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人生我做主-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考验就是你是否有勇往直前、所向披靡的精神。

相信自己,你是自己的主人。成功要有天时地利,但绝少不了你的意志。它可以让你坚定,让你不轻言放弃,更重要的是,它是你发挥潜力的重要支柱!也许成功的一步之遥不是那些所谓的障碍,而是你克服一切的潜力的冲破。

发挥自己的潜能,让自己充满战斗的精神。让潜能告诉自己,一切皆有可能!

6。有压力才有活力问:你听过“鲶鱼效应”吗?

答:有所耳闻,说的是压力状态下更有活力。

瓦斯爆炸,煤窑坍塌,惟一的出口被厚实的泥土严严地堵死,在矿井中作业的五位矿工深困其内。幸运的是,矿井里刚好有足够的食物和水源。这给被困矿工赢得了极大生机。他们找到各自的位置,安静地坐下,等待着窑外的人们来救援。

时间在死寂的黑暗中震颤着。一天、两天……一个星期过去了,他们支着耳朵,却始终没有听到渴望已久的声音。有人开始烦躁,有人发出凄厉的尖叫。大家已无法承受恶劣环境带来的巨大精神压力,个个都快要崩溃了。

突然,他们听到“啪”地一声。黑暗中有人吼叫起来,“谁,他妈的谁打我?”一个黑影朝四个伙伴咆哮着,四个伙伴都开始辩解。可黑影就是纠缠着他们不放,审犯人似的一个个详细审问,甚至问得有些不着边际。为了免受冤枉,四位工友还是认认真真地回答。直至个个哈欠天,声称被打的黑影这才闭了嘴,没趣地倒在一旁呼呼大睡。过了许久,大家都睡醒了,又听到“啪”地一声脆响,这次挨打的是另一位工友,只见他捂着脸,怒不可遏地嚎叫起来,径直扑向第一位挨打的黑影。双方都不示弱,幸好其余三位工友眼疾手快,死死把双方抱住,两人才住手。为此,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理论起来。

类似的情况在每位矿工身上都发生过,其中一位脾气很好的矿工连续挨了三个耳光,最后忍无可忍,勃然大怒。就在他们整天为耳光的事纠缠不清的时刻,头顶一丝微弱的亮光提醒他们,有人来救他们了。至此,他们在井底足足被困了23个日日夜夜。

被救后,躺在医院里,四位矿工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有人无缘无故打自己耳光,只有一位矿工笑呵呵地向四位工友讲起了一则在日本流传很广的故事:古时候日本渔民出海捕鳗鱼,因为船小,回到岸边时鳗鱼几乎死光了。但有一个渔民,他每次捕回的鱼都活蹦乱跳,因此,卖的价钱也特别高,弄得大家都很迷惑。临死前,这位渔民才把秘密告诉自己的儿子。原来,他在盛鳗鱼的船舱里放进了一些鲶鱼。鲶鱼生性好斗,为了防止鲶鱼攻击,鳗鱼也被迫攻击对方。在战斗的状态中,鳗鱼忽略了被捕捉后面临的死亡威胁,所有的潜能都被激发出来,投入战争。这样,尽管它们伤痕累累,但绝大部分鳗鱼还是能够生存下来。

听完这则故事,大家恍然大悟。

7.认识你的创造潜力问:你的创造力有几分?

答:创造力?我就没有创造过。我哪有创造潜力?

有人做过一个实验,把六只猴子分成三组关在三个房间里,每个房间里面放有可供两只猴子一周吃的食物。在第一个房间里,食物被随意摆放在地上;第二个房间里,食物都挂在猴子够不着的高处;第三个房间里,食物是按不同高度挂着的。一周以后,三个房间里猴子的生存结果各有不同:第一个房间里一死一伤,第二个房间里两只都死了,第三个房间里两只都活得很好。

实验者在这一周内观察到的情形是:第一个房间里的猴子过了没多久便为了获得更多的食物开始争斗,直到其中一只死亡;第二个房间里的猴子却因为在做了几次尝试无功以后绝望地等待死亡;只有第三个房间里,一开始两只猴子各自取能够拿到的食物,后来,当剩下的食物高到自己达不到的高度时,它们已经过了由低到高取食的过程,知道必须提升自己的高度,于是一只猴子站到另一只身上,终于取到了食物。

