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幻色江户历-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老板娘是个大美人。”
  所以尽管不是很熟,但因为对方开口问了,他便老实说出为什么面侘助花的原因。美人老板娘—听便捧腹大笑。
  “我那时羞得脸上几乎要着火了。”
  那老板娘人很坏,竟然每次都让铺子里的客人和认识要助的人看那挂灯,把他的恋情说出去,让客人当下酒菜。
  “可是,对方是客户,我也不好生气。”
  也有听了老板娘的话来找要助制作挂灯的客人。这种客人总想听要助亲口说出昔日的恋情,而且是抱着好玩的心理。
  “连我也受不了,有—次生气了,于是瞎编—个故事。”
  “瞎编?”
  “嗯。我说,我没跟町河畔的老板娘说实话,其实真正的原因是这样的。”
  因是临时胡诌的,编不出复杂的故事。恰好那时要助的女儿们喜欢读有插图的通俗小说,要助便借用小说里的故事。
  “那个故事说的是因为火灾而失散的母女的艰辛,很好看……”
  要助便借用小说精彩的地方,随便编了个故事。
  “我有个因为火灾而失散的女儿,我相信她还活着。和她失散时,她还很小,但是她知道我喜欢侘助花。所以每次有人找我制作挂灯,我心想要是画上侘助花,也许有一天女儿会看到,便可以和她重逢也说不定,所以才每次都画侘助花。”
  吾兵卫在心里暗暗叫好。就要助来说,这故事编得太好了。
  “我想,这种故事应该就没有人会再取笑了。可事情没那么简单,对方还是笑着问我真的假的。”
  他本来就是个不善于说谎或编造事情的人。要助说,他觉得很厌烦,之后,不论何人何时问起,他都绝口不说画上侘助花的原因,而他也始终如此。
  “既然这样,那不是很好吗?不懂风流、不尊重别人回忆的人。别理他们就是了。”
  听吾兵卫这么说,要助抚擘着后颈点头说:“质善老板说得很对。那样做的确很好。”
  要助像是怕别人听到似的,压低声音如此说道。吾兵卫探出身子说:“结果,之后又有什么事吗?”
  “之后……”
  要助又是一副难以后齿的模样,然后嘟嘟囔囔地说:“如今,我因一时气愤只说过一次的胡诌故事,竟招来恶果。”
  “你是说……”
  吾兵卫恍然大悟,这就是为什么你说你有私生子的原因?
  “是的。”要助一副打心底吃不消的表情,“这是四五天前的事。有个女人来我家,说她看到那挂灯,并听铺子的人说了挂灯的故事。”
  已猜出结果的吾兵卫皱起眉头,要助无奈地点头。
  “她说,阿爸,我就是阿爸那个失散的女儿。”
  三
  前来认父的假女儿,名叫阿雪,二十四岁,是根津神社附近的普通人家的女儿。
  好不容易风邪好了的吾兵卫替完全没辙的要助前去探访,而那个住家一眼就不难看出是以某种职业为生的女人住处。当然或许一般人不会视姨太太为一种“职业”。
  不巧,阿雪冢似乎没人在。扑了个空,令吾兵卫很失望,反正也是顺便打发时间,他拜访了邻近的几户人家,套对方的话,看能不能打听出有关阿雪的事,结果大家都说了,而且都是坏话。
  纳阿雪为妾的是日本桥那一带的一家大铺子老板,与阿雪的年龄似乎相差很多。阿雪住在老爷提供的住处,前后算算大约有三年了,这期间,她不但不与邻居打招呼,连擦身而过时也从不微笑。她一方面一副不把穷人看在眼里的姿态,另一方面却又若无其事地对邻近的年轻男子送秋波。老爷不在时,她无所事事地到处玩,老节来时,即使大白天也关上木板滑门窝在家里喝酒吵吵闹闹的。
  “她说自己原本是艺妓,可是偶尔从她家里传来的三弦琴声或小曲,难听得真是会笑死人。她肯定是个靠枕头赚钱的艺妓。”
  住在斜对面的梳妆铺老板娘,则是张合着鼻翼接着说道:“那个老爷,大概被色欲迷得昏头了,都一大把年纪了,真是不成体统,太不像话了。”
  听说,阿雪总是打扮得很华丽,头上也插着昂贵的梳子簪,家里有个下女。这些似乎也招来那些邻居妇女的怒意。
