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机智诡辩术-超级舌战技巧入门-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巧妙取胜的方法。
美国前总统华盛顿年轻时,家里的一匹马给邻人偷了。
华盛顿同一位警官到邻人的农场去索讨,但那人口口声声说那是他自己

的马而拒绝归还。
华盛顿用双手蒙住马的两眼,对邻人说:
“如果这马是你的,那么,请你告诉我们,马的哪只眼睛是瞎的?”
“右眼。”
华盛顿放开蒙右眼的手,马的右眼并不瞎。
“我说错了,马的左眼才是瞎的。”邻人急忙争辩说。
华盛顿放开蒙左眼的手,马的左眼也不瞎。
“我又说错了。。”邻人还想狡辩。
“是的,你错了。”警官说:“这证明马不是你的,必须把马交还给华

盛顿先生。”
华盛顿巧用一个析取命题便一针见血地揭穿了邻人盗马的事实。
要想运用析取命题诡辩术取得预定的论辩效果,就必须善于发现论敌的

矛盾,针对论敌的矛盾构造恰当的析取命题,这样便可令对方陷入困境。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画家米开朗基罗,应邀前往罗马教会绘制一

幅巨幅油画《亚当和夏娃》时,曾有意识地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
“亚当有肚脐吗?”
这一问话包含了这么一个析取命题:
“亚当有肚脐或者亚当没有肚脐。”
这样要求对方从中作出选择。
按照《圣经》的说法,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亚当,又从亚当身上

抽取一根肋骨造出夏娃,由这最早的一对男女开始,生育和繁衍了今天的芸
芸众生。

亚当是最早和最完美的人,我们每个人都有肚脐,因此亚当也应该有;
但是,亚当是上帝按自己的形象创造的,亚当有肚脐,因此上帝也应有肚脐,
上帝是至高无上的造物主,难道它还要被什么东西创造和孕育吗?

如果上帝没有肚脐而亚当有,那么上帝就没有按自己的形象创造人,这
与《圣经》是相违背的;如果亚当的肚脐是上帝创造中的一个失误,那么这
也与教义相违背。教义认为上帝不会犯错误;如果亚当没有肚脐,那么我们
人人都有而亚当独缺,上帝的创造也不是完美的,亚当就不是一个完美的人。

总之,不管亚当是否有肚脐,都会使教会陷入重重难以解脱的矛盾之中
而不能自拔。
米开朗基罗巧用一个析取命题,一举便击中了他人的要害。


70。白马非马概念混淆
——混淆概念术

在论辩中,如果把非同一关系的概念看作是同一关系的概念,那我们就
称之为混淆概念诡辩术。

混淆概念诡辩术指在论辩中,诡辩者故意把同一关系的概念看作是非同
一关系的概念,以此达到战胜论敌的诡辩技巧。

“五十步笑百步。”是孟子当年劝梁惠王实施王道时使用的一个著名的
比喻:

有一次,梁惠王对孟子说:

“我对于治理国家,真是费尽心机了。河西遭了饥荒,我便把那里的部
分灾民迁移到河东,同时又把河东的部分粮食运到河西。假如河东遭到饥荒,
也是这样办。我曾经考虑过邻国的政治,似乎还没有哪一个国家也像我这样
替老百姓打算的。可是,那些国家的百姓并不因此而减少,而我国的百姓也
不因此而增多,这是什么缘故呢?”

孟子笑道:“大王您喜欢打仗,那就让我用战争来打个比方吧!当战鼓
咚咚地敲响、短兵相接时,打不赢的士兵就抛下了盔甲、拖曳着武器向后逃
跑,有的一口气跑了一百步才停住脚,有的一口气跑了五十步才停住脚。后
者以自己只后退了五十步这一点,耻笑后退了百步的前者胆子小,您认为这
有道理吗?”