第三个房间的猴子的这种举动,可以认为是它们的一种创造力。我们不能说它们要比其他的几只猴子聪明,如果将它们换一下位置,可能这种生存状态也不会因此改变。

潜力存在于每一个个体中,创造潜力也不例外。对于每个人来说,创造潜力是否可以发挥,是需要一些客观因素来激发的,上例中猴子的创造力被激发是因为它们要生存下去。发挥创造力的过程当中,首先的是必须激发自己。要有一个明确的目的,一个强烈的愿望。最好的主意往往出自那些渴望成功的人。托马斯·爱迪生为了能继续工作,就以拼命多赚钱来激励自己,甚至在他成了百万富翁以后,还有人听见他说:“任何不能卖钱的东西我是不会发明的。” 


第58节:在脚下多垫些砖头

同时,创造潜力的发挥又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实验中我们清楚地看到了这一点。对于我们人的创造性来说,就是一种新的思想的产生。所有的新思想,归根结底,都是借鉴于旧思想的,都是在旧思想的基础上添加一些东西,把它们结合起来或进行修改。如果是偶然形成,人们会说你运气好;如果是有计划地形成,人们便说你有创造性。

新思想的产生大约要经过5个步骤:最初的观念准备阶段酝酿阶段开窍阶段核实阶段。

在第一个阶段,就是要有一个待解决的问题或有一件事要做,只有明白了要做什么才会去想要怎么做。接着,很自然就进入解决问题的准备阶段,这一阶段,要尽可能多地收集资料,阅读相关书籍,记笔记,和别人讨论,提出问题等等。要善于接受新事物新观念,这些都是开动我们想像力的跳板。在酝酿阶段,应该让你的潜意识活动起来。散散步,睡个午觉,洗个澡,做做其他的工作或消遣消遣,把问题留到以后再解决。正如作家埃德娜·弗伯说过的:“一个故事要在它自己的汁液里慢慢炖上几个月甚至几年才能成熟。”有一天,当你发现脑子一下子明亮起来,一切东西都突然变得井井有条的时候,也就是创造过程中最令人兴奋和愉快的阶段到了。查尔斯·达尔文写道:“当解决问题的思想令人愉快地跳进我脑子里的时候,我的马车驶过的那块地方我还记得清清楚楚。”不管你的见识多么高明,但开窍时得到的启示可能是根本靠不住的,这时便要发挥理智和判断的作用。你的预感或灵感都要经过逻辑推理加以肯定或否定,你要尽可能客观地看待你的设想。你征求别人的意见,对这出色的设想加以修正,使之趋于完善。经过核实,你往往会得出更新更好的见解。

我们并不能武断地将所有的人依照他们的创造能力划分为创造性与非创造性两个群体。实际上,天才和庸才并没有严格的界限。每个人的创造潜力都有不同的方向,研究表明,有些英才、天才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阅读障碍或其他障碍。确实,一个在技术领域的某一方面表现平庸者,很可能会在某些其他领域中实现极其重大的创造成果。鲁迅和郭沫若学医时成绩平平,但当他们转到文学创造领域时,却表现出不可遏制的创造力,从而成为一代文学巨匠。

任何时候都不能轻视了自己,你的创造潜力绝对不比别人差,差别只在于已经发挥出来还是没有被激发。

8。在脚下多垫些砖头问:当你想摘到树枝上的果实时,你不是在脚下垒砖头,而是在脚下挖个坑,你能摘到果实吗?

答:不可能,这不是反了吗?

当年,A君大学毕业,正踌躇满志,准备在繁华都市干一番事业,却被分配到一个偏远的山村工作。在山区,A君日日面对着山区“不堪入目”的落后荒凉,常常想念那些留在城里的同窗,羡慕他们,憧憬着有一天自己能够加入他们的行列。A君整天思索着“跳槽”,琢磨怎么找个机会,换一个好的工作环境,拿一份优厚的工资。于是,A君日日积极忙碌着调换工作的事情。奔波中,他甚至对自己最爱的写作也没什么热情了,对自己的本职工作更是提不起兴趣。

