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做人做事好性格-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迈出走向社会的第一步。
当然,我们说做人脸皮薄了不行,绝不是在为厚黑学打廉价广告,也绝不是要大家放弃原则和人格尊严。厚颜过度则曰无耻。但对于我们所说的“脸皮特薄者”而言,懂得“脸皮薄了不行”,洗掉身上的迂腐和矜持,才能锲而不舍,以柔克刚,取得社会交际的最后成功。
□ 树立你自己的威严
没有威严的人,大家即使与他交往,只是共同凑乐,不会真正地神交。因为这种交往并不会提升自己的人生价值。
性情豪爽是一件好事,但是态度过于随便的人却难以获得别人的尊敬,而且这种性情的人有时还会给自己的生活增加一些麻烦,比如,他们由于说话不注意分寸常常会惹长辈生气;不顾场合地开玩笑,无意间会伤害朋友。另外,对待身份和地位比你高的人采取这种毫无顾忌的态度,则会使对方觉得你没有涵养,不值得重用;对待身份和地位比你低的人态度过于随便,也容易使对方误解,让他以哥们意气与你相待,甚至提出不当的要求。开玩笑的情形也是如此,如果你凡事都喜欢开玩笑,即使在讲正经话的时候,也很难叫人相信你。
个性豪爽的人虽然比较好相处,但要受人尊敬,你就应该善于利用这种豪爽。以我们自己的生活体验,在一些娱乐性的场合,我们经常会想起这类人的好处。比如,因为那个人歌唱得很好听,我们感觉和他相处很愉快;或是因为某人舞跳得很好,所以我们乐意找他去参加舞会;或者因为他喜欢讲笑话,非常有趣,所以我们高兴约他一起去吃饭……
人们之所以乐意在这些场合找他,主要是为了娱乐的需要。但是,如果人们只是在这种时候才想到他,这并不是一件什么好事,这也不是在真正夸赞一个人,反过来有可能是在贬损他。至少一个只有娱乐方面占“优势”的人,是不会被他人委以重托的,因而不大会受到人们发自内心的尊敬。
如果一个人仅以一方面的特长去获得别人的友谊,这样的人其实是没有什么价值可言的。由于他不具备其他特长,或者不懂得如何来发挥其他方面的优点,他也就很难受到他人的尊敬。记住:一个重要的处世原则就是,不论在任何时刻、任何境地,都要保持一种“稳重”的生活方式和处世态度。
那么,到底怎样才是具有稳重的态度呢?所谓具有稳重的态度,就是在待人接物中要保持一定的“威严”。当然,这种带有一定威严的态度与那种骄傲自大的态度是完全不同的,甚至可以说是与之完全相反。这种反差就如同鲁莽并不是勇敢的表现,乱开玩笑并不是机智一样。我们这样说,并无意去贬低那些具有良好心态的人,但是傲慢、自负的人确实很容易惹人生气,甚至让人嘲笑或轻蔑。
一个具有稳重态度的人是绝对不会随便向别人溜须拍马的;他也不会八面玲珑,四处去讨好他人;更不会去任意滋事造谣,在背后批评别人。具有稳重态度的人,不仅会将自己的意见谨慎、清楚地表达出来,而且还能平心静气地倾听和接受别人的意见。如此待人处世的态度,就可以说是一种具有稳重的威严感的态度。
这种稳重的威严感也可以从外在表现出来,即在言谈举止、表情或动作上都很自信、成熟且稳健。当然,如果你能在此基础上再加上生动的机智或高尚的气质,就更能增强你的尊严感。相反,如果一个人凡事都采取一种嘻嘻哈哈或无所谓的态度,就会让人觉得你十分轻浮。如果一个人的外表看上去非常威严,但在实际行动上却草率之至,做事极不负责任,这样的人也仍然称不上是一个具有稳重威严感的人。
□ 是英雄还是狗熊自己知道
上帝在造神运动中也顺便创造了人。所以传说中的神与现实中的人便理所当然地存在着某些惊人的相似。
很多人都知道赫尔墨斯,他是古希腊神话中天神宙斯的儿子,是主管商业之神,他想考证一下自己在人间百姓中的地位到底有多高。有一天他化装成一位顾客来到雕像店。他指着宙斯的头像,问雕像者:“这个值多少钱?”“七赫拉”。他又走到自己的雕像前,心想,自己是商业的庇护神,地位一定比宙斯高,便问:“这个值多少钱?”雕像者指着宙斯的像说:“假若你买那个,这个算添头,白送。”赫尔墨斯本想听听雕像者对自己的赞赏,抬高自己的身价,谁知讨了个没趣,只得灰溜溜走了。
