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世界百年空战纪实-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101师的3个空降场都离公路不远,面积很大而且容易发现,因而各团的集结都很顺利。
101师第506团在团长辛克上校带领下,降落在宗镇附近。然而,在他们到达之前,德军就已经炸毁了宗镇的桥梁。但506团第二天还是设法完整地夺取了埃因霍温地区的4座桥梁。米凯利斯上校的第502团降落后,在攻占贝斯特的两座桥时遇到了麻烦。德军顽强地抵抗着米凯利斯的进攻,争取到时间将桥炸毁。约翰逊上校的第501团虽然有一个营降落在原定空降场以西约8公里之远,但他们仍然夺取了维格尔的几座桥梁。
在奈梅根附近空降的是第82空降师。奈梅根周围的地形不是泰勒在埃因霍温所遇到的那种平坦的开阔地。这里有一道45米高的山丘,从奈梅根南面和东南延伸11公里,然后向东弯曲通入赖希斯瓦尔德森林。这座山丘瞰制着周围数公里的地带,是守卫奈梅根的重要门户。流经奈梅根市的瓦尔河以及由丘南端的马斯河,都由东向西在山丘的两端流过低地。这两条大致平行的河流则由南北向的马斯…瓦尔运河连通。
面对这种地形,与82空降师一起行动的布朗宁中将经过一番思索后通知其师长盖文少将:在未完成其他任务并牢牢地控制住山丘之前,先不要攻占瓦尔河上275米长的大桥。
位于山丘东面的赖西斯瓦尔德森林地形十分险要,是个很好的兵力集结地,德军完全有可能从这里发起反冲击。盖文决定首先夺取山丘,然后再依次夺取南部马斯河上的桥梁和马斯…瓦尔运河上的桥梁,而奈梅根大桥则等以后相机夺取。
82空降师的空降和集结十分顺利。各团相继报告,均已攻占了最初目标。着陆在山丘以西的鲁本·塔克的504团在格雷夫附近夺取了一座550米长的马斯河公路大桥,黄昏时分又夺取了霍宁胡弟桥。在此之前,504团曾企图夺取莫尔登大桥,但在他们快接近目标时,德军炸毁了该桥。着陆在奈梅根山丘南面的埃克曼上校的第505团占领了附近高地的有利地形,封锁了从赖希斯瓦尔德通向这里的主要公路。林奎斯特的508团降落在山丘东侧的威勒附近,准备夺取奈梅根大桥。林奎斯特派第1营向西越过山丘,在哈塔特控制公路;第2营被派往贝克,从西面隔绝奈梅根的对外联系;第3营则派往奈梅根南侧,准备夺取大桥。黄昏以前,各营均已到达了指定地点。
在阿纳姆地区空降的是厄克特少将的英国第1空降师。厄克特以精通陆战和沉着冷静著称。尽管他不是一个伞兵,对伞兵的技战术了解很少,但他仍被任命为英军空降第1师的师长。
行动开始之前,英国皇家空军参谋部接到轰炸机飞行员的报告,他们发现阿纳姆附近有越来越多的重型高射炮。他们坚持认为,如果运输机一定要飞经阿纳姆上空,必将会遭受严重损失。这种不利情况以及阿纳姆公路桥附近明显缺乏良好的空降场,使厄克特不得不把空降场选在奥尔杰斯比克西部离城南公路桥有11公里之远。为了确保部队能够有秩序地投入战斗,他宁愿把降落场定在离攻击目标较远的地方。然而,选择这一空降场也带来了其他一些问题:由于飞机不足,空运活动将需进行3天,在这3天内他将不得不派兵保卫空降场;由于空降场距离攻击目标较远,这些部队将不能执行其他任务,在战役发起日着陆的两个旅中,将有一个旅留下来守卫空降场。
阿纳姆地区德军的高射炮火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猛烈,英军几乎未受损失就顺利着陆,然后向阿纳姆大桥起去。
拉思伯里准将率领的第1空降旅士兵身穿伪装服,头戴钢盔,行进在通向阿纳姆的公路上。
按照计划,这个旅的3个营将从不同方向在阿纳姆会合。弗罗斯特中校的第2营担任主攻,他们将沿莱茵河北侧江堤的公路前进,最后夺取主公路桥。在前进途中,他们还要攻占主桥两侧的铁路桥和便桥。菲奇中校率领第3营从北面接近这些桥梁,增援弗罗斯特。一旦这两个营成功地攻占预定目标,多比中校的第1营就沿着预定的路线前进,占领阿纳姆市北面的高地。