据《公孙龙子·百马论》记载,公孙龙子曾与人进行了“白马是马”或
“白马非马”的论辩。公孙龙子的观点是“白马非马”。这是历史上有名的
混淆概念式诡辩。

公孙龙子反驳对方的理由如下:

所谓“马”,是用于命名形体的;“白”是用于说明颜色的;命名形体
同说明颜色是两个不同的东西,所以说“白马”不是“马”。

有人想要一匹马,那么给他一匹黑马或黄马都行。但如果他要一匹白马,
那就不能给他黄马和黑马了。由此可见,“马”与“白马”包括范围不同,
因之“白马”不同于“马”。

“白马”是“马”与“白”结合而成的统一体,而整体不同于构成整体
的部分,所以可证“白马”不同于“马”。

假设有了白马就是有了马,那么有了马就是有黄马的说法也应该成立。
但是,后一种说法显然不能成立。既然有马和有黄马不同,“黄马非马”能
成立,那么“白马非马”也能成立。

“马”可以是随便什么颜色,而“白马”却有固定的颜色,没有一定的
颜色同有固定颜色的,显然不同,所以可证“白马非马”。

论辩中反驳一方混淆了个别同一般的区别,并进一步夸大了这种区别,
否定了个别与一般相联系、相统一的方面,因之认定白马就是白马,马就是
马,把一般的概念“马”,同代表个别的“白马”相互对立起来,认为一般
的东西可以脱离个别的东西而独立存在。

我们说,一方面,“白马”只是“马”的一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说,个
别就是一般,“白马”就是“马”。

另一方面,从概念的内涵关系上说,“白马”与“马”却又不同,“白
马”的内涵要丰富得多。


71。避实就虚歪曲原意
——曲解诡辩术

曲解诡辩术是指诡辩者故意以断章取义的手段来满足或达到其主观意愿
的诡辩技巧。
一位老先生家里来了一位客人,老先生为了炫耀一下自己的孙子如何聪

明,硬要小孩子当着客人的面背诵26 个英文字母。
小孙子刚背了一个A 就卡壳了。
客人启发说:
“A 后面的是什么?”
这孙子已记不起是B,为掩盖不知便说:
“所有其他字母。”
在这里,客人的问题“A 后面的是什么”含义是明确的,即指紧接着A

的那个字母是什么?这一点老先生的孙子也是清清楚楚的,但他故意装聋卖

傻,予以曲解,使自己摆脱了困境。
楚王攻打吴国,吴使沮卫融率人前去慰劳楚军。
楚将喝道:“捆起来,杀掉,用吴使的血涂抹战鼓。”
接着,他们又问已被五花大绑的沮卫融:
“你来时占卜了吗?”
“占卜了。”
“占卜吉利吗?”
“吉利。”
“现在我要杀你,吉在哪里?”
沮卫融答曰:“这正是吉利之所在。吴国派我来,本来就是试探将军的

态度,如果将军发火了,那么吴国就将深挖护城河,高筑城垒;如果将军态
度和缓,那么吴国的防卫就会松懈。现在将军要杀我,吴国获悉后一定会加
强警戒,死我一个而保全了国家,这不是吉利又是什么?”

楚将所说的“占卜”、“吉利”都是对吴使一个人而言,这一点吴使也
是清楚的,但他故意曲解为“为国家占卜”,“对国家吉利”。
沮卫融的故意曲解手法,实在巧妙,他因此而得免一死,而楚将却上了

故意曲解式诡辩的当。
隋朝有人敏慧,然而口吃,杨素每闲闷,即招与聚谈。
一年岁暮无事对坐,固戏之云:“有火坑深一丈,方圆亦一丈,遣公入

其中,何法得出?”此人低头良久,乃问:“有梯否?”
素曰:“只论无梯,若论有梯,何须更问?”其人又低头良久,问:
“白白白白日?夜夜夜夜地?”
素云:“何须云白日夜地?若为得出?”
乃云:“若不是夜地,眼眼不瞎,为甚物入入里许?”素大笑。
故事里,杨素所问的“遣公入其中,何法得出”,问题清清楚楚是怎样

从坑里出来。这点辩者也是明明白白,但辩者的回答是节外生枝,避实就虚,
左旋右绕,把问题绕成:在晴天白日我怎么能掉进大坑里去呢?辩者靠典解
诡辩术,取消了问题,摆脱了窘境。

一人极好静,而所居介于铜铁匠之间,朝夕噪音聒耳,苦之,常曰:“此
两家若有迁居之日,我愿作东款谢。”


一曰,二匠忽并至曰:“我等且迁矣,足下素许作东,特来叩领。”
问其期日,曰:“只在明日。”
其人大喜,设酒肴奉饯盛款二匠,酒后问曰:“汝二家迁于何处?”
二匠同声对曰:“我迁在他屋里,他迁在我屋里。”
故事中主人所说的“迁居”是要求二匠搬走远离其家,以免锻击噪声的

