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恐惧无爱:中国另类孩子教育报告-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遣扇⌒┐胧┦保惨豢诰芫蹈粢徊愣嗝痪ⅰ

就这样,王某的肚子里很快有了章某播下的种子。一晃就是七八个月,王某的肚子一天天大起来,等到想到医院堕胎时已经太晚了。这会儿章某和王某两位情人才真着急起来。而刮宫恐怕对母亲有生命危险。王某哭丧着脸让章某想法先躲到哪儿把孩子生下来。后来两人编出种种理由,瞒过家人,到了海南生下了孩子。

因为早有准备要将孩子扔掉的,所以王某在出院的那天清晨,乘人不多时,悄悄抱着孩子往医院旁边的一个公园里想把孩子放在那儿,好让路过的人看到这可怜的孩子。但王某不知南方人起得早,待她进公园时,公园里晨练的人已经很多了,她怎么寻觅也没找到恰当处,于是只好把孩子抱了回去。后来又连续几次都没有扔成,日子一长,等王某再有机会想扔孩子时,她的心却怎么也狠不下来——骨肉亲情已经使她无法忍心把孩子弃之荒野。

最后王某只好找到章某再作安排。章某一听就急了,说:“你让我怎么办?老子家的老婆孩子可不是吃素的,别说知道了我与你在外面生下了孩子,就是我们俩的婚外恋一旦揭穿,那非要我小命不可呀!说什么也得把这孩子扔掉。”

王某也急了,说:“就你心狠,活脱脱的一块心头肉,你叫我怎么忍心?”

章某更急了,说:“你这么不忍心不等于要毁我们两人呀?”

“毁就毁,反正那么回事,大不了我们两人都离婚,那样更好,孩子可以堂堂正正跟我们一起生活。”王某说。

“哎,你姓王的啊,从头开始你就是想黑我呀?原来你当初留下孩子就是为了这目的呀?想得美!我跟你早说过,咱们谈情说爱咋都成,但有一条早说清楚的,就是对方不能提出离婚,这你也保证过我才跟你好上的,现在你拿孩子来套我上圈圈,没门儿!”章某的小白脸此时成了一堆猪肝似的,揪住昔日的情人就是一顿暴打。

王某也不是吃素的,心想我辛辛苦苦十月怀胎,现在又整天像偷了东西似的带着孩子东躲西藏,有苦水往肚子里咽,你姓章的这么说话,就别怪姑奶奶我翻脸不认人!

第二天,王某就抱着孩子往章某的单位领导家里跑,说完这是你们单位章某留下的孽根一句话后就扭头走了人。这回章某的单位炸开了,一向自认为风流倜傥的他成了连头都抬不起来的过街老鼠。尤其是他泪流满面地跪在领导面前恳求保密不要将此事告诉他家人的那熊样,后又传遍了机关内外而被当做本年度机关十大新闻之首。

如此之大的风波不可能不漏些风声。章某的家人很快知道了内情,出乎意料的是章某家人十分大度地上他的单位领导那儿笑纳了这个章家的种,其真情实意让人不得不佩服——孩子没有过错,有错的是大人。既然这是章家的孩子,那就由我们章家来抚养。本来束手无策的章某单位领导,一见这种结果,真是阿弥陀佛,求之不得。

孩子倒是抱走了,可章某的名声也彻底地毁了,他不得不辞职离开单位,成了一个无业游民。那孩子被抱回家后也仿佛进入了牢狱之门。你想,姓章的男人本来在家里是个倒插门的女婿,这回他在外面干了好事外加带回个私生子,他老婆和老婆一家人能好好相待这孽种吗?当时章某的老婆和她的家人之所以要把这孽种抱回家,想的是以往自认是知识分子的他从不把老婆和岳母岳父大人放在眼里,倒插门的女婿在家反倒像个少爷公子。这下,姓章的看你这次还能神气啥?