  总之,吾兵卫认为,纳阿雪为妾的老爷,品味不错。整个住居看上去非常宁静,与其说这是姨太太的住处,倒不如说是退休老人的隐居住所。由于吾兵卫只是在围墙外绕了一圈,不能看到全貌,但是从屋顶看来,屋里似乎没有茶室。
  阿雪究竟为什么要害要助,吾兵卫完全猜不出来。如果只是好玩的恶作剧,实在不可原谅,可是,一个姨太太,真有闲工夫去戏弄一个不相干的招牌铺老板吗?或许她真的有很多时间,但是老爷应该不会让她太自由。
  听说阿雪至今两次造访要助。当然,最初那句“我是你失散的女儿”,让不知个中缘由的要助老伴儿和女儿们大吃一掠,家里也因此闹得鸡犬不宁。尽管如此,阿雪第二次造访时,仍提着点心盒,厚着脸皮说“这是给妹妹们的礼盒”,让阿催三姐妹怒不可遏。
  (想不通……)
  吾兵卫望着阿雪家紧闭的大门,在心里默默地说道,又觉得人言可畏。要助因仅仅一时的气愤随口编造的话,不知在何处以何种方式传到这友人的耳里,才惹出今天这场风波。
  只因当事人要助对此十分困扰,吾兵卫才不自量力地出面当调停人,其实吾兵卫自己也不知道该如何说服或劝阻阿雪,叫她停止这种无聊的恶作剧。毕竟,他也猜不出对方的用意。
  (本以为至少先看过她的长相再想办法,不料对方竟然不在家。)
  虽说姨太太是见不得人的身份,但一个过着富裕生活的年轻女子,不可能企图恐吓、勒索五十出头的招牌铺老板。何况,她提着点心盒来,虽然有点愚弄人,却又有耿直的地方。真是个奇妙的女人……
  也许是因为陷入沉思吧,吾兵卫没有察觉有人靠近,当对方开口搭讪时,他吓了一大跳。
  “你是阿爸派来的人?”
  敔卫转过头去,只见有个穿着显眼的条纹衣服、搽着厚厚胭脂的年轻女子,眼珠子朝上看着吾兵卫。女子胸前抱着紫色布包。
  这回她说的是“阿爸派来的人”!吾兵卫干咳一声,提起精神。
  “你是阿雪姑娘?”
  “是的。”
  阿雪打量着吾兵卫。
  “我是招牌铺要助老板的朋友。老实说,正是为了你那个‘阿爸’的事来找你商量。”
  “没什么好商量的。”
  阿雪轻快地自吾兵卫身边走过,打开大门,背对着吾兵卫说:“失散至今,总算重逢。往后我只想孝顺阿爸,只想给妹妹们穿得更漂亮、吃得更好。这是应该的吧?我们有血缘关系嘛!”
  吾兵卫挨近阿雪一步,“你应该也知道,那是胡诌的、是随口编派的谎言吧?要助老板很困扰。你又不是过得穷,让那样老实勤劳的一家人苦恼,你到底是什么居心?恶作剧也得有个限度。你能不能适可而止?”
  阿雪打开大门,快步走了进去,然后以挑衅的眼神回头看着吾兵卫,态度坚定地说:“你不要管我,这事跟你无关吧?这是我们家的事。”
  “你啊……”
  吾兵卫想追上去,但大门几乎就贴着他的鼻尖砰的一声关上了。
  (真是的……)
  怒气无处可发,吾兵卫只能深深地呼一口气。就在这个时候,从大门的木板缝隙中,吾兵卫看到里面沿着踏脚石直至玄关前的那一带的树丛中,有红色的东西时隐时现。
  吾兵卫仔细一看,原来是侘助花。
  原来如此,吾兵卫心想。有侘助花也不奇怪。反正是个在妾的住处盖茶室的风雅老节,院子里种几株伟助树做做样子,一点也不奇怪。
  原来老节提供给阿雪的住居有侘助花。
  当然这并不表示事情已经水落石出了,但也不能硬闯进去,吾兵卫只得徒劳无功地先回去。
  招牌铺一家与阿雪之间的奇妙往来,之后又断断续续持续了一阵子。阿雪偶尔会心血来潮地突然造访要助一家,对要助就像亲生父亲那样搭话,对着“妹妹们”笑。她每次总是提着礼盒来,大方地留下。想让她吃闭门羹根本没用,无论怎么赶她走,她总是不走,但是,待了一个时辰左右,她又会坐立不安地说“那我下次再来”,然后离去。
  要助每次来吾兵卫家都会描述那光景,也每次问该怎么办,但是吾兵卫也毫无对策。之后,他又再度造访阿雪,但她仍然不让吾兵卫进门,不肯听吾兵卫说话。
  某天,吾兵卫试探性地问加世。就年龄相近的女子看来,你觉得阿雪怎么样?那女人为什么要这样闹事?