沿着上述3条路线前进的所有部队都遇到了一群兴高采烈的荷兰人。阿纳姆市民见英军从天而降,一个个欣喜若狂。当部队离开着陆区时,来自农场和边远村庄的许多老百姓跟着队伍前进。加入行军队伍的人群越来越多,英军士兵无法拒绝荷兰人的热情,被裹在人群中向阿纳姆前进。热情的人们向盟军士兵鼓掌、欢呼、挥手致意,用水果、香槟、白兰地和牛奶欢迎他们的到来。但这大大影响了英军的前进速度,而且暴露了他们的行踪。黄昏降临时,弗罗斯特的第2营距阿纳姆大桥尚有7公里之遥。
17日下午4时,德军B集团军群的指挥所呈现出一片忙乱的景象。电话〃嘀铃铃〃响个不停,人员进进出出,参谋人员正忙着把盟军的进攻情况标绘在态势图上。莫德尔元帅站在图前,眉头紧锁,沉思不语。盟军的空降突击已经进行了两个小时,地面部队也早已发起了攻击,他们的意图何在?守卫公路的瓦尔特师虽然迟滞了霍罗克斯的进攻,但已被分割并驱逐出公路两侧,怎么办?夸梅根和埃因霍温战事正酣,结果尚难预料,如何击退盟军的进攻?。。。。。。种种问题索绕在莫德尔的心头,元帅的脸上不禁露出焦急神色。
一位参谋来到元帅身边,打断了他的思路。
〃元帅,斯图登特将军刚刚打来电话,他在维格尔附近一架被击落的滑翔机内发现了敌人的作战命令。将军要亲自给您送来。〃
莫德尔元帅大喜过望。
时隔不久,斯图登特将军来到了莫德尔的指挥部,和莫德尔元帅一起对照地图,仔细研究了盟军的作战命令,共同制定了反击计划:扼守奈梅根桥梁,攻击盟军突破方向的翼侧以阻止平空降部队与装甲部队会合;同时命令党卫军第9和第10装甲师消灭阿纳姆地区的英军第1空降师。
灾难开始降临到盟军士兵的身上。
18日,101空降师第327团乘坐450架滑翔机,在502团开辟的机降场机降着陆。泰勒把327团和502团组成一支特遣队,由副师长希金斯指挥,在公路两侧展开扫荡,清剿德军。战至第3天,特遣队击毙了300名德军,俘虏1400名,开辟了一条宽数公里的安全地带。18日日终时,英军的装甲纵队穿过埃因霍温和维格尔,开始向在奈梅根的82空降师推进。
19日傍晚,泰勒遭到了德军第1次猛烈的反扑。德军第107坦克旅在波普将军的指挥下,在1公里宽的正面上发起了攻击。第506团虽然顽强抗击,但仍难以阻挡住波普将军的进攻。就在506团伤亡过半,眼看阵地要被突破时,泰勒率领援兵赶到了。他迅速从侧翼对德军发起了攻击。受到这一意外的打击,德军乱了阵脚,抛下几辆坦克和几十具尸体,狼狈地逃了回去。
以后几天里,德军继续从两翼迫近公路,重点攻击101师防区最北端、由501团负责防守的维格尔。
21日,501团1营营长金纳德中校接到侦察员报告:在维格尔以西6公里处,有德军的一个集结地。金纳德迅速决定:夜袭德军。
晚上22时,天空一片漆黑,参加夜袭行动的部队身穿沾满了泥土的迷彩服,臂上扎着白毛巾,列好队伍准备出发。金纳德来到队伍前,默默扫视着一张张疲倦的面孔。他久久地沉默着。突然,他猛地一挥手,大声喊道:〃出发!〃
这次夜袭,1连将由南向北担任主攻,2连从北面发起攻击,3连负责接应。
经过1小时引导,各连到达了指定位置。
1连副连长里奇中尉率领1排,悄悄接近了德军的宿营地。德军士兵早已进入了梦乡,只有值班哨兵在营门口来回晃动着。
哈特上士与3名士兵一起从侧面偷偷摸了过去。德军哨兵似乎发现了什么,端着枪向里奇中尉的藏身之处走了过去。突然,哈特上士猛然跃起,不待哨兵反应过来,便将匕首准确地插进了他的心脏。随后,里奇率领1排冲进了营房,战斗打响了。子弹的呼啸声和手榴弹的爆炸声顿时响成一片。德军士兵从梦中惊醒,有的刚冲出房门就被打翻在地,有的还未十分清醒过来便作了俘虏。
战斗很快结束了,1营俘虏了418名德军士兵,而自己仅伤亡10人。