章某被他老婆一家人彻彻底底地制服了,从此他像一只被人踢来踢去的癞皮狗,能从岳母岳父和老婆那白眼唾骂中得口饭吃就很不错了。日久天长,章某把这种受辱的罪过归结为是往日的情人王某给设下的圈套所害,于是久积的仇恨使他终于有一天乘下班的王某不备之时,举起菜刀连劈了数十下……王某因及时被人救起送往医院抢救而挽回了一条小命,章某则因故意杀人被判20年徒刑锒铛入狱。这场情事的主人公都得到了应有的惩罚,但最倒霉的还是他们的孩子,据说在章某判刑入狱后,他和王某的孽种随即就被已经同章某离婚的原配夫人一家扔到了南方一个没人知晓的偏僻小车站,孩子是死是活至今不得而知。

这就是那些错爱的人们造下的罪孽,自古以来,人们总把这种非婚错爱痛斥为罪孽。如今思想开放了,人们的行为也变得自由多了,婚外恋情日趋增多,虽然我们无法用简单的道德行为来鞭挞所有婚外恋情,可有一点值得提醒那些热衷于搞非婚情爱性爱的人们,那就是,你们可以获得属于你们的爱与性的权利,但不要在热恋或相爱时忘记,一旦留下你们的爱的种子时,千万留心把爱继续下去,否则你们的这种爱,带给这个世界的便是罪孽。谁都会明白,无论是名正言顺的婚生子,还是非婚生子,孩子们都是无辜的。而在具有几千年道德规范的国家,任何一个私生子的出现,他本身就将受到社会和公众的某种歧视,当你们身为生父生母的都甩手不管时,这样的孩子能会有好的命运吗?孩子一旦出世,便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既然生命来到这个世界,就不那么简单。你现在该明白当你疯狂的爱恋时是不是应该理智和克制些什么——即使是为了你那份所谓的真实的爱?

第五章 我不是天才就该没有生路?

中国人崇尚教育、崇尚知识,这是自古以来的传统。当知识经济和现代化建设的隆隆战车载着我们朝着光辉的未来前进时,学历、文凭、名校一再地被提升为人们追求的价值取向。无可否认,这种向上的追求是进步和合理的。但人们应该懂得,十个指头也有长短,天才并不是人类的共同智商。因此,所有的天才和那些自己本身就不是天才的人,就该明确地放弃这种不合乎人类基本人情的盲目追求。

无须用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话教育你和他,但有一点你和他必须明白:当你粗暴地举起木棍和拳头时,或许你正在毁灭一个可以在其他领域发挥潜能的天才。

只要我们注意观察,其实生活中就有无数极其真实的故事每天都在我们面前发生。

而这些真实的故事背后又有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血与泪。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北京街头时常可以看到一些年岁不大的学生模样的人在那儿行乞,他们的共同特征都是念不起书的贫困大学生,他们通常低着卑微的头,面前有一张写满他们贫困家庭状况的求助信。这样的事因为我写了《落泪是金》这部专门反映贫困大学生生存状态的书后,所以几乎不断地有朋友和熟人向我报告某某地方又有贫困大学生在大街上行乞一类的专题要闻。开始我真的几次放下手头的活赶紧到现场,以便尽我自己一份力量救助这些沦落到大街上做乞丐的贫寒学子——我想的是毕竟我们这里是伟大首都,那么多外国友人,当他们看到这幕时不是让我们中国人丢脸了吗?我可以毫不回避地谈论山区的孩子因为穷而上不了学,可以毫不回避地谈论贫困地区的母亲如何艰苦地生活着,但绝不应该让外国人再议论我们身为知识阶层的大学生竟然苦得要去当乞丐才能走入校门,维持学业。

也许我为贫困大学生的工作已经做得很多的原因,也许我有途径可能使那些因为经济原因而无法圆大学梦的孩子改变一下命运,故在一段时间里我只要听人说哪里哪里有位街头乞丐是大学生,便赶紧奔过去看能不能帮助他们一下。但后来发现混水摸鱼的现象太多,比如有人专门冒充大学生行骗,于是也就淡漠了这类的现场救助。不过也许正因为希望工程授予了我“阳光使者”称号的这种崇高荣誉而内心难以抹去那份对贫困大学生的怜悯之心的缘故,每当看到街头有贫困大学生在行乞时,我总要驻足问上几句。

就在去年9月的一天,我在上班的路上又碰上了一位女大学生在府右街那儿的103路车站处向行人乞讨。

当时我的自行车骑得很快,后来忍不住又倒回了几十米重新回过头静观了几分钟这个看上去很小的女大学生。我见北京人大多数已经对这样的学生乞丐很冷漠,或者说因为看到电视报纸上说的这类假大学生行骗的太多的原因,他们通常只是用明显視的目光扫一眼就过去了,倒是那些外地游客有时出于好奇驻足细细看一看贫困大学生们的那张求助书,之后受感动的个别人也会扔上三毛五毛的就扬长而去。但我却没有见过有人真正慷慨出手帮过这类大学生。