干扰:而二匠故意曲解主人之意,来个双方互迁,家是搬了,但实质未变,

噪声源依然如故,搞得主人哭笑不得,还白搭一顿酒席。
故意打岔也是曲解诡辩术常用手法之一。
有一老师教学生的故事:
老师:比利,c—a—t(猫)拼起来是什么意思?
比利:不知道,先生。
老师:你妈妈用什么东西逮老鼠?
比利:捕鼠夹,先生。
老师:不对,不对。什么动物非常喜欢喝牛奶?
比利:婴儿,先生?
老师:你真笨!是什么东西抓破了你妹妹的脸?
比利:我的指甲,先生。
老师:你真叫我生气,你看院子里是什么动物?告诉我,c—a—t 拼出

来是什么字?
比利:小动物,先生。
老师是多方引导,要学生说出cat 的字义;学生是装聋作哑,故意打岔,

曲解老师的意思,直到最后说出的小动物,也差不多是老师讲出来的。


72。偏离话题公开追问
——答非所问术

一般来说,人们提出问题,总是希望能够得到对方如实和圆满的回答。

但如果对方误解了你的提问或出于某方面的考虑而不直接回答你的问
题,那么,他就可能偏离话题,岔开你的追问,回答的是出乎你的意料而又
莫名其妙的问题,这种语言诡辩技巧,称之为答非所问诡辩术。

美国前总统里根在访问我国期间,曾去上海复旦大学与学生见面。有一

个学生问里根:
“您在大学读书时,是否期望有一天成为美国总统?”
里根没料到学生会提这样的难题,但他却运用答非所问诡辩术,回避了

对方的提问:

“我学的是经济学,我也是个球迷,可是我毕业时,美国的大学生约有
1/4 要失业,所以我只想先有个工作,于是当了体育新闻广播员,后来又在
好莱坞当了演员。这是50 年前的事了。”

答非所问诡辩术常常见于外交场合。因为在这种场合里,一方不便于正
面回答另一方提出的问题,同时,也不能拂逆了另一方的一片好心,就只得
采用答非所问诡辩术,既委婉地拒绝回答对方的提问,又活跃了这种严肃的
场合里的气氛。

一次,一位西方记者在招待会上突然向陈毅元帅问道:
“中国最近打下了美制U—Z 型高空侦察机,请问用的是什么武器?是导

弹吗?”
陈毅元帅用手在空中做了一个往上捅的动作,回答记者说:
“我们是用竹杆把它捅下来的呀!”
话音刚落,一阵哄堂大笑。笑声中,记者们为陈毅元帅独特的外交幽默

和情急生智而折服。
陈毅元帅的这种似是而非的答非所问,既不泄露国家的重大机密,又活
跃了记者招待会的气氛。

印度讽刺小说《一头驴子的自述》一书中,有几段描述了会说谢谢的驴
子为它的不幸遇难的主人———个洗衣匠的妻儿们申请救济,一而再,再而
三地在政府各个部门里碰壁的情节,其中有一段描述它到渔业部交涉时的情
节。那位办事员的答话也是采取了答非所问诡辩术:

我说:“喂,老兄!你听我说,事情是这样的,一个托比被一条鳄鱼吃

了。”
老头把手放在下耳旁边问:“什么,你说什么呀?”
我提高嗓门:“一个托比被一条鳄鱼吃了!”
老头呆傻的脸上露出了一丝奇怪的笑容,“一个托比吃了一条鱼有什么

可大惊小怪的?!很多托比都吃鱼。如果不吃,我们渔业部怎么办?”
我说:“不是托比吃了鱼,而是鳄鱼吃了托比。”
他若有所悟地说:“噢,不是托比,而是鳄鱼吃了一条鱼。好!好!那

有什么值得抱怨的呢?大鱼吃小鱼嘛!不吃,它们怎么活?”
我高声喊到:“你听清楚!不是一般的鱼,而是一条鳄鱼!”
他说:“是的,一条鳄鱼。”
我向他解释道:“还有一个托比,请你记住,一个托比,一条鳄鱼。”


“唔,一个托比,一条鳄鱼。往下说。”
“这个托比在河边洗衣服。”
“洗得干净吗?”
我生气地说:“我管他洗得干净不干净!”
他说:“我家的那个托比就洗不干净。如果你愿意,我就雇你的那一


