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交际与口才全集-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5。尽量少打断部下的谈话,要善于掌握评论的分寸
在听取部下讲述时,领导不应发表评论性意见。若要用评论,应放在谈话末尾,并且作为结论性的意见,措词要有分寸,表达要谨慎,要采取劝告和建议的形式,以易于部下采纳接受。充分照顾对方的感受,不要过分地刺激部下。
6。要善于给部下积极的暗示表达对谈话的情趣和热情
正因为谈话是双边活动,一方对另一方的讲述予以积极、适当的反馈,能使谈话者更津津乐道,从而使谈话愈加融洽、深入。因此,领导者在听取部下讲述时,应注意自己的态度,充分利用一切手段——表情、姿态、插话和感叹词等——来表达出自己对部下讲的内容的兴趣和对这次谈话的热情。这种情况下,领导若微微一笑,或表示赞同,或充满热情地予以鼓励,都是对部下的鼓舞,让部下信心倍增,对你平添一份亲近之感。
7。注意谈话中短暂的间歇,要善于利用谈话中的停顿
部下在讲述中出现停顿,有两种情况,须分别对待。第一种停顿是故意的,它是部下为检查一下领导对他讲话的反应、印象,引起领导做出评论而做的。这时,领导有必要给予一般性的插话,以鼓励他进一步讲述。第二种停顿是思维突然中断引起的,这时,领导最好采用“反响提问法”来接通原来的思路。其方法就是用提问的形式重复部下刚才讲的话。例如,部下刚讲到:“新机器停止运行了……”,出现突然停顿,领导就应问:“那么,这意味着新的机器停止运行”在这种情况下,说任何其他问题都会改变说话者原来的思路。而这样的引导,不会使部下顺畅地按原来思路讲下去。
8。有敏锐的直觉,要善于克服社会知觉中的最初效应
所谓最初效应就是日常所说的“先入为主”。有的人很会利用效应,初次见面给人的印象就颇佳。因此,领导在谈话中要持客观的、批判性的态度,时刻警觉,善于把做给人看的东西,从真实情形中区分出来,也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
9。不拘泥于形式,要善于利用一切谈话机会
谈话分正式和非正式两种形式,前者在工作时间内进行,后者在业余时间内进行。作为领导,也不应放弃正式谈话机会。在无戒备的心理状态下,哪怕是片言只语,有时也会有意外的信息,因为这对人的心理是完全开放的,往往会吐露真情。

有效公关,小心说话
有一家中外合资企业的公关部,要招聘两名公关小姐。报名的有20多人,基本符合条件的有14人。人事部和公关部决定当面考试,择优聘用。
考试那天,这些应考的姑娘来到考场,每个人都神采飞扬,穿戴各异,款式新颖,色彩缤纷,宛如一朵朵含苞待放的花儿,显示出落落大方的美好气质。要是从体貌举止上取人,差不多个个都够条件。
考试开始了。
第一回合——笔试。要求报考者在20分钟内填好自己的履历并回答为什么应聘的问题。考察她们的学历、资历、书写水平及应聘动机。
第二回合——口试。姑娘们轮流朗读一篇短文,考察她们的口齿、普通话和表情达意能力。
第三回合——演试。让应聘者以公关人员身份接待“客人”,回答要求,考察她们的人际交往和应变能力。
前两个回合姑娘们都顺利地通过了,成绩似乎不相上下。
第三回合开始后,轮到陈小姐应考。
一位“客人”走进公关部。陈小姐:“先生,请问您找谁?”
客人:“我找你们经理。”
陈小姐:“对不起,请您登记一下。”
客人往前走,不予理睬。于是陈小姐拦住了他。客人不悦,说道:“我同你们唐总打了多年交道了,还登什么记。”说完继续往里走,陈小姐茫然无措。评委中不少人摇头。看来陈小姐处理失当。
轮到金小姐应试时,“客人”又进门了仍然说要找唐总经理。金小姐把客人让到沙发上坐下。金小姐:“先生,请问您怎么称呼,让我向总经理通报一下好吗?”