北京人在大街上见的各种人多了,也就对什么都麻木了。

见没有什么人对那个贫困女大学生感兴趣,于是我便推着自行车靠近那儿看一看那张求助书上写的字。我感到有些奇怪的是这位贫困女大学生与其他在街头行乞的贫困大学生不同的是她的穿着显得很时尚,绝对在贫困生的普通水平之上;其二是她那份求助书所用纸张有些与众不同,明显是有破绽的——因为我看出那纸的后面是一份印有某产品的宣传广告,而一般家庭真有困难的贫困大学生是不会这样随手找一张纸就开始乞讨,他们通常是非常认真地制作,尽管纸张很普通,但极少有人随便捡一张什么纸就用的。

“同学,你真的有困难吗?如果是真的,我能帮助你……”我说这话后,那女孩用非常疑惑的目光看着我。而我则同样用目光盯着她——我证实了她其实不是一名贫困大学生,但我相信她也不是什么通常意义上的骗子。

为了解除她的疑虑,我掏出一张名片,并告诉她:我曾专门写过有关贫困大学生的作品,如果你真有什么困难,我一定尽力帮助你。

这个女孩犹豫了,有些慌乱地准备收拾她的求助书。

“不用害怕,我不会伤害你的,也不会将你送到什么地方。我只是想了解一下你为什么一定要选择这样的方式求得别人帮助,要知道这儿是首都,你的这种行为会引起很多人的反感,所以即使你在这儿呆上一天可能也得不到几毛钱,你知道吗?”

这女孩大概觉得我不像是个坏人,且上面的分析可能有些道理,于是她表现出了对我的某些信任。

“叔叔,我真的有困难。呜呜……”女孩竟然失声痛哭起来。

“走,咱们换个地方说话。”我领她到北大医院妇产科门诊部门口的一处僻静处让她坐下。

女孩子坐在街边的石板上,低头抽泣不止。

“你能说说自己是从哪儿来的?还在上学吧?上高中?”

“嗯。”

“能告诉我为什么要冒名贫困大学生呢?”

“呜呜……”她又哭泣起来。

“不用害怕,我只想听你说实情,那样才有可能帮助你。”对待这样的一位陌生女孩,你只有用真诚才能获得她的信任。而我觉得,她要获得别人的信任同样必须表现出真诚。好在这是个聪明的女孩——她明白了我的意思。

“叔叔,我……没有办法,才……”她又哭了。

“谁都会有不幸的时候,我想你可能现在是比较不幸的一员。”

“是的,叔叔你说对了,我真倒霉,我不该生在一个只知分数不知爱的家庭……”正如我猜想的那样,这个女孩终于开始吐露真情。不过她的经历则完全出乎我的想象,因为太典型反而使我感到多少有些编造感觉——可我完全相信她讲的真实性:

女孩不愿讲她的姓名和家庭的具体住址,她只说她是吉林某市的一位高三学生,本来是要参加当年高考的,但这一出走就什么都不成了。她说她恨父母,因为他们仅仅把她看做是一种满足家庭面子的工具。

“怎么说?”这又是我闻所未闻的一个特殊孩子。

女孩其实有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可她却说:“我父母亲总觉得我越大越不听他们的话,越不按他们的意志做。初中的时候,我在班上成绩总是前三名,在邮局工作的爸妈总拿我当做炫耀的资本,有事没事就带我到他们单位,甚至在柜台前也要向那些根本不相识的頋客炫耀几句。

那时我还小,觉得有人夸几句心里还美滋滋的。因为那时特别是我母亲在我每次考试得了头几名时,除了带我到她的单位炫耀外,还总给我添新衣买好吃的,好像我的学习成绩比她在单位评先进还吃香似的。

后来我才知道,母亲是属于上山下乡中年龄比较小的一批初中生,她像我这么大的时候就没有正经读过几天书,恢复高考时又因为基础太差而没能赶上趟。后来回城后分配了工作,可因为自己文化水平低,总是抬不起头似的。在来邮局前她在一个科研单位工作,那儿的人大多是有学历有职称的人,像她这样只有初中文化的人只配当勤杂工。我妈是个要强的人,受不了别人鄭视,所以后来她调到了邮局工作。她开始上岗时并没有觉得自己比别人差什么,因为这个行业中;像她这样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也不止一两个。