  不料,加世的表情十分认真,连只是随口问问的吾兵卫都吓了一跳。接着,加世思索了好一会儿,吾兵卫反倒觉得窘,正打算说“不必那么认真想”,加世总算开口回答:“爸爸,我不知道。因为我很幸福。”
  那时加世是低声说出“幸福”这两个字的,仿佛这样说是罪孽深重。
  走投无路的要助,模样有点可怜地说:“我亲自到阿雪那儿跟她说说看好了。质善老板,你跟我一起去好吗?”这是三个月后的事。
  然而,与要助老伴儿和女儿们仔细商量之后,决定视谈判的情况,必要时也向根津那一带的町干部通报,但是要助和吾兵卫到了阿雪家,阿雪已不在了。
  里面并非空屋,可以听到一些动静——屋内传出年轻女子的笑声。
  吾兵卫试着去跟上次告诉他种种内情、住在斜对面的那个梳妆铺老板娘打听。果然如他所料,老板娘知情。
  “那个阿雪被老爷赶走了。”
  “赶走……”
  “是的。老爷有了新的这个。”老板娘竖起小指,“他有了新欢,现在换她住在那里。”
  老板娘接着因氏声音说:“听说,那个叫阿雪的,早就有点不正常,老爷大概也很头痛吧。这事我们完全不知道呢!”
  “阿雪姑娘什么时候走的?”
  吾兵卫问道,老板娘歪着头说:“我想应该是最近。可能两三天前吧,我也不太清楚。只知道那个人不见了,换别人住进来。这回的女人,甚至带她母亲同住。她们来打过招呼,一副光明正大的样子。就是那母亲当时说的,她说:‘往后我家女儿还承蒙各位照顾。以前那个叫阿雪的,脑筋有点不正常,好像给大家添了不少麻烦,往后请大家多多来往。’”
  吾兵卫回头望着那户人家,要助也跟着回头。
  “阿雪姑娘什么也没带就走了?”
  “大概吧。要是用大板车运走家具,我们一定会察觉。”
  吾兵卫两人跟老板娘道过谢,走近那栋不时传出年轻女子兴奋声音的住家。
  今天也是大门紧闭。
  “要先生,你从木板缝看看。”
  吾兵卫催促要助。
  “那里面有侘助树吧?”
  要助伸长那短脖子,踮起脚尖,总算看到了红花,连连地点头。
  “那姑娘为什么被赶走?”
  吾兵卫如此喃喃自语,要助也自言自语地接着说:“为什么到我那儿呢?”
  “说真的,她到底在哪里看到要先生的挂灯呢?”
  “到底在哪里听到我那胡诌的故事呢?”
  阿雪到底在这个故事里看到了什么?在她那快要神志不清的脑袋里到底映照出什么画面?
  (我只是想孝顺而已。)
  两人沉默了一会儿。不久,吾兵卫开口了,但是他说的话教人听了很难受。
  “阿雪知道她就要被赶出去了吗?”
  要助默不作声。其实他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吾兵卫也是。
  要助再度踮起脚尖窥视大门内,他看到了花办垂挂的粉红色侘助花。
  “花,快谢了。”
  要助低声说了这么一句。
  注一:侘〔chà〕助,椿的一种,多于冬季绽放。椿有点类似于国内的山茶花,但不完全相同,品种非常丰富,仅日本独有的品种就有2000种之多。最有代表性的当属侘助了。在侘助中,白侘助最为名贵,因为它是日本茶道的用花,有一种凛然淡泊,超凡脱俗的气质。但是,如果种在自家的庭院里,则有凄凉之感。“侘”(同诧)《辞海》中用例取自《离骚》,用于形容“失意貌”。“侘”字和“寂”字一道,被日本人借去表述茶道和俳谐的理念。日汉词典的解释是“侘”:“闲寂,恬静”。“寂”:“朴素优美,幽雅”。
  【季冬 胧月 碎纸之雪】
  阿银到井筒屋做事,随身只带着一把剪刀,她扎算离开时也只带着剪刀。
  她走出老板夫妻俩的房间,先去了厕所。她没有不舒服,只是有那么一会儿放脚抖得厉害。