客人回答了他。她用电话通报后,笑容可掬地对客人说:“对不起,让您久等了总经理欢迎您的到来,请往里走吧!”客人满意地点头,评委们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下面是李小姐应考,主考人给她来了个电话:“喂,你是公关部吗?我是康泰公司总经理。我们现在有急事要用车,请你们支持一下,马上派一部小车来好吗?”李小姐:“好的,我们马上就派去。”
评委们认为太轻率了。另一位考官从旁插话说:“这会儿公司没有小车在家。”李小姐无言以对。
下一个轮到石小姐,她仍然接到同样的要车电话。
石小姐:“康泰公司的朋友,很对不起,我们公司这会儿没有车,请您向别的单位借吧。”直来直去的语言,评委们仍不满意。
接着吴小姐应试,她接到电话后说:“真对不起,我们公司的车都出去了。这样吧,我马上帮你向别的单位联系,找到车了立刻通知您,您看好吗?”这时考官和评委们都满意了。
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公关工作对于公关人员口才的要求。每个希望成为公关人员的青年都要有这样的思想准备——小心说话。
公关人员学习口才是为了获取与传播信息,沟通与协调关系,目的是为公众服务,为组织企业出力,所以,在工作中要注意以下三方面的口才原则:
(1)要言之有礼。
公关人员与人交往时,举止要有礼貌,语言更要有礼貌。没有人愿和一个没有礼貌的人打交道。
礼貌语言中“以诚为本”,就是要态度真诚,讲出实情,开诚布公。也要“以信为本”,使公众感到可亲可信。
礼貌语言要“以谦为怀”,就是要态度谦逊,出言谨慎,做到虚怀若谷,绝不可盛气凌人。一个公司对待大小客户都要诚信有礼。礼貌语言要“以和为重”,就是谈论问题要兼顾各方利益,求同存异。对方喜怒皆豁达,得理也让人,古人说:“和气生财”,“和为贵”就是这个道理。
(2)要言之有的。
一次公关活动总有一个明确目的。所以公关人员说话,不仅要明确目的性,而且要具有针对性。不说空话,不讲官话。
一要看人说话。公关人员讲话要看清对象,弄明身份、对不同的公众采用不同的语气。就是要做到见什么人说什么话。
二要紧扣中心。要使语言形象生动,可以运用修辞和进行修饰,但讲到实质问题要一针见血,一语破的,简明扼要。
(3)要言之有度。
公关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所以公关人员讲话要有理有节,问候寒暄适可而止,分析判断恰如其分,充分考虑对方的立场。
一要适时。公关人员讲话,既要积极主动,又要谨慎小心。该说话时不说就会冷场,不该讲时讲了又是多嘴。冷场会使人难堪,多嘴又令人讨厌。
二要适度。公关人员说话,既要追求质量,不能说太长,该短则短,该小则小,既不能使人不明白,也不能讲个没完没了。
三要适当。公关人员讲话,要周密思考,用语准确,语气得体,分寸恰当。既不能词不达意,义大过其实,虽然难以字斟句酌,也要做到言之成理。
公关人员是联络员、宣传员,是沟通关系建立感情的桥梁,情真意切的语言才能打动人,理智有据的语言才能说服人。
公关人员的口才,还要做到有礼、有和、有度,才能在公众中留下美好印象。在社交场合中讲话,总有一些忌讳,公关人员不得不考虑每一个听众的好恶,比如,有胖人在场忌讳说“肥”,在病人面前忌讳说“死”,结婚喜庆忌讳说“破裂”、“分了”,新厦落成忌讳说“垮了”、“倒了”等等,这并不是“迷信”,“过虑”,而是尊重人们的一般习惯。
为了争取公众,塑造形象,公关人员在公开讲话时,更要提高档次,讲究艺术。要避免犯忌,还要做到“八戒”:
一戒连篇累牍、语无伦次、无的放矢、文不对题的废话。二戒颠三倒四、七拼八凑、文理不通、是非混淆的胡话。三戒荒谬绝伦、子虚乌有、装腔作势、故作高深的玄话。四戒滥用词藻、自鸣得意、吟风弄月、华而不实的俏话。五戒牵强附会、大言不惭、含糊其词、模棱两可的混话。六戒张冠李戴、不着边际、平淡乏味、冗词赘句的空话。七戒言不及义、陈词滥调、千篇一律、人云亦云的套话。八戒无中生有、低级趣味、风花雪月、斗鸡走狗的俗话。

社交规范,礼仪惯例(1)
