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贞观之治-第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世民忧郁,站起身,回旋,停住,李世民的耳边突然出现了当年梦境中李建成的话:“去问问你刚刚册封的杨贵妃吧。”
  李世民快步走进杨妃居所。杨妃见李世民情绪不好,在一旁也不敢说话。
  李世民突然开口发问了:你还在为元吉的事记恨我吗?
  杨妃愣住:陛下此话从何问起?
  李世民:回答我,到底恨还是不恨。
  杨妃:事情已经过去这么多年了,即使当时恨过,现在也早就忘了。毕竟,我跟陛下做夫妻的时间比我和齐王做夫妻的时间要长出许多。
  李世民渐渐放松下来:你听说了吗,现在人们都在议论,说大唐三代之后,将有一位女主取天下。
  杨妃:陛下相信这种无稽之谈?
  李世民:多年前,隐太子曾托梦与我,说我的子孙将被一个人杀光。
  杨妃:陛下觉得这是一个人?
  李世民:他还说,让我来问你。
  杨妃大惊。
  李世民:你觉得这是怎么回事?
  杨妃:想必是当年陛下怀疑我,所以会生发此梦。
  李世民:也许你知道她是谁,你认识她。
  杨妃:我不知道谁能有这么大的胆量。三代之后,应该已经过去很多年了,我认识的人,那时候大概也都不在世了吧。
  李世民:宫里这些年纪小的人中,你觉得谁可疑?
  杨妃有点着急了:陛下不要再追问了。如果我知道,为什么要瞒着你。
  李世民:谁是你接进宫里来的?
  杨妃:自从皇后离世后,宫内大小嫔妃、宫女都是由我接进来的。
  李世民瞪大眼睛:你觉得会是谁?
  杨妃:人数众多,数目已经上千。这如何判断。
  李世民:如果我把她们全杀了呢?
  杨妃慌忙跪倒在地:陛下不可为一句谣言做此不义之举!
  李世民:都劝我不要杀人,可是我的子孙们呢,难道我就眼睁睁地看着他们惨遭屠戮?
  两仪殿内,李世民独坐,神情忧郁。
  内侍入:陛下,司空这几天情形越来越不好。现在恐怕不行了。
  李世民目光转了一个方向忧郁地望着,好像突然明白:我马上去看他。李世民站起,脚步有些不稳,走到殿门口,扶住大柱。
  房玄龄躺卧在席上,房遗直、房遗爱、高阳公主跪在房玄龄旁,李世民由内侍扶持,到房玄龄前,慢慢坐下。
  房玄龄慢慢睁开眼睛,微微掀动手指,房遗爱等欲扶房玄龄起。李世民制止,就势牵住房玄龄的手。
  房玄龄:陛下,老子说,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知道满足,不会受到羞辱,知道适可而止,不会遇到危险。陛下每处决死囚,都要我们三次五次复奏,吃素菜,撤乐队。可是征伐漠北,士卒肝脑涂地,收获小,损失大,我拼死劝陛下撤销征伐。我不行了,只能说说这个了。
  李世民流泪,摇着房玄龄的手。
  房玄龄:陛下,我们一个一个走了,帮不了你了……
  公元648年,贞观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贞观名臣房玄龄去世,年七十。李世民予其陪葬于昭陵。
  李世民躺卧着双目紧闭,殿中有风,李世民感觉到了,微睁开眼,宦官去拿小屏风,放到李世民头边。
  李世民困难地摇摇头:还在祈雨吗?
  太监:还在祈。祈了三个月了。
  李世民:有风了,是下雨了吧。
  宦官走到殿门,天边的乌云翻涌。宦官的鬓发拂动,他关上殿门,当即跪下:陛下,要下雨了。
  李世民挣扎着,要起来。宦官趋前,扶持。
  殿外,大雨倾盆。
  贞观二十三年,三月,李世民带病到显道门外,赦免天下。第五十章
  武才人与李治坐在甘露殿外室。
  武才人:你见了玄奘,怎么样?
  李治:他是上座高僧,当然了不起。
  武才人:你不觉得他可以帮助你吗?
  李治:他?他在佛门啊。
  武才人:糊涂。你知道大唐有多少人信佛?
