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贞观之治-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魏征:陛下一时气愤。但是,河北多经战乱,正是需要安抚的时候。赶尽杀绝恐怕会激起更大的反抗。
  李建成:你是河北人。
  魏征:殿下,正因为我是河北人,才了解河北人的心思。不仅河北,现在整个天下都需要安抚,需要休息。殿下早晚会君临天下,就需要多赢得一些人心。
  李建成:那如何向陛下交代?
  魏征:殿下的政策对天下有利,陛下一定会理解的。何况,将在外,要因时制宜。
  李建成:好,就按你的意思办。除了刘黑闼,一律不问。
  李建成到刘黑闼前,观察着他:(声音不大)原来是这样一个人。
  李建成到刘黑闼的将领们前,审视着每一个人:(对军士)这些人,都放了。
  刘黑闼的将领们纷纷跪倒,杂七杂八地说:谢太子不杀之恩。
  李建成:好好做大唐子民。
  韦挺:回去跟百姓说,太子仁义,恩重如山,将来的天下是太子的,跟着太子,好日子长得很。
  刘黑闼:快把我放了!
  李建成转身走到刘黑闼前,将刘黑闼一脚踹得翻滚过去:你是首恶,翻云覆雨,不杀了你,难道还要我再立功吗?(对军士)斩首!将首级带回长安。
  刘黑闼全身软下来。
  李建成:战事已经结束。这次,我们的收获很大。平了刘黑闼,更重要的是我们结识了罗艺将军和薛万彻将军,见识了河北的精兵强将。
  罗艺、薛万彻起身致谢:多谢殿下赏识。
  李建成:东宫谋士不少,但缺乏像你们这样能征惯战的勇将。你们肯跟我回长安,我十分高兴。
  罗艺、薛万彻很激动。
  李建成:你们不仅能征惯战,更难得的是忠心耿耿。在窦建德最强大的时候,是你们单独扛着大唐的旗帜与他作战。河北因此在朝廷中,拥有了很特殊的地位。现在你们选两千精兵,跟我们一同回长安。
  罗艺、薛万彻:是。
  李建成:(对罗艺)将军常年驻守幽州,牵制窦建德,对大唐的功劳,不用我再说了。陛下已经册封罗艺将军为郡王,并赐予皇姓。
  罗艺跪拜:谢陛下。臣与殿下此次剿灭刘黑闼,殿下英明果敢,民心所向。朝廷赐我皇族大姓,名入宗谱,罗艺当粉身碎骨,追随太子。
  李建成:我已经向陛下推荐你进入关中,到泾州为都督,掌管当地军队。泾州在长安西北,那是长安的大门啊,对外是防御重点。反过来说,对于长安,也有极大威慑,有一天我要用到你。
  罗艺:(注视李建成)殿下,我明白。
  李建成:(对薛万彻)将军愿意护卫东宫吗?
  薛万彻:随从太子,荣幸之至,护卫东宫,万死不辞。
  李建成:好。战事已经结束,回长安后,我就要交出统兵权。太子有什么办法不交出统兵权吗?
  王珪:殿下,要这么看,如果有一天,殿下成为陛下,那个时候,有人领了统兵权,战事结束后而不交回,殿下觉得那是不是谋反的意思?
  李建成:当然。当然是谋反。我明白了。
  韦挺:所以凡事不可因为一时的利益,改变根本。将来太子殿下是要继承皇帝位的。
  李建成:我想,我、齐王、秦王,都只能是临时掌握统兵权,我的朝政力量在哪里?
  韦挺:掌握太子所能掌握的朝政,已经胜出一筹,我明白太子殿下的意思是,朝政未必能制伏秦王。
  李建成:现在齐王和我的力量加在一起,是什么情况?
  王珪:大概有一千多府兵可用。
  李建成:秦王呢?
  王珪:在长安,大概有……不到八百吧。
  李建成:秦王不是还有天策府吗?
  韦挺:天策府的官属,只是职掌,手下没有人的。
  李建成:我们只比秦王多不到几百人,不够啊。
  韦挺:长安多轻狂少年、市井无赖,征集起来也不可小看呢!
  李建成:流氓怎么能用?
  韦挺:正是流氓才好,给多少钱,他们就做多少事。给他们钱,说,你们去打秦王府,他们就会去打秦王府。不是流氓,才难办。你说,去打秦王府,他就会问你,为什么去打秦王府?你说难办不难办?