大约我上五年级的时候,突然感到我妈变了,她整天除了上班就是管着我。也不管我同意不同意,需要不需要,只要见市里开什么辅导班,她就给我报什么班。啥强化班,啥奥赛班,啥提高班……只要能搭得上的她尽一切可能给我报上。我觉得好累,可每次我在课堂上课,看到妈整整半天地坐在街头等我的样子,我就只好有苦自己忍着。甚至有几次我真的很感动。比如有一次我妈被自行车撞了,走路都不行,可她还是风雨不误地非要送我到很远的奥校去上课。在上公共汽车时,因为她迈步不方便,被人挤在马路牙子上,弄得满脸是血。我说这节课就别上了,我们回家吧。她就大声骂我:说你今天少上节课,下次就会跟不上的知道吗?我说你伤成这个样,让我怎么有心思在课堂听课?她听后一愣,然后说,你听你的课,我的事你甭管。她掏出纱巾包了一下脸,拐着双腿走在我的前头,一直把我领到了奥校……

当时我真的很感动,心想就是为了妈也要把学习搞好。后来我的学习成绩真不错,妈特别螅耍34业剿ノ蝗レ乓?墒奔湟怀ぃ由衔夷炅浯罅耍ソザ眯┦拢栽谏铣跞缶筒辉溉盟业剿ノ蝗ィ由衔业某杉ù痈咧泻竺飨圆蝗缫郧埃33鱿植患案竦那榭觥B杈涂级晕以嚼丛讲宦皇锹罹褪怯没八鹞遥惺甭畹锰乇鹉烟沂翟谑懿涣恕

有一次我问她,妈你就这么在乎我的成绩呀?妈瞪了半天眼睛,愤怒地说:我咋不在乎?你知道我就是因为文化水平低而白白丢了在科研单位工作的饭碗,你知道因为我没有文化而不能竞争邮局局长?可气的是人家跟我一样坐柜台的,就因为她儿子考上了清华大学,她天天拿着架式给我脸色看,你知道我想什么吗?我要让她看看我也不是啥孬种,我的女儿也能考个好大学。可你懂啥?成绩越来越差,连大学门都快进不了了,你这不是把我的脸面往尿缸里扔吗?你这个不争气的东西!你自己考不上大学是你这辈子无能,可我一把屎一把尿把你拉扯这么大,又因为你不争气,我还要在单位里看着别人的冷脸过几十年……

那一天我妈说了一堆话,我突然感到自己明白了一件事:原来父母那么关心我的学习成绩,除了一部分是为我将来着想外,而相当多的是为了他们在外面的脸面呀!当时我真的感到很悲哀和忧伤。虽然我也能理解被‘文革’耽误的父母,但我却无法抹去心头的阴云。也许我一下明白了一些事后,对学习的兴趣越来越淡漠,特别是对考大学。到高三后我的成绩下滑很严重,甚至感到很吃力。我妈知道后竟然吵到学校,当着同学和老师的面骂我骗他们,不向他们讲实情,还打了我几巴掌。我当时觉得自己仅有的一点自尊都给他们剥夺了。对一个学生来说,如果因为学习成绩不好,在学校抬不起头时,特别希望能在自己的家里找回点温暖和信心,可我不但没有,反而遭受来自家庭更大的屈辱。我就是为这个从家里出走的……”

我打断她的话,说:“你是不是盲目了?”

她说:“我知道出走不是好的选择,但我不能忍受父母为了自己的面子竟然根本不顾及我的脸面,难道他们的脸面是那么重要,我的脸面就那么不值钱?这公平吗,叔叔你说?”

“是不太公平,可你选择出走是否也欠妥?”

“叔叔我没有给你讲完,你听着:那天我回家就要求我妈向我道歉,并保证以后不要再到学校去闹。你知道她说什么?她说你只要考不上跟我单位那同事孩子一样的清华大学,我就不会停止到学校监督你的学习!你也别想在家里看到我们一天的好脸!我一听这话,知道自己再呆在家里非死定不可。我妈她真能做得出来,她把自己的脸面看得比什么都重要,我是她惟一能争取在别人面前拉回些面子的法码,可我知道自己学习这个样,怎么也达不到她心中的那个目标,你想我还会有啥出路?除了出走,我留在家里不是被逼死也会给他们逼疯的……叔叔,你能指条路给我吗?”