在长期的社会交往活动中,人们逐渐形成了一些约定俗成的社交礼仪惯例。了解社交礼仪惯例,能使自己在社交中掌握礼仪的要求,在各种具体情况下对礼仪惯例灵活运用。
1.尊重隐私
隐私,即不愿告诉他人和不愿意公开的个人情况。国内外的社交活动中均尊重个人隐私权,凡涉及个人隐私的一切问题,在交往中均应回避,否则就会引起对方的不悦,自己也感到尴尬。
由于习俗不同,许多民族都有其忌讳的话题。政治问题、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个人好恶,等等,在交往中都不宜枉加非议。个人隐私、他人的短长、令人不快的事物以及低级趣味,也是不应选择的话题。
需要强调的是,在人际交往中,一旦发现自己选择的话题不受欢迎,应立即转移话题,不要毫不知趣地继续下去。如因自己疏忽而选择了令对方不快的话题,则应当道歉,这也是对对方的尊重。
2.五不问
在交往中,如何做到慎选话题,具体而言,一般应做到“五不问”:
(1)不问年龄。
现代女性年龄是保密的,她们希望自己永远年轻,特别是外国女性,24岁以后就不愿再如实告诉别人自己的年龄。
(2)不问婚否。
中国人爱谈论彼此的婚姻状况,这对其他国家民族的人们这可能是不礼貌的话题。
(3)不问经历。
中国人之间交往,一般以询问经历来寻找共同的话题。对外国人却不能如此,因为“经历”问题既是对方的“老底”,也聚集着许多悲欢离合,一般应避开此话题。
(4)不问收入。
收入的问题是一个极为敏感的话题,不到很相熟的程度,最好是免谈。为了消除经济收入的不平等所造成的心理不平衡,创造一个良好轻松的语言环境,人们也不愿意谈这个问题。对那些能够反映出个人收入状况的化妆品和服饰的价格、汽车的型号、住宅的大小等等问题,也不宜触及。
(5)不问健康。
外国人认为个人的健康状况,也属于隐私范围。因此在与外国人特别是西方人的交往中,最好别打听对方的健康状况。更不要因见对方脸色不好而惊讶地说:“你是不是得了什么病?”
对于“隐私”的划分,西方人同中国人有着不同的标准。同西方人相比,中国人热情、友好、人情味浓。例如,询问年龄、经历,在大多数中国人眼里不算干涉隐私。又如,熟人问你这身西服的价钱,他绝对没有窥探你经济收入的嫌疑。相反,在同中国人的交往中,恰当地过问某些所谓的“隐私”,聊聊家常,有时可以达到缩小彼此距离和出其不意的效果。
3.社交中“不”的惯例
在社交中,要注意分寸,明确多种“不”的惯例,才能随心所欲不逾短,不犯禁忌。
(1)不过分开玩笑。
朋友之间相处,开玩笑是经常发生的事。但开玩笑要适度,不能违背礼仪。过度的玩笑常常会适得其反,引起不良的后果。
(2)不要乱起绰号。
绰号即外号,它是根据别人的特点而人为产生的。有的绰号,如称中国女排名将郎平为“铁榔头”,称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为“铁娘子”等,这是一种带褒义的美称,这是包括本人在内都乐于接受的。但是有的是针对别人的生理缺陷而带有侮辱性的绰号,这种专揭别人短处的绰号一定要忌起。
(3)不随便发怒。
在社交场合中随便发怒,会造成两种不良的后果:
首先对发怒的对象不友好,它会伤了和气和感情,失去朋友、同事之间的友谊与信任。其次,对发怒者不利,一方面对本人的身体状况产生不良的影响;另一方面对发怒者的形象有不良的影响,人们会认为他缺乏修养,不宜深交。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适应环境,并求得环境的认可和接受,也是一种本能的表现。它在社会交往中主要表现为与朋友、同事友好相处,不发怒或不发脾气,并从多方面克制自己。要做到这一点,首先,遇事要冷静思考;其次,要多为对方着想,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从中找出自己的缺点,以便更好地修正自己的看法;此外,对人要平和礼貌。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和独特的个性,都有着各自的生活习性和兴趣爱好,都有着不受他人干涉的生活领域。尊重他人,事实上也是在尊重自己。对人平和礼貌,可以表现自己的修养、风格和气度,可以树立起自己良好的威信,可以赢得更多朋友的信赖和尊重。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社交规范,礼仪惯例(2)