  阿银走出厕所,在洗手钵仔细洗了手。洗手钵的水十分清澈,阿银将手浸到水里,闭上眼睛。岁末的水,冻得手指头都麻了,但她是故意这么做的,她觉得这样可以将手和手指头彻底洗干净。她洗完手之后,撩起下摆,赤脚走到中庭,用手泼出洗手钵里的水洗脚。
  若是去井边,或许会遇到其他人。她不想遇到人,干脆在这里把剪刀也一并洗了。泼了水,剪刀刀锋闪着亮光,她觉得那铁锈味仿佛在嘴里扩散开来。
  洗完剪刀,中庭的地面已经湿了一大片,白皙的双脚沾满了泥巴,最后她扳倒洗手钵,水哗啦哗啦冲着双脚,白皙的脚趾变得通红,长了冻疮的小趾突然发痒,但是痒得令人觉得愉快,阿银咯咯笑了起来。她边笑边取下披在头上的手巾,擦干手脚,同时也拭去剪刀上的水滴。最后拿着剪刀走上走廊。
  接着,阿银快步绕到厨房,从里面支上顶门棍,再怎么推,门也纹丝不动。好,这样就行了。
  阿银是井筒屋唯一的下女,这三年来都住在老板夫妇所提供的北边储藏室。阿银慢条斯理地爬上那已有某种感情的房间。阶梯一如往常在第五阶发出嘎吱声,在只有阿银一个人的屋里,那声音听起来格外的响。
  老板夫妻俩都是夜猫子,两人都喜欢喝酒,每晚工作结束之后,老板夫妻允许她回房时,通常都已夜深了。白天,就算老板夫妻俩去午睡,她也有很多杂事要忙,根本无法回房休息。所以阿银每天只有两次会踩上这阶梯,听到它发出嘎吱声。早上,仿佛是说:“一天又要开始了。”晚上,则像是说:“回来了,好好休息吧。”
  而此刻那声音听来似乎是说:“阿银,你可以卸下所有的差事了。”
  不,还不行……阿银进入储藏室,靠墙坐着,在天窗射进来的微弱亮光下,她说着,还有一件事没完成。
  在她那洗得泛白的条纹衣服的两个袖口里,塞满了从老板夫妻那里拿来的东西。这些东西必须处理掉。阿银拿出剪刀。
  井筒屋对面的瓷器铺老板这样说道:“井筒屋下女的事,我不太清楚。我很少跟她说话。可是她好像很勤快,我还因像井筒屋那么刻薄的铺子竟来了个好下女而有点不高兴。是吗?那下女叫阿银吗?这么一说,我才想起我连她的名字都不知道。”
  阿银用剪刀剪完之后,两只袖口又塞得满满地走出储藏室。要爬上屋顶的话,从隔壁房间的榻榻米房的窗口扶手攀上去是最快的。
  去年的台风季节,大风吹走了屋顶的薄木板,老板夫妻俩不顾阿银的恐惧,硬逼着她爬卜屋而去修理。请瓦匠或木匠修理得花钱,叫阿银做的话,一文也不用花,就算捧死了也没关系。
  不过,多亏那时阿银也练出了胆子。也是在那个时候,她想到日后真有那么一天的话,就从这屋顶降下雪花的主意。光是想就令人十分愉快,当时她还雀跃地期待这天的到来。
  奇怪的是,打开窗户时,明明吹来的是足以让鼻头冻僵的寒风,但在双脚跨上扶手开始攀爬时,竟丝毫不觉得冷。当她感到寒冷,是伸长着身子要攀到屋顶,脚下突然吹起一阵风,冰冷地抚摩着她一双赤裸的脚踝和小腿时。
  阿银将剪刀留在储藏室,手上什么也没拿。对她来说,爬上屋顶一点都不难。只是,为了不想被底下路过的人偷窥她下摆里的风光,于是决定快快地爬上去。
  阿银头上是连一片云都没有的寒冬晴空。
  偶然路过的叫卖蔬菜小贩这样说道:“年轻姑娘竟爬上那种地方,最初,我以为是小猫跑上屋顶下不来,姑娘想救小猫才爬上去。因为她的手脚看起来毕竟不是很稳。
  “可是,我从下面喊‘喂,怎么了’,那姑娘瞧也不瞧一眼。我还以为她不敢往下看,原来不是。
  “她看起来好像一心只管往上爬。隐隐约约可以看到她的脚,有点性感。”
  阿银爬上屋顶了。
  从屋顶上可以看见今川桥。桥畔鳞次栉比的瓷器铺店门前,并排着大大小小的罐子。今天看似人很多。毕竟是岁末,而天气又这么好。
  阿银仰望天空,太阳似乎就近在头顶上,她眯起眼睛。接着她望向神田渠,以及附近那一大片如波浪的商家屋顶。
  远处,不知是谁在焚烧落叶,只见那烟袅袅升空,最后散入青空。尽管烟散了,但味道仍留在空气中。有时吹来一阵寒冷的强风,像要吹走屋顶上的阿银似的,有时又突然静得一点风也没有。