“呜呜呜……”女孩又伤心地痛哭起来,一双瘦削的肩膀剧烈起伏着。

“你自个儿出来,没想到父母会有多着急?”我想起以前报道出走中学生在外面遭遇不幸的事件屡有发生,不由得为眼前的这位女孩着急,便催促她:“出来时间不短了吧?赶紧先跟家里人联系,别让他们满世界找你,弄出个好歹那多不好!”

“我不想回家……”女孩低着头,好像特别坚决。“我知道自己考不上大学的。只要考不上大学,我妈和爸就会觉得永远丢了他们的面子,所以我回去了日子也不会好过的。”

“那总不能在外面到处流浪呀!何况你都体验到了,就是当乞丐也未必能填得饱肚子……”

女孩抬起汪汪泪眼,那乞求的目光让人不无怜悯:“叔叔我知道你是好人,你能帮我找个大学上?听人说北京的大学多,民办大学也行。我想上大学……”

真是一个难题。这女孩的话我明白,她是想以自己的努力来证明她是有能力成为一个大学生的,而她强烈上大学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在挽回自己命运的同时替她的父母挽回脸面。

可我无能为力——这比帮助一个贫困大学生要难得多。

“发文凭的大学都得经历统一考试,我对你的请求无能为力。”我掏出300块钱——这样的事在我写完《落泪是金》后经常无可奈何地需要去做,这绝非自我标榜何某如何慷慨,而是出于一种良心与习惯。“这点钱够你回家的路费,你先回家,把高中读完,然后再努力考大学,考上最好;考不上还有明年……”

“没有明年了!叔叔,我妈她非要我考上清华不可。我哪有那能耐?回去就等于死路。我宁可死在外面,也不愿让父母逼死……”

“这……”我感到无计可施。

“叔叔谢谢您。谢谢……”女孩突然起身向我鞠了三躬,转身过了府右大街。这时几辆103路公共汽车和一行首长车队开过,我呆呆地看着这位与我交谈了半天的小女孩从视线中消失……

当日我把所遇向单位的同事们一说,有人喇讽我又当了回东郭先生。可我仍然相信这个女孩讲的是真实的。因为我在采写《中国高考报告》时,曾经遇到这样的被父母逼出家门而到处流浪的孩子不止一两个。我宁可相信这一回又是真的而非被人所骗。

因为我知道在今天的中国,那些望子成龙的现象越演越烈。为了把自己的孩子送进清华、北大,培养成哈佛女孩的家长们,几乎都快疯了。他们甚至不知道自己是在为孩子寻求前途还是在给孩子掘墓……

中国恢复高考已经二十多年,它的功绩举世瞩目。但随着人们对子女的期望越来越高和教育本身存在的诸多问题,高考这条独木桥上造成的百姓心理负担也越来越严重。由于家长们过度的期望和大学门槛的狭窄,到底有多少孩子因为受到家庭的严厉威逼而出走家门,多少孩子在自己亲生父母的棍棒鞭子下伤身断命?好像没有人统计过。不过有人统计过这样一组数字:每年中国有将近100万15岁以下的少年儿童死亡,其中有两万少年儿童是非正常死亡,而其中又有三成左右是属于中小学生在家庭的环境里非正常死亡的。我想这家庭环境下非正常死亡可能多半是属于父母们在望子成龙背景下用严酷的拳棒鞭打致死的。还有一个数据是:每年有数以百万计的少年儿童失学、辍学,而在这个数字中间有高达四成是属于忍受不了家庭高压最后放弃上学机会的。

去年发生在浙江金华的徐力杀母事件,是一件最具严重性和典型性的事件,引起了江泽民总书记的关注,并在2000年2月1日发表了关于教育问睿奶富啊

徐力出生在一个普通工人家庭,母亲吴凤仙是金华县食品公司的职工。由于徐力的父亲长期在外地火车站工作,徐力从小到大基本靠母亲细心照料。徐力母亲工资不高,便靠帮别人加工点毛衣赚些钱供儿子读书,让孩子过着吃穿全包,一心读书的生活。徐力平时读书还是很努力的,但因为在后来的激烈竞争中渐淅在班上排名落后了,母亲便开始对徐力不满。有一次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