(4)不当面纠正。
中国人相处,讲究待人以诚。遇到亲朋好友做得不大对头的事情,当面指出并加以纠正,才够朋友。可是在涉外交际中,我们却不宜这么做。这是因为中外文化和习俗本身就存在着差异,国内是司空见惯的事,在国外却未必尽然。
简而言之,“不得纠正”,就是对对方的举止行为,不要轻易评论其对或错,更不要对我们认为是错的而当即去纠正。
(5)不言而无信。
言而无信,在社交场合中决不会有自己真正的朋友。
朋友以诚相待。坦率真诚地与朋友交往,在关键时刻要帮助朋友排忧解难,与朋友建立起真正的友谊,相互信赖,友好往来。要记住自己的许诺。平时在社会交往过程中,一般不要许诺过多,但一旦许诺,便要记住,以便日后兑现。平时说话一定要恪守信用,绝不食言。对自己说的话,要具有责任感,要承担责任和义务。
(6)不恶语伤人。
恶语是指那些肮脏污秽、奚落挖苦、刻薄侮辱的语言。这些语言和现代文明极不相称,必须予以杜绝。
有时,在对方脾气一触即发,可能会以恶语伤害自己时,最好回避,使对方找不到发泄对象,并逐步消火。这虽是对对方的一种“妥协”,但它可证明自身的修养,也给对方以冷静思考的机会,这对双方都很有利。
及时沟通,以消除彼此之间的矛盾。对有些人来讲,恶语有时很难避免,这就要分析恶语的原因,最好的办法,是在事情发生或有苗头之后,双方坐下来进行思想交流,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为指导原则,借以消除双方的误解或矛盾,避免恶语的再度出现。
(7)不热情过度。
中国人提倡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为重,外国人却大都强调个性独立,所以不可以把中国式的善意的关心和规劝施之于外国人,不然就会出力不讨好。
(8)不妨碍他人。
在公共场合每个有教养的人都应当有意识地约束自己的行为,尽量不因为自己的行为举止妨碍、打扰他人。
在车站、机场、商店等公共场所,说话的声音要小到不妨碍他人为宜,手势也不宜过多。那种高谈阔论、指手画脚地谈笑是对他人的妨碍,也是对他人的一种轻视。在大庭广众之下不要走路“咚咚”作响,步子要轻一些,遇急事,不宜慌不择路、拼命奔跑,以免引起他人的不安。
剧院和音乐厅的规矩相当严格。首先,必须按时到达,准时入场。如果迟到,看戏必须等待一幕演完,音乐会必须在奏完一曲后,来者方可入场。有时甚至要等到中间休息后,才能入场就座。
在剧场观看演出时,观众的热情很高,尤其是看到喜爱的演员、歌星出场时,更是掌声雷动。但也有个别观众遇到不喜欢的演员登台时,就喊倒好、鼓倒掌,甚至喊“下去吧”,表现出极低的素质,这是对演员和艺术的不尊重,也妨碍他人观看。
场内要保持安静,特别是音乐会,在演出过程中,除了演奏的音乐声外,应该鸦雀无声。谈话、品评、有时甚至翻阅节目单的沙沙作响,都会使邻座的人不高兴。咳嗽也要尽量避免。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称谓得体,见面之道(1)
和别人打交道,总是以称谓开头,它好像是一个见面礼,又好像是进入交往大门的通行证。称谓得体,可使对方感到亲切,交往便有了基础。称谓不得体,往往会引起对方的不快甚至愠怒,双方陷入尴尬境地,致使交往梗阻甚至中断。那么,怎样称谓才算得体呢?这要根据对方的年龄、身份、职业等具体情况和交往的场合,以及双方的关系来决定,不可能有统一的、固定的模式,要靠自己的经验积累。
1.不能随便称谓
有这样一个故事:过去,有个年轻人骑马赶路,忽见一位老汉从这儿路过,他便在马上高声喊道:“喂”年轻人策马飞奔,急忙赶路去了。结果一气跑了十多里,仍不见人烟。他暗想,这老头儿真可恶,说谎骗人,非得回去教训他一下不可。他一边想着,一边自言自语道:“五里,五里,什么五里”猛然,他醒悟过来了,这“五里”,不是“无礼”的谐音吗?于是拨转马头往回赶。追上了那位老人,急忙翻身下马,亲热地叫声“老大爷”话没说完,老人便说:“客店已走过去了,如不嫌弃,可到我家一住。”