此后几天的作战仍然十分残酷,但101师的士兵却是越战越勇。25日,一支德军伞兵大队猛攻维格尔大桥,伞兵1营在一座12米高的沙丘上与之展开了白刃战。士兵们简直是杀红了眼,刺刀一次次插进敌人的胸膛,鲜血染红了沙丘。经过数小时的拼杀,德军终于败退下去。
在〃市场作战〃行动中,101师一直坚守在埃因霍温至维格尔的公路地段上,基本上保证了这段公路的畅通。为此,该师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伤亡达数千人。这段公路后来就被他们称为〃地狱公路〃。
在奈梅根,82空降师的情况也不容乐观。
17日黄昏时分,盖文少将命令林奎斯特的508团夺取瓦尔河大桥。林奎斯特迅速组织突击分队从河南岸勇猛地冲向大桥,但遭到德军守卫部队猛烈的炮火阻击,未能成功。当夜,508团又数度发起攻击,但均被击退。正在僵持之时,508团接到荷兰抵抗战士的报告,得知在附近的邮电局大楼内,德军秘密安置了引爆大桥的机关。亚当斯上尉立即率团侦察队赶往那里,一个冲锋便消灭了楼内德军,控制了大楼,拆毁了引爆开关。德军调集重兵将大楼团团围住,拼命进攻,企图重新夺回这个重要据点。亚当斯率部下顽强抗击,与德军激战3昼夜,没让德军前进一步。
19日,霍罗克斯的近卫装甲师赶到了奈梅根,与508团一起猛攻瓦尔河大桥,但由于德军的顽强抗击,连续数天攻击始终未能夺取瓦尔河大桥。此时,部队接到报告,德军党卫军第9、第10装甲师正从北面沿公路南下,增援守桥部队。盖文少将心急如焚,命令部队加快进攻速度,同时派504团乘船渡河,从北面包抄大桥。
23日下午3时,504团3营先头连乘33只冲锋舟,冒着炮火,强行渡过365米宽的瓦尔河,迅速运动到北桥头堡。下午7时,504团从北面,英军坦克从南面同时进攻大桥。德军的防守在盟军南北夹击下终于崩溃,守军1个营被歼灭267人,瓦尔河大桥终于落入了盟军手中。通往阿纳姆的大桥被打开了!
82师在奈梅根一直坚持到11月。在两个月的苦战中,他们共击退了德军7次大规模的反扑。战斗中涌现出一大批英勇作战的英雄官兵。504团二等兵克莱沃兰曾孤身一人坚守在奈梅报桥头堡以西的阵地上,阻击德军两辆坦克、一辆半履带车和上百人发起的进攻。他手持火箭筒,冲到一个射界良好的开阔地带,瞄准德军坦克射击,将其击伤,然后又消灭了一座农舍里面的9名德军。弹药打光后,他迅速回到掩体补充了弹药,再度冲上发射阵地,就在他瞄准半履带车准备发射时,不幸中弹倒下了。
战斗最激烈时,82空降师几乎所有的人都冲上了第一线,仅留下滑翔机驾驶员看管俘虏。官兵们手中的枪炮连续不停地射击,有许多武器由于身管发热膨胀而无法继续使用。当82师在11月中旬走出地狱般的奈梅根时,全师已伤亡过半,几乎失去了继续作战的能力。
在阿纳姆,厄克特将军遇到了厄运。
荷兰人热情的欢迎,暴露了拉思伯里准将的第1空降旅的行动。在向阿纳姆前进的路上,他们遇到了德军的狙击。3名战士被击中,倒在了公路旁。部队不得不分散到公路两边的沟渠里。
多比中校的第1营行至城北时,与向南开进的德军装甲部队相遇。德军旗击炮启发,坦克喷吐着火舌,在英军队伍中横冲直撞。盟军士兵的身体在坦克的履带下变成了肉饼。英军虽然有几具火箭筒,但面对众多的坦克,仍是束手无策,不一会便伤亡过半。多比中校只得率队向沿河岸前进的弗罗斯特靠拢。
弗罗斯特一直沿着莱茵河堤岸公路——一条德国人未设防的辅助公路——向阿纳姆前进。
虽然第2营曾几次受到德军炮火的阻截,但仍然朝着最初定下的目标——奥斯特贝克东南方向的莱茵河铁路桥迅速推进。当他们接近铁路桥时,夜幕已经降临,周围一片寂静,看不到德国人的影子。
21岁的巴里中尉受命率领他的1排人占领铁路桥。当他们到达离大桥100米处时,巴里发现1个德国士兵正从对岸一侧奔向大桥。他跑到大桥中部,就蹲了下去。巴里中尉预感到有什么事情要发生,赶紧命令第1班向那个德国人射击,第2班冲过去占领大桥。
惨剧发生了!