时光匆匆,转眼两年过去了。A君不但自己的本职工作不值一提,写作方面也没什么收获。调动工作的事也没有结果,那些他看中的单位终究没有一个接纳他。

那些日子,A君相当迷惘,不知道自己的计划出了什么问题。幸运的是,他的迷惘很快就拨云见日了。

那天,山里的小学开运动会。在这个物质和文化生活都极其贫乏的山区,学校的运动会实在是个不小的节日,前来观看的人像赶集一样涌向学校。一时间,小小的操场四周挤满了人,人挤人,挤成一道密不透风的环形人墙。

A君去晚了,他站在人墙后面,跷起脚也看不到里面的热闹。A君环顾四周,他想找个缝隙挤进去,却看见一个矮小的男孩在一趟趟地搬砖头。小男孩不断地从不远处搬来砖头,在厚厚的人墙后面,小男孩一块砖一块砖地耐心垒砌着自己的砖台。A君莫名其妙地看着,那台子一层又一层加高,垒到半米高的时候,小男孩忽然跳上去他看到比赛了!为垒这个台子,小男孩花了很长时间,虽然因此他错过了很多精彩的比赛,但他还是登上自己垒起的台子看到比赛了。当他看见比赛时,那成功的喜悦和自豪又是多么的动人啊!

一刹那,A君的心被震撼了想要越过密密的人墙看到精彩的比赛,想要越过重重的阻挡得到满意的工作,就要在脚下多垫些砖头。多么简单的事情啊!

A君换了一个全新的角度审视自己。其实,他有着不少优势,组织工作上很有能力,专业也很在行,还擅长写作。从此,他不再东奔西走地寻找换工作的机会,而是满怀激情地投入日常的工作中。他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工作很快便有了成效,成了远近闻名的教学能手。百忙之中,A君仍不忘笔耕,将自己的教学经验、心得写出来。后来,A君的名字频繁地见诸报刊,成了多家报刊的特约撰稿人,而且他的著作也编辑出版了。一时间,各种令人羡慕的荣誉纷纷落到他的头上。终于,他如愿以偿,得到了自己非常喜欢的工作。 


第59节:培养正确的思维方式

当人们的境遇不如意时,便习惯去找个理由,往往说是世道不公或者是命运不济。其实没有理由,只有借口。你看,同样的环境却有不同的人生。环境总有优与劣,而不论环境怎样,总有人出人头地,同时又有人碌碌无为。所以不要把自己境遇的不如意归咎于环境,关键在于你怎样面对环境,利用有利因素,转化不利因素。你利用好现有的条件了吗?不是机会不够多,而是你没有更好地利用机会。

有理想的人只要不辞辛苦,踏实地在自己脚下一块一块地垫“砖头”,总能够看到自己渴望的风景,摘到心中诱人的果实,达到自己的预期人生。

9.培养正确的思维方式问:你每天忙忙碌碌,只是一味地埋头苦干,而从不静下来思考,这对你的职业生涯有益吗?

答:我想,应该是两者兼而有之吧。

热情×思维方式×能力=工作成果

这是一道通向成功的公式。对于成功,热情是第一位的,我们全部的工作原动力就是热情。相对于其他因素,热情的培养最为日久天长,这是一种价值观,它在一个人的成长中渐渐形成。对于成功,能力排在第三位,而大部分的能力可以随经验而来。能让我们形成个体差异并最终体现在工作成果上的是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决定我们能否把自己全部的才能、心智奉献给某种有意义的工作,思维方式决定我们走怎样的一条路。思维方式是学而知之的东西,思维方式是一个人的个人素质,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建立正确的思维方式。

社会千差万别,各种职业、每个人分别适宜于某种特定的思维方式,所以很难说哪种思维方式一定是对的,哪种思维方式一定是优秀的。但是,相对于刚刚走进社会的年轻人,以下几点还是有帮助的。