这则流传很广的故事说明了一个朴素的道理:见了陌生的长者,一定呼尊称,特别是当你有求于人的时候。比如:“老爷爷”、“老奶奶”、“大叔”、“大娘”、“老先生”、“老师傅”、“您老”等,不能随便喊:“喂”、“嗨”、“骑车的”、“放牛的”、“干活的”等。否则,会使人讨厌,甚至发生不愉快的口角。另外,还需注意,看年龄称呼人,要力求准确,否则会闹笑话。比如,看到一位二十多岁的妇女就称“大嫂”,可实际上人家还没结婚,就会使别人不高兴。
2.职业区分称谓
有人在承德避暑山庄碰到这样一件事情。几个年轻人结伴去旅游,这天他们从避暑山庄出来,想去外八庙,为了抄近路,两个小伙子上前去问路,正遇上一个卖蛋的农家姑娘。一个小伙子上前有礼貌地叫了声:“小师傅”两个小伙子还算有涵养,压了压火气,没有发作。本来是有礼貌地问路,反倒挨了一顿骂,这是为什么?后来才知道,当地的农民管和尚、尼姑才称“师傅”,一个大姑娘怎愿意听你称她“小师傅”呢?两个小伙子遭到痛骂也就不奇怪了。
我们在社会上看到一些青年人,不管遇到什么人都口称“师傅”,难免不使人反感。可见在称呼上还必须区分不同的职业。对工人、司机、理发师、厨师等称“师傅”,当然是合情合理的,而对农民、军人、医生、售货员、教师,统统称“师傅”就有些不伦不类,让人听着不舒服。对不同职业的人,应该有不同的称呼。比如,对农民,应称“大爷”、“大娘”、“老乡”;对医生应称“大夫”;对教师应称“老师”;对国家干部和公职人员、对解放军和民警,最好称“同志”。“同志”这个称呼,本意是指志同道合者,在革命年代,一般把革命同仁战友称为同志,这便赋予了它的政治色彩。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内部和国家工作人员之间一般互称同志,使人们感到一种亲切感和信任感。现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改革和开放的深入发展,人们的社会交往日渐频繁和复杂,人们相互之间的称呼也就越来越多样化,既不能都叫“师傅”,也不能统称“同志”。比如,对外企的经理,对外商,就不能称“同志”,而应称“先生”、“小姐”、“夫人”等。再如,对刚从海外归来的港台同胞、外籍华人,若用“同志”称呼,有可能使他们感到不习惯,而用“先生”、“太太”、“小姐”称呼倒会使他们感到自然亲切。这种称呼,在开放特区也逐渐为国内的一般工作人员所接受。比如,到沿海地区国营旅馆或商店称年轻的女服务员“小姐”,她们是欢迎的,在内地这类称呼目前也渐渐流行开来。
有位大学生一次到老师的家里请教问题,不巧老师不在家,他的爱人开门迎接,当时不知称呼什么为好,脱口叫了声“师母”。她感到很难为情,这位学生也意识到有些不妥,因为她也就比大学生大10岁左右。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称谓得体,见面之道(2)
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称呼?还要看对方的身份。按身份,老师的爱人,当然是“师母”,这是旧称,人家不愿接受。最好的办法就是称呼“老师”,不管她是什么职业(或者不知道她从事什么职业)。称呼别人老师含有尊敬对方和谦逊的意思。
3.称呼上级和领导要区别不同的场合
在日常交往中,对领导、对上级最好不称官衔,以“老张”、“老李”相称,使人感到平等、亲切、也显得平易近人,没有官架子,明智的领导会欢迎这样称呼的。但是,如果在正式场合,如开会、与外单位接洽、谈工作时,称领导为“王经理”、“张厂长”、“赵校长”、“孙局长”等,常常是必要的,因为这能体现工作的严肃性和领导的权威性和法人资格,是顺利开展工作所必需的。
在称呼别人的时候,还要考虑自己与对方之间关系的亲疏远近。比如,和你的兄弟姐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