  李建成:还真是这样。那你们回到长安后,立刻着手收编他们,大概能收编多少?
  王珪:数千人不成问题。
  李建成:好。给他们东宫长林门警卫的名义,算做长林军。
  韦挺:不过,还有问题,人是有了,盔甲、武器怎么办?
  李建成:是啊,怎么办?
  王珪:每次征伐,朝廷都要拨不少补充的盔甲、武器,班师后,交回统兵权,没有用的盔甲、武器只要报告消耗了,就可以不交回兵部军库。这次,打刘黑闼,我们没有费很大力气,损失不多,正好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把盔甲、武器扣下来。
  李建成:非常好。不过,要小心保密。
  王珪、韦挺:殿下,不必担心。
  李建成:好,薛将军,你立刻从军队中选三千人,驻防东宫长林门。长林门外地方很大,足够你们驻扎和训练。你要亲自负责训练,一旦需要,可以击败任何力量,而且,要能很快控制长安城的任何地方。
  薛万彻:是。
  韦挺想了一会儿,转身对李建成:庆州都督杨文干那里我已经布置好了,我们应该尽快与他联系,他那里装备不足,刚才我们说可以扣下装备,要想办法送一些过去。
  李建成点点头。
  韦挺:这些事要不要跟魏征商量一下。
  李建成:魏先生是读书人,有的事情需要他,有的不需要,上次杀窦建德的事,他不同意,差点坏了我的事。你就放心办你的事吧。
  韦挺:是。
  武德六年正月,李建成平定刘黑闼。
  长安城落满雪花,大殿的屋檐都被白雪覆盖。殿内炉火旺盛。
  李渊:河北,地广人众,物产丰富。可惜连年争战,民不聊生。杀了刘黑闼,不仅为朝廷去掉一块顽疾,也让河北的安定有了保证。
  裴寂:太子殿下在河北实行仁政,很得民心啊。
  李渊:岭南冯盎,也率部投降。现在,真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朕要大赦天下,普天同庆。裴三,你觉得现在的大唐和隋文帝的时候比,怎么样?
  裴寂略一思索,不知李渊何意:隋朝还是文帝的时候最好……
  李渊:隋炀帝的时候天下大乱,百姓困苦。大唐承接隋朝,虽然做了一些事情,但还是不够。你觉得,恢复文帝制度是否可行?
  裴寂:当然可行。
  李渊:那从什么地方着手呢?
  裴寂:陛下,从律法上开始较好。
  李渊:会有阻力吗?
  裴寂:如果不涉及军队,应该阻力不大。
  李渊:朕的本意,就是要针对军队。自晋阳起兵到现在,太子、秦王、齐王都有自己的军队,真正归我统辖的军队,还没有他们的多。
  裴寂:一直以来,倒也没有发生什么事。
  李渊:等到真有什么事发生,就晚了。你尽快把隋文帝的法律恢复起来,繁琐的条文要修改。
  裴寂:是,陛下。
  李世民引李渊进入文学馆。学士们纷纷站起,礼拜。李渊坐下,以手示意,学士们纷纷坐下。李渊前后左右上下看了一会儿。
  李渊:文学馆,平时都做些什么?
  李世民:我从十几岁就打仗,现在天下太平了,发现书读得不够,在座的都是饱学之士,我想读读书。
  李渊:读书有用,嗯,读得还好吗?
  李世民:有他们在,读得快一些。
  李渊:读书免不了议论,有些什么议论呢?
  学士们都有些紧张。
  长孙王妃在屏风后聆听,想了一下,离开。
  房玄龄:目前还议论不出什么,主要是将经典过一遍。
  李世民:有很多道理,原来前人都说过了,我有时候,一个问题想来想去,想不明白,一读经典,豁然开朗。
  太极殿内,李渊说:治理天下依律法。一直以来,我们沿用的都是隋朝的律法,现在终于有了大唐的律法,律令格式,一应俱全。左仆射裴寂,劳心苦志,居功至伟。特命,裴寂晋升司空,仍主管尚书省事。
  裴寂出列,跪拜谢恩。
  李渊:即日起,大唐以内无论王府,还是州县;无论王臣,还是百姓,一切都要依照律令执行。太子、秦王、齐王,你们在两个月内,呈报实施计划。
  李建成、李元吉互相看看。
  李元吉:儿臣觉得今天这个事情很重要,必须马上向父皇说明。
  李渊:什么事?