首先,要站在整体的高度上看问题。

刚刚进入企业的人大抵有三种心态,就像下面故事中的三个人一样。有人问三位正在干活的泥瓦匠:“你们在干什么?”他得到了三种回答。第一位头也不抬地说:“我在砌砖。”第二位特别自豪地说:“我是全国最好的泥瓦匠。”第三位认真地说:“我在创作艺术。”这三个人的回答正如我们身边的三种人。第一种人是挣钱养家糊口的人,这是一种主流思想,不必多说了;第二种人是那种陶醉于自己领域,而不关心其他领域其他专业的井底之蛙,狂妄自大又难合作。尽管他们在专业方面很优秀,但从长远发展来看非常麻烦;第三种人将自己的工作看作一种艺术,他准确地知道自己工作的最终意义,并将自己的劳动有机地结合到他人的劳动中,实现更为宏大的目标。这样的人是企业最可珍重的人才。刚刚进入职场的人应该学做第三位泥瓦匠,站在部门、企业的高度上思考。事实上,看问题的高度将决定我们的层次。比如,一位产品外形设计师如果只关心产品的外在的颜色、形状,那么他也只能做产品的外形设计。而当他一旦开始考虑这个产品能给厂家带来怎样的价值、能否与厂家其他产品配合从而提高附加价值、对产品的长期开发有什么作用、厂里的设备与工人的生产技能是否配套时,他就已经站在了工厂高层管理人员的高度了。我们是否能打开细致的工作分工,我们是否能从整体角度看工作,从更为广阔的个人角度看问题,将自己和他人的工作联系起来,对于刚入职场的新人来说,这将决定他们能否快速地走上领导岗位。

第二条,要学会用领导的思维方式看问题。

俗语说:条条大道通罗马。当然,去罗马肯定有一条最近的路,就像做一件事肯定有最优秀的思维方式一样。去罗马的路不止一条,能去罗马的路应该说就是正确的思维方式,但正确的思维方式却不一定是共同的。企业里大多会以上司的思维方式为最终的思维方式,因此如果我们的抉择不符合上司的思维方式,我们就需要调整自己,否则我们将付出更多的劳动,花费更多的心血。所以我们需要观察、学习上司的思维方式,让事情更为通畅。

第三条,要有利润、成本观念。

我们通常以是否符合别人的要求来评判自己的工作。我们每天都在不断观察、记诵评价标准,我们的评价法则每天不停地增加页数,我们战战兢兢地执行这些标准。假使你能从这些标准中跳出来,也许你会发现你们所遵守的标准其实只是很简单的几条。标准归结到最后往往就是几条原则的阐释与延伸:成本、利润的观念必定是这些原则的核心部分。企业是以赢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所有企业的所有行为都是围绕这个主题的,只要我们的工作坚持从这个观念出发,就不会有太大的偏差。

10。死神为抗争者让路问:试想一下,在苍茫而孤寂的大海中,食物和淡水用完了,你在只有你一个人的小岛上能生存多久?

答:太恐怖了,估计没几天我就……

2002年6月的夏天,一位来自美国南加州的帆船爱好者62岁的里查德·范菲姆扬起风帆,独自驾驶小船开始了一次短暂的旅行。他的目的地是只有40公里远的圣塔卡特莱那岛,所以他只带了少量的食物和饮水。然而,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航海途中突起暴风雨,船的桅杆损坏了,动力系统和通讯器材也都损坏了。茫然中,范菲姆既找不到通往塔卡特莱那岛的路,亦没有回头的路,只能在大海中随波漂流。很快,范菲姆就弹尽粮绝,陷入食物和淡水用光的绝境中。幸运的是,范菲姆遇上了一只海龟。范菲姆打死了那只海龟,一半当食物,另一半做诱饵,诱捕其他海龟和海鱼。后来连燃料都用完了,他就以船上不急需用的东西为燃料。

很明显,如果范菲姆不立刻想出谋生的办法,而只是等着营救人员,结局便不可想像了。 


第60节:把一件事做透

一天一天,从希望到绝望,又从绝望到再度的希望……三个多月度日如年地熬过去了。而他并没有放弃希望,直到有一天,范菲姆看到了一架飞机,忽然明白自己离陆地并不远了。两个小时后,范菲姆又看见了一艘名叫“麦克拉斯基”的军舰,他终于得救了。而这时,已是秋天的9月17日,范菲姆漂流了4000公里,到达了哥斯达黎加附近海域。

很难想像,一位62岁的老人竟然在苍茫孤寂的海上奇迹般地生存了三个多月。其实,灾难并不可怕,当你拥有顽强的生存信念和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时,你也就拥有了无穷的力量,即使是死神也要为坚强者让路。