第2班以最快的速度冲向大桥,他们刚刚到达桥的中部时,突然响起一阵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一股烟尘腾空而起,钢铁浇筑的大桥断裂成两半,士兵的肢体被抛向空中,划着弧线落入水中。一切不复存在。
晚上8点,弗罗斯特率领营部到达阿纳姆市。
在距莱茵河主桥1公里远的地方,弗罗斯特率领3个连长,趴在一个小土丘后面,偷偷观察桥上的情况。
透过望远镜弗罗斯特发现:在桥的南北两端各有一个碉堡严密封锁着通往大桥的道路。要想占领大桥,必须首先清除碉堡!
黑暗中,迈克上尉的第1连偷偷地进入了桥北端巨大支撑物下面的工事,一部分士兵则向桥北的碉堡冲去。
德国人开火了!碉堡里喷出了火舌,德军唯一的一辆装甲车也发出了无情的嘶吼。弹雨洒向毫无遮掩的盟军士兵,子弹钻进了他们的身体。面对这一切,英勇的战士毫不畏惧,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的又冲上来。他们交替掩护着,不断向前跃进。这时,汉斯的手提喷火启发挥了作用:一道火龙翻滚着向碉堡卷过去,碉堡内传来德军士兵惊恐的惨叫声。第1连趁机发起了冲锋,士兵们端着冲锋枪、步枪冲向大桥。
碉堡内的枪声稀落下来,几个德军士兵举着双手,摇摇晃晃走了出来,向英军投降了。
大桥北端落入盟军手中。
仅在1个半小时之前,弗罗斯特还有希望夺占整个大桥。而在此时,德军党卫军第9装甲师的先头部队已经赶到了莱茵河南岸,弗罗斯特却对此一无所知!
在清除了桥北的残敌之后,第2营迅速向大桥南侧发起了攻击。此时的德军早有准备,自行火炮和坦克一起开火,喷出耀眼的火舌。一个个战士倒了下去,英军被阻在了大桥北岸。
19日拂晓,英军已处于混乱状态。
德军为了打通通往奈梅根的公路,向弗罗斯特发起了一次又一次猛烈的冲击,最后将第2营围困在桥北端的几座大楼内。
在奥尔查斯比克的空降场,局势也急剧恶化。德军一个步兵师和一个坦克师攻占了俯视空降场的高地,不断炮击英军,并突入了空降场。
19日傍晚,厄克特的部队被压缩在奥尔查斯比克与阿纳姆之间狭小的环形阵地内,弗罗斯特则继续在阿纳姆大桥孤军奋战。
20日,弗罗斯特虽然击退了德军步兵和坦克的数次攻击,但经连日攻击,弹药几乎消耗殆尽,食物和水已全部断绝,伤员们挤在黑暗的地下室内,无药可救。当夜,弗罗斯特率部分伤员向德军投降,侦察中队指挥官高夫少校则指挥剩余人员继续抵抗。
21日凌晨,德军又一次开始进攻,英军的弹药已少到每人只有几发子弹。从拂晓一直到上午9点,一场最残酷的白刃战在伞兵阵地上的一片残垣断壁内展开。英军士兵用刺刀和匕首拼死抵抗德军的进攻。终于,德军坦克上的火炮轰塌了最后一所建筑物,突破了英军的防御阵地。弗罗斯特的第2营除少数人逃跑外,全部被歼。这个营从此不复存在。
奥尔杰斯比克的战斗仍在进行。厄克特失去了空降场,被赶出韦斯特布温高地,并被逼到沿河不到1公里宽、深入奥尔杰斯比克城约两公里的矩形防御阵地。原计划在阿纳姆大桥附近空降的波兰伞兵第1旅,这时却空降到英军对面的河岸上。由于缺少渡河工具,在德军严密的火力封锁下,波兰旅无法渡河增援厄克特将军。同时,霍罗克斯的第30军在泥泞中苦苦挣扎,已成强迫之末,无力突破德军的阵地,只得向西突向下莱茵河奥尔杰斯比克空降场的对面,接应厄克特将军。
前进无望,后援无力,厄克特将军只好决定趁夜色撤退过河。
25日晚22时,天空下起了大雨。负责断后的士兵每隔一会儿就向德军射击一阵,维持着进行防御的局面,其余人员则开始后撤。
浓云密雾、滂沱大雨和火炮的轰鸣声有效地隐蔽了英军的行动。两小时之后,德军才发现了英军的行动。德军迅速聚集起所有的火炮,对渡河的英军狂轰乱炸。英军此时正与泥浆急流搏斗,又遭德军的枪炮射杀,顿时陷入混乱之中。英军士兵一个个倒了下去,鲜血染红了莱茵河水。