人从出生落地到离开人世,往往喜欢把个人的快乐、幸福和价值感建立在别人认可的基础上。好像别人说你行,你就觉得自己行;别人说你不行,你也就觉得自己不行。应当承认,别人的评价对自己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受到别人赞扬时,我们都会感到快乐,感到自己有价值。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听到赞扬,得到鼓励,博得掌声。这种精神享受确实有益于我们开发潜能、提高素质,有益于认识自我价值,树立自信意识。然而寻求赞许的心理如果不只是一种愿望,而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需要,像赫尔墨斯一样去寻求自己虚拟的“光环”,这便落入了人生自恋型性格障碍的误区。
一旦寻求赞许成为一种需要,做到实事求是几乎就不可能了。如果你感到非要受到夸奖不行,并常常做出这种表示,那就没人会与你坦诚相见。同样,你也不能明确地阐述自己在生活中的思想与感觉。你会为迎合他人的观点与喜好而放弃你的自我价值,以别人的看法和评价来确立你的自我形象和价值。这就好像把房子盖在流沙上,是靠不住的。如果你依赖他人来评定证实你的价值,究其根底,那只是他人的价值,而不是你的价值。常言道:“慧眼识英雄”、“狗眼看人低”。别人是慧眼还是狗眼不正是别人的价值吗?而你是英雄还是狗熊,这个是你的价值。所以,自我价值不能由他人来评定和证实。
的确,应付受人斥责的局面很不容易,而采取为人所赞许的行为则容易很多。但如果为回避困难而选择后者,那就意味着你认为别人对你的看法比你的自我评价更为重要。这是一个在我们社会中难以避免的危险陷阱。
世俗和传统使人养成一种说话办事总是需要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赞许的习惯。童年时代习惯于得到父母和老师的赞许,长大成人需要得到领导者的认可。如果自己的某个举动和主张得不到别人的认可和赞许,就会感觉到是出了问题,放心不下。于是你在无形之中就放弃了主宰自己、独立行事的权力,凡事都受别人的控制和摆布。这种习惯大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你在家里对别人的需求大都随声附和,有时心里不满,也要依从别人的意志去办。
——你有自己的事情和计划,但难以拒绝朋友的邀请和要求,以免别人对你不满意。
——你说是回避同陌生人交谈,不想独自参加社交活动,也不愿独自出差办事。
——你说是看领导的眼色行事,明知不对,也要忍气吞声地服从。好像领导的时钟总是准的,而你的时钟总是不准,只能和领导对表,不相信自己的手表。如果因此而窝火憋气也只能拿比你地位低的人出气。
——不好意思和权威人士、著名人物交往,如果这类人物对你责怪批评不公正,你也不敢说出自己的看法。
总之,一个人习惯于接受别人的摆布,就会经常被迫去说话,去做事。这样的生活当然很累,也很乏味。其实,这样的人生只是终生劳役,不会有任何光彩和乐趣。试想,古今中外,世界上有哪一个有所作为、有所成就的人是这样生活的,是放弃了独立行事的权利,接受了别人的摆布而取得了成功的?拿职业选择来说,一个人应当争做自己感兴趣、有爱好的工作,因为个人的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驱动力。曹雪芹是为了表达自己的生活感受而写作《红楼梦》,爱因斯坦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才创立了相对论。这些人都不是为了服从别人的意志、寻求别人的赞许才去呕心沥血、孜孜以求的。如果不是独立自主、宠辱不惊,如果不是自我评定,曹雪芹、爱因斯坦、贝多芬、鲁迅这些伟大人物是不可能出现的。