  李治点点头:是这样啊。
  女侍端药入,李治欲接,武才人阻挡,接过药,入内室。
  武才人舀一匙药,尝了尝,送近李世民。
  李世民注视武才人:女主将兴,说的是你吧。
  武才人持药的手微抖,很快,镇静下来:陛下,张嘴。从古到今,有哪一个女人做过帝王?风言风语,我还以为陛下真的是英明君主呢。
  李世民想了一下,点头微笑,武才人喂药。
  公元649年,贞观二十三年,夏,李世民到终南山翠微宫避暑。
  李世民在去翠微宫路上隔车帘向外望。车驾慢慢停下。李世民在内侍扶持下,从车驾上下来,他身体虚弱,脸色灰黄。
  终南山重峦叠嶂,李世民站定:真是易守难攻啊。啊,这么多年了,看山川,还是脱不开攻守。
  李世民微笑,扶持宦官注意到李世民心情好:陛下心情好,开阔,自然会想到历年武功。
  李世民点点头:孙思邈还在终南山里吧?
  宦官:是,陛下。
  李世民:几次派人请他出山,还是不出山啊。
  宦官:孙思邈知道陛下雅量,所以敢不出山。
  李世民有所动:其实也好,真到了长安,也许就写不出《千金方》了。
  宦官:陛下,起风了,还是先进翠微宫吧。
  李世民在含风殿睡着。李治跪在李世民身边,渐渐困顿。武才人持汤碗跪入,轻触李治。李治醒转,看到武才人,高兴起来。武才人递给李治汤碗,李治接过,捏住武才人的手,武才人用嘴示意李世民。
  李治持汤碗小心地饮,同时与武才人四目对接。
  武才人跪坐,垂头入睡。李世民咳嗽,武才人惊醒,为李世民翻身,轻捶。
  李世民喘着,环视周围:太子在哪里?
  武才人:他守候了一夜,现在休息了。
  李世民:我问他现在在哪里!
  武才人:在偏殿休息。
  李世民:传他来。
  武才人刚要离开,李世民叫住:帮我坐好。
  武才人:恐怕陛下支持不住。
  李世民怒:我要坐好,等太子来。
  武才人过来扶李世民略起,垫枕头在李世民后面。
  李世民靠住,喘着。
  偏殿李治正卧在小席上熟睡,嘴微张。武才人过来,推醒熟睡中的李治。李治惊醒,看清武才人,疲乏地笑了。武才人抚李治的脸,李治握住武才人的手。
  武才人:陛下请你马上去。
  李治惊:啊,父皇怎么了?李治翻身而起,衣衫不整,鬓发凌乱,武才人为他略为整理,一推:快去!
  李世民靠在枕上,闭目。李治进来,武才人随后。李世民睁开眼,李治跪在李世民边。
  李世民看向武才人:回避。
  武才人退下。
  李世民:刚才,我突然觉得……我想,该告诉你了。
  李治恐怖。
  李世民闭目定了一下:我没有想到,房玄龄、杜如晦、魏征,都走在我前面。我以为我可以把他们留给你。可惜……现在,只有你舅舅长孙无忌,还有褚遂良、李勣,三个人了,你继位后,这是我能留给你的全部了。
  李治:父皇,你会好好的!
  李世民:糊涂。总有那一天。长孙无忌和褚遂良,辅佐你,不用担心,我担心的是李勣。李勣本来姓徐,叫徐世绩,你爷爷赐他姓李,他才叫李勣。李勣这个人,无懈可击。
  李世民停了一下,睁眼看了一眼李治:无懈可击是最麻烦的。你现在对他没有恩德,你继承皇位后,恐怕难以使他效忠。这是我担心的。
  李治惊讶,点头。
  李世民停了一会儿,积聚气力:我要把他,贬到陇西。不需要任何缘故,我来做这个恶人。如果他离开长安,等你继承皇位后,就擢升他当仆射,你就对他有恩了,他就会对你效忠,你就会有三位能力最强的大臣,三位大臣,都是社稷之臣,有他们在,治天下无忧;如果他犹豫拖延——李世民睁开眼,目光找到李治,李治垂下目光。
  李世民:看着我。
  李治抬起目光。
  李世民:记住,如果他拖延,就把他杀掉。
  李治惊讶,呆了很久,慢慢地点头。
  李世民:去吧。安排诏令去吧。你不要去,留在这里,派你自己的人到长安去。
  五月十五日太极殿的皇位是空的,皇冠放在几案上。李勣进殿,对皇冠伏拜。
  宣旨官:圣旨,太子宫詹事、同中书门下三品李勣改任迭州总督,夺去前任太子宫詹事、同中书门下三品。宣旨毕。
  伏拜中的李勣,只略停了一下:臣遵旨。李勣直起身,面无表情地看着皇冠。
  宣旨官:你没有什么申述吗?陛下许你申述。
  李勣:臣谨遵旨。
  李勣再对皇冠伏拜,起身,转身出殿。大殿另侧站立的监视者迅速退到柱后。宣旨官一直盯着李勣,直到他消失。
  李勣在宫中行走,监视者远远跟随。
  翠微宫含风殿内,李世民觉得异样,好像有事要发生。
  李世民问长孙无忌:长安怎么样?
