征:我知道,杨妃是海陵王元吉的王妃。玄武门之后,陛下纳杨王妃为杨贵妃。
  李世民:这有什么吗?
  魏征:突厥人,弟死后,兄娶弟媳,不违礼法。北朝以来,柔然、鲜卑、突厥与汉人相混杂,习俗互相影响,伦常效突厥,不算特殊。
  李世民:是啊,我也觉得没什么。而且,杨妃玄武门时有功,我纳她为贵妃,不是很好吗?
  魏征:说到这里还好。可是接下去,纳杨贵妃为皇后就很不妥当了。
  李世民:为什么?立贵妃为皇后,这不是很正常的事吗?
  魏征:贵妃可不比皇后。陛下立杨妃为贵妃,天下人不会说什么。但要是立她为皇后,就不是件小事了。立贵妃如果只算是后宫的事,那么立皇后就是国家的事了。这样的事,陛下要慎重。杨贵妃本是海陵王妃,百姓没有不知道的,陛下就要避嫌了。
  李世民:我还是不太明白,这有什么关系。
  魏征:《春秋左氏传》上记载,晋献公有一女三子。女是女儿伯姬,子是儿子申生、重耳,也就是后来的晋文公,还有一个是夷吾,也就是后来的晋惠公。夷吾有一个儿子叫圉,也就是后来的晋怀公。
  李世民很注意地听,点点头。
  魏征:晋献公的女儿伯姬,嫁给了秦穆公,为秦穆公生了一个女儿叫嬴。这个时候,晋惠公夷吾的儿子圉在秦国做人质,秦穆公就把女儿嬴下嫁给了圉,圉后来做了晋怀公,所以嬴被称作怀嬴,后来圉从秦国逃回晋国,重耳又去了秦国,秦穆公又把怀嬴嫁给重耳,重耳后来做了晋文公,因此怀嬴又改称文嬴。
  李世民:慢,慢,慢,我完全听不懂,这是谁嫁了谁,谁娶了谁?
  魏征笑了,摇摇头:好,我为陛下摆一下。
  魏征取围棋子在案几上摆关系:陛下请看,这是晋献公,他下面有一女三子。这是女儿伯姬,这是儿子申生,这是儿子重耳,这是儿子夷吾。好,这边是秦穆公,他娶了晋献公的女儿伯姬,这两个子放在一起,好,他们两个生了一个女儿嬴,好,添一个子在他们下面。秦穆公把女儿嬴嫁给圉,好,把这个子和这个子摆在一起。陛下看到了吗?圉娶的是他姑姑的女儿啊!不仅这样,圉回去晋国,把这个子摆回这里,重耳又来到秦国。重耳是圉的什么人?
  李世民点头:重耳是圉的叔叔。
  魏征:对。秦穆公又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重耳。重耳是伯姬的什么人?
  李世民:重耳是伯姬的弟弟。
  魏征:对。这样一来,重耳娶的是他姐姐的女儿。也就是说,嬴先做了她自己母亲的侄子的妻子,叫怀嬴赢,后来又做了她自己的舅舅的妻子,改叫文嬴。
  李世民点头:真的是太乱了。你不摆,我恐怕永远也弄不清。魏征:确实是太乱了。不过,秦国起自戎狄,他们不太在乎这些。而中原人很在乎伦常,乱伦是一件非常不好的事情,会失去为人的信用。你看,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是说朝廷上的君臣,可比人伦上的父子,父子伦常不能改变,所以君臣上下也不可改变。臣要做君,就是陛下很熟悉的谋反。
  李世民:啊,是这样!
  魏征:陛下常常要效仿尧、舜的品德,何必让百姓在伦常上来笑话你呢?
  李世民:你们河北人从小就很明白伦常吗?
  魏征:伦常之于我们,就好像算术一样简单清楚。
  李世民点点头,又摇摇头。
  魏征:陛下对伦常的处置,会影响天下人心啊!要谨慎啊!
  李世民严肃起来:对,立杨妃为皇后的事,到此为止吧。这样吧,我把我和杨妃生的儿子过继到海陵王元吉的名下吧。
  魏征摇摇头:不立杨妃为皇后,做对了,把自己的儿子过继给自己的弟弟,嗯,因为母亲的血亲,还是有些做错了。
  李世民见魏征不明真相,便不辩解,微笑。
  长孙无忌与褚遂良对坐。
  长孙无忌:你父亲(褚亮)当年在秦王府做文学,我们也是风里来雨里去随陛下打天下。你们这一代想做高官不容易啊。天下太平时靠的是什么?
  褚遂良:文才。
  长孙无忌摇摇头:天下太平,人人都读书,人人都写字,读得好的,写得好的,随处都是,凭什么你就比别人好?除非你是天纵之才。
  褚遂良:天纵之才我倒不是,字还可以吧。
  长孙无忌点点头:嗯,字不错。你做到谏议大夫,凭的是你的字吗?
  褚遂良有点犹豫:字好算是一条吧。
  长孙无忌笑:人人都天天写字,东晋以来,王字为天下楷模,一代一代都写王字,每天每天都写王字,人人都写王字,再笨的也写得差不多,你的字好,有什么了不起呢?
  褚遂良:也是,也是。那我是凭什么呢?
  长孙无忌:你有个父亲,陛下打天下的功臣,当朝的自己人。你要想再做大,字是帮不了你的。
  褚遂良点头:那我要怎么办?
  长孙无忌:你是凭人脉做到谏议大夫,再往上做,还是凭人脉。
  褚遂良:大人到底是前辈。那我要走哪条人脉呢?