  李元吉:律法啊。现在大唐新颁法律,最重要的是统一军权。儿臣手下就有三万五千士兵,愿意立刻交给父皇。
  李渊:自己统帅多年,一下子交出去,舍得吗?
  李元吉:对大唐有利的事情,儿臣如何不全力以赴。
  李渊:好,好,你先回去仔细筹划一下,朝廷会颁布实施办法的。
  李元吉:那儿臣告退了。
  裴寂:陛下很满意吧?
  李渊:态度不错。不过,圣人说什么来着?
  裴寂:圣人?
  李渊:圣人不是说,要听其言还要观其行。四郎,近来好像忽然懂事了。
  裴寂:好像是从打王世充以后忽然长大的。真该向陛下祝贺啊。
  李渊:唉,长大有长大的麻烦。
  李建成脸色凝重:我知道裴寂一直在修法律,但是没有想到这个新法会有针对东宫的内容。大家看看,怎么办?
  韦挺:关键是军队。隋文帝时,东宫只有卫队,没有军队。看来陛下是针对这个问题来的。不过,秦王府、齐王府同样存在这个问题。
  魏征:从长远说,这是一件好事。军队权力不统一,早晚是朝廷的忧患。殿下是要继承大统,现在由陛下完成军权的统一,总比到殿下即位以后再进行要有利得多。
  大家纷纷点头称是。
  李建成:所以,我们东宫要积极支持朝廷?
  魏征:对。这是陛下的福祉,也是殿下长远的利益。不仅如此,统一军权,对于东宫而言,是最轻松的。现在渭河北岸的军队,东宫最少。我们有两万,齐王府有三万五千,秦王府有四万。大家都把军队交给朝廷,我们损失的最少。相反,我们获利最多。
  韦挺:如何获利?
  魏征:关键是力量对比,渭河北岸的军队交出去后,我们东宫拥有的卫队数量最多,这样,可以认为我们获利最多。陛下也许正等着殿下表态呢。
  李建成:哦?是这样?那我们尽快推动统一军权的实施,使我们在整体实力上占据绝对优势。(对韦挺)你将我们军队的情况,尽快报给朝廷。
  韦挺:是。
  李建成:我这就去见陛下。
  杜如晦:交出王府的军队,对我们太不利了。
  长孙无忌:有利无利回头再说,殿下最好立刻进宫,向陛下表明态度,这个事情不能迟后。
  房玄龄:对,虽然此事我们损失最大,但离真正实行起来还有时日,其间发生什么变故也很难说。
  李世民:你们再议议。我先进宫。李世民说着起身,离开。
  李建成和李世民在两仪殿门口不期而遇。
  李建成:禀父皇,今天朝廷颁新法,是大唐的大事。我们愿意交出军队,统一归父皇。
  李渊看李世民。
  李世民:儿臣也愿意。军队统一,更利于天下。
  李渊:好,好。古人云:兵者凶器也。军队管不好,天下如何太平稳定?你们都理解了朕的苦衷啊。
  李建成、李世民:请父皇放心。
  李建成对李元吉说道:陛下要去仁智宫避暑,我在京师留守,你和秦王与陛下一起去仁智宫。我要用这个机会,运一些盔甲给庆州都督杨文干。我们和秦王的较量,就在今年见分晓,再晚,就耽误了。
  李元吉:好啊。我是不是在仁智宫那里做掉秦王?
  李建成:你和秦王都不许带府兵去,你怎么做掉他?
  李元吉:就是因为不带府兵,所以才要单打独斗,单打,我不怵秦王。
  李建成:不要在仁智宫乱来,弄不好乱了大局,我这里安排好再说。
  李元吉:那我就见机行事。
  李建成:你不要小不忍而乱大谋。
  李元吉:再说吧。
  李世民与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杜淹。
  长孙无忌:东宫的兵力增加了两千人,燕王李艺又从幽州送到东宫三百骑兵。三百骑兵的事我已经找人密告陛下了,陛下也斥责过太子。总之,东宫的兵力增加太多,要认真防备了。
  杜如晦:从兵部的造册看,太子平刘黑闼回来后,交了统兵权,交了兵器盔甲,可是兵器盔甲应该是没有全交出。
  李世民:没有全交出?
  杜如晦:以损耗来说,平刘黑闼没有恶战,兵器盔甲损耗不会很大,不会超过三分之一。但从造册看,损耗到了二分之一,必然是扣下了一部分。我们的人也在东宫发现有盔甲储存。
  长孙无忌:我的消息是庆州都督杨文干不断送壮士到东宫,会不会是配给他们的?