这次渡河撤退,英军损失惨重:近2000人阵亡,包括4000名伤员在内的6000人被俘。只有2400名战士安全地渡过了下莱茵河。
这样,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空降行动以惨败而告终。〃市场…花园〃行动的结果虽然使盟军向前推进了96公里,解除了德军对安特卫普的威胁,但未能攻占阿纳姆附近下莱茵河上的桥梁,未能提供扩展战果所期望的桥头堡。
在10天的激烈战斗中,盟军空降部队和地面部队共损失1.7万人。英军第1空降师的兵力所剩无几,被送回英国改编,将不再进行空降作战;美军第82和第101降师共伤亡近1万人,在以后的两个月作战中又损失了同样多的人。在这次战争中,他们同样再也无力参加空降作战
2000架飞机〃火源〃大空袭
——英美联合轰炸德累斯顿城
目标
1945年1月,伴随着盟国军队在地面东西夹击的军事形势,欧洲上空的制空权也牢牢地掌握在盟国空军的手里,为了给德军最后致命的一击,英美统帅部制定了加紧空袭德国大城市的〃雷击〃行动计划。
很快,德国10万人口以上的城镇,80%都遭到了盟军的空袭,有的甚至遭到了相当严重的破坏。然而,位于东部的德国第5大城市——德累斯顿却始终没有吃上炸弹,原因真是令人费解。
因为德累斯顿是文化古都吗?不是。是缺乏军事价值吗?不是。因为离英国太远吗?也不是。德累斯顿正处于盟军轰炸机的作战半径之内,而且其附近的德国石油工业基地早已屡遭盟军空袭了。
有一种猜测也许比较可靠,据说这个城市关押着2.7万名做苦工的盟军战俘,为了这些战俘的生命安全,才使盟军不敢贸然行动。
战争在发展。
1月12日,苏军从东面攻克西莱佳市,并以破竹之势向德国中部平原挺进。德军被迫沿奥得河摆开阵势,准备背水一战。
被战火逐出家园的东普鲁士人、波兰人、西莱佳人纷纷向西逃难。
21日,德国萨克索尼州州长正式发出后撤令,满载着难民的列车隆隆地开往德累斯顿。爬不上火车的便使用小车推着行李,沿公路徒步西行。由于列车在到达目的地后无法再向西行,德累斯顿的难民人数发生了爆炸性膨胀。中央火车站人山人海,一片混乱,市内人数陡然增加了1倍多。
德累斯顿果真是永远不会遭到空袭的避风港吗?
1945年1月25日,英国首相丘吉尔召空军部长辛格莱到官邸,单刀直入地问:〃你有什么计划能给从弗罗兹瓦夫撤退的德军以打击吗?〃
当时,英国空军内部在空袭方针上意见不统一,有争论,轰炸机部队司令哈里斯将军对最高统帅部不重视城市空袭尤为不满。两个月前,他找到空军参谋长包塔尔,强烈要求恢复和扩大对德国城市的轰炸。
26日,辛格莱带着与参谋部协商好的意见晋见首相,作为对首相昨天提问的答复。
意见说,由于技术上的原因,战术空军将谨慎行事,即便重轰炸机也不例外,否则将会在攻击溃逃德军的行动中误伤苏军。。。。。。。在促成德军投降的战役中,空袭石油工厂、坦克工厂将是首要任务。只有在适当的时候,才能对柏林、莱比锡、德累斯顿等城市进行空袭,破坏交通枢纽,阻止德军运动。不过后一行动仍在讨论之中。。。。。。
对这个意见,丘吉尔作了进一步的指示,他对空军部长说:〃我昨天所谈之意,并非要你直接对从弗罗兹瓦夫撤退的德国人进行打击,而是要空军考虑一下把柏林乃至德国东部大城市列为空袭目标是否合适?你们既然已在讨论,我很欣慰,但希望明早就能看到具体行动计划!〃
次日,丘吉尔收到了辛格莱关于对柏林等城市空袭将尽早实施的报告。但鉴于气象原因,看来空袭在2月4日之前难以实现。
也许出于和首相同样的考虑,美国人也在伺机行动。2月3日白天,美国空军先对柏林作了一次大编队空袭。
事后,英、美两国商定,将在2月13日对德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