个。。”
我气愤地说:“你怎么不把我的话听完?”
“好,还有什么,你说吧!一个托比,一条大鳄鱼。托比在河边洗衣服。

然后呢?”
“就在他洗衣服时,来了一条鳄鱼咬住了他的腿。”
“咬住了什么?请大声点儿,我的耳朵有点背。”他说。
“咬住了他的腿!腿!”我高声叫道。
“鸡腿!”老头笑嘻嘻地叫了起来。
“不是鸡腿。是托比的腿。”
“托比的腿我可从来没有吃过。”老头深表遗憾地说:“什么味道?”
我恼火了:“不是我吃了托比的腿,而是当托比在河里洗衣服的时候,

一条大鳄鱼游过来把他拽进水里吃掉了。听懂了吗?”
“哦!懂了,懂了。”老头点了点头说:“洗衣匠在洗衣服时来了一条
大鳄鱼,把它的衣服吞吃了。”
我狠狠地瞪了他一眼,朝下一个窗口走去。


73。虚伪命题迂回论证
——借鸡生蛋术

借鸡生蛋诡辩术就是将要说明的道理,借用对方的思维,让他亲自参与,
无形中帮你论证你要摆明的道理,而不用你煞费苦心地组织论辩材料。运用
这种诡辩技巧省时又高效,同样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电影《狭路英豪》里有这样一段插曲:

公安人员雷和罪犯陈(后证明无罪,是被冤枉的)在飞机上,空中小姐
送来盒饭,陈故意把饭盒打翻,然后站起来大叫,“看!公安不让我吃饭,
罪犯也是人啊!”

隔座的老者对雷说:“你要注意影响,飞机上有外宾,你不让罪犯吃饭,
这影响多不好?!”

雷觉得很委屈,很憋气,趁陈不注意,他把空中小姐重新给陈换好的盒
饭倒在陈的衣服里,陈却轻松地笑笑道:“你现在也知道被冤枉的滋味了吧。”

陈用的就是借鸡生蛋诡辩术。他本受坏人诬陷,以致公安人员把他当成
重大嫌疑犯,受此冤枉,心情自不好受;雷虽正直,但因为案情未真相大白,
所以不能理解陈的心情。陈在飞机上的举动就是为了重申自己是被冤枉的并
借机给雷制造一个难堪,让他也尝尝被冤枉的滋味。虽然是玩笑。但蕴意却
很丰富、深刻。

借鸡生蛋诡辩术借用对手的智能进行迂回论证,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

一是,对方提出问题明显,你却不能就实回答,也不便直接否决,不妨
借用对手的选择,以此选择作推论前提:

A 君与陈明不和,B 君却与陈明友好,A 君问B 君:“陈明闹离婚闹得怎
样?”

“我的隐私你打听不打听?”

“怎么能打听朋友的隐私?”

“陈明是我朋友,我能打听他这种事吗?”

A 君旨在掌握陈明隐私,陈明却是B 君朋友,B 君当然不能以实相告,然
而他不想硬梆梆地回答A 君,便将这困难的选择推给A 君,借用他的选择,
妥善地化解困窘。

二是,当对方论证不讲理性,让你难以接受他的观点,你不妨非理性地
提出对抗性的命题,对方必然要质疑,于是,你可惜用他求证,回驳他原来
的结论。

长头发青年:“现在80%的人很浮躁,不知道该做什么,却什么事都想
做。”

“这结论从何谈起?”牛仔服青年问。

“你不相信科学数据?”

“我可听到另外的说法:80%的人很清醒,知道该做什么。”

“简直是胡扯。”

“这可是科学数据呀?”

“管你数据不数据,还要具体证明。”

“我提出确凿证据,你才会相信;我拿不出证据,你就不好判断结论的
真假?”

“这是自然的。”


“可你刚才结论没证据,让我如何相信?”

长头发青年无语。

长头发青年结论虽然具体,但没有可靠论据,不能让人信服,若这样直
接反驳,他可能与你东扯西拉,辩不出个究竟;然而你若设计一个对抗性命
题,因为两命题冲突,他必须要印证,这样,你便可借机把论驳过程推给他,
这样他不是在批驳你,而是在帮你反驳他原来的结论,因为你虚构的命题与
他原来的命题实质相同。