希望得到别人的赞许,这是正常的心理需要,如果你必须得到别人的赞许,那就是将自己的价值交给他人去评定。一个人将自我价值置于别人的控制之下,这不是谦虚谨慎,而是缺乏独立自主的意识,由别人随意抬高或贬低自我价值。人家反对,你就灰心丧气;人家施舍给你赞许之词,你才会觉得自己不错。凡事如此,你还有什么价值?如果人家不说你好,你又该怎么办呢?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可能让每个人都满意。以清醒的头脑预计到会有不同意见,自己也会有缺点错误。不必期望人人都表示赞许,这样,我们就不会自寻烦恼,情绪消沉,也就不会因为别人对你某一点的否定而视为对自己整个人的否定了。林肯说得好:
“……假使要我读一遍针对我的各种指责——更不要说逐一做出相应的答辩,那我还不如辞职了事。我是根据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尽力工作的,而且将始终不渝地这样工作。如果事实最后证明我是正确的,对我的反对意见将不攻自破;如果事实最后证明我是错的,那么即使有十个天使起誓说我是正确的,也将无济于事。”
这话说得多么实在而深刻呀!所谓独立行事、自我仲裁,也就是实事求是、光明磊落的做人处世的态度。
有人以为坚持独立自主,似乎很难得到别人的赞许,很难处好人际关系。这是一种错觉和误解,事实恰好相反。一个真正能够主宰自己的人只是不去为了迎合他人的观点与喜好而放弃自我价值、自我追求;只是在与人交往中不会为了博得他人的赞许而跟随他人的指挥棒转。如果一个人别人希望他怎么样,他就会怎么样,这是多么可怜、毫无价值的形象;如果一个人不能明确地阐明自己在生活中的思想和感觉,那就没什么人会与你坦诚相见,没什么人会真正地尊重你。因为失去了自我,也就失去了平等自由的人际关系和生活方式。某些官僚、政客之所以不为人们所信任,就因为他们只是留声机、传声筒,而没有自己的灵魂。这种人往往是轴承脑袋弹簧腰、头上插着风向标,只会见风使舵,趋炎附势。这种人的自我价值完全取决于头上的乌纱帽,一旦失去职位,手中无权了,他就一无所有,一文不值了。这难道不是事实吗?实际上,最受赞许、最受欢迎的人恰恰是那些希望赞许而不是祈求赞许的人,是那些能以积极的心理态度表现美好的自我形象的人,是那些从不放弃独立自主权利的人。
□ 如何克服害羞的习惯
1.相信自己能够改变害羞
虽然有86%的人相信害羞是可以克服的,可是仍然有人相信不能。所以克服害羞的首要问题是要自信。
2.要相信并愿意改变
克服害羞的失败也许是因为你不愿意改变自己,如果你不愿意,那么也没有人能帮助你。心理学家认为,内控的人认为自己可以掌握一切,外控的人认为事事受制于人。如果你不相信害羞可以克服,并且也不愿意去克服,那么谁也无能为力。
3.理性地看待别人对你的批评
要想改变自己的害羞,自己心理上必须要有基本的理性态度。别人批评你是免不了的,尤其我们中国人很喜欢说别人。如果我们对别人的批评很在意,心理上就会很难过,愈辩就愈黑;如果我们以理性的态度,开放的心情去接受,心情反而会很坦然。
4.改变对自己的看法
很多害羞的人都会认为别人很注意他,其实这只是一种病态。有一位32岁的未婚女子,人家一天到晚都在问她,为什么还不结婚,她觉得烦死了。她愈想就愈觉得自己在别人眼中愈不对劲,一看到别人要问她,她就躲了起来。这正好给别人一个说话的机会:你看,老处女就是这样。其实别人并不是那么关心你的婚姻,只不过是好奇,并且将好奇心用在揭露别人隐私上。
5.重新估价自己
你不要对自己估价太高,因为估价太高,你很容易对自己产生不满。
在我们的社会当中,常常有人说,我应该怎样,应该怎样,一下给自己定了一个很高的标准。一旦达不到这个标准,就觉得自己一定很差,不如人,渐渐地就会失去自信心,愈来愈害羞。这样,你就得重新估价自己,量力而行,分段、分步骤地去达到自定的目标。
6.不要太在乎自己的外表