  长孙无忌敲着案几:不开窍,不开窍,你这是在谁的府上?
  褚遂良笑了:我明白了,我明白了。
  长孙无忌:你不明白。我没有治权,就像你是谏议大夫,说什么都可以,但做什么就是另一回事了。现在有一个机会,抓住了,就往上走了。
  褚遂良:对,对,是这样,请长孙大人指点。
  长孙无忌:朝廷中,谁赋闲在家?因何赋闲在家?
  褚遂良:尚书省左仆射,因督导太子不力呀。
  长孙无忌:对,可是触犯朝廷律法没有?
  褚遂良:没有。
  长孙无忌:对,只是过失。你是谏议大夫,你知道过失的结果是什么?
  褚遂良:惩戒一下,到时官复原职。
  长孙无忌:尚书省左仆射有何权力?
  褚遂良:总揽朝政,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褚遂良逐渐微笑起来:左仆射的人脉?可是我平时攀不上啊,难道长孙大人要帮我?
  长孙无忌:孺子不可教!我重新再问你,朝廷中,谁赋闲在家?现在官复原职了吗?怎么让他官复原职?
  褚遂良:那得陛下说了算呀。
  长孙无忌:陛下是自己想通了,还是怎么想通的……
  褚遂良:恐怕是要陛下自己想通了吧?
  长孙无忌长叹:孺子不可教!你这个谏议大夫平常都谏议些什么?!
  褚遂良:啊!我来写左仆射复职的谏议书给陛下就对了。
  长孙无忌点点头:你这个笨鼓!敲出我一身汗来!
  房玄龄家,长孙无忌与房玄龄对坐。
  长孙无忌:陛下今天去芙蓉园观风俗,你要出头啦。
  房玄龄:怎么会?
  长孙无忌:褚亮的那个儿子褚遂良不是做谏议大夫吗?前天奏请陛下起用你,陛下很高兴,今天去芙蓉园,会路过这里。
  房玄龄:这个谏议大夫倒是很懂事。
  长孙无忌:对,听说奏章写得文采很好,字也好,陛下把它贴在屏风上。
  房玄龄:陛下要是真来了,我得准备一下。
  房玄龄想了想,命仆人马上把厅堂重新擦洗一遍。
  两人走出房外。
  长孙无忌:你若复出,要记得为什么赋闲呀。
  房玄龄:当然,当然。
  长孙无忌:承乾太子是我妹妹心上一块病啊,去世前还特别叮嘱陛下,不要因为太子脚疾而废掉太子。
  房玄龄惊异:会废掉太子?
  长孙无忌:唉,太子是将来一国之君,残疾总是危机呀。
  房玄龄思索:传言说,陛下看中魏王,恐怕不是空穴来风。
  长孙无忌:这种消息你应该第一个知道啊?
  房玄龄:为什么?
  长孙无忌:你的儿子每天都在魏王府出入啊。
  房玄龄:是啊!
  长孙无忌:陛下如果心在承乾太子,你就要避嫌魏王,叫你的公子避开魏王。
  房玄龄思索:我们都曾经是秦王府的人,话不避轻重,你说,万一陛下立魏王为太子,会怎么样?
  长孙无忌:你的话倒很直接,当然要避免立魏王为太子。
  此时,仆人过来,告知宫内监传陛下敕,陛下即刻驾临。房玄龄命快去召唤遗直、遗爱接驾。一边望着长孙无忌,一边站起来,向外走着:让你说着了。
  长孙无忌坐在席上,满意地搓着手。
  李世民走进房玄龄家大门口,房玄龄率家人跪拜。
  李世民:左仆射,我来看你了。
  房玄龄:陛下这是何必!召臣入宫就是了。
  李世民:今天的日子你忘了?
  房玄龄思索:六月初四?
  李世民点点头:十二年前,这一天跟我在一起的,我都不会忘记。走吧,跟我回宫。
  李世民发现房遗爱,房遗爱拜。
  房玄龄:这是我的二郎。
  李世民:我见过。
  房遗爱:魏王编纂《括地志》,我在魏王府文学馆辅助魏王。
  李世民:我记得。玄龄啊,他们这一代,是文治的一代。(对房遗爱)用心辅助魏王。
  房遗爱:是。
  房玄龄随李世民走到车旁。
  李世民思索了一下:玄龄,你家两个儿子娶亲没有?
  房玄龄:正在给大郎遗直定亲。
  李世民:女儿家是谁?
  房玄龄:长安卢家,不太容易。
  李世民:你在长安还有不容易的事?
  房玄龄:卢家是大姓。
  李世民:什么卢不卢的!我嫁个女儿给你家大郎。
  房玄龄:太好了,陛下,太好了。臣应下。
  房玄龄府。
  房遗直:我不要什么高阳公主!
  房玄龄:放肆!
  房遗直:皇族的公主哪个伺候得了?!人不是说吗,世上两件难事,陪太子读书,做公主驸马。我不想委屈自己。
  房玄龄:这倒是。看来,给你起的名字遗直里的这个直,你还真做到了,可是也耽误了你。
  房遗直:耽误就耽误吧,碰到公主,宁可耽误。
  房玄龄:这不是叫我为难吗?
  房遗直:遗爱不是拼命往魏王府钻吗?叫他娶了魏王的妹妹算了。
  房玄龄:啊,这倒是。可是怎么跟陛下说呢?
  第三十六章
  尚书省,许敬宗与魏征对坐。
  许敬宗:侍中身为散官,仍然在省劳形案牍,实在是朝臣的楷模。
  魏征看了许敬宗一眼:你是说朝臣都不尽职吗?为什么说我是楷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