三是,对方用荒谬证据,推理荒谬结论,而荒谬不是出于无知,而是出
于故意,那就不妨借用他论据荒谬的基础,用性质相同的荒谬论据,推理他
不愿接受的结论。

运用借鸡生蛋诡辩术,往往是因为问题复杂,或对手对你怀有敌意,或
对手心怀鬼胎,不便采取平常手段对付,而且你的论证与他的论证必须要有
相通的地方。


74。自语相违前后矛盾
——自相矛盾术

自相予盾诡辩术亦称自语相违诡辩术,它是通过破坏思维的确定性,搞
乱两个相互矛盾和相互反对命题之中必有一假、不能同真的逻辑关系,以达
到为自己的观点作辩护的诡辩技巧。

自相矛盾诡辩术,是商业经纪人、民事纠纷调解人、法律顾问处理其受
理案时常用的工作手段。
渭水水势很大,郑国有个富人过河被淹死了。有人将尸体打捞上来后,

妥善保存。
死者家属得悉后前来赎尸。捞尸人知是富人家,因而索价很高。
死者家属无奈,只好去请教当时著名的辩士邓析。邓析告诉死者家属:
“不用担心,也用不着给高价,反正他留着死尸也没用。”
死者家属听后态度强硬起来,捞尸人没招了,也去请教邓析。邓析又说:
“不用担心,也用不着降价,反正别的尸体是无法凑合的。”
结果双方都很满意,邓析从中得了两份礼。
邓析运用自相矛盾诡辩术,把首尾一贯的原则抛到了九霄云外,此一时。

彼一时,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结果不仅不得罪人,还

到处获利。
有一个《三项提案》的故事:
有一间礼拜堂多年失修,残破不堪了。请来翻修教堂的建筑师极力主张

在原地重建一间新的。长老会主席得悉这一报告后心里不赞同,但他却说完

全同意,并很高兴地提出三项提案供长老会审议,结果:
一、建筑新的礼拜堂——一致通过。
二、新堂建成以前,暂用旧堂——一致通过。
三、用旧堂的砖石砌新堂——又一致通过。
照这三项决议执行,新礼拜堂永远建不起来。原因很简单,三项决议之

间自相矛盾,执行这条,就违背另一条,执行另一条,又不符合那一条。长

老会主席用的就是自相矛盾诡辩术。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某国空军曾制定出这样一条军规:
如果飞行员被医生断定有精神病,他可以不参加作战飞行,但在退出作

战以前,他本人应当提出不参加战斗的理由。
这条军规亦是运用自相矛盾诡辩术。军规的前后要求也是自
166 相矛盾的。既然是经医生诊断有精神病的可以不飞行,却又要求被

断定有精神病的飞行员退出作战飞行前要提出具体理由。如果精神病者有如
此能力,那他就不是精神病患者了。
如这条军规执行下去,便不会有精神病飞行员退出战斗飞行。一下子堵
住了借口不参加作战飞行的人的嘴巴。


75。模仿对方故意错解
——将错就错术

将错就错诡辩术,就是诡辩者模仿对方或转述旁人话语中的错误,以增

强语言表达效果,或故意将话语说白,以增强语言的奇趣。其施用技巧有三:
利用话语中的某些词语的相近读音将错就错。
如《红楼梦》第二十回:
(宝玉黛玉)二人正说着,只见湘云走来,笑道:“爱哥哥,林姐姐,

你们天天一处玩,我好容易来了,也不理我一理儿。”
黛玉笑道:“偏是咬舌子爱说话,连个‘二’哥哥也叫不上来,只是‘爱’

哥哥,‘爱’哥哥的。回来赶围棋儿,又该你闹么‘爱’三了。”
宝玉笑道:“你学惯了,明儿连你还咬起来呢。”
。。湘云笑道:“。。我只保佑着明儿得一个咬舌儿林姐夫,时时刻刻

你可听‘爱’呀,‘厄’的去!”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里,故意错解某一言词话语的含义。
清朝大巨李鸿章有位亲戚李某,胸无点墨而热衷于当官。
有一次他参加科举考试,打开考卷一看,竟有一多半不认识的字,不由

得心急火燎,像热锅上的蚂蚁一般。
眼看交卷时间就要到了,他灵机一动,提笔在试卷上写道:“我乃李鸿

章大人的亲妻。”
因“戚”字不会写,他只好以“妻”字来代替。
主考官批阅这份考卷时读到这句话,不禁捻须微笑,在卷上批道:“所

以本官不敢娶(取)你。”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将句子的语法规律或语义关系搞乱而将错就错。
赵树理在《灵泉洞》中为刻画刘石甫这个人物就是运用此手法:
刘石甫说:“我们的抗战,打了两年多日本了。我们的中央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