通常青少年时期正是生理发育比较突出的阶段,因此青少年朋友们会对自己的外表变化特别敏感。这原本是很正常的现象,请你不要太在乎。假若你太在乎自己的外表的变化,就会引起别人去注意你那些变化了的部位,如缺牙的人捂着嘴巴,这就引导别人去注意你的嘴巴,小眼睛塌鼻子的女孩,以为自己戴上一副大眼镜就可以遮住自己的小眼睛,可是如此一来,她的塌鼻子却暴露得更明显了。
7.在想象中去除害羞
把眼睛闭起来,想象自己站在讲台上,对着一群人演讲,并很自信地讲自己最有把握的题目,而且内容准备得很充分。你把自己想象成自信不害羞的人,你看到自己自信地站在讲台上,这种想象虽然与事实有差距,可是,你已经能把自己想象成成功的人,这时,你已经在实际的行为中向前迈进了。
8.逐渐进入扮演的角色
当你要找工作,面对陌生人,或是要相亲时,你可以事先扮演角色——利用空椅子的方法,和令你害羞的人对质。这种方法可以独自一人扮演两个角色:我和对方,也可以两人扮演。演出的结果是,你有备而去,那时你害羞的程度自然就会减轻。
你可以来个狮子大吼,看谁吼得声最大,结果因为愈吼愈大声,也就忘了害羞。
9.放松自己
有些人当众讲话,觉得十分痛苦;自我介绍时,十分紧张。他不敢去接触别人;如果别人稍稍接近他,他就立即躲避起来。像这种人,如何才能克服他的害羞呢?可以用假按摩、真轻松的方法。
大家先围成一圈,然后每个人闭起眼睛,把双手放在前面一人的肩上,慢慢地替他按摩,由肩移至腋下,然后再一次由肩按摩起,直到你想象自己的腋下被人搔得想笑,这样因为想笑而放松了自己,你自然就忘记害羞了。
10.减轻害羞引起的焦虑
首先要懂得训练自己,有了放松的反应之后,就可以与因害羞而引起的焦虑战斗,当你放松的反应胜过害羞引起的焦虑之后,你就不会那么害羞了。
怎样放松自己呢?把身体分为四个部分,手、头、膝盖和脚,每一部分大致作四五分钟,作法就是从手掌开始,逐渐放松人体的肌肉紧张度,并进入半催眠状态,从紧到松,有了这种放松的训练之后,一旦你要放松时,自然就能彻底放松了。能自然地放松,就表示你已学会了放松。
□ 忍者无敌的道理
当“智慧”已经钝化,“天才”无能为力,“机智”与“手腕”已经失败,其他的各种能力都已束手无策、宣告绝望的时候,走来了一个“忍耐”;由于其坚持之力,成功得到了,不可能的成为可能了,事业成就了,业务做成了。
啊,意志的忍耐能发出多么神奇的功效!不后退,不放弃,在各种能力都已无效的时候它还坚持着。甚至连“希望”离开了战场时,它也还能打许多胜仗呢。
在别人都已停止前进时,你仍然坚持;在别人都已失望放弃时,你仍然进行,这是需要相当的勇气的。使你得到比别人较高的位置、较多的薪资,使你超乎寻常的,正是这种坚持、忍耐的能力,不以喜怒好恶改变行动的能力。
忍耐的精神与态度,是许多商人能够成功的大关键。
推销商品时,不管对方怎样傲慢无礼,总不要怒然而返,这种商人才能得到胜利。一次推销不成,两次、三次、四次,最后使对方不但钦佩他的勇气与决心,并会感受到他的忍耐与诚恳的精神而成全了他,照顾了他的生意。
在商界中,能做最多的生意,得最多的主顾,销最多的商品的,是那种不灰心、能忍耐,决不在困难时说出“不”字来的人,是那种有忍耐的精神、谦和的礼貌,足以使别人感觉难拂其意、难却其情的人。
一受刺激就不能忍耐的人,不会有大成就。
人们的天性决定了他们对各商家的推销员,总有些不欢迎;假使能够把他打发开,总设法打发开。但当他们遇到了一个有忍耐精神、谦和态度的推销员,事情就不同了。他们知道,有忍耐精神的推销员是不容易打发开的;他们常常由于钦佩那个推销员的忍耐精神而购下了他的商品。
有谦和、愉快、礼貌、诚恳的态度,而同时又加上忍耐精神的人,是非常幸运的。
做我们所高兴做的事,做我们所喜欢而感到热忱的事,这是很容易的,但是要全神贯注地去做那种不快的、讨厌的、为我们的内心所反对的,而同时又为了别人的缘故不得不去做的事,却是需要勇气、需要耐性的。每天怀着坚强的心、稳健的步,怀着勇气与热忱去从事我们所不适宜、不想做的工作,从事我们内心反抗、不得不干的事。年复一年这样下去,真是需要英雄般的勇气与忍耐心的。