  没有风的时候比较好。在寒风静止时,我要降下雪花。阿银将手伸入袖口,调整呼吸。
  出入井筒屋的和服铺伙计这样说道:“那天,我不是到井筒屋办事,只是恰好在那附近。第一个发现的是对面的瓷器铺,指着上面说,喂,那是什么……
  “是的,我知道那下女的名字,她叫阿银。那姑娘长得很可爱,也很勤快。这时候说人家坏话好像不太好,但是井筒屋老板娘绝不是什么体贴的入,我心想,那下女怎么待得下去。
  “我从来没跟阿银直接说过话,跟她搭话时,她每次总是讨好似的轻轻一笑,什么话也不说。
  “因此,阿银为什么会这样做,我完全猜不出来。大概是再也忍不下去了吧……”
  阿银从袖口拿出细细的纸片,纸片一离手,立即随风飞舞。接连不断。
  是雪花。这样降下雪花是我的梦想,如今这个梦想终于实现了。
  对着眼下的市镇,随着寒风,阿银不断地撒下雪白的纸片。
  阿银的父亲,在十六年前阿银出生时,是十轩店本石町“笹屋”酒铺的通勤掌柜。家中除了媳妇阿市,还有个大阿银两岁的儿子。生活虽不富裕,但阿银记得很清楚,阿市曾自言自语地说,那时很幸福。
  阿银三岁时,父亲病逝了,是恶性肺病,咳个不停,托人介绍了据说医术高明的町医生,那医生也说没法医治。笹屋虽然很同情阿银一家人,却也束手无策。父亲死后,母子三人马上尝到了人间的疾苦。
  死了丈夫的阿市,为了养育两个孩子,废寝忘食地工作。她有裁缝的手艺,而且也有人介绍工作,虽是按件计酬,但是只要工作就有收入。
  尽管如此,光靠一个女人家,能做的毕竟有限。她不但要照顾两个年幼的孩子,自己又舍不得吃,而且不眠不休地工作,难怪身体会出问题。阿市患上了眼疾。
  阿市为了省灯油,靠着微弱的灯光做耗眼力的裁缝活到深夜,那恶果终于来了。最初只是看不清楚,不到半年,便恶化到几乎失明的地步。
  这事,阿银没什么印象。她只隐约记得,阿妈和哥哥有时会彼此拉着手哭泣。
  一家人的生活愈来愈拮据,阿银六岁那年冬天,过几天就是除夕的岁末,屋顶上积着皑皑雪花的某天,阿市带着两个孩子自杀了。
  是的,那天飘着雪——
  阿银不停地挥着手,在青空撒下雪白的纸片,心里这么想着。
  一辈子都忘不了。阿妈和哥哥死的那天,正是这种白皑皑的大雪天,所以我才一直想要在某一天,像这佯从井筒屋的屋顶飘下同样的雪花。
  眼下路上的行人,似乎骚动了起来,他们指着这边,或喊或笑。看,他们那吃惊的样子;看,不管是这张脸还是那张脸,个个睁大眼睛,嘴巴张得老大。
  大家着吧,这是井筒屋的雪花!
  阿市在食物里掺了老鼠药,打算自杀。年幼的阿银因吃到药的苦味不愿吃,反倒救了她一命。但是下定决心的阿妈,以及虽是孩子却也能理解母亲心情的哥哥,两人终究一起踏上了黄泉路。
  只有阿银一个人活下来。
  阿市的姐姐,也就是阿银的阿姨,若不是她说反正是孩子多的穷人家,再多养一两个情况再坏也不过如此,爽快地收养了阿银,否则阿银大概也会步上母亲、哥哥的后尘。那年冬天非常严寒,而且很长,就一个六岁小孩来说,根本无处可去。
  住在阿姨冢的那段日子,阿银从阿姨口中得知母亲为什么会走上绝路。原来并不是只是生活困苦而已,母亲当时也为借款所苦,若不还清借款,两个孩子就会被卖到私娼妓院——阿银这才知道,母亲当时被逼到这种地步。
  阿银知道今川桥桥畔放高利贷的井筒屋也是在这个时候。
  “阿银,你阿妈啊,”阿姨怒声说道,“最初,为了医治你阿爸的病才向井筒屋借钱,好让你阿爸得到医术高明的医生治疗。可是,你阿爸过世了。但是借款又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