我们在人生的路上总要面对很多困难和挫折,这时我们必须坚持熬过最漫长最艰难的时刻。也许这个过程就像小蛇蜕皮一样痛苦,但蜕完皮后,那将是新生。

在音乐家中,贝多芬是其中的佼佼者。这不仅是因为他的音乐,更是因为他备受摧残的命运。他的童年几乎是浸在泪水中,而爱情又是屡遭挫折,生活总是贫困、孤独。对于音乐家来说,最为重要的是听力,而贝多芬耳聋了。然而,贝多芬没有向命运低头。当贝多芬以他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完成了自己听不到的乐曲时,全世界震惊了。人们震惊于他并没有因耳聋而放弃挚爱的音乐,他举世闻名的九大交响曲中的后七部,竟然都是在他完全失去听觉的状态中完成的。在与命运苦战的过程中,贝多芬为我们创造了美妙的音乐,为自己的人生增添了几分辉煌,也为人类树立了一座坚强的丰碑。

记住,千万别放弃。困难、绝望、艰辛,虽然难以忍受,但千万别轻言放弃,坚持再坚持就有成功的希望。

11。把一件事做透问:一颗铁球和一根针,哪个能把布匹穿透?

答:当然是针了,这还用说。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在一望无际的非洲拉马河畔,一只非洲豹向一群羚羊扑去,羚羊拼命地四散奔逃。非洲豹的眼睛盯着一只未成年的羚羊,穷追不舍。在追与逃的过程中,非洲豹超过了一只又一只站在旁边惊恐观望的羚羊。但对这些和它挨得很近的羚羊,它却像未看见一样,一次次放过它们。终于,那只未成年的羚羊被凶悍的非洲豹扑倒了,挣扎着倒在了血泊中。

豹子如果在追赶途中改变了目标,其他的羚羊一旦起跑,转瞬之间就会把疲累不堪的豹子甩到身后,因此豹子始终不丢开已经被自己追赶累了的羚羊。

一颗铁球,可以砸坏很多东西,却很难穿透布匹。一根针虽不能产生像铁球一样的破坏力,却能轻而易举将布匹穿透。这就是一根针的力量,其奥秘在于针把浑身力量集中到一个小点上。

人生就像是那颗铁球,有足够的重量、力量穿透那扇用华美布匹做成的事业之门,结果是,很多人穷其一生都未能穿透这块布。根源往往是人忘了把力量集中到一个点上,今朝把力气花在这儿,明日把气力花在那儿;今朝在这挖一个坑,明日在那掘一个洞,到最后却没有一口属于自己的、能源源不断冒出清泉的井。

其实,梦想就是一只羚羊,在追逐它的途中可能会出现各种目标的诱惑,如果你为之停留,最终将一无所获。紧追一只羊,那么,你就多了向成功飞速靠拢的机会。

我们小时候听过这样的一个寓言猴子掰包谷。寓言是这么说的:有一只小猴子在包谷地里寻吃的。他刚掰下一个包谷,觉得前面的那个更好,就扔下手里的去掰另一个。另一个抓在手里了,又觉得前面那个更诱人,于是又把手里的扔了去掰下一个。就这样,掰一个,扔一个;扔一个,掰一个,不知不觉走到玉米地的尽头了。这时天色已经晚了,小猴子只好慌慌张张地随手掰了一个。回家后一看,却是个没有长好的包谷。

我们总是喜欢以聪明的猴子为例,说明一个人不是输在智力上而是浮躁上。比如还有猴子捡了芝麻扔了西瓜等等。的确,很多时候,决定不做比决定要做更难,放弃比抓住更需要定力。

人心浮躁,就是因为向往的太多,凡事都想抓住,也不管是不是能够抓住。就像那掰包谷的猴子,想抓到更多,结果连手上这个也没有抓好。

广泛涉足,难免蜻蜓点水。把一件事做透,才是成功人生的捷径。

这山望着那山高,丢了西瓜捡芝麻是我们很多人最爱犯的通病。人生道路中没有目标是不行的,目标太多更是万万不行的,因为对我们而言,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

有很多谚语都是说要抓住重点,把一件事情做透的。中国有“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西方有“十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这个世界上可以做的事情太多了,但我们真正能抓住的又有多少呢?人生路上会有很多次机遇,可是能让你抓住的也就只有那么一两次。因此,好好把握这一两次机遇,好好把一件事情做透,那就够了。

12。对人生持一份幽默问:今天你笑了吗?

答:哦,好像没有啊。生活太无聊了,没什么可笑的。

真正的人生难免平淡。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