  李世民:(对杜淹)兵曹参军,你最好到庆州去一下。这个杨文干原来是东宫的宿卫,盔甲会不会是送到他那里?
  杜淹:好。
  李世民:我和无忌要随陛下去仁智宫,有任何消息,直接送到仁智宫我那里。
  武德七年六月初三,李渊前往仁智宫(今陕西宜君)避暑。
  张婕妤看看车外的李世民:陛下,你带了齐王,又带了秦王,为什么不带太子?
  李渊:我们到仁智宫避暑,长安当然要留太子监守。如果二郎和四郎也在长安,我不知道会不会闹起来,所以带出来两个。
  张婕妤:齐王还好,秦王就是老绷着脸。
  尹德妃:太子好,如果这回是齐王和太子来,秦王监守长安就好了。
  张婕妤:陛下整个大唐都管了,怎么连自己的三个儿子都管不了?
  李渊生气了:你们不许谈论这些事。
  第七章
  长孙无忌:你不要怀疑了,齐王对你有杀机。
  李世民:我和元吉没有过不去的地方啊!
  长孙无忌:可是一匹未驯过的马,让你来试,这就有祸心。二是诬告你说有天命,这是能够杀头的话,齐王的杀机再明显不过了。
  李世民:哦。可是元吉为什么会对我这样呢?
  长孙无忌:你功劳太大,权位太高,难免令人生嫉。
  李世民:可这是要我的命啊。本来只是一个建成,现在又是元吉。
  长孙无忌:看来他们搅在一起了,我们要加倍小心。
  李世民:无忌,你去布置人手,观察齐王府的动静。
  长孙无忌:我已经在东宫和齐王府安排好了自己人。
  尔朱焕、乔公山赶着马车,运送盔甲出了长安城,有四个士兵化装成百姓跟着。远远地,杜淹和杜如晦戴着大斗笠,骑马跟在后面。
  杜如晦:看来真的有问题。
  杜淹:足有二百副。
  杜如晦:我回去跟房玄龄商量,你跟着。
  杜淹:豳州有我们的人,我在那里行动。
  杜如晦:最好让他们自己去向陛下告发。
  房玄龄:我们去告诉殿下。
  杜如晦:恐怕来不及了。杜淹打算在豳州阻止他们。
  房玄龄:那我们要小心准备,万一被发现,朝廷追查下来,得有人出面为王府承担责任。
  行进中的两辆马车被一队士兵拦住去路。乔公山回头看,另一队士兵断了来路。前面领头两人,正是席辨和杜淹。乔公山看看尔朱焕,尔朱焕不知道如何处置。
  席辨刷的一声腰刀出鞘,厉声喝道:什么人?
  乔公山:执行公务。
  席辨:车上运的是什么?
  乔公山:是农具。
  乔公山从怀中取出文书,交给席辨。
  席辨打开,递给身边的杜淹。
  杜淹:是太子的教,说是运往庆州的。
  席辨:打开。军士上前挑开大车上的篷布,一车盔甲显露出来。
  席辨:好啊,私运盔甲,这是谋反。带走。
  军士们不由分说,赶起大车,押尔朱焕、乔公山回衙。
  席辨坐在大堂上,尔朱焕和乔公山都很紧张。
  席辨:你们要把盔甲送到哪里?
  尔朱焕:庆州。
  席辨:送给谁?
  尔朱焕:都督杨文干。
  席辨:谁派你们送的?
  尔朱焕:东宫韦大人和王大人。
  席辨:盔甲一共多少副?
  尔朱焕:二百副。
  席辨:你们私运盔甲,犯法,你们知道吗?
  乔公山:我们有东宫文书,不是私运。
  席辨:你们知道大唐律法,运送盔甲二十副以上要持兵部公文。
  乔公山:现在是太子监国,太子的手教,等同于皇帝制敕。
  席辨:太子监国,所监是庶政,就是朝廷的日常事务。军部大事,不在太子监国范围。任何时候军部大事,都由陛下亲统。你们的意思,不是说太子要篡权吧?