认定了一个大目标,不管它可喜或可厌,不管自己高兴或不高兴,总是以全力赴之——这样的人,总能得到胜利。
定下了一个固定的目标,然后集中全部精力去实现那目标。这种能力,最能获得他人的钦佩与尊敬。
你享有了有毅力、有决心、有忍耐力的名誉,世界上总不患无你的地位。但是,假使你显出一些意志不坚定与不能忍耐的态度,人家会明白,你是白铁,不是纯钢,于是人们就会瞧不起你。
没有不顾障碍而坚持奋斗的勇气与百折不回的忍耐精神,总不能成就大的事业。懦弱、意志不坚定、不能忍耐的人,不能得到他人的信任与钦佩。只有积极的、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得到大家的信任。如果没有大家的信任,那么事业的成功是很难期待的。
不管社会发生什么变化,意志坚定的人总能在社会上找到位置。人人都相信百折不回、能坚持、能忍耐的人。意志的坚定能生出信用来。假使你能够不管情形如何,总坚持着你的意志,总能忍耐着,则你已经具备了“成功”的要素了。
所以,从某种角度来说,忍耐不失为一种技巧和一种策略。
□ 不要太在乎别人的“眼光”
人都是要面子的,在人际交往中,都比较注意自己的形象,这很正常,但不能死要面子而失去自我。
别人对你的评价总是有水分的,有的人总是挑好的说。如果以此为据,你可能高估自己,自我感觉良好。于是可能轻视别人,忽视一切,自以为是。也有人可能专挑坏的讲,故意贬低你,这样你可能低估自己,自卑消极。所以在听取别人意见之前,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自我评价,并以此为基准。
另外,别人看到的可能只是你的表面或一个方面,真正全面、清楚了解自己的还是自己。只有天生没有主见的人才会整天打听别人的评价。虽然有时候可能会出现“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情况,但大多数情况下旁观者的意见只能作为参考。
太在乎别人的“眼光”还有一个缺点,就是会使你做事放不开手脚,养成犹豫不决的性格。如果一个企业家太在乎工人的“眼光”,他就不是一个强有力的管理者。在发奖金的时候,他会首先考虑到副经理会怎么想,科长会怎么议论自己,然后那些老工人会不会认为我不照顾他们,还有门卫会不会认为自己不体贴他。这样,不调整十几遍,奖金是发不下去的。如果是个歌手,上台之前就东想西想,一身衣服会换上十来次,最后还是带着疑惑上场,上场后发现掌声没料想的热烈,心里又嘀咕上了……这样的歌手肯定唱不好的。而如果是个外交官,那可能就被人家牵着鼻子走,把自己国家都给卖了。太在乎别人的“眼光”肯定会以失去自我、失去个性作为代价,没有自我、没有个性的人肯定成不了大事,也不可能知道自己的价值。
和人交往的最佳境界是不卑不亢,这样才能不失自我。一个小职员见到总经理的时候很可能拘谨得语无伦次,而当他跳出总经理的圈子,就可能是大方自如。当你太在乎别人的时候,你也不知不觉地失去了自我。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有些我行我素、对别人反应迟钝的人却往往很让人佩服。只要我行我素而不侵犯别人,他们总是很受人欢迎的。
□ 你不可能面面俱到
有这么一则寓言故事:
一天,爷儿俩赶着一头驴进城,子在前,父在后,半路上有人笑他们:“真笨,有驴子竟然不骑!”
父亲觉得有理,便叫儿子骑上,自己跟着走。走了不久,又有人说:“真是不孝的儿子,竟然让自己的父亲走路!”
父亲赶忙叫儿子下来,自己骑上驴背。走了一会,又有人说:“真是狠心的父亲,自己骑驴,让孩子走路,不怕把孩子累死?”父亲连忙叫儿子也骑上驴背,这下子总该没人有意见了吧!谁知又有人说:“两个人骑在驴背上,不怕把那瘦驴压死?”
父子俩赶快溜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