  长孙无忌忍不住哭了:陛下,李靖将军去了。
  李世民愣住:老人家,七十九岁了。他们,为什么都走在我的前面?无忌,就把他葬在我的陵墓之旁吧。
  长孙无忌:陛下,不要多思虑了,人总是要走的。
  李世民泪下,长孙无忌搀李世民跪好,遥拜李靖:李将军,路上珍重!
  李世民半卧。御医奉上汤药,用小匙搅了一下,李治接过,舀了一口,移到李世民身边,再舀了一匙,小心地喂李世民。李世民咽下药,疲乏中注视李治,抽起御医为他诊脉的右手,抚着李治的头发,悲哀流泪:你怎么会有白头发了。你如此孝顺,我死,也没有遗恨了。
  五月二十六日李世民召见长孙无忌及褚遂良。
  李世民:我今天把身后之事托付你们,太子李治仁厚孝顺,你们深知,要好好辅导。太子,只要长孙无忌、褚遂良在,你不必为大唐担忧!你名治,岂非天意?
  李世民再对长孙无忌:自从我选了墓地之后,我想过几次,虽然祖上传下来的制度简单,可是为了天下民心,我的葬礼还是按照汉人的规矩办吧。
  李世民又单独吩咐褚遂良:长孙无忌对我忠心耿耿,我能登基做皇帝,靠他。我死后,不可受人挑拨。永保“宗社”。大唐以武立国,我以武统天下为一,你们都记下了,可是,你们,我死后,不要以武祭我,贞观,到现在,二十三年了,是文,文治天下,不要武……
  李世民命褚遂良撰写遗诏草稿:命太子李治继位,军国大事,不可停顿;日常事务,交付朝中各省处理;担任都督、刺史的亲王,准许来京师奔丧,但,濮王李泰例外。还有,我已经答应玄奘法师,我死后,嫔妃一律供养佛寺。
  禇遂良:陛下的意思是嫔妃一律出家吗?
  李世民点点头。
  昏迷中的李世民被低笑声惊醒,看到一闪而过的武才人与李治。他流下了留恋生命的混浊泪水。
  李世民躺在床榻上,脸上虚汗渐出,嘴里嗯了一声。旁侍的武才人用巾去蘸李世民的汗水。李世民慢慢伸手捏住武才人的手。武才人停下来。
  李世民:扶我起来。
  武才人:陛下,起风了,小心受风。
  李世民:我知道。风还在百里之外,我就知道它要来了。来的时候,蒿草低伏,马鬃飘动。要把马缰松开,让马头低下去,不要让飘动的鬃毛拂到你脸上。拂到脸上,你的脚腕会紧,你的马会以为,你要策它向前……
  李世民合目拿武才人的手放在自己脸上:啊,马比你的手热多了。
  武才人:陛下想到征战,就会兴奋吗?
  李世民:女人也会。
  武才人:我会让陛下兴奋的。
  武才人俯身贴住李世民的脸,胸在他的鼻眼前停了一下,李世民在胸温中睁开眼,武才人微笑了一下:起风了,马鬃拂到你的脸上。
  武才人执拂在李世民的脸上晃动,李世民合目,蝇拂降下来,拖过李世民的脸。李世民眯起眼睛,陶醉在自己的幻觉之中。
  远处传来隐隐的雷声。武才人一边用蝇拂拂李世民的脸,一边哼唱着。
  李世民:你的声音让我……
  武才人:我的一切都是陛下的。
  李世民:扶我起来。
  武才人:陛下躺好,我来服侍陛下吧。
  李世民:扶我起来!打开门吧,让风进来。
  武才人明白李世民确实要起来,收起诱惑,放好蝇拂,扶起李世民,用枕被围好:陛下!