  乔公山和尔朱焕互看一眼,立刻傻了。
  席辨:太子谋反,立刻向陛下报告。
  豳州监狱,漆黑一片。杜淹让狱卒打开尔朱焕两人的牢房门。两人充满恐怖地盯着杜淹。
  杜淹放下带来的吃食和酒。两人话也不说,一顿狼吞虎咽。吃过饭,眼神似乎正常许多。
  杜淹:太子谋反,谁会相信啊。即使陛下知道,追查下来,东宫一口否认,到时候只有你们脱不了干系。
  乔公山:我们说的都是事实啊。
  杜淹:谋反是大罪,这事又牵涉到太子,你们是当然的替罪羊。
  尔朱焕:那可怎么办?
  杜淹若有所思地:除非你们变被动为主动,不仅可以不死,说不定还可以立功受赏。
  事情若和东宫联起来,你们就跑不了。但,若说是庆州都督杨文干要盔甲,那谋反的就是杨文干了。杨文干谋反,不等于东宫谋反。你们告发杨文干,陛下说不定还要奖赏你们呢。
  乔公山与尔朱焕互视,眼神亮了起来。
  仁智宫内,尔朱焕和乔公山免冠跪伏。
  李渊:你们是?
  尔朱焕:臣为东宫郎将尔朱焕。
  乔公山:臣为东宫校尉乔公山。
  李渊:怎么回事?
  尔朱焕:东宫左率韦挺令我们到庆州见杨文干。
  李渊:干什么?
  尔朱焕:送盔甲。
  李渊:送盔甲?多少副?
  尔朱焕:两百副。
  李渊:那你们到这里来干什么?
  尔朱焕:陛下,私运甲胄,我们知道是违法的,不敢执行,所以……
  李渊:那你们是告韦挺还是杨文干?
  尔朱焕:告杨文干,告他谋大逆。
  李渊:是杨文干要的吗?
  尔朱焕:对,陛下。
  李渊:太子怎么会有盔甲?
  尔朱焕:盔甲是太子平定刘黑闼后留下的,未交还兵部。
  李渊:召太子,说我的气病发作了,要他尽快送些药来。立刻戒严仁智宫,没有我的手敕,不得出入,传宇文颖来。
  李建成、韦挺脸上都是焦急的表情。王珪、魏征疾步走进来。
  李建成:你说,你说给他们!
  韦挺:我派人给杨文干送两百副盔甲,他们竟然上告,说杨文干谋反。
  魏征:两个人现在哪里?
  韦挺:仁智宫。陛下见过了。
  王珪:怎么样?
  韦挺:陛下让殿下送药到仁智宫,仁智宫哪里会缺药呢?分明是怀疑殿下了。
  魏征:(对韦挺)你送盔甲给杨文干,做什么用?
  韦挺:不过是平时做些准备,一是庆州经常会有突厥前锋到达,另外也准备万一,当然是自卫用的了。
  魏征:虽然是实情,但按制盔甲都是朝廷统一发放。这么做,有大麻烦了,谋反的罪名,恐怕很难辩得清。
  王珪:现在关键是杨文干的举动,只要他什么也不做,只是准备盔甲也算不了什么大错,与谋反没有干系的。
  韦挺:那我现在就派人通知他。
  魏征:不行。现在陛下已经怀疑殿下了,你再与杨文干联系,不管你说了什么,都是不利的证据。
  王珪:这事与秦王府有没有关系?
  李建成:现在还说不清楚。
  韦挺:是臣有罪,用人不当。
  魏征:所以,告的是杨文干,矛头指的是太子殿下。
  李建成:那我怎么去见陛下?
  韦挺:现在去,凶多吉少啊!
  李建成:想想办法!快想想办法!
  魏征:依臣看来,现在事情虽有不利,但不是不可挽回的。如果杨文干什么事情也没做,这件事也许能度过去。
  韦挺:陛下那里情况究竟如何,没有把握啊,只能伸头挨一刀吗?
  魏征:关键在陛下。陛下的判断是最重要的。殿下需要做的就是在陛下面前直口直心,承认有误,毕竟这事是东宫的事,杨文干又曾经是殿下的侍卫。只要殿下直口直心,陛下会认为殿下只是处理不当。
  王珪:只能这样,否则越描越黑。
  李建成:好,就这样。魏先生去准备一下陛下要的药。
  魏征忧心忡忡地离开。
  李建成示意了一下韦挺:这个事,不要向魏征说明白,他的脑子不会转弯。我们的事,怎么会这么快就泄露了?
  韦挺:杜淹突然去了庆州,他是秦王府的人,一定是去做什么事。
  李建成:我们不是早就派人监视秦王府了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