  李世民:打开,这是含风殿啊,我要看到山色。
  武才人迟疑了一下,终于起身去打开门。风进来了,门晃动,殿内一切好像都随之飘动。
  李世民:拿《兰亭集序》来。
  武才人从一边的漆盒里拿出纸卷。
  李世民:读吧,好像读给自己听。
  武才人展开纸卷,声音不高,读起来: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风拂动李世民的白发,他望着:是啊,饮酒,歌诗,足够了。没有丝竹和管弦,足够了。
  武才人:这一天啊,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看万物繁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尽视听带来的欢娱,确实快乐啊。
  长孙无忌和李治轻轻地进入,在李世民身后轻轻跪下,不敢惊扰。
  武才人:啊,与人交往,俯仰一世,或者,每个人怀抱志向,一室之内相谈;或者,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然取舍殊异,静躁不同,当欣慰于所遇到的,或暂时有所心得,就快乐自足,察觉不到衰老悄然而至啊。到了终于疲倦,情随事迁,只有感慨系之啊。往常为之高兴的,俯仰之间,已经陈旧,却仍用来安慰自己。何况人生短暂,修持随机缘变化,最终却仍然有尽头。古人说:死和生,是大事。知道这样,难道不痛切吗!每次看到前人兴感的理由,如果与自己契合,总是要感叹悼念。我当然知道生死是空虚荒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人看我们今天,就像我们今天看昨天。悲哀啊。所以,写下今天来的人名,记录下他们所写的,我们虽然身世不同,经历的事也不同,感慨却是一样的。后人看到这些诗文,也会有同感吧。
  李世民老泪纵横,嘴唇嚅动。李治哭泣。李世民听见:稚奴吗?
  李治点头,说不出话。
  长孙无忌:是太子。
  李世民:《兰亭集序》留在我身边,即使我死了。
  殿外闪过一匹白马的身影。李世民睁大混浊的双眼,想看个清楚。白马已经消失不见。李世民平静地合上了双眼,露出一丝难以觉察的微笑。
  玄奘拿着译好的《心经》向含风殿走去,含风殿里传出痛哭声,玄奘站住,意识到李世民已去世,合十礼拜,就地趺坐,展开经卷,颂经。
  公元649年,贞观二十三年,五月二十六日,初唐第二代帝王太宗李世民,病逝于终南山翠微宫,享年五十三岁。
  贞观时期,唐朝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迅速发展,诗歌、绘画以及医学、天文学等方面都有伟大的创造和卓越的成就。唐朝对西域的管理进一步加强,和吐蕃、回纥、南诏、靺鞨等少数民族也建立了广泛联系。中外文化交流得到了空前发展,为唐朝以后的繁荣昌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尾声
  白麻布覆盖了李世民的遗容。玄奘诵经声传来。李治抱住舅舅长孙无忌的脖子,哀号痛哭,几乎昏迷。
  长孙无忌拭去眼泪:太子,请立即接管朝廷,安抚内外。
  李治悲哀哭号,不能停止。长孙无忌怒推李治:主上把祖庙和朝廷交给你,你怎么像一介平民,只会哭泣!
  长孙无忌摇头,站起,出去。
  宦官们忙着摆放屏风,挡住李世民的遗体。李治坐在屏风前,悲痛神情未消。长孙无忌坐在李治右首。不多的官员们进入,跪坐。
  长孙无忌示意李治开口,李治慢慢地低下头,泪出,说不出话来。
  长孙无忌略烦:侍卫长,警戒含风殿、太和宫,任何人,没有太子令,不得出入。
  侍卫长:是。
  长孙无忌:请嫔妃们出来参拜。
  在场的官员们一惊,身披白麻孝服,头顶白麻巾覆面的嫔妃们从屏风后出来跪下,向官员们伏拜,官员们惊讶地发出声音。
  长孙无忌慢慢站起来,示意宦官们执李治站起来。
  李治终于站起来:陛下,陛下已,陛下驾崩!
  长孙无忌警惕地巡看着官员们,官员们伏拜,渐渐有哭声。
  长孙无忌:太子令,陛下驾崩,消息封锁。有泄露者,斩。侍卫长,太子令,许卫士持械进殿,卫护陛下遗体!
  李治对宫人宣诏:陛下遗诏,嫔妃一律出家为比丘尼。
  武才人惊。
  长安大出殡。
  高阳公主并不悲伤。
  穿麻葛丧服的李治与武才人对视。李治低下头去。
  感业寺,众嫔妃剃度为比丘尼。梵钟钟声嘹亮,被剃度的嫔妃中很多都在哭泣。唯独武才人没有哭泣,表情严肃,好像已经有了新的打算。以后,将是她的故事了。
  全书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